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
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A. 推行县制B. 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D. 编制户口2.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 齐、楚、秦、燕、赵、魏、韩B. 楚、秦、赵、宋、魏、齐、韩C. 晋、楚、齐、韩、赵、燕、魏D. 吴、魏、燕、赵、楚、秦、韩3.子牧是秦孝公时代的秦国人,他①家道殷实,有新垦的良田百亩②年轻时曾随孝公远征赵国,有战功③退伍后,在家经营田地,收获颇丰,在地方名声不错④据说他有被授为县令的可能。
商鞅变法后,子牧最有可能从新法中获利的条件是()A. ①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4.改变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①勤于耕织的人②经商的人③战场立功的人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的主要功能是()A. 交通运输B. 防洪灌溉C. 南粮北运D. 蓄水抗旱6.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
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7.“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A. 大运河B. 长城C. 都江堰D. 赵州桥8.如图所示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下列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秦始皇A. 统一了六国B. 任用商鞅实行变法C. 自称“始皇帝”D. 统一度量衡9.“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晋被瓜分成韩、赵、魏。
2、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3、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5、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6、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也反映出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预习提纲一、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被三家大夫瓜分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战国七雄:、、、、、、。
(东南西北到中间)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
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和进一步推广,社会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时间:公元前356年,任用主持变法4.内容:1)政治:①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③改革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禁止私斗。
2)经济:①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
3)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意义:①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各国变法改革的历史意义: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者: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
内江用于,外江用于。
3.作用: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为沃野,被称为“”。
预习填空答案:一、晋国;韩、赵、魏;齐、楚、秦、燕、赵、魏、韩;纸上谈兵二、铁制农具;牛耕;生产力;富国强兵;秦孝公;商鞅;县制;世袭特权;户籍;严明法度;井田制;耕织;度量衡;军功三、李冰;岷江;灌溉;分洪;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梳理一、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春秋时期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周王室的各种制度几乎完全崩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武王伐纣之时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2.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咸阳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C.他因才能出众,被国君赏识,直接派到某县任职D.后来,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大富翁3.1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一大魔术“惊心动魄”的主要表现是()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B.统一文字和度量衡C.实行汉化政策,迁都洛阳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商鞅变法期间,秦国一农民的邻居偷了一头牛,要被罚为奴婢。
这位农民为了不受牵连,最好的做法应该是()A.努力生产粮食B.参军获嘉奖C.去政府告发邻居 D.经商致富6.下列史实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①百家争鸣②商鞅变法③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④兼并战争⑤中华文明的起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7.商鞅变法对社会制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重视农业D.建立县制8.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活动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贵族特权9.商鞅变法对当时社会发展起到的根本作用是()A.秦国自变法后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B.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C.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D.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0.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民族融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其中秦国的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是()A.商鞅B.李冰C.秦穆公D.晋文公4.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永济渠B.郑国渠C.都江堰D.大运河5.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A.治理黄河B.修筑都江堰C.奖励耕战D.发明水排6.毛泽东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商鞅的变法内容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建立县制③奖励军功④鼓励耕织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7.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9.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旧贵族利益的是()A.推行县制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承认土地私有10.一位同学参观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时看到,都江鱼嘴把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江水流入宝瓶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单选题 新人教版
单选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
战国时期是指()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3.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A.山东省B.山西省C.河北省D.河南省4.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5.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挑起战争,下列哪些战役属于战国时期()①城濮之战②牧野之战③“围魏救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战国后期,通过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役,力量日益壮大起来的诸侯国是()A.楚国B.秦国C.燕国D.赵国7.从春秋争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8.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秦孝公()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9.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裂变》讲述了秦孝公大胆起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的故事。
电视剧中,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A.努力种田织布B.在战争中建立军功C.努力开垦荒地D.经商发财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商鞅评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习题 新人教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2.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争霸称雄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3.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青铜器的改进②铁农具的出现③牛耕的推广④铁农具的普遍使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5.(2016•青岛)《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6.下列是描写公元前351年生活在关中地区的某人发迹的故事,以下各项不可能发生的是(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立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B.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国家免除了他的徭役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小地主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所有土地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商人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回答:(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8.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且操控政治局面,由春秋时期的众多诸侯国变为战国时期的十几个诸侯国,主要的只有7个。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该时期长期爆发兼并战争B.该时期产生了新兴地主阶级C.该时期各国都进行了改革D.该时期各国疆域得到拓展2. “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
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
”这首历史歌谣中的“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三家分晋,赵、魏、韩建立B.田氏代齐,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C.晋国灭亡,春秋结束D.战国七雄形成,中国进入封建社会3. 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七雄中最北边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
”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A.秦燕B.秦楚C.齐楚D.齐燕4. 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
而至战国时期,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
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A.人口迅猛增长B.战争规模很大C.武器更加先进D.周王权威下降5.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出自《韩非子》,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最符合这一主张的是()A.确立县制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按军功授爵赐田D.改革户籍制度6.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知识点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7.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
该工程建造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8.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习题精选一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习题精选一第1题【单选题】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商鞅变法D、百家争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战国时期,秦国境内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下列有关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江堰是由秦国太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的B、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C、都江堰水利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D、都江堰修建在咸阳附近,灌溉关中平原的农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民族大融合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中国历史的天空,短暂而耀眼。
下列不属于隋朝时期创立的制度或修建的工程建筑有( )①科举制②大运河③赵州桥④都江堰A、④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6题【单选题】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
“它”是指我国古代哪一项水利工程( )A、灵渠B、郑国渠D、大运河【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2019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纸 上 谈 兵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商鞅变法 二
观察和思考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第四级 • 第五级
2019!
THANK YOU
随堂训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四级 • 第五级
( 1 ) A :大禹。 B :李冰。 • 第二级 (2)都江堰。 • 第三级 (3)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 相结合的方法。 (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 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
导入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导入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认识与了解
学习目标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掌握 • 第三级 “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 第四级 2.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 • 第五级 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使学生 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 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战国七雄 一
(完整版)人教版部编七年级的历史上册的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
2019 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国家在战国时期不存在了?()A. 楚国B齐.国C晋.国D燕.国2.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4.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战争特点的是()A.战争规模大 ,参战兵力较多B.交战区域广C.继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来扩展疆域D.持续时间较长5.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7.下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② 消除了岷江水患③ 修建于春秋时期④ 灌溉了大片田地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它是自然与文化、人与境、水利工程与山水光和融合的千年奇,两千多年来一直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天府之国。
” 句中的“它”是指()A. 城B. 灵渠C. 都江堰D. 大运河二、非9、《史》,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族告商鞅“ 反”,果商鞅被死。
想一想,商鞅法是成功了是失了?什么?我今天有何启示?10.阅读材料史上的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了社会的步。
下列文材料:材料一察下列春秋国期的两幅: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基础知识】知识点 1 战国七雄1.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其中齐、______、燕、______、赵、魏、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______”。
2.战争(1)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____________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__________。
(3)结果:_______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知识点 2 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__________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______________秩序,以求__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代表: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2)内容①政治:确立____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_________;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废除________,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③军事: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赏赐土地。
(3)作用:使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___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4.影响: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知识点 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_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________。
2.作用:发挥出防洪、________、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成都平原被称为“__________”。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思维导学】【背记要点】知识点1 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2.社会状况:兼并战争(1)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影响: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02 商鞅变法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商鞅变法成功原因: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②商鞅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
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变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7.从商鞅变法中,得到启示: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和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知识延伸】“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变法改革必然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又说明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知识点03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
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右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B.个体小农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影响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3.牛牛一家人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农民,下列是关于他们家农业生产情况的描述,这些描述()①他爸爸牵着牛耕地去了②他家里又买了一些铁农具③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使他家粮食打得更多了④都江堰修好后他家灌溉田地更方便了A.可能全部是事实B.只有①②符合当时情况C.②③在当时不可能出现D.只有一项是正确的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7.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8.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变法。
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表内容是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经典考题:2.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山东高密期中)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2.(江苏东台创新学校第二次月考)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要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是 ( )A.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3.(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长平之战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扭转乾坤、改写历史的关键性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一个蜚声中外、集中打歼灭战的经典战例。
30集电视连续剧《长平之战》就是以此为背景,反映这一空前绝后、千古流传的故事的史诗巨片。
那么你知道长平之战发生在下列哪两国之间吗( )A.韩国和魏国B.晋国和楚国C.秦国和赵国D.秦国和燕国4.(河南禹州期末)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青铜器的改进②铁农具的出现③牛耕的推广④铁农具的普遍使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山东诸城树一中学期末)商鞅变法以后,百姓陈氏辛勤耕作,生产出许多粮食。
按照商鞅的法令,陈氏可以被 ( )A.免除徭役 B.授予爵位 C.授予田宅 D.允许经商6.(山东枣庄台儿庄期中)“战国时期,他在岷江中游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从此,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他”是( )A.李冰 B.李春 C.伊尹 D.管仲7.(内蒙古呼和浩特模拟)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8.(江西中考)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9.(山东济南中考)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
第0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解析版)
1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
A .秦国
B .魏国
C .齐国
D .楚国
1.【答案】
D
2.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
A .晋
B .齐
C .楚
D .秦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晋国经城濮之战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所以战国形势图上没有了晋国。
故选A 。
3.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
“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 .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汉
3.【答案】C
【解析】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战争更为频繁,“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4.某班举行一场辩论会,辩题是:战国争雄的利弊。
其中,正方辩手认为“利大于弊”的主要理由是 A .后期战争具有统一性质
B .战争造就了军事家
C .战争破坏性很强
D .战争促使兵器、兵种改进
4.【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一、战国七雄
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1)战国初年,___国被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___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著名的战役有_____之战、_____之战、_____之战等。
___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_______和______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
新兴的______的势力增强。
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__________。
3.时间及支持者:公元前_____年,_______。
4.措施:
(1)政治上:确立______,由_____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______的世袭特权;改革__ ___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_____,允许__________;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_______;统一______。
(3)军事上:奖励_______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