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神经外科PICC置管术中导管置入异位原因
中 图 分 类 号 :R473.6 文 献 标 识 码 :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6.018 文 章 编 号 :1674-4748(2012)2C-0506-02
利用经外周 静 脉 穿 刺 置 入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PICC)置 管 可 以 静脉操作,选择贵要静脉75例,肘正中静脉25例,头静 脉 4 例; 为病人提供一条中长期的静脉输液、化疗用药、刺激性强药物 的 右上肢穿刺测量 方 法 为 上 肢 90°伸 直,由 穿 刺 点 到 同 侧 胸 锁 关
0 3 0 0 0
异位发生率
3(2.89) 4(3.85) 21(20.19) 7(6.73) 3(2.88)
3 讨 论 3.1 导管异位与置管静脉有关 表1的结果显示,导管异 位 发 生率为头静脉最高、贵 要 静 脉 发 生 率 最 低。 贵 要 静 脉 粗、直、静 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是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头静 脉 进入腋静脉处形成的角 度 较 大,有 小 分 支 与 颈 静 脉 或 锁 骨 下 静 脉相连;肘正中静脉粗短,且变异多,部分走向贵要静脉,部分 走 向 头 静 脉[2,4],发 生 导 管 异 位 率 也 在 头 静 脉 和 贵 要 静 脉 之 间 。 在临床 PICC 置管中首选贵要静脉。 3.2 导管异位与疾病有 关 病 人 穿 刺 上 肢 与 头 部 的 夹 角 小 于 30°时,上肢静脉与锁骨 下 静 脉 几 乎 处 于 同 一 水 平 线 上,与 颈 内 静脉形成很小的夹 角,导 管 不 易 进 入 颈 内 静 脉[3]。 表 2 的 结 果 显示,发生颈内 静 脉 异 位 率 为 2.89%,虽 然 同 一 护 士 规 范 的 操 作下仍有发生,而且发生颈内静脉异位病人都是脑出血发病 后。 因为脑出血发病后病人 发 生 颈 项 强 直 的 阳 性 体 征,虽 然 经 规 范
PICC在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24 1 原 因分 析 : .. 导管 固定方 法不 正确 ; 穿刺 肢体 活动 过度 ; 更换贴膜 时方法不 正确 , 导管拔 出 ; 将 患者 神志不 清 , 躁 , 烦 自
3 d 对 于发生 静脉 炎者给予抬高患肢 , 次/I , 局部行 5 %硫酸镁 0 加氟美松 5m 湿热敷 , g 红外线照射 , 5d 3— 痊愈 。 23 导管阻塞 . 本组 导管阻塞 5 , 例 发生率为 58 .%。 23 1 原因分析 : 管打折 ; .. 导 封管方法不正确 ; 注脂 肪乳 , 输 氨
1 1 O6
河北 医药 20 年 4月 第 3 卷 第 8 09 l 期
H bi ei l ora,09 V l 1A r o8 ee M d a Junl20 ,o 3 p . c N
・
护 理 园地 ・
PC IC在 神 经 外 科 常见 并 发 症 的原 因分 析及 处 理
高血压脑 出血 5 。贵要静脉穿刺 6 例 , 0例 8 肘正 中静 脉穿刺 1 1 例, 头静脉穿刺 6 。 例 12 材料 . 采用法 国美德公 司生 产的 PC IC导 管 , 长 6 m, 全 0c 穿刺部位首选 贵要静脉 , 次选肘 正中静脉 , 再
型 号 为 4F 。
1 , 天 可采用预处理措施 , 局部湿敷 2 %硫 酸镁 加氟美松 5m , 5 g
24 导管脱出 .
本组脱出 7 , 例 发生率为 82 .%。
2 12 处理措施 : .. 穿刺前详细评估 患者 , 是否长 期应用肠 溶 阿
司匹林 , 查看患者凝 血常规 , 常规结 果 , 血 穿刺 肢体抽 搐情 况 。 穿刺 时穿刺点最好选择肘 正中上下 2c m处 l 。术后 2 1 J 4h内适
神经外科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护理
*厦门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61011)2012年3月24日收稿摘要:总结73例神经外科患者PICC 置管的护理,经置管前的全面评估,详细的健康教育,置管后做好静脉尿堵管穿刺点局部反应。
穿刺部位渗液等并发症的护理,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神经外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124-02神经外科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陈一霞*沈素娟*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Qinserted Central Cathter ,PICC )安全可靠,操作方便,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
对于神经外科患者,PICC 已成为输液治疗的安全通道,不但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而且有效预防了因输入高渗透脱水剂或化学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组织坏死。
但在PICC 导管留置过程中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
现对我科2006年7月~2011年6月留置PICC 导管的73例患者进行回顾,总结发生的常见并发症护理,以期为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减少PICC 置管并发症提供借鉴。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3例中,男51例,女22例;年龄18~76岁,平均43.7岁;重型颅脑外伤19例,颅脑肿瘤51例,昏迷22例,偏瘫22例。
本组病例常见并发症中,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最高,为13例。
1.2置管材料与方法:我科均采用美国巴德之向瓣膜式PICC ,规格4F 。
操作方法依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有关PICC 的操作规则及浙江省护理中心制定的PICC 操作程序或借鉴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 )制定的2006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结合国内及本院临床实际情况,规范置管流程如下:穿刺点测量(患者于臂与躯体在同一平面呈90°角,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消毒皮肤,建立无菌区;预冲导管;修正导管,安装连接点;采用套管法置入导管;抽吸-冲洗,固定导管;镊片定位,记录。
三种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CH I NESE JOUR NAL O F C L I N I C AL NU T R ITI ONV 16N 1 55 血管入径专栏三种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梁 芳#,陈 莉,颜丽燕(厦门大学 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厦门361004) 摘要:目的 比较3种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对静脉输液工具的合理选择。
方法 随机选取放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经外周动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 VC )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各15例,对比分析3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常见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 PI CC 和C VC 在留置时间上明显长于外周静脉留置针,以P I CC 留置时间为最长。
外周静脉留置针引起的药物渗出和静脉炎发生率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高,但感染发生率较两种中心静脉导管低。
PI CC 堵管的几率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和C VC 高。
结论 3种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护士需全面评估患者,根据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早期为其选择安全、经济的留置针。
中心静脉导管由于留置时间长,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正逐渐被医护人员和家属接受。
关键词:留置针;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5882(2008)0420255202DO I:1013881/j 1issn 1100825882120081041014 留置针因其较普通钢针留置时间长且柔软,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减轻护士临床工作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因其病情重,住院时间长,需要较长时间输注甘露醇、脂肪乳、尼莫地平等高渗性、刺激性液体,对患者血管破坏性大,所以正确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才能保护患者血管,保障治疗的“生命线”畅通。
现临床常见的留置针包括外周静脉留置针、经外周动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 eri p her allyinserted cen tr al catheter,PI CC )、经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centr a l venous catheter,CVC ),各种留置针优缺点不同,临床护理上要求不同,引起的并发症也不同。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摘要: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从90年代开始引进我国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颅脑损伤;PICC;护理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把导管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管尖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PICC能够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并可预防因输入高渗性脱水剂和化学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组织破坏,其已成为输液治疗的主要通道[1]。
1 置管方法一般选右贵要静脉为穿刺静脉,患者取平仰卧位,上臂外旋外展90外展,常规消毒,铺无菌巾进行穿刺,进针角度为15-30度,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针与血管平行继续推进1-2mm然后保持针芯位置,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松开止血带退出针芯,并将导管经插管鞘均匀缓慢送入,当导管置入预计长度时,撤出插管鞘,轻压穿刺点以保持导管的位置,然后缓慢地撤出导丝,用注射器抽吸至回血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最后连接肝素帽,穿刺点处垫无菌纱布,其3M透明医用敷贴固定并注明穿刺时间、部位、置管长度。
术后行胸部正位X线片确定导管位置。
2护理措施2.1 做好家属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主动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重型颅脑损伤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常用治疗方式及常见的并发症等,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PICC置管后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对于躁动患者必要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肢体约束,避免患者因肢体过度活动,致使导管移位。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敷料更换穿刺部位应选择3M透明敷料,于置管第1个24小时后更换敷贴,之后每7天更换1次。
操作步骤如下:戴无菌手套,用75%酒精消毒皮肤3遍,避开针眼及导处,用碘伏消毒皮肤及导管3遍,顺序正反正,范围达20cm,待晾干后更换新无菌敷料,导管露出体外部分采用“S”形或“U”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动。
PICC与CVC在神经外科患者应用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PICC与cvc在神经外科患者应用中的效果对比分析U的:比较经锁骨下静脉导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61例颅腦疾病患者,观察组(30例)实行PICC,对照组(31例)实行cvc,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所需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PV0.05),而观察组导管滞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 0.05);总并发症发生率在PICC与CVC组间差异无统讣学意义(P>0.05),两种操作方法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岀及导管异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血、气胸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V0.05),而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差于对照组(P<0.05)o结论:PICC与CVC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各有利弊,在不同病人及不同治疗阶段有一定针对性。
标签:神经外科;CVC: PICC:效果随着社会及医学的发展,颅脑疾患病人逐年增多,大多数患者均需较长时间的补液,特别是早期肠外营养和甘露醇的使用,患者常常会承受静脉炎等痛苦。
因此PICC及传统的cvc是较好的选择,但两者在临床应用时也各有优劣,现就两种置管方式在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对两种置管方式在神经外科领域的使用进行系统评估。
1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颅脑疾病患者61例,其中30例实施PICC男19例,女11例,年龄16-72岁,平均(47+15.37), APACHE II评分2-25分,平均(12.3+5.01),留置过程中谄妄评估量表(CAM-ICU-RASS) 0-4分,平均(1.56+1.16); 31例实施PICC,男22例,女9例,年龄18-71岁,平均(43.9±14.70), APACHEII评分3・26分,平均(15.26±5.37),留置过程中谗妄评估量表(CAM-ICU-RASS) 0-4分,平均(1.74±1.12)。
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经 外 周置 人 中心 静 脉 导 管 ( IC) 一 种 由外 周 静 脉 插 PC 是
入 、 管 尖 端 定 位 在 中心 静 脉 的 深 静 脉 置 管 技 术 。P C 导 I C置 管 具 有 创 伤性 小 、 作便 捷 、 留 时 间长 和 并 发 症 少 的 特 点 , 操 保 适 用 于 长 期静 脉 输 液 治 疗 、 瘤 化 疗 、 外 营 养 或 输 注 刺 激 肿 肠 性 、 渗 性 及 粘 稠 药 物 患 者 一 高 。神 经 外 科 危 重 病 人 较 多 , 住
发 生 导 管 移 位 可让 患 者 适 当走 动 、 动 手 臂 、 变 体 位 或 根 活 改 据 情况 拔 出一 定 长 度 的导 管 。( ) 管 困难 。本 组 有 3 送 3送 例
院时 间 长 , 长 期 输 注刺 激 性 较 强 , 度 较 高 的 药 物 , 血 管 需 浓 对
1 临 床 资 料
4 3例 患 者行 P C I C置 管 术 , 性 2 男 8例 , 性 1 女 5例 , 龄 年 2~7 7 6岁 , 均 年 龄 5 岁 。动 脉 瘤 1 平 6 8例 , 神 经瘤 8例 , 听 垂 体瘤 3 , 例 高血 压 脑 出 血 1 O例 , 膜 瘤 2例 , 管 肿 瘤 1例 , 脑 椎 脑 干 海绵 状 血 管 瘤 1例 , 型 颅 脑 损 伤 5例 。4 重 3例 患 者 中 穿 刺 失败 3例 , 管 送 人 困 难 3例 , 脉 炎 2例 , 管 堵 塞 1 导 静 导 例 , 管 脱 出 2 。导 管 维 持 时 间 最 长 9 ( 人 出 院 ) 最 导 例 2d 病 ,
短 1 4d。
血 管 内膜 、 套 上 滑石 粉 未 冲 洗干 净 、 者 血 管条 件 差 、 手 患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PICC的应用与管理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PICC的应用与管理发表时间:2019-06-13T14:51:08.3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1期作者:莫贤伦[导读] 对置管患者进行术后规范化管理,密切监护穿刺点及精心护理导管,积极预防及早期对并发症进行规范处理,能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导管留置使用的时间,达到预期置管的目的。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西南宁 530022)【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置入PICC的应用及规范化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68例PICC置管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探讨患者PICC术后的规范化管理,分析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措施,评判管理疗效。
结果:68例患者有13例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9.1%。
其中穿刺点渗血5例(7.3%),静脉炎3例(4.4%),意外拔管2例(2.9%),感染2例(2.9%),导管堵塞1例(1.5%)。
中断治疗的有导管堵塞(1例)及意外拔管(2例),其余患者的并发症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痊愈。
结论:对置管患者进行术后规范化管理,密切监护穿刺点及精心护理导管,积极预防及早期对并发症进行规范处理,能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导管留置使用的时间,达到预期置管的目的。
【关键词】PICC;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应用;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196-02随着医疗理念的进步及输液技术的发展,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
PICC置管技术将导管尖端送至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技术操作简便,无痛,安全可靠,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或按时段输注20%甘露醇等高渗、刺激性药物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8例PICC置管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旨在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术后的规范化应用和管理,现报告如下。
38例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5 m之 间。以穿刺点为 中心消毒 ,5 0c 7 %酒精三遍 ( 一遍顺 第
临 床 资 料
一
时针 , 第二遍逆 时针 , 三遍顺 时针) 碘伏 3遍( 第 , 方法 同 7 %酒 5 精, 消毒范 围 < 酒精范 围) 上下 2 m, , 0c 两侧至臂缘 ; 更换手套 , 铺无菌 巾, 用生理盐水预 冲导 管 , 排尽 空气 。由助手 扎止血带 。 按说明进行静脉穿刺 , 回血后松止血 带 , 见 推进插管鞘 , 左手 中
时修补 , 鼓肺后结扎。
3 Mai (a o Ma aaJ e 1T erl ft n eo h ga zcU,;vn P, s r , la. h oeo r ss p ae l a
e h c g a y i r n c t tr co u e o e un u c o o r ph n ta s ahee l s r f s c d m ara e t l tils p a
维普资讯
安徽 医学
20 0 7年第 2 8卷第 4期
3 61
3 8例 PC IC在神 经 外 科 的应 用
汪跃友
[ 摘
结论
丁 云
徐
慧 吴
娟 张
婷
要] 目的
探讨总结 PC IC在神经外科 应用的经验 。方 法
对我 院 2 0 0 5年 1 1月 ~ 0 6年 3月 3 20 8例 PC IC
一
、
般资料
PC 8例 均 为 我 院 20 I C3 0 5年 1 1月 一20 06
年 3月住 院患者 , 其中 , 重度颅脑损伤 2 中、 5例 , 脑膜瘤 3例 , 脑
PICC置管临床应用进展
PICC置管临床应用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PICC置管作为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血管通道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室。
本文将就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一、PICC的定义及特点PICC是一种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上肢浅静脉,经上肢直至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穿刺技术,以建立与心脏的连通,为长期给药及输液提供便利的方法。
与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具有便捷、安全、无创伤等特点,同时也减少了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二、PICC在各科室的应用1. 内科:PICC在内科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如用于长期抗生素、化疗及静脉营养支持等。
2. 外科:在外科手术中,PICC可用于围手术期的输液、药物输注,减少了患者的不适感和减少了局部的创伤。
3. 重症医学科: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监测等的重症患者,PICC 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4. 儿科:对于小儿患者,PICC的使用更是方便了静脉输液的管理,同时也降低了小儿皮下组织的损伤。
三、PICC的置管方法及并发症防治PICC的置管方法主要分为常规方法和超声引导下置管两种方式,其中超声引导下置管可明显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置管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选择适当的置管部位及导管型号,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
四、PICC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PICC导管置入后,需要严格执行导管护理措施,保持导管畅通,定期更换敷料,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
对于PICC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如导管脱出、血栓形成、感染等,应及时处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五、PICC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ICC的应用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PICC技术将更加成熟和安全,为临床工作提供更便捷的静脉通道。
综上所述,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道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医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神经外科患者留置PICC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1.2置 管材 料 与方 法 :我 科 均 采 用美 国 巴德 之 向瓣 膜 式 PICC,规 及 时 冲 管 ,神 经 外 科 病 人 常 需 静 脉 营 养 ,营养 物 质 黏 附 于官 腔
格 4F。操作方法依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有关 PICC的操作规则 内壁 引起 堵 塞 。因 此 ,我 们在 输 入 静 脉 高营 养 液 、血 制 品 、高溶
体 ,穿 刺侧 远 端 有 损 伤 或 皮 肤 、皮 下 组 织 有 感 染 灶 处 及 硬 化 的 血象异常等全身感染症状 ,考虑为局部组织炎反应所致 ,予每 日
血管。穿刺睛要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 管,贵要静脉管径粗直 ,静 换 药 1次 ,穿刺 点使 用碘 伏 消毒液 消毒 周边 皮肤予 生理盐 水擦 拭
脉瓣 少 ,途径 也 最 短 ,故 常作 为首 选 血 管 ,最 佳 的穿 刺 点 为右 肋 皮肤 ,每 次待 消 毒剂 干 后涂 上 少量 百 多邦 软 膏 ,并予 5.7x7cm贴
窝下 7.2cm 的位 置 。
可舒 敷料外 贴 ,3-4d后 局 部症 状 明显好转 。
2.2重视 患 者 的健康 教育 :操作 前我 们 通过 面对 面交谈 的方 式对 3.4导管 脱 出 :本组 发生 导管 脱 出 2例 。主要 原 因是 :患者 躁动 ,穿
的 ,对凝 血功 能 无 明显 影 响[5]。
2.1正确评估置管条件 :操作者在进行置管前 ,应与患者或家属
在 日常维护 中,每次输 液前 后均 给予 生理 盐水 10—20ml脉 冲
(昏迷 者 )充 分 沟通 ,向其 详 细 介 绍 置 管 的方 法 ,配 合 的 注 意 事 式冲管,避免导管内纤维蛋 白的积尘 。加大生理盐水冲管的用量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管道护理
快, 避免 因咳嗽 、 吸痰 等原 因而造 成插 管松动 移位 。每 2 4h 更换牙垫一次 , 并将气管插管位置从 口腔的一移至另一侧 ,
重新牢 固固定。胶 布固定要长短 、 松紧适宜 , 防止病人 面部发 生皮肤破溃 。吸氧连接管可采 用剪去针头 的头皮针 细管 , 放
入气管插管 内 3- m, 4c 胶布在插管外 口围绕固定。 ( ) 3 保持 气管插管通畅 , 及时 、 正确 、 效地进行 气管 内吸引。气囊放 有 气前要充分吸除气管 内及 口、 鼻腔分泌物 。加强呼吸道湿化 , 吸入气 应加温湿化 。( ) 4 不清醒病人 , 尤其是 d J , ,L 需用约束 带妥善固定双手 , 防止 自行拔 管。 2 12 气 管套管 的护理 .. () 1 气管 切开病人 , 间空气 要清 房
护 理 实 践 与研 究 2 1 第 9卷 第 9期 ( 0 2年 上半 月 版
・
11 ・ 7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管道护理
任丽华
d i1 .9 9j i I17 o:03 6 /.s .6 2—97 . 02 0 .6 缸 6 6 2 1 .9 02
高 青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往往 需要 留置 多种管道 , 如脑 室引流 管、 术野 引流管 、 吸氧管 、 胃管 、 气管插 管 、 气管 套管 、I C留 PC 置管 、 导尿管等 , 因此 , 管道护理是神经外科重要的工作 内容 , 它直接关 系到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高低 。如果管道护理不到 位, 可能导致 出血 、 感染 、 呼吸 困难 、 窒息等 并发症 , 直接关 系
2 2 与引流有关 的管道 .
2 2 1 脑室引 流管 护理 . . 脑室 引流是将硅矽导管 临时置入 脑室 , 将脑室内残留的血液 、 血性脑脊液 引流 出来 , 以降 低颅 内压 , 减少血红蛋 白对 脑 室壁的 刺激 , 减少脑 水肿 [7。( ) 6 1 , 7
PICC的优势及应用
6、放置导管 7、完成插管 8、抽吸和冲洗 9、修正导管长度 10、输液系统及固定导管 11、封闭导管 12、导管定位
可用于所有的输液治疗和采集血样
不限制臂部的活动和使用
地点灵活:医院、床旁、家庭、社区、
急救站 合理的治疗经济学效果
三、操作前用物准备
无菌穿刺包、无菌剪刀、10ml注
射器、 肝素盐水、生理盐水、输 液器、常规消毒用品、皮尺、绷带、 肝素帽、止血带、无菌手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操 作 步 骤
漏血和/或出血 红肿和/或出血 机械性静脉炎 感染/败血症
八、禁 忌 症
有感染,菌血症或败血症的迹象 病人身体条件不能承受插管操作者 已知或怀疑病人对插管所含成分过敏者 既往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插管部位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 外科手术史 局部组织因素,影响导管稳定性或通畅者
九、操作后的并发症
1、导管堵塞 2、穿刺点出血 3、前臂水肿 4、静脉炎 5、导管脱出 6、血肿 7、误入颈静脉 8、感染
十、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自 2001 年 6 月~ 2004 年 5 月共置管 56例,年龄7~83岁,平均42岁,置 管时间最短1天,最长73天。由于神 经外科病人大多数病情较重,静脉 治疗时间长,所有药物种类及数量 均很多,因此,对于静脉条件不好 的病人,均采取PICC置管。
五、导 管 护 理
应遵循医院护理操作常规 术后第一个24小时更换敷料,以后 每三天更换一次 每12小时或每次治疗后,用肝素盐 水封管
PICC在神经外科监护室的应用
较长 , 也增加了患者的悲观情绪 , 患者 不配合输 液导致 导管堵塞
甚至会 出现患者 自行拔管行为 , 导管感染风险增加。 使 因此在输
液前应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T N 目的、 P的 意义及操作方法 , 以取得患
的感染 、 空气栓塞 、 高渗性利尿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 总发 生 率约为7 %左右【 近年来 , I 1 。 本科通过对 中心静脉置管 的T N P 的患者 加强护理干预, 取得 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值得在神经外科监 护中使 用和推广。 关键词: f t ; 神 a ̄科 重症监护 ;IC; 管; - PC 导 穿刺
中图 分类 号 : 436 R 7.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6- 1 (0 10 — 11 0 10- 4 1 21 ) 0 5- 2 - 6 7
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 中, 特别是在监护室 , 颅脑外伤、 重症 高 血压 、 脑溢血 、 颅内占位性病变致 昏迷不醒、 躁动不安需要长时间 输液的危重患者时常可见, 护士在患者人院后应建立快捷安全的 静脉通道 , 以便及时抢救患者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是护理工作面临
1 临 床 资料
31 严格无菌操作谨防导管源性感染的发生 .
操作者在操作前
应洗手 , 操作中避免污染导管 , 术后2h 4 更换贴膜 1 , 次 如无渗血以
后 可5 7更换 1 贴膜 。 贴膜 时 , ~d 次 更换 由下 向上 撕去 贴 膜 。 酒精 、 用 碘
伏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外露管线 , 消毒范围大于1e 要注意观 0m。 察穿刺点周 围有无红肿 , 对排除疾病本身造成的发热患者 , 应高度 警惕导管源性感染 , 必要时拔管 , 作导管尖端的培养。 32 掌握正确的冲封管方法 , . 做好患者及家属 的健康教育 护士
PICC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5.2膀 胱痉挛 ,主要原 因是术后各种刺激 致使膀胱敏感 性增高 。采用 im杜冷 丁50 ̄100mg或硬膜外 镇痛 ,通过镇痛液 的泵人 ,药物进入 脑 脊液后直接 作用于脊髓后 角胶状质 中的阿片受体 ,以减少各种 不 良刺 激 的传人 ,能有效预 防痉 挛的发生 ,患者偶有恶心等不适反应。 5-3尿 失禁盆底肌 的锻炼 ,可站立 、坐位及 卧位时进行 。首先收缩肛 门 ,再收缩 尿道 ,产 生盆底 肌上提 的感 觉 。每次缩 紧 ≥3s,然后放 松 ,持续做 15 ̄30min,每 El 3次 ,均可见效 ,从 而减少尿失禁 。 6 结 论
选 择在肘窝上进 行穿刺 ,以减少患者特别是躁动 患者剧烈肢体运动导 致 导管频 繁进 出穿刺 点而对周 围皮肤 的摩 擦和细 菌进 入血管口】。导 管 置 人长度 38~49 cm,平均长度44 cm,再测量穿刺 点上方 10cm的臂 围 。局 部 消毒铺 巾 ,行 静脉 穿刺 ,进针 角度 呈1 5~3O。 ,穿 刺成 功 后用左手食指、中指压闭穿刺血管 (避免血液大量溢出造成患者紧 张 ),右手 退出穿刺针 ,从 插管鞘置人导管 ,轻柔地推进导管 至所 需 长度 ,撤 出插 管鞘 ,初步确 定导管尖端位置 后退 出支撑导丝 ,用有 生 理 盐 水的 注射器 抽 回血 ,然后 冲洗管 腔 ,导管 末端连 结肝 素帽 ,用 100U/mL肝素钠 溶液 10mL作脉冲 式正压封 管 。穿 刺点用 消毒纱布 覆 盖 ,将 导管呈 “s”形 以透 明敷料粘 贴固定 ,标 记穿刺 时间 ,用 网状 弹力 绷带适 当加压包 扎 ,上 置沙袋 压迫0.5~2h。操作完 毕 ,向患者 及家属交 待有关注意事 项 ,填写护理记录 单 ,tftx线胸片观察PICC尖 端位置 。 2护 理 2.1术前护理
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作者:严莹来源:《健康护理》2019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究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于我院选取48例神经外科PICC置管患者作为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且分别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和风险预防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患者对不同护理方式的满意度。
结果:采用了风险预防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中,敷贴过敏1例,穿刺点感染1例,静脉炎0,导管堵塞0,并发症发生率(8.33%),十分满意患者19例,一般满意患者4例,不满意患者1例,满意度为(95.83%);而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患者,敷贴过敏患者2例,穿刺点感染2例,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0,并发症发生率(20.83%),十分满意患者15例,一般满意患者2例,不满意患者7例,满意度(70.83%)。
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PICC置管;神经外科;护理;临床应用前言:PICC置管,是中心静脉导管的英文简称。
当前,在经济的推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的无节制,使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以至于如今各类疑难杂症的患病率在不断提高,神经外科疾病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而环境污染是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对神经外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难度较大,且此类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且每天均需要进行输液,在输液时,药物的刺激性较强,对患者血管的损伤较大,并不能维持长期的输液,而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也就是PICC置管,可有效建立起促进药物流通的静脉通道,大大降低了对患者身体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引发并发症的可能,如敷贴过敏、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
本文围绕对PICC置管的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对照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于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共48例患者,均被临床确诊为神经外科疾病,在参与本次实验前,患者或患者家属已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且患者除神经外科疾病外,无其它病症及精神类病史。
上肢运动方案在神经外科病人PIC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运动方案在神经外科病人P I C C 置管护理中的应用张昌盛,肖婵娟,王羡科摘要 目的:探讨上肢运动方案在神经外科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I C C )置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2021年7月 2022年7月医院治疗的110例神经外科P I C C 置管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㊂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订上肢运动方案㊂比较两组病人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流速度㊁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㊁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血管直径㊁最大血流速度㊂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后14㊁28d 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低于对照组的34.55%(P <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㊁最大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握力运动㊁运动监测㊁主动求助㊁运动注意依从性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上肢运动方案可提高神经外科P I C C 置管病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促进上肢静脉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㊂关键词 上肢运动;并发症;神经外科K e yw o r d s u p p e r l i m b m o v e m e n t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p e r i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d o i :10.12104/j.i s s n .1674-4748.2023.33.02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 e r i p h e r a l l y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P I C C )被应用到住院病人的治疗中,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1]㊂多数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存在住院时间长和长期输液的特点,通常需要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或外周静脉导管进入中心静脉[2]㊂与中心静脉导管相比,P I C C 易于使用,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3]㊂P I C C 为神经外科病人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在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㊁药物外渗㊁减少反复穿刺疼痛等方面优于其他留置针[4]㊂P I C C 置管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并发症,最新的静脉输液标准及指南(I N S )建议在置管后尽早开始上肢运动,但尚未推荐详细的运动方法[5]㊂本研究通过制订上肢运动方案,以提高神经外科P I C C 置管病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㊂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7月 2022年7月医院治疗的110例神经外科P I C C 置管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㊂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28~69(46.51ʃ4.17)岁㊂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26~66(47.08ʃ4.92)岁㊂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纳入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 l a s go w C o m a S c a l e ,G C S )ɤ8分[6];留置P I C Cȡ7d ;确定四肢及颈作者简介 张昌盛,主管护师,本科,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肖婵娟㊁王羡科(通讯作者)单位: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㊂引用信息 张昌盛,肖婵娟,王羡科.上肢运动方案在神经外科病人P I C C 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3,21(33):4716-4718.部无血栓;年龄>18岁且一次性穿刺成功㊂排除标准: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置管侧上肢血栓病史;上肢血管畸形㊁腋窝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影响静脉回流的情况㊂1.2 干预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握力练习,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握力练习㊂抓球10s ,放开休息10s ,接着再抓球10s ,这个过程重复20次,形成一组训练,早上㊁中午㊁晚上各训练1组㊂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体力,每天训练结束后在计划表上标注㊂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停止训练,立即联系护理人员㊂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订上肢运动方案㊂依据我国‘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7]中对P I C C 置管病人手臂的活动要求,结合相关文献及神经外科病人P I C C 置管特点,制订病人上肢运动方案㊂具体如下㊂ 参与者有一个初步评估,研究人员根据他们的力量㊁疼痛程度和灵活性来制订个体锻炼计划㊂最初的运动强度设置在中等水平,每周运动方案结束后重新评估病人并进行强度的调整㊂握拳训练:根据病人测定的强度,用不同阻力的治疗橡皮泥供病人进行使用,每次10m i n,每天早晚各1次㊂手指训练:是将拇指置于握球底部,其余四指轻轻置于握球凹陷处进行握球训练,每次抓球和放松各10s ,20次为1组,每天早晚各1组㊂腕和肘关节屈伸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进行最大限度地屈曲和伸展运动,屈曲和伸展到最大程度后保持2s ,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10m i n㊂肩关节力量加强训练:使用弹力带进行肩关节抗阻训练,根据病人力量强度的不同,使用不同强度的弹力带㊂经过以上训练后由护理人员指导病人进行放松按摩㊂1.3 观察指标1.3.1 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流速度㊃6174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 2023V o l .21N o .33由同一超声科主治医师测量所有受试者置管前㊁置管后14㊁28d 腋静脉平均血流速度㊂在室温恒定的检查室,嘱病人平躺在检查床上,取下管侧的套筒,手臂伸直60ʎ,手掌向上,测量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流速度㊂在测量过程中要求病人保持呼吸平静,不要说话和咳嗽,以免影响测量结果㊂1.3.2 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确诊的导管相关并发症例数/总例数ˑ100%㊂并发症包括静脉炎㊁导管堵塞㊁穿刺点渗血及红肿㊂1.3.3 测量血管直径,最大血流速度 病人取仰卧位,保持静息状态,上肢外展90ʎ,掌心向上,上肢导管完全暴露㊂操作者使用二维超声沿血管形状显示横切面,测量血管直径;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放置待检测样本量,当血流曲线呈现稳定波形时测量血流速度㊂1.3.4 功能锻炼依从性 采用P I C C 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评价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8]㊂该问卷包括握力运动㊁运动监测㊁主动帮助㊁运动注意4个维度,共16个条目㊂每个条目按 完全不可能 偶尔不可能 基本不可能 完全不可能 进行评分,对应0~3分,评分越高病人依从性越高㊂问卷C r o n b a c h 's α系数为0.966㊂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㊁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㊁秩和检验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表1 两组病人不同时间点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比较(x ʃs )单位:c m /s 组别例数置管前置管后14d置管后28d对照组5518.76ʃ2.6415.37ʃ1.9211.98ʃ1.44观察组5518.88ʃ2.5017.26ʃ1.6515.86ʃ1.72t 值-1.801 -9.422-7.332P0.913<0.001<0.001表2 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静脉炎穿刺点红肿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总发生对照组553(5.45)5(9.09)5(9.09)6(10.91)19(34.55)观察组551(1.82)3(5.45)2(3.64)2(3.64)8(14.55) 注:两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χ2=0.733,P =0.046㊂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血管直径㊁最大血流速度比较(x ʃs )组别例数 血管直径(mm )干预前干预后最大血流速度(c m /s )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554.49ʃ0.324.09ʃ0.2212.81ʃ3.6514.75ʃ3.32观察组554.41ʃ0.444.98ʃ0.2112.79ʃ3.7618.73ʃ2.97t 值1.064-6.8370.842-7.876P0.840<0.0010.420<0.001表4 两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比较(x ʃs )单位:分组别例数握力运动运动监测主动求助运动注意总分对照组557.13ʃ0.644.37ʃ0.734.62ʃ0.446.48ʃ1.9820.71ʃ3.98观察组5512.55ʃ0.507.86ʃ0.8410.63ʃ1.0111.98ʃ1.2140.73ʃ3.12t 值-21.421-29.415-34.141-21.488-19.764P<0.001<0.001<0.001<0.001<0.0013 讨论P I C C 因其安全性好㊁成功率高㊁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部分病人接受治疗和营养支持时的主要静脉通路[9]㊂然而,外周静脉直径小㊁血流缓慢㊁肢体活动一般等多种因素,使P I C C 置入血管后容易出现皮肤过敏㊁穿刺点红肿㊁血栓㊁导管移位等并发症[10]㊂P I C C 是抢救危重病人㊁肠外营养㊁高渗液输注㊁化疗药物的重要输注技术,为神经外科病人提供液体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11]㊂病人身体状况不佳及活动减少,会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减慢,甚至血液淤滞,从而导致血栓形成[12]㊂由于活动状态对血栓形成的重要影响,临床不仅需要预防性的上肢活动,还应特别注意P I C C 病人的动态评估,当病人活动下降时应加强血栓预防[13]㊂在置管前应注意评估病人的活动状态和能力,对活动能力较差的病人,应谨慎放置P I C C ㊂P I C C 置管后要尽早进行上肢训练,促进上肢肢体的活动,进而促进置管后和留置期间的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发生[14]㊂因此,建议P I C C 病人尽㊃7174㊃全科护理2023年11月第21卷第33期早开始上肢功能锻炼,以预防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本研究观察上肢运动方案对神经外科P I C C 置管病人的影响㊂3.1上肢运动方案有利于提高神经外科P I C C置管病人的血流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置管后14㊁28d腋静脉单位时间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㊁最大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55%,低于对照组的34.55%(P<0.05)㊂由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引导病人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鼓励病人锻炼,应该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㊂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者的结果相一致[15],P I C C置管后功能锻炼的机制是挤压肌群,刺激肌肉骨骼收缩,增强肌肉力量,促进上肢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16]㊂研究表明,有效功能锻炼可以增强上臂肌肉收缩后负荷,对加快上肢静脉血流量有显著作用[17]㊂3.2上肢运动方案有利于提高神经外科P I C C置管病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握力运动㊁运动监测㊁主动求助㊁运动注意依从性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㊂大多数病人能够理解功能运动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动中依从性较低,这可能与运动模式复杂㊁病人对持球的力度和频率把握不足㊁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有关,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者的结果相一致[18]㊂上肢功能锻炼通过病人自身的主观努力增加锻炼的依从性,进而纠正疾病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19-21]㊂4小结综上所述,上肢运动方案可提高神经外科P I C C 置管病人的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促进上肢静脉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㊂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因此应加大样本量来进一步评价运动方案对P I C C病人的疗效㊂参考文献:[1]李玲,高杨,陈媛媛.信息 动机 行为技巧(I M B)模型的心理干预方案在P I C C置管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11):1649-1654.[2]江婷,罗帷,万承贤.神经外科行P I C 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1):18-21. [3]徐丹.静疗团队管理模式对P I C C病人导管维护技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2,8(21):2928-2932.[4]蓝妍琼,孙美珍,蔡淑云,等.P I C C导管在神经外科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6):133-135.[5]张慧英.肿瘤患者P I C 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22,22(11):50-55.[6] H E L E N M,M U E E Z W,F R A N C E S C A C,e t a l.E x t e r n a l v a l i d a t i o n o ft h e G C S-P u p i l s S c o r e a s a n o u t c o m e p r e d i c t o r a f t e r t r a u m a t i c b r a i ni n j u r y i n a d u l t s:a s i n g l e-c e n t e r e x p e r i e n c e[J].A c t a N e u r o c h i r u r g i c a,2022,165(2):289-297.[7]乔爱珍,苏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33-34.[8] C H A N G L X,C H E N Y W,WA N G M C,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fp e r i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r e l a t e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a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s t u d y o f2,974c h i l d r e n w i t h b l o o d d i s e a s e s i na s i n g l e c e n t e r o f C h i n a[J].A n n a l s o f P a l l i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2021,10(3):2971-2978.[9]李钦领,王杨,代会,等.基于重症患者P I C C导管堵塞影响因素建立临床预警工具[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37-1640.[10]邓瑛瑛,裴华清,任英,等.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 I C 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理学报,2022,29(11):36-40.[11]曹浪平,刘艳辉,罗婉嘉,等.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I C U患者P I C C置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1-4.[12]张帆,王瑞琦,崔彬.急性白血病患者P I C C置管活动受限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研究,2022,30(11):177-180.[13]邓瑛瑛,裴华清,文梅,等.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 I C 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报,2021,28(8):28-32.[14]王志红,欧阳勇文,张莉.握拳旋腕运动预防淋巴瘤P I C C置管上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4): 597-601.[15]华文贤,章燕红,王超,等.健康教育对神经外科P I C 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2):187-189.[16]黄彪进,应燕萍,卢婷,等.上肢抗阻运动预防P I C 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2):137-140. [17]封旭光,赵春红,董琳琳,等.上肢运动操在预防P I C 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置管侧肢静脉流速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2):76-77. [18]林珊,王萌,张国莉.上肢运动方案在肿瘤患者P I C C置管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0,35(15):43-45;79. [19]蒋玲玲,张小凤,梁少敏,等.功能锻炼操在血液肿瘤P I C 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5(3):66-68.[20] D A S I L V A E S M,S A N T O S G L,C A T A I A M,e t a l.E f f e c t o fa e r ob ic e x e r c i s e p r i o r t o m od i f ie d c o n s t r a i n t-i n d u c e d m o v e m e n tt h e r a p y o u t c o m e s i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h e m i p a r e s i s:a s t u d y p r o t o c o l f o r a 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B M C N e u r o l,2019,19(1):196.[21] T A N G L,C H E N K,M A Y H,e t a l.S c a p u l a r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e x e r c i s eb a s e d o n t h e t y p e o f sc a p u l a rd y s k i ne s i s v e r s u s t r a d i t i o n a l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t r a i n i n g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e r i a r t h r i t i s o f t h e s h o u l d e r:s t u d y p r o t o c o l f o r a 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T r i a l s,2021,22(1):713.(收稿日期:2023-02-01;修回日期:2023-10-08)(本文编辑卫竹翠)㊃8174㊃C H I N E S E G E N E R A L 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3。
康新TM 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动脉瘤病人的应用及护理
康新TM 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动脉瘤病人的应用及护理朱莎莎;周晓东;柴永萍;马瑞艳;李静;韩雪【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动脉瘤病人采用国产康新TM PICC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对68例动脉瘤病人实施康新TM PICC导管置管,并对出现问题进行分析.[结果]穿刺点渗血10例,导管部分脱落1例,导管堵塞5例,PICC导管相关感染1例.[结论]康新TM PICC导管置管技术在神经外科动脉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可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高渗药物引发静脉炎的风险,保证输液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7(015)017【总页数】2页(P2121-2122)【关键词】康新TMPICC导管;动脉瘤;护理【作者】朱莎莎;周晓东;柴永萍;马瑞艳;李静;韩雪【作者单位】7500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500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500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500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500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75000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4动脉瘤多是由于脑动脉壁较为薄弱和血流冲击而引起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属于神经外科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
其治疗方法可选择介入手段对动脉瘤进行栓塞或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开颅夹闭动脉瘤,在治疗期间还应注意降低脑水肿程度,减轻颅内高压,预防脑血管痉挛[1]。
因此病人需长时间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20%甘露醇、10%氯化钾和尼莫地平注射液等,一般外周静脉输液易造成病人血管破坏而使穿刺困难,而反复穿刺、高浓度刺激性药品刺激等原因易造成疼痛、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还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近2年我科将国产康新TM PICC导管置管技术应用于动脉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68例动脉瘤病人,其中动脉瘤夹闭术41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27例,年龄35岁~66岁。
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应用思考
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应用思考摘要:随着输液治疗技术在临床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该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治疗的重要手段。
且着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催生了输液工具的不断优化,多种输液穿刺方式能够支撑不同的输液需求。
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能够为神经外科患者提供更好的输液服务。
文章就对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应用展开思考。
关键词: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输液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输液治疗的效率,进一步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减轻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和风险,提升治疗的依从度,满足治疗需求。
文章以神经外科治疗需求为导向,分析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的应用方式。
一、神经外科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应用的现实需求从临床表现来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较多,治疗的周期长,因此住院的时间也较长。
在日常治疗和护理中,患者输液治疗的工作量非常大,特别是外周血管穿刺,往往会出现静脉炎等并发症问题,因此全面做好输液管理,也是为患者减轻病痛的重要方式。
中长导管(midline catheters or mid-line)是一种外周静脉置管输液工具,长度35cm,管腔外径2~5 Fr(1 Fr=0.33 mm),单腔,通常是从上臂肘部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使导管尖端位于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留置时间一般为4~7周。
目前,导管材料大多是聚氨酯材料或硅胶材料。
在神经外科中应用静脉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的操作,进而让患者减轻痛苦,也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外周血管,满足治疗的客观需要。
同时,中长型导管置管技术更为安全经济,也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中长型导管的柔软顺应性更强,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因此极大地保障了置管的成功率,也大大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且导管的留置时间更长,达7周之久,便于持续性治疗。
对于神经外科而言,传统的静脉留置针和中心静脉输液法虽然能够保证日常输液需求,但是其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 , 管尖端定 位在 中心静脉 的深静脉置 管技 术。PC 导 IC置管 具有创 伤性 小、 作便捷 、 留时间长和并 发症少的特点 , 操 保 适 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 、 肠外 营养 或输注刺激性 、 高渗性及粘 稠药物患者 …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 较多 , 治疗 时间长, 需长期
临床 观察 尚无上述并发症 的发生 , 而且 急性 期大量脱水 还 可
大面积脑梗死是是指颈内动脉或大脑 中动脉 主干闭塞 所
致 的梗死 , 献报 道梗 死范 围通常 超过两 个脑 叶 , 直径 > 文 且 5m, c 范围 >2 c 多 见 于 大 脑 中动 脉。文 献 报 道 病 死 率 0m , 3 % ~ 0 , 活 者 由于 神 经 功 能严 重 缺 损 , 活质 量低 0 8% 存 生
动脉闭塞后 , 相应供 血 区域 内的脑 组织缺血 缺氧 出现 其
一
立起来 J 。在这方 面 , 中医针灸 、 按摩 , 结合早期康 复治疗 , 起
到了多 的康复机会。 4 参考文献
系列病理改变 , 使脑 组织受 损而影像 相应部位 的生理 功 致
下 …。
有效地减轻过渡带细胞的损伤 和死亡 。 脑梗死患者由于不可逆转的 中枢运动神 经损伤 以及病灶 和其水肿带来 某些运动 神经元 的不完全 损伤 , 功能 不可能 其 只依靠药物治疗 自然获得 。积极创造损伤神经修 复或代偿的
条件可 以使遭到破坏 的运动反射在 良好的条件 刺激下重新建
・
13 ・ 96
吉 林 医学 2 0 0 8年 1 1月 第 2 9卷 第 2 期 1
例死 于应激性 溃疡 , 1例死于肺 内感染 , 2例死于多器 官功 能 衰竭 。2例植物生存 。
3 讨 论
水剂的使用是必要 的, 有人认 为大量 的脱水 剂会增加 离子紊
乱、 肾脏损伤等并发症的几率。但 我们经过对此组 7 例患者 2
有时难 以达到 良好效果 。 目前虽然 对手术 指征仍有 争议 , 但
对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 治疗 正逐渐 被大家认 可 , 报道认为 有
当患 者 出 现瞳 孔 改 变 并对 脱 水 等 治疗 无 反 应 时应 立 即 手 术 j 。本组病例 8例 溶栓前 脑疝者 有 4例溶 栓后缓 解 , 明 说
择在溶栓后脑疝 症状 不缓解 的病例 。药物 方面 , 抗凝治疗 可
i aco [ ] N uougr,97, ( ) 16 . n r i J . ersre 19 4 6 :18 f tn y 0
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形成 , 脑保护剂 可以减轻 自由基损 伤, 保护脑 细胞 功能 , 除血管 痉挛 , 解 增加 血流量 , 改善脑 部氧的
[ ] 俞世勋 , 1 高敬尤 , 民霞. 郭 实用脑血管疾病 [ . M] 西安 : 陕 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 ,97:3 . 19 38 [ ] 陶智慧 , 2 马 勇 , 志方 , 动脉 内溶 栓治疗 急性缺血 宁 等. 性脑梗死 [ ] 黑龙 江医学 ,0 5 2 ( ) 63 J. 20 ,9 9 :4 . [ ] JhnK, uk irG Kd e S e a. oa it at 3 aa D cwl R, i l C ,t 1L cl nr r - e wl ae
能 J 。有报道指出 , 发病 6— h以内开 始溶栓治疗 , 8 血管再 通
率高 , 并发症少 j 。我们经过实践认为 , 尽管多数病例 超过时
间窗 , 本组最 晚 在发病 超 过 2 h后实施 介 入溶 栓 , 4 虽然 术后
C T显 示原 有栓 塞 面积 无减 小 , 患者 症状 有 改善 。我们 考 但
at r e o r s ie s r ey frma sv o d m n n h m h f f c mp e s u g r s ien n o i a t e i p e c e d v o s i
溶栓后有部分病例颅 内压力增加症状可缓解 , 以, 术应 选 所 手
供给。此外 , 我们认 为对 大面积 脑梗 死急 性期患 者当增加 脱
[] 王茂斌 . 5 偏瘫现代评价 与治疗 [ . M]北京 : 夏 出版社 , 华
19 1 9 0: 42.
[ 收稿 日期 :0 8— 3—1 编校 : 20 0 4 李晓飞 郑 英善]
PC I C置 管技 术在 神经 外 科 的应 用
ptnswt l g—t m flw~u [ ] A N a et i n e oo i ho r l p J , J R,19 2 7 : 99,0( )
1 291 .
[ ] C s r S O i eC , ad J e a.O eya ot m 4 at , g v S C n i C ,t eB l a 1 n er uc e o
r lt r mb lssn fr t ame t o c t t k : x e e c n 2 i h o oy i o r t n f a u e sr e e p r n e i 6 a i e o i
虑, 此种情 况可能与积极溶栓治疗有效 遏制了邻近血管痉挛 , 从而减少了邻近血管栓 塞发 生的可 能 , 且有效 地增加 了供 并 应栓塞部分 的侧枝血管的供血量有关 。 动脉溶栓是急性 脑梗死 的有效 治疗手 段 , 但是 单纯溶 栓
张海波 , 崔玉莹 , 马淑贤 , 付 莉 ( 吉林省前卫 医院神经外科 , 吉林 长春 10 1) 302
【 关键 词] PC I C置管 ; 神经外科
经外周置人 中心 静脉 导管 ( IC) PC 是一 种 由外 周静 脉插 位渗血 3例 , 导管堵塞 1 。导管维持 时间最长 7 d 患者 出 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