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案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激发。

此外,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现象,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和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冰融化、食物腐败等,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如水沸腾、铁生锈等,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是什么变化?请说明理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物质变化还有哪些现象?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变化的本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加深对物质变化现象的理解。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简单了解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知道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能够利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和发现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的情感,培养他们保护生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2. 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实验观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资源1. 课本:《科学》(三年级上册);2. 图片展示: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3. 实验道具:一盆植物和一只脱壳的鸡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 学习新课(30分钟)学生们认真阅读《科学》(三年级上册)中的“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章节,了解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的变化。

3. 图片展示(15分钟)老师展示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观察、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4. 实验体验(20分钟)老师分发一盆植物和一只脱壳的鸡蛋,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探究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5. 归纳总结(10分钟)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并简单描述一下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6. 课堂作业(5分钟)请同学们回家自己找一些图片,描述自然生物在不同年龄段中发生的变化。

七、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方式,如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实验观察等方法,让学生们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植物和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感性认识和理性积累知识,提高了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激发了他们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乐趣。

同时,教师提供了课堂作业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生命在不同年龄段中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学能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教学设计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习内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3.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1.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重点】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学习难点】在探究活动,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学习准备】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学习过程】一、聚焦1.出示课件:水的三态变换。

2.出示橡皮泥等物品。

3.引导思考:生活中,我们注意过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不是相同呢?二、探索活动一: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1. 学生活动:橡皮泥制作。

2. 展示,交流。

3. 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4. 教师小结。

活动二:让纸发生变化。

1. 学生活动:剪纸活动。

2. 展示,交流。

3. 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纸吗?4. 教师小结。

探讨,交流:比较上面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之处。

三、研讨1. 讨论:(1)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2. 交流汇报。

3. 总结收获。

四、拓展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它的变化。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是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物质的变化现象。

本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认识和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精神,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认识和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质变化本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物质变化。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细节。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色颜料、水、面粉、糖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糖溶解、面粉发酵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实验材料,如各色颜料、水等,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和预测。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色花瓣、盐、糖、醋、水等。

2.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试管、滴管等。

3.教学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色花瓣,引导学生观察花瓣的颜色和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仪器,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气球、蜡烛、水、糖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准备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烧杯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现象,如气球爆炸、蜡烛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和特征。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外观、形态、位置等方面的变化,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组成、性质等方面的变化。

呈现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物质变化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变化的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变化的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如烧杯、试管、导管等。

2.教学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教学内容。

3.教学场地:教师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如魔术表演,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质变化的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等。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贺显忠《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水贺显忠《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上课教师:贺显忠教学内容: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时间:2023年10月21日上课地点:科学实验室科学概念目标: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实验、观察、探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3、让学生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用各种方法使橡皮泥和纸张发生变化。

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比较橡皮泥和纸张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橡皮泥、纸张、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2、导入课题: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索:橡皮泥和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1、活动要求:①:学生要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实验边记录下来。

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

2、活动问题:1:我们做了什么使橡皮泥(纸)发生了变化?2: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它们变化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橡皮泥、纸长与水的变化活动一:1、提供橡皮泥,让学生用这块橡皮泥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

2、学生制作时认真思考三个问题并按要求填写到活动手册上。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环节,完成后安排以小组上台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悦。

活动二:1、小组长在教师处领取纸张,然后安排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制作。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根据活动活动记录表册填写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展示环节,完成后安排以小组上台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悦。

活动小结:我们通过捏一捏、拉一拉、揉一揉、挤一挤、压一压等方法,让橡皮泥和纸张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还是橡皮泥和纸张。

活动三:(填写活动记录手册)1.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本单元学习了水变成水蒸气,还是物质水吗?是什么使水变成水蒸气呢?2.水变成冰,还是物质水吗?是什么使水变成冰呢?3.师生共同回忆,学生完成活动记录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第8节《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主要介绍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将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能够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兴趣,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水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液态水和气态水之间的转化过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与水相关的知识,如水的来源、用途等。

他们对水的存在形式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理论知识的表达和实验过程的规范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水的不同存在形式,如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老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接触过哪些水呢?水有哪些存在形式?请举例说明。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和示范1. 介绍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老师:同学们,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水就是我们常见的冰,液态水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自来水,而气态水就是我们看到的水蒸气。

请你们观察一下这三种状态下水的特征和形态。

2. 讲解水的相互转化:固态水加热会变成液态水,液态水加热会变成气态水;气态水冷却会变成液态水,液态水冷却会变成固态水。

老师:同学们,我们知道水的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比如,当我们加热固态的冰时,它会变成液态的水;而当我们继续加热水时,水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相反地,当我们冷却气态的水蒸气时,它会变成液态的水;当我们继续冷却水时,水会变成固态的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8课。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状态和变化,通过对固体、液体的观察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概念,理解物质的状态和变化。

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材通过“折纸”“橡皮泥塑形”“水的三态变化”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化学变化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变化的特点是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等发生改变,而物质的本质不变。

3.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描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学会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物质的变化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

3.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观察和描述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变化。

四、教学难点1.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五、教学策略1.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1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1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3、橡皮泥制作的基本工具
彩泥、剪刀、牙签、小刀(刮刀)
4、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能
①分泥:用目测的方法将大块的泥,按物体的比例和制作的需要,分成若干小块来准备塑造
②团圆:将泥放在手心中间,双手均匀转动,将手中泥团成圆球
③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两手前后搓动,将泥搓成长条状或圆柱体
④压扁:用手掌或工具将搓成的长条或团成的圆球压成片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物体在改变形状、大小时,其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2、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科学探索
1、通过实践操作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探究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相同之处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的广泛应用
六、拓展提高:热胀冷缩
1、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解释原因:
因为在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2、煮熟的鸡蛋为什么放到凉水里浸一浸容易剥皮?
教师点拨:
因为外壳先受冷,而里面的蛋白后受冷,里外受冷程度不一样,造成蛋壳与蛋白分离。
3、小结: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科学态度
留心观察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
1、物体在改变形状、大小时,其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2、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
1、通过实践操作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探究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相同之处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热胀冷缩这一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的广泛应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纸的折叠等。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使用各种方法使橡皮泥和纸张发生变化。

【学习难点】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

【教具学具】小组准备:每组一盒橡皮泥、4张A4大小的纸张、圆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学习流程】一、问题导入课件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各种物品。

谈话: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做的?你想不想也用橡皮泥来做一些物品呢?可以怎样做?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橡皮泥,让学生动手,用橡皮泥做各种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程第一学程:让橡皮泥、纸发生变化1. 课件出示材料:4张白纸、1盒橡皮泥。

2. 明确活动要求:每人用橡皮泥和一张纸各做一样东西,让橡皮泥和纸发生变化。

制作完成后,小组讨论并完成下面表格前两行的内容,“我们做了什么”,“它们的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比较橡皮泥、纸和水的变化3. 明确制作要求:(1)先用橡皮泥做,再用纸做。

(2)时间15分钟。

(3)小组讨论,完成记录。

4. 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将橡皮泥和纸的变化活动整合在一起,尝试长时探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变化,思考变化。

第二学程:1. 小组展示作品,说说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是怎样做的,橡皮泥和纸有了哪些变化?它们还是橡皮泥和纸吗?2.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橡皮泥、纸和水虽然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仍是原来的物质。

3.提问: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设计意图:通过将水的三态变化与橡皮泥、纸的变化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发现橡皮泥和纸、水等物质都是形状、体积、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
5
3
2
一、闯关游戏
二、探索
三、巩固
四、拓展
1.谈话: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水的变化的知识,今天老师想邀请大家参加一个闯关游戏,看看你对本单元的知识掌握的是否牢固。
第一关: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图片上的这些现象说明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第二关:我们已经知道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水、冰、水蒸气,也知道它们之间可以变化,那么你能总结一下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吗?
1.解释溶解现象。
2.解释热胀冷缩的现象。
提问:一张纸被点燃以后变成了纸灰,这时候纸还是纸吗?
总结:世界上任何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有的和水的变化是一样的,他们只是外形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但也有的变化和水的变化是不同的,他们在变化的过程中变成了新的物质,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以后还会学习。
泛舟书海和攀登书山,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有踏实的学习态度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愿你鼓足勇气,从现在做起,在理想的天空下结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老师相信你定会成为有心的“渔人”,德识双收,满载而归。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书
书名: 义务教育科学书 科学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案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上册:8.它生了什么化1教课方案教课一、教课背景水的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象。

每日,太阳供给的量使一部分水成水蒸气人空气中,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又凝成水滴或直接凝结成冰晶,当水滴、冰晶聚到必定程度,会成雨或雪下降下来⋯⋯水从液到气的种化需要大批的,而从气到液或固的化要放出大批的。

本帮助学生回或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云、、雨、露、霜、雪、冰⋯⋯它之化的原由和条件,使学生初步到水的三之的化是可逆的。

因此,本是一元学的小和述,整个元学程中得的科学知行梳理、加工,以形成知构,即水的三化行归纳性的描绘,并能用于自然事物和象的解。

二、教材析教材分两大多数教课。

第一部分:水的各种形,部分内容先学生在自然界曾哪几种水的形,分在什么候、什么地方?里要生理解,和露属于水的液体状,霜和雪属于水的固体状。

那水的状又是怎生化的呢?教科希望学生在沟通的基上,把水状化的程及生化的条件用表的方式呈出来。

第二部分:水的三循。

通前方的学,学生不,液的水能凝结成固的冰,固的冰会消融成液的水;液的水会蒸成气的水蒸气,气的水蒸气又会凝成液的水。

那么,固的冰随和的水蒸气之能相互化?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些,也就自但是然地被提出来了。

就要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即求水的气和固之化的据,自主水的气和固之化的察活。

我能够做一个:在一只干燥的玻璃杯里装小冰,并往碎冰里混入大批的食(加能够制造更低的温度)。

几分,察杯外壁上的象生。

我能够用眼睛看到或用手触摸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的冰晶出。

一程也就是水从气直接成固的程。

那么,水会不会从固直接成气呢?生活在北方的学生可能有的,严寒的冬季,洗的衣服晾在室外,衣服中的水会成冰,但段,衣服也能晾干(干)。

衣服上的水从固体状直接成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

有了以上些,教科学生水在自然界的形化程及化原由作一个归纳性的——“水的形是怎相互化的?是什么原由惹起了水的三化?”并希望能用的来表述。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的变化现象。

2.难点: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推理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蜡烛、水、盐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实验仪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气球爆炸、蜡烛燃烧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现象,并提出问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气球膨胀、蜡烛融化等,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然后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并解释实验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还有哪些物质会发生类似的变化?”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8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渗透化学基础知识。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

但是,对于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化学基础知识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变化的本质和化学基础知识。

2.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物质变化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交流互动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物质变化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重要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如烹饪、制作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物质变化实验,如酸碱反应、燃烧等,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配制溶液、点燃酒精灯等,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变化类型,橡皮泥、纸变化前后的相同与不同。

2.回顾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将其与橡皮泥、纸的变化类比,总结其中的规律,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比较橡皮泥、纸与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橡皮泥、纸、剪刀、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1.教师出示橡皮泥,并将其捏成各种形状。

提问学生: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汇报: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3.教师提问生活中,我们注意过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不是相同的?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课题)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改变橡皮泥进行观察。

(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并提问: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它们还是橡皮泥吗?(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2.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或者小动物,只有形状、体积、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它们仍然是橡皮泥。

3.改变纸进行观察。

(1)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并提问:用纸做成各种东西,让纸发生变化,它们还是纸吗?(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4.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将纸裁剪、撕扯和折叠后,它们仍然是纸,只有形状发生变化。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学习橡皮泥发生的变化。

(1)教师提出问题:在橡皮泥变化过程中,我们做了什么?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2)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

(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橡皮泥发生的变化。

2.学习纸发生的变化。

(1)教师提出问题:在纸变化过程中,我们做了什么?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2)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

(3)总结:教师告诉学生纸发生的变化。

3.学习水发生的变化。

(1)教师提出问题:在水变化过程中,我们做了什么?它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吗?(2)学生交流后汇报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3.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重点】
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学习难点】
在探究活动,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
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学习准备】
橡皮泥、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学习过程】
一、聚焦
1.出示课件:水的三态变换。

2.出示橡皮泥等物品。

3.引导思考:生活中,我们注意过这类变化吗?它们的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是不是相同呢?
二、探索
活动一:让橡皮泥发生变化。

1. 学生活动:橡皮泥制作。

2. 展示,交流。

3. 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橡皮泥吗?
4. 教师小结。

活动二:让纸发生变化。

1. 学生活动:剪纸活动。

2. 展示,交流。

3. 思考:想一想这些物品还是纸吗?
4. 教师小结。

探讨,交流:比较上面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相同之处。

三、研讨
1. 讨论:
(1)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
2. 交流汇报。

3. 总结收获。

四、拓展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它的变化。

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现象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教学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3,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4、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过程与方法
1.想象水蒸发的过程,对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现象做出解释。

2、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4.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2、意识到猜想必须用实验来验证的科学方法。

3、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理解蒸发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三杯常温水,橡皮筋一根,塑料薄膜一块
老师准备:
1.先倒一杯200毫升的水,再把黑板擦干净。

2.湿毛巾(不要有太多水分)、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有几个水分子是后贴上去的,可以摘下来)
【活动过程】
一、聚焦
1、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大家看这是一块普通的手帕,我把它在魔水中泡一下,再拿出来,用火点燃。

大家猜一猜,手帕会被烧坏吗?(火熄灭后,让学生检查手帕是否完好无损。


问: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
2、大家都猜手帕烧不坏与水有关。

那我们就来研究水。

水还有哪些形态?(课件展示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水)
二、探索
1、用湿毛巾在黑板上板书“水”字,请大家观察这个水字有什么变化?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学生猜想)
2、生活中像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们能举几个吗?(学生举例)出示课件水干了的现象。

3、黑板上的水、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以及大家所说的这些地方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空气中)变成了什么?水慢慢飞到空气中变成了一种气体,叫做水蒸气。

4、下面我们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另一个不盖。

(3)、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三、研讨
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1)、虽然我们看不见,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水是怎样变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呢?闭上眼睛想象。

(2)、老师这里有一幅漫画形象地表示出这一过程。

(出示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演示)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靠近水面一些淘气的微粒就会跑到周围的空气中,就像这样一个一个跑出去的。

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画箭头)叫做蒸发。

(3)、像刚才黑板上的水变干蒸发了,我们可以说黑板上的水蒸发了,那玻璃上的水会蒸发吗?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吗?敞开的杯子或盆里的水会蒸发吗?江河湖海里的水会蒸发吗?还有哪些地方的水会蒸发?(小结:只要有水存在,蒸发现象无处不在。


2、你在透明塑料盒子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1)老师来做个演示实验。

这是三杯相同温度同样多的常温水,在三个蒸发皿里分别倒热水、常温水和碎冰块,同时把三个蒸发皿分别放到杯子上方,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三个蒸发皿的底部有什么?(注意不要烫到手)
(2)指名到前面摸一摸,汇报观察结果:你观察到了什么?
(3)这里的水珠是从哪儿来?水蒸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
(4)小结:当水蒸气的微粒遇到较冷的杯底,就像我们同学在很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蒸发后变成了什么?那教室里有水蒸气吗?(用手指一指,问:这有吗?哪儿有吗?也就是说水蒸气就在我们教室每一处的空气当中。

)还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气?{操场上有水蒸气吗?家里有水蒸气吗?概括的说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4、既然水蒸气就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当中,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看见水蒸气了吗??你觉得水蒸气是什么样的?(可以用多种感官)。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
5、出示维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水蒸气
四、拓展
解释: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气有什么关系吗?
六、课后延伸
1、蒸发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大的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便。

家里经常有水果,放久了,水分会怎样?变干了,这个时候还好吃吗?马上就要播种了,这是如果土壤里的水分都蒸发了,种子还能发芽吗?大家课后思考,我们要怎样利用蒸发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了解雨雪霜露等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板石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看不见
(时刻)蒸发无色无味
板书:水水蒸气
(液体)(遇冷)凝结(气体)
无处不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