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习](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节
【配套K12】[学习](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4单元 中国地
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7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8届·四川绵阳高三二诊)“十三五”规划正式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市中心45千米,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构筑机器人产业港,引进高新机器人产业,2016年有30余家来自京津地区的机器人相关企业签约入驻,初步形成了涵盖核心零配件等产业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相比河北,我国机器人产业初期选择落户京津地区主要考虑的是( D )A.交通运输网络B.劳动力成本C.靠近原料产地D.教科研实力2.促使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B )A.人口密度B.城市职能C.市场因素D.内部交易成本3.相比京津地区,香河县目前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C )A.产业基础好B.优美的环境C.生产成本低D.交通通达度高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较易。
无论是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还是国外机器人产业转移,初期落户京津地区主要考虑的是技术因素,尤其是与河北相比.京津地区的技术优势更明显,D项正确。
北京交通运输网比河北发达,但交通运输不是机器人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A项错误;北京经济比香河发达,劳动力成本高,B项错误;制造机器人的原材料主要是钢铁,北京的钢铁产业已经外迁,C项错误。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是“推力”因素,难度中等。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由题中材料“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可知,北京人,不断增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为解决各种城市病,北京不得不疏解城市职能,这是促使机器人产业向香河县转移的主要因素,B项正确;人口密度并不是促使产业转移的因素,A项错误;香河与北京距离很近,两者面对的是同一市场,C项错误;到香河生产机器人不会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到新的地方组织生产有可能会增加成本,D项错误。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自然资源的特点与利用(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 [识记—基础梳理]1.认识自然资源(1)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2)分类⎩⎪⎨⎪⎧不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3)共性特征①分布的不平衡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影响明显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②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③数量的有限性。
④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将进一步拓展。
2.土地资源与人类(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3.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必要性: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2)途径[图文助记]1.荒漠地区资源间的联系性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降水少,水资源缺乏;因缺少水分,植被稀少;荒漠地区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
2.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植被,扩大耕地面积,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流失,影响农业生产。
[理解—要点突破]1.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1)主要表现①石油供应紧张,长期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难以改变。
②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中国进口石油一半左右来自这里,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进口的可靠性。
③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单一,增加了石油进口的脆弱性。
(2)(3)解决措施①开源: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②节流:适度开发,均衡生产,提高能源开采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促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产业。
[配套K12]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考部分 环境保护课堂限时训练 新人教版
选考部分环境保护
1.(2018·厦门模拟)北京某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对公路沿线边坡(路基两侧的坡面)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该工程是在公路边坡上顺坡码放块石或卵石,在石块缝隙扦插柳干。
下图示意柳干扦插时和柳干生根发芽后的景观。
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
解析:图示块石或卵石压在坡地的土壤上,柳干置于坡面且根系垂直于地面。
对边坡稳定的作用体现在,块石可压紧表面土壤使其不易下滑,柳干根系对边坡起到了固土作用。
对水土保持来说,块石、柳干枝叶可防止暴雨冲击土壤,也可减缓坡面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答案:块石可固定表土,紧实土壤,增加坡面稳定性;柳树生长时根系固土,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土坡下滑。
该地夏季多暴雨,码放的块石可防止土壤直接遭受暴雨
的袭击,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植物的枝叶还可拦截降雨,防止坡面溅蚀。
2.(2018·茂名模拟)下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 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时空变化”指的是时间和空间变化,图示月份是时间,三个地区反映了空间位置。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数量、天气因素、大气运动状态等。
结合我国气候特征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回答即可。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十五讲 易错排查练(第四章)讲练结合学案
第四十五讲易错排查练 (第四章)易错点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腰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1.C 2.A[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
]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易错点23.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B.KMOP线C.KMNQ线D.KRQ线4.拟在K 点与T 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 .KRQPT 线B .KMNQPT 线C .KLOPT 线D .KST 线 3.B 4.D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水(脊)线的含义。
脊线是等高线向低处弯曲最大处的连线,由此可判断两河的分水(脊)线是KMOP 线,B 项正确。
第4题,KST 线路较长,尤其在靠近山顶K 处的KS 段,其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较为平缓,D 项正确。
]易错点3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与影响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A .①③B .③④C .①②D .②④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B .绿洲萎缩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 .气候变干 5.A 6.D [第5题,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
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
第6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
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
] 易错点4 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判断分析7.该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高山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大部分地区为湿润区B .甲等值线的数值可能为400C .该地区南部降水较少,北部降水较多D .该地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7.A 8.C [第7题,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距海较远,年降水量较小,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环境保护课后限时集训 鲁教版
选修环境保护(限时:40分钟)1.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导学号:98510198】(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直接读出,污染物浓度存在轻—重—轻的变化过程,其中3日污染最严重。
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采取技术措施做好污水净化;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等。
【答案】(1)变化特点: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原因: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答三点即可) 2.(2018·河北唐山二模)下图是2014年中国城市逐月PM2.5污染等级天数比例。
指出2014年中国城市PM2.5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图示1月、2月重度污染天数比例在20%左右,是各月份中最高的,故冬季最严重。
成因可从污染物排放多、大气对流弱等角度分析。
【答案】冬季。
以燃煤为主的发电与北方供暖易产生大量烟尘与灰尘,PM2.5含量加大;气温低,机动车尾气排放物增加;冷空气稳定时,风力弱,多逆温现象,不利于PM2.5扩散。
3.(2018·嘉兴模拟)日益突出的“垃圾围城”已经成为中国各大城市必须面对的难题。
下图给出了垃圾处理方法的优选原则。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垃圾能源化利用,相比于填埋处理“优”在哪里?(2)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
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有哪些?【解析】垃圾能源化利用一方面为人类提供能源;另一方面减少了垃圾量,进而也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
2019年高考地理湘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和差异性4-1
B.具有对立性
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 D.向恶性循环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第(1)题,根据该环状图可知,人口过多会导致生产规模
过大,从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而人口素质过低,会违背自然 规律,通过破坏环境来获取资源,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第 (2)题,该图说明人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如果不合理利用自然资 源,会使环境向恶性方向发展,故我们必须要力争促进人与自 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但通过停止人类的发展来恢复原始面貌也 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是不合理的。
加剧 (3)要求: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
环境生态保护 动诱发和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
与 的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地质年代特征分析 1 . 下 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五个地质年 代。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中数字代表距 今年代。单位:亿年) (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特点: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能够有意识地
适应和改造 自然,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 造的能力。 (2)表现: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 温室效应 增强, 导致全球 变暖 面。 ,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 自然规律 ,防止过度的开发活
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 征。(如南方低山丘陵)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
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
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 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K12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检
单元检测(四)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一、选择题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 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下题。
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解析:渔业资源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生存空间即水面面积状况,二是食物即浮游生物的多少,三是鱼的种类多少。
结合材料知水库蓄水主要改变的是鱼类的生存空间即水面面积。
答案:D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解析: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
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影响烈度大小,但不是制定抗震标准的主因,故选C项。
答案:C生物柴油是指植物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造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被称为“再生燃油”。
读世界生物柴油原料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生物柴油大多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 B.德国C.韩国D.马来西亚4.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产生的影响是( )A.挤占粮食用地,不利于粮食的稳定供应B.对石油炼化产业形成巨大的威胁C.减少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能源短缺的难题解析:第3题,棕榈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选项中的四个国家,只有马来西亚有棕榈分布。
第4题,由材料可知,生物柴油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的使用能减少废气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3.D 4.C下图为1979~201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200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6.下列关于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解析:第5题,图中信息显示,受灾面积有增加的趋势,复杂度指数波动较大,且近年来有增大的趋势,故B正确。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速过选修地理•贯通教材内外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环境保护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环境保护一、高考真题集中研究——找规律1.(2017·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
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
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2.(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
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3.(2016·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 m以上的地区,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对其他植被破坏严重;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加剧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导致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性认知——试一试][理性归纳——记一记](1)甲区域主要为渭河平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1)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世界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近年来有加快的趋势。
考点一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一)地形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但在山区、热带地区也分布着一些城市。
(二)风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
如下表所示: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城市的分布看,有许多城市受水运的影响,沿江河湖海等交通要道发育起来。
主要有以下区位:1.地貌对聚落的布局和景观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1)~(2)题。
(1)砾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2)图中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的砾石堆积物均位于河流凸岸,是由河流搬运的砾石在凸岸沉积而形成的,故选B。
第(2)题,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距离河流源头最远,海拔较低,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且周边地区为砂黏土堆积物,利于农业生产,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故选D。
2.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选D 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速过选修地理•贯通教材内外 环境保护课件 中图版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表现 陆花“称为藻地( 水“花水赤华”体潮;:)””海称,洋为又水“体水称:各引畜病种起症重的金人属、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
的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
重金属元素 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
①水体中植物死亡; 通过食物链 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
危害 ②鱼类死亡;③湖泊 放大,最终 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
[巩固训练]
1.(2018·广东茂名二模)如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 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 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结合图分析可知我国空气质量指数的空间变化是京津冀 地区大于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时间来看冬季高 夏季低。原因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大气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 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增加,导致 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
温室效应 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 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
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颗 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 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 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 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 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 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 传染病、“尘肺病”、恶性 病变等
大 量 进 入 水 体 入水体经生物链 大量石油流失到海
引 起 的 水 质 恶 逐渐积累造成人、洋中造成范围极广
配套K12(通用版)2018-2019高中地理 第四章 海气作用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
第四章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第1~4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A.①B.②C.③D.④3.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A.低纬B.中纬C.高纬D.北冰洋4.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C 2.B 3.A 4.C解析: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
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读甲、乙、丙、丁四图,完成第5~8题。
5.图中平均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域分别在中( )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6.从海-气相互作用来看,图中海域向大气中输送水热最少的是( )A.甲B.乙C.丙D.丁7.四幅图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8.导致图中丁区域冬季温暖湿润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分别为( )A.信风西风漂流B.西风季风洋流C.西风北大西洋暖流D.沃克环流赤道逆流答案:5.C 6.D 7.A 8.C解析:结合经纬网及轮廓特征认读区域位置是解答本组题的关键。
乙图中的红海盐度最高,丁图中的波罗的海盐度最低;丁图纬度最高,水温最低,因而丁图中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和水汽最少;甲图中的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气温年较差最小;丁图位于西欧,西风带及北大西洋暖流对其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A.0°~20°NB.0°~20°SC.40°S~50°SD.40°N~60°N10.该纬度带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C.寒流的作用明显D.暖流的作用明显答案:9.D 10.D解析:该组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
【配套K12】(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地球上的水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预测
高考大题命题探源2 河流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
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例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
图1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2为黄河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关系示意图。
(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
(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
(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解析:(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从图中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
(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
(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
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
答案:(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
如芦苇在每年3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
4-9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
(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
(4)借助黄河调水调沙活动,增加洪峰流量,使尽可能出现洪水漫滩过程;4-5月适当增大流量,促进湿地生物发芽生长等。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17·绍兴模拟)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据此,完成1~2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2.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硬叶林第1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第2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17·哈尔滨三中模拟)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3~43.A.纬度和海拔更低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C.沿岸暖流影响大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4.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A.地形 B.大气环流C.洋流 D.海陆位置第3题,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可知全年温和多雨,判断甲、乙两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甲地年温差小于乙地的年温差,说明甲受海洋性的影响大。
第4题,根据南美洲西岸的地形分布可知,西坡为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形成地形雨。
(2018·南城县一中质检)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D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高山针叶林6.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热量 B.光照C.水分 D.土壤肥力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地林带集中分布在海拔1 800~1 900m,过渡带之上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由此可知,该森林植被为针叶林。
第6题,该森林植被同一高度在迎风坡所占比重大于背风坡,阴坡所占比重大于阳坡,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一调)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综合检测 鲁教版
第4章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孝感高级中学调研)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据此,完成1~2题。
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会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
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后,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增加,有的地区降水会减少;许多动物的栖息地会发生改变,但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中国自然带会因为温度的上升而相应北移。
第2题,全球温度升高,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
答案:1.B 2.A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4.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解析:第3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主要能源为木材和水力,木材属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主要消耗的是矿物能源;人类在不同的阶段消耗的能源类型不同,但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加。
【配套K12】[学习]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四部分 考前冲刺记忆 19 环境保护学案
19 选修6 环境保护1.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方法技巧】
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思路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②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③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
(2)同一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
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配套K12】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4单元综合检测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09黑龙江5月)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完成1~2题。
1.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B.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污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D.港口建设【解析】“海洋沙漠化效应”主要由废油对海水的污染造成,而废油的来源主要是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
【答案】 C2.有关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气候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使热带水温降低【解析】其造成的危害是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因而热带水温降低不符合题意。
【答案】 D(2009·山西运城5月)竹子作为一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再生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在家庭装修中使用竹地板正成为一种时尚。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著名的竹地板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 A.适宜竹子生长,原料丰富B.人们喜欢竹地板,市场需求量大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D.交通运输便利,运输成本低【解析】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等南方地区适宜竹子生长,原料丰富。
【答案】 A4.南方地区合理发展竹地板生产的积极意义是()①利于生态环境建设②缓解森林资源紧张的状况③促进生物多样性利用向单一性利用转化④促进竹产品的系列开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南方地区合理发展竹地板生产不仅促进竹产品的系列开发、缓解森林资源紧张状况,而且利于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 D(2009·重庆5月)下图表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速过选修地理 (4)
环境保护知识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知识整合]一、水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与危害2.固体废弃物的影响(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
因此,在一些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四、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3)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巩固训练]1.(2018·广东茂名二模)如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结合图分析可知我国空气质量指数的空间变化是京津冀地区大于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时间来看冬季高夏季低。
原因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大气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2.(2018·兰州模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已经是目前城市环境问题的核心,垃圾围城与无力处理的矛盾日益突出。
当前,城市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可很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相对滞后。
很多城市采取不合理堆放、掩埋、焚烧、异地偷倒等简单方法处理,导致城市及周边地区地表水域、地下水;土地、大气被污染的问题加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识记—基础梳理]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衡量指标:温度、降水量、风等。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
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
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理解—要点突破]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对农业的影响(5)对工业的影响(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图流程][答案] 1.B 2.A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92040052】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4.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3.A 4.B[第3题,四个地区中位于北半球的是蒙古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且纬度较高的是蒙古高原,故答案选A。
第4题,北半球陆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比南半球所占的比重大,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以陆地面积比重较大的北半球升温幅度较大。
] 考向2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及对策(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5.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B[读图分析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海平面仍在上升,A错误;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B正确;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C错误;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先降低后增加,D错误。
故选B。
](2016·上海高考)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完成6~7题。
6.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B.泰国C.智利D.秘鲁6.A7.B[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
选A正确。
第7题,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多雨;日本大部分地区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泰国干旱严重。
选B正确。
]考点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对应学生用书第83页)[识记—基础梳理]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分布: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理解—要点突破]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1)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2)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内陆和沿海—大陆性和海洋性—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4.地形地势(1)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
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5.洋流(1)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影响气温的因素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1图2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解图流程]图1 图2[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下图为“某地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
据此回答下题。
2.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D[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
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
][规律总结]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考向2 影响降水的因素3.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该岛大部分位于42°S~46°S,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北风;该岛河流向四周注入海洋,因此岛屿中间为山地,故①②正确。
暖流对该岛两岸均有增湿作用,西南受到属于寒流性质的西风漂流影响,③错误。
反气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降水少,④错误。
][规律总结]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考向3 气候特征的分析4.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图1图2[解析] 结合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即从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进行描述。
据图中气温曲线来看,各月均温在20℃以上,说明年均温和年较差小;从图中降水柱状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1 600 mm 以上,说明年降水量大;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雨季主要集中在5~10月,干季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4月。
[答案]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 1 600 mm 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答题模板]气候特征分析类题目(对应学生用书第85页)[识记—基础梳理] 1.热带气候类型23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见下表。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
如: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4.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
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