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_作文1000字_读书笔记_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_作文1000字_读书笔记_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仿照《红楼梦》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

读了这本书,我们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篇一:主要内容《京华烟云》以历史背景为线索,展现了姚、曾、牛三个大家族里的男男女女在动荡岁月里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

完全再现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

在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众多包括义和团真面目、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与北京大学、日本侵华等等。

也出现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如名画家齐白石、翻译家林琴南、教育家傅增湘以及哲学家辜鸿铭等等。

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与小说的情节融合成一体,给人一种亦幻亦真的感觉,现实感很强,带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篇二故事是从义和团运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主人公姚木兰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中年妇女。

鲁迅的文章写的是这个时候人名群众的愚昧麻木,而林语堂是在歌颂中华的传统美德与面对外来者侵略时一个富贵儒商家庭的变迁故事,从而赞美保家卫国的勇士们。

《京华烟云》文雅平和,亦柔亦刚,糅合古今。

虽然原著是用英文写的,但我却认为只有中国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内涵,没有浮华的文字,却依然美丽古朴,字字句句中流露着林语堂对这片土地与文化的热爱。

全书充满浓浓的中华文化,中华情感。

文中有“有佳话,有哲学,有风俗,有深谈,有闲聊,更有时代变迁时特有的语言习惯。

”《京华烟云》犹如一杯甘露,又似一曲极为抒情的大提琴独奏,在黄昏的庭院里。

《京华烟云》思想美。

全书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可以看出林语堂很收道家思想的熏陶。

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小段庄子的话,比如“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

”虽然我看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那和一章的内容有哲学上的内在联系。

其思想美更体现在对民族灾难与传承感知和认识上,读罢全文,我还有一种心绪难平的感觉,好像对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罢全书,意犹未尽,在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我相当于再看了一次本书。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第一篇:《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京华烟云》是著名的一代文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林语堂写的,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北京城内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30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且中间夹杂着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案,“语丝派”,“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在讲述三家兴衰起伏的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历史故事,在历史的大环境下展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状和风气。

看完林语堂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这部书后,我深深的被里面的姚木兰所吸引,特别是在民国这样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的映衬下,她具有独有的魅力,同时还带有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林语堂曾感言:“若为女儿身,必为木兰也。

”可见作者对于木兰的高度评价与赞赏。

纵观木兰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了盛衰的轮回。

小时候木兰生活在姚府这样一个衣食无忧的大户人家,从小受到姚思安他父亲的细心教诲和母亲的百般宠爱,称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木兰天资聪明,内外兼修,简直就是无可挑剔的完美女神。

然而,上天绝对是公平的,在其他方面对木兰偏爱有嘉,可是木兰的婚姻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她所经历的却是一场悲剧的灾难性的婚姻。

为了大局着想,她顶替妹妹嫁给了高傲的曾荪亚,她非常的识大体,顾全大局,她容忍自己的丈夫的婚外恋,人生最大的美德是宽容,能真正做到它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木兰没有宽容丈夫的情人,那么结果可能会更加的糟糕,宽容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美德,我们宽容待人,就是在接纳别人的行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和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的时候,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和不足,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与人和谐的相处,社会才会因此变得更加的美好,所谓宽容就是你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那人的脚跟上,我们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大度的宽容,木兰的宽容是大气的,从容的,有尊严的,她想用自己的行动感化荪亚,可是事情根本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丈夫丝毫不为之所动,木兰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她总能在适当的场合讲合适的话,办稳妥的事,她用智慧和心灵去经营着她的婚姻和人生,她极其的富有才智和胆量,她对也婚姻富有很强的责任感,本应该具有一桩完美的婚姻,可是却没有那么的心随所愿,可是她接受命运的安排,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仍然努力维系着这段婚姻,可见她是很传统的很有责任感的女性。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17篇)《京华烟云》读后感篇1这就是《京华烟云》带给我们的一场文学盛宴;这就是《京华烟云》展示给我们的文学宝藏;这就是《京华烟云》送给我们的人生哲学。

而林语堂先生就是有这种无与伦比的文学造诣;他就是有这种本事让你沉醉在他的文学世界里流连忘返;他就是有这种天赋让你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懂得生活的真谛,了解感情的悲喜,感受民国的风情,体会爱国的精神,传承古老的礼貌。

而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影响的莫过于“木兰”这个奇女子了。

无傲气有傲骨,天资聪颖,“清烟竹韵,道法自然”说的就是木兰了。

在她小小的身躯里,蕴含着巨大的勇气与骨气;积淀着醇厚的文化与底蕴;兼容着别样的善良与包容;融合着深厚的感情与才情。

在她身上你能看到容颜之美,聪慧之美,贤德之美,豁达包容之美,难怪人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呢!木兰的才华令人钦佩与折服。

木兰会吹口哨,会唱京戏,还认识甲骨。

木兰的父亲姚思安是未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木兰从小受父亲的影响,这使得父亲的谆谆教诲在她的身命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贯穿她的一生。

姚思安曾对木兰说过“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正直自持,则邪气不能入侵。

”这些话是木兰生活中的准则,总是能让木兰从中获得无限勇气,总是能让她找到人生的方向。

木兰除了在文学等传统文化上有颇高的造诣外,还认识甲骨与金文,她还喜欢唱京戏,收集古玩,有着颇深的文化文学修养。

她总是能把人性之美、文化之美、还有落落大方、贤淑端庄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的女子,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这样一个开明无惧的女子,怎不叫人喜欢与钦佩呢?木兰真不愧为新时期的奇女子也!木兰的感情令人感到心疼与惋惜。

木兰十岁的时候与家人失散被拐,最终阴差阳错的被曾家所救,而这也就预示着她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果然命运的齿轮在她情窦初开的年纪就这样无情地卡住了,为了不懂事的妹妹,为了爹娘的脸面,为了家族的信誉,她听从父命毅然决然地嫁到曾家,心甘情愿地委屈自我,但这并不代表她是愚昧与软弱的,相反这是她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而事实也确实证明这段婚姻是十分圆满的。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京华烟云》通过描述京城三大家族的起落沉浮,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的深刻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五篇精选(一)姚家有很多人,电视剧里编剧将曹丽华合和银屏并为一个角色——荪亚的女友。

导致了电视剧失去了一段精彩。

银屏无疑是悲剧的一个角色,是当时大家庭等级制度下的产物。

姚家不允许儿子和一个丫鬟结婚,银屏被逼无奈才做出后来的事情,体仁最后也没能好好走到最后;红玉有人说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形象。

那阿非要比宝玉强多了。

阿非也许受了两个姐姐的影响,正直善良开放,再加上有着英式的绅士风格,让人读到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

再来说第二个家庭——曾家。

对于曾家,我说得最多的便是曼娘。

曼娘,一个传统而伟大的女人。

尚在花龄就嫁到曾家,受了一辈子活寡,没有自己的亲生的孩子。

令人庆幸的是,曼娘和去世的平亚是相爱的,即使封建的婚约这个牢笼囚禁了曼娘一生。

曼娘遵守妇道,裹着小脚,忍气吞声,搭理家事,是典型的中国旧社会妇女状态。

我以为,曼娘的一生也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度过了,殊不知后来发生的一切让这位旧社会的女子也不堪屈辱站起来反抗!全中国的妇女有大多半是“曼娘”!固守礼教,没有地位,没有生活的意义,只为了顺从,一味的顺从。

后来,姚先生说“中日大战,曼娘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

”书里的木兰很疑惑,我也很疑惑,为何?到最后,看到曼娘的结局,我突然明白,林老想说:连曼娘这位传统女性都要站起来反抗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是时候觉醒了!曼娘最后上吊了,看到这一节时我的心一阵一阵的发麻难过。

曾家的另外的人,曾家的曾先生,也许出于官场的缘故,总是不想承认时代的变化,极力维护旧秩序,和木兰形成对立。

但是在家里,曾先生即使意见不合,但是还是很爱木兰的。

书中对于荪亚着墨较少,和木兰伴随出现,林老后来写荪亚变得尚金钱。

我觉得他即使这样也不让人讨厌,代表了那个社会随机应变的中年人们。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旅居巴黎时,于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京华烟云》读书笔记800字五篇(一)姚木兰——一个个性十足,又知书达理、聪明美丽,浩然诚笃、宽容自尊、有道教风范的光辉女性。

她落落大方,聪慧贤能,这是中国传统女性具备的优点;她追求时髦,谈吐诙谐,这又不失新时代女性的优点。

她聪明勇敢,拥有自己对生活的主见,更令人惊叹的是她那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

她的生活方式随着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在冬季则平静沉稳,春来则慵倦无力,夏天则轻松悠闲,秋来则舒爽轻快”,甚至随性改变自己的发型和服饰。

她喜欢逛庙会、吃小馆儿、逛公园、看电影,游览名胜古迹;与丈夫在凉亭里下棋、手持厚卷躺在藤椅上看小说;还同丈夫到景山以西御河岸边,趁清露未晞之时去闻荷香,收集荷叶上的露水珠儿。

这都反映了这个美丽女性的多彩多姿和多情善感。

木兰的浪漫情怀来自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父亲的道教思想的熏陶,特别是庄子思想。

她勤奋好学,喜欢看书,欣赏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喜欢在中国文化的海洋里畅游,这也正是智慧的源泉。

小说中很多描写反映了木兰的智慧中具有坚实的根基。

如莫愁生子,欲起名为“小夫”,孔立夫不同意,说:“这名子听来像个清道夫,又像个挑夫。

”莫愁坚持自己的提议,引起争论。

机灵的木兰便接连提了“孝夫”、“肖夫”两个建议,均取“有其父必有其子”之意。

莫愁、立夫都对“肖夫”的名字感到满意,使夫妻取得了一致。

这表现了木兰有对博大精深中华文字准确把握与运用的高人一筹的才能。

木兰对曾荪亚和曹丽华之间情感纠葛的巧妙处理,可以说更是令人心悦诚服。

已届不惑之年的曾荪亚与情窦初开的曹丽华一见钟情,被精明细致的木兰很快发觉。

她满怀同情与激情给曹丽华写的那封规劝丽华“挥利剑,斩情网,断情丝”的书信,全信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服人,情深意切,情理交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木兰的精明、智谋、豁达与和善,使曹丽华幡然猛醒,迅即回头,真可谓是“妙手回春”、“化干戈为玉帛”。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5篇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5篇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5篇京华烟云是一本好书,完全再现了中国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家庭生活的真实面貌。

京华烟云读后感1林语堂先生是语言博士,书中深厚的哲理与中式精致的诗词歌赋自然屡见不鲜。

书中伴随着姚先生的言论,多是与庄子有关。

庄子顺其自然,但是他的很多话我都看不懂。

只能期望以后读些老庄的书,再来参悟。

这一部分最有感触的,其实是关于给木兰的儿子取名字的那一段。

木兰给女儿取名阿满,是曲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女儿的名字。

儿子叫阿通,是向婆婆致意。

因为陶渊明的《责子》诗中有两句: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木兰婆婆叫玉梨。

而阿通老是想梨,若不是怕和婆婆的名字的犯忌讳,应该叫思梨。

其实这段我还是不太明白,但是看着蛮厉害的样子。

姚思远告诉木兰,最好的诗人作家给自己孩子起的名字,都很简单,就如同日常生活的里重要的东西,都是平易自然的。

木兰的弟弟叫阿非,是陶渊明《归去来辞》里“觉今是而昨非”意思,是觉悟的意思。

姚思远说在人生各方面,人会由常人之俗进入雅人之俗,只有少数人能脱离雅人之俗,而回到俗人之淳朴自然。

而木兰觉得平亚、经亚、丽莲、爱莲中,爱莲这个名字最好,简单而高雅。

所有名字中,荪亚又是最好。

很平易,没什么意义,到是声音听着好。

荪亚和曾字连在一起,不是有曾孙呀的感觉吗?很难理解。

不管怎样,也算是知道,名字还是平易简单最好。

这本书还有好多东西值得细说,今天读到后来,曼娘自杀缢,中华沦陷,日本入侵,不知泪流满面。

生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是我们的幸运。

但是还是有些累了,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慢慢道来。

京华烟云读后感2小说《京华烟云》描写的是1900年—1938年那个政权更迭、军阀混战、人心郁闷的北平城中,通过对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各类人物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性格演变、思维撞击和命运选择,凸现了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作者还以其独特而充满睿智的女性审美观和审美心理,深刻描写了他心目中深爱的女子姚木兰,塑造了一个知书达理、聪明美丽,浩然诚笃、宽容自尊、有道教风范的光辉女性形象,表现出了中国优秀女性的落落大方之美、娴淑端庄之美和刚柔兼备之美,向人们形象化地展示了一个中华优雅女性光辉耀人的精神风采。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

《京华烟云》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1打开著者序时,就吸引了我。

“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

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行赞同,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

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如何爱,如何恨,如何争吵,如何宽恕,如何难受,如何享乐,如何养成某些生活习惯,如何形成某些思维方式,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这么多“如何”,看的我心激动不已。

看了该书之后再看该序,着实如此,有体会有共鸣有收获。

有的书要在合适的时候再看,这个合适或许是能看进去的时候吧。

以前看过点点《京华烟云》,不管是电视还是小说都没兴趣。

现在想看这本书是看了《风声鹤唳》的缘故。

《风声鹤唳》被称为《京华烟云》的续篇。

该书合我喜好,又有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东西,想一求究竟。

看《京华烟云》初的时候,就像侦探破案的感觉,发现自己知道的内容就暗自高兴,互相有关联的地方就天马行空,自我推测,很是起劲。

《京华烟云》有着现代《红楼梦》之称,高中时粗看过解说版的《红楼梦》,对故事细节了解不详细,而《京华烟云》的描写和《红楼梦》有联系,想了解更多,则是勾起了看《红楼梦》的兴趣。

两书的联系之处有很多,都是描写某社会背景下的大家族故事,都有借着梦境暗示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用诗歌暗藏人物的命运等,人物的服饰和建筑描写的很是气派,这个气派怎么感觉怪怪的,总之——就是描写的相当不错的意思。

里面的美食也是十分诱人。

里面的众多人物,除了酷似仙人的姚思安姚老太爷外,他从叛逆到领悟生活,领悟道家精髓外。

除却一些反面人物是大家所不喜之外,还有其他的众多奇妙人物。

总有那么些人能让我们为之倾心。

我喜欢里面很多的女子。

豪放机智有灵气的木兰。

沉稳睿智的莫愁,漂亮迷人且聪慧的宝芬,温柔善良专情的曼娘,柔弱敏感爱古语的红玉等等,众多的美女子,我都爱。

正是她们的存在,故事才这么精彩。

《京华烟云》描写的不仅是故事,也是作者的生活之道。

2023年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2篇

2023年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2篇

2023年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2篇林语堂《京华烟云》读书笔记1看完林语堂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体味了姚木兰这位奇女子五味杂陈的传奇人生,特别是在民国这个时代背景的映衬下,更彰显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力,*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

全文看罢,方能体会林语堂“两眼泪涔涔”的辛酸与感触。

林语堂曾感言:“若为女儿身,必为木兰也。

”可谓是他对自己精心塑造的这位完美女神的最高评价了。

纵观木兰的一生,确实波折重重。

起初生长在“姚府”这样一个虽然谈不上锦衣玉帛却也衣食无忧的大户人家,特别是从小受到姚思安这么一位学识渊博,清心寡欲又不失开明的慈父的谆谆教诲,称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木兰天资聪颖,秀外慧中又品性高洁,简直就如同空谷幽兰般无可挑剔。

然而她的完美并为成就她家庭的幸福,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灾难性的婚姻。

为了顾全大局,她顶替任性的妹妹嫁给了桀骜不驯的曾荪亚;同样为了顾全大局,她容忍曾荪亚那段执迷不悟的婚外情,并面对故意冷落和无端指责,以德报怨;还是为了顾全大局,她在心灰意冷时答应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的最后恳求,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并竭尽全力唤醒荪亚浪子回头。

至此,木兰似乎一直在委曲求全,似乎一直在为别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

其实不尽然。

木兰是一个无傲气但有傲骨的人,她并没有降服于命运而失去自我。

相反,她总能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

不失自尊又给人留有余地,极有分寸。

她用自己的智慧经营着她的婚姻和人生。

而这种经历了大风大雨,万般磨砺的爱情也恰恰是最实在的,最令人羡慕的。

不可否认,木兰是极富魅力的。

但究竟是她的哪些特质深深地撼动着我的心灵,使我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或许是她过人的才智,或许是她进步的思想,或许是她不输给男儿的气魄和胆略。

但如果看到了木兰的宽容,这些似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往往将宽容和屈服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宽容是软弱的;又往往将宽容和左右逢源混为一谈,这样的宽容是廉价的。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京华烟云》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1许多人说“北京时刻”类似于“红楼梦”。

林语堂的初衷的确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红楼梦》是一个讽刺的故事,那么《北京时刻》一定是一个梦。

《北京时刻》描述了最聪明的女人。

古典、现代;年轻和年老;出身高贵的,作为女仆的;诚实的职责,在计算中工作;各种各样的女人,每个新鲜的个性,血肉之躯;对于同一个女人来说,不同阶段女人的心理变化,从等待“闺房”这个词到结婚生子,从女儿到母亲到婆婆再到祖母和祖母,自然会在无意中显露出来。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所有的爱都是因为姚木兰。

难怪林语堂先生的理想女性是美、才和修养的结合。

她在管理家庭方面既有经验又谨慎,能够收支平衡。

谈论学习时,一个人应该说话尖刻,不要让别人理解。

大的是大的,金银玉,和王子和王子的女儿可比;说到节俭,它就是节俭。

静宜和布裙与城乡的农村妇女没有什么不同。

在古代,花木兰勇敢而博学,姚木兰也是,但她也有更实际的责任。

比如读书,有的读彝语,有的读阴语,木兰读书要做花生汤放碱。

显然是立夫喜欢他,但据他父亲说,他嫁给了孙亚。

林语堂一定希望木兰会是这样。

他为她找到了一个男人,她应该像木兰一样。

然而,在她订婚的前一天,露丝和一个美国青年私奔了,不久就离婚了。

从那时起,她的世界被分成两半。

她安静的时候仍然是个有才华的女人,但是她无法忍受她不爱的世界。

她最终自杀了,只在桌上留下了一杯温热的香茶。

因为她不是木兰。

木兰的美丽只能称为做梦。

梦想是美丽的,因为它是每个人都渴望的。

木兰,她不是这样的。

她没有反抗,也没有对孙亚的事情大发雷霆。

人们说她太虚弱了,但事实上她和木兰一样聪明,知道只有她能自救。

因此,她独自一人,用她的智慧挽回了错误的婚姻。

她的美丽,她非凡的智慧,她的气魄,她的勇气...这些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第一篇:《京华烟云》读书笔记我原本计划是每个月读一本书的。

结果,计划中的第一本书果真耗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得以读完。

其实,订定此筹划的缘故原由,不过是想提拔自我的文化程度,简简单单的做一个知性女人。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我不需要肯定得读懂它的意思,也不必要探求颜如玉,只是盼望通过念书,能够开辟本身的视野,也能够带领自己走向一条文学门路。

京华烟云,作者林语堂,此书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部文学巨著,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对付林语堂的作品,我仅读过这一本,对付他本人的相识,也仅今后书开始。

将现代文学与古代神话相比力,我自然是万分喜好古代神话的,因为,我总觉得现代文学太甚直白,也比较复杂,读起来远不如古代神话所带来的新奇、有趣;特别是对付古代汗青的研究,我犹为喜好。

之前在长安上班的时间,图书室里有《中华上下五千年》读本,有《世界上下五千年》读本,有各个皇帝、妃子、诗人传记,都被我每周一本,如饥似渴般的吸取到脑海里。

我读《京华烟云》的起因,说起来很可笑:那天在当当网淘了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被身边的同事看到了,就顺便要我帮她也订一本《京华烟云》,于是便一起下单。

等收到书的时间,我便被这两本书的封皮所吸引,觉得是特殊的惬意。

便央求她,我们相互换着看书。

但是后来,我便搬来了深圳上班,而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也在阿珍离厂的时间,被带来的深圳,至于《京华烟云》我更是没有时机去借来看了。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便越以为优美。

对《京华烟云》的思念,便从长安带到了深圳。

终于有一天在网上找到了电子档,赶紧下载到本地电脑上转换为txt格式,放在手机里逐步的欣赏。

从2020年1月份到2月5号才终于将此小说看完,看书的时间也是很短,每天晚上睡觉前,拿着手机看上半个小时,对峙每天都看,才得以知道末了的了局。

固然了局不像了局,留给我无限遐想:木兰最后到了四川吗?暗香他们一家可曾平安?还有博雅这个姚家的独子后代是否安然无事?当了兵的肖夫和表哥在战线是不是平安胜利?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间,我以为就像是在介绍三大家族的成员和他们的得势,从战役开始打,到木兰丢失;从曼娘结友,到木兰与立夫相识;从木兰与家人团圆,到姚家与曾家结亲;再从曼娘嫁与曾家,到木兰暗恋立夫;从牛家得势,到与曾家联姻;直到末了三个大家族,分散避难,家破人亡。

京华烟云读后感10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10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京华烟云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京华烟云读后感1《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颇有名的书。

它描写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是北平曾、姚、牛等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恩怨及抗日爆发后的民族情仇,非常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整篇小说说的是北京城里几户富家的少爷小姐们在动荡年代的爱情生活故事。

林先生颇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让人看了不禁赞叹,有时候给人似曾相识见红楼的感觉,比如银屏说:我又不是你们家买下的人,总有一天要离开了这里,嫁给平实庄稼户的。

不是很像袭人对宝玉说的一番话吗,巧的是所处的情形也相似。

又比如说到木兰大婚,有四人专管杯盘碗碟,有四人专司迎宾送客,有四人只管…。

等等,像不像贾府大丧凤姐儿指挥的场景;还说到姚家买下王爷家的花园,连园景都修得像大观园似的,还有“青纱橱”,楼台水榭等等。

对林先生的生平并没有研究,不过借着字里行间猜测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欢《红楼梦》,《京华烟云》里相似的场景是向曹先生致敬来着,不过仅仅猜测而已。

这是我自己在读书时发现的一点乐趣,觉得很有意思。

和《红楼梦》相比,《京华烟云》里的家族关系简单得多,人们之间的心眼也相对少些,没有那些剑拔弩张的气势,通篇都有一种平淡冲和的气息。

小姐们虽然能言善道,不过都有着旧时期女性的温婉贤淑,先生们即使再不长进,也算孝顺听话,就是说,没有什么让人气愤或者怒火中烧的场景和对话,稍嫌沉闷了些,却很能平复心情。

人家说,从一个人写作的风格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以及当时的心情,我想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看《红楼梦》,就算是最简单的家居生活,也能给人错综复杂的感觉;而林先生的《京华烟云》,即使主人公经历动荡难测的`年代,也能活得逍遥自在,颇有得色。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8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8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8篇)《京华烟云》读后感【篇1】读完了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如果说是几大家族的兴衰史,不如说是反映中国一个动x时代的跌宕起伏的历史缩影,但书里更多哲学思想观和人物的人生体验变化也让我们读者的思想跳出家族纠葛史,得到无限的升华和净化。

我喜欢姚先生的道家自然大道的人生哲学,喜欢木兰聪慧美丽大彻大悟的思想转变,喜欢立夫的激进昂扬的敢作敢为,也喜欢荪亚的豁达包容快乐简单,也喜欢开始讨人厌但伟大转变的人如素云的自我救赎,更喜欢最后新一代年轻人如阿通、肖夫的舍家为国的英雄气魄。

印象最深的还是林先生最后木兰思想升华的几句话,那是魄人心声又掷地有声的铿锵有力的回响: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乡这歌声让人热血沸腾,也看到中国人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

因为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他们深爱的中国土壤里。

她也迈步加入了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

她的内心也改变了。

她失去了空间和方向,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个体感,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一般老百姓中的一分子了。

她父亲是全凭静坐沉思而获得,她现在也获得了,却是由于和广大的群众,男男女.女、儿童的接触。

的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越,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将之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

她更感觉到一个民族,其耐心,其力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也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

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入云的天台山巍然矗立。

它在道家的神话里,是神圣的灵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

在庙门前,老方丈仍然站立。

他仍然看得见木兰、荪亚,他们的儿女,与他们同行的孩子们,所有他们的影子。

他看了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们渐渐和别人的影子混融在一处,消失在尘土飞扬下走向灵山的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的内地的人群里。

读到上面这些才感悟到本书的精神力量,让人动容,让人振奋鼓舞,也让人回味无穷,中国是伟大的民族,就如青青原上草,生生不息,长歌万里,我们只有不忘x心,发奋图强,才是为家为国的好男人!《京华烟云》读后感【篇2】意犹未尽,这是我读完《京华烟云》后的第一感觉。

京华烟云读后感3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3篇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3篇(一)《京华烟云》是一部描写北京城市变迁和历史沧桑的小说,展现了从清朝末年到近现代的社会风云变幻。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和悬疑,给人一种真实感和历史感。

读完《京华烟云》,我深深感受到北京这座城市的变迁和传统文化的珍贵,也让我思考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同时,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让我深有感触,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和命运起伏,这让我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后感受到《京华烟云》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段历史的回顾和人生的思考,让我对北京这座城市和其中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生活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京华烟云读后感精选3篇(二)《京华烟云》是一部以民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描写了从洋人侵略、战乱到民国建立时期的风云变幻。

小说通过一对兄弟,一个唱戏的少年和他的二哥,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挣扎、矛盾、爱恨情仇。

首先,小说描绘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风俗和风云人物。

作者通过对一家人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处境。

在外部环境的动荡和洋人入侵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他们依然坚守信念,努力生活。

在小说中,兄弟俩的命运纠葛、家庭的矛盾冲突、友谊的坚守都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性和社会风貌。

其次,小说的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将读者引入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中。

从最开始洋人的侵略,到兄弟俩的关系变化,再到国家的兴衰,小说中的情节一波三折,让读者无法放下。

尤其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他们在逆境中坚强成长的过程,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最后,小说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也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通过对那个时代背景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同时,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京剧、文学等,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中学生范文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中学生范文

I am a slow walker,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中学生范文京华烟云读书笔记1《京华烟云》是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一本有名的书。

它描述了清朝灭亡后,民国时期北平几个典型的大户人家的生活,十分逼真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

它是一部由好几篇小说联成的长篇小说,但不所以而成一部分散漫无结构的故事,而反为大规模的长篇。

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包括过渡时代的中国,成为现代的中国的一本伟大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面有两个主角是十分突出的—姚木兰和姚莫愁,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姚木兰。

林语堂说:“木兰,乃真女子”。

确实,在我看来姚木兰一面秉承着道家女儿的随缘自在聪明活泼,一面又有儒家媳妇的孝顺贤惠,漂亮而多才,十岁就识甲骨文,会唱戏,懂得享受生活,善烹饪,知人情,体贴,毋庸置疑她就是个是很好的情人、妻子与朋友,而在妇女受教育缺乏的当时,在尚有足够的蒙昧与保守的世界,姚木兰又是众多男士的梦想。

木兰自小被曾家所救,双方父母又有交情,加上与曾荪亚青梅竹马,又和曼娘一齐居住,有曼娘为曾家谋划,她与曾荪亚的婚姻,似乎是名门大家的理所当然。

而她自我所爱的孔立夫,她虽然明明明白自我在立夫的面前,变得活泼,有不可言喻的欢乐。

也明白孔立夫走了,她姚木兰的欢乐也随之带走了,她会独自在学校里伤怀感叹,却不愿意与任何说这不可说的秘密,她由衷地羡慕妹妹姚莫愁,却照旧安然地过自我的日子,在礼教谨严的夫家克制地保留自我风雅的爱好,结婚之后,仍与丈夫在清晨去看荷花,收集荷花上的露珠来煮茶。

我觉得有雅趣,近人情,是姚木兰最显著的特征。

她的可爱在于她那现实中的不现实,一面顺从命运,一面又在这命运固定不变的大格局下来点小花样,浪漫地过日子,享受人生。

之后,家国大变,木兰迁住杭州,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终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
我原本计划是每个月读一本书的。

结果,计划中的第一本书果真耗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才得以读完。

其实,制定此计划的原因,不过是想提升自我的文化水平,简简单单的做一个知性女人。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我不需要一定得读懂它的意思,也不需要寻找颜如玉,只是希望通过读书,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够带领自己走向一条文学道路。

京华烟云,作者林语堂,此书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部文学巨著,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对于林语堂的作品,我仅读过这一本,对于他本人的了解,也仅从此书开始。

将现代文学与古代神话相比较,我自然是万分喜欢古代神话的,因为,我总觉得现代文学太过直白,也比较复杂,读起来远不如古代神话所带来的新奇、有趣;特别是对于古代历史的研究,我犹为喜欢。

之前在长安上班的时候,图书室里有《中华上下五千年》读本,有《世界上下五千年》读本,有各个皇帝、妃子、诗人传记,都被我每周一本,如饥似渴般的吸收到脑海里。

我读《京华烟云》的起因,说起来很可笑:那天在当当网淘了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被身边的同事看到了,就顺便要我帮她也订一本《京华烟云》,于是便一起下单。

等收到书的时候,我便被这两本书的封皮所吸引,感觉是特别的舒服。

便央求她,我们相互换着看书。

但是后来,我便搬来了深圳上班,而那本《人生
若只如初见》也在阿珍离厂的时候,被带来的深圳,至于《京华烟云》我更是没有机会去借来看了。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便越觉得美好。

对《京华烟云》的思念,便从长安带到了深圳。

终于有一天在网上找到了电子档,赶紧下载到本地电脑上转换为txt格式,放在手机里慢慢的欣赏。

从2010年1月份到2月5号才终于将此小说看完,看书的时间也是很短,每天晚上睡觉前,拿着手机看上半个小时,坚持每天都看,才得以知道最后的结局。

虽然结局不像结局,留给我无限遐想:木兰最后到了四川吗?暗香他们一家可曾平安?还有博雅这个姚家的独子后代是否安然无事?当了兵的肖夫和表哥在战线是不是平安胜利?
这本书,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就像是在介绍三大家族的成员和他们的得势,从战争开始打,到木兰丢失;从曼娘结友,到木兰与立夫相识;从木兰与家人团聚,到姚家与曾家结亲;再从曼娘嫁与曾家,到木兰暗恋立夫;从牛家得势,到与曾家联姻;直到最后三个大家族,分散避难,家破人亡。

这是一部长篇巨史,一部介绍家族由盛到败的纵向史记。

以木兰为中心,展开各个家族的述诉,与之关联的一切故事,包括悲欢离合。

总止,这像极了一部《红楼梦》的翻版,特别是关于黛玉、宝芬、阿非与银屏这几个人的爱情故事。

看完之后,略作感想,特此书写,不成文,仅共娱乐一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