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活动1.2

合集下载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 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么?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这当然是主要的。但 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人体各部分的尺寸 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底长,你 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 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
A、2微米 B、2毫米 C、2厘米 D、2分米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
辅助工具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配合法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2
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 的铁路 线长测 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替代法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累计法
测纸厚,细丝直径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练习五
1、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2、其它长度测量工具还有游标卡 尺、千分尺等。
观察:
零刻度线
单位
观察:
量程 8cm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观察:
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分度值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 选尺:
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 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4.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
8.60cm
继续
分析测量结果
3.9876m为一准确结果,则准确值是: 3.987m 估计值是: 0.0006m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3. 9 8 7 6 m
—— ——
——
米 分 厘 毫估 单 米 米 米计 位
(值 分 度 值 )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Km
m
dm
cm
mm
um
nm
×10-x (4)单位换算过程的写法: 数不变,化单位
6、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的工具。
7、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选:根据需要选适当的刻度尺 (2)会观察: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会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 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4)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不能斜视
3.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度线
分度值 。
是否破损,
认清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
(2)放:刻度尺要紧靠被测量的物体,零刻度
线要对准 物体边缘 。
(3)读:视线要 正对 刻度尺,要估读 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
(4)记:既要记 准确值,又要记 估计值 ,
还要记录 单位 。
脉搏跳动次数
所需时间
2、如何1测0次量一枚硬币的周长?
80次
1min
3、如何测80量一个球的直径1?min
4、如何根据地图测出北京到上海铁路 线的实际距离
停表的示数是
10分7.25S
5728
59
14 13
0
0
1
31
2
2
26 12
3
55
11
4
24
10
5
9876
53
33 4 35 6
37
22
8
51
39
下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
物体的长是 3.00cm

其中准确值是 3.0cm
.
活动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
◆试一试◆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与宽,并设计记录数据 的表格,将测量结果填入设计的表格中。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1.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则下列测量结果中读数正确的是().A.0.32mB.1.2mmC.7.56dmD.0.69cm2.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第2题)A.38cmB.3.80cmC.3.8mmD.3.8dm3.下列不属于长度单位的是().A.米B.尺C.光年D.秒4.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为:15.78cm,15.79cm,15.81cm,15.58cm,15.82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约为().A.15.76cmB.15.756cmC.15.8cmD.15.80cm5.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6.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C.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D.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7.李明是体育委员,他协助体育老师测量60m跑道的长度时,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让他选择,他应选择的是().A.长度30cm、分度值为0.5mm的钢尺B.长度2m、分度值为1mm的钢卷尺C.长度200m、分度值为1m的皮尺D.长度100m、分度值为1cm的皮尺8.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直径是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甲乙(第8题)9.(1)7.35m=cm;(2)2.45dm=mm;(3)2.5mm=cm;(4)3.5cm=dm;(5)1h=s;(6)900s=h.12答案1.C [解析]对于“0.32m”,“3”对应的分度值为1dm ,A 选项不符合题意;对于“1.2mm”,“1”对应的分度值为1mm ,B 选项不符合题意;对于“7.56dm”,“5”对应的分度值为1cm ,C 选项符合题意;对于“0.69cm”,“6”对应的分度值为1mm.,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B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 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A 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8cm 对齐,因此估读为3.80cm ,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3.80cm.故选B.3.D4.D [解析]比较测量结果知,“15.58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物体的长度为15.80cm 415.82cm +15.81cm + 15.79cm + 15.78cm ,故选D.5.[解析]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产生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故A 错误;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 错误;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 错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 正确.故选D.6.D[解析]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的始端一般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C 选项符合题意.7.D [解析]长度为30cm ,分度值为0.5mm 的钢尺,量程和分度值都偏小,故A 不合理;长度为2m ,分度值为1mm 的钢卷尺,分度值和量程都偏小,故B 不合理;长度为200m ,分度值为1dm 的皮尺,量程偏大,故C 不合理;长度为100m ,分度值为1cm 的皮尺,量程和分度值大小都符合要求,故D 合理.故选 D.8.1.2099.89.(1)735(2)245(3)0.25(4)0.35(5)3600(6)0.25。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试你的身手
• 0.015km= 15 m= 150 dm= 1500 cm = 15000 mm ; • 1.25mm= 1.25×10-3 m=1.25×10-6 km; • 10mm= 1 cm=1×10-2 m;
• 2、认识刻度尺
• 常见的四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量程”是指刻度尺上最小值和最大值两条刻 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它是测量最大值 的决定因素。要求量程比测量值略大,不过大或 过小。 三看: “ 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 1、零刻度线 的距离表示的 量值 ,它是测量准确程度的 决定 2、量程 因素。 3、分度值
记录:1、准确值;2、估计值;3、单位
正 确 使 用 刻 度 尺 的 要 点
三看 三放 一读 三记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 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 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 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1、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可多估也不可不 估。估计值可以不同。正确估读三法。 2、若从其它刻度线量起,要减去起始刻度值。
一些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mm=0.001m=10-3m
1dm=0.1m=10-1m
1μm=0.000001m=10-6m
1cm=0.01m=10-2m
1nm=0.000000001m=10-9m
12m= 1.2×107 μm 1m= 10 dm 1dm=10 cm 1cm=10 mm 1mm=1000 μm 1μm= 1000 nm
2.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长 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D)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1.2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2024)

1.2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2024)

2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3.换算关系
103 10 10 10
103 103
km m dm cm mm µm nm
10-3km=1m=10dm=102cm=103mm = 106μm = 109nm
常用的科学计数法, 1000记为103, 0.001记为10-3。
例:一个甲型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_9_0___nm
④会“看”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被测物体和刻度尺。

×
×
3 测量长度
⑤会“读”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单位:__c_m____; 分度值:1_m__m____;
估读值:0.05cm或0.06cm
该物体长度:_1_.8_5_c_m__或__1__.8_5_c_m_____。
单位:__c_m____;
估读值:0.7cm或0.8cm
①会“认”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0~8cm 单位
分度值:1mm
量程:测量工具所测量的范围 分度值: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
3 测量长度
②会“选”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需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 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2.50cm-0.00cm=2.50cm
7 发展空间
2. 测出自己正常行走20步的距离,算出自己正常走路时每两步的平均距离。
经过实际测量,自己正常走20步,总共通过的距离大概为12m, 则每一步通过的距离为约0.6m,由此可知,自己正常走路时每两步 的平均距离为1.2m。
8 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1.物理观念:(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4)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2.科学思维:(1)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领会测量的实质是定量比较;知道要测量一个物理量,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量作为“单位”。

(2)学习用列表和条形统计图两种方法处理数据。

3.科学探究: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学会正确处理数据。

4.科学态度与责任:(1)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了解我国古代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体会古人解决问题的智慧。

教学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难点:区分误差和错误;测量的规范要求。

常见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

一、情景引入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要进行时间的测量。

请大家思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长度单位(1)介绍长度单位的演变和统一让学生理解单位其实是一种规定的标准,是为了定量比较物体的长度而人为引入的。

统一单位是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从而引入国际单位制。

简单介绍什么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单位及换算方法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103 m;1 dm=10-1 m;1 cm=10-2 m;1 mm=10-3 m;1 μm=10-6 m;1 nm=10-9 m。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5.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 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 以避免的并且应该避免。 例题:多次测量得到课本宽为183.4mm、 184.2mm、 184.5mm、 184.4mm、 184.9mm则课本的宽为多少?
b 184.2mm 184.5mm 184.4mm =184.37mm=184.4mm 3
②分度值合适,分度值应能满足精确测量的需要。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
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3)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若零刻度线磨损,应从下一整刻度量起。
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步骤: (4)放:将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紧贴被测 物体,且不歪斜;
注意: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应先去除错误的数据,再平均; ②最后计算出的平均值不得改变其精确程度(分度值);
0 cm 1 2
34
5
67
8 9 10
铅笔长度为6.95cm,其中6.9cm是准确值,0.05cm是估计值。
2.14cm
3.00cm
0 cm 1
23
25.0cm
0 cm 1 2 3
3.00cm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4 .长度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 (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3)长度的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m 、1dm=10-1m、1cm=10-2m
正确的方法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一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一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第一课时)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2节《测量长度和时间》。

本节主要介绍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使用规则,以及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的使用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测量工具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测量技巧。

2. 能够运用刻度尺和停表进行实际测量,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测量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准确测量长度和时间,以及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刻度尺、停表、测量物体(如绳子、尺子等)。

学具:每人一把刻度尺、一个停表,以及测量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教师讲解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如何正确放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强调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视线与刻度垂直,以及注意单位的转换。

3. 演示停表的使用方法:教师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停表进行时间的测量,包括开始计时、停止计时和读数。

强调停表的准确性和操作注意事项。

4. 学生分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

每组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使用停表测量一段固定距离跑完所需的时间。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实际测量问题,如“一根绳子的长度是1.5米,请问这根绳子可以绕操场一圈吗?”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答。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测量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测量方法和技巧。

7. 测量结果分享与讨论: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分析,全班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组的测量数据,探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紧贴被测物体视线与刻度垂直注意单位的转换2. 停表的使用方法:开始计时、停止计时、读数准确性和操作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刻度尺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结果。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第一章:长度测量1.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1.2 内容:1.2.1 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测量带等。

1.2.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累加测量、换算测量等。

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3.2 演示长度测量的实际操作。

1.3.3 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4 作业:1.4.1 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练习题。

第二章:时间测量2.1 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和方法。

2.2 内容:2.2.1 时间测量工具:秒表、计时器、钟表等。

2.2.2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累积测量等。

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3.2 演示时间测量的实际操作。

2.3.3 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4 作业:第三章:长度和时间的关系3.1 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2 内容:3.2.1 长度和时间的关系:速度、频率等。

3.2.2 实际问题: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行程、周期等。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3.3.2 学生进行长度和时间关系的实际测量,如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等。

3.3.3 分析测量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3.4 作业:3.4.1 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和时间关系练习题。

第四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4.1 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其测量技能。

4.2 内容:4.2.1 实际应用:工程测量、地理测量、生产测量等。

4.2.2 测量技能:精确测量、快速测量等。

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长度和时间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4.3.2 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如测量教室长度、宽度等。

4.3.3 分析测量结果,提高测量技能。

4.4 作业:第五章:长度和时间测量实验5.1 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和技能。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测量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测量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寄语】课堂是知识的超市,展示是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能进行简单测量。

3.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长度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节的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写出你的一种测量方法:………………………………………………………………………………,如果请一高一矮的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结果相同吗?。

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下图是其它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3.单位换算: 70Km=……………………………………mm 90nm=……………………………………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目标二测量长度3、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4、使用带有刻度的测量工具时,都要先做到“三观察...”:(一)观察零刻线(请用红色笔在下图标出);(二)观察量程:即测量工具一次所能测量的范围,下图刻度尺的的量称为………………………;(三)观察分度值:即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下图刻度尺的的分度值为………………………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方法点拨:记住“四个对”)①选对:根据测量要求,会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放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沿对齐,有刻度的一侧与被测物体的边沿对其。

(记住“两个对齐”)③读对: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对: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

准确值=格数×分度值,估计值是不满一格而估计出来的值。

如右图,A尺准确值为18×1cm=18cm,估计值为0.3cm,结果为18.3cm。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
(11)让学生再一次测量课本的宽,教师给出正确的参考答案
1、基础题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必考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学生齐读一次
学生回答问题,根据教师的指示,认识一微米和一纳米的表象。
学生做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并观察,体验科技的发达。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数据,学生适当演示操作过程,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8分钟)
四、课堂总结
(3分钟)
Ppt课件出示问题:生活中,同学们会在什么情况下测量长度?(教师可根据情况提示,如:在生活中我想知道桌子的高度,我会测量长度)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数学图形、测量身高、测量零件
1.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3.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1、长度的单位
教师提问: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物理中还会用到比毫米单位还小的长度单位,例如:微米和纳米。
教师让学生拿起刻度尺,先看一毫米有多长,再让学生想象,一微米就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一纳米就是一毫米的一百万分之一。
教师给出毫米和微米以及纳米的换算关系式
教师说明什么是长度的国际单位(米)并写出米到微米、纳米的换算关系式
学生单独完成
从生活引入物理,体现学科特点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去认识新的单位,并理解单位,加强记忆。
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靠近生活,尽量让生活的实物带进课堂,达到学生能直观观察的目的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物理和实验紧密联系,为以后的实验奠定基础。
2.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3.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1.2 长度的测量课件

1.2 长度的测量课件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一般来说, 在正常情况下,—个人手腕的周 长恰恰是他脖子周长的—半。 • 两臂平伸的长度正好等于身高。 • 大多数人的大腿正面厚度和他的脸宽差不多 • 大多数人肩膀最宽处等于他身高的 1/4。 • 成年人的身高大约等于头长的8倍或7.5倍。
二、刻度尺
1:正确选择刻度尺
根据测量需要选择 合适的刻度尺
2:正确观察刻度尺 观察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 和零刻度线。
3:正确放置刻度尺 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靠近被测物,不 能歪斜,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4:读数时视线要正对 刻度线 × √
单位
累计法: 适于测纸厚,细丝直径

练 习 一 练 习 二

练 习 四 练 习 五
练 习 三
练 习 六
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练习五
练习六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罗马,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 文化,最早的尺都来源于人体,这是为什么? 你也许会说用身上的尺子方便呗!这当然是主要的。但 是,还有一个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人体各部分的尺寸 有着规律,不信,咱们试试看。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底长,你 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 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你为你的父母或兄长 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 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 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 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这 个道理。
小 资 料
有 趣 的 人 体 尺 度
侦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 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犯的身高 大约是多少呢?(25.7cm×7=179.9cnl) 小琴为妈妈买鞋,她忘了妈妈的鞋号,只记得妈妈 身高是168厘米,你能帮她算一算买几号鞋吗?全国统一 鞋号是根据脚长编定的,如24号,就适合脚长为24厘米 的人穿,算出脚长就可以算出鞋号了。

1.2科学测量(第2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1.2科学测量(第2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5. 测量误差与准确度
- 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减少误差的方法:改进测量方法、提高仪器的精确度、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 准确度与精密度:准确度是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精密度是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6. 数据处理
- 数据记录:如何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数值和单位。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科学测量(第2课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测量实验,探究长度、质量、温度的测量方法,培养其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
答:在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右盘放置相应数量的砝码,直至天平重新平衡。如果需要微调,可以用游码来增减质量。
3.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确保两者之间无空气隙,并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温度计读数稳定。最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值。
答:这张纸的长度为20厘米。
4. 小华想要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她用天平测量时,发现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物体,右盘放有200克和50克的砝码。请问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例如探究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疑问等提交至平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长度:米(m) 时间:秒(s)
3、分度值概念。 (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量值。)
4、测量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5、测量结果记录结构: (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对齐、贴近、放正、垂直)
作业
1、书面作业: P13页自我评价与作业1、2、3、4. 2、课后作业: (1)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
2、国际单位制(SI制):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沿用的单位各不相同,为了 便于各国相互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 了一套统一的单位。(我国于1984年宣布采用)
3、长度、时间单位: 基本单位: 米 (字母符号:m)
(1)长度单位: 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刻度尺的使用
正确放置刻度尺
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线应紧贴被测 物体,被测物体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
×

读数
•读数包含两部分: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结果时要有单位
读数练习
2.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答案
读数练习
2.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
(2)完成基础训练1.2节内容。 (3)复习本节内容,预习1.3节内容。
强调: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能反映
刻度尺测量的准确程度,我们把这个量值叫分度值。
读数练习
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和小数部分的读数相
加即为待测物体的长度 8.6 cm
但是
较精确测量时要求读到 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最终答案 8.62 cm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

1.2《测量长度和时间》教案

1.2测量长度和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3?1(12)上海的东方明珠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谁高。

师:1、?长度单位师:以前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长度标准,中国市尺,英国英尺,(以故事的形式讲解英尺的由来),但各个国家的标准不统一,为方便国际间的交流制定出了一个统一的标准。

引出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米(m)。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测量长度的单位?对于比米大的距离,我们可用千米(km)表示,比米小的距离用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表示。

2、?刻度尺的使用(1)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有的尺,注意:测量范围,起始点,大格小格的单位,零刻度线等(2)归纳刻度尺正确的使用方法:a、?认。

观察刻度尺的三个基本特征:零刻度线的位置;分度值;量程。

b、量。

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并平行被测物体。

思考:如果刻度尺一端损坏或0刻度线模糊,你能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吗?没有平行是什么结果?演示一些错误的放法。

c、读。

视线垂直尺面对准待测物体。

注意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和单位。

测量长度往往要求比较精确,就要进行估读,即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

不但要记下测量值,还要正确写上单位。

指出:没有单位的实验记录是没有意义的3、误差与错误(1)必然存在着差异,这个因(2)ab、?c、?(二)1、?2、?a、b、(三)1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让学生看课本图1-21了解几种计时工具。

(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2)?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2、时间单位的换算3、停表的使用学生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停表,并测量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

1.2科学测量(第1课时)(分层作业)七年级科学上册高效课堂(浙教版)

1.2科学测量(第1课时)(分层作业)七年级科学上册高效课堂(浙教版)

1.2 科学测量(第1课时)(分层作业)【基础达标】1.请给下列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2)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1(3)小陈在体育课上的百米成绩是12.3【答案】(1)米(2)毫米(3)秒【解析】(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铅笔长度在20厘米左右,所以新铅笔的长度是0.175米;(2) 一枚硬币的厚度约为2.1,硬币厚度比较小,应该是2.1毫米;(3) 小陈在体育课上的百米成绩是12.3,初中学生百米成绩在13秒左右,所以百米成绩应是12.3秒。

2.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A.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200 立方米B.班级内课桌高度约为750 毫米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度大约是0.25 米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5 分米【答案】D【解析】A、教室的长、宽、高分别约为9米、8米、3米,体积约为(9×8×3)m3=216m3,A中约为200立方米正确,不符合题意;B、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750毫米=0.75米,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一只成年人鞋子的长达大约是0.25米,0.25米=25厘米,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15分米,15分米=1.5米,D错误,符合题意。

3.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12cm、2.13cm、2.14cm、2.55cm。

则测量结果应取()A.2.1cm B.2.13cm C.2.19cm D.2.185cm【答案】B【解析】从四个测量结果看,2.55cm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所以此数据是错误的记录,应该舍去。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L1+L2+L33=2.12cm+2.13cm+2.14cm3=2.13cm。

4.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答案】D【解析】1分硬币的厚度很小,直接测量误差很大,因此可以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如:饭卡、银行卡、身份证等的厚度
你知道生活中的1厘米有哪些吗?
如:键盘键的宽度、指甲盖的宽度、纽扣的直径等
认识1米的长度:米尺 教师展示米尺
精密测量仪器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6、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之前,要找出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 位置,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认清 分度值和单位
分析: 由题可知:12.3cm没有估计值,记录结果不正确; 12.45cm同其它结果相比误差较大可能是测量方法 不正确导致的,所以这两个数据应该剔去。
12.31cm + 12.29cm + 12.30cm =12.30cm
3
条形统计图
完成了一系列测量后,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 理,一般采用列表方式,也可采用直方图来处理。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测量长度和时间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 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明确分度值的含义;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分度值
使用刻度尺要做到“四会”
(1)会放
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要
对准
。(被测物体左端)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cm 1
2
3
4
5
6
7
√ 8
9
10

(2)会看 读数时,视线
刻度线,并与尺面垂直。(正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课型新授课题2.测量活动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表示一
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导学方法引导发现、动手操作、讨论交流。

学习准备软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6分米是
10
6
米,就是0.6米。

45厘米就是
100
45
米,就是0.45米。

导学流程
基本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区
预习:
一、创设情境
1.阅读课本
页至页。

2.找出疑难问
题。

教师出示测量
桌子的长、宽、高的
记录。

发现什么问
题?
教师:这样有什
么不好?怎么办?
1.按要求阅
读课本。

2.记录疑难
问题。

学生观察后发
现单位不统一。

学生讨论交
流,得出结论:全
部改写成以“米”
为单位的数据,便
于比较。

二、探究新知
1.分组测量,完
成第7页“填一填”。

学生六人一
个小组,两人测
量,其他人在书上
的表格中记录。

测量自己小
组感兴趣的4个长
度,全部结束以后
2.学生测量后思考一下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
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室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3.讨论:怎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
4.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改用“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

小组核对。

学生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统一认识:
用米作单位时,当测量物体不足一米是,可以用小数表示;或者测量物体在不足整米数时,多出的部分用小数表示。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巩固应用
1.第8页“试
一试”第1题和第2
题。

2.第8页“练
一练”。

指名板演,让
学生说一说读数。

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
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
些收获?说一说单
位换算的方法。

学生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