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13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13篇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能够让人赏心悦目,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13篇》,一起来看看吧!《理想国》读书笔记篇1读《理想国》,我认为最重要的,乃是不自满于眼下所有,唯有不断地融入新的环境与集体,才能启发思考从而了解自我、社会、国家政治、世界历史的变迁,体察到宇宙永恒的真理。
最终有所获益。
《理想国》以复杂逻辑架构起来的精致的语言论证背后,乃是透视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盛极而衰的政治乱象和在如此背景下体现的自由人的各种病态面貌。
通过归纳对比奴隶制社会现存的六种政制以及联系互生的状态,对应六种人格,如画家一般将这些表现勾勒出来,暴露其弊端。
“王者政治”,才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理想体制,才是正义的政治,统治者才是正义的统治者。
理想国的理想统治者当是哲学家无疑。
学习哲学,随时随地扩展眼界,灵魂始终被善的光芒照耀,以见识丰富认知才能更接近正确,对当下我们完善自身修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穴喻最让人印象深刻:一群人坐在洞穴中,背面连通光源,因为背对光源,头颈无法转动,因为有限的活动空间导致他们必然会把人走过的影像当成真实,沾沾自喜于摸透了影像运动的规律。
假如此时有人帮助一个人解脱了枷锁,此人身体能够自由转动而看到真实的光源时,他的眼睛因习惯黑暗而感觉痛苦,假如有人铁了心要将其拉出深渊,进一步认识外面的世界时,他仍需要一段时间改变自己既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从近观事物— 1—的影像直到能够直接看到地球的最直接的光源,才有了对世界的基础认知,而那些安于洞穴环境的人则因为不愿挣脱束缚的“虚假自由”而陷入无知的深渊。
人寻求智慧的过程正是背过影像直接运用理性了解实体背后的实在的过程。
摆脱原有的有限视野,直达无限的旅程,建立理性,就是哲学的.发展目标。
辩证法就是通过分析矛盾直达本质的过程。
以见识丰富认知,丰富哲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社会的风貌。
理想国读书笔记范文5篇
A good retreat should be rewarded like a great victor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理想国读书笔记范文5篇理想国读书笔记1《理想国》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和散文体著作之一,作者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柏拉图。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阐述了自己贬低感性认识,抬高理性认识的哲学观念,评价了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他认为雅典贵族统治的古希腊前期是民主政体,是“理想国”,而“理想国”的国王必需由哲学家来担任。
本书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正义?”,正义是“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将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吗?”。
柏拉图认为,正义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
这对后来人们在考虑国家正义、法律正义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
柏拉图的正义提醒我们,重要的不仅是计算我们从社会获得了什么,而且还要计算我们为社会的顺利和成功提供了什么。
智慧是真理和知识的源泉,最高知识就是善的理念,善的理念就是最高智慧。
这就是《理想国》中的柏拉图密码。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以全新的目光认识自己和世界,明确认识到自己要走的路、世界已经走过和正在走的路。
理想国读书笔记2《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
无怪乎一次辩论课上,我提到这本书一个学期的时间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老师补充说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
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他们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7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7篇】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一今天终于把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完了。
读《理想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读的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它啃了下来。
然而,虽说是啃完了,但又确实说不出有什么体会或收获来。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 理想国” 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不断地给人们灌输一种思想,认为像是理想国中的人们生活的样子,就是最美好的样子。
但是他要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思考我们真的是要想成为理想国当中的民众吗。
《理想国》诠释了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认为理念社会和现实社会构成我们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会真实存在而且处于永恒不变的状态之中,但人类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会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实。
人们感受到的世界由现象组成,时刻在时间、空间的作用下不断变化。
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柏拉图提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种认识论,囊括理念论和认识论,以此来指导他的哲学教程。
虽然我现在看的还是非常的懵懂无知,但是这本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深远的一本书,它不仅诠释了什么是思想的表达,也提出了一个完美的治国方案。
他把我们现实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全部在里面帮我们解决,虽然说里面的解决方法可能并不是非常的成功或者能够实现,但是它给了我们一种美好的乌托邦的向往。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二昨天,闲着没事干,我便把已经狼吞虎咽地看过一遍的《理想国度》又拿起来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放学后,初二(10)班的同学在教师里谈论各自的理想。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4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4篇)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同时《理想国》也被后人誉为震古烁今之书。
原书共分为十卷,以“理想”为定义,主要涉及国家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正义与非正义问题、善与恶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等诸多问题。
在这本书中,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他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格劳孔、阿德曼托斯的辩论对话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国理想渗透于其中。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
这种构思,不但显示出哲学家的胆略,更显示出思辨的智慧。
在这内容庞大的十卷中,我肯定不能一一讲到。
所以,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两点谈谈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说,柏拉图所关心的理念主要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评价。
所以,可以这样说,《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
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二读书是艰难的,我这样和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因为我们明白在很多的状况下,我们不得不面比较我们在书中见到的更加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在我们的现实中间,所以我们明白我们务必将我们所读的书和我们的现实区分开来,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就务必明白我们该怎样样去理解我们的书和我们的人生,或许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失去很多的东西,因为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脱离这样的理解,就是说我们只是能在书的表面来看待很多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再次回归到书的时候,我们往往就将我们的书丢到了一边,或许在我的这个读书的感想中,我这样理解,柏拉图《理想国》并不是我们在一个很短的时光总能够读的懂的,但是我们还是去读了,或许我们的努力是对的,但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却看到了很多的并不是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的事情,就是在这个书读完之后我们还是和没有读以前一样的,我们将书已经忘记,我不是一个书的万能者,但是我还是期望既然我们来读书,最好做什么事情就做好一点,或许那样是好的,我这样来理解,但是当我在读完之后再次想去和我的很多的人去讨论的时候,大家开始关注的是老师所说的另外的一本书,另外的一个理解,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去读,或者说我们的读书是一个短暂的游客的过往,那么我们得到什么了吗?或许用此刻的人们很现实的观点来问这样的问题,或许会说,我们还需要什么?但是答案或许如我们的读书一样很艰难!阅读柏拉图《理想国》我想给我最大的感想或许还是告诉我作为人要尊重自我或者别人的选取,因为在书的结尾因为人自我的对于神的不一样的选取造成的彼此的不一样的命运而告诉人们,自我要对自我的选取负责,或许在人与神的二元分化中我们理解的简单了,但是事实上的理解是我们该怎样办?麦金太尔说:人生就是一个选取的过程,人的一生中充满了选取!是的,法律是我们自我选取的,但是在我们自我的理解中我们却不尊重法律,我们没有理解法律所要求的是什么?是的,我想有的人会说,你说了那么多的东西,但是那都是废话,有什么用呢?因为人在自我的理解中还是要生活的,现实或许比什么都重要的,你说的能给我们衣食和温饱吗?或许这个问题是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是个问题,因为我说的前提并不是就否定了我们去理会现实的生活,我们说的是一种自我的对于自我的选取的尊重,你或许会说他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基本的理解的话,那么一个大学生就不会被活活的打死在街头,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就不会将自我同学了四年的同学活活的打死在自我的宿舍中。
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理想国》读书笔记篇1:在柏拉图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国》是最成系统的一部。
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讨论了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以后的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柏拉图思想的,还是反对柏拉图思想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尤其不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
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
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
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应该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考虑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还要考虑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
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
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
”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柏拉图从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方面对正义进行了讨论。
他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
他认为国家由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三部分组成,国家应有四种品质,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在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他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才配称作智慧,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总是最少数。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8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优秀8篇)《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
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
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理想国》是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丰富多彩、环环相扣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这个城邦是历史上大大小小“乌托邦”的开山鼻祖。
该书是柏拉图中期思想的总结,其语言华丽,逻辑缜密,想象丰富,阐述精彩,在历史上颇具影响力。
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
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或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
第二,统治者阶层应过公社生活。
第三,国王应该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作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
在该着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
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
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
而我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题的思考。
我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
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7篇
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7篇为了国家的发展,每个人就应加强本行业得技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理想国》读书笔记7篇,欢迎借鉴参考。
理想国读书笔记(一):其实《理想国》是政治学的著作,这我在第一篇的读书笔记中已经说了,所以他要解决的也是关于国家的建设的问题,我们明白的是,在人与人之间构成社会的时候起,国家的建设就已经引起了人的关注,个性是在以后的人们的论述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在这个读书笔记结束后我将写关于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的读书笔记)所以关于国家的建设我们务必深刻的理解之后你才明白为什么那些写于书纸上的言论是那样的重要,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群体了,他们已经扩大了,而治理的艰难也就体现了出来,这个时候,什么样的国家结构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国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时也合乎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厘定了,在柏拉图的理解中我认为由于他自我的贵族的身份和他处于当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领袖伯里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没有很好的发展的时候,外受到斯巴达人的统治,内部也不怎样协调的背景下,他思考的是如何从一个完善的角度来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建构,同时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时候保障城邦的正义,所以政体的选取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这样的思考,是时代的情势所要求的,当然其中有柏拉图自我的哲学家的思考在里边。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讨论的政体有五中,即王政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
柏拉图也分别给出了五种政体不一样的内在的性质和本身存在的区别,我们或许明白,在这五种政体中在这天我们实行的主要的政体就是民主政体,诚然,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最好的就应是一种哲学王统治的王政,那样的话,因为哲学王自我的素质优异于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设中就能够到达最好,而最坏的或许暴君的统治了,因为那是一种毫无秩序可言的政体,而在那样的社会中一切的东西的发生和其他的什么都来自于君主的意志,那么就毫无一个预期可言,在那样的时代中,国家的统治是十分的不稳定的,那么在哲学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体,就是我们在这天广泛实行的这种,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在我们这天的民主政体的形式中和柏拉图的理解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在理念上和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尽管他可能不怎样好,但是就如同我的一位宪法学的老师在讲宪法的时候说的那样,此刻的制度(当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码的一点我们明白他不是最坏的。
理想国读书笔记15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1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国读书笔记1今天终于把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完了。
读《理想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读的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它啃了下来。
然而,虽说是啃完了,但又确实说不出有什么体会或收获来。
于是,想象如果十几年前遇到这本书,情况应该不一样吧。
那时的我,读《圣经》,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读共五册的《毛选》,甚至还搜罗背诵希特勒的语录。
当时的我相信一定有一把理想世界的金钥匙,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是可能实现的,相信人生应当奉献给“人类最庄严的事业”。
十几岁时的我,曾经完全依据自己的思考而产生了国家管理一切社会生活,儿童公有是可以是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想法。
如今看来,倒是于柏拉图不谋而合。
如果十年前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想必会有如获至宝之感,进而奉为圭臬吧。
然而,现在的我依然是曾读过《1984》、《动物庄园》、《美丽新世界》,以及看其他该看或不该看的书的我了,已经是经过大学理性训练的我了,已经是不会相信为着某个美好理想,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够将天堂带入人间而不是使人间堕入地狱的我了。
希望建设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而牺牲当下的幸福是不理性的。
想建设人间天堂的,没有不造就人间地狱的。
没有彼岸的乌托邦世界,并且不应幻想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那个所谓的人间天堂,相信理性而非热情,这是这十多年的读书学习给我带来的改变与财富。
带着强大偏见读《理想国》的过程,正是幸福地体验这种美好财富的过程。
理想国读书笔记2然而这种靠家庭伦理关系维持统一整体的国家,是否真能达到柏拉图所期望的城邦幸福和正义?我个人认为按照优生原则进行婚配的举措和妇女儿童公有的设想都只是一种空想,很难实现,即使国家强制实行了,结果也不可能像柏拉图预想的那样美好。
理想国读书笔记(共7篇)
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读《理想国》对话plato伯罗奔尼撒战争,遍地兵燹,雅典城邦衰落,疫疠流行,那一位系出名门的伟人,深思自省,于是,有了《理想国》,从此,西方有了一颗堪与《圣经》争辉的明星,震古烁今。
他借苏格拉底之口,以探讨正义为由,创制了一个极尽他心中之美好的理想国度,其中包括国家的组成、成员的分工、管理者的职责、青少年的教育、男女平等、哲人为王以及哲学王的标准和培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还穿插着他一些诸如洞穴比喻和理念论的哲学思想。
在《理想国》中,对于国家与各个阶层,柏拉图认为,理想的国家即正义的国家,是智慧、勇敢、节制三者的和谐有序的结合,三种品质的载体相应的就是社会上的三个阶层。
为数甚少的有用智慧的知识阶层,叫做统治者;处在中间阶层的是拥有勇敢品质的人,叫做护国者,处在最底下的阶层的是那些无知、不能做自己主人的人,在政治上必须由统治者统治。
只要各个阶层实践了与自身相适宜的美德,正义的国家就实现了。
初读不免被其的大胆构建所吸引与感动,然细读之,会发现,在那华丽的语言、缜密的逻辑、丰富的想象、精彩的阐述背后,是唯心主义的对人性的违背,这,使得他的国家,注定只会也只能成为,理想国。
对于教育,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
理想国的建立和保持,赖于教育,一个人得到的培养如果不合适,那么最好的天赋所得到的结果甚至会比最差的天赋还要坏。
理想国中有公民身份的男女儿童的教育从音乐和讲故事开始,歌词、曲调和故事内容都要经过严格审查,禁止不健康的东西。
10岁时所有男女孩子都被送到乡下去受教育,除识字、阅读。
道德教育外,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理论。
20岁时,进行第一次筛选,考察其有无辩证法的天赋。
30岁时,根据第一次被挑选出的人的综合表现,做第二次筛选并进行考试。
被选出的人用五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学习辩证法,35岁时再放到实际工作中锻炼。
撇开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不谈,这本西方思想史上最富智慧与影响力的著作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我们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将教育视为与经济、科技有同等地位的国家进步的重要生产力,有重大帮助。
理想国读书笔记15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15篇理想国读书笔记1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本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
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英勇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阔平民。
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利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才能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
而代表英勇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平安,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
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
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者所向往。
而读到这局部,我却觉得很多说法都似曾相识,早在中国的夏商周时期,就有用系统的礼制来约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隶服从统治,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劳动所有,但有义务向君主定期朝贡、纳税,君王号召时要集合军队保护君主。
而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与柏拉图的许多主张有着相似之处。
君主对全国的思想专制、用道德和礼仪约束人民行为、武力全部收归中央掌权者所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和考虑,我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的需要,这一系列的教育灌输、道德约束、假借神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统治,愚弄人民。
所以,通过书中的政治辩论,我发现了很多我并不认同的柏拉图的观点。
例如:为维护统治,掌权者可以用假话欺骗民众,甚至编造所谓的“腓尼基人的传说”,假借神意来证明人生来就有贵贱之分,“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参加了黄金,这些人因此是最可珍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参加了白银。
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参加了铁和铜。
”这些都表达了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想国”的本质——封建贵族专职的奴隶制国家,特权横行、等级森严,压迫沉重,人与人之间严重不平等。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7篇)理想国读书笔记1《理想国》作为柏拉图的遗世著作,不仅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我们接触哲学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作。
《理想国》开篇以正义争辩入题,借助其他人的悖论引出柏拉图自己的看法。
何谓“正义”?每个人对正义都有自己的看法。
有坚持各自的分工,坚守岗位是正义;也有说智慧勇敢是正义;有说全面的善意的城邦就是正义。
而柏拉图一一予以反驳,不断地疑问,引出了相悖的论点。
其实这也暗藏了辩证法和归谬论。
这种炉火纯青的辩论手法在整个理想国中贯穿。
究竟什么是正义?柏拉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而是层层深入之后找到自己的论据,再提出自己的论点。
在《理想国》中,正义不仅是个人的问题,还是一个城邦的问题。
城邦跟个人的灵魂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正义的城邦是理性的,个人分工明确,妇女儿童共产,而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哲学王。
哲学王以哲学治城邦,让整个城邦能在哲学探究中成就正义。
而整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妇女儿童的问题,不可不说,柏拉图尽管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学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腊还是有其局限性的。
而这本书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对待妇女儿童的问题上。
柏拉图式非常看重儿童的公平和教育的。
他提出妇女儿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资源。
但是这样完全将妇女儿童当成了一种附属品的态度,局限了其对妇女作用的正确估算。
他不将妇女当成一种完全的客体,而是当成一种贵族政治的统治需要,这也表现出他对贵族生活的渴望。
众所周知,柏拉图式一个落魄贵族。
而最能体现其对贵族生活的向往的,就在于他提出的哲学王的理论。
其实,一个拥有哲学思想的王者,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渴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治理这个城邦,治理自己理想中的城邦。
而这种统治的基石便来自于他的金属血统理论。
这种理论完全统治了整个城邦的思维。
理想国读书笔记2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的对话。
探讨的主题是正义。
玻勒马霍斯的观点一开始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经过苏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后,这个观点被明确成为了“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精选10篇)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精选10篇)《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1《理想国》为柏拉图著,其资料是柏拉图以苏格拉底口吻讲述的,主要有《苏格拉底的申辩》,《裴多》,《克里多》,《国家》,《巴门尼德》,《智者》,《法律》等。
是一本辩论的记述书。
《理想国》有很多版本,我读的是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的。
虽然比较旧,可是比较全,这样保留了更全面的思想。
说实话,这是我读得十分痛苦的一本书,大概哲学类的书籍皆如此吧,之前花了八九个月时间读完北大哲学系教授张祥龙著的《西方哲学笔记》并且做了笔记,感觉也不是很难。
我感到,在短时间内读完《理想国》是很难的,这正是我感到痛苦的原因。
远不如读小说趣味,一本200多页的小说,我能够在一天内读完。
但这本《理想国》我花掉了一周的时间,才算是粗略的读了一遍。
首先,我要说,苏格拉底在书中大部分都在讲一个梦想的世界,理想国。
这个理想国过去没有,此刻也不存在,将来也不会出现。
就和共产主义社会似的,不大可能实现。
书中提到,妇女儿童公有,这种想法我真的不敢苟同,妇女、儿童他们是财务吗苏格拉底站在男性主义的角度上,做出此等事来,简直是荒谬。
为什么不说男人儿童公有这是一个父系社会的产物,男权的产物。
说实话,在公元前,古希腊是公认的民主之地,民主程度在那里很高。
古希腊所在地方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民主辉煌的时代。
那里有很多城邦,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相比于同时期的中国,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民主程度,与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切入正题,我读《理想国》,感受到的是苏格拉底那让人无可奈何的辩论之术,不明白有没有诡辩的成分,还有通本书上其他几个人,其回答完全是赞同的。
也就是说,是苏格拉底一个人在说教。
别人随声附和。
他给自我提问,然后自我早有准备,给自我回答,无头无尾。
书中很多论点有其历史局限性,作为一个在儒教影响下的中国人,我要批判的是:“苏格拉底说,正义就是只做自我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有自我的东西干自我的事。
”这与中国儒学进取入世完全背道而驰。
理想国读书笔记5000(共6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一:《理想国》读书笔记一、全书基本框架全书以柏拉图的恩师苏格拉底为主角,借苏格拉底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等人的辩论的方式,实际上展示了柏拉图自己对一个理想国家的建构,以及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以大见小”苏老在与年轻人的辩论中采用第一卷到第四卷谈论何为正义。
全书共十卷。
的逻辑,从城邦的正义中寻找个人的正义。
第五卷到第七卷讨论哲学王的问题。
苏老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承担起治理国家的责任。
全书勾勒出这样一个理想国:聪明的、理性的、具有自制能力的、爱好智慧的哲学家作为统治者,他们与灵魂里的“理性”部分相符合;具有冒险精神的、勇敢而强壮的公民作为他们与灵魂里的护卫者,农夫、石匠、水管工、一般的劳动者如木匠、部分相符合;“勇气” 农场工人等等作为生产者,他们与灵魂的“欲望”部分相符合。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 (一)正义暂且不论这种逻辑是否合理,的逻辑方法,“以大见小”苏老在辩论中采用如上文所言,苏老认为讨论什么是一个人的正义是困难的,但是讨论一个城邦的正义却是相对容易的,于是苏老着手探讨城邦的正义。
在大体上理想国已经构建的前提下,苏老认为它一定是“善”的;是“善”就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
苏老使用排除法,先在理想国中找到了前三种,那么剩下的就是正义了。
虽说有点牵强,但是苏老却得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正义的定义:每个人必须在国家中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的事。
苏老逐一驳斥了正义是欠债还钱、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快活得多等观点,反复强调正义者是快乐的、幸福的。
(二)哲学王《理想国》的核心是正义,全书围绕正义问题展开。
治国作为一门知识,而已。
“意见”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的把握,“善”即对高理念的认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
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才能拯救城邦与人民,(对应爱财之寡头政制、贪图荣誉的人)(对应争强好胜,哲学王的贵族政制优越于荣誉政制,而且后面四种政体一种比一、僭主政制(祸害最大的政制)、民主政制(对应民主分子)人)种坏。
理想国读书笔记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11篇) 认真品味⼀部名著后,相信⼤家⼀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11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理想国读书笔记1 《理想国》是⼀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
⽆怪乎⼀次辩论课上,我提到这本书⼀个学期的时光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师补充说这是⼀辈⼦也读不透的⼤书。
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这体现了柏拉图毕⽣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他们先后讨论了“⽋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把恶给予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苏格拉底⼀⼀进⾏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
然⽽⽂章没有仅仅落在关于个⼈正义的讨论上,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个⼈务必在国家⾥执⾏⼀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都作为⼀个⼈⼲他⾃我份内的事⽽不⼲涉别⼈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平等,是⼀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的⼈⼈平等的国度。
他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劳动者。
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有和谐分⼯,互助合作的思想。
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有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
或许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此刻所提倡的⼈⼈皆平等⾃由是格格不⼊的,或许还有种专制专职的⾊彩。
但是术业有专攻,⼀个⼈的⽣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所以只能对⾃我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有所成就。
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6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6篇)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国读书笔记1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家模式,并宣称理想的国家应该是有着学家莱领导的,在这一章节中他具体的论述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从寻求正义出发,来阐述了幸福国家的模型。
首先,谈到了生产者应自觉的、全心全意为国家生产粮食服务;其次谈到了商人的贸易;最后阐述了战士应当勇敢的保卫自己的国家;同时也谈到了每个人应该掌握好自己行业的技能。
归根到底,各个行业的人都应当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从而使生活在这个国度的人感到幸福,运用各个行业与国家的关系及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明:国家大于每一个个人和家庭,为了国家和政治的建构,我们应该服从于国家的需要。
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学意义,马克思的国家观也颇近似于柏拉图,但时代不同,这种国家观产生于城邦之间分散的时代,而今我们的国家过于膨大、强盛,对于个人的压制太多,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怎样在当下寻找强大的国家下的解放人性,这就使得本章节对中国的现实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理想国读书笔记2这本书读的差点让我抽过去,要不是我们那个操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的熊老师笑眯眯的给了我七八本书,而且规定每本书要写至少一千五百字的读后感,要不不给学分,我是打死都不会读这些书的,可是你看。
可是英雄气短呀,为了不重修这门课,我只能忍了。
初读这本书时,因为书中有的字句拗口,再加上哲人的思想和思维着实让人捉摸不透,便没坚持下来。
不过,在仔细读了关于柏拉图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便重读。
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求甚解,但是仍旧被他的一些先进思想,还有他所向往的那个理想世界,深刻震撼着了。
不得不承认柏拉图确实是朵奇葩。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老师则是与他同样举世闻名的苏格拉底。
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5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5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想国读书笔记1“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人间的根下,千年古苍,再度延长,长得从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岁月中,从零到无穷大的英雄人物与哲学勇士,用自己的热血洒磨了光阴,熏暖了人间烟火,来染出他们追求的正义与智慧。
凝聚着对正义与善的追求,将它们用文字对话的形式来跃然纸上,这新颖的模式,也构成了柏拉图的一大独特风格,才能被后世远远流传。
《理想国》采用了独特的写作手法,以苏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的串联出一章章有规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样隽永。
全书大致阐述了柏拉图关于对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小说里的人物通过深思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国度的臆想蓝图。
而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对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苏格拉底:如果那么有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内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类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这样一个兼美者,在一个能够沉思的鉴赏家眼里岂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格劳孔:那么是最美丽的了苏格拉底:再说,最美的老是最最可爱的格劳孔:当然了苏格拉底:那么,真正的受过乐的教育的人,对于同道,气味相投,一见如故,可对于浑身不和谐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劳孔:对心灵上有缺点的人,他当然厌恶,但对于身体有缺点的人,他还是可以爱慕的.诙谐幽默的温婉的对话,很有张力,对人性的可爱和心灵的交融,是简单中的华丽。
不知道可不可以将它和孔子的“……择其善者而从之。
”相联系上,人正是拥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才会熠熠生光。
心灵就像裹着一层柔软的浆汁,温热的如同糖浆般的黏稠,人在不断地选择着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来独善其身,彼此灵魂间的沟通是最最美丽的了。
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10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通用10篇)理想国读书笔记1今天终于把柏拉图的《理想国》读完了。
读《理想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读的过程中几次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把它啃了下来。
然而,虽说是啃完了,但又确实说不出有什么体会或收获来。
于是,想象如果十几年前遇到这本书,情况应该不一样吧。
那时的我,读《圣经》,读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读共五册的《毛选》,甚至还搜罗背诵希特勒的语录。
当时的我相信一定有一把理想世界的金钥匙,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会是可能实现的.,相信人生应当奉献给“人类最庄严的事业”。
十几岁时的我,曾经完全依据自己的思考而产生了国家管理一切社会生活,儿童公有是可以是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想法。
如今看来,倒是于柏拉图不谋而合。
如果十年前看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想必会有如获至宝之感,进而奉为圭臬吧。
然而,现在的我依然是曾读过《1984》、《动物庄园》、《美丽新世界》,以及看其他该看或不该看的书的我了,已经是经过大学理性训练的我了,已经是不会相信为着某个美好理想,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够将天堂带入人间而不是使人间堕入地狱的我了。
希望建设想象中的美好未来,而牺牲当下的幸福是不理性的。
想建设人间天堂的,没有不造就人间地狱的。
没有彼岸的乌托邦世界,并且不应幻想通过努力可以实现那个所谓的人间天堂,相信理性而非热情,这是这十多年的读书学习给我带来的改变与财富。
带着强大偏见读《理想国》的过程,正是幸福地体验这种美好财富的过程。
理想国读书笔记2最近摆渡了柏拉图的名作《理想国》。
可能由于柏拉图所处时代与现今大不相同,书中又大量使用近乎诡秘的言辞来描述一些虚幻的精神理念,所以看完后仍有一些茫然,只有一些零乱琐碎的片段从脑海中闪过,零零总总拼凑后,也就这些印象。
有人说《理想国》通篇就是柏拉图自言自语一些完全属于想象的记录。
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免有些过激,但从他那种神秘的说法中,还是让人感到他是在瞎想。
《理想国》读书笔记12篇
《理想国》读书笔记《理想国》读书笔记12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国》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想国》读书笔记篇1《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传世名作,亦被称为“关于正义的学说”。
《理想国》真正奠定了西方正义学说的基础,书中把正义范畴作为讨论的中心,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这也就是所谓苏格拉底真理“助产术”的来源。
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个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吸取前人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要批判的吸收,合理的借鉴。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什么是正义?”《理想国》一开头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第一卷里,柏拉图和格劳孔、西蒙尼德、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
从第二卷起,柏拉图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并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好的城邦应当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
“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当其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守卫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时候,这个城邦才具备了“正义”的美德。
然后,他从城邦的正义类比地推出个人的正义,认为那是“大”与“小”或“外”与“内”的关系。
个人的正义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同时,“在挣钱、照料身体方面”或“在某种政治事务或私人事务方面”,保持符合协调的.和谐状态的行为,就是正义的好的行为。
正义的人是快乐的,不正义的人是痛苦的。
当柏拉图的理想国——正义的城邦建立完毕,他终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国》读书笔记这本书在大学的时候读过,读完之后这么久,能够记得的无非就是各司其职和哲人王这些东西了,不过据说这本书当中有许多微言大义,所以想来,还是翻出来好好精读一下,开个帖子,记录一下读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吧。
这本书还是大学的时候买的,1986年版的,1996年第四次印刷。
译者引言读《译者引言》。
这篇文章我怀疑是两个人写得,主要是文风不同,在前半部分,主要使用现在通行的语言,阅读起来,就像是时人言论。
可是后面一部分,却很喜欢使用一些半白话半古文的写法了,比如说“见仁见智,存乎其人。
毁之誉之,各求所安。
”又比如说:“柏拉图承先启后,学究天人,根深叶茂,山高水长,其人其学,成欤败欤?”多是这种文字。
风格很不统一,不知道是不是两位译者的共同作品。
还有就是第四页将公元前339年苏格拉底被法庭判以死刑。
查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卒于公元前399年,所谓339应该是399之误。
商务印书馆也会犯这种错误啊。
通篇大义,在于介绍柏拉图一生学术发展的简单理路。
基本上就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壮志雄心的幻灭时期”,这个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之死。
在这个阶段他对民主政体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想想现在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奉之若神明,真是莫大滑稽。
第二个阶段是雅典学园阶段,在这个阶段,柏拉图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并且写出《理想国》这样的巨著。
第三个阶段是晚年,“不得已舍正义而思刑赏,弃德化而谈法治”,越是晚年,越求实际,写出了《法律篇》。
第一卷第一段对话主要是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对话。
探讨的主题是克法洛斯介绍作为一位长者对于衰老和死亡的看法。
克法洛斯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并非源自于年龄,也并非源自于贫困,而更重要的是源自于人的性格,有点像现在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了。
金钱对于人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使人更加从容地去思考生活,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
“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
” 而这一段世俗智慧其实只是苏格拉底或者是柏拉图需要的楔子罢了。
苏格拉底话锋一转,从债务问题转向“欠债还债是不是就是正义”的讨论了。
这时候,克法洛斯告退,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接过了这个话题。
以上读到第6页。
第二段对话是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的对话。
探讨的主题是正义。
玻勒马霍斯的观点一开始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经过苏格拉底的修正和概括之后,这个观点被明确成为了“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
这里其实涉及到伦理学的一个黄金法则:道德回报的对等性。
《论语》当中有一段很著名的对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孔老夫子对于以德报怨的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如果以德报怨的话,那么用什么来报答德呢,所以应该用怨来报答怨,用德来报答德,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这个观点同玻勒马霍斯的所引用的观点非常类似。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纰漏,比如说如何确定报的对象,这些都在后面被苏格拉底抓住了。
苏格拉底是如何驳斥“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这个观点的呢?苏格拉底首先通过一系列例子说明在生活实际中人们更加需要的是一种技术上的帮助,而不是宽泛的“正义”——“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
这样会推出一个悖论,也就是说正义是无用的东西,技术才是有用的东西。
苏格拉底这番“助产术”的最主要用意我理解是在于说明“正义”是一种专门适用于国家管理的政治才能,而不是一种技术。
接着苏格拉底谈论到如果一个人既能够把善给予他人,又能够把恶给予他人,那么这个人本身也很难说是一个正义的人。
这一点在后面还有一些具体展开。
第三个部分苏格拉底和玻勒马霍斯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敌人,也就是确定道德回报的对象。
得出的结论是“假使朋友真是好人,当待之以善,假如敌人真是坏人,当待之以恶,这才算是正义。
”也就是说,对正义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第四个部分苏格拉底从这个点出发,讨论说正义是人的一种德性,那么人不能用一种不正义的行为使他人正义,也不能用一种正义的行为是他人不正义。
说得有点绕,不过意思还是明白的。
这里其实可以和《孟子》的一段话相互参证:“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扭曲自己,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用不正义的手段,是不可能实现正义的目的的。
用现在的时事来说就是打着高尚目的的旗号,比如说世界和平啊,民主人权啊,人道主义啊,然后用暴力恐怖手段来推进,这其实就是一种不正义。
就像当年小日本宣称他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其实是为了“大东亚共荣”,为了“把亚洲国家从殖民主义解救出来”这样的论调。
被苏格拉底绕了四次之后,玻勒马霍斯彻底晕了,倒向了苏格拉底这边,反对“正义就是助友害敌”这个提法。
以上读到第15页。
第三段对话主要是苏格拉底和色拉叙马霍斯的对话。
这段对话讨论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正义是否是“强者的利益”,另一个是“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哪个更加快乐?”。
色拉叙马霍斯在对于苏格拉底的装B作出了批评之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
” 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有点像现在的所谓“强权即是公理”这样的提法。
苏格拉底先对这个观点的确切含义进行界定。
接着苏格拉底找到这种提法中隐含的悖论,统治者有可能制定出对自己利益有损的法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这种情况下,正义就不能说是“强者的利益”,相反,却有可能成为“强者的损害”了。
但是色拉叙马霍斯马上就对这个观点进行了修正,他认为,所谓的“统治者”是指那种最符合“统治者”标准的“统治者”,也就是最理想的,没有错误的“统治者”。
这里其实就有一个“共相”和“殊相”的问题,就好比圆,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圆”总不是最理想的“圆”,最符合“圆”的标准的“圆”只能是存在于人们对“圆”的理性思考中。
苏格拉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这个理论的辩驳。
“任何技艺都不是为它本身的,而只是为它的对象服务的。
”从医生和舵手的例子,同理可以推出,统治者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这样一来,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就被倒了过来,正义变成了“弱者的利益”,而不是“强者的利益”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当中,色拉叙马霍斯大谈了一通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更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如鱼得水,“所以说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
” 在这一段当中,色拉叙马霍斯的主要观点其实就是庄子曾经说过的:“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胠箧》)不正义的人掠夺人们的钱财、剥夺人民的身体和自由,给别人带来恐惧。
所以,正义不如不正义来得更加快乐。
苏格拉底的任务就成为了驳斥色拉叙马霍斯“不正义比正义有益”的观点了。
他主要分为几个步骤来论证。
首先,每一种技艺都有它特殊的功能,这些功能本身并不能对自身产生利益,所以需要使一个统治者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服务他人和社会,要么要给统治者名利,要么要给统治者惩罚,也就是说或者给糖、或者给鞭子,才会有人愿意辛苦操劳的去管理城邦。
最大的惩罚莫过于如果贤人不出山的话,有可能会被暴君统治。
第二步,就是讨论“极端的不正义是否比极端的正义有利”这个观点了。
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的人很单纯,往往受到欺骗;不正义的人很精明,总是能够得利。
可是天真的好好先生不会压制正义,却只会抵制不正义;相反,精明的不正义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会既压制正义者,也和不正义的人勾心斗角。
然后苏格拉底偷换了一下概念,用类比的方法,先举了音乐家和医生的例子,认为技艺好的人总是扬善抑恶,技艺差的人却总是嫉妒强者,欺负弱者。
由此证明,正义也是如此,正义者总是又聪明又好,而不正义者却是又笨又坏。
这里其实有个问题,就是用专业知识来说,音乐也好,医术也好,当然可以有个技艺的比较,可是政治的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苏格拉底惯用的是类比的方式,并且用这个方式让对手的观点不攻自破。
第三步,苏格拉底要论证“不正义比正义强有力”的观点也是错的。
这种事情似乎比比皆是了,野蛮国家往往能够更加高效,更加不讲信义,也更容易在征服战争中取得胜利。
金国利用野蛮的力量征服了礼仪之邦宋国,金国吸收宋国的文明,等到金国的贵族也能够写出艺术造诣很高的诗词时,他们又被更加野蛮的蒙古灭亡。
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也正在于此。
苏格拉底的驳论是这样的:即使是不正义的人群内部,也需要有正义,否则就不能实现他们不正义的目的。
这种观点在《庄子》当中也有体现:“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
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庄子·胠箧》)就是在说盗亦有道的观点了。
所以即使是不正义的人,“也还有点正义”。
因为“绝对不正义的真正坏人,也就绝对做不出任何事情来。
”等到了第四步也就是最后一步,苏格拉底要彻底推翻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不正义者比正义者生活得更好,更快乐。
” 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独特的功能,独特的德性;功能得到发挥,是因为它的德性,功能不能得到发挥,是因为它的缺陷。
耳朵和眼睛是这样的,人的心灵就更是这样的了。
人的生命的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发挥心灵的功能。
而正义恰恰是心灵的德性,邪恶是心灵的缺陷。
所以正义的人快乐、幸福,而快乐、幸福又是人最大的利益,总结到最后,“不正义绝对不会比正义更有利了。
”在第一卷的最后一页,苏格拉底总结说,正义到底是什么,还是没有搞清楚。
以上读到43页,读完第一卷。
第二卷第二卷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格劳孔和他的弟弟阿德曼托斯接过色拉叙马霍斯的话题,论述种种不正义比正义更加优越的现象;第二个部分是苏格拉底和他们试图从源头来构建一个城邦,主要谈了教育问题。
格劳孔和他的弟弟阿德曼托斯并非真正认为不正义比正义更好,但是他们始终心存疑惑,为什么在现世社会中,正义的人寸步难行,不正义的人却荣华富贵。
对于这个疑惑,他们的表述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格劳孔的观点,他认为“善”有三种,第一种是本身是好的,不去考虑结果;第二种是过程和结果都是好的,第三种则是过程不好,但是结果是好的。
这就好比说我们看书,第一种就是看那种看的时候挺高兴的,看过也就过了的那种小说吧;第二种好比是经典名著,既有艺术高度,又能够实实在在引发人的思考,提升人的智慧的那种书;第三种书可能就是属于洗衣机说明书这样的东西吧,你不能从阅读中找到任何快乐,可是它却是有用的。
苏格拉底认为的正义是第二种,不但过程好,结果也好。
可是一般人却把正义归为第三种,他们图正义带来的名利,可是讨厌正义本身。
格劳孔从三个方面说明一般人对于正义的否定态度。
首先是从正义的本质和起源来看。
格劳孔的观点是人性有天生的利己性,因为“人人为恶”会导致社会无法存在下去。
所以人们形成社会契约,把“守法践约”成为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