历史趣闻隋唐五代服饰 唐代石榴裙
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五代服饰(一)1 2 3隋唐五代妇女服饰隋代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子状。
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云朵型。
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益丰富。
本图为梳“抛家髻”、穿襦裙的妇女(陕西西安东郊出土陶俑)隋唐妇女日常服饰,大多为襦、衫、袄、裙等。
唐初妇女服饰,仍以小袖短襦及长裙为主,裙腰束至腋下。
本图为梳“单刀半翻髻”,穿窄袖襦、外加半袖、袒领露胸、长裙的妇女(陕西西安出土陶俑)。
唐玄宗开元年间,胡服盛行,男女皆穿着胡服胡帽。
左图为隋唐戴高冠、穿大袖衫的唐代贵妇。
右图为隋唐穿翻领胡服及条纹裤的妇女左1穿襦裙、披帛的妇女(陕西乾县李贤墓壁画)。
左2穿襦裙、半臂的妇女(陕西西安西郊出土三彩泳)。
左3麻鞋(新疆吐鲁番出土实物)。
左4蒲草鞋(新疆吐鲁番出土实物)。
隋唐五代冠帽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
早在东汉就已流行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
隋代幞头较简便。
初唐幞头巾子较低,顶部多呈平型,即为“平头小样”巾子。
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英王踣样”巾子、“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
幞头有软脚幞头和硬脚幞头。
除幞头外,还有纱帽等。
左1图为巾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左2图为“平头小样”巾子(四川邛崃石雕)。
左3图为“英王板踣样”巾子(陕西咸阳出土陶俑)。
左4图为“开元内样”巾子(陕西西安东郊出土陶俑)。
隋唐五代皇帝冕服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
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
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俭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修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
到了隋炀帝即位,崇尚奢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章服制度。
南北朝时期将冕服十二章纹样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帜上,改成九章。
隋炀帝又将其放回冕服上,也改成九章。
将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从此“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就成为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
历史趣闻隋唐五代时期有什么样的服饰习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隋唐五代时期有什么样的服饰习俗?导语:隋朝在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
唐朝历时290年,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段,由兴而盛、极盛转衰、由衰至亡。
五代十隋朝在北周统一北方的基础上,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对峙的局面。
唐朝历时290年,明显地表现为三个阶段,由兴而盛、极盛转衰、由衰至亡。
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中原相继建立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后晋又引来辽兵南下。
后周世宗思求致治,功志未就而逝。
环绕中原另有前蜀、吴、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十国先后割据。
除相互吞灭外,最终都归于北宋政权。
隋唐五代是中国服饰习俗急骤变革和丰富发展的时代,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面貌。
在冠服制度上,隋唐两代,上承历代的冠服制度,下启后世冠服制度之先河,成为影响宋、明各朝服饰制度的准则、隋文帝即位之初,本欲依照古制,将礼服制度作一番改革,但由于南北朝的长朗战乱,国力不强,加上南北各民族服饰的长期融合,要大规模地改变服制已不可能。
因此,隋文帝只对个别衣冠礼器作了调整。
直到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即位,才下诏参酌古制,制订了一套冠服制度。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颁行车舆衣服之令,奠定唐代冠服制度的基础。
以后虽有损益,但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所以,隋唐两代的冠服制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整个社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为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各种服饰风俗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服饰种类是极为丰富多彩的,而且华丽精巧,有的则极尽奢侈之能。
如隋炀帝时,生活常识分享。
石榴裙是什么意思
石榴裙是什么意思石榴裙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和历史内涵的服装,其意义与石榴的形象和象征有关。
石榴裙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常见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特别是在一些古老的民间舞蹈、婚庆仪式和戏剧表演中。
本文将介绍石榴裙的起源、特点以及它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地位。
石榴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石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富贵、繁荣和幸福的象征。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石榴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因此,将石榴的形象纳入衣物中,就成为人们追求好运和吉祥的表现之一。
据文献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石榴裙就已经出现在宫廷舞蹈和宴会中。
石榴裙的特点是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的装饰。
通常,石榴裙由多层纱布制成,每一层都有着细致的绣花和刺绣,形成了石榴果实的纹理图案。
这些图案通常以金色或红色为主,以突出石榴的鲜艳和富丽的特点。
此外,石榴裙的下摆常常配有丝带,使裙子更加飘逸和华丽。
整体而言,石榴裙的设计和装饰都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繁荣和幸福的向往。
石榴裙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石榴裙常常被用于婚庆仪式中的新娘服装。
在婚礼中,新娘穿着石榴裙代表着美满婚姻、昌盛家庭和幸福生活的愿望。
其次,石榴裙也是一些古老的民间舞蹈中重要的服装之一,如著名的京剧表演中的“荒山泪”舞蹈,舞蹈演员穿着石榴裙以展现出充满力量和魅力的形象。
此外,石榴裙也在一些戏剧表演和庆典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传统戏曲《红石榴》中的服装设计。
除了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应用,石榴裙也在现代时尚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应用。
在一些时尚秀场和设计展示中,设计师们通过结合传统和现代元素,将石榴裙重新演绎成具有时尚感的时装作品。
这些现代化的石榴裙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同时,通过材质的创新、颜色的运用和款式的变化,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时尚感。
总之,石榴裙作为一种传统服饰,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承载着人们对繁荣和幸福的向往,并通过丰富的设计和装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
无论是在古代的婚庆仪式中、民间舞蹈表演中,还是在现代的时尚设计中,石榴裙都以其独特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石榴裙的来历
石榴裙的来历
“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这段文字说的就是张骞,从安石国带回石榴种子的经历。
但当时并未出现“石榴裙”一说,但大约在南朝梁时期梁元帝曾作《乌栖曲》,其中就有“芙蓉为带石榴裙”,这其实也是“石榴裙”问世的典故之一。
到了唐朝时期开始出现石榴裙。
石榴裙作为唐代女性最时髦的服装,不仅迷倒了众多文人墨客。
而且他们也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穿着石榴裙女子的爱慕之情。
武则天还是皇后的时候,曾为李治写诗云:“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说明石榴裙在唐朝时期十分流行,就连“诗魔”白居易,也对石榴裙情有独钟。
“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一位长着柳叶弯眉的少女,身上穿着令人嫉妒的石榴裙;“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其实与白居易的诗句如出一辙。
石榴裙简介:唐朝女子最爱的服饰
石榴裙简介:唐朝女子最爱的服饰唐朝时期,石榴裙是极受年轻女子青睐的一款服饰。
如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
既然名为石榴裙,那么颜色自然如石榴般鲜红。
穿着石榴裙的女子被这红色一衬,更显俏丽动人。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那位琵琶女的惊人色艺时这样写道:“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血色罗裙”指的就是石榴裙,用血色来形容裙子之红,鲜艳可见一斑。
而专为石榴裙所作的诗词歌赋,亦是不少。
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其《南苑逢美人》中写过这样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喻心中的美人。
元代的刘铉在《乌夜啼》中用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垂杨影里残,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明代时石榴裙的说法固定了下来,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将石榴裙称为红裙:“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
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唐诗中对石榴裙的描写更多,如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甚至一代女皇武则天也赋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唐代妇女对裙子钟爱有加,除了石榴裙,还有很多别致的款式,而裙子在唐代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初时,裙子窄而瘦长,故有“慢束罗裙半露胸”的诗句。
盛唐时期,裙子制作得精美华丽,主要式样有间裙、百鸟裙、花笼裙。
间裙,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材料互相间隔排列做成的裙子,每一个间隔叫作“破”,有“六破”“七破”“十二破”之分,颜色有红绿、红黄、黄白等等。
百鸟裙,顾名思义,就是将多种飞禽的羽毛捻成线织成的裙子。
百鸟裙做工考究,立体感极强,可谓“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目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穿上之后“百鸟之状皆见”。
花笼裙是用轻软细薄而又半透明的“单丝罗”织绣,裙子上用各种颜色的丝线绣出花鸟等图案。
除了这些样式,还有百叠裙、画裙等诸多款式。
石榴裙流传的时间很久远,明代唐寅在《梅妃嗅香》一诗中写有“梅花香满石榴裙”。
历史趣闻隋唐五代服饰 唐代冠服制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隋唐五代服饰唐代冠服制度导语: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精神支柱的儒学,则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遵循古法,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王遗制,故称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
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至636年)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颁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装的律令,计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后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妇之服六。
内容基本因袭隋朝旧制,天子的14种服装为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缁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帻、白纱帽、平巾帻、白恰。
皇太子的六种服装有衮冕、远游冠、公服、乌纱帽、弁服、平巾帻。
群臣的22种服装有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进贤冠、远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侧注冠)、委貌冠(与皮弁同制)、却非冠、平巾帻、黑介帻、介帻、平巾绿帻、具服(朝服)、从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种服装有袆衣、鞠衣、钿钗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种服装有褕翟、鞠衣、钿钗礼衣。
命妇的六种服装有翟衣、钿钗礼衣、礼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钗礼衣。
以上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对象及服用场合,《唐书·车服志》都有详细说明。
凡是从祭的祭服和参加重大政事活动的朝服(又称具服)、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丽华美。
一般场合所穿的公服(又称从省服)和平时燕居的生活服装常服(又称燕服),则吸收了南。
拜倒石榴裙之下典故
拜倒石榴裙之下典故1. 介绍石榴裙,历史上被赞美为充满诗意和美丽的服饰之一。
拜倒石榴裙之下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故的成语,形容男子对女子的深深倾慕和崇拜之情。
本文将探讨这个典故的起源、含义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
2. 典故起源拜倒石榴裙之下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文学家李贺的《李将军九日登武当山歌》。
李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在这首歌中以诗人自称将军,描述了自己登上武当山后对女神的倾慕之情。
其中有一句诗写道:“天荒地老拜倒石榴裙”,正是其中的一处描写。
3. 含义解读拜倒石榴裙之下是描述男子对女子的一种深深倾慕和崇拜之情。
这里的石榴裙可以代表女子的美丽和高贵,而男子则在她们的垂青下倾心尊崇。
这个典故意味着男子心甘情愿地为女子付出一切,表达了对女性的敬重和崇拜。
4. 典故影响拜倒石榴裙之下这个典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了表达男子对女子爱慕之情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
在古代儒家文化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以尊重和崇拜为基础,这个典故正好体现了这种思想。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个典故的含义也逐渐丰富起来。
在现代社会,拜倒石榴裙之下可以不仅指男子对女子的崇拜,也可以指人们对于他人的崇拜和追求。
这种追求不一定是爱情的追求,也可以是对于美、艺术、知识等方面的崇拜和追求。
5. 典故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拜倒石榴裙之下这个典故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尤其在古代诗词中,这个典故常常被用来描绘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比如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在《破幽梦书怀》中写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句诗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就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
6. 现代社会中的拜倒石榴裙之下在现代社会,虽然儒家思想的影响已经淡化,但是拜倒石榴裙之下这个典故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人们依然对于美丽、才华和权威心甘情愿地崇拜和追求。
拜倒石榴裙之下的含义也在现代社会中有了更广泛的解释。
它可以指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追求各种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石榴裙的语法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榴裙的语法用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石榴裙作为一种特殊的服饰,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流行趋势在时尚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石榴裙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花瓣般的设计风格,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虽然在过去石榴裙并不常见,然而随着时尚的不断发展,石榴裙逐渐成为了人们追逐的时尚品牌。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榴裙的起源、设计特点以及流行趋势,并对其语法用法进行总结。
通过对石榴裙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在时尚界的广泛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石榴裙的起源,探究它是如何从一个小众的服饰品牌发展壮大的。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石榴裙的设计特点,包括其独特的形态、花瓣般的设计风格以及寓意等方面。
最后,我们将分析石榴裙的流行趋势,了解它在时尚界的影响力和当前的热门趋势。
通过学习石榴裙的语法用法,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该服饰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为我们的写作风格提供一些启发。
石榴裙作为一种时尚元素,它的使用方法和语法规则都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和理解。
最后,我们将总结石榴裙的语法用法,探讨其对时尚界的影响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石榴裙,并对时尚设计产生一些新的启发。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1.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目的以及总结四个部分。
1.1 概述(Overview)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石榴裙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继续阅读。
1.2 文章结构(Article Structure)文章结构部分旨在向读者提供整篇文章的脉络,让他们清楚地了解接下来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Purpose)在目的部分,阐述本文撰写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关于石榴裙的语法用法方面的知识,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1.4 总结(Summary)总结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强调石榴裙的语法用法在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历史趣谈揭密 隋唐时期的服饰着装特点及妆容特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密隋唐时期的服饰着装特点及妆容特点导语:我们现代人穿半袖、长袖、长裤、短裤、裙子、大衣等等,你可知隋唐时期人们的穿衣特点呢?下面,我们就隋唐服饰风俗简单的做一些介绍,以便我们现代人穿半袖、长袖、长裤、短裤、裙子、大衣等等,你可知隋唐时期人们的穿衣特点呢?下面,我们就隋唐服饰风俗简单的做一些介绍,以便大家对隋唐服饰风俗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
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
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汉族的服饰风俗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融合、南北交流和时代变迁,到了隋唐时期,在服装方面,形成了着圆领袍、裹幞头、穿长靿靴的一般形式。
腰带的形式,也由带钩改为带扣;女服的基本构成是上衫下裙,女饰则可用浓妆艳抹概之,反映了多姿丰腴的审美观。
《隋书·礼仪志》载曰:“袴褶近代服以从戎,今纂严则文武百官咸服之,车驾亲戎则缚袴不舒散也”。
“近代服”三字,它道出了服饰的时代性的特点,“近代服”取代古代服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考察隋唐时期的服饰风俗,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是等级森严隋唐服制基本是华夏衣冠、魏晋旧制的损益,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如唐代服饰主要通过服色衣、革带和所佩的鱼符来区别尊卑,礼制规定:服色,皇帝的服色为赭黄,饰龙文,文武官员三品以上紫色、四品深绯色、五品浅绯色、六品深绿色、七品浅绿色、八品深青色、九生活常识分享。
【隋朝历史】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襦裙
【隋朝历史】隋唐五代服饰:唐代襦裙唐代女子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和典范,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华丽的图案、雍容华贵的装饰风格,成为唐文化的标志之一。
而唐代的襦裙装不但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并以其独特的时尚性成为唐代服装的重要代表。
襦裙服是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
唐代的襦指的是一种衣身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
唐代女子穿着襦时,将其束入裙中,不同于与其他朝代。
初唐时期的襦较为保守,多采用交领和直领,盛唐时由于交流广泛,思想开放,襦流行起袒领,在唐代史书中记载,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嫔妃和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也可以半裸胸以取悦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
唐代女子服饰襦裙上装中装饰包含:帔帛、?裆、半臂、褙子、幂蓠、帷帽和外套。
帔帛就是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从西域民族和国外服饰中演进过来的。
?裆是一种套身于小袖衣的外面而不遮盖大袖的短袖外套。
半臂和褙子也就是短袖的罩衣,样式为短袖于衫,身与衫魏而大袖。
幂蓠和帷帽都就是唐代妇女乘车时,为遮挡脸容的帽子。
幂蓠的裙身可以舱盖身,至永徽年间以后,帽裙延长至颈部,从而称作帷帽。
而外套则从狭而长的披子演进而去,后来逐渐沦为披之于双臂,歌舞之于前后的缎带,这就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流行。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
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
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
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著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血色罗裙翻酒污”——说“石榴裙”
说一些有姿色的女子凭借 自身的优势 , 颐指气使 , 使男
人拜 倒 在 其 裙 裾 之 下 。
‘ 倒在石榴裙下” 拜 成为崇拜女性 的俗语 , 传说与杨 贵妃有关 。杨贵妃很喜爱石榴花 , 日也总穿着石榴裙 , 平 唐明皇就在华清池西绣岭、 王母 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供 贵妃观赏。每当榴花竟放 之际, 明皇常与杨贵妃设酒 唐 宴饮, 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 , 于是迁怒于杨贵 妃, 对她拒不使礼。杨贵妃向唐 明皇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 唐明皇立即降旨, 凡是见了贵妃拒不跪拜 的, 以欺君之罪 严惩。众 臣无奈 , 见到杨贵妃 身着石榴裙走来 , 无不纷纷 下跪使礼。后来 , “ 石榴裙下” 石榴裙底” 或“ 一语便被用来 指某一美女脚下。元曲作家张可久有一首《 水仙子》写 , 的是作者游湖, 傍晚在归来的路上和佳人 的风流韵事, 并 和杨贵妃的这段逸事联系了起来 。“ 桃花 马上石榴裙, 竹 叶樽前玉树春, 荔枝香里江梅韵。风流比太真 , 索新词缠 住诗人。醉眼空银汉, 歌声度锦云, 凉月黄昏” 。其 中的 “ 太真” 指的就是杨贵妃。 ( 作者单位 : 河北辛集市第五 中学)
“血 色 罗 裙 翻 酒 污 ”
说 “ 榴裙 ” 石
王 淼
“ 钿头银篦击节碎 , 血色罗裙 翻酒 污”这是大诗人 , 自居易《 琵琶行》 中的两句诗 , 中的“ 色罗裙” 其 血 就是 我们 所说 的“ 石榴裙 ” 。 石榴裙的本意是朱红 色的裙 子 , 以其色 彩艳红如 石榴而得名 , 后成 为美女 的代称 。历代诗文 中写到“ 石 榴裙” 的不胜 枚举 , 诗歌中最早提到“ 石榴裙” 的是南朝 梁代何思澄的《 苑逢美 人》 “ 南 : 风卷葡萄 带 , 月照石榴 裙。诗 中的“ ” 石榴裙 ” 就指 的是 美人穿 的大红裙 , 见 可 “ 石榴裙” 一词早 在 10 年前 的梁代就 已经 出现在 50多 诗歌中了。武则天的《 如意娘》 是一首写 “ 也 石榴裙 ” 的 诗 :看朱成碧思 纷纷 , “ 憔悴支 离为 忆君 。不信 比来长 下泪 , 开箱验取石 榴裙。 面对 和情郎约 会时 穿的石榴 ” 裙 , 是强硬跋 扈的武则 天 , 即使 出难掩饰 情意绵绵 、 柔 情似水 的一面 。 直接 以“ 石榴 裙” 代指 美人的是苏轼 , 他的《 会饮有 美堂答周》 中有这样两句诗 .桂牧端 来觅紫云 , “ 狂言惊 倒石榴裙 ”诗人 以杜牧 自比, , 抒发 了疏狂不羁之情。 现在 的“ 石榴裙 ”一般 见于“ , 拜倒在石榴裙下” 是 ,
漫谈石榴及石榴裙
漫谈石榴及石榴裙中国国家历史古代女子多以含蓄为美,而石榴裙以其艳丽的色彩,从一众女性服装中脱颖而出,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文化自信,以及女性对活泼、美艳的追求。
“拜倒在石榴裙下”这个俗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现在多用来形容男子折服于女子的风采。
相传这个典故原出自杨贵妃:丰腴美艳的贵妃不仅爱吃石榴,还爱穿颜色红艳亮丽的石榴裙。
一次宴会,玄宗要贵妃献舞,贵妃拒绝献舞,玄宗问起缘由,贵妃说群臣对自己不敬,所以她不愿献舞。
于是玄宗下令,百官见贵妃必下跪叩拜,就有了典故“拜倒在石榴裙下”。
这究竟是史实还是传说已无可考证,但石榴裙在唐代大受女子青睐是毋庸置疑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石榴裙。
石榴在中国的栽培史关于石榴传入中原的时间、方式可谓众说纷纭,目前最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石榴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前87年)与葡萄、苜蓿等经由西域传入中原。
西晋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安石国就是今天的伊朗附近。
公元3世纪,又经由印度或海路引进一批石榴种。
石榴引进初期,石榴是皇室贵胄的专享,只作为奇花异树种植在皇家园林中,因此长安一代是石榴种植的最初中心。
东汉魏晋时代,河南种植最繁盛,以国都洛阳为中心。
这一时期石榴形成了本土化良种,从皇家专属进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南北朝,石榴种植以河南为中心向南北传播,河北成为关键的产区,据《太平御览》记载:“龙岗县有好石榴”,龙岗即今河北邢台。
相对而言,北方石榴种植更普遍,技术更成熟,而南方的蜀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出现过地方性优良品种。
隋唐,石榴的种植数量急剧扩增。
隋朝大业年间,朝廷在洛阳建设东宫时,就曾用石榴树和樱桃树作为行道树。
唐朝华清宫的七圣殿四周遍植石榴,相传为杨贵妃亲手栽植。
宋元时期,石榴的种植、采摘、加工技术都更加成熟,品种日渐繁多,仅《洛阳花木记》就记录了9种珍奇品种。
除了食用外,石榴也被运用到中药、染料领域。
有明一代是石榴种植的巅峰。
明朝是私家园林形成的全盛时期,园林庭院遍植优良特异的石榴品种。
5隋唐五代服饰课件解析
35
隋唐五代服饰
36
2)胡帽演化
• 幂褵 →帷帽→胡帽 • 浑脱帽
–初 游牧之家,小牛 上开一孔,去骨肉以皮 充皮→皮馄饨
–唐人 较厚锦缎或乌羊毛制成 帽顶尖
隋唐五代服饰
37
隋唐五代服饰
38
3〕流行
• 《唐书.五行志》:天 宝初 贵族及士民好 为胡服胡帽 妇人则 簪步摇钗,首领窄小
隋唐五代服饰
39
隋唐五代服饰
40
4.五代 女装,窄细合体→秀丽精 巧
• 裙腰→自然腰节位置 • 披帛→窄如飘带 • 秀润妖媚之气→盛唐雍荣丰腴之风 • 缠足
隋唐五代服饰
41
隋唐五代服饰
42
隋唐五代服饰
43
四、军事服装
隋唐五代服饰
44
隋唐五代服饰
45
石刻中的武士
壁画中的古人
隋唐五代服饰
46
五. 纹样
女差异小
隋唐五代服饰
28
隋唐五代服饰
29
隋唐五代服饰
30
隋唐五代服饰
31
2.男装〔仿男装〕
秀美俏丽
见于潇洒英俊之中
• 《新唐书.五行志》“高宗尝内宴,太平公 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
• 《旧唐书.與服志》“咸有著丈夫衣服、靴、 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 开元天宝年间到达高潮
• 《中华古今注》“至天宝年间,士人之妻, 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
–石榴红 –深红、杏黄、绛紫、月
青、草绿 –间色裙
隋唐五代服饰
17
4〕半臂与披帛
隋唐五代服饰
18
• 半臂
–最先宫女用→民间←家规严、不用/中唐后渐 少
隋唐服装(图)
隋代短襦长裙披帛(图)隋代女服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妇女的裙字有不少名目,在中上层妇女中,曾流行百鸟毛裙,由于这种裙子都用禽鸟羽毛制成,使大批珍禽瑞鸟遭受损害,后被朝廷下令禁止。
在广大妇女中间,则流行一种叫“石榴裙”的裙子,这种裙子用鲜艳夺目的红色染成,故名。
唐人小说中的李娃几霍小玉等就常穿这种裙子。
唐代裙子款式之新、颜色之多、质料之精、、图案精美,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
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
走起路来,不时飘舞,非常美观。
本图为隋朝时期的短襦、长裙、披帛女服穿戴展示图及穿小袖短襦、长裙的隋代妇女(隋代瓷俑实物)。
隋代女服(图)隋代女服隋、唐时期妇女的日服饰,大多以上身着襦还、袄、衫,下身束裙子。
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
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本图为隋朝时期内穿大袖短襦、长裙,外罩翻领窄袖衫的隋代妇女(敦煌莫高窟303窟壁画)。
初唐女服之一(图)隋代女服隋代时期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上身着襦还、袄、衫,下身束裙子。
短襦长裙是最为基本形式。
它的一个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
本图为隋朝时期的短襦、长裙及翻领窄袖女服穿戴展示图。
初唐女服之二(图)初唐女服隋唐女服多用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以轻薄的纱罗裁成,上面印画图纹。
长度一般都在两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
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不时飘舞,非常美观。
从大量图像来看,唐代妇女在各种场合,如劳动、娱乐或出行,都喜用披帛作为装饰。
隋、唐时期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以上身着襦还、袄、衫,下身束裙子。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
什么是石榴裙呢?又为何叫“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红裙=石榴裙
古人将石榴的果皮及花捣碎,研汁染布,再做成红色衣物,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
至于“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说法,则源自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一天,唐明皇设宴群臣,邀杨贵妃献舞助兴。
杨贵妃趁机向皇上耳语:“这些臣子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
”
唐明皇感到宠妃受了委屈,下令百官,尔后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见到杨贵妃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说法因此流传下来。
权势→美貌
不过,“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说法流传千年后,也转型了。
唐代众臣“拜倒在石榴裙下”,是畏于杨贵妃的权势;今日的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则是指被女子的美貌所征服。
原本拜倒石榴裙是意指屈服于权势,但这句话转了千年,却变成了拜倒在女子美貌底下,就如同,请人传话传到后面意思总和原意有所偏差,有时甚至偏差千里之遥啊。
“寄话会多、寄物会少”。
意指:请人代传话,原本十个字会变十一个字…二十个字会变三十个字。
而请人代转交物品则是,东西愈转手东西变的愈少。
石榴裙的典故
石榴裙的典故“石榴裙”本来是古代女子所穿的一种裙子的款式,这一词语最早见于南朝梁元帝诗词,是用来形容女子美态的。
“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形容男人拜倒在女人脚下不能自拔。
那么,石榴裙是什么裙?男人何以“拜倒在石榴裙下”呢。
“石榴裙”本是古代女子所穿的绣石榴花的大红裙子,一说是红艳颜色的长裙。
“石榴裙”一词,最早出于南北朝时梁元帝萧绎所著《乌栖曲》,其中“交龙成锦斗凤纹,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句,用来形容美丽女子亭亭玉立的迷人风韵。
后来,“石榴裙”便成美女的代名词。
据史料记载,到了唐代,石榴裙更成为年轻女子极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上至天平公主、杨贵妃,下至普通民间女子都喜色如石榴红,不染其他杂颜色的飘逸长裙,也留下许多称赞女性美的“石榴裙”诗。
唐朝的万楚在《五月观妓》中说:“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诗人韦应物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
”(《赠姬人》)。
大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曾描写一位色艺双绝的弹琵琶女子:“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诗中的“血色罗裙”即是石榴裙。
有关石榴裙的传说,最有名的莫过于有关杨贵妃的了。
据说杨贵妃很喜欢石榴,为此,唐明皇在华清宫附近种了不少石榴供她观赏。
唐明皇爱看杨贵妃酒后的醉态,常把贵妃灌醉以观赏她那妩媚之态。
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观赏之后,唐明皇常剥石榴喂到杨贵妃口中。
朝中大臣对此很是看不过去,对杨贵妃怨言日生,杨贵妃为此很不高兴。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会,请杨贵妃弹曲助兴。
杨贵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动听之时,故意把一根弦弄断,使曲子不能弹奏下去。
唐明皇忙问是什么原因,杨贵妃乘机说,因为听曲的臣子对她不恭敬,司曲之神为她鸣不平,故把弦弄断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话,于是降下旨意:以后无论将相大臣,凡见贵妃均须行跪拜礼,否则格杀不赦……还有另一说,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贵妃献舞助兴。
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
拜倒石榴裙之下典故
拜倒石榴裙之下典故
“拜倒石榴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创造的一个典故。
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年间,有一位才貌兼备的美女,名叫杨玉环,很受宠爱,被封为“阳城县君”。
有一次,皇帝在宫中赏赐宴席,宴会上杨玉环
穿了一条石榴裙子,漂亮异常,众人都被她迷住了,连带着几个大臣
都为她拜倒在地,称颂她的美貌和才情。
这个典故既表现了唐代社会风尚,也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后来,“拜倒石榴裙之下”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事物的
美丽到足以让人们拜服。
法门寺地宫藏有武则天穿过的石榴裙,可见证她爱的男人到底是谁
法门寺地宫藏有武则天穿过的石榴裙,可见证她爱的男人到底是谁来的遗物应该是最少的,因为历经1300多年她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地宫至今也没有打开过。
但是在陕西法门寺地宫里却放有一件武则天穿过的石榴裙。
“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多比喻男子对风流女性崇拜倾倒之意。
石榴裙其实在唐代是一种很流行的红裙子,据说最早是杨贵妃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而得名。
以至于影响到大唐的所有年轻女孩子和少妇,穿上它格外俏丽动人。
石榴裙也一直流传到明清。
(法门寺武则天石榴绣裙)再说法门寺地宫,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1981年一个夏日夜晚,伫立在法门寺中的唐朝所建的佛塔,因年久失修和雨水侵袭,坍塌了一半。
1987年考古队员小心翼翼推开地宫第一道门,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法门寺地宫露出真容。
地宫中不仅有真身舍利、金银器、玻璃器,还有丝织品、瓷器等,其中丝织品中就有这件武则天的石榴绣裙。
这件衣服是用金丝织成的,被放到地宫里供奉佛骨舍利。
当时的武则天还是皇后。
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五品才人,但是李世民对武则天显露出的刚烈强势、独断专行感到不舒服。
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
唐太宗身体每况日下,让太子李治陪住伺奉。
一日,李治在院中踱步时遇到一位穿着石榴裙的绝色女子,李治一时恍惚,竟被迷住了。
这女子就是武则天。
她比李治大四岁,在名义上是李治的庶母。
李治性情孱弱。
对比自己年长的女性有强烈的依赖感。
对武则天可谓一见钟情,拜倒在石榴裙下。
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利用李治上位,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小编不这么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武则天青灯常伴,每晚都想念与李治在一起的日子。
她把对李治的思念写成一首缠绵的情诗。
此诗极尽相思愁苦之感,绚丽又清新。
可见武则天确实有才。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隋唐五代服饰唐代石榴裙
导语: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装款式。
这种裙子的颜色如火红的石榴花,上配深色短小襦衣,更像一朵石榴花。
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
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装款式。
这种裙子的颜色如火红的石榴花,上配深色短小襦衣,更像一朵石榴花。
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装款式。
这种裙子的颜色如火红的石榴花,上配深色短小襦衣,裙腰高束,上短下长,年轻女子穿上后,妩媚动人,更像一朵石榴花。
石榴裙在唐朝非常流行。
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等。
万楚《五月观妓》中“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韦庄《赠姬人》“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诗中“红裙”和“血色罗裙”也是指石榴裙。
成语“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产生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
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往往对她拒不施礼。
杨玉环无奈,依然爱赏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
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
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施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