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6篇《京华烟云》读后感1逃难中不幸与父母走散,恰巧被相识的曾家搭救,知书达理,眉清目秀,曾家一家人都很喜欢她,老祖母一看见她就说:“给我们曾家做个儿媳妇就好了!”三公子是喜欢她的,可是她似乎在感情方面并没开窍,面对在曾家最好的玩伴——大公子的未婚妻的时候,她说:“我只愿一直跟你生活在一块儿,曾家的儿子谁我也不愿意嫁……总而言之,我不喜欢男孩子,最好我自己是男孩子。
”不喜欢男孩子,谁都不愿意嫁,确实是她当时的真心话。
可是能够如此坦率地说这句话,只是因为没有遇到而已。
来,就只是一个字、一瞬间的事情了。
她遇到了他。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呢?竟让她不由自主的脸红了,心怦怦跳了呢?他经老师推荐与她父亲相见的时候,她就想起三个月前就已经见过他了,只是为什么她一反常态没有主动大大咧咧地说出来,只是等到妹妹说:“他就是那天打中铜钱的人,你记得吗”的时候,仅仅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想也是”呢?他在她心里那股模糊的影子,三个月前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已有了。
她再也说不出“我不喜欢男孩子”的话了。
感情上的触动与动心,有时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已,这样的一瞬间,谁都无力抗拒。
感情的到来如此,婚姻的安排亦是如此。
曾家来提亲了。
她是喜欢他的,她的父亲尊重她自己的意见,那么她自己是否想过拒绝呢?谁知道呢?她嫁给了三公子。
她的父亲很赏识他,她的妹妹也很喜欢他,于是妹妹嫁给他了。
妹妹嫁给他的时候,她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婚前她对妹妹意味深长的“你以后会比我幸福的”这句话妹妹多年以后才开始懂得。
他是她的妹夫,她是他的大姨子。
她爽快,具有新潮思想,但并不任性随意,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她知道自己应该恪守的伦理准则,所以她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可是毕竟是他让她懂得什么叫做喜欢,是他让她会刻意地去思念一些事情,去关心一些事情,所以她还是会偶尔地想起,想起他们一起登泰山的那个傍晚,他和她一起看到的西方的云彩,想起他们面对着泰山上秦始皇的无字碑,他沉默许久后意味深长的那句“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和她自己谜一般的回答“石头无情”,想起第二天早上一起看日出时,他站在她身旁,那轻而均匀的呼吸声,想起他还记得他和她之间还有一个要一起去游一次圆明园遗址的约定。
《京华烟云》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京华烟云》读后感篇1《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有名的书。
它描述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十分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它是一部由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因此而成一部分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
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面有两个主角是十分突出的—姚木兰和姚莫愁,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姚木兰。
林语堂说:“木兰,乃真女子”。
确实,在我看来姚木兰一面秉承着道家女儿的随缘自在聪明活泼,一面又有儒家媳妇的孝顺贤惠,漂亮而多才,十岁就识甲骨文,会唱戏,懂得享受生活,善烹饪,知人情,体贴,毋庸置疑她就是个是很好的情人、妻子与朋友,而在妇女受教育缺乏的当时,在尚有足够的蒙昧与保守的世界,姚木兰又是众多男士的理想。
木兰自小被曾家所救,双方父母又有交情,加上与曾荪亚青梅竹马,又和曼娘一齐居住,有曼娘为曾家谋划,她与曾荪亚的婚姻,似乎是名门大家的理所当然。
而她自己所爱的孔立夫,她虽然明明明白自己在立夫的面前,变得活泼,有不可言喻的快乐。
也明白孔立夫走了,她姚木兰的快乐也随之带走了,她会独自在校园里伤怀感叹,却不愿意与任何说这不可说的秘密,她由衷地羡慕妹妹姚莫愁,却照旧安然地过自己的日子,在礼教谨严的夫家克制地保留自己风雅的爱好,结婚之后,仍与丈夫在清晨去看荷花,收集荷花上的露珠来煮茶。
我觉得有雅趣,近人情,是姚木兰最显著的特征。
她的可爱在于她那现实中的不现实,一面顺从命运,一面又在这命运固定不变的大格局下来点小花样,浪漫地过日子,享受人生。
之后,家国大变,木兰迁住杭州,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父亲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父亲的理想女子。
京华烟云读后感(通用20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通用20篇)京华烟云读后感(通用2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京华烟云读后感(通用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京华烟云读后感篇1我的床头有一本书,就是京华烟云,我一遍又一遍的读着京华烟云。
只专注着木兰,看她讲话时灵巧的模样,看她聪明的眸子打量着人,看她冒出种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来,我就咧嘴傻笑起来。
不晓得自己有多么多么喜爱木兰,这个蕙质兰心的女孩子。
我喜欢称木兰女孩子,即便好多年以后的她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已经一次次在岁月与时代的波折间辗转,我还是爱叫她女孩子。
木兰原本就该永永远远是个最美丽最聪明最幸福的孩子。
以前读红楼的时候独爱湘云,爱她的是真名士自风流,爱她活泼伶俐大方自然,丝毫没有扭捏矫柔之气。
喜欢湘云的时候,爱看她打扮得似个假小子,爱看她大嚼鹿肉,爱看她联句的才思敏捷,爱看她醉卧芍药的妩媚天真,做女子本当如此,自自在在,坦坦荡荡,方显得可爱而不失本色。
虽说温柔娴静是一种,可那率真自然却更附和道家法自然的思想吧。
于是便有了木兰,这个道家的纯真的女儿。
什么样的家庭和教育才能造就木兰这样一位女孩儿呢,或许真的前无古人,来者也难追了。
喜欢木兰,最先倾倒于她的幸福。
我喜欢幸福的人生,喜欢到即便把自己升腾到空中楼阁,即便把所有的感情建立在一个虚无的关于美好的故事上,那也是甘愿的。
林先生或许赋予木兰太多幸福了,以至于关于她的不幸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一页一页翻过,充斥着的是时代的不幸和木兰的幸运,等到非要卷入时代洪流的时候,木兰已经为自己也为我们幸福了一生了。
及至掩卷之时,我便明白,世间再也不会有比木兰更完美的女孩儿了。
钱是很重要的东西,若姚家不是那么富裕,木兰的一大半快乐的生活会随之而去。
但钱在木兰的生命里却被放到了一个更巧妙一些的位置,不是财富造就了木兰完美,是木兰使得这俗之又俗的铜钱雅了起来。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5篇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5篇京华烟云一书,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小说的情节融合成一体,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现实感很强,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京华烟云读后感1《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就是说,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在古人心目当中,道是天地宇宙间最最根本的存在。
林语堂的女儿在《京华烟云》序文中说:“父亲其实是把木兰当成一个时代女子的典范了,是心目中的理想女子,有自己的想法,认真看世界,不为命运所屈服。
书中称木兰是道家的女儿,我想,这和她所受父亲的清净无为的思想熏陶较多。
”我们在小说中也看到,尽管姚木兰感情非常丰富,但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总的说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制约。
可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反映。
小说中把木兰和妹妹莫愁作了一个很有意趣的对比:“木兰的眼睛长长的,莫愁的眼睛圆圆的。
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
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
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
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
”可以看出,在姚木兰身上既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又有淡雅之极致的奥妙,综合体现了“自然之美”的审美标准。
姚木兰面对生活的种.种沉浮,始终保持胸襟开阔又洒脱自然的心境。
她天性活泼愉快,生气充沛,作起文章来行思敏捷、振笔如飞。
她很会享受财富,但又从不依赖金钱,而是随时准备着失去了财富应当怎样过日子。
在富裕殷实的生活中,能够保持质朴厚实的心态,在平凡、宁静的乡村生活中,只求丰衣足食,无忧无虑,能够知足长乐。
当孔立夫和姚木兰一起攀登泰山时候,两个人对着秦始皇无字碑时的心照不宣,是表现姚木兰思想境界的画龙点睛之笔。
他们看到,那一块石头无情无感,故永远生存,人为有情之动物,故个人死去而家族却永远流传。
立夫说:“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
”木兰一语中的:“因为石头无情。
”可见,木兰在精神上已获得了真正的解脱,她的崇高感情也得到了最美的升华。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11篇《京华烟云》读后感1意犹未尽,这是我读完《京华烟云》后的第一感觉。
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姚思安,主人公的父亲,他是真正读懂了“道”的人,他不拘旧习,思想进步,远非同一时代的人可比。
他反对给女儿缠足,视金钱如无物,勘破生死,享受人生。
他超然的见解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辈,木兰、立夫等因此都显得卓而不群。
他是那个时代的圣人,那个时代真正的老神仙。
姚莫愁,主人公的妹妹,她稳重,贤惠,宽容,虽然思想略显保守,但的确是最适合持家的人。
有这样一位妻子,孔立夫基本不需要为生活而再担心,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
或许,立夫更喜欢木兰,但,的'确,莫愁更适合他。
冯红玉,相貌出众,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从任何一个方面看,她都是翻版的林妹妹。
除了名字的颜色外,再也看不出什么了。
她和阿非本可以算作青梅竹马,可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段事不关己的话,让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天妒英才,何况她还是红颜。
孙曼娘,木兰眼中最美的女,也是木兰最好的姐妹。
她温婉贤德,尊礼仪,孝父母,她和平亚,本可算是天作之合,可惜二人均为旧理所缚,最终的结局凄凄惨惨。
幼时丧父,少时丧夫,一辈子没享受过丈夫的疼爱,没生过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悲剧之中。
如果她当年能大胆一些,或许,生活会好很多。
牛素云,我觉得是这里面最可怜的人之一。
蛮横无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一切。
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憎恶,但最后在面对民族大义与个人利益时,她番然悔悟,让人们肃然起敬,当然这也跟经亚的孩子以及姚老爷子的话有关。
当然还有平亚、经亚、荪亚、暗香、曾文璞、曾太太、桂姐、丽莲、爱莲、姚太太、冯舅爷、环儿、体仁、银屏、华太太、宝芬、陈妈、陈三……太多太多的经典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他们之间的各种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虽然我觉得,最后的结局有点生硬的走了高唱爱国的政治路线,但总的来说,《京华烟云》是一部再好不过的书了。
精选《京华烟云》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
【读书心得体会】京华烟云读书心得范文一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有名的书。
它描述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十分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它是一部由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所以而成一局部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
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参加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面有两个主角是十分突出的—姚木兰和姚莫愁,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姚木兰。
林语堂说:“木兰,乃真女子〞。
确实,在我看来姚木兰一面秉承着道家女儿的随缘自在聪明活泼,一面又有儒家媳妇的孝顺贤惠,漂亮而多才,十岁就识甲骨文,会唱戏,懂得享受生活,善烹饪,知人情,体贴,毋庸置疑她就是个是很好的情人、妻子与朋友,而在妇女受教育缺乏的当时,在尚有足够的蒙昧与保守的世界,姚木兰又是众多男士的梦想。
木兰自小被曾家所救,双方父母又有交情,加上与曾荪亚青梅竹马,又和曼娘一齐居住,有曼娘为曾家谋划,她与曾荪亚的婚姻,似乎是名门大家的理所当然。
而她自我所爱的孔立夫,她虽然明明明白自我在立夫的面前,变得活泼,有不可言喻的欢乐。
也明白孔立夫走了,她姚木兰的欢乐也随之带走了,她会单独在学校里伤怀感慨,却不愿意与任何说这不可说的秘密,她由衷地羡慕妹妹姚莫愁,却照旧安然地过自我的日子,在礼教谨严的夫家克制地保存自我风雅的爱好,结婚之后,仍与丈夫在清晨去看荷花,收集荷花上的露珠来煮茶。
我觉得有雅趣,近人情,是姚木兰最显著的特征。
她的可爱在于她那现实中的不现实,一面顺从命运,一面又在这命运固定不变的大格局下来点小把戏,浪漫地过日子,享受人生。
之后,家国大变,木兰迁住杭州,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闲,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终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父亲曾说:“假设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见木兰是父亲的梦想女子。
读《京华烟云》有感
读《京华烟云》有感读《京华烟云》有感6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京华烟云》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京华烟云》有感1全书最耀眼的角色非要木兰莫属了,木兰也许是语堂先生心中勾画出的最完美的女子,美貌绝世,才华过人,蕙质兰心,家财万贯,知书达理,机智幽默,温柔高雅,自在坦荡。
一方面她已经开始向现代女性过度,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所有优秀品质,“德、言、容、工”都是豆瓣上面也看了一些书评,有人爱不释手反复研读,可我觉得也就那样吧,不是对大师不敬,可能是之前的期望值过高,也可能是我还年轻,也许等年岁再大些,就能理解书中的庄子了。
或者等有空的时候去读一读英文原著,也许又会有新的体会呢。
突然发现,有很多事情我们根本不能预料,比如,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时候会死......我最佩服的是姚木兰,一个怀真情、持深情、涌激情、凝柔情、抒豪情、聚慈情、捧哲情的中国优秀女性,她的大度是我最佩服的,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容忍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女人的,可是呢,姚木兰就能,很巧妙的化解了家庭的矛盾。
姚木兰常说一句话:“人的命运不是在于无可奈何的选择,而是在于选择了之后,如何去面对和走这条路。
”她是爱曾荪亚的,这一点我不会怀疑,也许这又是她伟大的另一个侧面吧,爱一个人就要一辈子,无论对或者错,看姚木兰对曾家的心,对荪亚的心,对莫愁的心,对谁都是那么谦和,都是那么礼让。
或者爱一个人真的是很伟大的事情吧,你能够容忍他的一切,他的所有的缺点在你的眼里都是优点,而且会永远在他最需要你的时候帮助你,支持你,至少有个肩膀给你靠,爱要相互走完一生,爱要一辈子,不要一下子就轻易放弃,轻易伤害自己的爱人读《京华烟云》有感2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在朋友的推荐下。
本书以姚木兰为主人公展开叙述,讲述了姚家在逃难时姚木兰失踪,与曾家的人相遇,与曾家结缘后发生的一连串的故事。
《京华烟云》读后感范文3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范文3篇《京华烟云》读后感1读《京华烟云》的心情与别的书完全不一样。
紧张、愤怒、悲伤林语堂的女儿说: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一点不假,读者凭着这些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其中。
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木兰与红玉。
木兰被称之为妙想家一点也不夸张,她继承了姚思安的道家思想:逍遥,自由,追求理想却又不强求,善于在平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
荪亚娶了她,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木兰是适合做老婆的,她是一个妙想家,有你想不到的妙点子;她可以与你去很多的风景名胜,和她聊天,永远不会气闷;她喜欢做菜,特别爱研究新奇的菜式,对于种花养草,琴棋书画也有兴趣;既能满足你对生活上的要求,也可以陪你品茗赏月,做风雅之事;有时候可能有些过于理想化,但木兰也懂得适时调整。
对于书中的人物,我却更喜欢红玉。
也许是因为出于同情,也有可能是怜香惜玉,总之,她的印象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她象一个有着许许多多烦恼的青春期少女,想减少自己的烦恼,却让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
阿非对宝芬的仰慕,使红玉对阿非产生误会。
红玉爱阿非太深了,加上自己将阿非的话理解错误,精神崩溃,最终跳潭自杀。
她的身体与林带玉相似,多病;也像她那样专情:整日担心自己喜欢的男子不再爱自己。
这部书不愧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书中的主角姚木兰有林黛玉的才智、薛宝钗的守德、史湘云的豪爽、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秦可卿的温和、元春的贤孝才德、迎春的忍让、探春的睿智林语堂先生也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
这是对木兰的最高评价了。
也有人这么说:红玉就是林黛玉,木兰就是史湘云,宝芬是宝琴,莫愁是宝钗全书就是《红楼梦》的影子。
木兰,不可否认的,一个女性的完美形象,深入人心。
但到底是什么,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是她的美貌?她过人的才智?她的气魄?她的胆略?这些其实都是微不足道的。
当读者看到她的宽容的时候,对她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京华烟云》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京华烟云》读后感1《京华烟云》这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史诗。
他记录了从1900—1938年的中国历史;记录了那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屈辱与伤痕;记录了那亘古不变的老北京的喜怒哀乐。
《京华烟云》这本小说是林语堂先生25中英文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
900页45章。
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
193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女士就是以这本书热烈的推荐林语堂做候选人的。
《京华烟云》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促使我不由得想去了解在那层层烟云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
吸引我去了解我生长的这块土地的历史。
在我的认识中这本书主要以主人公姚木兰的人生为主线,反映了当时那段从安逸但却到处曼延着转向最终膨胀爆炸但却充满团结与希望的中国社会。
姚木兰,一个出生在北京富豪家中的千金,她没有金枝绿叶的傲慢与娇贵,更没有传统的陈腐观念。
她完全是朝阳下的一朵玉兰花,高雅却不失单纯;聪颖却不失贤淑。
一个刚柔相济的女子!故事从木兰儿时一直写到她人生之秋。
写她的童年趣事,被义和团红灯照拐买最终获救回家;写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爱情;写她美满的婚姻;写她的丧女之痛;写她在逃难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思考。
故事是以两个家族的人物命运来展现了旧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生活。
各种性格各种阶层的人物给北京城增添了万种风情。
有画家齐白石、哲学家林秦南、思想激进的青年学生、不畏牺牲的爱国青年、奢靡荒淫的政客、海外归来的学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军官。
读来颇令人有中身在其中之感。
我喜欢的也是《京华烟云》本书最闪光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顺乎自然的道家思想。
那之中似乎充满了智慧。
把生死、富贵、人生苦乐看的那般透彻。
这不禁让我对庄子肃然起敬。
庄子的哲学在书中影响了姚思安、姚木兰和孔立夫。
京华烟云读书心得体会5篇
京华烟云读书⼼得体会5篇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长篇⼩说,以下是⼩编为⼤家精⼼整理的读《京华烟云》有感,欢迎⼤家阅读,供您参考。
京华烟云读后感1 昨天晚上终于读完了《京华烟云》,很厚的⼀本名著。
有多久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本厚厚的书了?⾃问⾃答:“好久了。
”真的好久了,就到记不起来上⼀本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后⼀⾏字时,我莫名叹⽓。
⽽后的⼀天时间⾥,仿佛还是在那段乱世之中,扎下根出不来,也不想出来,多呆⼀会⼉,总是好的。
如今,我的脑袋⾥有了两个⽊兰的存在。
⼀个⽊兰,⼱帼英雄称豪杰,不惧强敌勇向前,是我们朝朝代代赞扬的对象,古书记载,励志故事,动画形象,让国⼈⽆⼈不知,家喻户晓。
⽽另⼀个⽊兰,只是存在于林⽼的笔下,存在于读过《京华烟云》的读者⼼⾥。
机灵活泼,端庄⼤⽅,时髦新派,抛弃旧习,思想⾃由奔放,敢作敢当,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先锋。
书中的前⾔是林⽼之⼥林如斯所写,她说林⽼当时说过:“若为⼥⼉⽣,必做⽊兰也!”可见林⽼对于⽊兰的钟爱。
此处的⽊兰,没有⼱帼的英雄奇迹,更现实更⽣动,让⼈不禁⼤声感叹:“不做⼱帼此⽊兰,必做书中彼⽊兰”! 书中的⼈物和关系结构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第⼆复杂的,第⼀便是《红楼梦》了。
很巧,林语堂先⽣终⽣痴迷《红楼梦》,对于庞⼤的⼈物体系细化之分,想必当时也受益于《红楼梦》。
书中只是描述了曾,姚,⽜三个富贵家庭的起落和变迁,仅仅三个家庭,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封建落后⼜努⼒挣扎的中国。
姚家,⼀个不参与政治的⽣意⼈家,产业遍布江浙。
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这位⽼先⽣在整个过程中是唯⼀⼀个让我想不出缺点的⼈,⼈⽆完⼈,也许我没有参透看到。
姚先⽣的思想的极度⾃由的,在看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轻⼗岁⼆⼗岁,会不会和他的⼥⼉⼀样,积极适应新社会,崇尚新思想。
也许是因为年纪,姚先⽣的这种⾃由思想没有明明⽩⽩的说出来,但是在⼉⼥⾝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京华烟云读后感范文5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范文5篇《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英文书名为《MomentinPeking》。
京华烟云读后感1看此书的缘由是因为对改编版电视剧的莫名好感,加之林语堂本就在心中是一个头戴光环般的存在,扪心自问总觉得不看原作着实是一件对不起作品的举动,若是别人问起来“你有没有读过《京华烟云》”我却开始褒贬赵薇的演技,委实不妥。
细细咀嚼这本书的过程正伴随着我考前复习雅思的十几天,于是在网上大搜了林先生的英文资料,作为“一箭双雕”的补课。
此书本是英文著成,其英文名则为《MomentinPeking》。
细细品来中文的译名虽着眼于短暂的时光,却又勾勒出一幅宏大的意向。
似乎仅是看这名字,便能回想起几十年的一切,那么庞杂繁复,却又那么简洁明快,亘古消失于一瞬,再大的痛苦与欢乐也被滞留于地面,借以后代人高空俯瞰,品其滋味。
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态,曼娘,红玉,阿满,素云,都已作古,但唯似音容笑貌犹在。
三家之主曾文璞,牛思道,姚思安各自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不同注脚。
林语堂讲,小说本就是个“小故事”,但就是这样平实而谦卑的态度,将这作品写成了一本哲学著作,一本人物品鉴,一本宗教浮图,一本历史凝结。
有人说《京华烟云》是《红楼梦》的投影,此言甚是。
传说当初林语堂是欲译《红楼梦》之于西方人品读却不成,转而写就此本小说,以达成初衷。
然而,当初读巴金先生的《家》的时候,听说过甚者将其归为一本抄袭之作,后人盲目的比较和浮躁地贬低,也就略显偏颇。
但我确实认为,林语堂是想以《红楼梦》的形式,以几大家族的浮尘隐喻社会变迁和历史改革,“形”的借鉴却并非“神”的抄袭,过多的对比甚至是人物间的对号入座便大可不必。
林语堂的一生都在作为一个“搭桥者”存在,他努力地填补东西方沟通间的障碍,写出《京华烟云》,也像是以一个亲民的故事,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让西方民众可以直观而深刻地品味到这异域特色,以及浓浓亘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的社会形态,风土人情。
京华烟云读后感心得体会七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心得体会七篇京华烟云读后感心得体会(篇1)《京华烟云》这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史诗。
他记录了从1900—1938年的中国历史;记录了那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屈辱与伤痕;记录了那亘古不变的老北京的喜怒哀乐。
《京华烟云》这本小说是林语堂先生25中英文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
900页45章。
将近代中国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风貌。
193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女士就是以这本书热烈的推荐林语堂做候选人的。
《京华烟云》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促使我不由得想去了解在那层层烟云中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样的故事。
吸引我去了解我生长的这块土地的历史。
在我的认识中这本书主要以主人公姚木兰的人生为主线,反映了当时那段从安逸但却到处曼延着腐败转向最终膨胀爆炸但却充满团结与希望的中国社会。
姚木兰,一个出生在北京富豪家中的千金,她没有金枝绿叶的傲慢与娇贵,更没有传统的陈腐观念。
她完全是朝阳下的一朵玉兰花,高雅却不失单纯;聪颖却不失贤淑。
一个刚柔相济的女子!故事从木兰儿时一直写到她人生之秋。
写她的童年趣事,被义和团红灯照拐买最终获救回家;写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爱情;写她美满的婚姻;写她的丧女之痛;写她在逃难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思考。
故事是以两个家族的人物命运来展现了旧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生活。
各种性格各种阶层的人物给北京城增添了万种风情。
有画家齐白石、哲学家林秦南、思想激进的青年学生、不畏牺牲的爱国青年、奢靡荒淫的政客、海外归来的学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军官和妓女。
读来颇令人有中身在其中之感。
我喜欢的也是《京华烟云》本书最闪光的一点就是其中的顺乎自然的道家思想。
那之中似乎充满了智慧。
把生死、富贵、人生苦乐看的那般透彻。
这不禁让我对庄子肃然起敬。
庄子的哲学在书中影响了姚思安、姚木兰和孔立夫。
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幽然而止。
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人梦也。
阅读京华烟云心得感想范文5篇
阅读京华烟云心得感想范文5篇阅读京华烟云心得感想范文5篇《京华烟云》每卷引一段庄子的语录为题旨,传达出浓厚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既是小说的血脉,还形成了小说的结构,从道家的天命观——得道的途径——道之为用三个递进的层次解读小说。
既有道家超凡脱俗、淡泊人生的理想,又有儒家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责任感。
下面由来给大家分享阅读京华烟云心得感想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阅读京华烟云心得感想范文1假期再次翻看了《京华烟云》,不像第一次的囫囵吞枣般仓促,这次仔细翻阅了一遍,竟然又读出了许多味道……《京华烟云》虽然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所以而成一部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
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曾说过《京华烟云》是一本能够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必须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确实,该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述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
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终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
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
而我乃称叹叫绝也!未知他人读毕有此感觉否?故此书非小说而已!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
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二十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
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
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
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述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齐过日子,一齐欢快,愤怒。
阅读京华烟云心得体会(通用15篇)
阅读京华烟云心得体会(通用15篇)阅读京华烟云篇1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便对原著产生了兴趣,我明白了这是国语大师林语堂的经典之作。
《京华烟云》文字典雅平和,亦柔亦刚,糅合古今。
虽然原著是用英文写的,但我却认为仅有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字字句句中流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
全书充满浓浓的中华文化,中华情感。
文中有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
《京华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
《京华烟云》思想美。
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能够看出林语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
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虽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资料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
其思想美更体此刻对民族灾难与传承感知和认识上,读罢全文,我还有一种心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作的时候,我相当于再看了一次本书。
越是品味,越是反反复复地读。
我越觉这书之妙。
姚思安,一个深受道家思想熏陶的智者,性情随和,胸怀宽广,为人坦荡,关心儿女。
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才培育出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儿,在那个时代,他的思想比较开放,他不叫他女儿裹脚,他让女儿受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完美之处,还教木兰识甲骨文。
最终他因忧国忧民而病卧不起,当他在临终前,曾要求见牛素云一面,他说了句记住你是中国人。
也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才拯救了牛素云的灵魂。
我很喜欢木兰,富有才情,柔美婉约,给人以灵86.动之美。
她从小便识甲骨文,知书达理,并且女身男命。
书中有一段讲木兰在杭州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她用自我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让她的家庭充满世俗的欢乐和享受。
她作的美食,她房子的布置,她悠闲欢乐的生活,可是丈夫荪亚却放荡不羁,不甘平淡,喜欢曹丽华那样的新式女子。
读《京华烟云》有感范文(通用21篇)
读《京华烟云》有感范文(通用21篇)读《京华烟云》有感篇1各位书友,大家新年好,在这里先给大家拜年了。
又到了该我和大家分享心得的时候了,最近被过年的各种琐事所困扰,一直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书,碰巧看到了电视里在重播京华烟云,不由的想起了林语堂老先生这本《京华烟云》。
此书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将近4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展示了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
林语堂曾在《我的话》中说自己"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他通过文字来构架其东西方文化的桥梁,致力于向西方人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原本是准备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版展现给西方读者的,因故未能翻译完成,便仿照《红楼梦》用英文写出了这本《Mon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是张振玉译为中文后的书名。
我一直比较偏爱以女性为视角的电视或者小说,大学时候因为偶然看到过电视剧版的《京华烟云》,便把原著找来细细品读,甚至为了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还买来了英文版原著打算好好品味一番,奈何水平实在有限,英文版早已被搁置高台,最近又将中文版翻出来重温,虽然只读了前半部分,但还是被书中情节和人物的个性所深深吸引。
我很喜欢姚木兰,正如林语堂自己所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
有人说,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正是他心中的完美女人。
木兰虽然出身高贵,但是却没有富家小姐的傲慢与娇气,虽然身处封建社会,但是却没有旧社会的陈腐与懦弱。
既是道家之女,又是儒家之媳,外柔内刚,才华横溢。
容颜之美。
书中有许多对曼娘、银屏、桂姐等人物形象的具体描述,并没有过多的对木兰进行具体的描述,只是在出嫁之日,突出的描述了新娘装扮下木兰的美丽。
"除去她眼睛的迷人及低沉的音乐美,她的身段窈窕,令人目迷心荡。
一如我们常形容美女说:‘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
’……身体各部分配合比例的均匀完美,竟至于此极。
京华烟云读后感3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3篇(一)《京华烟云》是一部描写北京城市变迁和历史沧桑的小说,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近现代的社会风云变幻。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悬疑,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历史感。
读完《京华烟云》,我深深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和传统文化的珍贵,也让我思考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同时,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让我深有感触,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和命运起伏,这让我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后感受到《京华烟云》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段历史的回顾和人生的思考,让我对北京这座城市和其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3篇(二)《京华烟云》是一部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描写了从洋人侵略、战乱到民国建立时期的风云变幻。
小说通过一对兄弟,一个唱戏的少年和他的二哥,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矛盾、爱恨情仇。
首先,小说描绘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和风云人物。
作者通过对一家人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处境。
在外部环境的动荡和洋人入侵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他们依然坚守信念,努力生活。
在小说中,兄弟俩的命运纠葛、家庭的矛盾冲突、友谊的坚守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性和社会风貌。
其次,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将读者引入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中。
从最开始洋人的侵略,到兄弟俩的关系变化,再到国家的兴衰,小说中的情节一波三折,让读者无法放下。
尤其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们在逆境中坚强成长的过程,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最后,小说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同时,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京剧、文学等,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京华烟云小说读书心得
京华烟云小说读书心得京华烟云小说读书心得7篇“京华烟云”这几个字,优雅而平和,也柔和而坚定,古今结合。
虽然原著是用英文写的,但我觉得还是很美很简单,每一个字都透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热爱。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京华烟云小说读书心得7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京华烟云小说读书心得篇1《京华烟云》虽然是一部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因此而成一部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
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曾说过《京华烟云》是一本可以随时翻看的小说,并不是一定要有闲时才看,最好是夜阑人静时独自个儿看;困倦时,起来喝口清茶自问道:“人生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小丑否?”确实,该书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而是在其哲学意义。
你一翻开来,起初觉得如奔涛,然后觉得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
留给读者细嚼余味,忽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
而我乃称叹叫绝也!未知他人读毕有此感觉否?故此书非小说而已!或可说,“浮生若梦”是此书之主旨。
小说给人以一场大梦的印象时,即成为伟大的小说,直可代表人生,非仅指在二十世纪初叶在北京居住的某两家的生活。
包括无涯的人生,就是伟大的小说。
《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
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
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写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愤怒。
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宣传力量很大。
此种宣传是间接的。
书中所包含的实事,是无人敢否认的京华烟云小说读书心得篇2《京华烟云》中描写的最出彩的是女人。
古典的,现代的;年轻的,年老的;出身高贵的,身为丫鬟的;老实本分的,工于心计;各式各样的女人,个个个性鲜活,有血有肉;同一个女人,写她从待字闺中到嫁作人妇生儿育女,从女儿到母亲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阶段的女人,她们的心理变化也很真实的写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华烟云读后感写给自己看
财富,在黑暗天空中放出的烟花,看来是霞光万道,光彩耀目,结果只是烟消光散,黑灰飘落,地上留下些乌焦的泥巴烟花座子而已。
在原书中看到此句话时顿感此为全书的灵魂,而林语堂老先生之所指必不只是财富而已,人生百感,荣誉富贵最后无一不会如烟如云,似有而无。
清末年间,古老的中国土地上风云变幻,无论王侯将相或是寻常百姓都不能逃脱那个时代,能逃的只有自己的心。
而此书正是以描写京城几大家族兴衰来向我们述说那个时代的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受难,如何享乐,如何适应生活环境。
此书更多的是刻画各位女主的形象,就我而言我最喜爱的还是姚木兰,虽然她跟妹妹莫愁比起来有所欠缺,但也许正因为这样,木兰像个完美的人而莫愁完美的不像个人。
木兰爱丈夫荪亚也爱书生立夫,可是对立夫的爱只是她自己内心压抑的冲动,像两条平行线一样相望而不即是他们最好就结局。
当木兰几乎舍弃一切去救立夫时,她才明白她对他的爱之深却只能永埋于心,就算可以和他一起三分钟也会高兴无比。
木兰与莫愁姐妹是中国传统女性几乎全部美得集合:生于豪门而家务自做,有娟秀的颜面和窈窕的身段,能识字吟诗。
她们的结局不是悲剧,可能对于她们来说还是皆大欢喜,可是对于读者来说她们的一生好似天上的仙女被贬凡间,令人惋惜,也许只是我们不够她们超脱。
她们的超脱来自于她们父亲,姚父喜爱庄子也喜修道,对于死姚父只是把它当作自然地一环,一种还道于自然地过程。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此看穿,也有痴情如林妹妹的红玉,多病而又柔弱,多情而又敏感。
她的才情应该在此书女子中属最高,可是仅为了小小爱人对自己的疏忽,一跃成了美丽荷叶下的一缕芳魂,留下无尽的遗憾,对于她,只能说爱是不能封口的伤,而在她死去荷塘的对面还挂着自己对的对联:曲水抱山山抱水,闲人观伶伶观人。
闲人观伶伶观人,人生不正如此一场戏嘛,无所谓谁是优伶谁是观众,没有人可以逃脱自己,谁都可能是人生戏台上的小丑。
家者一词语,
征夫路中泣。
傀儡戏终了,
拆台收拾去。
人生的傀儡戏演完了,谁又不只是一片云烟。
此间读书之人所观想早就可以直面自己心灵,如姚老,木兰,莫愁,红玉,立夫等,可当时还是目不识丁的人更过一点,而知识并不只是书本上的道理。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孙曼娘,一个美到极点但是读书甚少的女子,是中国封建女子的代表,爱女工,家务却不喜诗书,林先生在原文中如此写道:
生而丽质动人,但却退而隐蔽;虽偶以情爱相假,但狡猾诡谲,老于施赠;美则美矣,但远不可即,规避而而不可捉摸;其深藏不露,出之以狡猾;其惊鸿一瞥,也出之以狡猾,其春情之魔力,因规避而愈强;深藏于香闺,自帘内而外窥,得见追求者而不为追求者所见;居内室而听得家人商谈,立在隔扇后而恣情窥看;与人在一起时,则屡次用眼前瞟,对男人从不正面而视。
但是曼娘她命中凄苦,刚嫁即寡,处女之身自守到老却被野蛮的日本鬼子侮辱而死,可叹。
书读罢,每个人物又是那么鲜明,而笔拙不能写,怕是要写也只能翻开书来抄。
对他们
的种种看法也只可意会不能言谈。
虽他们的生活各不相同,可细想来也颇相似,每个人的人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守旧与时髦之间挣扎徘徊。
只一句,浮生若梦。
最近看了本魏晋南北朝的书,竟迷上了现在算是老歌的烟花易冷,喜欢上了里面那个凄美的南朝故事,而青史岂能不真,魏书洛阳城。
一辈子,烟云易散,烟花易冷,无所谓高贵无所谓低贱,最后都是一抔黄土。
慕庄周,逍遥游。
也许是我看的书太少,但是我觉得此书文笔,境界都属上佳,以后决心在读一次。
现在我心中有了两个“再一次”的决定,一个要再去一次杭州西湖,一个就是在读一次京华烟云。
最后摘抄点林老的经典语句:
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人在福中要享福,莫在福后空回想。
在少女心中,青春期所形成的朦胧的理想,像花苞一样,在未曾盛放之前,就被无情的狂风摧残了。
秋夜的歌声之内,就含有来春的催眠曲,也含有来夏的曲调,在升降的循环的交替中,道的盛衰盈亏两个力量,也是如此。
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内而生的。
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儿的福气,必须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一缸清水。
姚思安:生死是自然的真理。
真正的道家会战胜死亡。
他死的时候儿快乐。
他不怕死,因为死就是“返诸于道”。
根本没有死亡。
人不能战胜自然。
生命会延续不止的。
夏是与冬至,冬始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