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歙县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效省力化蚕桑生产推广实践与体会
高效省力化蚕桑生产推广实践与体会摘要针对歙县蚕桑生产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劳动力问题,就如何提升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论述了所采取的建立高效丰产桑园、推广省力蚕台育养蚕模式的方法与效果。
阐明实现蚕桑生产高效省力化必须从蚕和桑两方面同时着手,即建立高效丰产桑园和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模式同时进行。
关键词高效化;省力化;蚕桑生产;推广模式;安徽歙县中图分类号 s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288-01歙县地处皖南山区,现有桑园4 000hm2,年产茧3 700t,是安徽省第一产茧大县,多年来,蚕桑生产作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在县域农村经济中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壮劳力一批又一批的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务农的绝大部分是妇女和中老年人,他们劳动能力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蚕桑生产又恰恰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蚕桑生产稳定和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蚕桑生产省力化问题,并使其在与其他农业产业的比较效益上保持一个较高水平,是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研究和推广的重要课题。
多年的推广实践表明:要实现蚕桑生产高效省力化必须从蚕和桑两方面同时着手,不可偏废,即建立高效丰产桑园和推广标准化省力化养蚕模式同时进行。
1通过丰产桑园的建设使桑叶生产高效化省力化1.1广泛宣传强调丰产桑园建设的重要性“民以食为天”,蚕以桑为食,桑叶生产是蚕桑生产的基础,其投入占整个蚕事投入的1/2以上。
大力推广丰产桑园栽培模式,可以成倍增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桑叶产量,改善叶质,增强蚕儿体质,保障蚕事安全。
通过对示范村示范户667m2桑产茧150kg 高产栽培模式的调研,发现每生产100kg茧,其桑园管理用工、采叶用工均较全县平均水平减少1/2以上,为此我们强化了丰产桑园建设的推广力度,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努力扭转蚕农重蚕轻桑的思想。
1.2丰产桑园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合理规划桑园用地,对非宜桑土地内的低老桑园该淘汰的坚决淘汰,对宜桑土地按“千株、万条、万米夺高产”的群体高产栽培模式,利用育711等优质品种进行栽植或更新。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蚕桑技术是指用于蚕的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方法,对于蚕桑产业来说,技术推广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蚕桑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
解决这些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对于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 技术信息不对称在蚕桑技术推广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往往只在一些示范基地或者一些知名的大型饲养场使用,而普通的蚕农往往无法及时获得这些信息。
这导致了技术推广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的蚕桑产业发展缓慢,影响了蚕业整体的发展。
2. 缺乏专业人才蚕桑产业需要有一批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
在部分地区,蚕桑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导致了技术推广的效果不佳,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技术倒退的情况。
3. 技术更新不及时蚕桑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然而部分蚕桑养殖户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和技术更新渠道,导致他们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养殖技术信息,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发展。
4. 技术操作复杂部分蚕桑技术操作复杂,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
一些蚕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导致了他们在使用和操作蚕桑技术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
二、解决对策1. 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针对技术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可以加强技术宣传和培训,通过建立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向广大蚕农传播先进的蚕桑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
2. 建立技术更新平台针对技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可以建立蚕桑技术更新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及时向蚕农推送最新的蚕桑种植和养殖技术信息,让他们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资讯,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3. 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为蚕农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可以建立技术服务热线、技术服务网点等渠道,让蚕农能够及时寻求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前言蚕桑技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蚕桑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一)缺乏专业人才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蚕桑技术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
很多农民对于蚕桑技术并不了解,导致技术推广的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的紧迫问题。
(二)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目前,部分地区的蚕桑技术推广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推广方式和手段的不当。
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蚕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建议(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要解决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蚕桑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于蚕桑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二)改进技术推广方式为了提高技术推广的效果,需要改进推广的方式和手段。
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现场示范等方式,让农民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蚕桑技术的优势和应用,从而提高他们的接受程度,并将技术真正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四、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专业的农业工作者,我认为解决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尤为重要。
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农业专家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蚕桑技术推广的支持和帮助,持续改进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蚕桑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总结蚕桑技术推广中的问题虽然存在,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只是阻碍技术发展的一时难题,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相关政策的完善,相信蚕桑技术一定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着力解决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推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蚕桑技术的稳步发展。
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桑蚕产业发展现状以桑蚕产业发展现状为题,旨在探讨当前桑蚕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前景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桑蚕产业的背景和现状桑蚕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分布。
桑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丝绸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品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提升,桑蚕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我国桑蚕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桑叶种植、桑蚕养殖、丝绸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桑叶种植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桑蚕养殖则遍布全国各地。
丝绸加工则是桑蚕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我国的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二、桑蚕产业的发展前景桑蚕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需求的增加,丝绸等传统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桑蚕养殖和丝绸加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桑蚕产业存在的问题然而,桑蚕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桑叶种植面积不足,供给不足以满足养殖规模的需求,导致产业发展受限。
其次,桑蚕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影响了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另外,丝绸加工环节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改造。
四、促进桑蚕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了促进桑蚕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1.加大桑叶种植面积,提高桑叶产量。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种植桑树,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以增加桑叶的供给量。
2.加强桑蚕养殖技术培训。
通过建立培训基地,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推广绿色丝绸加工技术。
加强对丝绸加工环节的监管,推广绿色环保的加工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4.加强桑蚕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加强营销推广,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蚕桑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提质增效对策
农家科技31特色农业蚕桑业是江苏省东台市特色优势产业之一。
东台市先后获得“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全国蚕桑标准化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笔者所在的东台市头灶镇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传统,蚕桑业曾为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作出过积极贡献。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上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明显降低,头灶镇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总体不高,蚕桑发展面积逐年在下降。
针对目前头灶镇蚕桑业的发展形势,笔者开展了蚕桑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的调研和分析,以稳定头灶镇蚕桑生产,提高蚕桑业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充分发挥蚕桑业在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应有的重要作用。
一、头灶镇蚕桑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调查,头灶镇下辖29个村,发展蚕桑产业的有 9个村、45个组,现有桑园面积近200公顷,养蚕总农户为945户,桑园年总产值1890万元。
桑园分布比较零散,一些桑园呈现出粮包桑或是菜包桑现象,严重威胁到家蚕饲养的安全。
蚕区主要集中该镇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原有收烘茧站4家,现全部合并到邻近乡镇,蚕农售茧较困难,曾经的一家蚕茧加工企业被纳入转型扩能技改项目。
目前,头灶镇蚕桑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蚕桑生产规模小,技术设施落后。
头灶镇蚕农桑园面积规模小,树龄老化,不少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种植的老桑树,而且比较零散,桑园面积1~3亩的蚕农还占80%左右。
蚕桑业所得收入在当地农户总收入中占比较小,导致大部分农户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蚕桑业在人们心中站位低。
目前在头灶镇养蚕的60岁以上老人占95%,他们只能勉强维持现状,没有发展的愿望,投入小,纯手工生产操作较多,惜工惜本,养蚕技术、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粗放。
如:桑园还是手工釆叶,蚕台还用的蚕匾、柴帘,蚕室加温还是用木屑炉,上蔟还用手拾法;生产蚕茧产量低、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突出,所以蚕桑产业不稳定,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2.混夹套种影响家蚕的安全。
随着瓜果蔬菜规模效益的凸显,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养蚕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养蚕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及治理策略养蚕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尤其在丝绸产地地区,养蚕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养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养蚕环境污染的原因和治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养蚕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化学农药的使用:为了保证蚕的健康生长,农户常常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如杀虫剂和除草剂。
这些农药会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微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2.水环境污染:养蚕时,蚕丝的加工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在蚕茧煮练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丝绸蛋白、化学药剂和杀虫剂等。
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污染。
3.土地的破坏:为了满足大规模养蚕的需求,农户会破坏一些生态环境,砍伐森林和灌木丛,挖掘地下水资源。
这些行为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土地的贫瘠化和沙漠化。
接下来,针对养蚕环境污染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治理策略:1.推广有机养蚕:鼓励农户采用有机养蚕的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利用天然有机肥料,增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肥力,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强化废水处理:建设养蚕厂应设立废水处理设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
合理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推动循环经济:在养蚕过程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废弃蚕茧可以用于制作肥料或者纺织制品,充分利用蚕茧中的蛋白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4.建设生态保护区:保护养蚕区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区,严格限制养殖规模,减少对土地的破坏。
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养蚕。
5.加强监管与执法:政府应加强对养蚕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违规情况进行惩罚和整治,确保养蚕过程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养蚕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治理养蚕环境污染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改变生产方式、加强废水处理、推动循环经济、建设生态保护区以及加强监管与执法。
蚕桑发展调研报告
蚕桑发展调研报告蚕桑发展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蚕桑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蚕桑业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改善和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蚕桑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收集了100份问卷数据,并走访了10个养蚕户进行深入交流和了解。
三、调研结果1. 蚕桑产业规模较小。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0%的养蚕户养殖蚕桑的面积在1亩以下。
导致蚕桑产业规模小的原因主要有当地土地资源有限,同时对蚕桑产业缺乏重视导致投入少。
2. 养蚕户收入较低。
近半数的养蚕户每年的蚕桑销售收入在5000元以下,仅有少数的养蚕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万元。
收入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蚕桑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稳定、中间环节利润薄等。
3. 技术水平需要提高。
调研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养蚕户对蚕桑的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深,技术水平较低。
此外,蚕桑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也需要提高。
4. 蚕桑产业供应链短缺。
调研发现,蚕桑产业供应链中的种子、农药、设备等环节存在较大短缺,并且产品质量不稳定。
五、调研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如给予补贴、提供优惠贷款等,鼓励养蚕户扩大规模、提高产能。
2. 提高技术水平。
培训养蚕户蚕桑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政府可以与农业技术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3. 完善蚕桑产业的供应链。
政府可以介入并扶持一些蚕桑产业的种子繁育基地、农药研发企业等,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产品质量。
4. 加强市场监管。
加大对蚕桑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不法分子的欺诈行为,保障养蚕户的利益。
5. 增加蚕桑产品的附加值。
政府可以鼓励养蚕户开展深加工,开发蚕桑丝织品、蚕茧化妆品等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养蚕户的收入。
六、总结本次调研发现,蚕桑产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存在发展的机遇。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蚕桑技术是指种植桑树并养蚕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是古代中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之一。
蚕桑技术推广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推广中,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接下来本文将对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技术支持由于对于蚕桑技术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够,蚕桑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农民在种植桑树和养蚕过程中往往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2. 蚕茧质量不稳定在蚕茧质量方面,由于养蚕技术参差不齐,蚕茧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蚕农不能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蚕茧,这对于蚕茧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3. 市场需求不足蚕桑技术推广中,由于缺乏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导致蚕桑产品供需不平衡,市场需求不足。
4. 缺乏政策支持蚕桑技术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但是在现实中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导致蚕桑技术难以推广和发展。
二、对策分析1. 加强科技支持为了解决缺乏技术支持的问题,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推动蚕桑技术的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提供农民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对于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农民们养蚕技术的水平,提升蚕茧质量,提高养蚕效率。
3. 增加市场信息收集和分析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预测市场需求趋势,为农民提供相关市场信息,鼓励农民生产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蚕桑产品。
4. 政策支持针对蚕桑技术推广和发展,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蚕桑生产,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5. 发展合作社发展蚕桑产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蚕桑产品的供给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能够稳定并持续地提高收入。
对于蚕桑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相关部门共同协作,采取综合措施,用以解决问题,促进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多方努力,能够推动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代蚕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现代蚕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蚕桑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
嫘祖教民养蚕,“天虫戏桑麻,蚕丝织经纶”。
蚕桑生产的发展史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紧紧相连。
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蚕桑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总是息息相通。
数千年的历史证明,蚕桑业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增产潜力,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目前的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瓶颈1.1东部老蚕区生产下滑,中西部地区掘起桑树属荨麻目桑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管理简单。
一年可多次收获,产叶量高,生产周期短,当年栽植当年即可投产,第三年进入丰产状态。
桑树根深叶茂,具有比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我国东部沿海地势平坦,雨水充沛,交通发达。
长江流域的先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将野蚕驯化家养。
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达到顶峰。
茧丝绸的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茧丝绸年出口量占世界份额的80%以上,丝绸工业年产值700亿元以上。
涉及种桑养蚕农户2000万户以上,丝绸出口创汇最高年份37亿美元。
在国际市场上蚕茧、生丝处于垄断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部沿海经济带工业的崛起。
政策、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工矿产业转移,蚕桑产业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工矿企业产生的污染也对蚕桑产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东部地区的蚕桑业由盛转衰,西部蚕桑业渐渐兴起。
2006年国家级“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启动,由于政策、资金的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广西省的蚕桑业迅猛发展。
短短几年就超过了江苏浙江这些老蚕区。
使得我国的蚕茧、丝绸一直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
1.2工业化普及,养蚕环境质量下降70年代起,沿海经济带工业的蓬勃发展,冶金、石油化工、火力发电、建筑材料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空气中氟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化学物质污染桑叶,致使桑园减产、桑叶质量下降,且诱导助长传染性蚕病的发生。
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蚕桑产业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蚕桑产业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在我国南方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山区、偏远地区的农民普遍依靠蚕桑养殖来谋生。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任务之一。
面对蚕桑产业的现实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蚕桑产业的精准扶贫工作。
一、蚕桑产业的现状近年来,蚕桑产业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全年蚕茧产量达到165.71万吨,同比增长24.1%。
从产茧面积来看,广西、湖南、四川、浙江和云南等省份的茧叶面积占到我国总茧叶面积的70%以上。
1、农民缺乏创新意识蚕桑产业在某些地区发展不稳定,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创新意识,没有意愿和能力改善蚕桑产业发展的环境。
许多农民没有意识到通过升级蚕桑设备和技术来提高蚕桑产量的重要性,导致产量无法提高。
2、蚕桑养殖标准化缺失在一些贫困地区,蚕桑养殖标准化的问题需要得到改善。
尤其是在饲料和农药的购买以及使用、蚕茧的采摘等方面,缺乏合理、标准化的管理。
这导致了许多蚕农在蚕桑养殖中存在着太多的业务繁杂问题,造成效率低下。
3、协同机制缺失在蚕桑业中,存在多种不同的生产、销售和贸易模式。
但是协同机制缺失,每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较弱,难以实现集体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导致蚕桑生产和销售都只能保持在小规模运作的局面中。
1、提供技术支持在蚕桑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帮助农民理解新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农民学习使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2、建立标准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使得蚕桑养殖中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成为普遍的标准,帮助蚕农更好地管理蚕桑养殖过程,减少浪费和无谓的劳动。
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条件,增加收益,从而提升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在蚕桑业发展中,各种不同的环节之间应该进行更多的合作运作,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相互协作的目标。
政府可以出面推动各种方式的协同建立,帮助不同企业协同发展,增加其竞争力。
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一、蚕桑产业的现状分析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产业之一。
但是在当今现代农业发展的形势下,蚕桑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加剧了蚕桑养殖面临的用工难题,蚕桑产业的基础劳动力逐渐减少。
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价格下跌的问题。
蚕病、害虫等传染病害问题也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困难所在。
蚕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用工、市场需求、病虫害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找到合理的发展路径和对策。
二、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在当前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方法和策略。
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科研投入,提高蚕桑养殖的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
要推动蚕桑产业的产业化,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养蚕生产,提升蚕桑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还要加强对蚕桑产品的市场营销,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要加强蚕桑产业的生态建设,加大对蚕桑产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建立健全的生态蚕桑养殖体系。
1.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技术含量为了提高蚕桑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需要加强对蚕桑产业的科研投入。
可以通过加强技术攻关,推动蚕桑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还需要加大对蚕桑品种改良和病虫害防控的研究,提高蚕桑产业的抗病虫能力,降低病虫害对蚕桑产业的影响。
2. 推动蚕桑产业的产业化发展产业化是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组建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推动蚕桑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高蚕桑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还可以加强对蚕桑产业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养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3. 加强蚕桑产品的市场营销为了提高蚕桑产品的销售额和附加值,需要加强对蚕桑产品的市场营销。
可以通过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推动蚕桑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8 年第 11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39科研◎农业科学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周咏梅载桑养蚕经济效益可观,比较效益明显,但一些老蚕区在长时间养蚕过程中,由于传统思想守旧,一直沿用过去传统的养殖模式,使得蚕桑的生产能力较低。
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农村养蚕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论述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1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分析1.1 消毒不彻底广大基层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较低,养殖分散,在基层地区专业化的蚕室数量较少。
大多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是将屋子的其中一间作为养蚕室。
在放蚕之前,不注重对养蚕室的消毒,卫生制度缺乏,日常疫病防控意识较差,注重事后治疗,不注重事前防控,蚕沙和病蚕处理不当,导致致病原在蚕室内快速扩散,导致大规模疫病发生。
此外,很多蚕农在养蚕关键时期和农忙时期相冲突,由于需要完成相应的农业劳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蚕具、蚕室进行消毒,消毒过程流于形式,只是走走过场。
由于消毒不彻底,使得蚕室内的致病源数量大大增加,病情快速蔓延。
1.2 补催青和收蚁技术不规范养殖户将蚕种领回去之后,在没有对蚕室进行严格消毒,温度湿度控制不到位的前提下,就将蚕种放置在蚕室内养殖。
在大多数的蚕室内,都没有配置相应的温度计设施,还有不少养殖户直接将干湿温度计悬挂在门口或墙角边缘,导致温度计温度不准确,使得蚕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
蚕种进入蚕室之后,不能进行黑暗保护,有的养殖户甚至将蚕种放置在通风不良光线过强的环境中。
随着蚕种的孵化,有些养殖户不注重蚕种感光,在上午7点~9点时间段,一边让蚕种感光,一边收蚁。
此外,对于没有及时孵化的蚕种,养殖户不注重及时补催青,让其自然孵化,使得蚕种的孵化率大大下降。
1.3 养蚕技术不科学在蚕期养殖户不能及时进行扩座、匀座,达不到一蚕三座的标准。
同时在桑叶投喂过程中,时间不确定,桑叶厚薄不均匀,不能严格按照蚕种的龄期投喂相应质量的桑叶,使得群体发育不整齐,发育不完善,群体开差较大。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蚕桑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产业,近年来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对策。
首先,蚕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蚕丝的需求有所下降,导致蚕桑产业的市场份额缩小。
此外,国际市场对于蚕丝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低,不利于蚕桑产业的发展。
其次,蚕桑产业的生产方式比较传统,技术水平较低。
现阶段,许多蚕桑农户仍然采用传统的养蚕方式,使用传统的蚕种,生产效率较低。
与此同时,由于科技进步的影响,机械化生产方式逐渐替代传统养蚕方式,使得蚕桑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
首先,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宣传力度,提高蚕丝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要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通过国际合作来提高蚕桑产品的竞争力。
其次,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蚕技术和种蚕技术,提高蚕桑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此外,还可以加大对蚕桑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增加他们的收益。
最后,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蚕桑产业。
例如,加大对蚕桑产业的财政补贴,免除农民的税费,提供贷款和技术支持等。
同时,还可以鼓励蚕桑产业与其他农业产业进行产业联盟,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存在着一些发展的机遇。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技术研发和推广,以及政策的支持,可以促进蚕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
希望这些对策可以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蚕桑产业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业产业,近年来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试析有效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途径
试析有效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途径蚕桑经济是指以蚕桑为主要产业的经济体系,包括蚕养殖和桑树种植。
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种蚕、优化桑园布局、加强品种改良、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素质、拓宽销售渠道等。
科学种蚕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科学种蚕包括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蚕种和科学饲料,合理掌握种蚕的时间和方法,以提高蚕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的疫病防控措施也是关键,比如定期消毒和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以减少蚕的损失。
优化桑园布局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桑园布局可以提高光照和空气流通,有利于桑叶质量的提高。
合理的桑树密度和行距,可以提高桑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还可以考虑在桑树旁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如果树和蔬菜,以增加经济效益。
加强品种改良也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选育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提高桑树和蚕的产量和质量。
研发抗病虫害、耐旱等优良性状的品种,并推广应用。
第四,推广农业机械化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蚕桑养殖和桑叶采摘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引进农业机械化设备,如自动饲料机、自动采叶机等,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负担,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提高农民素质也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蚕桑生产管理能力,学习先进蚕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
拓宽销售渠道也是提高蚕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市场调研和产品推广,推动建立蚕桑产品销售渠道,拓展销售市场。
积极参与农产品展销会和农产品电商平台,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增加销售量。
浅谈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蚕业管理相关法规不健全或 比较滞后 , 缺乏相关 法律 、 法规 、 制度 、 条例 , 蚕种贩子活动频繁、 伪劣蚕 药充 斥市场 、 蚕茧抢购等等得不到及时 、 有效遏制 , 严 重 扰 乱 了生 产 、 购 、 通 秩 序 , 茧 丝 绸 行 情 带 收 流 给
来 较 大不利 影 响 。
1 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 。 5 养蚕农 户多 , 户均桑 田较少 , 生产零星分散 , 养 蚕大户 、 养蚕 专业户不多 , 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 不仅
制约了生产规模效益 的提高 , 而且无法形成规模化、 专业化生产。
2 推广优 良桑 、 . 4 蚕品种, 提高 良种品质效益 引进繁 育和推 广优质 、 丰产 、 多抗 及易 种好 养桑 、 蚕 新 品种 , 据 茧 丝绸 行情 生 产 加工 经 营 特点 , 依 开展 有 特色 的桑 、 品 种及 蚕业 副产 品研 究 与 应用 , 断 蚕 不
2 1 年第 4 0与对 策
孙杰 戴明祥 陈怀 富
( 江苏省如皋 市常青镇政府 2 6 3 ) 25 6
蚕桑生产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 , 栽桑养蚕 与传统农业相 比, 投入少 、 见效快 , 具有较好 的经济
效益 , 固和发 展蚕 桑 生产 , 巩 有利 于促 进农 村 经 济 的
提升产品数量 、 质量 , 寻求高效益 。( 下转第 1 页) 1
1 蚕业法规管理滞后 . 6
2 ) 年第 4 00 期
. 鼎 哪j 讯 誊 _ 黾
蚕 桑产 业 的发 展 和壮 大 与蚕 茧质 量 的提 高和 蚕
的积极性得不到保护 , 整个产业长期处于低质量 、 低 效益状态下运转 , 贸工农松散 , 抗风险能力较差 。
贴政策 , 切实稳定和提高蚕农生产积极性 ; 同时 , 保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蚕业是农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昆虫饲养业,蚕桑业是由种植业与养殖业二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特殊产业,也是江苏省现有产业中的传统产业,且生产历史悠久。
而蚕桑业是江苏省农业中最健全的生产链,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因素限制蚕桑业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蚕桑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蚕桑;产业现状;发展对策引言: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蚕桑业的重要产区,且具有悠久的文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使得传统蚕桑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快速发展蚕桑业是新时代业界的重点关注点。
一、蚕桑产业的现状(一)产业规模萎缩由于当地其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使得江苏省盐城市的蚕桑产业受到影响,导致产业规模不断萎缩,而盐城市中桑园种植区的桑园面积分别下降了7.13%、36.23%、4.02%。
使得盐城市蚕桑业的产业区逐渐收缩,从而导致与之相关的蚕丝企业出现倒闭情况,降低了蚕桑产业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产业不断工业化,农村青壮年不断涌入城市,使得从事蚕桑养殖的人员年龄偏大,从业人员年龄一般都是50岁以上。
与此同时,这些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老旧、固步自封,不能及时落实推行新品种,并且不能及时且迅速地学习新技术。
与此同时,当地居民不能将饲养习惯进行快速的改变,使得种植桑树的技术以及养蚕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且不能及时消除存在的生产事故,使得桑蚕行业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解决,从而降低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与热情,致使江苏省盐城市的蚕桑业规模不断缩小。
与此同时,我国所执行的“东桑西移”的政策,使得蚕桑业受到了影响,蚕桑产业缺少严格的规划以及正确地引导,导致江苏省盐城市蚕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缩小。
(二)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江苏省中小产业不断工业化,这些社会环境使得蚕桑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而产业工业化虽然带动了经济发展,但也使工业产业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污染,逐渐减低了养蚕专业户的信心。
雄村乡桑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般 在 早 秋 蚕 结 束 后 于 8月 下 旬 前 施 入 。 促 进 枝 叶 继 续 生 有
长、 延迟 秋 叶硬 化 、 产 秋叶 的作 用 , 以速 效肥 为 主 。 增 也 冬肥 在 桑 树落 叶 后施 人 , 有机 肥 为主 , 以 主要 目的是增 加 土壤 有 机 质 , 善土 壤结 构 。 改 ( )1 耕耘 和除 草 。 耘 的 目的是 使 桑 园土 壤 经常 处 4J 强 3 ] 耕 于疏 松状 态 , 善 土壤 的理 化性 质 , 改 为桑 树根 系创 造 良好 的
重 留叶养 树 , 致桑 树 自身 生长 的营养 积 累不 够 。 是秋 冬 导 四 桑园 剪梢 、 留条过 矮 。 ( ) 少青壮 劳力 外出 务工 , 3不 只有 留守 的老人 和小 孩 , 劳 力流 失 , 加 上经 营规 模小 , 再 重视 程度 不 够 , 园管 理 不 当 , 桑 导致 一些 桑 园管 理不 到位 甚 至荒 芜 。 是桑 园 缺肥 , 树 长 一 桑
2 对 策 措 施 ( ) 园 培 植 。 园 应 根 据 不 同 品 种 特 性 , 分 利 用 土 1新 桑 充
清 洁 桑 园工 作_ 3 4月捕 捉桑 尺 蠖 、 毛 虫 , 3 、 J 。 桑 剪除 桑 芽 枯病
枝 , 度 萎缩 病 春 伐 , 轻 用药 剂 杀 除桑 尺 蠖 、 毛 虫和 野 生蚕 桑
动物 科 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0 1年第 2期
雄村 乡桑 园 管理存 在 的 问题 与 对 策
刘 国琴 汪维 国
( 徽 省 歙 县 雄 村 乡政 务服 务 中心 , 徽 歙 县 2 5 0 安 安 4 20)
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 键词
安徽省农村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安徽省农村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摘要分析了安徽省农村蚕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策略,以为蚕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病;发生原因;防治策略;安徽省蚕桑产业是安徽省皖南和皖西两大山区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为蚕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徽省蚕业由于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科技与人力资源优势,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与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
但由于蚕桑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的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自动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和养蚕工效绝对数值不高,得不到蚕农的重视,导致蚕期各种蚕病较多,造成蚕农减产、减收,茧质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据调查,2008年秋季,安徽省金寨、泾县、青阳、肥西、歙县、岳西、霍山等蚕桑重点县均暴发蚕病,平均减产20%以上,蚕农损失巨大。
近年来,因蚕病而引发多个蚕区的蚕农上访、诉讼等事件,可见蚕病问题已经从专业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
因此,加强农村蚕病防治工作已成为蚕业发展的关键。
1发生原因在养蚕生产中,蚕病的发生及发生程度取决于蚕农生产活动中的各项技术处理。
根据安徽省当前蚕病发生的情况,蚕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1蚕农预防蚕病意识淡薄(1)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很多蚕农重视饲养而轻视消毒,致使消毒很不彻底[1]。
(2)养蚕环境病原污染严重。
一是随意堆放、摊晒蚕沙。
二是病、弱、死蚕随手乱抛。
(3)蚕期管理不到位。
以前以住房或专用蚕室为主,户均饲养量不大时,以蚕期卫生为主的管理尚好,而今,农村养蚕向大户、专业户、室外大棚育、地蚕育发展,人均饲养量常超过3盒种,劳动量大幅增加,养蚕不得不粗放,管理也难以到位,出现蚕头过密、吃不饱、多天不除沙、蚕座消毒次数减少、蚕室环境不清洁、不提青分批、病死蚕不及时隔离淘汰等等有违管理要求的现象,为蚕病暴发埋下隐患。
(4)桑园管理不善,交叉感染。
蚕茧价格的不稳定使一部分蚕农对桑园管理失去信心,或因为人力不足,或投入较多的精力外出务工,使得桑树肥水管理跟不上,造成桑树长势不良、叶质差、老嫩不匀,影响蚕的体质和抗病力,导致桑园虫害严重,害虫的排泄物、身体和尸体残留物污染桑叶后与蚕之间的病原交叉感染机会增加,导致蚕病发生增多。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
蚕桑养殖调研报告蚕桑养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和分析蚕桑养殖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调研结果1. 蚕桑养殖的现状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蚕桑养殖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蚕桑养殖主要分布于农村地区,其中以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为主要产区。
蚕桑养殖主要种植桑树,并利用桑叶供蚕吃,生产蚕丝。
2. 蚕桑养殖的优势(1)对农民收入增加有积极作用。
蚕桑养殖是一种适应农村发展的传统产业,可以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2)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高。
蚕桑养殖可以利用农村空闲土地栽种桑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对环境友好。
蚕桑养殖利用桑叶养蚕,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3. 蚕桑养殖的问题和挑战(1)市场需求不稳定。
由于蚕丝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时尚和季节性影响,市场波动较大。
(2)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蚕桑养殖还存在着技术水平不够高、生产效益有限等问题需要解决。
(3)产品附加值较低。
蚕丝产品在加工环节上附加值较低,缺乏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支持。
三、建议和措施1. 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
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培训和科研支持,提高蚕桑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2. 增加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
加强蚕丝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 优化政策和金融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蚕桑养殖的发展,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等服务。
4.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益,促进蚕桑养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结论蚕桑养殖作为一项传统农业产业,在当前农村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增加品牌建设、优化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动蚕桑养殖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村经 济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0 1年第 l 5期
新 时期歙县蚕 桑生产存在 的问题及对 策
余 海 军 刘 国 琴 汪 黑铁
( 安徽 省歙 县 新 溪 口 乡农 业 站 , 徽 歙 县 2 50 歙 县雄 村 乡农 业 站 ; 歙 县 蚕 桑站 ) 安 4 2 0;
摘 要 总结 了歙县 蚕 桑产业 发展 的现 状及 优 势 , 析 了存 在 的 问题 , 着眼 于今 后蚕 桑 产业 的稳 定发 展 有针 对性 地提 出 了对 策 , 分 并 以期 为蚕 桑产 业的发 展提 供 参考 。 关 键词 蚕 桑生 产 ; 状 势 ; 在 问题 ; 现 优 存 对策 ; 安徽 歙县 中图分 类号 ¥ 8 F 2 . 8 ; 3 6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 7 9(0 1 1 — 3 2 0 07 53 2 1)50 9— 2
及全县 2 8个 乡镇 ,4 10个 村 , 事 蚕 桑生 产 农 户 23万 户 , 从 _ 组建 了 6个 蚕桑 专 业合 作社 , 入社 蚕 农 4 0余 户 。 善 鲜 茧 0 完 收 购 准入 制 度 及规 范化 市 场 管理 。 步 形成 了 “ 司+ 业 逐 公 蚕 合作 社+ 户” 农 一体化 的订 单 产业 模式 。
的示范作 用 。
24 蚕 业 生 产 管 理 日 益 规 范 化 .
目前该 县 已建 立起 “ 司+ 地+ 户 ” 公 基 农 的发 展 模 式 。 通
过 招 商 引 资 , 争将 蚕 桑 产 业做 大 做 强 。 年 来 , 实现 产 力 近 为 品结 构 调 整 、 业链 延 伸 的 目 的 , 县 的丝 织 企 业 不断 地 产 该
2 发 展 优 势 21 具 有 得 天 独 厚 的 自 然 优 势 .
和 作 用 。 在 畏 难情 绪 、 有长 远 规 划 、 2 措 施 不 力 等 问 存 没 1作 1 题。 同时 由于 养蚕 规 模小 , 养蚕 收入 占家 庭 收入 比 重低 的农 户选择 其他 生 产项 目 , 弃养 蚕 生产 , 而 导致 全县 养 蚕量 放 继 出现 下 滑局面 。
发展。
歙 县 目前 的蚕 桑 产 业基 本 还 是 以 一 家 一 户 的单 独 饲 养 为 主 . 蚕 的 平 均 年 收 入 达 到 1万 元 以 上 的养 蚕 户 不 养 多 , 本 上还 是 将 蚕 桑 产 业 作 为 一 项 副 业 进 行 生 产 , 未 基 并
歙 县栽 桑养 蚕具 有 1 0 0余年 的历 史 , 过数 代 人 的努 0 经 力 , 县现 有 23万 农 户从 事 栽桑 养 蚕 , 本 形 成 了 生产 技 全 . 基 术 标 准 化 、 作 方 法标 准化 、 产环 境 标 准 化 、 理 模 式标 操 生 管 准 化 的产 业 化 生 产模 式 , 现蚕 桑 产 业 由传 统 农 业 向现 代 实 农 业 转变 。 为做 大做 强蚕 桑产 业 , 县 借 助“ 歙 东桑 西移 ” 目 项 实 施 为契机 , 快 了蚕桑 生 产基 地 、 业合 作组 织 及龙 头 企 加 专
1 蚕 桑 产 业 发 展 县委 、 县政 府把 蚕 桑生 产 列为 主要 农 业 产 业 , 大 项 目投 入 力 度 , 加 先后 在 武 阳 乡武 阳 村 、 霞坑
村 洪 琴 村建 立 蚕 桑产 业 示 范 村 , 以发 挥 其在 栽 桑 养 蚕方 面
32 专 业化 发展 意识 不强 。 业化 程度 亟待提 高 . 专
歙 县地 处 东 经 1 12一 1 。5 , 纬 2 。4~ 0 2 为 7 。 18 5 北 9 2 3 。4 , 北 亚 热 带 , 土 质 、 拔 、 侯 等 得 天 独 厚 的 自然 条 件 适 其 海 气 宜 桑 树 生长 , 合 养 蚕 对 环 境 的要 求 , 于 湿 润性 季 风 气 符 属 候 , 和 多 雨 , 季 分 明 。 平 均 气 温 1 ~ 6℃ , 部 分 地 温 四 年 51 大 区 冬 无严 寒 , 无霜 期 2 6d 年 平均 降水 量 16 0mm, 3 o 7 多集 中 于5 —8月 , 水热 资 源 十 分 丰富 , 使 该 县蚕 桑 产 业 的规 模 促
31 发 展 思 想 认 识 不 统 一 .
地 处皖 南 山区 的歙 县具 有发 展 蚕桑 生 产 的 良好 生态 环 境 及 产 业机 制 , 全 了县 、 健 乡两 级技 术 服 务 网 络 , 且 该 县 而 县 委 、 政府 高度 重视蚕 桑 业 的发 展 。 县 目前全 县蚕 桑 种植 总 面 积 为 40 0h 蚕 种 的 饲 养 量 为近 9万 张, , 茧 生 产 0 m , 年 鲜
为 38 0t , 0 年 蚕农 直接 收入 可达 80 0万元, 。 桑 生产 涉 / 0 年 蚕
蚕 桑 产 业是 歙 县 农业 的主 导产 业 , 目前 相 当~ 部分 但 干 部 看 不 到蚕 桑 产 业给 当地 群 众带 来 的 实惠 和 生 态效 益 、 社 会效 益 , 能 正确 地 认 识 蚕桑 产 业在 农 民 增 收 中 的地 位 不
扩 大 栽 桑 养 蚕 的生 产 规 模 。 农 产 品 的附 加 值 明 显 提 升 。 使
经 过 多 年 努 力 , 县 蚕 种 生 产 经 营 管 理 已 经 逐 步 步 人 正 歙 轨 , 本 确 立 了 鲜 茧 收 购 的准 入 制 度 , 蚕 业 市 场 的管 理 基 使
逐 步规 范 。 3 存 在的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