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史前文明到夏商王朝
2019华师大版第2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word教案
2019华师大版第2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word 教案一.单元解读1.基本线索:农业革命 文明起源 夏商文化 2.结构大纲 原始农耕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与夏史探究内外服制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青铜时代3.研究方法第1课 神话传说与考古第2课 后世文献与考古第3课 当世文献与考古二.每课解读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1.基本线索:农业起源----经济变革----文明起源2.知识大纲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 新石器时代生产方式:采集渔猎 栽培谷物驯养牲畜生活方式:聚族定居社会组织:农耕聚落 氏族组织中国地位:世界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 最早栽培粟黍稻稷大豆 中国特点:南稻北粟 血缘共同体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共同耕作,平均分配原始社会 农业文明起源初期意 义 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深远影响远古神话: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 内容 传说时代:炎黄尧舜禹神话传说 保存途径:世代口耳相传 早期先民生活阶段史学价值: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创业中的英雄人物认识途径 华夏族的形成发展 对象:新时期时代后期遗址 考古发掘 大量精制玉器、墓地和随葬品差别 社会等级 发现 古城、祭坛遗址和玉质礼器 早期国家特征: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核心地区:中原地区 原始农耕 文明起源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1.基本线索:文献中的夏----二里头文化----后世文献与考古互证2.知识大纲夏研究方法:后世文献与考古互证是社会转型:从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到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国文献中的夏朝制度变革:禹传位于子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史国家产生:百官、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上宫殿式建筑社会分化很明显首考古中的夏朝遗存石制和骨制农具;家畜家禽饲养农业为主个二里头文化青铜礼器、祭器王价值:为夏史研究提供重要而丰富的资料朝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1.基本线索:文化成就--历史地位2.知识大纲夏、商、周的关系: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商商朝兴亡: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商--公元前1046年,纣王牧野战败,被周取代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兴商的地位中国信史的开端:文献、甲骨卜辞、考古资料多重印证亡青铜文化发达用途: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青铜礼器象征器主等级身份政治地位铜功能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文典型器物:司母戊鼎,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化商人在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甲骨文具备汉字构成和“六书”规律,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成熟汉字真实记载商朝社会各领域的历史情况,为探究商史提供一手资料。
第1单元 史前时代与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修改版】
第1单元史前时代与夏商西周的更替
【教案修改版】
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史前时代与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理解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及其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 史前时代的概念和特点
2. 夏朝的起源和发展
3. 商朝的兴衰和特点
4. 西周的兴起和影响
教学步骤
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史前时代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史前文明的好奇和思考。
2. 研究史前时代:讲解史前时代的发展和相关遗址,培养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3. 研究夏朝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夏朝的典故和历史文献,让学生了解夏朝的起源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夏朝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4. 研究商朝的兴衰和特点: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和著名人物,让学生了解商朝的兴盛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商朝为何会衰落。
5. 研究西周的兴起和影响:介绍西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西周时期的理解和认知,分析西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 总结回顾: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复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课堂纪律等方面的表现。
2. 知识测试:组织小测验或笔试,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3. 作业评定:评价学生在本单元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代史纲要》
2.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华东师大课标版_高一下册(第二分册)-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_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共22张PPT)
⑥典型代表:姜寨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
生活:聚族定居
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
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聚落
新石器时代晚期
大汶口文化
阶级分化出现 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
玉 琮
玉琮是专用的祭天 礼器。用琮的人是可 以与天沟通的人。玉 琮多置于死者腰腹部。
钺
琮显示神权,钺显示 军权。 墓中随葬玉琮和玉 钺,说明他已经集军权 和神权于一身的古国首 领。
裴李岗文化的石墨盘
大汶口猪形罐
新石器时代的石镰
河姆渡陶猪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知识点——1、原始农耕A
①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②标志: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 ③特点:南稻北粟 ④成就: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⑤意义:人们聚族而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第 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文化遗址 满天星斗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特点(距今5000—4000年前 八方雄起)
北京
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窑
丁村 半坡
仰韶村 蓝田 巫山 屈家岭 大溪 元谋人
大汶口 良渚 河姆渡
史前遗址分布图
知识点——2、中华文明起源A
特征: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知识点
2、中华文明起源A 特征: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核心区域: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燧人氏: 于使(是)有 圣人出,以火德 王,造作钻燧出 火,教人熟食, 铸金作刃,民人 大悦,号日燧人 。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的历史资料、图片、文物等教学资源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的历史现象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表现、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进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的认识。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了解史前文明和夏商文化的实物证据。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展示一幅史前时期的壁画或陶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或这件陶器来自哪个时期吗?它们又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史前时期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史前时期和夏商王朝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积极意义,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第2课《文献和考古中的夏文化》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夏史探究
科学方法:文献 中的传说材料与 考古材料的对比 研究、相互印证
文献记载的夏代传说资料
二里头文化考古成果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 二重证据法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 据学的重大革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考古中的夏文化> 二里头遗存> 社会生活 • 粮食剩余——酒 相传:仪狄制造一种酒 进献禹;杜康发明酒 • 二里头出土大量的酒器 (有铜制、陶制) • 相传:太康失国是因为 “沉湎于酒” • ……
二、考古中的
夏史
探究
1、地点:河南偃师二里头 2、内容:宫殿遗址(社会分化),经济生活 以农业为主,进入青铜时代 3、意义:为夏史探究提供重要而丰富资料
史学界疑古思潮
胡适
徐旭生
1959年夏,72岁高龄的徐旭生亲自奔赴豫 西地区,对“夏墟”进行实地调查 。
二、二里头文化与
夏史探究
思考:如果考古学家已经断定某一文化遗址就是夏
文化遗址,你认为他是凭哪些依据断定的呢?
河南偃师 二里头遗址
地域吻合 时间吻合 有出土文字证明
二、二里头文化与
夏史探究
地域吻合
文献和考古中的
夏史探究
——世袭制 我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王 朝
公天下到家天下 文 献 田制、赋税 史记 宫殿
百官、军队、刑法、监狱 ——国家机器 ——国家特征
——最早王国 ——王权
——礼制 考 玉器、青铜时代 古 二里头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物 ——夏文化具邦国走向王国的特征
文献和考古中的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 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 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已。故谋用 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 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者,未有 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 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 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上海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 【中国古代史整理】(详细版)
上海高考历史复习笔记整理【中国古代史整理】(详细版)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中华文明起源: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
夏文化:考古发现与后世文献记载对比互证。
商朝文化:考古发现、当时文字与后世文献记载多重印证。
史料的分类: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
2.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
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3.口传史料与口述史料:1)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其他史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史料”;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
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2)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农耕:时间: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标志:采集、狩猎→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南稻北粟、南北并立)意义:①第一次经济变革②农耕聚落,聚族而居(陕西临潼姜寨)③对中华文明产生影响(重农思想、农业科技等)2.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多元文化)核心: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3.史料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前21世纪—前1600年):1.后世文献(《礼记》):大同之世(原始社会)→小康之世(阶级社会)公天下→家天下禅让制→制部落联盟→国家(基本特征: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2.考古(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宫殿式建筑:社会分化石制农具:农耕经济能够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甲骨文
• 因刻在龟甲、兽 骨上而得名。 • 是我国目前发现 的最早的、较成 熟的文字。
甲骨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 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从这篇卜辞中,你能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当时占卜之风盛行;统治者重视农业;对天文历 法有一定研究,已经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方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 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我辈固得以补 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 分全为实录……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 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 1. 运用考古发掘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以考证古代历史文化, 即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 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二重证据法的方法论价值在于它提出了检验 传统的经史典籍作为史料记载史实的可信度重要问 题。 什么是二重证据法?有何意义?
天干地支纪年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 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 亥叫作十二地支。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又 形成了一套干支纪法。
三星堆文化
在四川成都广汉平原发现一支异常发达的商代青铜文 化,从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遗物看,其技术水平和发展程度 决不在中原殷商文化之下,但以后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先 民竟不知去向了。
祭祀坑中出土的大铜人 (下)高度与真人相仿, 青铜神树高达4米(右)。
课堂小结
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领汤灭夏,建立商朝。 由于商的统治范围有限,且周边存在其他方国、部 落,因此商采取内外服制的统治方式,形成了松散 的联盟关系。 商朝的青铜文化高度发达,出土青铜器众多, “司母戊鼎”是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的用途多种 多样,但主要用途是礼器,用于王室、贵族的礼典 或祭祀,还被赋予了沟通天地,象征政权的意义。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较成熟的文 字,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由于甲骨 文的出土与解读,加之文献史料与考古史料的对应, 商朝被证明为信史。
第2分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PPT课件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宇宙天地创世神话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盘古氏开天辟地 有巢氏发明巢居 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 伏羲氏发明“结绳为网以渔” 神农氏教民耕种,并尝百草,创医学。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伏羲氏和女娲氏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2、本族始祖神话(氏族、部落)
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dì)喾(kù)、尧、 舜 黄帝是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相传生于姬水, 故以姬姓,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 葬桥山”。黄帝陵位于陕西北部,延安市黄陵县 境内的桥山之颠。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第三单元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第四单元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第二分册 >
中古史世系及分期一览表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 夏 商 西周
原始社会170万年左
右(石器时代)春秋源自战国 秦 西汉1400年左右
(青铜时代)
东汉 三国 两晋
——内容修改自新疆人文网
第二分册 > 第一单元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三:阿善遗址的发掘结果震惊了国内考古界:在1070平方 米范围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房址24座、窖穴240个,出 土了各类文物1600余件。还发现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 砌围墙2200米。1983年又发现了大型祭坛一处。种种迹象 表明:距今5000多年的原始先民们竟然有了城池的概念, 阿善遗址宛若一座雏形城市,早早屹立在了黄河北端的肥沃 土地上。阿善遗址中布局井然的房舍、环绕村落起筑的具有 防卫功能的围墙,以及专供从事宗教活动的祭坛,决不是偶 然的,可以说,阿善遗址已经形成了城池的雏形。 ——内容摘录自包头新闻网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复习课件
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 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4: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 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 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重点阐述
证史方法:二重证据法:
二重证据法是把传世文献与地下考古互为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1925年, 王国维就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开《古史新证》之演讲课,在《总论》中重 新提出“二重证据法”理念,用新发现的地下材料与传统的史书典籍相印证。 他的主要观点如下: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 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 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 可断言也。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复习课件
单元知识梳理
考点分析
考点1:原始农耕(A)
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 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 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 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 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 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讲:从史前到夏商周
第一讲:从史前到夏商周陈明华在探究本单元内容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两段单元概述。
【引例】单元概述的阐述单元概述是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
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灵魂。
如何阐述单元概述呢?举两例说明之:例一:教学参考资料上关于“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的阐述:本单元所讲述的是中国上古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即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时期的历史进程。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演化进程,大约经历了近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第一个历史时期大约起始于距今1万年至七八千年间。
在此期间,生活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始先民率先发明了粮食的种植,开始进入农耕生活。
农耕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标志我国先民的生活方式,已由单纯依靠自然物的采集、狩猎的经济活动,逐渐过渡到生产性的经济活动。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谷物的驯化种植为特征的生产性经济活动,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各自经历了独立的起源和发展,这是我国先民对世界农业文明的重大贡献。
第二个历史时期最迟起始于距今四五千年前后,至夏商最终完成。
这是我国历史由原始平等的农耕社会逐渐向阶级社会的转化时期。
在我国境内各地发现的新石器后期的遗址遗物,向我们显示了此时的社会状况:原始平等关系已破坏、社会等级分层已经存在,凌驾于一般聚落或部落的政治实体也已产生。
文献记载的夏朝,古人遗址视为是“大同”到“小康”的历史转折点;已获得考古证实的商朝,不仅有成熟的文字,而且进入了青铜时代,说明阶级社会完全形成。
本单元通过对上述历史内容的叙述、讲解,向学生大致勾勒出我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以及最终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基本特征。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懂得神话与史实、传说与信史之间的关系与差异,了解史学研究是如何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的相互印证来获得确切可靠的历史知识。
【引例】单元概述的阐述(续)例二:教科书上的“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单元概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一单元从史前文明到夏商王朝ppt课件
宋
齐
梁
陈
南朝(420--589) 隋 (581--618) 唐
(618--907)
西夏(1038--1227)
唐
(907--960)
辽(916--1125) 金(1115--1234) 五代 北宋(960)
十国
(907--979)
金(1125) 北宋 南宋
元
(1276)
(979)
(1127--1276)
【经典题示例】
4.我国早期的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特点主要原因是 A.北方处于父系氏族阶段而南方处于母系氏族阶段 B.北方土质松软肥沃而南方土质坚硬贫瘠 C.北方气候相对干冷而南方气候相对暖湿 D.北方人居以半地穴式房屋而南方人居以干栏式房屋 5.文明和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 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 的一步是 A.建造房屋 B.种植谷物 C.制作陶器 D.饲养牲畜
1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很多居室、 宫殿、陵寝、作坊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 等文物,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50多年来, 史学界对夏朝历史的“信史”地位还是存在较多的质疑,这主要是因 为遗址中没有出现 A.兽骨 B.文字 C.铁器 D.龟甲
15.商朝历史较之夏朝之所以成为信史的最主要依据是 A.文献记载 B.青铜礼器 C.甲骨卜辞 D.神话传说
【经典题示例】
16.古书上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这里鼎的 主要用途是 A 礼器 B 食器 C 酒器 D 乐器 17.商代号称“青铜时代”,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当时情况的是: A. 商代青铜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 商代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C. 商代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 商代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中职历史第1单元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 · ·
青铜器
鼎商 司 母 戊
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西 周 大 克
上海博物馆
尊西 周
鸟
商朝的青铜器
食器
酒器
水器
盘
鉴
匜
乐器
兵器
四羊方尊
P7 议一议:以甲骨文和青铜器 为例,列举商周时期早期政治 文明的特征。
神权加强王权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北京人
半坡文化
城在亳(今河南商丘)
2. 盘庚迁殷: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 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商纣暴行
•修筑豪华宫殿园林,尽情享受 •施用炮烙酷刑,镇压人民 •设“酒池”,“肉林”和后妃大臣嬉戏 游乐
•建巨桥粮仓和鹿台, 堆积掠夺来的粮食和珠宝
武王伐纣
周部族发展:商朝晚期,周部族以农 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第1课 史前时期与夏商西周更迭
史前时期
①什么是史前时期? ①文字记事以前的时期。
人类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200 万年
距今1万 年
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7000年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
石锥
石锛(bēn)
石刀
石凿
骨铲
半坡遗址角锥
1、夏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夏朝的传承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的灭亡
国王桀统治残暴,引起民众的反抗,被放逐到 南方。
从史前文明到夏商
1、有学者认为,文明社会是从有社会规则开始的。据此判 断,可作为文明社会标志的是( ) A. 制造石器工具 B. 采集与渔猎食物 C. 农耕聚落形成 D. 文字与法律产生 2、某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作了如下归纳,其中符合史实的 是( ) A.距今约一万年前后,先人的食物主要依赖农耕生产 B.早期农耕聚落时期,先人们实行共同耕作按劳分配 C.中国人以炎黄子孙自居,因为炎黄传说已经被证实 D.从史前墓葬品的差别中,可以透视到社会等级存在
五帝时代天下有“万国”、“万邦”,他们在各自建立 邦国的同时,还曾联合起来建立地缘性联盟,盟主由强 有力的邦国君长出任,随着实力的变化而发生权力的和 平的更替。这就是尧、舜、禹禅让的实质。 后世儒家典籍把它加以美化,成为“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的大同社会,儒家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 对照考古发掘的资料,尧舜时代大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晚期,当时黄河流域已是氏族社会活动频繁的地区,文 明的萌芽已相当可观。 ——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
C.农业生产发达 D.已有成熟文字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2012•上海单科•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 视 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2011•上海单科•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 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 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 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这是因为 ( ) 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1、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 是( )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中国古代—先秦-夏商西周
(三)夏商西周的经济 1.农业
①土地制度:土地国有的“井田制” ②生产工具:木质、石质为主,商周出现少量的青铜农具 2.手工业 ①官府垄断与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②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③丝织业的产生和发展 3.商业 ①“商人”的由来 ②商周时期国家支持商业的发展
夏
商
西周
衮服——西周统治阶级 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 人 ”的卜辞。“众 ”
是商代集体耕作的反映。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井田制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 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滕文公上》
2.宗法制
①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的制度 ③内容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大宗与小宗 ④特点 A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B 大宗、小宗的相对性 C “家”和“国”的统一性(族权政权合一) ⑤.评价 A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通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远古时期——鸦片战争前)
中国古代史分期 1、先秦时期: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中华文明的起源)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封建大一统时期) 3、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4、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封建社会的繁荣)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6、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鸦战前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从史前时期到夏商五朝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课件1 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源明中 的华 起文
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考古发掘中的历史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 2.
满天星斗 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
明的核心地区
编后语
折叠课件作用 ①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②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③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④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对于课件理论、技术上都刚起步的老师来说,POWERPOINT是个最佳的选择。因为操作上非常简单,大部分人半天就可以基本掌握。所以,就可以花心思
意义: ①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②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③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
3.定居和聚落
说明:已经开始定居生活,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集 体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没有私有财产,没 有贫富之分,尚处于农业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请问人类在原始农业 诞生以前主要通过哪些途 径获取食物?
采集
渔猎
※ 观察下列两组图片,想—打制石器
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形状
用途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较粗糙 精细尖锐
用于采集 狩猎
用于农耕 生活
一、原始农耕
2019/12/31
23
谢谢欣赏!
2019/12/31
24
一、原始农耕
1、农业革命 2、中国农业的起步
•黄河流域
形成这种格局 的决定因素是
什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题示例】 经典题示例】
6.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 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拓片),对此材料的史学价值 右图为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 ), 判断较合理的一项是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后人想象不可信 . B.黄帝确有其人 . C.要证明黄帝确有其人还需材料佐证 . D.黄帝为汉代人 .
南朝(420--589) 南朝(420--589) (420-隋 (581-(581--618) 唐
(618--907) (618--907)
西夏(1038--1227) (1038--1227) 辽(916--1125) (916--1125) (1115--1234) 金(1115--1234) 五代 北宋(960) 唐
秦
(前2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
(前206(前206-前202)
西汉
(前 (前202)
新
(公元9) 公元9)
东汉
(25--220) (25--220)
东汉
(25-(25--220) --220)
魏(220--266) (220(221---263) 蜀(221--263) (222---280) 吴(222--280)
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史前时期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220年 年 金:北宋、辽 北宋、 蒙古( 西夏、 蒙古(元):西夏、金、南宋 西夏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经典题示例】 经典题示例】
9.关于夏朝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于夏朝的表述中, 关于夏朝的表述中 A 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B 在城邦的基础上产生 C 一开始就是幅员辽阔的大国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10.下列最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阶级国家所取代的史料是 下列最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阶级国家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 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 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 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 大人世及以为礼” . 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大人世及以为礼 11. 20世纪 年代以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很多居室、 世纪50年代以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世纪 年代以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出了很多居室、 宫殿、陵寝、作坊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石器、 宫殿、陵寝、作坊等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 等文物,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50多年来 多年来, 等文物,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寻找“夏墟”的重大发现。但是 多年来, 史学界对夏朝历史的“信史”地位还是存在较多的质疑, 史学界对夏朝历史的“信史”地位还是存在较多的质疑,这主要是因 为遗址中没有出现 A.兽骨 B.文字 C.铁器 D.龟甲 兽骨 文字 铁器 龟甲
中国古代史单元章节复习
(史前时期——1840年) 史前时期 年
中国古代政权(王朝) 中国古代政权(王朝)更替
(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 东周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前21世纪) (前16世纪) 21世纪 (前16世纪 世纪) 世纪) (前1046-前771) (前770-前475) (前475) 1046770(前
濒临大海,海 依托大草原, 岸曲折、土地 地域辽阔、 贫瘠 水草丰盛 航海、商贸、 游牧经济 殖民 民主城邦政治 军政合一政 体制 权 善于吸收,文 尚武,有利 化多元 东西方文明 沟通
【重点问题分析】 重点问题分析】
神话传说具有怎样的价值? 神话传说具有怎样的价值?
三步走: 三步走: 早期文明多以神话传说为主要形式保留传承。 (1)早期文明多以神话传说为主要形式保留传承。当时生产力低下, 早期文明多以神话传说为主要形式保留传承 当时生产力低下, 人们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导致对往事的回忆一开始就带有神话色彩。 人们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导致对往事的回忆一开始就带有神话色彩。 神话传说能从中投射出当时历史的影子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投射出当时历史的影子, 神话传说能从中投射出当时历史的影子,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但是毕竟是文学作品,不是真实的历史。 但是毕竟是文学作品,不是真实的历史。 但是毕竟是文学作品 史料与之佐证 (3)所以我们还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之佐证,方能得到可信的历史。 )所以我们还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之佐证,方能得到可信的历史。
文明
时间 两河
共同特征
大河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 动植物资源丰富 气候温暖 地理位置相对孤立
BC3500年 古代两河流域 BC3500年
古代埃及 古代印度
BC3100年 BC3100年 BC14世纪 BC14世纪
尼罗河 恒河
三大文明比较
类别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草原文明
自然环境 受制于大河, 雨量充沛、 土地肥沃 生产活动 农耕经济 政权体制 君主专制中 央集权制度 文化传统 相对封闭, 地域特色
7.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盛大开幕式上,展示了数千年文明古国的风采,其中 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盛大开幕式上,展示了数千年文明古国的风采, 在北京奥运会上的盛大开幕式上 有一部分题材来自远古时期丰富多彩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 有一部分题材来自远古时期丰富多彩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 等。对神话的认识最符合历史学要求的是 A.历史久远基本没有历史价值 历史久远基本没有历史价值 B.是古代先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是古代先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C.对了解先民活动,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对了解先民活动, 对了解先民活动 D.是口耳相传的第一手资料 .
——
大汶口墓地35号墓出土随葬品
【经典题示例】 经典题示例】
8.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 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 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 特点,以下选项中, 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 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 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 栽培水稻的遗存 C 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除了黍、 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 D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大量稻谷的遗存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
(907--960) (907--960)
金(1125) 元
(1276)
北宋 十国
(907--979) (907--979) (979)
南宋
(1127--1276) (1127--1276)
元
明
清前期
(1271--1368) (1368--1644) (1636--1840) (1271--1368) (1368--1644) (1636--1840)
地理环境差异所致: 地理环境差异所致:
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文明,诞生于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的大河流 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文明, 实施灌溉农业, 域,实施灌溉农业,其生产方式对社会组织结构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影响。 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文明,诞生于岛屿众多、 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古代西方文明,诞生于岛屿众多、港湾密布的海 地少人多,工商业发达,形成的文明和东方迥然不同。 洋,地少人多,工商业发达,形成的文明和东方迥然不同。
要求: 要求:
1.记清楚主要朝代更替线索; 记清楚主要朝代更替线索; 记清楚主要朝代更替线索 2.主要朝代建立时间; 主要朝代建立时间; 主要朝代建立时间 3.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线索;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线索; 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线索 4.疑难问题:如:三国哪一年开始;金灭了哪些政权? 疑难问题: 三国哪一年开始;金灭了哪些政权? 疑难问题 蒙古)灭了哪些政权?明是被谁所灭? 元(蒙古)灭了哪些政权?明是被谁所灭?清的统治哪 一年结束? 一年结束?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 人类最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主要有: 人类最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地区主要有: 古代东方: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 古代东方: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 古代中国
• 人类最先进入海洋文明(商业)的地区主要有: 人类最先进入海洋文明(商业)的地区主要有:
古代西方: 古代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
2.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 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 新石器时代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 .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 .
3.右图是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 .右图是姜寨遗址的复原图,呈现的是一个共同耕作、 姜寨遗址的复原图 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 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当时人们日常主要种植和分享的 粮食可能是 A.甘薯 B.稻 C.粟 D.玉米 . . . .
十六国 西晋
(280-(280--316) --316)
东晋
北朝(439--581) 北朝(439--581) (439-东魏 北齐 十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