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1 . 2 从计划生育政策来说,国家要求 家 庭 少生优生 , 每 个 3 个 月婴 儿,冬 季 出生 ,人 工喂养,近 日 来夜 啼,睡眠 不安 , 小孩都是家庭 的宝贝,都希望 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我们 自己 头部多汗,查体可见枕 秃,未见骨骼畸形 。思考题 : 请做 出初 也 不例外,因此 ,我们 学好 儿科护理 学为下一代服务这是必要 步诊 断。应如何治疗 、护理 ?先让 学生进行讨论 ,回答 问题 , 的。 最后教师详 细讲解 。这样 既锻炼 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增强 了 2 、加强情感交流 ,建立 良好 的师生关系 学 习兴趣 。 教和学、师和生的关系是互动的。师生关 系和谐 ,教 师的 4 . 3作业讲评,巩 固所学知识。 工作就 易于开展 ,教学更具吸 引力 ;师生关 系和谐 ,学生在轻 基于中专生年龄 小、 自控能力差、 自学能力低 的原 因,我 松愉快的氛围中才会有 学习的兴趣 ,学习效率才会提 高。中等 们可以在每 一章节讲授 结束后给 出适量作业 ,先让学生独立完 职业学校 的学生 已经形成一定的分析 能力 ,他们对教师的一言 成 ,然后再讲评 。这样 既巩 固了所学知识 ,又能让学生发现 自 行都会作 出 自己的判断。建立和谐 的师生关系,做为一名任 己的不足之处 ,及时查漏补缺 。引导其 学习,树立我 能学会的 课教师,要 注意以下几点 : 一是要树立 良好的 自身形 象。教 师 思想 ,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 个人素质 的高低 ,不但影响教师教 学水平的发挥 ,在师生关系 4 . 4模拟临床操作 ,提 高动手能力 上 ,更是 决定 了学生对你 的态度 ,这也是和谐师生 关系的重要 “ 儿科 护理学”是 一 门l 临床 医学课 .除 了临床 见 习外,动 的一步。二是要提 高自身素质。要建立和谐师生 关系, 教 师的 手能力的培 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讲授完新生儿护理后 ,可 自 身素质 必须提 高。一手漂 亮清晰的板书,流利富有感染力的 以指导学生进行新生儿沭 浴、婴儿喂养 、婴儿抚触 、给新生儿 语言、丰富的I l 盏 床基础知识 ,往往让 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 ; 三 更换尿 布等的模拟操作 练习 教师先用婴儿模 型示教 ,然后让 是建立平等师生关 系。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 教 师对 学生操作 ,并说 出注意事项 。 学生的爱是 学生尊重教 师的前提 , 教师要和 学生通过互相 交流, 总之 ,激发学生 内驱 力,把兴趣升华为志趣 。志趣是兴趣 使得各 自的教和学彼此相长 ,取得相得益彰的教 学效果。事实 发展的高级 水平 ,是兴趣 的凝结和升华 。当学生产生 了对儿科 上也表明了这一点 : 很 多学生喜 欢某一科的直接原 因就是喜欢 护理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之后 ,经过教 师的引导、激励 ,往往会 教这个 学科 的老师 。所以教师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树立起 学好儿科护理学的理想 ,形成儿科学 习的使命感 ,即养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调动学生学习 成儿科护理 学学习的志趣 。儿科护理 学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的学 的积极性 ,提 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 非常有效的。 科 ,具有 广泛的应用性,儿科护理学中的许多知识都 能直接 或 3 、利用学科特点 ,激发学 习兴趣 间接地应用 于人们的生活领域 。在教 学中,要 努力贴近学生的 每一 门学科都有 自己的知识特点 ,学生对 某学科的兴趣往 生活实际,让儿科问题生活化 ,把 儿科护理学知识 的应用价值 往是由该 学科 的特殊趣味所激发 的。因此,教 师要善于利用学 提示 出来。在课堂教 学时,可创设 生活情境,从中提示研究 问 科特点,充分发掘 学科知识 中那些使 学生感兴趣 的东西,以引 题。在应用 时,可组 织一些临床 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 自己亲身 起学生对该学科的特殊兴趣。特别是 教师在第一堂绪言课 中, 实践,体验到儿科知识在生活 中和在 临床的实际应用 ,激发起 结合教材 内容穿插讲述生活 中的一些常见比较兴趣比较敏感的 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积极动机 , 产生稳 定、 深刻的学习兴趣 。 常识 。如在儿科护理 学基础教 学时,小儿的生长发育的动 态变 同时,要根据 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用各种各样生动的教 育 化过程是 学生 司空见 惯的现 象,若教 师引导学生对此现 象提 方式,帮助学生认识 学好儿科学的意义 ,树立起 学好儿科护理 出问题 : “ 不同人的身材为什 么相差很 大?小儿多大会走路?” 学的长远 目标。可结合课堂教 学和课外活动,用古今 中外历 史 学生即会被此 问题所吸 引,而迫切想揭开谜底 ,从而激发起学 上儿科护理学家的成就去激励 学生 的爱 国热情和 学好儿科护理 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使学生从 一开始就 学 的志 向 。
浅谈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摘要】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兴趣,进行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气氛的节奏;传统的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而必须把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
教学方法有许多种,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条件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儿科学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儿科学》是卫生部组织编写供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使用的教材,该教材以培养中级实用型卫技人才为目标,以新的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技能、基本态度方法”。
但是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难记,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儿科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己成为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从事中等卫生职业教育6年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兴趣,进行充满情趣的导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气氛的节奏。
例如,在讲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时,通过食欲较好和较差的两组儿童图片,引出本次课的总体线索—“吃”?“不吃”?及“怎么吃”?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这样以来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带着极大的学习热情去学习有关贫血的知识,并且脑海里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古语说的好,“学启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开端。
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引导,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是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
当然,导入新课关键在抓住教学中心和所提问题的疑难程度要适当。
过难,则使学生感到疲劳、高不可攀;过易,则失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探析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析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及改进措施儿科学临床教学是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是专门研究小儿发育过程、预防婴幼儿疫病、促进婴幼儿宝宝健康成长的专业学科。
当前我国人口数量下降,国家重视病人、重视儿童,儿科医师面临较大的压力,处处存在医患风险,大大打击了广大师生选择儿科专业的决心。
儿科临床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还存在社会歧视现象,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學习儿科,即使选择了儿科学也处于得过且过或者有意更换专业的想法,这些严重影响了儿科学临床教学效果。
本人在儿科临床教学工作的几年,对儿科临床教学有深入的感想,希望通过实践中的总结,提出几点粗略的看法,以期达到改进儿科临床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儿科学临床教学现状随着国家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国家顺势实施了二孩放开政策,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儿科医生会越来越紧缺,越来越被重视。
为此,国家教育部重新恢复了于1998 年停止的儿科系本科教育招生,开始鼓励医科院校招收五年制儿科学专业的学生,为培养儿科专门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持。
尽管如此,医学生报考儿科学专业的积极性仍不很高,且招生数量非常有限。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儿科医师均来自临床医学专业,多数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选择儿科临床。
部分学生虽然选择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但也多是出于就业的无奈。
随着出生人口的不断增加,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而儿科临床专业人员短时间很难得到补给,造成供需矛盾。
我国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中,临床医学是基础和主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可选择感兴趣的专业从事临床工作或继续深造。
仅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儿科学专业,培养专门的儿科医师,但数量非常有限。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医学生毕业后,即使从事儿科临床也愿意留在大城市三级医院工作。
而盟市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医务人员普遍缺乏,求贤若渴。
因工作环境及待遇等诸多因素,即便为了就业也会选择其他专科,而不愿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医学生在谋划个人未来时,受社会择业和各种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了“轻儿科学重临床医学”的学习误区,认为只要学好临床医学,将来便有更多机会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
如何激发中专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中专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摘要:《儿科护理学》是中专护理学生必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由于该门课程较为深奥,内容专业,理论性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无趣和反感。
本文即从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特点出发,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构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使用多媒体教具等。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中专护理;儿科护理学;兴趣引言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到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博大学科,而其中的儿科护理学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专护理学生的课程中,《儿科护理学》是必修课之一,但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甚至会因此影响整个课程的学习效果。
那么,如何激发中专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环节是激发中专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模拟儿科护理操作技能:针对课程内容和临床工作需要,可以设置模拟儿科护理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
比如,在课程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等实践研究。
2.参观儿科护理设施: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儿科护理的了解和认识,可以安排参观儿科护理设施的活动。
通过现场参观、观摩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难点、重点和注意事项等,加深学生对于儿科护理的印象和理解。
3.实践性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外,可以将相关实践性教学任务纳入课程安排中。
比如,让学生到宣传母婴卫生常识的社区大型活动中参加义务活动,或者到医院内实习,搭配现代医疗设备和系统,通过实践来了解儿科护理工作和临床应用等。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儿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
4.相关案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儿科护理事件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高职高专班《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2期王花:高职高专班《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探高职高专班《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探讨王花(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医教研室,青海西宁810000)摘要:在高职高专班《中I爰JL,科学》的教学改革中,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考核等进行了探讨,争取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创新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性强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探讨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231(2006)02—0141—02《中医儿科学》是以A',JL为对象,运用中医理论中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专门研究并阐述小儿时期的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目前,本院已开办了中医高职高专班,有在职的、有提高学历的……学生参差不齐,要求较高,以前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较高的要求,所以改革传统教学,提高素质,势在必行。
1教学内容的改革坚持中医药特色,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仅仅掌握教材显然是不够的。
首先,选择适合的《中医儿科学》教材。
其次,根据我省省情,精选讲授内容,去除庞杂陈旧无用的内容,如疳积、小儿暑温等。
增加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的先进内容,如儿科疾病新的研究进展和适合的西医知识。
目前诊治疾病大多是中西互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这样不仅克服了中医诊断和部分治疗上的缺陷,也有助于中医辨证施治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使中医治疗更加有的放矢。
增设临床见习,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讲解。
大幅度增加病例讨论、病例书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式适合于查阅那些分散在网上的某一或某些主体信息的检索。
导航信息是将有较多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URL,经过专业人员的加工、总结、归类,以目录的形式组织起来,按学科门类进行分类链接,使用户能按类目浏览,方便地获取某一主题相关信息。
4网络资源的检索方法网络医学信息检索主要包括关键词检索、主题词检索、分类检索、著者姓名检索等途径。
儿科学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一、课程设置 •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儿科学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主要包 括: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 培养途径等的选择与确定。
一、课程设置 •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儿科学作为临床课的基础,也是掌握临床专业 技能的一门主课。在儿科学教学中,始终以职 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来培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 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临 床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够从事临床基层儿科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六、教学效果 •
1、学生反馈意见:
学校定期开展校长接待日、学生教学反馈会、 班级对各科任教师的学期反馈等活动。教务处 及时总结出反馈意见,以便采取改正措施。
近三年来医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普遍评价是:儿 科学授课教师教学效果好,评价优良。
六、教学效果 •
2、专家评价意见: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督导组听课,对每位教 师的上课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价。督导组孜 孜不倦地纠正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 问题。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课程,是为达 到培养临床专业高技能人才目标所设课程中的 重要职业能力课。
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训 练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 层社区临床医技人员。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 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一、课程设置 •
1、课程性质与作用
二、教学内容设计 •
(一)理论课教学设计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三章:儿童保健与疾病防治原则 • 第四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五章: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 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 第十二章:风湿性疾病 第十三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 第十四章:免疫与免疫缺陷病 第十五章:结核病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第十七章:常见急症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心 理 素 质
好 的 合格 儿科 护 理 人 才 。本 文 将 从 儿 科 护 理 教 学 的 内容 、 方 法 和手 段 上 做 一 些 改 革 尝 试 。
1 加 强 教 材 建设
小班课 : 小 班 课 主 要 针 对部 分 常 见 疾 病 。 课 前可 以安 排 学 生
自学 疾 病 的 相 关 内容 , 授课时 , 让 学 生 询 问病 人 的 病 史 及 病 情 ,
教 材 建设 必 须 从 临 床 和 教 学 实 际 出发 ,突 出病 情 判 断 、 治 疗原则 和护理措施 , 强 调 以患 者 为 中 心 , 有 利 整 体 护 理 的 思 想
教师通过示范体检 , 让 学 生 充 分 认识 该 病 的 症 状 和 体 征 , 然 后 教 师在 针 对 疾 病 进 行 病 因 、发 病 机 理 、治 疗 原 则 和护 理 措 施 等 讲
第 1 2卷 3期 V o 1 . 1 2 第N o . 3
读 与 写 杂 志
Re ad a nd Ⅵ, r i t e Pe r i odi ca l
2 0 1 5年 3月
M ar c h 2 01 5
浅 谈 新 形 势 下 高职 院 校 儿 科 护 理 学教 学 改 革
4
一
更 新 教 学 方 法
强. 患病 的可能性相对来 说就会 降低 , 儿 科 患 者 的 这 种 情 况 非 常明显 , 大多数综合医院患者逐年减 少 , 儿科病 床萎缩 , 在 这 样 的形 势 下 。 儿科教学 就需要革新 , 在 传 统 依 赖 临 床 病 例 的教 学
模式上进行革新 , 要 利 用 有 限 的病 例 , 有 限 的教 学 时 间 , 保 证 教
深化高职儿科教学改革,提高儿科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高职儿科教学改革,提高儿科人才培养质量李海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0)儿科学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儿科医生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文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阐述如何深化儿科学教学改革,提高儿科学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儿科学教学队伍是提高儿科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条件。
1.加大人才引进制度。
研究生学历、具备临床工作经验者优先。
2.加大教师培养力度。
安排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及各类培训,加强专业教师社会实践考核。
3.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
教师教学技能逐步提高。
4.激励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
实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科研绩效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
二、推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1.布局合理。
改建儿科学实训室,使之适应实训教学、案例教学、信息化教学、小组讨论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环境。
2.设备完善。
根据教学需要,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可增加卧式身长测量床、蓝光光疗箱、温箱、新生儿窒息复苏模型人等实训设备。
3.功能齐全。
建成的儿科学实训室既能用于实训教学,又能开展技能考核、社会培训。
4.充分利用。
课外或周末实训室向学生开放,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课外辅导,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三、加强临床见习与实习管理1.鼓励早期接触病人。
引导学生寒暑假临床见习,见习中听取上级医生查房、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了解化验结果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加强实习基地管理。
完善“四师指导”模式(四师即辅导员、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学业作品指导老师和医院科室带教老师)。
3.派遣专任老师驻扎实习基地带教。
4.加强临床实习考核。
制订规范的《儿科学实习管理规定》,规定中详细要求实习生在病案书写、技能操作等方面应遵守的细则,实行宽进严出,实习结束进行“一对一出科考试”,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我校学生规模庞大、层次多样、结构复杂,针对理科生、文科生、中升高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单独编班,并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护理生学习《儿科护理学》兴趣
护理生学习《儿科护理学》兴趣摘要:近年来,随着“高中热”和高校扩招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中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学生以中考落榜生为主,具有明显的低龄化特点,同时学生学习能力差,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缺失,而且厌学情绪普遍存在于目前中职教学中。
基于此,本文结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谈论了自己几点体会,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习兴趣;中职院校;儿科护理学;一、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一般都会有一种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心理,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创设一教学情境,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1]。
《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因其白衣天使的愿望即将实现而容易产生探索和好奇的心理;因此为更好的激发起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情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都是在经过对小儿长期的观察、分析和大量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以“主人公”“、发现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如在进行预防接种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对当地的妇幼保健所进行参观,实地学习小儿的预防接种情况,之后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参观经历,对接触到的一些疫苗种类进行总结列举,由此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答案获取知识,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枯燥乏味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明显的改善了教学质量[2]。
二、善于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儿科护理学》这一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都是比较凌乱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记忆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同学都反应在课堂上都比较清晰,而课下就会很容易忘记,即使教师在笔记和板书以及授课方式等多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但课下如果学生不进行认真的总结,依然会很快忘记课堂所掌握的知识。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说课设计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说课设计
一、授课目标:
本节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及诊断方法,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技巧,增强对儿科学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主题:儿科疾病的预防及诊断方法
(1)常见儿童疾病的概述;
(2)儿童饮食营养的重要性;
(3)儿童预防接种和健康检查;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首先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然后对本节课所讲内容,以大纲式进行讲解,重点突出儿童饮食营养、儿童预防接种等方面。
2、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场景,让学生掌握正确护理儿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在讲授过程中,适当设置几个小组,让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并分享经验,提高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3、掌握常见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
1、如何正确处理儿童服用药物的问题;
2、如何识别儿童身体异常。
六、教具与设备:
1、投影仪;
2、直观图片;
3、模拟器材。
七、教学评估:
1、课外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和自己实践,写出一篇有关儿童健康的小论文;
2、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解决方案;
3、课堂表现:针对学生的发言数量、合作能力等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八、备注:
本学期《儿科学》课程共分为 6 节,本节为第 4 节,内容重点为常见儿童疾病的预
防及诊断方法,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掌握儿科学中的发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及时识别出儿童身体异常症状,并采取适当和有效的处理方
法。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说课设计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说课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儿科学》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培养未来医学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科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通过《儿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等方面有所了解,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儿科学》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儿科医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基本的临床技能,包括儿童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能。
2. 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对儿童的关爱与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医患关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儿科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重点内容包括:婴幼儿喂养与生长发育、常见发育障碍、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儿童常见胃肠道疾病、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等。
难点内容包括儿科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技能,以及儿童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以案例为主通过临床案例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实践安排学生到临床科室进行实习,进行儿童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症状、了解患儿病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疾病的相关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4. 互动讨论通过互动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课时:《儿科医学概论》教学内容:介绍儿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讲解儿科医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介绍《儿科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安排。
2. 第二至第三课时:《儿童生长发育》教学内容: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发育阶段;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高职儿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高职儿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如今,儿科临床医学教育在不断的发展,高职儿科临床教学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上升,高等医学教育需要培养出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优秀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的高质量医学人才。
目前的高职儿科临床教学遇到了一些挑战,存在着一些问题。
接下来,本文将会针对目前高职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总结,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加强管理力度,提高儿科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儿科临床教学;高职院校;问题与对策要促进高职儿科临床教学的发展,就必须要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既重视专业性,又重视实用性。
应该不断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的重视程度,激发医学生对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努力发展高职儿科临床教学,以适应目前的社会进步和新医学模式的发展。
儿科教师及教学管理者需要认真探讨如何促进高职儿科临床教学的发展,并积极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1目前高职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医学生对高职儿科临床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受社会因素和传统观念等影响,医学生对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较低,许多医学生更愿意去当一名外科医生或者内科医生,很少有医学生愿意当一名儿科医生。
儿科的奖金收入在综合医院里较低,并且容易和家长产生医疗纠纷,医疗风险很高。
除此之外,儿科医生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每天要重复的工作也有很多,对儿科医生的要求也很高,因为他们面对的患者在交流、疾病、体格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这就要求儿科医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及敏锐的洞察力,还具有更高的技术及服务要求。
许多医学生认为自己难以担任这份工作,更不愿处在这个岗位,因此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也会影响了儿科临床教学质量。
1.2儿科临床带教老师对教学积极性不高儿科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治病救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带好实习生,帮助他们进行提高,同时做好这两份任务是十分困难的。
《儿科学》课程改革措施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教高[2008]9号)(以下简称《标准》),响应学校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学习、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师由“教会”转变为“会教”,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能达到《标准》中规定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现对我院临床医学《儿科学》制订课程改革方案,具体措施如下。
一、培训教师掌握多种教学方法采用集中培训、观摩教学、外出进修学习、自学、相互听课、讨论等多种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授课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所有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中贯穿“以问题为基础”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学生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并通过事先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1]。
儿科教研室冯学斌教授主编的案例版《儿科学》已开始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授课时,给予典型病例,授课完成后留出一定时间由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言,教师最后总结,同时提出问题,由学生当堂回答,教师进行反馈总结。
在执行教学计划时,如果遇到临床教学病例缺乏,则采用平时积累的典型病案,结合教学录像片进行讨论分析,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21-三体综合征等。
2.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目前已被世界众多医学院校所采用。
该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以病案和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并辅以教师引导的小组教学法。
按照“临床症状、体征—疾病病因分析归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的临床逆向思维模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病例运用多种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自学,再将各自获取的临床推理集中讨论交流,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2-4]。
关于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儿科学素养的
关于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儿科学素养的截至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已满五年。
2015年5月,教育部等6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接纳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医学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使培养对象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要求。
由此可见,高职高专院校在负责3年制专科医学生培养工作方面任重道远。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要二级学科,在全科医师的日常工作中,儿科病人占有很大的比例。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的政策落实,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儿科学素养,使其在今后的基层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儿科病患,便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特点(一)生源特点高职高专医学生多来自农村,家境相对贫困。
例如,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近3年对医学系入学新生家庭情况调查发现,9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普遍存在家庭负担重、父母文化程度低、入学分数偏低、对专业的选择自主性不强等情况。
因此,高职高专医学生对新环境、新知识的接受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但从另一各角度来看,学生来自农村,自幼生活条件较城市学生艰苦,因此他们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往往更加坚韧,也更能体会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疾苦,这是他们以后在基层执业的巨大优势。
(二)就业特点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多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定向培养计划出台后,更是要签订5年的基层服务就业合同,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并且定向就业秉承“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群众在医患沟通时因风俗习惯、语言沟通等方面导致的交流障碍。
(三)培训体制特点其一,高职高专学制三年,医学生接受理论培训时间短,密集的知识填鸭容易让他们产生疲劳感。
其二,高职高专院校少有附属医院,学生见习机会少,而见习阶段是学生从教室向临床过渡的重要时期,紧张的见习或不能及时有效地见习到合适病例,会使临床知识技能巩固不足。
浅谈儿科学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儿科学教学改革论文浅谈儿科学教学改革论文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治,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主要课程。
为了更好地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髙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在儿科教学中从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我们的做法是:一、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三年制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学时安排和具体情况,我们对教材内容作了重组、整合、增减等处理:(1)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为必讲疾病,详细讲授,如“小儿四病”等疾病在我地区发病率较高,故我们把小儿“四病”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2)一些疾病虽然常见,但与其他课程重复或学生较易理解,如泌尿道感染、新生儿肺炎、口炎等,我们安排学生自学;(3)有些少见疾病,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遗传性疾病,我们扼要讲解,点到为止;(4)一些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和疾病,如小儿液体疗法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把其作为教学中的难点来讲解;(5)教材上虽然没有,但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疾病,如新近学术界普遍重视的“小儿艾滋病”,当前我市临近地区流行的“小儿手足口病”等,在结合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中也予以介绍。
我们认为这样处理教材,更有利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
二、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我们以学校定位、本课程定位和授课对象特释等为出发点,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与改革,设计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解决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样教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问题。
1.认真备课,理论联系实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
(1)认真备课和试讲:在备课前,首先认真收集本课程的全部资源,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具等,然后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备课时,力求做到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具有系统性,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每学期上课前1月进行试讲,并将电子教案和课件存放在教室计算机内,供学生浏览下载。
论如何培养中职护理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兴趣
新教师教学教学信息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它需要学生的分工与合作,也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
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2.以知情融合润滑情感态度知情融合即认知和情感的融合。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
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
四、结语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之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完善的品格。
我国的教育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备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将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形成结合起来。
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1]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外国语,2014(11).[2]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7.[3]孙大伟.对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认识[J].英语学习,2015(4).[4]刘忠保.中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0.[5]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6]姚天勇,陆军.“难忘课堂”的文化意蕴与操作要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4.[7]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课程[J].2016.5 p79-p86.[8]《2016中国基础外语教育年度报告》(外研社,2017.6).[9]宗兆宏,《英语教师》2016年第24期.[10]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中职护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医院护理人员,然而中职护理学生多为中考落榜生,这些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不强,这种情况下很难提升学习成效。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说课设计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说课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儿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儿童健康、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等知识。
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儿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对儿科医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儿科学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学生对儿科医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以及护理要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初步的临床操作技能,具备为儿童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1) 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2) 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3) 儿童护理基本知识(4) 儿科急救知识(5)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2.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教学方法,结合临床实践,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儿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情分析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医学知识。
他们对儿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在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方面较为薄弱。
本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2)儿科护理基本知识(3)儿科急救知识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室实践3. 专业书籍4. 临床教学实践七、教学流程1. 教学单元一: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1) 讲授: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生理特点(2) 实验演示:利用实际案例进行生长发育特点的观察和分析2. 教学单元二: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1) 讲授:介绍常见儿童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3. 教学单元三:儿科护理基本知识(1) 讲授:介绍儿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实验演示:教学实验室进行儿科护理技术的演示和操作5. 教学单元五:儿童心理健康教育(1) 讲授:介绍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和教育方法(2) 讨论: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八、课程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实验成绩、实践操作表现、课堂表现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评价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论文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论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儿科学教学质量论文为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进一步提高中职儿科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儿科学教学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突出儿科学特色,充实儿科学教学内容;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病案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教学是中等卫生学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方法和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培养对象专业发展的实际。
儿科学是医学的一部分,与医学基础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以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学科。
小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例如同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年龄患儿甚至不同天数患儿之间都是不同的,小儿的液体疗法更是复杂多变,用药量与中毒量接近,这些都是成人无法相比的。
只有了解儿科学的特殊性,才能在儿科学教学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有跟所授各章节内容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搞好教学,教师首先要做到刻苦钻研、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认真备课。
备课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是对教师平时知识积累的检查。
教师应牢记“博学者方可为师,德高者方可为范”的古训。
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教师不但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还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选择的方法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可通过图表归纳重点知识点,比如,讲到营养不良时对轻度、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通过表格来进行比较;讲到小儿腹泻时对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和不同性质脱水(等渗、低渗和高渗)分别采用两个表格来进行比较;讲到维生素D缺乏性徇偻病活动期的典型骨骼改变时也用一张表格来归纳,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对比、理解和记忆。
如何提高中职生“儿科护理学“兴趣简析
如何提高中职生"儿科护理学"兴趣简析发布时间:2022-05-07T03:18:26.407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2期作者:向玲[导读] 面对中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学工作重点向玲重庆市护士学校摘要:面对中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学工作重点。
为此,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提高中职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生;儿科护理学;学习兴趣引言:受学校扩招的影响,中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在日常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而“儿科护理学”知识点零碎,常记忆混乱,不利于学生护理技能的发展,也导致实践中频繁出现错误。
为此,亟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中提出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均为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要通过所学知识的价值、作用吸引学生,使其产生求知欲望。
“儿科护理学”是临床实践医学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疾病的防治、小儿生长发育以及保健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知识点与护理工作具体实践,引导学生客观了解学习知识与掌握知识的目的,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例如,在“心脏畸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学生要了解正常心脏与畸形心脏情况、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心脏畸形引发的症状,从而掌握专业护理知识。
由于该部分知识相对复杂,学生很容易失去耐心与兴趣,因此,教学前并未直接引入知识,而是从儿童心脏畸形的流行病学出发。
引入导语:心脏畸形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每年15~20万新生儿患病,发病率为0.4~1%,发病后新生儿的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状况差、消瘦、容易晕厥,新生儿遭受严重痛苦,而面对新生儿这一群脆弱的群体,每一位护理人员都需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帮助患儿减少痛苦;从情感角度来讲,每一位学生未来也要成为父母,面对幼小的生命遭遇重大不幸,无论作为父母还是护理工作从业人员,都应及时落实人文关怀,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管理·教育·教学 •383们可以灵活自如的开展工作,并能够对一些患者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
护理人员要坚守技术操作步骤,预防出现差错,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保证高质量的服务质量。
要切实的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才能提高医院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根治内科护理沟通问题的存在。
2.2 收费标准公开在问卷调查中显示,由于医疗费用过高引起沟通问题所占比例为14.29%。
患者所用医疗费用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是相当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和患者家属及其本身的纠纷。
护理工作的主体是护理人员,患者在进入医院以后,护理人员就应该详细的讲解患者所需的费用情况,并且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
如果患者或者其家属对这些医疗费用有任何疑问时,护理人员都应该耐心的进行讲解,做到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立场上想事情。
2.3 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的增强从问卷调查里可以得出,由于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偏少引起的沟通问题就有12.5%。
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对内科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进行培训,让他们有一个基本的法律常识。
另外对于护理人员应该具备一个完整的护理记录,这个记录可以反映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
所以护理记录应该是真是可靠,具有及时性以及完整性的。
2.4 患者家属导致的原因患者及其家属在现今的社会水平之下,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也逐步提高,保护自我的意思也有所加强。
正因为如此,当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或者是状况不清楚的时候,就会强烈的想要通过医护人员了解真是情况。
不过由于患者和其家属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治疗的结果和预期结果不同,就会对医护人员采取怀疑的态度,甚至是责备。
再加上现在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而更新换代加快的医疗器械,使用它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给患者家庭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针对这样的情况,内科护理人员就要换位思考,站在患者及其家属的立场上考虑,要有一颗体谅的心,多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并对治疗护理过程进行详细和耐心的讲解。
3 讨 论护理人员及其家属要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言语的沟通是搭建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及其家属的一大有用桥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内科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分析,得出解决办法。
护理人员是医疗服务当中的主体,应该严格遵守岗位制度,并且不断充实自己,从护理操作技能或者是法律知识等。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通过一些活动所建立起来的,只要合理利用和处理这样的关系,就可以减少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蒋祥林 邹 飞(重庆三峡医药高等学校,重庆 万州 404120)【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儿科学兴趣不高的现状,从突出儿科学特点,首堂课引人入胜;改革理论课教学方法;改进实践课教学模式;加强临床实训管理和改变传统考试方式等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方法;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383-02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高等医学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探索高职高专临床教学,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医学教育和医疗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迫在眉睫。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的工作单位是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分科不细,大部分学生抱着“我毕业后不专门从事儿科”的态度,对儿科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再加上《儿科学》的部分病种与《内科学》重叠,也使得学生认为《儿科学》可有可无。
因此,改变学生对《儿科学》的认识,改进《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1 首堂课突出儿科学的特点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小儿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儿童从其生命的开始直到长大成人,整个过程都处在不断地生长发育之中,故不论在解剖、生理、营养、代谢、免疫等方面,还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方面,均与成年人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不尽相同。
这就决定了《儿科学》的病种不同于《内科学》,儿科疾病的思维模式不同于成人疾病。
在儿科学绪论的讲述中老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直观的图片来区别小儿与成人在解剖、生理等方面的不同;用鲜活的案例来讲述小儿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转归等方面的特点。
在第一堂课中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心,让他们真正进入到儿童的世界,认识到小儿的特点,对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和探究小儿疾病逐渐产生兴趣。
2 改变理论课教学模式理论课主要讲授儿科学基础知识,小儿各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理论知识,要做到根据专科学生的情况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和讲稿。
课件和讲授内容不能完全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学资料,同时在讲授中应重点突出基层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还应妥善处理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内科学》的关系,尽量减少内容的重复,如肾小球肾炎、消化道溃疡等;但有些疾病虽然《内科学》中也会涉及,不过在讲解中应突出儿童的特点,如“缺铁性贫血”一病,儿科学讲解中应强调其原因重点是摄入不足,而成人则主要以“丢失过多”为主要原因。
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明白小儿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
有些疾病则可纳入鉴别诊断中讲授,如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病等可在新生儿黄疸的鉴别诊断中讲授;有共性的某些疾病内容则放在一起讲授,如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查。
理论课主要方式为“讲授法”,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临床少见的病例体征,采用多种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启迪学生思维。
如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学教程(PBL ),在课堂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深入课本,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讲述问题。
此法可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知识归纳总结能力和课堂表达能力等。
提出问题时应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学生在经过384• 管理·教育·教学 •查阅文献后能解决问题,能讲述问题,从此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产生学习兴趣。
3 实践教学方式的改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校应加强在实验室的操作训练,如测量身高、头围,还可让学生接触稍有难度的技能操作,如牛奶的配制、光疗、吸痰、吸氧、脐部护理、雾化吸入、监护仪的使用等。
实训中先由带教老师或护理老师示范,之后同学间互相体会再亲自操作。
对于较难的操作,老师可让学生进行多次观看演练,掌握基本要领。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充分利用临床见习课。
可让学生多接触患者,多讨论病例,使学生将理论认识与实际患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运用和获取新知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见习中让医学生跟随老师收治患儿,听取上级医师查房,参加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观摩危重患儿的抢救等进一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
除此之外,还可把课堂设到课外,如利用周末到社区或者幼儿园为小朋友进行免费体检,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巩固了基本技能,又增进对儿童的了解和亲近,培养爱心、耐心。
4 加强医学生临床实习的管理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收获知识的重要阶段。
应该有规范的《儿科学实习管理规定》来保障学生的顺利实习,规定中应详细写明实习生在作息、查房、病案书写、技能操作、考核制度等方面应遵守的细则。
实行宽进严出,实习结束时进行“一对一出科考试”,考查该科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操作,过关者予以出科,以此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真正达到临床实习的目的。
5 改变传统考试方式考试形式可多种多样,除常见的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外,还可进行开卷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查,可采用标准化患者,客观考查学生在问诊及体格检查等方面的技能,以此可解决病源不足的问题,还可避免法律纠纷。
通过教师总结,学生将会进一步明确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同时也加强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从儿科学的第一堂课开始,儿科学教师就应该激起同学们学习儿科学、了解小儿的兴趣,在接下来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改变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鲜活的案例、生动的图片、真正的临床患者,让同学们进入到小儿的世界,感受其无病时的可爱,了解其有病时的痛苦,激起其解决小儿病痛的欲望,从而激起其学习解决疾病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相信一切困难都不复存在。
小儿新农合患者单病种付费在临床应用中的改革研究刘根生席錾饶旺马卿焦丽玲(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卫辉 453100)【关键词】单病种;付费;临床应用;改革研究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2)30-0384-0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2003年,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农合制度,以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1-3]。
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儿童健康关系到我国的发展和传承,意义重大。
儿童医疗费用已成为农村居民日益沉重的经济负担。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合农民负担,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新农合普遍采用的付费方式-按项目付费的弊端目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绝大多数都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其优点是简单方便,双方都容易接受。
其弊端:首先最难控制的就是医疗费用,因为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不完善,医院提供过度医疗服务,致使合作医疗基金超支。
其次是医疗服务项目种类繁多,医院管理成本较高,无法确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也给新农合的运作增加了压力。
单病种付费制度在新农合医疗中被广泛应用。
2 新农合按病种付费方式及效果2011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
“按病种收费”从医保和患者的角度也称“单病种付费”和“按病种付费”[4]。
按病种付费也叫单病种定额付费,就是由有关专家预算、制定好的从住院到治愈出院的标准诊疗程序,限定每一疾病的最高医疗费用。
这样院方就会为患者制定出更为经济合理的诊疗方案,如检查及用药也更为谨慎、合理,能有效的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还能够提高新农合经办部门的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5-6]。
我国现在已在一些医院的少部分病种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和推广,效果显而易见。
有研究表明[7],单病种付费制度能能在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尤其是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促使医疗机构积极寻求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方的实际受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