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

合集下载

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回顾、展望与思考

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回顾、展望与思考

上海农村经济2017年第7期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回顾、展望与思考■封坚强王晶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上海市松江区开始在全区推行以农民家庭为生产单位、规模在100-150亩的粮食家庭农场建设。

2010年中农办主任陈锡文来松江区调研家庭农场并给予充分肯定,2013年中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将此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松江区召开市农村工作现场会,要求在全市推广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这是对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极大鼓励。

回顾这10年的发展历程,松江区家庭农场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提高,取得了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生态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显著成效。

(一)工业化城市化初期与农业边缘化现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收入有所增加,但人多地少小康富裕仍难以实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松江区工业化、城市化步子不断加快,每年近万亩土地用于非农建设,松江农民就业门路拓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非农收入远远高于农业收入。

同时,物价上涨、粮价偏低(水稻计划内0.79元/斤,计划外0.59元/斤),而农业税、村提留、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每亩要分摊到100多元,再加上耕作费用,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种田效益十分低下。

这在1998年第二轮延包时充分反映出来,农民纷纷放弃土地,全县延包土地不到应延包的50%(这也给近年的确权确地留下了后遗症),与第一轮农民都要承包土地的情况截然相反。

仍然承包土地的农户也是粗犷经营,有的出租给外来农民,农业生产力水平开始倒退。

地方领导精力倾注在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上,农村基层干部由于经济增长指标考核的压力也纷纷招商引资,农业出现边缘化倾向。

当时农田出现了这几种情况:一是农民承包土地变相为农民私有,想出租给谁就给谁,只要租金高,不管种什么,村委睁一眼闭一眼,表现出无奈。

二是农民放弃延包的土地与村机动田,村里也出租给工商业主用于种苗木、草皮、果树等,有的挖鱼塘、虾塘,粮田面积减少,基本农田保护受到影响。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土地资源有限,都市化给传统农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饮食安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家庭农场的兴起成为一种重要的助力。

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辖区,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推动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一、家庭农场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人选择返乡创业,投身于家庭农场的建设。

在松江区,家庭农场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这些家庭农场主要以种植蔬菜、水果、养殖家禽和家畜等为主要经营内容,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1.2 存在的问题在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家庭农场的规模较小,生产经营能力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由于技术和资金限制,部分家庭农场在产品质量、营销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

家庭农场的人才储备不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有效传播和应用。

二、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2.1 政策支持为了推动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经营,提供相关的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家庭农场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

加强对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

2.2 建立合作联盟家庭农场资源分散,产业链断裂的问题影响了整体效益的提升。

可通过建立家庭农场合作联盟的方式,促进家庭农场之间的合作和资源整合。

联合采购、联合生产、联合销售,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提高家庭农场的整体竞争力。

合作联盟还可以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家庭农场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2.3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家庭农场需要树立自有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含金量。

借助当地特色资源和地理环境,家庭农场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供应。

家庭农场看松江

家庭农场看松江
加 强 对 家 庭 农 场 的 培 育和 引 导 。一 是
规 范 流 转 土 地 。 按 照依 法 、 自愿 、有 偿 的 原 则 ,村 民 与 村 委 会 签 订 统 一 格式 的 土 地 流 转 授 权 委 托 书 ,再 南村 委会 与 家庭 农 场 经 营 者 签 订统 一 格 式 的 土 地 流 转 合 同 。 同 时 明 确 规 定 ,家 庭农 场经 营者 必须 自行 经 营 流 转 的 土地 ,不 得 转 包 、分 包 。 二是 选
近年来 , 海 以松 江 区 为 重 点 , 创 新 农 业 经 营 主 体 ,积 极 发 展 粮 食 家 庭 农 场 ,取 得 明 显成 效 。 从 2 0 0 7 年下半 年起 , 松 江 区 积 极 探 索 发 展 家 庭 农 场 。至 2 0 1 2 年 , 全 区 已有 1 2 0 6 户 家 庭 农 场 ,经 营 粮 田 约 1 3 . 7 万 亩 , 占水 稻 种 植 总 面 积 的 8 0 % 左 右 ,较 好 地 解 决 了粮 食 稳 定 增 产 、种 粮 农 民增 收等 难 题 。
1 3
尔大会或 者股东代 表大会 民主决策 ,使广大农 民群众 真正成
农村经营管理 2 0 1 3, 6 总第 1 2 4期
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
松 江 Ⅸ发 展 家 庭 农 场 的经 验 表 明 ,鼓
励 发展以农 户为基本单位 的家庭农场 ,是
上 海 转 变 农 业经 营方 式 ,实 现 规 模 化 、专 业 化 、集 约化 经 营 的有 效 形 式 。
员公 平合 理拥 有集 体资 产股权 ,平 等拥 有经 营 管 理 权 和 收
益 权 。 长 期 以 来 因 土 地 征 占 、 资 产 处 置 、 财 务 和 收 益 分 配 管 理 等 问 题 引 发 的 上 访 现 象 得 到 了 有 效 遏 制 ,党 群 矛 盾 、 干 群 矛 盾 、 转 居 人 员 与 未 转 居 人 员 之 间 的 矛 盾 得 到 了有效化解 。

上海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海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海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人类对于农业产量的不懈追求,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农业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全球变暖、白色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人类势必应该合理的利用大自然资源,正确的发展农业。

我国当前农业发展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向同时注重效益和质量转变,实现由只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合理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是将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而种植业的农作物又为养殖业提供食物源,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基础。

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及良好的循环。

种养结合是一个将生态、经济和技术复合而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引。

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而养殖业又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彼此互为供求关系。

这种生态结合的实质是在持续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建立一个高效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继而建立一个以农促牧,以牧促农,以农牧产品促加工的“种、养、加”开放型的农业生产新体系。

1 研究区的概况1.1 自然环境概况松江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内,地理坐标30。

54’一310lO'N.121001’一121。

21'E。

地处上海市西南郊,距离上海市中心40 km,东与闵行区接壤,南与金山区毗邻,西北与青浦区相连,东南有一段与奉贤区交界。

松江区土壤属湖沼相沉积的粘土类型,上层土壤以砂质小粉泥、青紫泥为主。

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光、热、水同季。

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10.5℃,平均日照2047.3 h,无霜期230 d。

有利于各种作物生长。

1.2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基本情况松江区域总面积604 km2。

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启示

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启示

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及启示近年来,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成为了一种新型农业形态。

在这些家庭农场中,农民利用自家的土地资源,种植瓜果蔬菜、养殖畜禽等农产品,通过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者参与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来增加收入。

这种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既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的调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发展经验和启示。

首先,政府支持是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上海松江,政府积极推动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为特色家庭农场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特色家庭农场得以迅速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他地区要想实现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也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是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策略。

在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中,农户们重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通过有机种植、无公害生产等方式,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

同时,他们还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

这种注重品质和品牌打造的经营理念,为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他农户在经营特色家庭农场时,也要注重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开发农业旅游是特色家庭农场多元经营的有效途径。

在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中,很多农户不仅种植农产品,还开展了农家乐等农业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这种多元经营方式,不仅丰富了特色家庭农场的经营业态,也为农户增加了额外收入。

通过开发农业旅游,特色家庭农场得以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的多元化,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总的来说,上海松江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政府支持、产品品质和品牌打造、农业旅游开发等是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他地区在发展特色家庭农场时,也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推动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总结推广松江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积极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总结推广松江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积极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益 于参 与土地 流转 农户 的支 持和 粮食 生产 家庭农 场业 主 的积极 实 践, 得 益 于市委 、 市 政府主 要领 导和 分管 领导 的 高度重 视 , 也与松 江 区委 、 区政 府 主要领 导 的亲力亲 为和 各部 门的通 力合作 密不 可分 。 在 松江 区探 索创 办粮 食 生产 家 庭农 场 过程 中,市 农 委始 终 予以支

孙 雷
松 江粮食 生产 家庭 农场 的探 索起 始于 2 0 0 7年 , 经 过 5年 多的 发展 , 到2 0 1 2年底 , 家庭 农场 数量 已由最初 的 2 0多 家发 展到 1 2 0 6家 , 经 营粮 田约 1 3 . 7万 亩 , 占水稻种 植 总面 积 的 8 0 %左 右 。其 中 , 机 农 一体 家庭 农
其次, 家庭 农 场增 加 了农 民的 收入 。2 0 1 2年 松 江 农 民人均 收入 1 . 7 9万 元 , 而 种粮 家 庭农 场 和种 养
结合 家庭 农 场 的年收 入分 别达 到 了 l 0万元 和 l 6万 元, 按人均 计 算也分 别达 到 3万 多元和 5万多 元 。 家 庭农 场人 员 收入 已经远 远高 于普通 农 民收入 。 第三, 家 庭农场 解 决 了农 业后 继乏 人 问题 。 随着 家庭 农场 效 益 的不 断体现 ,在松 江浦 南地 区 已经 出
食 烘干 能力 , 提 高 了家 庭农 场抵 御 自然灾 害 的能力 。
在 指 导 松 江 区培 育 和 发 展 粮 食 家 庭 农 场 过 程 中, 市农 委及 时总结粮 食 生产 家庭 农场 的主 要特 征 : ( 一) 家庭 经 营 。 即经 营者 自耕 , 家 庭 农场 的经 营
本上 一年 一签 流 转合 同的情 况 ,市农 委 指导 松 江 区

松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发展

松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发展

了“ 代耕农 ” ; 有 的广种薄收 , 生产力低下; 有 的随意
改变 粮 田性 质 , 农业 产业 被边 缘化 现 象 日益严 重 , 迫 切 需要 规模 化专 业化 来改变 这种 局 面 。
粮 田面积 的 8 0 %。 松江 家庭 农场 的发展 , 已取 得 了粮 食增产、 农 民增 收 、 环 境 改善 、 保 护农 田的 良好效 果 。
既要确 保农 民的土 地承 包权 益 ,又 要保 证家 庭 农场
是农村 劳动力大量转移 。 2 0 0 7年全 区非农 就业
农民占农村总劳动力的 9 0 %, 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减 少到 1 . 2 5 万人、 占6 . 6 %。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为农
业扩 大经营规模 、 实行专业化 生产提供 了现实条件 。
村 级集 体经 济 组织 的农 民家庭 ( 一般 为夫妻 二人
或 同户 家庭 劳 力 二三 人) 为 生 产单 位 , 从事粮食、 生 猪 养 殖等 生 产活 动 的农 业 生产 经营 形 式.家庭 农场 经 营者 是主要 依 靠家 庭 劳动 力 的 自耕 农 。松江 区从 2 0 0 7年 秋 开始探 索 发 展粮 食 家庭 农 场 , 至 目前 已发
展家庭农场 1 2 0 6户 , 经营 面 积 l 3 . 6 6万 亩 , 占全 区
为农 业 实现 机 械化 生产提 供 了强有 力 的财 力支持 。
四是为 了适 应经 济 发展 需要 ,农 业迫 切 需要 规 模化 专业 化 。随着 工 业化 、 城 市化 快速 发 展 , 农业 比
较效 益低 下 , 有 的农 民把 承包 地租 给 来沪 人 员 , 出现


松 江 家庭 农场 的产 生

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关于上海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在流转耕地中, 流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占流转总面积的 3 9 . 8 , 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 。
在农 村 承包地 管理制 度 日益完善 和健 全 的大 背景 下 , 上海 松 江 区从 2 0 0 7年 起 , 改 革农 村 土 地 管理 制度 , 规范农 村 承包地 流转 , 创 新农 业 经 营 主体 , 在 国 内率先 培 育 、 发 展家 庭 农场 , 取 得 了 明显成 效 , 受 到 了社 会各 界 的关 注 。 中央相关 部 门领 导 以及 众 多专 家 学 者多 次 到松 江 区进 行 调
已发展至 1 4 0 户, 经营面积 1 . 7 8 万亩;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5 3户, 年上市生猪 6 万头 。松 江区探
索 出 了一 条具 有 大城 市特 色 的农 业 现代 化发 展道 路 , 形 成 了松 江家庭 农场 经 营模式 。 ( 一) 松 江家庭 农 场经 营模 式 的特征
2 0 1 3 年 第1 2 期 种 霉岔展
关 于 上 海 松 江 区发 展 家庭 农 场 的思 考
顾 海英
( 上 海交通 大 学 上海 2பைடு நூலகம்0 0 0 5 2 )

要 :上 海松 江 区改 革农 村 土地 管理 制 度 , 规 范农 村 承 包地 流转 , 创 新 农 业 经 营
主体 , 培 育、 发展 家庭农 场 , 取得 了明显成 效 。松 江 家庭 农 场经 营模 式 为上 海 乃 至全 国发
土地是农 民最 重要 的生产 资料 。在稳 定农 村 基 本 经营 制 度 的大前 提下 , 走 中国特 色 的农 业
现代化道路 , 需要在农业 内部形成两种状态 : 一是实现土地有效流转 , 形成农业 的适度规模经营 ;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
续 发展 , 取得 了较好 的成效 。


发展家庭农场 的背景和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1发 展 家庭 农 场 已具备 的基础 条 件 、
松江发展家庭农场,使粮食实行专业化生产的条
件 成 熟 , 当抓住机 遇 , 极探 索和 实践 。一是 劳 动力 应 积 大量 转移 。 松江 经济快 速发展 , 农村 劳动 力大量 转 向 使 二三产 业 , 区非农 就业 农 民 已达 1. 5万人 , 全 77 占农村 总劳 动力 的 9 .8 , 接 从事农业 的农 民减 少 到 12 0 2%直 .5 万人 。 村劳 动力 的大 量转 移 , 高 了农 民人 均土 地 占 农 提 有量 , 使扎根 农业 的农 民能不 断扩大 经 营规模 , 展家 发
庭农 场 。 是农业 生产力 水平提 高 。 年来 , 二 近 松江 水稻
高产 栽培技 术成 熟稳 定 , 植保 、 测土 配方 等技 术水 平不
断提 高; 区粮 田机耕率 10 、 全 0% 机收率 9 .% 水稻 良 95,
种覆 盖率 9% 农业 生产 力水平 提 高、 8。 农业 机械 化作 业
场 需要 热 爱农业 的农 民自愿经 营 。松江 区通 过巡 回宣讲 等 形 式 ,激 发 农 民经 营家 庭 农场 的愿望 , 由农 民 自愿 向村 委 会 提 出经 营 申请 。在 此 基 础
到了快速 、 有序推进 。实践证明家庭农场具有强
大 的生 命力 , 是农 业生产 方 式新 的突破 。 ( ) 一 实践效 果
保障。 2 发展 家庭 农 场 的现 实意 义 、

是专 业 农 民长 期 稳 定 增 收 的有 效 途 径 。原 先
3- 地 的分散经 营 ,不 能使 农 民长 期稳 定增 收 , "5亩 ' 农 民长 期稳定增 收需 要土地 经营 规模 的突破 。而家庭 农 场 l0 10亩 的规模 , o~ 5 使经营 户 的生产 效益通 过 规模

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做法与启示(下)

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做法与启示(下)

(续第2期第35页)三、松江区家庭农场的成效经过7年多的探索实践,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农田保护的良好成效,培育了一大批有经验、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

1.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松江区耕地由当地农民规范种植,改变了以往1/3耕地由外来农户种植所造成的不规范种植、掠夺性生产的状况。

通过农业技术普及推广,改进和提高肥料使用技术和效率,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及推进秸秆还田,化肥使用量折纯氮减少30%。

全年只种一季稻,剩余时间里土地实施“三三制”(1/3种麦子、1/3种绿肥、1/3深翻休养)轮作,有利于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

2.提高资源利用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推行家庭农场,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三类苗面积明显减少,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利于新品种与栽培、防治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2013年全区水稻每667平方米产量575公斤,比推行家庭农场前增产24公斤。

3.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了现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与耕地面积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进粮食生产专业化进程,全区粮食种植户已由2007年的4900户减少到2013年的1267户,户均经营面积由2.2公顷提高到7.9公顷,家庭农场每667平方米净收入达866.4元,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含政府以奖代补部分)。

4.完善制度建设,探索农场职业经营经营家庭农场成了坚守在农村的青壮年农民的热爱职业,种粮不仅体面而且收入殷实。

农业科技服务的完善为造就农村职业农民队伍提供了保障。

有数据显示,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年龄结构为:49岁及以下的40%以上,50岁至60岁的53%以上,60岁以上的不到6%。

农场经营者的平均年龄在下降,农业在松江后继有人,充满希望。

四、对湖南省发展家庭农场的启示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起步早、工作实,许多做法与经验值得湖南省学习借鉴,但上海松江家庭农场依赖的基础条件在我省各地不具备,因而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简单复制。

上海郊区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与前景展望

上海郊区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与前景展望

上海农村经济2018年第9期上海郊区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与前景展望■汪洪涛丁浩上海郊区推广家庭农场的实践始于2007年的松江区,发展至今已有11年历史。

11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松江模式,并基于松江模式,在金山、嘉定、青浦、奉贤和崇明等中远郊区形成了家庭农场成片发展、各具特色的态势。

(一)上海郊区家庭农场的发展态势松江区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农业劳动力缺乏。

大量本地中生代、新生代农业户籍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就业,造成农业就业人口的大范围稀缺。

二是确保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然要求粮食生产用地的永续性、规模连片性和生产的延续性与科学性。

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劳动力最好要具备本土性、知识性和年轻化的特征。

为此,松江区委、区政府在2007年启动了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的实践。

从上海郊区发展家庭农场的历程来看,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7-2008年,属于起步阶段。

为改变土地经营的“碎片化”特征,形成土地的规模连片经营,松江区政府启动了土地流转工作,其出台的文件规定,通过村委会将村民耕种意愿不强的土地的经营权回收,再统一发包到愿意组建家庭农场的村民手中。

对退出土地经营权的原承包户,则予以统一的土地流转金补偿,补偿标准:①每亩每年500斤稻谷;②退休年龄人员按照男性60岁、女性55岁,在上海新农保标准(每月500元)的基础上,再给予每月150元的补贴。

第二阶段:2009-2012年,属于快速发展阶段。

由于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2009年之后,上海郊区农业人口出现了从城市到乡村的回流现象。

对于土地的需求及人口增加,松江区政府及时调整了的家庭农场的土地规模上限,将家庭农场土地规模由100-150亩,调低到了80亩,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在此期间,松江区家庭农场数达到1206户,经营总面积为13.66万亩。

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属于深化发展阶段。

上海粮食家庭农场推进情况与发展思考

上海粮食家庭农场推进情况与发展思考

长 迅速 的 同时 , 上 海粮 食 家庭 农场 始终 坚持 了“ 家 庭 经营、 适 度规 模 、 一业 为主 、 集 约 生产 ” 基 本特 征 。家 庭 农场 的经 营 者是本 地 专业 农 民 ,主 要依 靠家 庭成
员 从 事 农业 生 产活 动 , 季节性、 临 时性 雇 用 短 期工 ,
1 3
营 的家庭 农 场 成 为粮 经 结 合家 庭 农 场 的 典 型示 范 ;
环 境 。同 时通 过发 展家 庭农 场 , 减少 外 来务 农人 口, 提 高农 村社 会 治理 水 平 。
浦 东新 区家 庭 农 场经 营 者赵 淑 俊 毕 业 于 复 旦大 学 ,
原 在世 界 5 0 0强企业 工 作 ,舍 弃 高薪 回 村陪 父亲 种 植 水稻 , 在 学 习 田间耕作 的 同时 , 还积 极 探索 网商 和
适应 , 2 0 1 5年 粮 食 家 庭 农 场 户 均 水 稻 经 营 面 积 为 1 2 7 . 8亩 。家庭 农场 经营 者全 面接 受农业 技能 培训 , 2 0 1 5年抽 样 调查 1 0 0户 粮食 家 庭农 场 , 参 与 培 训 比 例 达到 1 0 0 % 。 ( 二) 经 营者素 质整体 提 高 , “ 农 二代 ” 农 场主 不 断
从 总 量 来 看 ,粮 食 家 庭 农 场 发 展 迅速 ,截 至 2 0 1 5年 底 , 粮 食 家庭 农 场 达 到 3 5 5 5户 , 比2 0 1达到 4 3 . 9 % , 粮 食 家 庭 农 场水 稻 种 植 面 积 达 到 4 5 . 9 4万 亩 , 比 2 0 1 3年 增 加
包装, 注 册 商标 , 实行 品牌 销售 , 探 索 走 精 品大 米 经
制度, 坚 持“ 家 庭 经营 、 规模 适 度 、 一业为主、 集 约 生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外流,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也面临着改变。

作为上海市的一部分,松江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关注。

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探讨,以期能够为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建议。

一、当前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人口外流导致劳动力短缺。

随着松江区农村人口不断外流,家庭农场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的短缺限制了家庭农场的规模和效益。

2.土地利用压力增大。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松江区农村土地的利用压力不断增加,原本用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挤压。

3.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

家庭农场的农产品销售一直受到较为严重的限制,销售渠道狭窄导致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

4.农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家庭农场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科技支持,生产效率低下。

以上问题造成了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困难和挑战,需要通过对策研究来加以解决。

二、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1.加强家庭农场劳动力保障针对家庭农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农村劳动力储备制度,实行农民就业信息登记备案制度,通过县级劳动力市场将农村富余劳动力统一管理,进行技能培训和调配,解决家庭农场劳动力短缺问题。

(2)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家庭农场与专业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形式进行合作,在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上进行对接,引导人才和技术向家庭农场倾斜。

2.优化农地利用方式为了缓解松江区土地利用压力,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土地水利设施的配套程度,实行多功能农田建设,提高农田综合潜力,增加土地产出。

(2)鼓励家庭农场进行多种经营,采取农、林、牧、渔复合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1)扶持小农户进行规模化经营,加强家庭农场与超市、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的对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推动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实施一系列的对策。

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降低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

政府还可以协助家庭农场获取土地资源和农业科技支持,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家庭农场提高生产效益。

家庭农场可以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家庭农场可以利用农业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增加产品销售和市场拓展。

农业企业可以通过与家庭农场合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家庭农场可以开展农旅融合发展,将农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创新农业观光和农家乐业态。

家庭农场可以提供农业体验、农产品展销、田园婚庆等多样化的农旅产品,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前来参观和购买。

家庭农场可以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家庭农场可以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家庭农场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覆盖范围和销售额。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应该是政府扶持、企业合作、农旅融合、品牌建设和组织联合。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可以促进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发挥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目标。

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和卖大米+”松江区提高粮地产出效益的有益探索

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和卖大米+”松江区提高粮地产出效益的有益探索

上海农村经济2020年第11期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和卖大米+”松江区提高粮地产出效益的有益探索■王东荣马佳顾吾浩作为土地资源稀缺的地方,上海近年来已经按中央精神落实了基本粮田,但对上海到底要不要种粮食作物,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是上海级差地租高,种粮食土地产出效益太低,缺乏竞争力;另一种坚持种粮食已经可以实现全程机械化,农民投工少而且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我们专题到松江区进行了调研,与区农业农村委、泖港镇及叶榭镇政府、泖港镇农技中心等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了充分的座谈,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选取不同模式的典型家庭农场进行重点访谈,结果发现种粮食也能提高农地产出效益。

为此形成了一些观点和想法,供本市各级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几年来,松江区在依托家庭农场,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发展规模经营、延长产业链、转变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品牌化和优质化,而且基本上实现了从“卖稻谷”到“卖大米和卖大米+”的转变,粮地产出效益有了显著提高,种粮农民人心稳定,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这几年来,松江区在提高粮地产出效益的方面,主要在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上下功夫。

(一)发展家庭农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007年,松江区初创家庭农场经营模式,通过发展家庭农场,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切实解决了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带来的农户经营土地过少、土地细碎化、农村劳动生产率不高的问题。

发展家庭农场后,农地经营主体减少,农户经营土地面积增加,从原来每个分散农户耕种3-4亩土地提高到100-150亩,农村劳动生产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松江区家庭农场种植粮食主要以水稻为主,原来分散经营3-4亩土地,每户每年只有几千元收入。

创建家庭农场后增加到平均每户13.8万元以上。

亩均净收入从460元持续提高至973元。

目前,松江全区共有家庭农场906户,经营面积13.8万亩,占粮食生产面积的95%,户均经营面积152亩。

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做法与启示(下)

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做法与启示(下)

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做法与启示(下)作者:暂无来源:《湖南农业》 2015年第3期湖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续第2期第35页)三、松江区家庭农场的成效经过7年多的探索实践,上海松江家庭农场取得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农田保护的良好成效,培育了一大批有经验、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

1.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松江区耕地由当地农民规范种植,改变了以往1/3耕地由外来农户种植所造成的不规范种植、掠夺性生产的状况。

通过农业技术普及推广,改进和提高肥料使用技术和效率,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及推进秸秆还田,化肥使用量折纯氮减少30%。

全年只种一季稻,剩余时间里土地实施“三三制”(1/3种麦子、1/3种绿肥、1/3深翻休养)轮作,有利于培肥地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循环。

2.提高资源利用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推行家庭农场,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三类苗面积明显减少,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利于新品种与栽培、防治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通过组建农机合作社,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2013年全区水稻每667平方米产量575公斤,比推行家庭农场前增产24公斤。

3.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发展,实现了现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与耕地面积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进粮食生产专业化进程,全区粮食种植户已由2007年的4900户减少到2013年的1267户,户均经营面积由2.2公顷提高到7.9公顷,家庭农场每667平方米净收入达866.4元,户均年收入10万元左右(含政府以奖代补部分)。

4.完善制度建设,探索农场职业经营经营家庭农场成了坚守在农村的青壮年农民的热爱职业,种粮不仅体面而且收入殷实。

农业科技服务的完善为造就农村职业农民队伍提供了保障。

有数据显示,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年龄结构为:49岁及以下的40%以上,50岁至60岁的53%以上,60岁以上的不到6%。

农场经营者的平均年龄在下降,农业在松江后继有人,充满希望。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发展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是上海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探索。

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自2007年开始,以浦南为重点,积极发展100亩以上的粮食家庭农场,共培育708家、经营粮田面积11.50万亩,占2008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6.54万亩的69.53%。

一、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家庭农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前提。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提高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

近年来,松江区大力推进农民非农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全区19.65万农村劳动力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减少到1.25万人,非农就业农民已达到17.75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0.28%,使转移农民能够稳定就业;扎根农业的农民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兼业农户可流转出土地,取得土地流转费收入。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据统计,现在农民的收入构成,来自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80%以上。

2、农村土地的规范流转。

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基础。

只有加快土地流转,才能保证土地的集中连片种植。

2006年,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

区、镇农业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规范流转土地,签订市统一流转合同文本。

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减少兼农户,扩大专业户,提升规模户,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水平。

2008年农户承包地总面积17.63万亩,目前已经流转16.02万亩,占90.87%。

其中:签定市统一格式合同面积11.52万亩,签定流转合同6711份;农户委托村组集体流转面积14.85万亩,出具规范委托书32380份,进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与实践自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现代农业要培育经营主体的要求以来,松江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在农业地区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意见。

从2007年下半年起,粮食家庭农场在全区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发展家庭农场的背景和意义1、发展家庭农场已具备的基础条件松江发展家庭农场,使粮食实行专业化生产的条件成熟,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是劳动力大量转移。

松江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二三产业,全区非农就业农民已达17.75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0.28%,直接从事农业的农民减少到1.25万人。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使扎根农业的农民能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家庭农场。

二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近年来,松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成熟稳定,植保、测土配方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区粮田机耕率100%、机收率99.5%,水稻良种覆盖率98%。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扩大,使家庭农场能够通过粮食全程机械化开展规模化生产。

三是松江已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反哺农业。

2003年全区GDP 为252.51亿元、财政收入57.92亿元,到2007年全区GDP达642.11亿元、财政收入159.56亿元。

松江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使反哺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一是专业农民长期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

原先3~5亩地的分散经营,不能使农民长期稳定增收,农民长期稳定增收需要土地经营规模的突破。

而家庭农场I00~150亩的规模,使经营户的生产效益通过规模凸现;并且家庭农场具有长期稳定性,依靠科技兴农,使经营户的改入成倍增长,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是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际粮食供应吃紧,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稳定粮食生产高度关注。

发展粮食家庭农场,通过政策扶持、扩大经营规模、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生产,种足种好粮食,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促使粮食增产增收,从而有力保障粮食生产稳定。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经验启示·毕节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经验启示·毕节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经验启示·毕节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鼓励发展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是上海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探索。

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松江区着意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一种全新的农业组织生产形式——家庭农场,在松江应运而“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如今区内的1173户家庭农场种植全区近八成的水稻面积,基本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这一户户的百亩农场是上海市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一、主要做法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的产生是松江后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后工业化的经济基础、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使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的产生成为可能和必然。

无论是从经营主体、经营期限和经营规模,还是从生产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上看,松江家庭农场都具有现代农业的性质和特点。

(一)出台政策。

为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松江区制定出台《关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意见》,鼓励发展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

(二)规范管理。

一是规范流转土地。

区、镇农业和农经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指导和服务,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签订市统一流转合同文本。

二是选定经营人员。

扶持当地专业农民和种田能手、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农业经营者发展家庭农场。

三是确定适宜规模。

因地制宜,家庭农场水稻经营规模一般为100—150亩。

四是规范组织生产。

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业生产档案,家庭农场受让的流转土地,不得转包。

五是实施考核奖励加强考核,组织开展各类生产竞赛活动,对优秀经营者给予奖励。

(三)配套服务。

一是农业管理部门加强和优化优质水稻的生产规划、良种推广及茬口布局,组织安排家庭农场生产。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技能培训,指导家庭农场应用优质高产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及安全生产的能力和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江区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发展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家庭农场”,是上海郊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探索。

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自2007年开始,以浦南为重点,积极发展100亩以上的粮食家庭农场,共培育708家、经营粮田面积11.50万亩,占2008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6.54万亩的69.53%。

一、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家庭农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前提。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提高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

近年来,松江区大力推进农民非农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全区19.65万农村劳动力中,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减少到1.25万人,非农就业农民已达到17.75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0.28%,使转移农民能够稳定就业;扎根农业的农民不断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农场;兼业农户可流转出土地,取得土地流转费收入。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据统计,现在农民的收入构成,来自非农产业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80%以上。

2、农村土地的规范流转。

土地流转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基础。

只有加快土地流转,才能保证土地的集中连片种植。

2006年,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

区、镇农业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指导和服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规范流转土地,签订市统一流转合同文本。

改变了农民的生产方式,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减少兼农户,扩大专业户,提升规模户,提高了农业规模经营水平。

2008年农户承包地总面积17.63万亩,目前已经流转16.02万亩,占90.87%。

其中:签定市统一格式合同面积11.52万亩,签定流转合同6711份;农户委托村组集体流转面积14.85万亩,出具规范委托书32380份,进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条件。

随着松江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农业机械体系,可以保证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后对农业机械的大量需求。

全区拥有农机总动力10.8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40台、联合收割机160台、高速插秧机15台、配套农具1100多台。

全区16多万亩粮田,机械化耕作率达到100%,水稻机械化收割率达到99.5%,机械化播种率达到30%。

松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稳定成熟和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具备了水稻插秧、机直播、机防治、机收割的能力。

4、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了保障。

松江区积极创新农业服务形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一是强化科技为农服务。

加强区、镇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积极实施联农扶农、科技入户工程。

二是完善农资农机服务。

在市郊率先建立浦江农资连锁超市公司和农邦农机合作社,服务网络覆盖全区农业村。

三是加强信息服务。

由分布于各村的为农信息服务站专人负责,帮助农户查阅信息和技术资料。

四是加强气象服务。

区气象局通过手机和网络及时发布雨雪等灾害性气象预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抵御灾害,降低或减免损失。

五是农业保险和贷款担保服务,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5、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扶持。

松江近年连续出台了有关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粮食家庭农场发展等政策,财政对“三农”扶持资金力度不断加大,市、区二级政策性直接补贴逐年递增,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

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

已建成设施粮田10万亩、设施菜田1.56万亩、花卉设施4482亩。

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

农业经营者是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人力资源。

改革开放的实践,锻炼了广大农民的市场开拓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涌现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规模经营能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在现代农业技术和岗位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大力开展专业农民培训、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农民培训,先后开设了粮食、蔬菜、花卉等29个培训项目。

每年培训农民5000多人,已有167名、800名“专业农民”分别获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中级证书。

劳动者素质逐年提高,提供了发展家庭农场经营的人力资源。

二、发展家庭农场的主要做法通过近一年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以下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1、加强宣传引导是前提。

区委、区政府及农业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多次深入基层、到农户进行调研,加强宣传引导,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从松江的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力的现状出发,必须要从培育以家庭农场为主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着手,必须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粮食生产政策性强,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培育和发展粮食家庭农场正是加强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机结合。

大多数镇、街道加强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宣传引导。

如叶榭镇进行了巡回演讲,让农户现身说法,提高宣传效果。

新浜镇把推进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意义,以党员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议、户长会和告知书等不同形式宣传给每位村民。

2、规范土地流转是关键。

土地牵涉到农民的切身利益。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关键是如何使原来分散在农户手中的零星土地集中。

土地流转必须实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探索并实施了农户统一向村民委员会委托流转,再由村民委员会与家庭农场户签定市统一的土地流转格式文本的规范操作程序。

各镇结合实际,出台了土地流转的指导价,在土地流转机制上保证了粮食家庭农场发展的顺利进行。

3、实施政策扶持是保证。

为了指导和保证粮食家庭农场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区农委会同区财政局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松江区鼓励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意见》,主要是对粮食家庭农场给与土地流转费补贴和水稻保险由财政全额埋单。

各镇、街道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如叶榭镇制定《关于扶持专业农民、培育家庭农场的实施细则》,新浜、石湖荡、小昆山、佘山等镇对家庭农场给与了资金预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生产周转资金。

政府提高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对粮食家庭农场做到了农业保险全覆盖,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和损失。

4、选好经营人员是基础。

要使粮食家庭农场能得到稳固发展,选择好经营人员是基础。

各镇、街道能按照《松江区鼓励发展粮食家庭农场的意见》,扶持当地专业农民和种田能手、镇村干部和技术人员等“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农业经营者发展家庭农场。

对家庭农场的面积原则上控制在100~150亩,对家庭农场经营者按照标准认真选择。

经过几上几下,严格把关。

首先本人提出申请、村委会把关、最后确认公示,挑选出吃苦耐劳、钻研技术、善于经营的农户签订租赁协议和不转包承诺书。

由于大多数镇、街道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保证了粮食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5、强化配套服务是保障。

农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后,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也必须随之适应。

区农委及时制定了《粮食家庭农场服务规范》,要求区、镇农业部门按照规范加强服务,使粮食家庭农场户得到了便捷和优厚的服务。

一是加强了技术指导。

区农技中心在结合农时培训的基础上,派出10位技术人员对10个示范农场进行挂钩联系现场指导,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二是加强农机作业服务。

与粮食家庭农场签订机耕、机插秧和机收服务协议。

在农机植保服务上,配足植保机械。

三是加强农资供应服务。

水稻病虫害防治农药配送已遍布所有农业村及家庭农场,在叶榭镇已试点肥料配送服务。

四是实施经营管理服务。

对所有家庭农场设置印发了《家庭农场农本日记账和经营状况登记表》,指导加强经营管理。

五是协调粮食局,制定了对四个镇四个村53户家庭农场5000多亩水稻18%高水分收购和上门收购试点方案。

三、发展家庭农场的初步成效发展家庭农场发展是适应当前松江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粮食家庭农场得到了快速、健康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1、加快了粮食规模经营的速度。

2007年以来,以家庭农场为主的粮食规模经营得到迅速发展,从2007年的粮食规模经营面积30亩以上151684亩、占92.9 %,提高到2008年的100亩以上156837亩,占94.8 %。

粮食种植户从2007年的4900户减少到目前的959户。

其中100—200亩及以上的家庭农场588户、7.85万亩,分别占83.05%、70.85%。

2、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松江区政府积极贯彻实施国务院和市政府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和措施,加大了种粮补贴力度,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粮食家庭农场的组建提高了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粮食生产效益更直接关系到农户家庭的经济收入,原来农户分散经营的3-5亩土地种与不种,种的好与不好对其收入影响不大。

现组建家庭农场土地集中后对家庭收入影响很大。

因此,粮食家庭农场户千方百计种足种净面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去年秋季开始,粮食家庭农场为主种植二麦面积比上年增加了3万多亩,增长70%以上,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3、培育了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

提高了家庭农场经营者规模经营的能力,目前粮食家庭农场100—150亩的439户、5.26万亩,分别占62%和45.74%。

150亩—200亩的149户、2.59万亩,分别占21.05%和22.52%。

200亩以上的120户、3.65万亩,分别占16.95%和31.74%。

经营者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

708位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34人、占4.80%;36—45岁126人、占17.80%;46—55岁387人、占54.66%;56-60岁136人、占19.21%;61岁以上25人、占3.53%。

经营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7人、占20.76%,初中461人、占65.11%。

高中及以上100人、占14.13%。

改变了从事农业劳动力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状况,农业经营主体更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4、提高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2008年夏粮喜获丰收,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可喜局面。

全区二麦种植面积6.3万亩,比上年增70.2%,单产从324公斤,比上年增19%。

总产2.04万吨,比上年增106%。

二麦效益大幅增长,总产值达到326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30.8%,亩产值473元,比上年增33.6%。

农业夏熟丰收带动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提高。

据统计,2008年1-6月松江区农民可支配收入7183.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人均家庭一产纯收入298.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