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到底是什么?
语文课是什么?
语文课是什么?又何谓本色语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的老师说:“语文越教越难教了!”“语文越教越糊涂了!”……语文课怎么啦!看来,语文课又该重新审视、又该自我反思了。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四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从实验区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水平、综合性学习水平都比过去增强了。
老师们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掘。
通过课程改革,密切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和社会的沟通以及和其他学科的渗透。
在课程改革中,开始重视校本研究,重视本土课程文化的发掘,也重视开掘广阔的母语教育的资源。
特别要提出的是,跟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的广大教师,教研员经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更新了教学观点,提升了课程意识,焕发了“课改”热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锻炼了一批特级教师,他们用生动的课程范式诠释了新的课程理念,演绎了新的课程文化,营造了“课改”的氛围,活跃了教研空气,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这是“课改”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也不要轻视。
第一,虚。
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虚晃一枪,虚以应付,因而花花动作多,花拳绣腿多,花里胡哨多。
内容庞杂,课件繁杂,这在公开课上更甚。
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
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
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
课件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所以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和有效。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语文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语文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语文标准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是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学生应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 思维能力发展:语文课程也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应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发展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审美意识培养: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应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 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课程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同时,学生还应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5. 基础知识和技能:语文课程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6. 信息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检索、筛选、整理、表达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7. 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应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8. 个性与人格健全: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健全,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文只是一门课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文只是一门课下面是分享的语文只是一门课。
供大家参考!语文只是一门课?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语文是听、说、读、写、思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它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课程,从学科的角度来讲,语文学习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没有终结性,从课程角度来讲,语文课程有终结性,而课程训练的效果则是影响人的一生。
语文是我们的母亲!语文是我们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学科,如果语文书上的文章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如果语文书上的经典是冒牌货、山寨版,如果语文书上的假文章一看便知而沿用至今,那么看语文书、学语文的小学生呢?他们该怎么办?也学习伪文章?也向那些文章看齐?我们需要还孩子一个真善美的语文世界!一个民族,靠语言活着,活得好坏兴衰就看重视程度。
什么样的课叫语文课?语文课,要以语言文字为教与学的核心。
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谈不上是在上语文课。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中应该能听到读书声、说话声、辩论声,应该看到学生的书写训练、写作训练,能感受到教师的一种良好的语文教育思想、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还能体悟到教室是语言的摇篮、文字的乐园。
因此,具有“听、说、读、写、思”的课才是叫“语文课”。
我们的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听、说、读、写、思”的课堂特征,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理解、品味、欣赏、积累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从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小学语文应该怎样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几乎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小学语文课我应该怎样教啊?”是啊,小学语文应该怎样教?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的语文教育问题。
以下六点可做参考:一是要教出高效。
高效课堂建设,需要高效;人的生活品质,更需要高效。
作为教师,必须为“高效”而付出。
在课堂中,应该目标明确,过程紧凑,效果良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使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运用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和提高。
“语文”及“语文课程”的理解
如何理解二者的 统一并落实于课 堂教学中?
13
从教学案例说起: 语文教学,怎样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创设情境到底是为了什么? ——张老师教《十里长街送总理》
张老师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引导学生尽可能读得低沉、轻缓,然后开始了一 段有感情的独白,将学生带入送葬的悲伤情境中,在哀乐 声中,教师禁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学生也随之抽泣起 来。整个一堂课,师生都处在极度伤感之中,所读、所思、 所言,无不伴随着抽泣和泪水。 课后,听课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这么伤心?”学生道: “看到老师那么伤心,我们也就伤心了。”又问:“这篇 课文好吗?”答:“好!”追问:“好在哪儿?”回答: “说不清,反正就是好!”
17
“在接受汉语教育的时候,我们民族的心理、思 想、思维方式以及我们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 式等等,就自然而然地深入到我们每个民族成员 的血肉之中,并且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繁衍、 休养生息的一种凝聚力。” ——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二版,绪言。
标准:2011年版》)
19
作业 1.读温儒敏、巢宗祺主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 读》第89-100页,进一步整体把握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准备汇报。 2.阅读:王尚文《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十对关系》,准备汇报 3.阅读:王尚文《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准备汇报 4.阅读:吴忠豪《关于语文训练的讨论》,准备汇报 5.阅读:刘仁增《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准备汇报 6.阅读:余映潮《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准备汇报 7.阅读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62-89页;汇报其基本内容 8.阅读: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第一章,准备汇报。 9.阅读1949年以来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梳 理其课程目标(指总目标),呈现、讲解、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流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流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坚持立德树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2.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形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语文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1. 按照“课标到教材、教材到课堂、课堂到学生”的思路,注重教材的体系化、多样化、特色化建设,使教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生活经验。
2. 坚持学段目标整体规划,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高的原则,设置学习任务群,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
3. 注重语文学习的情境化设计,强调实践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四、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应具备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段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按照不同学段分别设置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
五、课程内容根据学段目标和内容整合的需要,设置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贯穿始终。
简述如何区分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教教材
简述:如何区分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如何区分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王荣生在其所著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中,曾明确的指出何谓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并对此下了准确的定义。
今天又看了李勤老师关于如何解读教材的讲座,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这三个方面的认识。
所谓语文课程内容,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
语文教材内容,就是“用什么去教”。
语文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传递、显示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包括“选文”。
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
它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学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及包括的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创生。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逻辑地蕴含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等理念。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三桩事情。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作为“定篇”的选文,是其重要的构成。
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指为了有效地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作为“例文”“样本”“用件”类型的选文,定位于这个层面。
语文教学内容,则是语文教学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语文课程性质是什么
. . 1、 语文课程性质是什么?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一共有几点?10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四年级上册册语文课
四年级上册册语文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部分:
1. 识字与写字: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2. 词语:学生需要学习词语的构成和含义,包括同义词、反义词、成语等。
3. 句子:学生需要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扩句、缩句等。
4. 段落和篇章:学生需要了解段落和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如何写出有逻辑、有条理的文章。
5.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学生需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等。
6. 写作:学生需要练习写作,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逐渐学习如何写说明文、议论文等。
7. 古诗词与文言文: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8. 综合性学习:学生需要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内容只是大致框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能因教材版本、地区和学校而有所不同。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说说语文学科
说说语文学科什么是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是指研究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等内容的学科,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
语文学科在中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性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文字、文学、修辞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等。
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特色性语文学科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学校会有一些特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比如,一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安排大量的阅读课程;而一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安排大量的写作训练。
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实践性语文学科的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兴趣性语文学科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的内容很广泛,有时候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需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到快乐和愉悦。
怎样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要想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学生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阅读阅读是提高语文学科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写作写作是提高语文学科学习效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黄厚江:什么是好的语文课
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认为,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就是语文本色。
黄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提出的“本色语文”和“语文共生教学”在全国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哦!今天,就来听听黄老师心中的真假语文吧!真语文,也可以说就是我个人倡导的“本色语文”的核心主张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怎么做呢?其实,语文课体现在三个“语”上: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体现了这三个“语”,就是我心中的真语文。
感受语言,品味语言,解读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这是语文课的五件大事。
例如,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没有上过学的小孩子看到这句诗会说:“春天来了,江南是绿的。
”他可能一个字不懂,但还是能理解这个情景,这就是感受语言。
上小学后,他会认知到这句诗里有个“绿”,所以江南的春天是绿的,这个时候他已经进入到品味语言的层面。
如果再大一点,我们可以跟他讨论,为什么“绿”会让我们想到江南的春天是绿的呢?这就进入到较高的品味语言的层面了。
老师就可以跟学生讲:“绿”是使动用法,它包含丰富内涵。
这就是品味语言。
2.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体什么叫语文学习活动呢?很多老师讲文言文,他可能就读一下参考书上的译文,让学生记一下,这样的课堂没有学习活动。
在45分钟的语文课上,第一种常见的课堂模式是:了解作者和背景——整体把握全文内容——理解文章层次和结构——概括人物特征。
这种课堂是教学内容的堆积,我们看不到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看不到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的智慧。
不管是教学还是教人,都要用心灵去教育,用智慧去唤醒。
稍微好一点的老师把教学参考书的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课本上说的本文以情感变化为线索,他就问:“同学们,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呢?”他可以马虎10分钟,最后就把教参书上的答案公布出来。
提问题、找答案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第二种常见模式。
第三种课堂模式更可怕,我把它称为一键式展开——“一指禅”。
也是一堂语文课
也是一堂语文课引言语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被广泛认为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核心课程。
本文将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探讨语文课程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的意义和作用语文课作为一门主要教授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语文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写作和口语表达等活动,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准确、流利、生动的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和表达。
其次,语文课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学习文学经典作品、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品味语言之美,学生能够增强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并培养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此外,语文课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分析问题、展开讨论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辨析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方法: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材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以趣味性强的方式介绍文学作品,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组织文学阅读社团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习。
2.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语文课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还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表达。
教师可以组织口语交流活动、演讲比赛、创作展览等,让学生在各种表达方式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才华,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语文课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逻辑关系、作者写作意图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记叙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 内容的理解、脉络的把握,对文章主 要内容的概括;对重点语句的品味理 解,以及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 题我们以读书笔记为依托,考查学生 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表达能力。共两个阅读材料,27分。 多少年的经验表明现代文阅读是最容 易失分的题。
4、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去解决问题, 化解矛盾,考察他在人际交往中能否 根据对象和场合,连贯得体地表达。 还有就是语言的运用,语句的衔 接与使用。 用这种方法检查学生综 合性学习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阅读题,包括文言文阅 读和记叙文阅读。 5、文言文阅读9分 中考考的是理解
不少学生在书写时经常写错,主要原 因就是不知道字义,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要 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上次刘占 泉先生讲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一个 范例, 如井然有序,猝不及防,结合语 境讲,既让学生理解了语义,又牢牢记住 了字形。我们在这方面注意不够,抛开了 语境,让学生死记硬背,写了也不理解到 时候还不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 文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语文素养的内涵: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 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的语文 积累;语感;思维;识字写字、阅 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
姚竹青老师把语文教学内容 分解为六项,培养学生的六项能 力:识字、写字、作文、办报、 朗读、演讲
这里我想说说写字,开学初的时候我们曾要求过,每周 要有一节练字课,每天练一篇字,教师要有检查,有评 判,开展一些活动如:评优、展览、欣赏,用各种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著名的语文教师姚竹青老师,在要求 学生练字的时候,先让学生练正楷,描、拓两个月,然 后让学生照着写两个月,再让学生背着写两个月,学生 的正楷就连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练行楷,也是这样练, 但有了正楷的基础一般两个多月就行了。这样经过一年 的练习,学生的硬笔字有了质的飞跃。姚老师还注意激 励学生,设立几个等次,小能人,高级小能人,超级小 能人,使每个学生都有目标,有奔头,在你超我赶中越 练越爱练。我想这些方法值得老师们借鉴吸收。现在半 年过去了,对这项工作是否重视了,学生们的字是不是 有长进,经过这次考试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了。如果这 次不行,希望下学期有序有法安排这项工作。
开学起点的初中语文课程
开学起点的初中语文课程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的重要起点。
通过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文学素养。
以下是初中语文课程的一些建议和目标:课程目标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以下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各种类型的文本并获取有效信息。
3. 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课程内容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语言知识:学习词汇、语法和修辞等语言知识,为语言表达提供基础。
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3.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
4. 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演讲、辩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
5. 文学欣赏:学习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习策略为了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以下是一些学习策略的建议:1. 多读多练:学生应该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2. 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语言知识、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3. 多参与口头表达:学生应积极参与口头表达的机会,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应该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起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处二上册语文课
处二上册语文课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既包含了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又涉及到文学艺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处二上册语文课是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它的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欣赏,以及作文和修辞技巧的训练等方面。
下面我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首先,处二上册语文课的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文字的基本概念、语言文字的基本要素、词语的构成和辨析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文字的本质和作用。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词语的构成规律和使用技巧,培养词汇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
此外,语法知识也是基础知识部分的重要内容,学生将学习到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规则,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其次,处二上册语文课的文学经典阅读与欣赏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生将了解到不同文学形式和风格的特点,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构建和意义表达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第三,处二上册语文课的作文和修辞技巧部分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内容。
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类型的作文形式,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通过对这些作文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文笔表达能力,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修辞技巧的运用,包括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处二上册语文课是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它的内容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文学经典的阅读与欣赏,以及作文和修辞技巧的训练等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一、课程概述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是一门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继续扩大词汇量、理解和运用常用的语法规则,并能够阅读并理解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提高词汇量: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练习,学生将会逐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词汇。
2.理解和运用常用的语法规则:学生将会学习并运用一些基础的语法规则,例如主谓一致、动宾搭配等,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将会阅读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学习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和诗歌,学生将会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并能够欣赏和思考其中的意义。
三、课程安排1. 单元一:散文•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内容安排:介绍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并阅读一些简单的散文作品,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情节和人物,理解散文的含义,并进行写作练习。
2. 单元二:词语运用•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一些常用的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内容安排:学习一些常用的词语,包括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并进行词语运用的练习,例如造句和填空练习。
3. 单元三:古诗词欣赏•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内容安排:学习一些古代诗词,包括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并进行鉴赏练习。
4. 单元四:阅读理解•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内容安排:阅读一些小说、故事和科普文章,并进行问题回答和细节理解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5. 单元五:写作训练•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内容安排:学习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并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写作小标题、写作日记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年级课程语文
一年级课程语文语文是学生在一年级必修的课程之一。
在一年级语文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从语文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年级语文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等方面的学习。
首先,学生将学习基础的拼音和汉字。
通过学习拼音,学生可以掌握拼读汉字的方法,进而能够逐渐认读和书写汉字。
其次,学生将学习基础的阅读技巧,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取关键信息等。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基本的写作技巧,包括句子的构造、文章的结构等。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学生将学习口语,培养听说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在一年级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讲解,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通过示范,教师可以展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模仿和掌握。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课堂活动和游戏,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和反馈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
学习语文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
其次,语文是学生进行思维和表达的工具。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此外,语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总结来说,一年级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学方法多样化,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
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
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课程。
语文课的设计应该紧密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展开,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在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
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再次,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活动,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最后,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
语文课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总之,语文课设计的基本理念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条件。
一年级上册语文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言:语文作为学科中的核心,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门科目。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一年级上册语文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课程设计: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按照教育部的统一指导方针设计,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和阅读能力展开。
教材内容涉及拼音教学、汉字学习、词语的认读与造句、儿歌儿诗文选、故事阅读等。
这些内容既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符合学科知识结构的递进规律。
1. 拼音教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一开始就注重了学生的拼音教育。
通过学习拼音,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汉字发音的准确认识,为后续的汉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汉字学习:除了拼音教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也注重了对汉字的学习。
教材中的汉字以常见的字为主,让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掌握并运用这些汉字。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和练习册中的文字,学生能够进一步熟悉汉字,并培养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3. 词语的认读与造句: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注重了词语的学习。
通过课文中的词语辨析和造句练习,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的词语,并且学会在实际的语境中运用这些词语。
4. 儿歌儿诗文选:儿歌儿诗是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唱儿歌和朗读儿诗,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语感与韵律感,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5. 故事阅读: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也包含了一些简单的故事。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方法:针对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教师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循序渐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声、形、义的结合,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律与习惯。
2. 启发式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语文课究竟能学到什么
语文请同学先看《论语那麽,语文课究竟能学到什麽?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人们对语文的解释,有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字”,有人把语文解释为“语言文学”,不管怎样解释都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语文的不同功用,前者是说语文的工具性,后者是说语文的情感性,文学性。
本人以为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语文课文所凸现的“语文知识”和渗透其中的“做人的道理”。
一、语文课文凸现的语文知识(学生必须掌握的、考试要考的知识)语文课文是一个载体,它承载了语文的所有的知识,这些知识首先是语文的基础知识像语音、文字、词语(熟语)、短语、句子、复句等语法知识,标点符号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等等。
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单纯的借助知识短文固然能够学到系统的知识,但是语言的功用是运用,因此,最好把这些知识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而这些环境就是语文课文。
1、语音知识。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了《汉语拼音方案》,知道了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可以说这些知识应该牢记在心。
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我们要以此为指导,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
但是随着学年的提高,考试难度增大,对于语音的学习越发显得艰难,因此学语音应放在语境中。
在考试中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考查占很大的比例,而这两种情况只有借助语境才能确定具体的读音。
像“拓”字,究竟读什麽音,只能在语境中方能确定,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就有“朱拓”(tà),在学习的时候应该顺便的联系到“开拓”的“拓”字,这样,不同的读音在不同语境中就确定了下来。
《智取生辰纲》中的“虞候”的“候”究竟读“hòu”还是读“hóu”可以根据下面的注释便可以知道了。
“朴刀”其中的“朴”字十一个多音字,“朴”刀中的“朴”字读(pō),“朴实”中的“朴”字读(pǔ),姓氏中读(piáo),是一种树读(pò)。
以上所举挂一漏万,请同学们在学习中留心观察,不断积累,夯实基础。
2、文字知识。
文字是一个符号,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1.(1)找准学生缺什么(2)想清到底教什么(3)落实课上怎么教2. 我认为此观点是片面的。
学生写作水平高低、写作能力的强弱虽然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但其水平高低、能力强弱与老师教的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老师对学生的习作教学有限于对语句段落的安排,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内容的讲解等等。
习作完成水平的高低还应看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学生对老师指导的体悟,对该习作题目理解的深度。
老师只能帮助其辅导其写作,但绝不能代替其写作。
学生如果以不主动求知,不进取学习,不以积累知识的态度去习作,我想即使老师再怎么教也是杯水车薪。
学生习作自己还要付诸行动,学无止境,不要仅限于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还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展视野,积累更多的知识,有益于自己的习作水平的提高。
因此,学生的习作水平不仅仅只是老师教出来的,还要看自己的投入。
再次,众所周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生习作水平低,习作能力弱,这说明在习作的某些方面学生还是存在欠缺,或是词语积累少,或是段落不明,或是中心不明等等这些都有可能。
这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理清症结所在,帮助他们重拾习作的信心。
老师应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教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考、整合、加工、重组、运用。
老师还应在每次写作时还要立足人文,情趣生动,巧妙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度,使学生以自主、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因此,老师在习作中的重要引导作用不可或缺。
另外,我认为一位好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关注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对其进行长期的耳濡目染的熏陶。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内心生发对习作甚至是写作的喜爱或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充盈自己的心灵,才能写出好文章。
因此,我认为学生写作水平高低、写作能力的强弱并不完全是老师教出来,但其水平高低、能力强弱与老师教的有很大的关系。
3.案例名称: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原稿:教学目标1、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2、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学会感动,学会表达感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到底是什么?宋运来自语文设科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的争议一直不断,百年历程,曲折坎坷。
有的人武断地认为我国建国以后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失败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北京文学》(1998年第3期)用“误尽苍生”四个字作为标题,否定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
依据是当下许多大学毕业的学生说话词不达意,阅读文章后不知道去思考,写一篇文章东拼西凑,而且错别字连篇,句读不分。
由是人们便有了这样的追问:“语文课到底在教些什么?”语文教师则自问:语文课应该教些什么?语文课最需要教什么?而专家们纷纷把脉,进言献策,力图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开一个良方。
“现在的孩子,由于受网络语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表达很不规范,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社会语言学家呼吁要重视母语教学。
提倡读“经”的学者进言,“如今语文教师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学生也远离了“经典”,中华文化有断层之虞。
中小学要开展“读经运动”,语文课程里要有经典作品,教师要担负读经的重任。
”有的教育科研专家说,“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生不喜欢语文学科,这足以令语文教师汗颜,语文教师是该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因此,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专家则大声疾呼,要努力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彻底改革‘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模式。
提出要把学生的训练活动必须提高到课堂时间的1/2以上。
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学生在读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和体味课文的语言运用、章法结构、写作技巧,乃至思想意义、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
”“语文课绝不能有一个固定模式,最根本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语文教师的个人素养,这也是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
”有的课程论专家从教师素养上如是说。
脑思维专家则认为,“给中小学生上语文课,要借助课文学习,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引领学生解读优秀作品中,锻炼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而课改专家不无担忧道,“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有的语文教师则说,“数学可以是1+1=2,1就是1,2就是2,语文则可能1+1不等于2,1可能是10,也可能是100……语文是模糊的,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教什么。
”……语文教学,多年来争议不断,研究不断,观点多多,理论多多;专家层出不穷,一人一个观点,一人一个说法,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据。
王晓春先生感叹:“中小学这么多门课,没有哪一门像语文课这样狼烟不断,战火连绵。
指手画脚,人人争先,外行内行,扭作一团。
发言盈庭,论文如山,潮起潮落,上下波澜。
众说纷纭,越听越烦。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总算把事情弄乱套了,把语文老师搞糊涂了,以至越教越不会教了。
这门课似乎成了永恒的焦点、热点、难点、乱点和看点。
”中小学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特别自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师经常感慨自己越教越感到困惑,越来越不会教了。
“语文”就像一个健全的人,需要不同营养素才能维持教学生命的延续,缺少哪一样都不行。
专家们开的各个“药方”,无疑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这些建议,尽管教师们没有站在言说者的视角上去分析其表达的要旨,尽管有的建议令教师们无所适从……我私下以为,当今语文教师的迷茫,不是对教什么,怎么教的迷茫,更多的是对我为什么这样教的困惑,许多人对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明确,也即对语文教学的上位概念的困惑。
就像我们人来到这个世上,总会不断追问,“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小学语文教师队伍里的我也同样在语文的丛林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大约说来经历了“感性语文、体悟语文、童心语文、形象语文、入体语文、张力语文”等不同认识的纠结与缠绕,当然这个认识是一个朴素的、自觉的、迷茫的、追问的、反思的、构建的、创生的过程。
感性语文。
从乡村走进师范的我,始觉不会讲话,更因为一次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卡了壳,在上千位师生面前丢了脸,给准教师的我种下了要让每个孩子会说话的种子。
后来,当上语文教师的我,有一个朴素的认识:学生需要自信地与人讲得体的话、善于和他人很好地沟通。
在日常教学中很注意训练学生“说话”——国庆节,带学生们手捧字典到大街上查找不规范用字;清晨,学生走上班晨会的讲台学会自我教育;“六一”前夕,主动请缨面向校、县开主题中队会,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语文课前主题讲话五分钟;课文“口语交际”不考也是要教的……大循环试验班的学生从小学毕业两年了,能从一堆匿名的初二试卷中找到我教过的学生八九不离十,为何?那端庄、俊秀、规范、漂亮的钢笔字透露出的信息呗。
非典来了,《参考消息》一篇暴露中国人诸多陋习的文章(《反思“非典”肆虐革除十大陋习》的文章,引起了我心灵上的强烈震撼。
使我一下子捕捉到了积淀已久的“要学生讲卫生”的教育契机素材。
以习作教学的方式引入,师生、生生以坦诚的心态解剖自我、他人生活之陋习。
下课铃声骤响,面对学生大胆地把批评武器指向有陋习的教师这一课堂生成资源,于是便有了第二天的“写建议书”,后继安排的“写倡议书”、“演讲比赛”、“假期作业”等内容,因为学生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延续近两月的语文实践活动到现在还有教师不清楚它是何种语文?这种不伦不类的语文课,当时只是一种感觉,学生需要这样学习。
不曾想这课是属于语文什么类型的课。
孙启民先生赞誉说:表面看来似乎不是“标准”、“纯粹”的语文课,但是,学生在面对的现实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表达中,学习和感悟着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他人交往,如何恰如其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领悟到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因此这是更有效、层次更高的语文课,且体现出一种“大语文观”。
体悟语文。
无情的现实把教育之梦撕得粉碎。
20年前大专毕业生鲜有从事小学教学的,尽管你是晓庄师范的高材生,但你考不过别人。
现实使我从事教育的热情锐减。
被教育管理者树立的身边一个个能考的典型浸泡着,于是不自觉地走上了机械训练之路:要确保试卷上的“看拼音写词语”百分之百全对,每个词语不抄写、默写7、8遍决不罢休;只要是书上要求背诵的课文,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至少全文抄默三遍,以确保“根据课文填空”一项不失分。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有言语的也有物质的奖励。
你别说,效果还真行很快缩短了与年级第一名教师的差距。
观望其他学科,与数学比起来,差距还是大得很,你看人家数学平均分都达到90分以上,咱的语文成绩普遍比人家低10分左右。
如果语文老师不做班主任,估计在家长会上脸面不如人家数学老师鲜光。
家长当然不领情,天天就是你们语文家庭作业多,不是做《抄写薄》《默写簿》《评价手册》《补充习题》,就是《AB卷》《单元卷》的检测,天天做到深更半夜,还考不好,你看连作文都不会写。
付出劳动最多的是兼做班主任的语文老师,最后居然没有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尊严。
分数失去可以夺回来,最可怕的莫过于,最富有情趣的语文学生居然不喜欢。
他们不喜欢如山的语文作业,不喜欢语文老师、进而不喜欢语文科目、从而不喜欢学习。
由是学生从校门走入社会见到书就头疼就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为校园里的过度学习,已经使他产生了本能的抵触情趣。
语文教育的缺陷,只有当他慢慢长大了,上大学了、甚至走上社会之后,才逐渐暴露出来。
也无怪乎当下的各级领导大声呼吁国人要读书要学习。
温家宝总理则说:“读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如果我们这个国家在城市、在地铁上能够看到青年都拿着一本书,我就感到风气为之一新。
”由此看出我们有多少人远离了读书。
其根源恐怕与我们在学校里已经给青少年们种上了厌倦读书的种子有关吧。
尽管我只是千万个语文教师的一分子,教授的只是几十个、上百个孩子,若基础教育阶段的同仁们都在操着唯有“过度”学习才能取得优良成绩的法宝,去实现小群体内的教学成功感,幸福感,却有意无意扼杀了人未来学习潜力的发展、人生阅读的幸福,师将不师,是民族的罪人一点也不夸大。
因为教育是培养一个人,“求知”是其中很有限的一部分,“求知”不等于“成人”。
童心语文。
执教苏教版《蒲公英》一课时,学生居然不去责备两颗蒲公英种子没有听从太阳公公的话去“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反而认为是“风”的错,并质疑风婆婆哪去了,你风婆婆应该把这两课种子吹到应该去的地方,否则他们不会自作主张飞往沙漠、湖泊,最后被晒死、淹死。
而有的学生居然佩服两颗叛逆的“小种子”有“想法”、有“主见”、敢于“试一试”。
在互动生成中,当我尝试“价值引领”有想法与主见的两颗“种子”和唱反调的异类“种子”——学生时,遇到了障碍。
让我感悟到“价值引领”的前提是在遵循儿童审美观、为了“儿童发展”下的价值引领。
要理解儿童的理解,需有儿童的视觉、一颗对儿童生命关怀的童心。
儿童对美好的事物,也或如“蒲公英种子”一样人格化的物,生命的、非生命的,不希望它破灭、不希望它死亡,希望它是永恒的、恒久的。
如孩子们百读不厌的《小红帽》,童话作家雅各布·格林兄弟深知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最终还是让小红帽从狼的肚子里跳了出来。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学生们在学习《狼和小羊》一课时,为什么总希望“狼向小羊扑去”后,可怜的小羊是不会被蛮不讲理的狼吃掉的奇想。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说理性强。
当我苦苦追寻所谓课的亮点时,却将孩子童话般的天性忽略了。
蓦然回首,呵呵,孩子们,你就是那“鹬”,你就是那“蚌”,让我们来到河滩上,争一争。
孩子们用尽力气、毫不示弱、威胁地、得意洋洋地“争”着,争得筋疲力尽,最后被毫不费力的渔翁捉走了。
歌德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孩子们用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不仅带来课堂的快乐,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争”使人物角色形象丰满,“争”让寓意水到渠成地流淌出来。
用快乐的理念进行教学,张扬了一个个轻舞飞扬的生命,用兴趣的火种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学便走进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诗意境界。
当带领儿童走进生活的语文天地时,便回归了儿童绚丽多彩的生活世界。
当带领儿童走进文化的语文天地时,便打开了一扇文学宝库的窗户,叩开了儿童智慧的问天。
当引领儿童走进人文的语文天地时,智慧为儿童点燃了一支信念的火把,指引他们飞向梦想的天空,让他们梦想成真……无论哪种语文教学,我们终不能忘记坚守语文的家园,而尊重儿童、呵护儿童则是第一要义。
形象语文。
当下许多孩子爱看“口袋书”,那些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漫画书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最爱。
教师们多是采取关门主义,堵截是能堵截得了吗?何不疏导?为什么不可以把那些具有强烈讽刺性、幽默性和教育性的儿童漫画引进语文中来,引进习作中来?近10年的研究效果是现显的,孩子们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大改变了以前怕写作文,怕上作文课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