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学案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探究题:
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在平面几何中,还有哪些关于角的大小比较的性质和定理?请举例说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方法。
3.对于选做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尝试,培养创新意识。
4.探究题要求小组共同讨论,形成统一的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直观印象。
3.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现角的大小比较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或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3)角的补角相等: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补角,它们的大小相等。
2.教师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含有不同角度的扇形卡片。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角的大小有差异,激发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角的概念和角的分类。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并能够正确判断各种角的类型。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基本概念,对于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角的分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并能够正确判断各种角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并能够正确判断各种角的类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和角的分类。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3.交流讨论法:通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硬纸板和直尺,让学生自己制作和测量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例中的角,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学案

第 1 页 第 2 页初 一 年级 数学 科 探究新知 学案 主备: 时间 : 月 日学习内容: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收获)二、小组学习(合作一定共赢)利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哪些度数的角?请你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三、展示反馈:(大胆亮出精彩的你)四、拓展提升: 如何将一个角三等分、四等分?一个角的三等分线、四等分线分别有几条?n 等分线呢?教学目标:会比较角的大小 ,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角平分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 :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与差关系一、自主学习:(认真自学,相信你收获多多)(一)自学指导1、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角有:2、阅读课本118页归纳角的大小比较的主要方法是什么?3、在下图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不等号:4、上面图(3)中OD 是∠AOB 的角平分线,用数学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尝试练习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 A 1、比较∠AOB 、∠ AO C 、 B∠AOD 、∠AOE 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 直角、钝角、平角。

2、∠AOC=∠ +∠ ∠DOE=∠ -∠ C 2∠ =∠ O 3、你还能说出图中某些角之间的等量关些吗 ?E教学反思 (疑惑)OA(C)DBO(2) ∠AOB _∠COD2、思考:如图OB 是∠AOC 的平分线, ∠COD=2∠AOB ,试说明OC 是哪一个角的平分线?DCBA O B(D)A(C)O(1)∠AOB ∠COD1、已知,如图,∠AOB=130°∠AOD=30°∠BOC=70°问:OC 是∠A OB 的平分线吗?OD 是∠AOC 的平分线吗?为什么?AD CB∠AOB _∠CODO。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节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前,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他们对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仅局限于边的长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能进行角的比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

2.教学素材:课件、教学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大小。

提问:你们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不仅与边的长短有关,还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大小比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家庭作业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角的大小呢?2.呈现(10分钟)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或者通过构造辅助线来比较角的大小。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他们的比较结果。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比较角的大小?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说出自己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角的比较》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角的比较》教案
此外,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和分享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逐步增加学生的独立思考任务,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大家对于角的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我也提醒他们要注意,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实际操作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的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物体的角度,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角的和差运算:理解并掌握同位角、补角、余角等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举例:重点强调锐角、直角、钝角的判别,如30度是锐角,90度是直角,120度是钝角。
2.教学点
-难点一:角的度量单位换算,特别是分秒之间的转换容易混淆。
-难点二:角的和差运算,尤其是涉及补角、余角的计算。
-难点三: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角的比较,如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确定角度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所围成的图形部分。角的大小比较是几何学中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和各类工程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三角板上的不同角度,我们来学习如何判断角的大小。

【最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学案

【最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学案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的比较》学案我的疑问 C[来源:学科网]BO A ( 第4、5题图) 5.角平分线:OB 是∠AOC 的角平分线,可以记作: ∠A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AOB=∠BOC=_____________6.如何借助一副三角板画出15°,75°的角?还能画出其它的角吗?二.新课探究1.两个锐角的和( ) A.一定是锐角 B.一定是钝角 C.一定是直角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看图,用“>”,“﹤”,“﹦”填空:⑴.∠AOC______ ∠AOB+∠ BOC C ⑵.∠AOC______∠ AOB D⑶.∠BOD- ∠BOC_____∠DOC B ⑷.∠AOD______∠AOD+ ∠BOD O A【学习目标】1.让我们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比较方法并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

2.让我们通过联想线段和与差的作法,掌握角的和与差的作法和计算。

3.培养我们类比联想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重点: 让我们通过联想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找到角的比较方法并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

难点: 让我们通过联想线段和与差的作法,掌握角的和与差的作法和计算。

一.预习案1.线段大小的比较有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

2. ︳ ︳ ︳ ︳ A B C D如图所示,点B 把线段AC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点B 叫做线段AC 的______,这时有AC=2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21_______.请同学们预习教材P118-P119的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3.角的比较:⑴.度量法:用_________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⑵.叠合法:把两个角___________在一起比较大小。

4.角的和差:下图共有三个角:∠AOB 、∠AOC 、∠BOC,它们的关系是: ∠AOB=____________________ ∠A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O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OC=∠BOC B.∠AOC=21∠AOB C.∠AOB=2∠BOC D.∠AOB=∠AOC4.在∠AOB 的内部任取一点C 作射线OC,则一定成立的是( ) A.∠AOB >∠AOC B.∠AOC >∠BOC C.∠AOC=∠BOC D.∠AOC ﹤∠BOC 三..能力提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角的两边画的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B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 C.角的大小和它们的度数的大小是不一致的 D.直线是一个平角2.如图,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OD 是∠AOC 的平分线,OE 是∠COB 的平分线,则∠DOE 的度数是多少?C E DA BO3.如图所示,点O 在直线AC 上,画出∠COB 的平分线OD,若∠AOB=55°,求 ∠AOD 的度数。

《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3

《角的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3

角的比拟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3.应用:会比拟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角.(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比拟角的大小,画一个角等于角等,培养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角平分线的意义,进一步训练学生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及几何识图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具体实物演示对角的大小进行比拟这一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角的大小比拟,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二)难点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尝试、指导相结合.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一副三角板、自制胶片(软盘)、量角器.五、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一副三角板,你能说出这几个角的大小吗?学生根本知道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数,他们可能利用度数比拟,也可能通过观察,也会有同学用叠合法.这里可以让学生讨论,说出采用的比拟方法.但表达一定不标准,教师既不给予肯定也不否认,只是再提出新问题.投影显示:两个度数相差1度以内的角,不标明度数,只凭眼观察又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师:对于这两个角你能说出它们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吗?(学生困惑时教师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角的比拟.同学们提出的比拟一副三角板各角的方法有些很好,但不标准.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掌握角的比拟等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根底.(板书课题)[板书] 1.4角的比拟【教法说明】由学生熟知的三角板各角的比拟入手,把学生带入比拟角的大小的意境.但问题一转,出现了不标度数,观察又不能确定大小的角,当学生束手无策时,教师提出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二)新知探索1.角的比拟(1)叠合法教师通过活动投影演示:两个角设计成不同颜色,三种情况:∠DEF=∠ABC,∠DEF<∠ABC,∠DEF>∠ABC,如图1-23所示.演示:移动∠DEF,使其顶点E与∠ABC的顶点B重合,一边ED和BA重合,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如图1-24所示.师:请同学们观察∠DEF的另一边EF的位置情况,你能确定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吗?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演示后,同桌也可以利用两副三角板演示以上过程,帮助理解比拟两角的大小,答复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答复整理板书.[板书]①EF与BC重合,∠DEF等于∠ABC,记作∠DEF=∠ABC.②EF落在∠ABC的内部,∠DEF小于∠ABC,记作∠DEF<∠ABC.③EF落在∠ABC的外部,∠DEF大于∠ABC,记作∠DEF>∠ABC.【教法说明】通过直观的实物演示和投影(电脑)显示,既加强了角的比拟的直观性,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再次强调角的大小只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以及角的符号与小于号、大于号书写时的区别.(2)测量法师:小学我们学过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角的大小也可以按其度数比拟度数大的角那么大,度数小的那么小.反之,角大度数大,角小度数小.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同桌分别画两个角,然后交换用量角器测量其度数,比拟它们的大小.【教法说明】测量前教师可提问使用量角器应注意的问题.即三点:对中;重合;读数.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反应练习:1.课本第29页习题1.3A组3题,用量角器测量∠α、∠β、∠γ的大小,同桌交换结果看是否准确.2.角的和、差、倍、分投影显示:如图1-25∠1、∠2.提出问题:如图1-25∠1>∠2,把∠2移到∠1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一边重合,会有几种情况?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出.你如何把∠2移到∠1上,才能保证∠2的大小不变呢?学生活动:讨论∠2如何移到∠1上,移动后有几种情况,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有小学测量的根底,学生不会感到困难,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答复小结:量角器可起移角的作用,先测量∠2的度数然后以∠1的顶点为顶点,其中一边为边作一个角等于∠2,出现两种情况如图1-26及图1-27所示:(1)∠2在∠1内部时,如图1-26∠ABC是∠1与∠2的差,记作:∠ABC=∠1-∠2.(2)∠2在∠1外部时,如图1-27∠DEF是∠1与∠2的和,记作:∠DEF=∠1+∠2.【教法说明】在以上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几何语句表达能力,如∠1与∠2的和差所得到的两个图形中,还可让学生观察得到图1-26中∠2是∠1与∠ABC的差,记作:∠2=∠1-∠ABC,或∠ABC与∠2的和等于∠1,记作:∠ABC+∠2=∠1.图1-27中∠1是∠DEF与∠2的差,记作:∠1=∠DEF-∠2等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反应练习: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如图1-28,∠1,画∠2,使∠2=∠1+∠1.师:两个∠1的和是∠2,那么∠2是∠1的2倍,记作∠2=2∠1,角的和差倍分的度数等于它们的度数的和差倍分3.角平分线学生观察以上反应练习中∠2=2∠1的图形,∠AOC=∠COB=∠1,也就是OC把∠AOB 分成了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AOB的平分线.[板书] 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几何语言表示:OC是∠AOB的平分线,∠AOB=2∠AOC说明:假设∠BOC=∠AOC,那么OC是∠AOB的平分线,同样有两条三等分线,三条四等分线,等等.(三)变式训练,培养能力投影显示【教法说明】练习中的第1、2题可口答,第3题在教师引导下写出过程,初步渗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过程由入手,联想得出结论.(四)归纳小结找学生答复: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教师归纳得出以下知识结构:六、布置作业课本第30页B组1、2题.七、板书设计同小结中的格式.八、作业答案1.解:∠AOC=∠AOB+∠BOC,∠BOD=∠BOC+∠COD假设∠AOB=∠COD,那么,∠AOC=∠BOD2.角:∵BD是∠ABC的平分线,∴∠ACB=2∠ECB又∵∠DBC=∠ECB,∴∠ABC=∠ABC说明:学生作业或答复下列问题,尽量要求用“∵∴〞的形式,为以后证明问题打好根底.一、课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拟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拟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拟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拟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拟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拟两座大山的上下?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拟的两种比拟方法:重叠比拟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假设端点B与端点D重合,那么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假设端点B落在D上,那么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假设端点B落在D外,那么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1-6.教师讲授此局部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拟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拟.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拟线段的大小,还会比拟什么?学生可以答复出,可以比拟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拟?(数轴)再问:比拟线段的大小与比拟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拟线段的大小就是比拟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下列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拟它们的大小.并比拟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3.如图1-9,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拟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拟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七、练习设计p.18,1.2题.p21,2.3.4题.九、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根底,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拟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无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拟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拟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一、课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线段概念的根底上,了解线段的长度可以用正数来表示,因而线段可以度量、比拟大小以及进行一些运算.使学生对几何图形与数之间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2.使学生学会线段的两种比拟方法及表示法.3.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线段与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掌握线段比拟的正确方法,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六、教学过程〔一〕、复习线段的概念,引出线段的长度的度量和表示1.学生动手画出(1)直线AB.(2)射线OA.(3)线段CD.2.提出问题: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如果有学生将直线、射线也量出了长度,借此复习直线和射线的概念.)3.提出数与形的问题: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4.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1)直接用刻度尺.(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5.教师再讲表示法:线段AB=7cm.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拟方法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1.怎样比拟两个学生的身高?提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2.怎样比拟两座大山的上下?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拟的两种比拟方法:重叠比拟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3)假设端点B与端点D重合,那么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AB=CD.假设端点B落在D上,那么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假设端点B落在D外,那么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如图1-6.教师讲授此局部时,应用几个木条表示线段AB和线段CD,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也可以用圆规截取线段的方法进行.数量比拟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拟.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写法如下:因为量得AB=××cm,CD=××cm,所以 AB=CD(或AB<CD或AB>CD).总结:现在我们学会了比拟线段的大小,还会比拟什么?学生可以答复出,可以比拟数的大小,进而再问:数的大小如何比拟?(数轴)再问:比拟线段的大小与比拟数的大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得到:比拟线段的大小就是比拟数的大小.三、应用实例,变式练习:1.如图1-7,量出以下列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度,比拟它们的大小.并比拟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如图1-8,根据图形填空.AD=AB+______+______,AC=______+______,CD=AD-______.3.如图1-9,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4.如图1-10,根据图形填空,(1)AB=______+______+______.(2)AB-a=______+______.〔四〕、小结1.教师提问:怎样表示线段的长度?怎样比拟线段的大小?通过本节课你对图形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了解?2.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教师重点总结数与形的结合以及比拟线段大小的两种方法.七、练习设计p.18,1.2题.p21,2.3.4题.九、教学后记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2.本课时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根底,这节课是一堂起始课,它为学生的思维开拓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传统的教学安排中,这节课的地位没有提到一定的高度,只是交给学生比拟线段的方法,没有从数形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实际上这节课大有可讲,可以挖掘出较深的内容.在教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不容无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时时注意.3.学生在小学时只会用圆规画圆,不会用圆规去度量线段的大小以及截取线段,通过这节课,学生对圆规的用法有一个新的认识.4.在课堂练习中安排了度量一些三角形的边的长度,目的是想通过度量使学生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下面的教学做一个铺垫.5.为防止本节课的枯燥,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出现悬念.如:开始的提问“线段是几何图形,它与数字有什么联系?〞“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比拟大小?〞等.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泼.6.如果感觉课堂密度小,还可以增加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题.如:(1)量一量老师的大三角板中的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再量一量自己手中同样的小三角板各边的长,算一算相等的角所对的边长度的比值,是否相等.(为相似三角形的内容做一些铺垫)(2)量一量课桌四条边的长,再量一量课本四条边的长,算一算长边与长边的比、短边与短边的比.(得到角相等的图形,边不一定成比例)(3)在同一时间下,两棵高矮不同的大树的影子的长度自己量出,然后比拟大小,想一想这两棵树哪一棵高?(对相似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以上的三个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是很好的认识数学世界的实例.使本节课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课堂气氛更加活泼.。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案3一. 教材分析《4 角的比较》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分类和比较。

本章通过引入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各种角的特征,并能够对各种角进行比较。

这一章节是对角的基本概念的巩固和扩展,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性质和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对于角的大小比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角和周角的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各种角,理解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进行角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各种角的特征和性质,角的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的性质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角模型、量角器、黑板、投影仪等。

2.教学资源:相关教学课件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角的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角的基本概念,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平角和周角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提问:你们认为平角和周角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大小如何比较?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量角器来测量各种角的大小,并记录结果。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学案3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学案3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学案3【学习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2.理解平角、周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常用度量单位:度、分、秒,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重难点】重点:角的概念及表达方法;难点:正确使用角的表示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1、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

射线有端点。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节《角》,并完成随堂练习和习题二、教材精读3.角的概念(1)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具有__________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两条射线的________是这个角的顶点。

(2)角的(动态)定义:角也可以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________旋转而成的图形。

(3)一条射线绕着它的_________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_________时,所成的角叫做_________;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_________时,所成的角叫做_________4、角的表示方法:角用符号:“___”表示,读作“角”,通常的表示方法有:(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其中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__________,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只用__________表示角。

如图4-3-1的角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2)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方法(如α、β、γ),这种方法表示角式要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并标注__________如图4-3-2中的角分别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用一个数字表示角方法(1∠、2∠、3∠ ,)这种方法表示角式要在靠近顶点处加上弧线,并标注________。

实践练习: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图中的每个角:解: (1) (2)归纳:角的表示方法有三种:(1)用三个______英文字母表示; (2)用______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3)用______或小写______字母表示; 三、教才拓展 5.例 计算:(1) ︒65.1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 027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3)247453343547'''+'''︒︒1αBCOABAC图4-3-1图4-3-2αβDCBABCA分析:(1)根据061,061''=''=︒进行换算 (2)根据)601(1,)601(1'=''='︒进行换算 (3)角度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其运算顺序仍是先乘除后加减,计算的方法是度与度、分与分、秒与秒之间分别进行计算,注意运算中的进位、错位、退位规则。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案】 角的比较

北师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学案】 角的比较

4.4 角的比较【学习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借助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3、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会进行角的运算. 【学习重点难点】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角的计算.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 模块一 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1.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角的分类(1)_____: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 (2)____________:等于90度的角; (3)_____: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 (4)平角:__________________; (5)周角: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教材第4节《角的比较》 二、教材精读 4. 角的大小比较(1)___________:把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重合边得同旁,则可比较大小。

如图:AOB ∠与CED ∠,重合顶点O 、E 和边OA 、EC 、OB 、ED 落在重合边同旁,符号语言:内部,落在AOB OD ∠ AOB CED ∠<∠∴(2)____________:量出两角的度数,按度数比较角的大小。

5. 角平分线的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________,把这个角分成两个_________的角,这条_________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符号语言:AOB OC ∠平分DCBOA BOC AOC ∠=∠∴(∠=∠2AOB _____或∠AOB =2∠ ;或∠AOC=21∠ ,∠BOC =21∠_____ )实践练习:如下图所示,求解下列问题:(1)比较∠AOB,∠AOC,∠AOD,∠AOE 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写出AOB ∠,AOC ∠,BOC ∠,AOE ∠中某些角之间的两个等量关系。

分析:因为这4个角有共同的顶点O 和边OA ,所以运用叠合法比较大小很简便;小于直角的角是_____,角的两边夹角为90°的角是_____,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是_____。

《角的比较》导学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3

《角的比较》导学案 2022年北师大版数学七上3

角的比拟学习目标:1、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拟两个角的大小;2、认识角的平分线,会画角的平分线;能正确进行度、分、秒的换算.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重点: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角的计算。

难点:认识角平分线及画角平分线,角的计算。

一、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148页,完成下面的问题:1、与线段长短的比拟相类似,比拟两个角的大小有2种方法:方法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 ″.3、如图〔2〕,如果∠AOC=∠BOC ,那么射线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画出下面两个角的角平分线B O AB O A二、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148页—150页,完成以下内容:〔一〕、方向的表示方法在表示方向时,要先在观测点画出方位图,然后测量出角度表示出来。

通常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配以偏东或偏西的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例1:看书148页答复图4-15的问题。

练习:1.一座电视塔在学校的北偏西30°方向上,那么学校在电视塔的〔 〕A.北偏东30°方向B.南偏东30°方向C.北偏西30°方向D.南偏西30°方向〔二〕、角的大小比拟:1.叠合法:2.度量法:讨论:叠合法应注意什么?例2. 根据以下图,求解以下问题:〔1〕比拟∠AOB 、∠AOC 、∠AOD 、∠AOE 的大小, O BDA C E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2〕写出∠AOB 、∠AOC 、∠BOC 、∠AOE 中某些角之间的两个等量关系.〔三〕、角的平分线〔组间交流,共同探究〕1.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 ,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如果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那么∠AOC= = ;符号语言:∵OC 平分∠AOB∴∠AOC=∠BOC(∠AOB=2∠ 或∠AOB =2∠ ;或∠AOC=∠ ,∠BOC =∠_____ )反之,如果∠AOC=∠BOC=∠AOB ,那么 是 的平分线。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导学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导学案

第四章熟悉大体的平面图形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导学案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初一学生方才从小学升人初中,还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遵循这一特点,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他们已把握的操作方式和方式,结合“观看、比较、操作、发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进程中,利用知识的迁移,把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路,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取得进展。

同时教学时还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层次的关注,实现有梯度层次的教学。

二、教学任务分析角和线段一样都是几何中最大体的概念。

教材先研究了线段,分两个课时,别离研究了它的表示和比较,关于角的研究也一样安排两课时,别离研究了表示和比较。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角的比较,而在这之前学生已有了对线段的研究体会,因此关于即将开始的角的比较,能够与线段的比较进行类比。

固然角会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研究中也要加以注意和总结。

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那么,通过丰硕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进程,采纳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注重培育学生利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

三、教学进程分析第一环节:学习预备内容:咱们前面学习了角的概念和角的气宇,与线段一样,两个角也是能够进行大小比较的,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本节课咱们就来学习那个问题。

为了使今天的学习更顺利,咱们先回忆以下知识。

一、比较线段的方式有:观观点和_________、_________二、锐角:0°<a<90°,直角________钝角________,平角_________,周角__________3、在小学学过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用量角器测量一个角的度数的操作步骤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量角器量出以下图两个角的度数第二环节:学习探讨1、角的比较(一)试探BA(1)如何比较图中∠A、∠B、∠C的大小?类比比较线段长短的方式,说一说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式有哪些?每种方式的操作步骤是什么?(二)归纳归纳假设两角大小不同明显,咱们可用观观点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假设两角大小不同不明显咱们能够采纳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法比较角的大小(1)气宇法用气宇法比较两个角的解题步骤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2)叠合法移动∠DEF使极点E与极点B重合,一边ED和BA重合,另一边EF和BC落在BA 的同旁。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优质导学案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优质导学案

4.4 角的比较【学习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角的比较2.会根据图形正确表示角的合差3.认识角平分线,会画一个角的平分线4.角平分线定义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角的计算问题.一.复习回顾1.角的定义:2.角的四种表示方法二.探究活动【探究一】角的两种大小比较的方法1. 如图,两块三角板的顶点分别记为A 、B 、C和P 、Q 、O.你认为∠Q 与∠A 哪个角较大?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一、度量法:比较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加以比较.二、叠合法:把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的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边的同侧延伸:角的和差一般地,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和,这个角就是另两个角的 .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两个角的度数的差,这个角就是另两个角的 。

例1:由图填空:∠AOC = ( ) + ( )= ( ) - ( )∠BOC =( ) - ( )= ( ) -( )【探究二】角平分线1.通过折纸活动,归纳得: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 ,把这个角分成两个 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 .想一想:怎样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的平分线?2、角平分线性质的三种表示方法:(1)∵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A B CP O Q图1B A C∴∠1= .(2)∵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2=2 =2 . (3)∵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1=12.练习:(要求使用∵、∴符号写出推理过程)(1)如图,∠AOC=30°,OC平分∠ABC.求∠BOC的度数.(2)如图,∠AOB=70°,OC平分∠ABC.求∠BOC的度数.(3)如图,∠BOC=40°,OC平分∠ABC.求∠AOB的度数.例2.如图,O是AB上一点,OE平分∠BOC, OF平分∠AOC,那么∠EOF是多少度? 变式:已知OB是∠AOC的平分线, OD是∠COE的平分线, 如果∠AOE=1300, 那么D CB A ∠BOD 是多少度?三.【课堂精炼】1.下列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15周角B 、23平角C 、14周角 D 、2直角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个数有( )(1)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大于直角 (2)钝角一定大于一个锐角(3) 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4)平角的角平分线与平角的一边成直角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用一副三角板画角,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A .15°B .75°C .145°D .165°4.已知∠AOB ,以点O 为端点,作射线OP ,在等式①∠AOP=∠BOP ;②2∠AOP=∠AOB ;③2∠BOP=∠AOB ;④2∠AOP=2∠BOP=∠AOB 中能判定OP 是∠AOB 的平分线的是( )A .④B .①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5.如图,OB 平分∠AOD ,OC 平分∠BOD ,若∠AOD=110°,则∠AOB=________, ∠COD=________,∠AOC=________.5题 6题6. 如图,∠ABC =Rt ∠,∠CBD =30°,BP 平分∠ABC.求∠DBP 的度数.AB C 图7D P成功名言警句:2、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word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word导学案

角的比较学法指导类比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一.预学质疑(设疑猜想.主动探究)1.回顾线段大小的比较,,怎样比较图中线段AB、BC 、CA 的长短? 那么怎样比较∠A 、 ∠ B 、 ∠ C 的大小呢?2.如图,∠AOD 是 角,∠AOC 是 角,∠AOE 是 角,∠COD 是 角,∠EOB 是 角。

(填“直”.“锐”.“钝”)3.如图,比较大小:∠AOD ∠AOC ,∠DOC ∠DOB ,∠COD ∠COE 。

4.如图,∠BOC=∠BOE+ ,∠BOA=∠BOC+ ,∠BOC=∠BOD - 。

5.如图,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则∠BOC=2 ;OD 是∠AOC 的角平分线,则∠AOC=2 。

要做学疑之星,提价值性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你认为模糊或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二.研学析疑(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比较角的大小(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1)∠AOB ∠AOB′;(2)∠AOB ∠AOB′;(3)∠AOB ∠AOB′。

(第2.3题图)(第4.5题图)AB C A OBB 'AOBB 'AOB (B ')(1) (2) (3)2.认识角的和差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用三角板拼角探究:借助三角尺画出15°,75°的角, 你还能画出哪些角?有什么规律吗?4.角平分线图形语言:如图(1),文字语言:∵OB 是∠AOC 的平分线符号语言: ∴∠AOC =2∠AOB=2∠BOC 或∠AOB=∠BOC=21。

图形语言:如图(2),文字语言:∵OB 、OC 是∠AOD 的三等分线符号语言: ∴∠AOD =∠AOB = ∠BOC = ∠DOC或∠AOB =∠BOC =∠DOC = ∠AOD 。

5、【例题1】如图所示,∠AOB 是平角,OC 是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角平分线,若∠AOD =65°,求∠DOE 和∠BOE 的度数.【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已知点A 、O 、B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OC 、OE 分别是∠AOD 、∠BOD 的角平分线如图,射线OC 的顶点O 在直线AB 上,OD 是∠AOC 的角平分线,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 求∠DOE 的度数.AOBCAO B CD(2)AOBC(1)三.导法展示(巩固升华.拓展思维)1.如图,已知∠AOB=74°,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AOC= .2.把两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则∠ABC 等于( ) A .90°B .100°C .105°D .120°3.已知OC 是∠AOB 的平分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OB=21∠BOC B .∠AOC=21∠AOB C .∠AOC=∠BOC D .∠AOB=2∠AOC 4.已知OC 平分∠AOD ,OD 平分∠BOC,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AOC=∠BOD B .∠COD =21AOB C .∠AOC=21∠AOD D .∠BOC=2∠BOD 5.如图,已知∠AOC=90°,∠BOD=90°,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AOB 、∠AOC 、∠AOD 的大小,并指出图中的锐角、直角和钝角. (2)能否看出图中某些角之间的等量关系.ODABC四、小结反思(自主整理,归纳总结)第1题图第2题图第4题图五、促评反思(反思评价、课外练习)1.下面各角中,是钝角的为 ( ) A.12 周角 B.23 周角 C.23 平角 D.14平角2.射线OC 在∠AOB 内部,下列四个式子中,不能判断OC 是∠AOB 的平分线的是( ) A.∠AOB=2∠AOCB.∠AOC=∠BOCC.∠AOC+∠BOC=∠AOBD.AOB BOC ∠=∠213.下列各度数的角,不能用一副三角板画出的是( ) A.15° B.85° C.105° D.150°4.把一幅三角板拼在一起,得到两个图形:(1)如图①,那么____=∠AED 度, ____=∠ABC 度;(2)如图②,那么____=∠DBE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学案3
学习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重点难点:
重点: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难点:对度、分、秒的简单换算
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判断下列角为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并量出它的度数。

答: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48页,回答下列问题)
这是一个公园的示意图。

(1)海洋世界在大门的正东方向,你能说出它在大门的北偏东多少度吗?
答:,(2)虎豹园、猴山、大象馆分别在大门的北偏东(或南偏东)多少度?
答:,(3)在图中连接各个景点与大门,并用适当方式表示各角。

答:,(4)上面各个角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直角?并指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答:。

例1、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AOD、
B A
∠AOE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写出∠AOB、∠AOC、∠BOC、∠AOE中某些角
之间的两个等量关系.
解: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个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10的为分,记作,即。

1'的为秒,记作,即。

例2计算
(1)1.45°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2)180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解:
三、随堂练习(课本150页1,2题做在课本上,3题做在下面)
四、课后作业(课本150页1,题做在课本上,2,3题做在作业本上)
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