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成渝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本文着重从交通建设、产业协调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交通建设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交通建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当前,成渝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不够完善,而且道路拥堵、火车晚点、航班取消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成为制约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交通网络,扩大交通运输能力。

尤其要抓紧建设成渝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快速交通系统,缓解市内交通拥堵,提高周边城市与成都、重庆的关联度。

同时,还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效率,促进交通运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例如,在公路建设方面,加速建设智能化高速公路,并研究数字高速公路,加强交通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公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产业协调成渝地区的产业结构比较复杂,涉及到许多领域。

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效益。

但是,目前产业协调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间缺乏协调,重复建设等。

因此,在产业协调方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协调机制和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作,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和联合,实现协同发展。

可以采取加强政策协调、减少同类产业竞争、优化产业组织和布局等多种方式,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三、环境保护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前,成渝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

在建设双城经济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投资,推广城市绿化、雨水利用、垃圾分类等措施,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

可以采取多种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逐渐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该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将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交通瓶颈问题成都重庆距离较远,且交通不便,而交通瓶颈问题已成为制约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主要难题。

在城市交通方面,虽然双城之间已经建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但独立运营且分别接入两座城市的交通网络难以构建统一的快速、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对策:因此,应着力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打造一个统一的快速、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一方面,应加快成渝地区城际铁路建设,推进成都往重庆客运高铁项目等大型交通基建发展。

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多式联运潜力,疏解陆路交通压力,加快建设内陆航运和国际铁海联运等基础设施,便于双城之间物资的物流和货运的流通。

二、城市协调发展问题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城市协调发展方面也存在问题。

成渝两座城市在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不平衡,城市间产业分工不清晰,互补性不足等问题。

对策:应加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协调发展,促进两座城市资源共享,形成资源集约利用的态势。

同时,应加强商业、金融、产业等领域的协同开发,推动产业分工不断深化,满足双城经济圈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人才引进问题成渝双城经济圈企业及高端人才流失集中,人才引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对策:一方面,应加强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应加强教育投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加人才培训班级。

四、环境污染问题成渝地区是我国西部的经济中心之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双城经济圈可持续发展。

对策:应加强精益化生产和绿色制造、低碳经济发展方向,推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减少。

同时,应建立定期公开环境监测的制度,增强对环境的监管和管理。

成渝经济区之感想

成渝经济区之感想

成渝经济区之感想前言:在中国、在西部重庆和成都永远是谈论得最多的话题。

从古至今,成都和重庆可谓是颇有渊源,二者之间既有亲密的蜜月期,也有针锋相对的时候,你来我往,形成了独特的成渝特色。

在重庆直辖以前,重庆成都本为一家,但是由于各自的原因闹的不可开交,二者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就有了重庆的直辖之路。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改变,成都和重庆作为西部的两个重要的城市,各干各的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学者和领导们的智慧下,成渝再次走在了一起。

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得到国家的批准,广大成渝人民将得到很大的实惠。

在这个背景下,此文将从成渝经济区的来源、机遇、挑战等方面来谈谈成渝经济区带来关键词:成都重庆成渝经济区来源机遇挑战一、成渝的基本情况。

1、成都简介:成都市是川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平原腹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

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2004年当选《CCTV》“全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经济总量在西部12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2、重庆简介: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其主城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川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江上游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长江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中国政府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开发地区以及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主要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是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础,与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

然而,目前成渝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瓶颈、电力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注重科技创新,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

另外,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城市规划不合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城市规划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城市的整体布局紊乱、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政府需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即工厂”发展模式,注重人、城市、自然的和谐发展。

应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三、产业结构单一成渝地区当前的产业结构主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扶持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以推动双城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四、人才流失严重成渝地区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政府应该营造宽松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他们留下来的意愿。

五、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高成渝地区由两个城市组成,不同的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行协调统筹。

政府应该加强区域间合作,建立起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使两个城市能够共同发展,形成双赢的局面。

总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问题较多,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前提,推动双城经济圈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对于成渝经济圈的个人看法

对于成渝经济圈的个人看法

对于成渝经济圈的个人看法
成渝经济圈是中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它包括了四川省的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以及周边的一些中小城市。

以下是我对成渝经济圈的个人看法:
首先,成渝经济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处于西部内陆地区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中心,因此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

此外,成渝经济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然气、钒、磷等,还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人口红利。

这些因素都为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成渝经济圈的发展需要加强一体化建设。

虽然成渝经济圈拥有一些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两个城市之间还存在一些竞争和矛盾。

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成渝经济圈需要加强一体化建设,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第三,成渝经济圈需要加强创新驱动。

目前,成渝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着高投入、高耗能、低效益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渝经济圈需要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成渝经济圈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成渝经济圈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同时也需要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最后,成渝经济圈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成渝经济圈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打造起来的经济合作体,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建设双城经济圈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制定相关对策。

一、交通瓶颈问题成渝地区的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两个城市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交通瓶颈问题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大难题。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需要加紧推进成都至重庆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同时深化铁路联通,加快成渝间高铁建设速度,以便更好地为相关地区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接驳服务。

二、优质公共服务问题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各项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文化等的不均衡发展问题也亟待解决。

需要建立和完善双城经济圈内服务平台,发挥双城经济圈的综合效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使相关地区可以享有更为优质的服务资源。

三、产业结构问题成渝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端产业和创新驱动型企业。

为此,需要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培育知名品牌,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双城经济圈内产业的整体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广阔的动力。

四、金融服务问题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还存在金融服务不够完善的问题。

需要在双城经济圈内建立金融合作机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金融创新,打造金融服务中心,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提供多样化、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资源。

五、生态保护问题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应成为优先考虑的问题。

需要对成渝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整治,加强环保力度,控制污染源,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注重发展滨水生态、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总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交通、公共服务、产业结构、金融服务、生态保护等各方面进行夯实。

通过制定有力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推动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壮大,并为相关地区带来更多的创新创业机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指由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为核心,以及周边地区共同参与形成的经济合作区域。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圈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主要问题1. 交通互联不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由于地理位置相隔较远,目前交通互联不畅是一个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尽管有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通道连接,但由于距离和线路相对不畅性,交通运输效率较低,极大限制了两地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也影响了双城经济圈的整体运作效率。

2. 产业合作协同不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地区在产业上存在着相互之间竞争性较强的现象,产业合作协同不够显示出来的问题。

两地在某些领域拥有重叠的产业结构,而这一方面让双城经济圈内的产业间出现一定的竞争性,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和能力的分散,导致了整体的协同发展困难。

3. 人才流动不畅由于两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政策落地等因素,导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人才流动不畅现象比较普遍。

虽然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和专业人才,但由于双城地区的政策福利不同,让人才更倾向于各自的城市发展,难以在双城地区实现有效的人才流动,影响了整体的人才储备和利用。

4.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各地区受到城市化进程、工业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恶化,空气水质问题突出,而这些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双城经济圈内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1. 加强交通建设互联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建设互联是解决交通互联不畅问题的关键。

应该大力发展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双城之间的通道连接,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运作提供稳固基础。

2. 发挥优势产业进行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合作攻坚,以挖掘各地优势产业为契机,促进产业合作协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

该区域包括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两大经济中心。

尽管成渝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交通基础设施不足成渝地区是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成为制约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问题。

虽然成渝地区的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设施已经得到改善,但是人员交通、物资流通依然不畅。

成渝地区要成为一个紧密相连的经济圈,就必须解决这些交通瓶颈问题。

对策: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投资,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推动成渝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占比过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这一问题直接影响了双城经济圈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对策: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动成渝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三、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成渝地区的生态环境一直备受关注,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十分突出。

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双城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建立健全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全面整治环境污染问题。

四、城乡发展失衡成渝地区的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落后,城乡发展不平衡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口流动不畅、社会稳定受到威胁等问题。

对策: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对成渝中心城市发展方向的思考

对成渝中心城市发展方向的思考

对成渝中心城市发展方向的思考作者:金刚肖磊来源:《重庆行政》2017年第01期中国西部地区近年来迎来经济快速发展,在新常态的新时期,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成渝城市群是中国西部人口与经济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对中国内陆经济发展、国家区域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成都、重庆经济体量突出,集中了整个板块核心优势资源,对区域发展与生产组织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构建全国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背景下,研究两个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成都、重庆发展现状的解读(一)人口产业基本情况考慮到行政区划层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以主城区所在的实体地域对两个城市进行考虑。

成都与重庆主城的城镇人口都在700万人左右,体量上基本接近。

两个城市分别位于四川盆地的东南与西北角,呈对角分布的格局,重庆是长江出川的重要门户,成都则是传统意义上四川的中心。

从产业发展的实际来看,近年来重庆市主导产业突出且升级换代明显,从过去的汽配、机械等逐渐升级到目前电子、汽车为主的格局,新产品占全国的比重也从零上升到10%以上的地位,优势行业规模突出且具有国家地位。

成都的情形则相反,产业门类繁杂,有7个部门比重超过10%,主导行业不突出。

服务业发展方面,成都和重庆的生产性服务都还处于成长阶段,与沿海一线城市相比有明显差距,但成都的旅游服务、重庆的贸易在全国优势较突出。

成都、重庆分别集中了区域主要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成渝片区内的吸引力突出。

例如,成都集中了四川省內60%以上三甲医院,其它所有城市都无法与之相比。

(二)两市优势条件互补从发展条件来看,成都和重庆的实际是优势互补的,拥有巨大的协作发展潜力。

成渝携手,可为我们勾画出西部崛起蓝图中的重要篇章。

成都的优势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航空地位明显,成都已经是全国除北京、上海以外最大的航空枢纽;二是成都的科教创新资源丰富,在创新研发方面强于重庆,在西部地区仅次于西安,且与北部的绵阳科技城市联系紧密;三是成都的国际化和开放性较好,定居成都的外籍人士超过5万人,国际知名度较高;四是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独特的消费文化,使得成都不仅是重要的旅游城市,也因生活气息浓厚而富有吸引力。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发展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与辐射带动功能日益突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

重庆成都都是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也是长江上游城镇与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

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启示,作为长江上游核心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其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空间格局的演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试图从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划分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优势,总结了其发展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的机制和思路。

标签:成渝经济区川渝合作成渝城市群中国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动力之一,是城市化进程向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推进。

珠三角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的扩展再到泛珠三角的提出,长三角“15+1”机制的推进,紧锣密鼓的京津冀规划,环渤海城市群、沈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青岛、淄博、威海、烟台、潍坊、日照、东营)的涌现,使得城市圈、城市带成为东部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在落后的西部也有这样的地区,那就是成渝地区。

一、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划分成渝地区是我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经济较发达地区。

在自然地理上一般指成都与重庆之间的四川盆地。

川渝共同确定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的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区的23个区县进入“成渝经济区”的范围;确定老成渝高速公路经济带、黄金水道经济带和川东北经济带三条区域经济发展轴心。

经济区幅员面积15.5万平方公里,2005年GDP近9000亿,常住人口8000多万,分别占重庆和四川总量的25%、55%、65%。

范围大致包括:西至成都为中心的宝成-内昆铁路,东至重庆为中心的襄渝铁路,北至成达铁路,南至长江上游的重庆-宜宾沿线。

这一地区人口密集、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城市星罗棋布,是我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制造、电站设备制造、军用飞机设计制造、电子信息科研和设备制造、汽车制造、水能资源开发、天然气资源开发、天然气化工、核工业和其他军事工业基地,也是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6.论成渝城市群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6.论成渝城市群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6.论成渝城市群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渝城市群崛起于我国西部,它以成都、重庆这两大都市为核心,以成渝经济区为域面,在地域上包括了四川省、重庆市的核心地区。

在我国“十一五”前期规划中,成渝城市群位列全国四大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全国十大城市群之一。

当前,如何使成渝城市群加强区域合作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于促进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渝城市群发展中的体制障碍成渝城市群发展中最大的体制性制约是行政区划带来的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的不整合。

成渝城市群内城市分别隶属于四川省、重庆市这两个不同的行政区,行政上的分割和控制,使重庆、成都两大城市及周围的城市各自发展。

长期以来,相隔仅300多公里的成都市和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都达到一定高度,周围也积聚了大量城镇,但没有形成成熟的成渝城市群,区域经济一体化还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城市建制决定了城市功能区域与市辖县的制度区域是不一致的。

由于城市功能区域与制度区域的偏离,在推行城镇化时,通常是按行政区而不是按经济区推进的。

一个经济区内多个行政主体的存在不容回避,由此也需要跨越多年积存的行政壁垒。

行政区经济是由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

地方政府不仅拥有政治功能,还拥有经济功能。

不仅拥有调控经济的工具,还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

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城市矛盾突出。

由于缺乏区域经济产业分工的有效机制,各城市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十分显著,导致各城市之间竞争激烈,浪费了大量资源。

成渝城市群内部许多城市缺乏特色、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城市间分工不明确。

川渝两地本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分工。

重庆直辖后,四川省和重庆市开始各自追求产业结构自成体系,出现同构发展,导致原来的城市分工基础受到破坏。

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趋同,造成产业分工与协作淡化,产业结构雷同,更形不成具有层次结构的产业集聚。

业已形成的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是为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的运行平台,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制约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指成都与重庆两座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区域。

由于两座城市的地理接近、经济互补性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目前在建设过程中仍面临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交通建设问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由于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双城经济圈发展的瓶颈。

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瓶颈问题,使得两座城市之间的货物物流和人员流动存在着很大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快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进度,特别是建设一条连接成都和重庆的高速铁路,实现两座城市之间的快速便捷交通。

人才流失问题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之间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非常激烈,一些优秀的人才往往选择离开成渝地区,在其他地方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两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得更多的人才留在成渝地区,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环境保护问题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一大挑战。

由于两座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显现,特别是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双城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政府协调问题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成都和重庆两座城市之间的辖区、政策和利益的交错,政府协调和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成渝地区两座城市政府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形成统一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整合两座城市的资源和优势,形成更大的合力。

还可以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统筹和推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交通建设、人才流失、环境保护和政府协调等一系列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加快交通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政府协调等对策,促进双城经济圈的健康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四川五大经济区区域发展问题研究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四川省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推动四川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全省经济整体竞争力,四川省政府于2016年提出了“五大经济区”概念,分别是成渝经济区、巴中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西经济区。

其目的是根据四川省各地特点和资源优势,形成五大经济区的合作竞争格局,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大经济区的区域发展问题也愈发凸显,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第一,成渝经济区发展不平衡。

成渝经济区作为四川省的核心经济区,包括成都市和重庆市,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但是成渝经济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方面,成渝经济区城市化率高,城市经济发达,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不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

在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方面,成渝经济区内部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成都市是四川省最有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而绵阳市、德阳市等城市相对落后。

要解决成渝经济区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城市之间的联通,推动城市内部发展均衡。

第二,巴中经济区发展面临新旧动能转换难题。

巴中经济区位于四川省北部,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

巴中经济区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模式老化,资源依赖性强。

巴中经济区的经济主要依靠传统能源产业,而随着全球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环保政策的加强,巴中经济区发展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难题。

要解决巴中经济区的发展问题,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巴中经济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成都平原经济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成都平原经济区位于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和工业基地。

成都平原经济区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方式粗放。

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经济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传统制造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指的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为重要的两个城市——成都市和重庆市,以及它们相邻的城市群。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被列为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之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优势。

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不完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定位模糊、发展规划不清晰、政策落地难度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更加稳步和有效的发展。

2. 正文2.1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

在成渝地区,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和西部重要城市,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较为发达,而重庆则是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

两城之间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距,造成双城发展不平衡。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

成都作为省会城市和西部重要城市,拥有发达的制造业、金融业和科技产业,经济总量居于西部前列。

而重庆作为直辖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尚需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经济实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不均衡还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成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设施都很发达,而重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缺陷,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需要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调发展,统筹两城发展规划,促进双城间的互补和共赢。

加大对重庆的支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2 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不完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目前,尽管成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方面仍存在不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渝地区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作为西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成都和重庆拥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金流入,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成都和重庆的发展不平衡,城市间的发展差距明显。

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存在挑战,当前城市规划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

人口流动和生态保护问题也亟待解决,人口大规模流入导致城市资源紧张,加剧生态环境压力。

面对这些问题,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制定人口流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概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克服一系列问题,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成渝地区包括成都和重庆两大城市,相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较高,而周边的县市发展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的城乡发展差距。

这种不平衡发展现象不仅影响了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也加剧了城乡间的经济分化,阻碍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

城市规划和管理方面的挑战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和管理亟待优化和提升。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管理混乱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全文5篇]

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全文5篇]

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全文5篇]第一篇: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贾利华成渝经济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成渝辐射范围内的区县,只有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才能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空间、更大的市场赢得发展机遇,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以“三接”为抓手(一)连接。

交通运输是实现区域经济协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域内部、区域间商品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

区域交通运输的发达程度和运输线路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中心的吸引范围。

县域经济的发展融入成渝经济区,通道连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借力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动将县域交通与交通骨干通道进行连接,特别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连接,构建综合交通网络,缩短与成渝经济区内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

(二)对接。

一是对接规划。

根据《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特别是产业、交通、能源、水利规划等方面进行有机对接,不断完善县级十二五规划。

同时,要深入研究《规划》,找准自身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关键环节,打破瓶颈制约,不断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二是对接政策。

要认真研究成渝经济区规划有关政策,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用好、用活、用透相关政策,不断加强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支持。

同时,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支持,大胆闯,大胆试,勇于开拓创新,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创造新的政策优势。

三是对接产业。

主动当好配角,做好配套产业发展,融入成渝大产业发展,全面对接成渝产业链;在做好配角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立足自身特色,发展壮大优势产业。

四是对接项目。

项目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促大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成渝经济区产业政策和投向,抓住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机遇,找准突破口,把握对接点,储备一批对促进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思考心得体会发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思考心得体会发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思考心得体会发言
作为党的干部要按照“规划纲要”唱响双城记、建好新时代经济圈,合力推动国家战略决策实施。

通过主动把握大局,肩负新使命、抢抓新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当代国内国际环境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地变化。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打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主动仗。

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从而拓展从大西南到大西北以至华中、华南等全国性的市场空间,优化、稳定其中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一定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一体化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联手形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应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地区和部门找准融入服务于大战略的方位及重点,鼓励并支持社会各界深度参与。

共建“一带一路”,建好西部陆海新通道,围绕彰显区域特色优势,发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包括一流营商环境,就要让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
品质生活宜居地,带动我国中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树起重要增长极与新的动力源。

应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不断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应科学处理好中心与区域关系,使城乡统筹发展由外延扩张向优质高效内涵提升转变,以点连线带面、均衡侧重发展,协同周边地市县打造出一体化的“大成渝都市圈”。

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作文

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作文

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潜力作文要说这成渝地区,那潜力可真是像深埋地下的宝藏,越挖越让人惊喜!我前段时间去了成渝地区游玩,那一番经历让我对它的经济发展潜力有了特别直观和细致的感受。

我先到的是成都,刚出火车站,就被那热闹的景象给震住了。

大街小巷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街边的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我走进一家卖担担面的小店,店里的老板热情得很,一边熟练地煮着面,一边跟我唠嗑。

他说:“这几年成都发展得快哟,来旅游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我这小店的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好。

”我看着他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我接着去了春熙路,那可真是购物的天堂。

各大品牌的商店琳琅满目,人潮涌动。

不仅有本地的顾客,还有很多外地甚至外国的游客。

我注意到,这里的商场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高,装修精美,服务周到。

在一家服装店里,我听到店员跟顾客介绍说,他们品牌之所以在成都开这么大的店,就是看中了成渝地区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和对时尚的追求。

从成都坐高铁去重庆,一路上我就在想,重庆又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呢?刚到重庆,我就被那独特的地形给吸引住了。

高楼大厦依山而建,道路蜿蜒曲折。

我坐着出租车,司机师傅一路给我介绍着重庆的变化。

他说:“以前这些山坡坡上没多少房子,现在全是高楼大厦,发展太快咯!”我去了解放碑,那里是重庆的商业中心之一。

周围的写字楼里进驻了众多的企业,有金融的、科技的、文创的等等。

我跟一个在写字楼上班的年轻人聊了会儿,他说:“成渝地区的政策越来越好,吸引了很多企业入驻,就业机会也多了起来,我在这里工作,感觉未来充满了机会。

”在重庆的夜市里,灯火辉煌,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客人,生意兴隆。

我跟一个卖麻辣串的摊主聊天,他说:“以前我就是摆个小摊,挣点辛苦钱。

现在政府支持我们搞夜市经济,规范管理,还给我们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我这收入可比以前高多了。

”除了商业的繁荣,成渝地区的交通发展也让我印象深刻。

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读后感

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读后感

奋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读后感成渝作为一个早已存在的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是西部地区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大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周边辐射带动能力逐渐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快发展的背景下,成渝经济圈随着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大势、把握高质量发展客观趋势和要求、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考量。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迎来的重大机遇,其战略牵引力、政策推动力和发展支撑力前所未有。

有利于两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经济区形成离不开川渝两地政府的通力合作,围绕交通物流、产业体系、协同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重点任务合力攻坚,以便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实质性成效。

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内联”、“外畅”改善两地城市空间的可达性,减少人、物流通成本,形成强大不息的物流、人流、资本流、信息流、科技流。

内江位于成渝两地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陆地交通便利,与邻近的自贡、宜宾、泸州形成了川南城市群,共生互补。

以“共建、共享、共赢”为主题的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是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践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两地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市场体系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签订了《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在部分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

内江自贡通过城市公交一卡通,及内自快速通道项目开工,突破交通同城化,人社部门按照“资源共享、协同合作、惠及民众”的原则,推进9个方面的服务合作,突破公共服务同城化,以“九个警务同城化”为突破口构建新型区域警务共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代经 贸 21 01年 4 月 中旬刊 忌第22 0期
兰 成 渝 地 区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思 考
陈 宁
( 都体 育学 院思 想 政治 理 论课 教 学部 ,四 川 成 成都】重庆、成都、兰州作为 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处于 中西部开发 的腹地 ,具有连接东南西北 中的区域优 势,这三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辐射功能,能够 带动本省和地 区经济的发展 以兰成、兰渝铁路的修建为 契机 ,打造兰成渝走廊经济带 ,加强三省市区域经济 的联合、发展 和辐射作用,可以使 我国连接大西 北和大西南的通道 最为快捷,最为通畅 ,使沿 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加快西北西南地 区的经济发展和 民 团结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族 【 关键 词】兰成渝;区域经济;思考
建 国以来 ,我 国在 区域 经济 发 展 的过程 中,推 行均 衡 发展 的 区 域政策 ,各种 政策 向条件较 差的 中西部倾斜 ,这 虽然使 东、 中、西三 大 地 区得到均 衡发展 ,但从 全 国整 体的发展 结果看 ,却 不尽人 意。改 革开放 以来 ,在邓 小平 同志的提议 下 ,国家实行 了重 点发展 的区域政 策,各种政策和资源 向东部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倾斜,以期先富 带后 富。这样 虽然 改善 了全 国经济 发展 的整 体效率 ,但却 拉大 了东部 与 中西 部的 发展 差 距 。世 纪之 交 ,随着 中国 市场 化制 度 改革 的进 一 步深化 ,为逐 步缩小 东西部 的发展差 距 ,促 进区域 经济协 调发展 ,中 央根据 邓小平 同志 “ 两个大 局 ”的思想 ,提 出了实施 “ 西部大 开发 ” 战略 ,这是我 国政府 面 向新 世纪作 出的重大 决策 。 以胡锦 涛 同志 为总 书记 的党 中央 ,把握 全局适 时提 出了 “ 科学 发展观 ”的科 学理论 ,在 推 进东 部发达地 区快速 发展 的同时 ,及时提 出 了要推 进 区域间 的均 衡 发展政 策 ,这给 地处 西部 的甘 川渝三 省市提 供 了积 极的政 策机遇 。为 此 ,作 为西部 重要 的省份 的甘川渝三 省市 ,应积极 响应 国家的政策 , 充分分 析 自身 的优势 和劣势 ,密切合 作 ,加 快发展 ,缩小 与东部发 达 地 区的差 距 。 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实现油气资源共享 目前 ,我 国东 中西 部 地 区 的 经济 发 展 仍 处 于 不 均 衡 状 态 , 中 东 部虽 然 发展 很快 ,但缺 少 能源 ,严 重制 约 了其 快速 、 可持 续发 展 的速度 。而西 部地区 虽然发 展较慢 ,但其优 厚的能 量资源 为其可持 续 发展提供 了充足的后劲 ,也为支持中东部地 区的经济发展提供 了强 大的后勤保障。按照国家 “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 经 济 发展 ,统 筹人 与 自然和 谐 发展 ,统 筹 国 内发 展和对 外 开放 的要 求 ”,① 国 目前 推行 的西气 西油 东输 策略 ,对统 筹全 国经济 发展 的 我 格 局 ,对 优质 资源 国内共 享 ,具有十分 重要 的战略意义 。 甘 川渝 三 省是 我 国油气 资 源 的重要 储 备 、加工 、输送 大 区。 甘 肃 境 内 目前 已查 明 的石油 资源量 约为 2. 亿吨 ,天然 气 资源量 为2 8 46 0 亿 立方 米 至28 4 亿立 方米 。甘 肃省 是我 国名副 其实 的陆上 能源 大通 道 和 枢纽 ,也是 国 内石 油天然气 管道敷 设里程 最长 的省份之 一。境 内有 西 气东输 一二线 、兰成 渝 、涩 宁兰 、马惠宁 、兰郑长 、兰银 线等七条 输 油输气 干线管 道 ,横 穿东西 ,纵贯 南北 ,总里程60 多 公里 ,年输 00 送 能力 为 原油2 0万 吨 、成 品油10 万 吨 、天 然气 20 00 50 0 亿立方 米 。随 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加快实施,甘肃与新疆的油气管道也已紧密地连接 起来。年输送能力10 万吨的乌一兰成品油管已建成投产。西起新疆 00 鄯 善县 的鄯 一兰 原油管道 ,年 设计输送 能力 为20万 吨 ,主 要输送从 00 哈 萨克斯 坦进 口的原 油和 新疆三 大油 田生产 的原油 。昔 日 “ 古丝绸之 路 ”已变 成今 日的 “ 油气 之路 ” 。 位 于 川 渝 地 区 的 四 川 盆地 天 然 气 探 明储 量 更 是 超 过 1 亿 立 I 万 方 米 ,20 年 天 然 气产 量 达  ̄ t4 7 07 U4 . 亿立 方 米 。天 然气 在 川 渝 两地 市 场 占有 率 达 8 % 销量 约 占全 国总 量 的2 % 6, 5 ,有 力 地 促 进 了 川渝 地 区 经济 社 会 发展 和人 民生活 水 平 的提 高 。 贯 穿三 省 市 , 以油 气 资源 互补 而 为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注 入 活 力 的 兰成 渝 成 品油 管 道 , 2 0 年 建 成 以 来 , 为三 省 市 的 经 济 共 同 发展 01 提 供 了一 定 的物 质 保 证 。 可 以 说 ,兰 成 渝 走 廊 经 济 带 的 建立 ,可 以使 国家 南 水 北 调 , 西 电 东送 ,西 气 西 油 东 输 的 决 策得 以更 加 科 学 的体 现 和 实施 ,对 贯 彻 全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科 学 发展 观 要 求 起 着 更好 的注 解 作用 。 二 、加 强 人 力资 源 的有 序流 动 ,促 进 区域 经 济发 展 我国西部地区,地广物博,资源丰厚,但 由于人 口稀少,广褒 的土地亟 待人力 进域 开发 ,川渝 地区人 口众 多,特别 是高素质 的专业 人才,以及大量的农民工,历来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流动 的主力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