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合集下载

《乡土中国》第四课时 整本书阅读 教案

《乡土中国》第四课时 整本书阅读 教案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第四课时整本书阅读,其专题的题目常常和这本书的名字有关。

如:“乡土中国的家文化考察”“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乡约——乡土中国的一面镜子”“从乡土中国挖掘礼制基因”“从乡土中国中窥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等。

学生活动三:结合有用、有趣、有疑的选题方法,小组讨论,从《<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中产生一个专题,派人写到黑板上。

老师做简短点评。

学生活动四:翻阅《<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任务书》第三部分研读(p154-168),看看有哪些专题。

这些专题大体从什么角度来设置的?专题角度大概从以下角度设置:逻辑结构,理解观点,阐述观点,探究现象(形成小论文),开展演讲、辩论、社会调查等活动,探究写作技法等。

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研读专题和学生的研读专题一起呈现。

小论文:从《乡土中国》看中国的人情与法治在中国历史上,人情曾是中国伦理特殊的人际互动与社会交换形式,既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的社会性。

正如俞荣根[1]所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情”,有时说的是私情,这时候说“人情大于王法”是贬义的;但在“天理”、“国法”、“人情”这一序列关系中的“人情”,更主要的含义是“民情”、“民心”,是“民”的对应概念。

这种情况下说“法顺人情”,又是褒义的。

而在当代社会,人情是一个应用广泛且涵义十分复杂的概念,它既可以指人的感情,也可以指人们之间的情谊,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指“面子”、“尊严”等。

中国人普遍遵循的人情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和交往规则。

于是,中国的人情就是在熟人社会中一个靠面子办事的“普通原则”。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农村和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农民离不开土地,即使是现在,农业仍是农村生活的物质基础。

乡土社会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非到万不得已,绝不流动。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实践与探索

感谢观看
一、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的价值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丰 富、博大精深,涵盖了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开展《红楼梦》整 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1、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 能力
《红楼梦》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小说中的描写语言和人物对话既生动形 象又精炼传神,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 到大量的语言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规律,提高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
3、你如何看待贾宝玉的人生观?
然后,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探讨上述问题的答案。在课堂讲 解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红楼梦》中的主题和艺术手法,以及如何评 价贾宝玉的人生观。最后,教师还引入了其他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经历,帮助 学生全面了解这个章节所涉及到的背景、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和体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小说 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讲座、展览、话剧表演等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 深入了解小说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内容
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富含人文精神、文化内涵和艺 术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高中语文课程纳入了《红楼梦》 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本次演示将围绕《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其重要 性和方法,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2、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 能力
《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命运、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 要进行分析、综合、推理等思维活动。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 到锻炼与提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 力。

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作者:周进红吕宝珠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06期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健康成长的力量,让书籍成为学生一生的朋友,是学校全体教师努力的目标。

学校通过整本书阅读课程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我们依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外阅读书目,以及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化需求,制定并完善了《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推荐书目》。

学校根据学生阅读兴趣、阅读需求,确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低年级侧重绘本阅读,从三年级开始注重纯文本阅读。

我们充分利用晨诵、午读、校本阅读课时间,带领学生品读必选书目。

学校开发了“潞河中学附属学校七彩阅读课程”,每年级每学期由语文教师指导阅读4本书,六年共计48本。

同时,配套编写学生阅读手册,检验学生的阅读质量,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

上好导读课和分享课的同时,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

通过设置悬念、角色扮演、游戏等策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活跃思维;通过开展课前讲小故事、阅读答疑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首先,建立校本教研定期研修制度。

每个年级组由2-3名教师组成阅读骨干小组,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进行研究。

其次,根据所选书目开展教师研读。

从内容归纳、作者简介,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策略建构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为教师更好地指导整本书阅读奠定基础。

通过不断探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微观上,教师开始树立遵从文本的“证据意识”,设计有效的交流互动活动;关注人物形象分析与评价,能做到有的放矢。

宏观上,关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依托“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方向性,科学系统地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升语言能力。

第三,在校本教研中不断交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方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段的教师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探索文化传承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探索文化传承的五年级语文教案

探索文化传承的五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责任和使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文化传承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推动文化传承。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设计一个小故事,讲述一个年轻人因为工作太忙而没有时间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经历。

引发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3.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素材和学生个人经历,分组讨论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汇总,探究文化传承的具体方式和实施路径。

4. 深化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报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化传承活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出实际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5. 拓展应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戏曲、书法、舞蹈等,设计一场小型展示活动来向其他同学展示文化传承的过程和成果。

6.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积极参与文化传承活动,并鼓励学生在家庭中传承传统文化。

7. 展望未来:教师引导学生展望未来,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文化传承的观念和行动延续到更广阔的范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方式。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习氛围活跃,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参与度。

探究学习与啄木鸟模式相结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庭作业等形式推动学生在家庭中参与文化传承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家庭共同培养的合力。

在小说教学中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以《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在小说教学中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以《红楼梦》之“林黛玉进贾府”为例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的重要情节之 一,在全书中亦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目前已选 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的“永远新的旧故 事”板块。这一情节的重要之处在于,以林黛玉 的眼光,第一次深入地进入到故事发生的主要环 境——荣国府中,也将小说中主要人物纷纷引上 舞台,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基本风 貌。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化身为初入贾府 的林黛玉,透过书页,从最生动的生活细节处, 一窥千年前的社会历史风貌。
课程与教学 Kechengyujiaoxue
达的思想和情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而在后期的板块学习中,教 师应该逐步加强学生对作者所想要抒发的感情以及中心思想的解 读和研究,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手法来对散文进行解析,而 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对学生的中心思想提炼、文章本质 获取以及作者思想感悟等能力进行提取和分析。例如:在学习《纪 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当时鲁迅先生写作时 的立场来看待论文,即鲁迅先生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弘扬中国 女子在生死关头笑看人生的态度,对中国女子的勇敢精神以及情 绪进行了表达。
3. 思想碰撞,表达感受 初中散文教学的最后一个模块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富含情感 以及戏剧特色的散文文学进行学习和领悟后,对学生的情操和素 质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丰富自身 的情感和精神。而且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促使学生与自身的 情感相结合,从而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身责任与义务的负 责,引导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更高尚的情感,激发学 生通过灵活的文字表达方式来提升自身的文学写作水平和写作 能力。 4. 与生活相结合 教师在进行语文散文教学时,还需要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 结合,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散文作为我们生活的一种 表现形式,不仅能够体现作者对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也能够培养 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该积极 引导学生对散文中所包含的积极思想的学习和感悟,学生也应该 在学习过程中多对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散文欣赏能力进行培养和提 高。例如 :《背影》教学过程中,文章主要以朴实的语言描述出 了父子之间的感情,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出了父亲对于儿子高尚 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父亲的看法和想法,以 求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产生共鸣。因此,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在散文学习的过程中,与自身的生活相结合,对学习内 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联系自身生活中的情境,对自身的 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课文构建手法和新课程概念理 解下,着重对现代散文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从课前预读、 课中朗读和欣赏以及课后思考等三个方式来对散文的教学进行了 详细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在做好模块学习的情况下,实现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统一和整合, 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对作者所描述的画面和感情 进行思考和理解,并且借助朗读和散文欣赏等手法来提高学生的 散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可帮助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或经典著作,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特点和历史传统。

通过选取这样的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自己的文化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解读和讲述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相关的民俗传统等来增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关于文化冲突、文化融合等议题,帮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对作品的个人理解和阐释。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读后感、进行文学鉴赏等活动,帮助他们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意义,从而加深对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活动,例如走进当地博物馆、参观历史遗迹等。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可以更真实地了解和感受作品中所描绘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

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文化风貌。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音频视频素材,加深对作品中情境和人物的印象和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所揭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并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文化传承与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提升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教师应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思考和理解,并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文化的感知。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传承文化。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文化信息,了解作品的背景、历史、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文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批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整本书阅读教学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化传承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1.2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整本书籍,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该书所展现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历史传承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深入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作品的内涵,更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从书中所展现的文化元素中获取启迪,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开阔眼界,拓展视野。

文化传承与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通过深入阅读经典著作,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和传统,从而更好地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与理解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变得愈加频繁。

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对于建设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深度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同时有助于传承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

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导言:世界神话传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

通过阅读世界神话传说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针对《世界神话传说整本书》的阅读教学进行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思考神话背后的文化内涵,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在本次教学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1. 帮助学生理解神话传说的定义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话传说故事。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活动2.1 神话传说定义与作用首先,我们将介绍神话传说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简要的讲解和示例,学生将了解神话传说是什么,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 你对神话传说有什么了解?2. 神话传说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和元素?3. 为什么神话传说在人类文化中如此重要?2.2 探索世界神话传说接下来,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世界神话传说的探索。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阅读,如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中国神话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方式进行合作阅读,然后展开讨论。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神话故事,比如:1. 小组演绎: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神话故事,在小组内进行角色分配并进行演绎,展示给其他同学。

2. 绘画创作: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场景或角色进行绘画,并附上简短的说明。

2.3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表达在学习了世界神话传说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的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和活动,以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1. 反思与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则神话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探究其中的隐含意义和文化价值观。

2. 变形创作:要求学生以一则神话故事为蓝本,进行改编和创作,提出自己的新故事或新结局。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并提出相关策略。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

二、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关系语言建构与运用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从而培养起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习惯。

思维发展与提升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这种思考过程有助于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与其他读者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整本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领略到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

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到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文化。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

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起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三、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整本书阅读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确保作品的质量和可读性。

同时,应注重选取不同题材、风格和时期的文学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整本书导读教学心得体会

整本书导读教学心得体会

一、前言整本书导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与了整本书导读的教学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对整本书导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整本书导读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整本书导读教学以整本书为载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互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整本书导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水平。

3.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整本书导读教学选取的经典名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拓宽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整本书导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整本书导读教学实践1. 选择合适的整本书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整本书至关重要。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整本书的内容、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包括:阅读指导、课堂讨论、写作练习、课外拓展等环节。

3. 阅读指导在阅读指导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略读等。

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整本书导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

5. 写作练习写作练习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整本书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读书笔记、观后感、小说续写等。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

整本书教学的实践依据(3篇)

整本书教学的实践依据(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逐渐从“片段教学”转向“整本书教学”。

整本书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整本书为教学单元,以阅读理解、审美体验、文化传承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文将从理论依据、实践意义、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整本书教学的实践依据。

二、理论依据1. 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整本书教学以整本书为载体,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2. 阅读理论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分析、评价、创造等多个阶段。

整本书教学强调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3. 文化传承理论文化传承理论认为,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整本书教学以经典名著、传统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4. 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整本书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实践意义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整本书教学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整本书教学强调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整本书教学以情感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生活变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爱国情怀。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整本书教学以经典名著、传统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教学策略1. 选择合适的整本书选择合适的整本书是整本书教学的前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的整本书。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项目化学习实施策略

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
确定项目任务
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阅读能力, 选择适合的书籍作为阅读整本书的项 目。
根据素养型目标,确定具体的项目任 务,如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 、探讨主题思想等。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书籍的内容和难度,制定合理的 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内容 、阅读方式等。
通过系列子项目实现核心知识的学习
关注作品思想多元性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冒险、生存、 人性等多个主题。在教学中,需要关注作品思想的多元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 度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02 链接驱动性项目
确定素养型目标
01
02
03
04
语言建构与运用
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的 语言理解、运用和建构能力,
通过系列子项目实现核心知识的学习
子项目四
探讨主题思想
总结词
探讨主题思想,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详细描述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包括作品所表达的情 感、价值观和社会意义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03 设计可操作性活动
项目化学习以可见的项目产品为特点
可见成果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可见的项目产 品为特点,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 体的项目任务,获得知识和技能 的提升。
3
详细描述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 作品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系列子项目实现核心知识的学习
子项目三
01
梳理故事情节
总结词
02
梳理故事情节,有助于理解作品的结构和逻辑。
详细描述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提供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阅读基础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可以沉浸于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和情节中,更好地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作者的用心。

整本书阅读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耐心,让他们享受阅读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感知能力和情感认知,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一种全面综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等整本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维,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各种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通过深入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感知并传承文化。

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在涉及复杂文化背景的作品中,培养对文化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文化精神。

整本书阅读教学将文化传承与理解融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双赢。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方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方式包括多个环节和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整本书,通过分段阅读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阅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等,增强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感知和理解。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课例研究报告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课例研究报告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课程设计课例研究报告一、关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概述1、目标“整本书”阅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良好途径之一,从本课题组开题以来,我们按照开题报告里的安排,以期学生在读完一整本书之后,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有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提升。

2、核心概念名著导读中“整本书阅读”的涉及两个基本层面: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积累、阅读的速度、阅读的方法等,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指导学生具体实施“整本书”阅读,采取的学法指导、活动设计、交流汇报成果展示等。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过程及成效1、前期准备明确书目,初中语文统编本教材各册中名著导读推荐的十二部精读名著为“整本书阅读”的读本;保证书籍,每学期指导学生确定一本名著作为学期的“整本书阅读”读本,从多渠道解决读本,争取人手一部名著。

课题组研究是以年级试点进行,对学生进行研究前的问卷调查,弄清楚学生的名著“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兴趣不浓,没有合适的阅读方法,只读不动笔等。

2、课题研究内容(1)强化学生阅读文本的主体意识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的研究真正做到了以学生阅读为中心,随时关注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起点、生长点,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学生已有的阅读基础上,致力于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阅读的综合素养。

每周至少用一到两节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并关注学生的圈点勾画批注,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收获。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让他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2)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对名著精读篇目的方法进行指导,明确具体的操作步骤,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的习惯。

比如精读、跳读,选择性阅读、摘抄做笔记等方法,让学生在边读的过程中边读边圈点勾画批注,掌握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

让传统经典照进现实——以《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让传统经典照进现实——以《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

让传统经典照进现实——以《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04-12T07:33:24.705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年1月作者:朱谷兰[导读] 新课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以期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本文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探讨了中国传统经典作品为学生喜爱并理解的可能性。

从确定经典在当下社会的意义,到过程中纵向、横向地分析经典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思考外化,最终认识到经典在新时代的力量。

当经典思想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时,“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就构建起来了。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朱谷兰【摘要】新课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以期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本文以《论语》整本书阅读为例,探讨了中国传统经典作品为学生喜爱并理解的可能性。

从确定经典在当下社会的意义,到过程中纵向、横向地分析经典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尝试将自己的思考外化,最终认识到经典在新时代的力量。

当经典思想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一种模式时,“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就构建起来了。

【关键词】经典作品;《论语》;文化传承与理解;现实价值新课改从21世纪初便已启动,而2014年,国家更是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标志性工程,组织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目标追求。

这一框架的搭建,使得整个教育变成了一个立体的系统:从横向看,学科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从纵向看,学科本身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更完整的价值。

处在这样的系统里,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去找到自己发展的可能性,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常态;而知识也不再是零散、呆板、无用的堆积,它们可以被灵活运用在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为学生一辈子的滋养。

这样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里,也让一线的老师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作品阅读的时候。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研究述评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研究述评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研究述评赵瑞华,江苏省运河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2022年版课程标准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而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就是落实这一学习任务群教学要求的首部作品,被编进了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

随着统编教材的投入使用,课程化了的《乡土中国》一跃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焦点。

然而,为什么要读、怎样读《乡土中国》,如何教、怎样评价《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依然是一线教师的现实困惑。

本文拟对《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为什么要读《乡土中国》1.积累阅读经验,学会选择阅读方法2.把握概念观点,理清思路框架新课标要求,阅读学术类著作要“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能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及作品的价值取向,并探究其语言特点以及论述逻辑。

教材单元提示也指出,“要注意理解书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全书的逻辑思路”。

何谓“理解”?能围绕关键概念圈画出文中的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概念含义”,并结合现实谈出自己对概念的解读;如何“把握”?会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梳理出整本书的逻辑思路,找出论证方法,“说出其论证思路及语言特点”。

[2]这是对单元学习要求的具體化。

3.了解乡土社会现实,理解中国文化传统作为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化寻根的视角”[3]。

阅读《乡土中国》,不仅可以全面而具体地“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还可以更为具体而深入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4],从而引领高中生从根源上“探究传统中国文化的来历”,客观理性地“审读传统中国文化的内涵”,进而形成“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5]。

这是从“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提出的阅读要求。

4.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系统化提升温儒敏先生指出,从语文的角度看,《乡土中国》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美文和范文”[6]。

阅读《乡土中国》,除了文化培育之外,还可以“获得语言方面的滋养”“开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获得审美熏陶”[7],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系统化提升”[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作者:张竹谨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3期张竹谨“整本书阅读与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重要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旨在培养学生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整本书阅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合适自己的读书方法,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的践行课程标准,本文旨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研究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一)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角度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不单纯是帮助学生熟悉选文内容,更是带动学生对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加强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强化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阅读刚好可以将两者有效统一。

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的理性思维逐步提升,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视野得以开阔,知识得以丰富,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本选文从语文教学角度看,有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本选文。

当今的语文教学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主导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这种情况会弱化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又大多是以“选文”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只是对单篇文章进行讲解,很少涉及到完整的文章。

而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探索整篇文章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宏观上了解到了完整的文章,从而对课本选文也会更好地理解。

(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

书籍不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阅读经典优秀书籍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拥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整本的书涵盖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背景、社会发展、文化环境、人物形象等方面。

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崇高品格,学习到前人的智慧,在此基础上就会增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

二、《白鹿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一)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为本在《白鹿原》中,作者陈忠实给我们传递出的文化信息丰富又复杂,其中以传统儒家文化最为突出。

在这部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代表者是朱先生和白嘉轩。

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不同的人物形象,同时可以感受到人物身上所代表的真善美或假恶丑,以此促进学生自身素养,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在小说中,朱先生是一位具有神性光辉的人物,也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朱先生所做的几件大事,分别是开办书院、禁烟毁罂、劝退方升、制定乡约、振粮消灾、编撰县志等。

了解到朱先生的为人处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朱先生的为人处事进行讨论赏析,得出朱先生所做的一切都彰显出他舍生取义、知行合一、诚实守信、仁者爱人的崇高品质。

作为白鹿村的族长,白嘉轩事事都会向姐夫朱先生请教。

从一开始白嘉轩在姐夫回来的时候听从他的安排主动铲掉刚开花的罂粟,到之后的在朱先生勇退清军之后回来请教没有皇帝如何过日子的时候,遵从朱先生写的乡约,以此对族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示范。

在本节课上,教师继续安排同学们对白嘉轩的为人和做事进行交流讨论,得出白嘉轩是一个集仁义、正直、诚信、以德报怨等人格为一身的人物,他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儒家精神的实践者。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体会朱先生和白嘉轩两位人物身上崇高的人物品质,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具有的儒家文化精髓,达到对儒家文化的传承,提升同学们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在课上,教师可以采取默读的阅读方式让同学们对《白鹿原》中与朱先生和白嘉轩相关的章节进行默读。

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结合速读、精读、略读、跳读等多种读书方法,画出可以体现朱先生和白嘉轩两位人物品质的句子,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宗法文化——祠堂乡约为根在《白鹿原》中,作者刻画的主要人物之一就是白嘉轩。

作为族长,白嘉轩办了两件大事——修祠堂,立《乡约》。

我国的宗法制度完备于周朝,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在《白鹿原》中所描写的近代社会转型中的白鹿原,宗法制度依然一息尚存。

在《白鹿原》中,白嘉轩成为族长后着手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祠堂,他是为了守住白鹿原,团结族人们的人心。

就像鹿子霖父亲鹿泰恒所说的:“百善孝为先,敬人先敬祖。

”他主持翻修祠堂,在祠堂内惩治烟鬼和赌徒,对这些人绝不心慈手软。

在他看来,黑娃和来路不明的田小娥也是绝对不能进祠堂认主归宗。

对此内容讲授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我国的宗法制度进行正确的理解。

白嘉轩以“仁义”精神为本,以《乡约》教化村民,规己正人。

在姐夫姑婆之行回来后,白嘉轩向姐夫询问,“没有了皇帝的日子怎么过?”等诸多问题。

朱先生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抄写工整的文章,白嘉轩接过一看,是姐夫写的《乡约》。

其中包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等内容。

随后白嘉轩将乡约刻在碑石上,用《乡约》教化村民。

白嘉轩的言行诠释了儒家“修身养性治家平天下”的优秀文化精神要义。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围绕“祠堂和《乡约》”,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跳读,对相关内容进行精读。

在本节课上,教师需要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方法。

因为本节课内容比较深奥与复杂,同学们对宗法制以及《乡约》中的内容虽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于作家想要反映的深层次现实不易理解,所以,本节课采用教师讲授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

(三)民俗文化——方言俗语为基方言作为地城风情、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其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作品之中。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章节对《白鹿原》中的方言俗语进行寻找勾画。

在《白鹿原》中,有很多特色的关中方言,如称绝症为“瞎瞎病”、父亲为“大”、邻里为“乡党”、哪里为“哪达”、挑剔为“弹嫌”、发愣为“愣怔”、顽皮为“骚”、同意为“悦意”、吃饭为“咥饭”、角落为“圪塔”……类似的词汇遍布整部作品,尽显地城特色。

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可以从作品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例子与同学们交流探讨。

如第一章中白嘉轩和即将死亡的父亲白秉德的一段对话:嘉轩为难起来:“真要……那样,也得三年服孝满了以后。

这是礼仪。

”秉德老汉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你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咱们白家几辈财旺人不旺。

你爷是个单崩儿守我一个单崩儿,到你还是个单崩儿……”这里的“狗肚子”、“单崩儿”都是关中方言词汇,生动地刻画了白秉德对儿子目前还没有子嗣的痛心。

通过阅读小说,我们知道白嘉轩是白秉德唯一存活的儿子,但在白秉德的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自己的孙子,这对他来说是唯一的遗憾。

除此之外,《白鹿原》中还有大量语义精彩的民间熟语。

如朱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钱是催命鬼。

”还有冷先生说的“人说泼出去的水推倒了的墙——难收难扶”“挂面调盐——有言(盐)在先。

”以及白嘉轩所说的“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穷汉生状元,富家多纨绔”“稀欠稀欠”等俗语。

读,指“诵书也。

诵者,从也,以口从其文也。

”本节课是语言课,所以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诵读的读书方法,让同学们在自读、对读、齐读的读书方式中对《白鹿原》当中的方言俗语进行诵读,感受关中方言的独特魅力。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一)学生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更是阅读的“主体”。

教师进行《白鹿原》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兴趣不高、毅力不足、阅读观浅薄等原因放弃整本书阅读,这就要求学生自我改变,从而逐渐进步。

首先,学生应自我培养阅读兴趣。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阅读活动,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也可以看一些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平凡的世界》《人生》《围城》等”。

比如,在进行《白鹿原》整本书阅读之前,学生可以自行看同名电视剧《白鹿原》,从而引发阅读兴趣。

其次,学生应自我磨练阅读毅力。

整本的书和课本中的选文是不同的,首先就体现在整本的书字数都很多。

《白鹿原》有50万字左右,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不能因为字数太多而放弃阅读,要克服阅读心理障碍,不惧书,不厌书。

另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改掉懒惰、拖延的坏习惯,拒绝玩手机,打游戏等影响阅读的活动。

最后,学生要树立终身阅读观。

高中生作为21世纪新生的一代,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为了自我长久且良好的发展,应具有忧患意识。

因此学生应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我的阅读素养,树立终身阅读的理念。

(二)教师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

在《白鹿原》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能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如自身阅读素养低下、对整本书阅读了解较少、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有误等问题。

那么,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道路上的指路人,教师就应解决以上问题,进行自我提高。

首先,教师应提升自身的阅读素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增加自己整本书阅读量。

教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的人,进而带领学生远离低级的书籍,成为学生阅读路上的指路人。

其次,教师要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很多教师来讲都是新生事物,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可能有所欠缺。

教师“应随时关注学术动态、阅读教育新闻和教育研究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样才能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自己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能力,进而更好的在《白鹿原》整本书阅读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最后,教师应制定合理的阅读书单。

整本书阅读活动不是短暂的,而是长期的,除《白鹿原》外,学生还应看更多的整本的书,丰富自我的阅读视野,提高自我的阅读素养。

而高中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面对丰富复杂的各类书籍,也会不知所措。

因此教师在制定书单时应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书本自身所传递的文化知识是否健康,为学生提供正能量积极的书籍。

高中阶段的语文阅读不同于其他阶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与落实,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有利于落实“四大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文化素养,进而成为新时代未来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3]陈忠实.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4]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大字典[Z].北京:中华书局,1978:2374.[5]张子雪.高中生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8.[项目名称:宝鸡文理学院2019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JSCX19YB24]张竹谨,陕西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