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备课1 、观潮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韵味,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材料。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观的课文,他们往往充满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把握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

2.教学难点: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感受大自然神奇的氛围。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潮水动画等,辅助教学。

2.音响设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潮水声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播放潮水的声音,让学生在听觉上体验潮水的壮观。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等,确保朗读质量。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含两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含两课时)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写字要头正、身直、背挺,字体要规范、端正、整洁。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重点讲解,“堤”字偏旁是提土旁,不要写成“土”;“震”字上部不要写成“雨”;“渐”字三部分都要写窄、紧凑,“车”撇折的撇长折短;“余”字“人”要舒展,下边是两横、下横要长,竖钩在上横处起笔。
提出要求:一板一眼 字正腔圆
2.请展示你的识字绝招。
学生自己的识字方法,结合具体的汉字介绍。
3.多音字:
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 蒙人(měng)蒙古 外蒙
号:(háo)号叫 怒号(hào)口号 号召
闷:(mēn)闷热(mèn)烦闷
4.词语积累。
请你找一找描写潮水的词语,把它们画出来。
2.请你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划分段落。
预设: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述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潮来前钱塘江的景象和观潮人翘首以盼的场面。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写了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主要写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3.请你朗读潮来前的情景,在朗读中展开想象力。
预设:
朗读提示:语速放慢、语调平缓,读出潮来之前钱塘江的宁静。
重读“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读出观潮人的热情、急切心情,同时感受大潮的奇特。
4.感受来潮时的场面多么壮观!请你读出来。
朗读提示:语速加快,语调激昂,读出钱塘江大潮的声势浩大。
5.激情过后,钱塘江恢复平静。请你读一读。
朗读提示:语速逐渐平缓,读出人们对钱塘江大潮退去时的留恋、不舍之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10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10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10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观潮教案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同学“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同学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依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同学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沛用电化教学手段,协助同学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同学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同学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同学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同学“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同学,即引导同学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同学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说明文。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地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说明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描绘画面、体会作者情感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可能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学会生字词,会用“观潮”一词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江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描绘课文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用“观潮”一词造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情感。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生字词。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说出“观潮”一词,从而引入课文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观潮”一词造句,并选出优秀句子进行展示。

教师对句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恰当运用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教学内容《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以我国钱塘江大潮为背景,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了潮来时,钱塘江的景象;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描绘了潮来后,钱塘江的景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的作用。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如赛读、评读、分角色读等,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 学会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描写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

2.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景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并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3. 交流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描绘的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5. 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6. 评价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作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题目:《观潮》2. 课文结构:潮来时、潮来后3. 重点词语:汹涌澎湃、壮观、神奇4. 描写方法:比喻、排比、对偶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 拓展阅读:阅读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1、观潮

1、观潮

小学语文电子备课稿课题1、观潮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和成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3、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4、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生收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大潮景象的课件。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修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

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想知道课文是用什么语言描写这宏伟景观的吗?那就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1、说说读懂了什么?理解“天下奇观”。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线索: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是详细,哪些部分是略写。

三、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用—画出写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

2、用~~~画出人们的心情的句子。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

三、学习重点部分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1、默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大潮的句子。

2、展示自己画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补充读,齐读。

3、再默读或小声读这些句子:说说,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

4、把想到的画面说给同学听,用自己的语言说,尽量用上书上的重点词:闷雷流动、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观潮》人教新课标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四年级上册,学生接触到了更加丰富的文学作品和语文知识,其中《1观潮》是人教新课标中的一篇散文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以大油坊的兴旺和城市的繁华来展示各种形式,各种程度的人群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1观潮》故事内容,抓住核心词汇和句子。

2.能够通过故事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看法。

3.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1观潮》故事内容,抓住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思考生活的意义,对生活进行升华。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引入故事《1观潮》。

2.呈现:讲解故事主要内容,重点讲解文章中出现的生僻字词。

3.理解:带领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对生活的态度。

4.小结:总结故事主题,展示不同组的讨论成果。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结合故事内容的读后感。

第二课时1.复述:学生自由发言复述上一堂课故事的内容。

2.拓展:通过与学生分享其他相关故事拓展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3.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生活中的不同观点,并展示讨论结果。

4.归纳:学生总结讨论中不同观点的核心内容。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结合讨论内容的感悟体会。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1观潮》故事的内容,还培养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进行思考,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领悟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人生的丰富。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查阅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视频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诗,激趣导入1.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引导:观察图画,说说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2)引读(唐王维)诗句:滔滔江水,流长邈远;重重青山,若有若无。

学生齐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明确主题:这一单元的课文展示了大自然美丽多姿的画卷。

我们学习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去感受自然之美。

(4)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2.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诗句。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王在晋《望江台》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刘禹锡《浪淘沙》(其七)(2)学生齐读。

猜一猜:这几句诗是写什么的?(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观潮》,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读“资料袋”,了解“潮”。

①出示课后“资料袋”,学生自由朗读。

②教师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这篇课文的背景故事。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

3.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能够听懂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

5.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组讨论。

二、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要词语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的教材。

2.课文的PPT或手绘素材。

3.教师准备的相关问题。

4.班级学生分组名单。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观潮》这篇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故事。

2.学生猜测和讨论一下课文的内容。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1.学生自读一遍课文。

2.老师示范朗读一遍,学生跟读。

第三步:词语解释(15分钟)1.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学生跟读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老师提问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辅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

第四步:课文讲解和讨论(20分钟)1.老师用PPT或手绘素材展示课文内容,并解释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小组讨论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五步:课文讲评(10分钟)1.学生随机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检验理解程度。

2.老师评价学生表现,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

五、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预习。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六、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词语掌握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些学生表现不活跃,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互动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养的培养。

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加油!。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观潮》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观潮》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观潮》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1 观潮》的大意,能读懂课文内容。

2.能背诵课文内容,朗读时能把握语调和停顿。

3.能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中的成语并能运用于自己的表达中。

4.能够进行一定的语文创作,写出类似内容的短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进行语文创作。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多媒体教学设备3.准备课文《1 观潮》的课件及相关练习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开场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海浪潮汐的图像,引出观潮的话题。

2.呈现课文:逐段呈现课文《1 观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解析:解释生字词及相关词语搭配,让学生掌握词义。

4.出示成语:呈现课文中的成语,帮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于语境中。

5.同步练习:配套练习册中相关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1 观潮》,注意语调和停顿。

2.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创作练习:指导学生进行简短的语文创作,引导他们使用课文中的成语。

4.课文鉴赏: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感受,通过讨论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第三课时1.复习巩固: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

2.朗读展示:鼓励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作品,展示个人语文表达能力。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观潮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促进思维和语言交流。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复习。

五、课后作业1.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题目。

3.自主阅读其他相关文章或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课文《1 观潮》的理解程度较好,能够掌握生字词和部分成语的使用。

但在语文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保守,需要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方面加强。

下节课将继续围绕课文内容展开更多形式的练习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观潮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

1.观潮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围绕《自然奇观》来写的,本课时本组的第一篇课文,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晰,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品味,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是一边读一边以及想象画面,抓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来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以及读文章想象画面。

而且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学习。

可是在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方面,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会认“罩、屹、鼎”等7个生字,会写“潮、称、盐”等13个生字。

会正确认读“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能把薄、贯字写规范。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弄清课文的描写顺序。

3.品味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产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序观察的表达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弄清作者的叙述顺序,能抓住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知识链接】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

【教学、具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罩、屹、鼎”等7个生字,会写“潮、称、盐”等13个生字。

会正确认读“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能把“薄和贯”字写规范。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课文的描写顺序。

3.学习1-2自然段,能抓住潮来前江面景象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案)

1观潮教学目标:1 .认读“盐、薄”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 等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 .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 .字词教学本课15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有7个字出现在第2、3自然段中。

因此,可以集中指导生字认读及书写。

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跟词语教学或句子教学相结合。

比如,可以通过“闷雷滚动” 来认识“滚”这个字,并通过介绍这个字的结构及读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同时,还要进行书写的指导,如:“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2 .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

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

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3 .表达运用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告诉他们规范表达的重要性,理解课文时,请学生们发表看到钱塘江大潮时的感想。

(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

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详案:《观潮》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详案:《观潮》

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详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虽然这篇文章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由于学生阅历不够,难以想象出文章描写的画面,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背诵积累文章的第3、4自然段。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笼罩、若隐若现、风平浪静、恢复、漫天卷地”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让学生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钱塘江大潮来时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大海吗?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是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2.(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录像。

)看潮水,听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呢?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那么,在作者的眼里钱塘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找出一个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

(学生把词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

)3.设疑: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教学内容《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以钱塘江大潮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大潮的壮观景象和伟大力量,使学生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和伟大力量。

2. 把握课文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音频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理解大潮的成因和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1. 《观潮》2. 课文结构:引子-正文-结尾3. 重点词语:壮观、伟大、力量、美丽等。

4. 作者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等。

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2.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

3. 深入思考,谈谈自己对大潮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大潮的壮观景象和伟大力量,也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课文描绘了我国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通过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描绘自然景象的课文还需通过图片和形象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

同时,学生对于我国的地理特色和大潮现象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潮、涛、堤、赶、人声鼎沸等。

2.课文理解:作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方法和目的。

3.情感把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和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钱塘江大潮的场景中。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视频。

2.课文音频:配合课文的朗读。

3.学习材料:生字词卡片、课文打印稿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

3. 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适时提示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然后,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4. 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5. 拓展(5分钟)小组讨论:你觉得我国还有哪些自然景象是值得骄傲和赞美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观潮第1课时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一单元-观潮第1课时
宽阔辽阔
1.我家门前有一条()的街道。
2.我们的国家地域(),物产丰富。
平静宁静
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4.海滨的夜色多么(),多么美丽!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浩浩()()山崩()()人声()()若隐()()
5分钟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5分钟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位
单元
专题
自然奇观
课型
精读课文
任课教师
课时
2课时
课题
1、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让学生想象: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4、引导学生学会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描述。
效果检测情况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预习提纲
(见县下发预习提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展示成果。
1、展示文中描写大潮的一些词语,注意要读准
2、展示自己收集的钱塘江大潮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3、初步感知
这篇课文共有几然段?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4、当一回解说员,进行观潮现场直播,按课文描写的顺序,进行创造性复述。
五、总结
六、限时作业
板书设计:
声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白色城墙
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水涨船高
二次备课
1、对于观潮的那些好词好句,要让学生记下来,背下来。
2、强调好个别字词的平舌翘舌。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四、拓展:
1、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2、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3、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三、精讲点拨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课文重点
第3、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第3、4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当一回解说员,进行观潮现场直播,按课文描写的顺序,进行创造性复述。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准备
师:中国地图、课件
生:搜集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完成预习提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