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案例探讨
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创新设计与应用案例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和效率,在轨道交通领域引入了计算机联锁系统。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创新设计和应用案例。
一、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是指采用计算机技术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进行联锁控制的系统。
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顺畅性,防止事故和碰撞的发生。
在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中,使用计算机对信号、道岔、红绿灯等交通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测。
系统通过联锁逻辑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和调度,确保列车按照规定的信号和道岔状态进行行驶,同时监测列车的位置和状态,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措施,以确保列车的安全。
二、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创新设计1. 高度可靠性设计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需要具备高度可靠性,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者可以采用冗余设计和故障监测技术,确保系统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屏蔽故障、切换备份,避免对列车运行造成影响。
2. 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涉及大量的列车运行数据和乘客信息,因此必须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信息的保护。
系统设计者可以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机制以及防火墙等措施,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到非法访问和篡改。
3. 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设计者可以引入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技术。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行车计划进行优化,使列车能够按照最短路径和最佳速度行驶;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列车的自动控制,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和风险。
三、轨道交通计算机联锁系统应用案例探讨1. 上海地铁计算机联锁系统上海地铁是全球最大的地铁网络之一,其计算机联锁系统采用了多项创新设计。
通过引入智能化算法和自动驾驶技术,上海地铁实现了列车的自动调度和自动驾驶,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引导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引导系统的设计与应用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目前,全球有数百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系统,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城市拥有的轨道交通线路最多、客流量最大。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不断延伸,车站数量不断增多,轨道交通智能引导系统的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和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引导系统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类信息集成到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中,以智能化手段为乘客提供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包括乘车指引、换乘建议、班次查询、实时评论、安全建议等。
系统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乘客的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和便捷程度,以及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
一、智能引导系统的设计1.引入智能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引导系统是基于智能化技术实现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利用了计算机学习、深度神经网络、传感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智能算法,支持用户个性化需求、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信息表达等,可以实现智能化客流分析、异常处理、客流优化。
2.铺设设备:智能引导系统还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如各种类型的客流探测、摄像机、显示屏、广播器、导航器、互联网等。
这些设备需要在每个车站,甚至是每个公共交通集散中心进行铺设。
3.优化算法:智能引导系统涉及到的算法主要包括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
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用户行为和需求模型,建立精准预测模型,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
二、智能引导系统的功能1.乘车指引:对于新用户和游客来说,乘坐城市轨道交通比较困难和复杂。
智能引导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目的地和时间提供方便、快捷的建议和指引。
2.换乘建议: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双向逐级,有些用户需要进行多次换乘,这时候智能引导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换乘方案。
3.班次查询:智能引导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最新的车次、到站时间等车辆信息。
4.实时评论:该功能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评论和协同处理,轻松便捷地为疑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保障乘客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成为焦点。
智能化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的设计在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设计展开讨论。
一、智能化运行监测系统设计(字数限制:500字)智能化运行监测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基础。
该系统通过集成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控车辆、信号设备和轨道状况。
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传感器布置与数据采集传感器的合理布置是保障监测系统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关键。
不同传感器应分别安装在车辆、信号设备和轨道等关键位置,并确保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与精确性。
2. 数据存储与管理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是智能化运行监测系统设计的挑战之一。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大量监测数据,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库管理。
3. 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评估,系统能够实时判断车辆和设备的运行状态。
运行状态分析与评估可依据各项指标,如车辆速度、加速度、温度等,进一步提供数据支持,以便管理决策和预警措施的制定。
二、智能化预警系统设计(字数限制:500字)智能化预警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可对异常情况进行快速识别并及时采取措施。
以下是智能化预警系统设计应考虑的关键要素:1. 异常识别与判别智能化预警系统应能够准确识别车辆和设备的异常情况。
通过采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系统能够从监测数据中提取特征,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判别,以实现快速预警。
2. 预警信息传递与响应智能化预警系统应能够及时将异常情况的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并实现快速响应。
例如,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以便其能够及时调度人员和资源进行处理。
3. 预警数据分析与优化系统还应具备预警数据的分析与优化功能。
通过对预警数据的分析,可以对运行管理策略进行优化,减少假警和误警的发生,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信息不畅通、工作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以提高运维效率和安全性。
一、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在本节中,将对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作出阐述,以便读者对后续内容有一个明确的理解。
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状态、运行情况以及运维过程的全面监测、管理和优化的系统。
其特点包括实时性、自动化、智能化和综合性等。
二、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本节将重点探讨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
首先,需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设备监测、故障诊断、运行优化、数据分析等功能。
其次,根据功能模块的依赖关系,设计系统的结构框架图。
最后,对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说明,如各种监测传感器的应用、故障诊断算法的设计等。
三、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在本节中,将重点介绍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
首先,对传感器技术进行介绍,包括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其次,对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进行阐述,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
最后,对人机交互技术进行讨论,包括用户界面设计和操作方式优化等。
四、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实施案例分析本节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对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选择某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案例,描述该系统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效果,并对系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结论本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的介绍,系统架构设计的阐述,关键技术的讨论以及实施案例分析的展示,可以看出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拥堵,轨道交通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的交通主力。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准点率和效率,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愈发重要。
一、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为了控制列车行驶安全而设计的,它由两部分组成: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
1. 车载设备车载信号设备包括列车控制装置、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和列车接收器。
列车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列车运行速度和位置,保证列车间的安全距离。
列车自动防护系统能够检测列车之间的距离和速度,自动刹车以避免撞车事故。
列车接收器接收地面信号系统发送的指令,通过显示设备向驾驶员提供必要的信息。
2. 地面设备地面信号系统由位置监测设备、信号机、道岔控制器、电力区间设备等组成。
位置监测设备能够通过电气方式将列车位置传输到主机。
信号机通过灯光和标志向列车驾驶员传达指令。
道岔控制器用于控制车轨相对位置的变化。
电力区间设备用于实现列车自动化运行。
二、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应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有如下优点:1. 提高列车行驶安全性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能够实现对列车的精准控制,保障列车行驶的安全性。
比如,当列车行驶速度过快或者距离太近时,信号系统能够自动刹车避免事故发生。
2. 提高轨道交通准点率信号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列车行驶速度和位置,保证列车之间的间隔,提高列车的准点率。
3. 降低轨道交通能耗信号系统能够准确控制列车行驶速度,避免启动和停车频繁,降低轨道交通能耗。
4. 具有灵活性传统的信号系统存在限制,但是新型的信号系统可以更灵活地控制列车行驶,使其更加高效便捷。
三、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未来发展目前,国内外大型城市正竞相推进轨道交通的建设,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未来,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将会在以下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1. 更加自动化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列车正在逐渐普及。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也会更加自动化,在未来的应用中,列车可能不再需要驾驶员。
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Metro MEP Monitoring System)是地铁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监测和管理地铁线路上关键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和顺畅。
一、系统架构设计: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通常由上位机、下位机和网络通信模块组成。
上位机主要负责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下位机负责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控制,网络通信模块负责上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等功能。
二、设备监测与控制: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对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关键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例如电力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电梯等。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和异常,为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三、报警与预警功能: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以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和预设的阈值,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运营管理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系统还可以自动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设备故障对地铁运营和乘客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四、数据分析与统计: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以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统计,生成报表和图表,帮助运营管理人员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和趋势,优化运维方案。
五、实时远程监控: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运营管理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访问系统,随时监测和管理地铁线路上的机电设备。
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地铁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事故发生的风险。
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提高设备的寿命和能效,降低维修和运维成本。
在地铁运营管理中,地铁机电设备监控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综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拥堵问题愈发凸显。
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轨道交通在高速运行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安全隐患,其安全问题关系到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轨道交通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安全领域中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本文旨在研究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中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探索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系统构架设计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架主要由软件层和硬件层组成。
其中,硬件层包含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运行控制系统等;软件层包含数据分析处理、预警系统、安全控制等系统。
传感器网络是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时监控车站、车辆、信号等运营环节的关键数据。
在考虑安全风险的同时,车站、车辆等地方应装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安全检查站点、智能监控摄像头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收集各种传感器网络所监测到的数据,判定安全风险,及时发出报警信息。
通信设备负责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确保系统的运行效率。
除此之外,安全控制系统在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通过对系统数据分析,实时更新预警信息、提示车站、车辆运营等关键环节的安全情况,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减速、停车等控制操作。
在关键的环节中,也可以增加紧急停车按钮等额外的人工控制手段,以应对系统自动控制失效的情况。
第三章系统应用技术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在实现上,需要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包括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机器学习技术等。
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系统运用传感器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采集,通过在轨道、车站、车辆上布置多种传感器,收集运营中的关键信息,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后续的数据分析系统中进行处理。
大数据分析技术则可以根据数据挖掘的算法分析多种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提供数据报表和图表分析结果,将数据快速地进行整合和分析,并为安全控制系统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轨道扣件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5) 存储容量: 120 G; ( ( 6) 设备重量: 小于 35 kg; 7) 几何尺寸: 18 cm × 60 cm × 35 cm 。 ( 1. 3 功能
3] 1. 3. 1 扣件检测 [ iRC 小车 可 以 检 测 我 国 高 速 铁 路 扣 件 类 型 有:
。
目前, 铁路部门对扣件检查基本采用人工检查方 式, 检查人员以塞尺作为检查工具, 辅助头灯照明装 置, 逐个检查扣件的状态。我国高速铁路的轨道检查 在夜间进行, 提供的天窗时间短, 因而使得这种检查方 式存在工作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 人为因素影响多、 检 查采样率低等缺点, 不满足我国高速铁路轨道扣件服 役状态普查的要求。
WJ - 7、 WJ - 8、 W300 -12 、 W300 -14 、 WJ - 5 等。可 检测扣件间隙、 丢失、 严重损坏、 绝缘块丢失、 扣件异常 ( 与 iRC 小车能检测扣件类型的模型不匹配且不适用 上述检测项目的其他病害) 、 垫厚度及轨枕间隔过大 等, 其他未被收录的类型, 经过系统进行采集建模后可 以加入检测。扣件检测功能如表 1 所示。
图 3 扣件检测数据 图 5 工务管理系统组成
息( 如图 7 所示) 。
第4 期
刘妮娜, 等: 轨道扣件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2016 年 8 月
所示。问题维护报表, 如表 4 所示。
表 2 2013 年 7 月 25 日对 W300 - 14 型扣件检测结果报表
图 1 iRC 轨道扣件智能检测系统组成
1. 2. 2 技术指标 ( 1) 检测速度: 0~ 10 km / h; ( 2) 检测精度: ± 0 1 mm ; ( 3) 持续工作时间: 大于 4 h ; 4) 工作温度: - 10℃ ~ 50℃; (
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系统设计
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系统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和可靠性,车辆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系统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特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
首先,我们将介绍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
该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报警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五个主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负责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例如车辆速度、加速度、振动等。
数据采集装置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存储,然后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诊断,以判断车辆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如果车辆出现异常运行状态,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以便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与管理,从而提高车辆运行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
首先,该系统具备实时性,能够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运行异常。
其次,该系统具备自动化与智能化特点,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并通过报警系统及时向操作人员发出预警信号。
同时,该系统支持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大大提高了运行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该系统还具备可拓展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系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车辆运行异常,减少由于车辆故障引起的运营中断和事故发生的风险。
其次,该系统可以帮助运营公司进行运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提高线路运输的可靠性和效益。
此外,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大量的运营数据和统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优化运营管理和资源配置。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摘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交通建设项目的增多。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大规模建设与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压力不断增大,现有的信号系统维护模式难以满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
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运维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化趋势日益显著。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智能运维体系,建设车辆、能源、通信、信号等专业智能运维系统并在全行业推广。
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智能运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智能运维系统;信号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引言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保有量巨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日益增加,如何满足车辆运行安全可靠、维修工作经济高效及维修资源优化配置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
轨道车辆智能运维技术为其关键零部件的故障诊断、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1轨道交通工务智能运维体系的构成与运行流程轨道交通工务智能运维体系采用多层分级架构,包含基础设施层、智能采集层、数据资源层、数据处理层、应用服务层及终端访问层。
其中:基础设施层包含该体系运行所必备的基础条件,如网络连接、实时定位等功能;智能采集层是主要数据的来源,包含线路装备化的一系列成果(如各型综合巡检设备)以及布设在现场重点监测项目的在线监测传感器等;数据资源层主要包含数据的存储、管理、交换等功能,针对轨道、隧道、桥梁等场景建立相应的设备数据管理平台,从而形成设施设备档案、病害故障的数据积累;数据处理层包含数据的预处理、分析挖掘、决策支持等3个部分,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筛选、挖掘等计算,为后续应用服务层提供数据来源;应用服务层包含智能工务系统和应用子系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场景类型进行增减和调整,实现对多种场景进行智能工务运维工作;终端访问层为工务人员提供用户友好的交互体验,提升运维工作的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安检系统设计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安检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如何保障乘客的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安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安检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一、背景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之一,它在短时间内可以运送大量的人群,但同时也伴随着安全隐患。
在过去,安检主要依靠人工的手段,但是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着安全漏洞。
因此,设计一套智能化安检系统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安全问题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行李安全。
首先是人身安全,对于乘客的安全检查,常常是通过人工来进行,例如安检人员手持金属探测器对乘客进行检查。
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有时候容易产生矛盾。
其次是行李安全,传统的行李安检主要通过X光机对行李进行检查,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对非金属物资进行有效检测。
三、智能化安检系统的设计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智能化安检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设计——人身安全检查和行李安全检查。
在人身安全检查方面,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和智能监控技术。
通过在车站设置摄像头,对所有进站的乘客进行拍摄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比对。
如果发现有可疑人员,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通知安检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同时,智能监控技术可以对车厢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在行李安全检查方面,可以引入军事科技中的炸药嗅探器。
这种嗅探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能够有效检测到炸药等危险物品。
此外,还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算法对行李进行分析,自动判断是否存在可疑物品。
四、智能化安检系统的应用智能化安检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级别。
首先,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提高人员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误报率。
其次,炸药嗅探器可以有效检测到潜在的威胁,大大提高安全性。
最后,通过智能监控技术可以及时发现车厢内的异常情况,减少事故的发生。
该系统的应用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
智能交通中的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交通中的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
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地升级和完善,以提升其效率、安全性和便利性。
本文将从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来探讨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一、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不仅涉及到轨道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还包括了车辆控制系统、安全监测系统、智能安检系统等方面。
其中,车辆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对车辆的控制与调度,实现了车辆的快速高效运行。
1. 车辆控制系统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控制系统采用自主化驾驶技术,能够实现无人驾驶,由系统智能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停车和发车时间,从而保证系统的高效率、高精确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与此同时,车辆控制系统还可以根据气温、客流量等信息,进行智能调节,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和条件。
2. 安全监测系统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监测系统涉及到单车安全监测、列车安全监测、车站安全监测等方面。
通过安装高清晰度视频监控、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及时检测并报警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列车的畅通顺畅。
3. 智能安检系统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安检系统可以快速完善的识别、区分可疑物品和自然物品,进而实现快速区分,从而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智能安检系统会触发声音和光线等警报显示,以便客人检查箱包,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和插手。
智能安检系统同样也可以像单车安全监控系统一样触发报警,对安全事件及时做出反应。
二、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实现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实现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案转化为现实。
这里,我们讨论系统实现方面的两个重要因素: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
1. 交通智能化交通智能化是智能都市轨道交通系统实现的重要因素。
它涉及到各种交通设施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如智能车站、智能检票系统、智能人行道等。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安检系统设计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安检系统设计与应用摘要: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尤其是恶意物品和炸药的潜在威胁。
因此,智慧安检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检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详细介绍系统的构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第一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检系统概述1.1 背景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青睐。
然而,安全问题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慧安检系统可以帮助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水平,降低安全风险。
1.2 安检系统的构成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检系统由传感器、图像识别设备、数据处理平台等组成。
传感器用于检测乘客携带的物品,图像识别设备则可以识别可疑物品,数据处理平台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第二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检系统设计2.1 传感器选择及布置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安检。
传感器的布置应根据车站布局和客流情况进行优化,确保全面覆盖并提高检测准确性。
2.2 图像识别设备应用利用图像识别设备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扫描和识别,确保安全隐患即时发现。
同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识别准确性和效率。
2.3 数据处理平台建设构建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对传感器和图像识别设备获取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确保安检系统的高效运行。
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并且支持数据的迅速共享和应用。
第三部分: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安检系统的应用3.1 安检流程优化通过智慧安检系统,可以实现安检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安检效率。
乘客可以通过自助终端进行快速安检,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3.2 安检预警机制智慧安检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安检预警机制。
一旦发现可疑物品或异常行为,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并提供相关信息,方便相关人员及时处置。
3.3 安检数据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安检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发现安全隐患的规律和趋势,提供决策参考。
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通过设计与实现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强调其在提高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安全性、高效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设计原则,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运行控制优化、通信网络和人工智能,这些技术保证了系统的智能化运作,通过系统构架设计、硬件设备配置、软件开发和集成,系统得以实现,最后经过全面的测试和调试,为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安全性;效率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增长,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城市交通方式,面临着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挑战。
为满足快速、安全、高效的出行要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关键。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高效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提高运营水平的要求。
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算法与模型是系统实现的核心,通过数据的智能分析和优化,为系统运行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1]。
系统测试与调试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修复,保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合持续的优化和监控,以确保智能化系统长期运行并不断适应城市交通的变化。
1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针对不同城市和轨道交通线路的特点,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具有多样性。
首先,大城市的地铁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乘客流量,因此系统应具备高并发处理能力和快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其次,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需求尤为重要。
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能够迅速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以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对于高速铁路系统,系统需要更高的运行精度和实时性,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和乘客的舒适体验[2]。
智能化系统应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包括乘客手机、车站显示屏等,以方便信息的传递和获取。
2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设计原则2.1安全性设计原则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列车、设备以及车站等存在的异常情况。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设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其原理、功能和优势。
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自动驾驶、智能路线规划、智能信号控制和智能故障诊断等功能。
首先,自动驾驶是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和传感器技术,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可以 reduce 驾驶员的工作负担,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需要收集来自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实时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然后通过决策算法来控制车辆的行为,使其能够智能地遵循交通规则和路径规划。
其次,智能路线规划是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
系统可以通过分析实时交通数据、乘客需求和其他相关因素,智能地规划车辆的路线。
智能路线规划可以帮助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并减少拥堵和延误。
根据交通状况的实时变化,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更新路线规划,以优化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营效率。
第三,智能信号控制也是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传统的信号控制系统通常基于固定的时间表,而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则能够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和预测的交通需求,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序。
通过基于人工智能的算法,系统可以分析实时交通数据,并预测交通流量和需求变化,以便更好地调整信号灯的时序,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
最后,智能故障诊断是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关键功能之一。
系统可以通过监控车辆和基础设施的状态,实时检测故障和异常情况,并自动进行故障诊断。
智能故障诊断可以帮助提前预警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问题,从而提高交通运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拥堵和延误,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都开始探索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效率和精确度。
轨道交通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交通方式,在设计和运营中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进行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一、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规划中的应用1.数据分析与预测轨道交通规划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人流量、线路拥挤情况、站点使用情况等。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未来交通需求的预测,并为规划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对用户乘车行为进行模拟,从而预测未来的客流量,进而优化线路布局和站点设施。
2.路径规划与优化轨道交通中存在着复杂的路径选择和调度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佳的运行效果一直是轨道交通工程师所关注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乘客出行需求的分析,为乘客提供最佳路径规划,并辅助运营人员实现线路的优化调度。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轨道交通的智能调度和动态优化,提升运输效率和减少拥堵。
二、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设计中的应用1.智能设计和建模在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复杂的三维模型构建和优化设计,以确保线路安全和效率。
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工程师进行智能设计,通过学习历史数据和先进算法,自动优化线路的走向、坡度和弯道半径等。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预测隧道稳定性、地质灾害风险等,提供有效的设计建议,降低工程风险。
2.智能监控与维护轨道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维护人员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反馈至关重要。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系统设备的智能监控。
例如,通过监控摄像头拍摄的实时图像,人工智能可以自动检测和识别设备故障,并及时向维护人员发出提示。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轨道交通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三、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应用1.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运营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自动驾驶技术。
轨道智慧巡检系统设计方案
轨道智慧巡检系统设计方案轨道智慧巡检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提升轨道交通巡检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的解决方案。
下面是一个1200字的轨道智慧巡检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保障轨道交通线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成为了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传统的巡检方法依靠人工巡视,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巡检漏检。
因此,一个智慧化的轨道巡检系统迫在眉睫。
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一套轨道智慧巡检系统,提高巡检效率和准确性。
二、系统需求分析1. 系统功能需求:(1)智能巡检:利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自动巡检,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
(2)异常检测:对轨道线路、设施设备进行异常检测,及时发现故障和安全隐患。
(3)数据分析:对巡检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制定维护和改进计划。
(4)实时监控: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轨道线路的运行状况和安全情况。
2. 系统性能需求:(1)巡检准确率:系统能够对轨道线路和设施设备进行准确的异常检测和识别。
(2)响应速度:系统需要实时监测轨道线路的运行状态,及时发出警报和通知。
(3)稳定性:系统需要保持稳定运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和攻击。
三、系统设计思路1. 硬件设计:(1)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在轨道线路的关键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线路状况。
(2)数据采集和传输:将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中控服务器,以供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2. 软件设计:(1)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摄像头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实现自动巡检。
(2)异常检测和报警: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轨道线路和设施设备的异常,发出警报和通知。
(3)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对巡检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报告和图表,辅助制定维护和改进计划。
(4)远程监控和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对轨道智慧巡检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包括设备状态监控、巡检计划管理等。
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成为了当下很多科技公司的研究重点。
一、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是系统安全性,其次是系统的高效性,第三是系统的可靠性,最后则是系统的可扩展性。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需要采用先进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声光报警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智能视频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提高铁路交通的安全性。
系统的高效性体现在数据的快速传输和信息的高效处理上。
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高速数据传输技术,能够保证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高效性,使得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响应运输指令。
系统的可靠性是确保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
比如在采用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时,需要确保算法具有可靠的执行效果,能够准确预测和识别交通情况,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
最后是系统的可扩展性。
为了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铁路交通需求,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需要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以增加系统的运作效率和稳定性。
二、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自动驾驶、运输调度和安全监控。
自动驾驶是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
借鉴无人驾驶技术的经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利用传感器识别铁路交通状态,实现列车的全自动驾驶。
同时,自动驾驶技术还可以提高列车运行的效率,减少行驶时间,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运输调度是铁路交通智能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应用方向。
通过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分析车站和列车状态,智能控制系统能够预测列车到站时间、停靠站点等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铁路管理部门能够更加科学地制定列车运行计划和调度安排,提高列车调度效率。
安全监控是智能控制系统的另一重要应用。
面向物联网环境的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设计
面向物联网环境的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在物联网环境中的设计智能交通系统在现代化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智能的交通方式。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针对面向物联网环境的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
一、引言中文交通监控领域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与发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
与此同时,物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交通监控系统具备更多的可行性和智能性。
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提升,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变得更加重要,可以通过物联网环境中的多个传感器和设备,对轨道交通进行全方位、实时的监控和管理。
二、系统设计目标基于物联网环境,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如下:1.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时地对轨道交通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异常情况,确保交通安全。
2. 多方位监控:系统能够通过多个传感器和设备对轨道交通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包括车辆行驶状态、轨道状况等。
3. 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4. 自动化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化地对交通流量进行管理,通过智能调度和控制,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
5. 故障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预测潜在的故障,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并降低灾害损失。
三、系统架构智能轨道交通安全监控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传感器网络:通过布置在轨道交通各个关键位置的传感器,如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收集相关的实时数据。
2. 物联网通信网络: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与监控中心之间的实时通信,以便及时获取和处理监控数据。
3. 数据存储和处理:将收集到的监控数据存储在云端数据库中,并通过算法分析、挖掘有用的信息,为交通管理者提供精确的决策支持。
4. 监控中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传感器的监控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判断交通状态是否正常,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智慧城轨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城轨系统设计方案智慧城轨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它通过高效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实现了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营。
下面是一个智慧城轨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架构设计智慧城轨系统的系统架构包括底层设备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1. 底层设备层:包括传感器、监控设备、智能控制设备等,用于数据采集和设备监控。
2. 数据传输层:包括网络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等,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3. 数据处理层:包括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应用层:包括运营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用于实现对城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营。
二、系统功能设计智慧城轨系统的功能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管理。
1. 数据采集: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监控设备,采集城轨系统中的各种数据,包括车辆运行数据、乘客信息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融合等,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挖掘和数据建模等,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城轨系统管理和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4. 智能化管理:通过运营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实现对城轨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运营,包括车辆调度、站台管理、票务管理等。
三、系统应用设计1. 车辆调度: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时监控车辆位置和运行状态,优化车辆调度和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2. 安全管理: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城轨系统的安全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乘客和设备的安全。
3. 票务管理:通过智能票务系统,实现电子票务和移动支付,提供便捷的票务服务,减少乘客排队时间,提升运输效率。
4. 乘客信息服务:通过智能乘客信息系统,提供实时的乘车信息、到站提醒等服务,改善乘客的出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作者:裴林郝萌肖亮鹏杨柳
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4期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监控不方便且难于管理的弊端也逐渐凸显,使得这一领域也逐渐地从人工监控走向了智能监控。
本文结合实例就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进行研究,同时结合BIM模型和GIS技术实现三维监控可视化,实时提供监测数据,并自动与报警控制值对比分析,在监测值超过报警值的时候自动报警,及时提醒参建各方采取措施,并辅助工程人员作出合理的决策,使隧道施工处于受控状态。
关键词:智能监测系统;BIM;GIS;受控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04-0154-03
0 引言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同样随着社会进步蓬勃发展,对地铁结构稳定,保证运营安全智能化实时监测迫在眉睫[1]。
本系统以BIM、物联网、互联网、GIS等技术为核心实现轨道交通的实时监测的三维可视化,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传输多种实时数据以及集成挖掘有用数据,建立大数据,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现数据人员设备管理,数值模拟,分析预测,以及应急评估等功能,辅助工程人员作出合理的决策。
可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进行关联性和敏感性分析,为相似工程、地层的暗挖施工作业提供经验曲线,从而达到变形趋势预测、预警,指导设计与施工。
对数据智能实时监测,动态评估,预测预警等全过程智能化监测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实现思路。
1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在相关信息安全体系,标准按体系的约束和保障下分为五层,包括采集传输层、通信网络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持层和业务支持层。
采集传输层包括自动采集、人工采集、外部接入、离线交换等,该层主要负责自动化数据和人工数据的采集,对应的硬件包括现场部署的传感器[2,3]、DTU、人工采集设备等。
通信网络层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专网等,该层主要负责网络数据的稳定传输。
数据资源层包括基础数据库、业务管理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元数据库、数据字典等。
该数据层主要负责系统静态和动态数据的存储于管理,包括系统基本的用户、交互、权限、数据流、原始数据、报警数据、分析成果数据、地理空间数据、BIM基础数据的管理与存储。
应用支持层是该系统的主要后台功能,包括BIM、GIS、WebGL、IOT、消息服务、空间数据引擎等关键技术。
业务应用层是面向用户的实际业务应用,包括实时监控、预报预警、用户管理、项目管理、历史统计、报表分析、数据分析、虚拟仿真等业务。
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2 技术架构
根据轨道交通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结合BIM、GIS、物联网等技术搭建智能检测系统,采用三层体系架构:
(1)客户端:指的是系统平台的用户主体,包括平台使用者、平台管理者等客户端操作人员,由客户端进行请求与响应。
具体的服务对象由系统的建设者决定。
该客户端包括web浏览器和手机客户端。
(2)应用服务层:作为智能化的管理系统,由各个子模块采集数据,将原始数据以规定的格式返回,再对数据进行分类、抽取、挖掘和融合等处理,在数据存储的同时,将不同的信
息按照规范的协议发布给相应的应用子模块。
同时提供多种静态和动态信息查询接口,满足这些外部系统的信息需求。
(3)数据管理层:存储系统所需的基础数据,实时采集系统数据,提供系统与各子模块之间的信息接口。
软件技术架构如图2所示。
3 系统功能描述
根据工程需求,利用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结合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设计顶层架构,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服务、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预警等模块。
监测环境的实时数据(如测斜,水平位移,应力,应变)传送给监测中心[4,5],能够通过智能传感器对环境内的突发事件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并且监测人员可以通过监测主机查询监测环境的实时状况,做出决策。
智能监测系统主要有四大模块组成,数据采集与管理,App移动客户端、实时监测监控和数据分析。
3.1 数据采集与管理
智能监测采集服务程序采用轻量高效的Nodejs开发。
使用DTU通讯技术,将监测现场数据通过物联网卡传输到采集服务器。
采集服务器将采集的数据数据解析传输给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采用在WEB应用方面最好的RDBMS(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数据库,以保障数据库读写效率,以及数据安全。
通过利用PM2来简化node应用管理的繁琐任务,如性能监控、自动重启、负载均衡等,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稳定可靠持久运行。
采集服务器从数据库中请求到DTU和传感器设备配置,DTU发送指令到采集服务器,注册DTU,采集服务器定时发送指令给DTU,DTU将获取到的指令通过串口分发给传感器,传感器响应,通过 DTU以透传形式通过互联网传输给采集服务器,采集服务器根据监测项配置与传感器数据协议解析数据,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3.2 App移动客户端
系统移动客户端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项目信息展示、实时监控、巡检日志上传、监控报警查询、设备报警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
其中监控报警流程设计如图3。
主要涉及的人员包括:
监测人权限:验证分析告警信息,验证完成后,点击已处理,使告警程序进入下一流程。
责任人权限:处理故障,处理后点击已处理,交由验收人验收。
验收人权限:验收告警信息的处理结果,验收后点击已处理,由消警人消警。
消警人权限:告警信息处理完成后,进行消警。
普通用户:只能进行数据查询,不可增加、修改或删除。
3.3 实时监测监控
3.3.1 项目管控一体化管理
采用GIS方式,对大场景区域内的项目进行管理,比如整个北京市的正在施工的轨道项目,对项目总数、完成数、正在进行项目数进行汇总;对项目的报警状态进行汇总;项目可以与地图的实时位置进行联动;根据系统设置的权限,可以控制用户对项目的权限。
界面如4图所示。
3.3.2 BIM三维监控可视化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与WebGL开发了支持BIM(建筑信息模型)[6]的三维可视化引擎,该引擎底层上借鉴了GIS和BIM的理念,将大数据的GIS调度技术与BIM的建筑内部管理数据结构进行融合,具备大数据承载能力和细节展示效果。
系统避免安装插件,直接加载显示BIM三维模型。
如图5所示。
3.4 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模块中可以查看历史数据,进行幅值分布和时间分布和数据对比。
将实际的监测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可视化显示,便于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计划提供决策。
以下以地表沉降为例:
(1)历史数据,如图6所示。
(2)幅值分布,如图7所示。
(3)时间分布,如圖8所示。
(4)数据对比。
数据对比支持不同监测点相同时间或者相同监测点不同时间监测数据的对比,如图9图10所示。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IM、GIS、WebGL等技术构建的轨道交通智能监测系统构建方法,并在实际的案例中进行应用与实验,效果良好,对于该应用场景下或相似类似应用场景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切实可行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武强,徐华,赵颖旺等.基于云平台的矿井水灾害智慧应急救援系统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8(10):2661-2667.
[2] 段伟,王敏等.地铁隧道结构稳定性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四川建材,2016(42):89-94.
[3] 黄旻旻.地铁隧道结构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测绘,2013(36):11-13.
[4] 李金蕾.地铁地下隧道形变智能实时监测系统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
[5] 张秀丽.地铁隧道施工实时监测系统及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3.
[6] Autodesk杜长宇.基于HTML5/WebGL技术的BIM模型轻量化Web浏览解决方案[EB/OL].[2016-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