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中公平价值的法律内涵
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方面组成。
富强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力量要强大,人民的物质生活要富裕,国家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要提升,确保国家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
民主代表了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管理体制要民主透明,政府决策要听从人民的意见,维护人民的权益和自由,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文明代表了工作环境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风气要文明、精神文明要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和道德素养要提高。
和谐代表了社会关系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要实现,国内外关系要友好和谐。
自由代表了人民的自由权利要受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发展要得到保障,社会就业机会要充分保障,并且实行了个人自由,人权保障。
平等代表了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社会机会平等,平等机会规范,男女平等,机会公平。
公正代表了法律的公正,司法公正,对有罪阶层要实行还政于民,法律法规公正。
法治代表了国家管理要依法治理,严明的法律法规,严明的地方自治,法治国家的建设。
爱国代表了爱国主义的培养,对国家利益的追求,爱国教育的开展,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
敬业代表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爱岗敬业,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诚信代表了社会诚信机制的建立,经济和社会规则诚信,守信用,底线思维,公众意识的提升。
友善代表了人文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怀,社会和谐关系,人的尊严相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提倡这些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全体人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些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优秀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下,资源能够更好地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
公平正义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实 现公平正义,可以更好地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可持续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气候变化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气 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为全球
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05
公平正义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社会变迁与公平正义的再定义
定义多样性
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公平正义的概念需要涵盖更广泛的 议题和群体,包括性别、种族、阶级和宗教等多样性议题。
Hale Waihona Puke VS维护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公平 正义的指导下,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 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 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稳定有序,社会和 谐得以维护和促进。
经济发展与繁荣
激发创新活力
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促进市场竞争和创新。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有更大的 动力去创新和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与就业机会
教育公平
加强教育公平体系建设,保障每 个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和机
会。
就业机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 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薪酬待遇
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建立科学的薪 酬体系,确保劳动者的付出得到公 正回报。
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和机制建 设,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素养目标
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素养目标
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素养目标
公平和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基石。
在当前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公平正义的内涵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和深化。
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担当的公民,拥有公平正义的价值核心素养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一、认识公平正义的内涵
公平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权利保障、机会公正等方面实现的平等和公正。
正义则更加强调道义和伦理,是一种保障权责平衡、行为合理性、价值导向的最高准则。
二、培养公平正义意识
追求公平正义离不开公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作为一个公民,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伦理观,尊重法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尽责任,关注公益事务,为社会和他人尽一份力。
三、牢记公平正义行为准则
公平正义的核心在于行为,要体现出恰当的行为准则。
公民应该重视公共意识、尊重彼此、信任他人、讲诚信、持理智、重视全局和长远
利益、落实契约和信任、以道德为核心。
四、维护公平正义社会风气
公平正义不仅是一个理念和信仰,也是一个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维护公平正义社会风气,最终形成整个社会的道德优势和文化特质。
五、建设注重公平正义的社会机制
社会公平正义不可能依靠个体的力量和努力,需要建立充分、高效的社会机制来支持和推动。
这包括政府机构、法律条文、社会组织、媒体和舆论等,共同构成公平正义社会的重要支撑系统。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素养目标,可以引导公民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帮助我们建设一个更加和谐、进步、公正、文明的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一、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通过科学梳理相关概念获取正确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时,应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改造与提升。
必须始终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创新与求实的关系,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实现由人情关系价值观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的转变。
因此,本文认为,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最基本的要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概括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目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
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或人权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考点: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
第⼋部分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类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平的朴素含义是公允持平,不偏不倚、办事公道、利益均衡;正义则意味着惩恶扬善、激浊扬淸、是⾮淸楚、道义分明。
⼆、公平正义是⼀个历史性范畴 不同社会条件下,公平正义的实际内容及其实现⽅式和⼿段具有重要差异,⼈类社会不存在普适于⼀切国度、完全相同⼀致的公平正义的标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是个性与共性的⾼度统⼀。
三、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价值基础 (⼀)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和维护的主流价值。
(⼆)公平正义是⼴⼤⼈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与迫切要求。
(三)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公平正义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四)公平正义是树⽴和强化法治权威的必要前提与保证。
公平正义对法律实施的意义,它保证⽴法、执法和司法活动始终不偏离社会主义法治的轨道。
四、坚守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坚持法律⾯前⼈⼈平等原则。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三)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
公平正义在法治具体实践上的直接体现。
(单选题)法律⾯前⼈⼈平等是公平正义的⾸要内涵。
关于它的具体内容,下列哪⼀选项是不准确的?(2011年卷⼀第3题) A.社会成员享有相同的⽴法表决权 B.法律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所有社会成员 C.反对任何在宪法和法律之外的特殊权利 D.禁⽌歧视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的社会成员 【答案】A。
和谐社会构建中公平正义价值共识的达成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6年第12期和谐社会构建中公平正义价值共识的达成﹡吴 丽 兵【内容提要】 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凝聚人心、产生认同的道义源泉。
公平正义价值共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对公平正义内涵的正确理解。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要达成对于公平正义的价值共识,必须将公正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个人与社会有机结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高度进行理解。
【关键词】 社会认同 公正 价值共识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和谐”是建立在社会认同基础上的。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认同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某种价值、文化、制度的认知、认可、趋同、赞成和接受。
认同是“人心”问题,是人的思想认识的深层次问题。
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认同就是凝聚力,是一个共同体成员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尽快形成社会各阶层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认同,对制度、法律的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因此,如何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就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主要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社会存在,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现实状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同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从内心里认同我们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但是,随着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各种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难免会对人们的社会认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主要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定时期人们对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是人们区分是非的标准,以及用以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价值观渗透于个体之中,作为内心尺度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性,规定着人们的行为标准总的选择取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对一定制度、政策、法律的认同取决于人们的价值选择。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8.1公平正义的价值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第一节公平正义的价值知识点梳理一、认识公平1、公平含义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公平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公平的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4、公平的意义或作用(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二、正义的力量5、正义的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6、抗日战争的性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大决战。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面对侵略战争,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
这次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辟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8、正义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9、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的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公道正派内涵思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公道正派观念对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我们应坚持公道正派,努力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03
公道正派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培养公正无私的品格
公正决策
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始终坚持 公正决策,不偏袒任何一方,以 客观事实和理性思考为基础,追
求公平和正义。
摒弃私利
始终保持心胸宽广,摒弃个人私 利,将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放在首
勤俭节约
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珍惜公 共资源,为社会可持续发 展做出贡献。
实践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为准则
公平竞争
在学业、职业等领域,始终坚持公平竞争,遵守规则,不抄袭、 不舞弊,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取得成就。
公正评价
对待他人和自己,始终保持公正评价,不夸大、不贬低,客观看待 优点和不足,促进个人和团队的进步。
、守法的良好氛围,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激发社会活力
03
在社会治理中遵循公道正派原则,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调动
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06
公道正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 略
当前公道正派面临的挑战
01
02
挑战一
挑战二
价值观多元化。在当今社会,价值观 日益多元化,不同的道德观念、价值 取向相互交织,使得公道正派在实践 中面临诸多复杂情境,难以统一标准 。
公道正派的组织氛围应以尊重为基础,包容不同观点、背 景和特长的成员,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而提高 组织的创新力和凝聚力。
激励与关爱
在严格要求成员遵守规章制度的同时,组织应关注成员的 成长和需求,提供合理的激励措施,关爱员工的生活和工 作状况,以实现组织与成员的共同发展。
24字和谐社会价值观解释
24字和谐社会价值观解释在现代社会中,和谐社会价值观是指尊重、平等、公正和团结的价值观体系,旨在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社会环境。
和谐社会价值观不仅包括个人层面的道德品质,还涉及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互动关系。
本文将从道德、公平正义、团结与合作等多个方面对24字和谐社会价值观进行解释。
1. 道德:和谐社会价值观要求个人遵守道德准则,具备诚实守信、友爱互助、规则遵守等优秀品质。
只有个人在行为上秉持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价值观强调公平正义的原则,追求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机会与待遇,同时也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3. 团结与合作:和谐社会价值观鼓励人们相互团结合作、互助共进。
只有通过团结合作,各个群体才能和谐相处,社会才能实现繁荣与进步。
在团结与合作的基础上,各个群体将共同面对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积极行动。
4. 文明和谐:和谐社会价值观强调文明的重要性。
文明社会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优雅行为举止和关怀他人的文化素养。
文明社会需要个人尊重他人的空间和权益,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准则,以和谐的方式共同生活。
5. 环境保护:和谐社会价值观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人们应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保护自然资源,更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总之,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个人应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遵守公平正义原则,促进团结与合作,以文明的方式对待他人。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体现了对公正和平等的追求。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公正、平等和合理。
公正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各种利益和资源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
在公正的原则下,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公正要求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将个人的偏见或私利放在第一位,而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公正地对待每个人。
平等是指每个人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平等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种族、性别、宗教、国籍等背景差异。
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发展。
平等的意义在于人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待遇,不受任何歧视或压迫。
合理是指在处理社会事务和解决争议时,应遵循合理的原则和程序。
合理要求决策公开透明,程序公正,以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合理的原则还要求决策者应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意见,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效益。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司法领域,公正的审判是确保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法官应以公正的态度,依法审判,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个案件和当事人。
在教育领域,公平的教育机会可以帮助每个人发展潜能,实现个人价值。
在经济领域,公平的市场竞争和资源分配机制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实现公平正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地区差异等。
要实现公平正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公平的法律和政策,加强监督和调节,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机构应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潜能。
企业应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不歧视任何一方。
每个人也应具备公平的意识,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利益。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只有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我们应该努力追求公正和平等,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享受到公平正义所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公平
【 关键词 】和谐社会 ; 价值取 向; 社会 公平
【 中图分类 号】C 1 【 9 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 0 6 20 ) 2 0 0 — 3 0 9 3 3 (0 6 0 — 18 0
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基础。 当前 , 我国社会正处在社
会转型时期 , 即体制转换 、 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过 程。在这个过程中 , 由于市场发育还不完全成熟 , 民主法制和社会保 障尚未健全 , 不同阶层 、 不同群 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与利益矛盾 ,社会各阶层 之间贫富差距在加大。不公平 的社会现象不仅表
社会公平 是构建和谐社会 的价值取 向和基
础。 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 必须做好 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 ( ) 一 倡导正确的社会公平价值观念 。社会公 平除了人们普遍关注的机会均等 、 权利平等 、 分配
二 、 会 公 平— — 社 会 和 谐 的重 要 基 础 社
社会公平是人类追求 的理想 目标 ,社会公平
⑧ 任 滢
( 郑州 大学公 共管理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0会 各方面利 益关系, 处理社会 中各种 矛盾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
取 向。 社会平等 包含着权利 平等 , 分配合理 。 机会均等和 司法公正等 内容。实现社会公平须做好 以下几方 面工作 :
出的。恩格斯《 在大陆上社会改革的进展》 中曾明 确地提出 了公 平正义是人类社会 的崇高境界, 也
法律的公正与正义
法律的公正与正义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秩序的规范,具有引导和调节社会行为的作用。
它所追求的公正和正义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们权益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法律的公正与正义的内涵以及其重要性,并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维护法律公正与正义的挑战和对策。
一、法律的公正与正义的内涵法律的公正乃是指法律应当在制定、实施、适用等方面表现公平、公正的特征。
在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回应社会的需求和公众利益,避免将特定利益置于全局,确保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中立性。
而在法律的实施和适用中,它应当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状况或其他因素。
法律的正义是指法律所体现的价值与理念符合道义和伦理的准则。
它追求的是社会的平等、人权的尊重和人民的福祉。
法律的正义体现在规范社会行为、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制止违法犯罪等方面。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当秉持公正的精神,以法律为准绳,依据事实和证据做出公正的判决。
二、法律公正与正义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只有法律能够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2. 保护和维护人权和社会正义:法律的公正与正义对于保护人权和促进社会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受到公平对待,才能确保人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3. 提高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只有通过公正对待每一次案件处理,法律才能在社会中拥有威信和公信力,从而增强其执行力和效力。
4.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法律的公正与正义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三、维护法律公正与正义的挑战和对策1. 司法腐败与滥用职权:司法系统中的腐败和滥用职权问题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通过加强司法监督和建立有效的纪律机制,可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并提高法律公正与正义的实现。
2. 信息不对称与资源不平等:在诉讼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平等的问题给弱势当事人带来了困难。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加强法律教育和提供更多的法律资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诉讼。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与要求
如何理解公平正义的内涵与要求1、公平正义具有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合理的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
正义则是指公正的义理,包含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从学科领域来看,公平正义是一个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伦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道德品质和要求,是公平、公正、正义、平等等概念和理念的集合体。
从本质上讲,公平正义是人们的一种生存理念,是作为调节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价值评价标准,属于社会价值评价体系,是利益关系的衡量尺码。
2、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和谐,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这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1、所谓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权利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
2、所谓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
3、所谓过程公平,是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公开透明,不允许某些人通过对过程的控制而谋取不当利益。
4、所谓结果公平,则主要指在分配上兼顾全体公民的利益,防止过于悬殊的两极分化,以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没有公平正义,社会的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等等也都无法实现。
因此,高扬公平正义的旗帜,从我国社会各个层面体现和推进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初中
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关系初中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公平正义的朴素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
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不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的重要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仅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通过法的适用、实施,在执法实践中得到实现、彰显和弘扬。
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让公平正义的精髓渗透在法治实施的全过程,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结果,社会主义法治才能真正成为吸引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在和谐社会中,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体人民能够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所有这些都是公平正义得到实现的标志。
与此同时,公平正义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只有致力于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获得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的和谐。
三、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要求也迅速增长。
但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够维护公平、彰显正义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如果漠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对各种社会不公听之任之,不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法律的公正与公平
法律的公正与公平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实现公正与公平。
公正与公平是法律的本质要求,它们共同构成了法律体系的基石,为社会带来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以公正与公平为主题,探讨法律如何体现公正与公平,并分析其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公正的法律作为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法律的公正是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
简而言之,公正是指法律对不同个体或群体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一方。
法律的公正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法律的起草必须严谨、合理、公允。
要保证每一个法律条文都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反复的修改,确保其中的规定不偏袒任何一方,既能维护公共利益,又能兼顾个体权益。
其次,法律的执行应当公正无私。
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执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都应当严格依法办事,不得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
司法判决要公正、明确,确保每一个案件都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审判,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再次,法律的适用必须公正合理。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必须公正、合理地适用于每一个公民。
不论身份和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同样的对待,并依法享有平等的权益。
二、公平的法律公平是法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强调法律规定的合理性和公众的普遍认可。
公平是一种法律要求,它体现了对正义的追求和社会公平的期许。
法律如何体现公平呢?首先,法律的目标要合理。
法律应当追求社会公平和公正,旨在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保障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益。
合理的法律目标既能够提供普遍公认的价值依据,又能够满足社会多元需求。
其次,法律的制定应当参与广泛。
法律的制定过程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包括公众、相关利益攸关方和专家学者的建议。
通过广泛的参与,可以确保法律规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再次,法律的执行要公正有效。
无论是行政法还是刑事法,法律的执行都要严格遵守程序,确保公平正义。
行政机关在执行法律时应当公正无私,遵守法定程序,依法履行职责。
刑事案件中,法院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审判,保证案件的公正公平。
公平正义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公平正义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其核心价值便是公平正义。
本文旨在探讨公平正义在法律规定中的体现,分析其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法律实践中更好地实现公平正义。
一、公平正义的概念与价值1.1 公平正义的概念公平正义,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法律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确保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法律的核心价值。
1.2 公平正义的价值(1)维护社会秩序:公平正义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2)保障人民权益:公平正义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使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3)促进社会进步:公平正义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二、公平正义在法律规定中的体现2.1 法律原则(1)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身份、地位、财富,每个人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
(2)公平原则:法律在处理案件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力求实现公平。
(3)公正原则:法律在审判过程中,应确保程序的公正和结果的公正。
2.2 法律制度(1)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包括审判制度、仲裁制度、调解制度等。
(2)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保障其合法权益。
(3)法律监督制度:对法律的实施进行监督,确保法律得到正确执行。
2.3 法律规范(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
(2)刑法: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刑罚,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权益。
(3)民法:民法规定了民事关系,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
(4)行政法: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的职权和责任,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实践中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3.1 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使人们了解法律、尊重法律、信仰法律,为公平正义的实现奠定基础。
3.2 严格依法行政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基本内涵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种社会状态。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
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公正的待遇,不论他们的出身、职业、性别、种族、宗教等因素。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不合理的分配差距,推动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人民安居乐业。
这意味着人民可以过上安宁、稳定的生活,并且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安居”体现在人们拥有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没有住房短缺和出租房屋问题。
政府应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大住房供给,确保人民有一个温馨的家。
“乐业”体现在人们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能够获得合理的收入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和谐稳定意味着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的生活安定。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不仅有健康的家庭纽带,还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和社会关系。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管理,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同时,要加强文化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管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企业应该重视员工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个人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是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之所在。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而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社会公平和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涵被提出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与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统一的。
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正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与共同富裕是密切联系的。
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有效地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如果我们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如同空中楼阁,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现阶段一些不公平问题造成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发生1.社会利益分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出现分化,不同的利益群体逐渐形成。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很大。
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比率都小于1.6,而中国超过了这一数字,也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严重的城乡差距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基于收入差距悬殊之上的社会利益的分化,直接会对社会公平构成威胁。
2.社会利益群体之间也产生了不信任和不合作现象。
所谓的“朗顾之争”、“宝马事件”在相当程度上就反映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这种对立,在一部分民众中开始露出的仇富心态,则是这种对立情绪的典型表现。
宪法中的社会公正原则
宪法中的社会公正原则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范围和人民的基本权利。
社会公正原则是宪法所倡导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它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从宪法中的社会公正原则的内涵、具体内容以及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宪法中社会公正原则的内涵宪法中的社会公正原则是指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要求社会在分配资源、保障权利和实现发展中要遵循公平、正义和平等的原则。
具体而言,宪法中的社会公正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平等原则:宪法要求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特权。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幸福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无论其出身、种族、性别、宗教或经济地位如何。
2. 公平原则:宪法要求社会在资源的分配、机会的提供和福利的享受上要公平合理。
这意味着社会应该确保贫富差距的适度,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并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3. 正义原则:宪法要求社会的法律和制度要公正合理,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正的司法保障。
这意味着法律要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权力不被滥用,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4. 公共利益原则:宪法要求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都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
这意味着在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决策制定等方面,要把社会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避免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私利损害公众福祉。
二、宪法中社会公正原则的具体内容宪法中的社会公正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1. 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财产权利等。
这些权利的保障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在法律面前平等享有基本权益,避免了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的现象。
2. 促进社会公平:宪法要求国家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
这包括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提供平等的机会和福利,减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的平衡和谐发展。
3. 维护社会稳定:宪法规定了人民有维护自身利益和权益的权力,包括罢工、示威、抗议等合法的表达方式。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是指法律的根本属性和宗旨,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公平和正义被认为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一、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的内涵与特征1. 公平:公平是法律公正的表现,指的是法律对于每个人都平等适用,不分贵贱、优劣、强弱。
它要求法律将每个人都视为平等的主体,保障每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承担平等的义务。
2. 正义:正义是法律的价值追求,指的是法律以公正为原则,保障社会的公平秩序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它要求法律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价值观念,制定出符合伦理道德的规范,并通过公正的司法程序实现正义的审判与裁决。
二、法律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基础。
只有在公平的法律框架下,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才能得到公正调和和解决,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2. 保障公民权益:法律的公平和正义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侵犯。
它赋予了个人权利的保护与维护,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法律待遇。
3. 增强社会和谐: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强调社会成员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减少了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公民在法律框架下的公平竞争和自由发展,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4. 坚持法治原则:法律的公平和正义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它使得法律成为一切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三、法律公平与正义的实现途径1. 法律规范的制定:法律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公共利益,通过立法的方式拟定出符合公平和正义要求的法律规范。
2. 司法公正的保障:司法机关应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保证法律的公正适用和司法程序的公正规范,有效实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3. 公众参与的促进:社会公众应积极参与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通过民主参与、舆论监督等方式,推动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得以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中公平价值的法律内涵作者:许曦来源:《科教导刊》2011年第02期摘要公平是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内涵主要反应社会利益之间的一种协调和平衡状况。
公平在实际表现上不是作为一个绝对恒定的价值体系出现和存在,相反,公平在不同时代有着它各自的内涵。
在现时代中国社会,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观念已经需要发生改变,公平更加注重的观点已经提上一个高度。
在当今时代,这种单一经济为指向的价值观已经显露出诸多弊端,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公平的时代内涵,将和谐发展作为为现代公平法律价值观的核心内涵。
关键词和谐社会公平公平价值法律内涵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Legal Connotation of the Fair Value in Harmonious SocietyXU Yi(Law School, Anhu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30)AbstractFair is a historical category, its connotation mainly reflects a harmonious and balance statu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xpression of fair both in the history and in modern China,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develop fair connotation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and mak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modern fair legal values.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 fair; fair value; connotation of law“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①公平是体现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1 公平的法律概念和发展变化在法学概念中,公平与法有着很深的渊源,从“法” 的词源上看,“法”在西方或东方,它均含有公平之意。
从中西方法学思想史的发展中也可以看出公平作为规范在广义社会法的作用。
《战国策》这样说道:“商君治秦,法令而行,公平无私。
”虽然此“公平”具有很浓重的阶级色彩,和现在意义上的公平在出发点上有根本区别,但是其中和现代法治意义上公平的某些含义是同类或相同的。
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也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古希腊的海希奥德认为,法律乃是建立在公平基础上的一种和平秩序,它迫使人们戒除暴力,并把争议提交给仲裁者裁断。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公平观念和标准。
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有:(1)公平伦理观他们把正义归结为某种“善德”。
最早最典型的应属于柏拉图将“公平”作为其“理想国”的善德之一。
亚里士多德也称政治上的“善”便是正义。
自然法论者、哲学法学者大多持此观点。
然而对伦理公平的主要内容,众说不一:有的归结为正义,有的归结为自由,有的归结为社会的基本结构等,但他们普遍认为,公平是每个人都有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2)功利主义的公平观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认为“公正没有独立的价值”,②“是由相互约定而来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快乐避免伤害。
社会法学家继承和发展了“功利是衡量善恶是非的唯一标准”③这种公平、正义观点,认为抽象的伦理公平观是完全无用的,应当用社会利益和正义观来取代。
它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的各种方式,以求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需要。
(3)形式公平观这种公平观不涉及正义、公平的内容,只是要求一种平等对待的原则。
而平等对待原则通常认为是法律所固有。
因而形成公平观往往视公平、正义为合法。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便认为公平的事情就是合法的。
“公正的人就是遵循法律的人”近现代有许多法学者承袭了这种观点,认为这种公平没有确定的标准,而主张把正义从主观价值判断的流沙里移到社会秩序的硬地上,即为“合法”。
马克思主义也肯定了公平、正义的的价值,“平等-正义-平等是正义的表现,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或社会制度的原则,这一观念完全是历史地产生。
”④社会主义公正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工人阶级的公正观,其基本要求是:第一,废除封建等级特权,而且废除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的资本特权。
第二,在人们间建立互相尊重。
互相合作的新型的平等关系,废除民族、性别、职业等的其实和不平等。
同时,对经济落后、贫困地区的人们给予帮助,逐渐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用社会公平正义观指导人们的行为,把人们的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
第四,程序正义辅助和实现实体正义,使人们的的公正权利规范化、秩序化,以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2 与公平相关的几个法的价值范畴公平作为法学概念常常与法的其他价值如正义、效率以及利益等有关。
笔者尝试论述当代社会法律价值中的的公平观,那么就需从公平和其它价值的概念的特点分析比较寻找出公平的特点着手。
2.1 公平与正义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难以简单区分的,正义在法律的范畴是维护或建立平衡或均衡的要素。
公平与正义有时在文章和对话中用公正一词代替,或者公平是融于对正义的理解之中,有学者认为“公平是正义的核心”,在此处的公平明显的成为了法律基本价值中正义的从属性,公平寄予正义之中。
有人认为,公平和正义的关系有时似乎可以各自分离,所以公平在社会制度中有时会产生并不正义的结果,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有时也会产生正义的影响。
罗尔斯于《正义论》上表达了,正义就是公平的主要思想。
指出他所谓的正义即公平的提法并不是简单的将正义的概念和公平的概念看做是绝对的相同。
⑤此时,如果正义的制度和体制不完善,这样就会造成利益的平衡得不到满足,公平也就成为无根之木。
2.2 公平与效率社会实践过程中,公平与效率是相互联系的。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有效率的因素,但我们一般所说的效率,主要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涵义,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指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在这种意义上,资源优化配置是衡量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是指生产效率,它是指资源产出状态,即单位时间里的投入与产出之比。
效率作为法的基本价值元素之一,并且它与法的其它价值范畴和经济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
法的实行需要必要的效率,此时高效率主体的产生会以效率低弱方的利益牺牲为代价发展,此时,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又是相当突出的。
在过去,十五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中效率和公平关系的经典定义。
如此的关系定义,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下,法律采用这样的价值取向是合理的。
但是,中国的法制建设同经济发展是不相称的,法律尚不能适当的与经济发展完全合拍,在实施法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有失公平的利益处理方式,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的制度还存在与经济发展不适应之处,因此,公平与效率哪一个是第一位的问题,不是一个绝对不变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实践中发展的问题,需要从实际来分析。
因此,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强调和补充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指导思想。
如果要解决两者冲突,那么它们方法必须是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效率因素要考虑公平的过程和结果,效率的结果需要公平的过程来矫正,在公平原则的框架下建立的效率机制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分配高效。
⑥2.3 公平与利益社会中的各个层面都在飞速变化、发展,独立个体的生活随社会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改变,利益主体的各自利益诉求也更加复杂和多元,利益冲突在相互联系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利益冲突,就是利益主体基于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
公平是一个重要的利益分配的评价标准。
主观公平会表现出对于主体与他人冲突不同的认识,如果利益平衡要通过主观公平来进行,那么也就是主体正确行使私权利和公权力的问题,即私权利不得滥用和公权力不得无限扩张的话题。
作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共利益的强调一直非常重视,但公共利益的维护绝不能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的。
公平原则为各主体间利益的平衡提供社会标准,具有利益制衡性的社会规范对于法律的公平价值发展又起到维护和推动作用。
3 具有时代特征的公平观-和谐社会的公平观3.1 人的公平不正确的公平观往往会使公平的价值发生扭曲,重则触律犯法,轻则违信背德。
那么使人们对公平形成相对正确的主观认识也是本文的题中之意,笔者认为抓住道德和法律两个重要规范元素。
由大众通俗理解的“公平”涵义,即为人处世具有合理性的特点,更上一个台阶也就是道德性。
我们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社会道德、个人道德的提高会强化个人的信用意识,能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做到合法、合情、合理的处理方法,减少利益纠纷的发生,或者正确处理纠纷发生,这样在人与人之间就达成了公平。
另外,法律在人们的公正观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平是法的重要价值之一,正确的公平观在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这一点上至关重要,自觉守法,积极行使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人们遵守法律便是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利益损害后依旧能够的到公平的处理,利益主体之间和谐相处,社会整体才能稳定发展。
3.2 人与社会的公平社会制度的正义是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公平观首要要求,应当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私权利的行使。
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秩序是具有阶级性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大前提,才是正义的社会为公民提供权益的公平,国家对利益主体间的冲突从实体上和程序上进行调整、指导,来推动社会各方利益的整体公平。
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二者不是割裂而独立存在的。
和谐社会应当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只有当社会的发展稳定和谐才能使得最终目的是确保个人利益的实现,但有时社会利益会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又是必然存在的,例如,大型工程的移民,城市化建设中的拆迁户,土地使用权流转时产生的补偿问题。
我们需要正视这些现象,而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某些个人利益可以被允许暂时性破坏,但什么情况下什么个人利益在什么程度上的牺牲以及个人利益可以获得什么形式的补偿,势必得到明确规定和严格按规定执行。
3.3 人与自然的公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公平观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特点之一。
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相结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从横面的代内,不论人种、性别、经济能力等自然和社会方面的差异,都均有平等的权利去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清洁、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