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的短信评课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3篇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3篇《最小公倍数》听课有感1听课笔记五今天参加了县小学数学研究班下各组的业务培训活动,王薇薇老师上的《最小公倍数》(五下)一课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合理清晰的思路、简洁明亮的风格、灵活有效的调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引入——自然贴切1.从春游话题引入信息:小兰想让爸爸妈妈带她去春游,四月一日起,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
2.讨论“每4天休息一天”的意思。
3.出示问题: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这一情境的创设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适时,三月底,正是春游的好时候;二是激趣,一家子出游是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三是切题,爸爸妈妈共同的休息日就是4和6的公倍数。
二.建立概念——联系生活1.(一学生回答是12日或24日)问:你是怎样找到的?2.师生共同寻找:30以内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 (问:为什么要加“30以内”)30以内6的倍数有:6、12、18、24、3030以内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根据上面的信息,她们最早可以哪一天去?(这一生活问题对应的数学问题是“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4.(4和6的最小公倍数有:12)在这里为什么不用加“30以内”?5.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黑板上的内容。
30以内4的倍数 30以内6的倍数这一环节之后是否要拓展?如果把“30以内”去掉,集合图里的数据该怎样修改?省略号表示什么?(两个数的公倍数是无限的)三.探究求法——重视技能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探究过程,重视数学技能的形成。
特别是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让学生经历了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的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如在找对象11和13的最小公倍数时,11的倍数从1倍找到11倍还能口算,老师问12倍不能口算怎么办,一生能够提出只要再加上11就行了。
在求一般关系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引导学生归纳步骤:首先多写其中某一数的倍数,然后再写第二个数的倍数,当出现和第一个数相同时就是这两数的最小公总数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
教法:新授、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法:练习、自学、小组合作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3分钟)(一)复习1、什么是最大公因数?2、最大公因数与两个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二)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6分钟)自学内容:68-69页内容自学方法:先**看书,思考问题,再小组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先从4号、3号开始回答,组长负责**,**,副组长负责记录,以及和老师的交流。
)自学思考:1、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并背诵。
2、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3、两个数的公倍数和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三、合作交流(15分钟)1.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学生先**思考。
(2)再合作讨论自己是如何做的。
(3)全班交流。
2.小结:6,12,18,…是 3 和 2 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
其中,6 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3.举例说明:求 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1)学生**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的方法有: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8 的倍数:8,16,24,32,40,48,…6 和 8 公倍数:24,48,…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②大数翻倍法:8,16,24,…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③分解质因数法:8=2×2×2 6=2×38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包括 8 和 6 的公有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最小公倍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最小公倍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稿
《最小公倍数》听课小结
今天在五二班教室听梁老师讲了一节生本课《最小公倍数》。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理解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例2 是安排学生找2和3的公倍数和其中的最小公倍数。
梁老师在教学时,以有趣的游戏进行引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解决例2的时候,试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小组合作,来解决例2。
让学生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梁老师的设计有小组活动。
梁老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找2和3的公倍数,感悟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并揭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好,也体现了现在的生本理念。
但是,我觉得小组展示的环节有些不妥。
由于教室黑板上的面积有限,学生拿着砖摆一摆的时候,似乎没有起到引出公倍数的目的,并且还占用了很多时间。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梁老师可以把例2中的第一问:正方形的边长可以使多少分米?作为让学生小组成员课下完成的前置作业。
上课小组交流的时候,让小组长把同学们课下思考的边长都说出来,
相信会有不同的答案。
小组长可以这样汇报:我们组认为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
找2和3的公倍数,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很难,主要是指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2和3的公倍数,这个对于学生来讲是陌生的。
最后,再通过集合图引出今天要学习的重难点认识最小公倍数、求最小公倍数、利用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
上面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希望能一起学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5~8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6 3和7 5和9 10和6二、完成第25页的5~8题。
1、第5题⑴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2、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3、第7题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4、第8题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思考题提示: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内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课本 P88~90 例 1、例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育人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教学评析1
夯实四基思想引领---------《最小公倍数》教学评析评课人:谢晓兰数学思想贯穿始终思想是教学的灵魂,在这节课中,学会求最小公倍数是重要组成部分,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才是它的本质所在,而这种思想仅仅靠老师教是不行的,如何传授呢?老师让学生充分感悟,分别通过以下几方面渗透:1、类比思想的初步感知:求未学过的分数除法的运算顺序,教师让同学们猜猜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说说如何想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未知的知识可以通过类似的知识进行联想,猜测,然后加以验证。
2、类比思想的运用:有了类比的初步感受,再求最小公倍数,学生自然就能联想到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教师先让同学们回顾求最大公因数方法,然后放手让同学们自主探索求最小公倍数方法,有了方法的铺垫,自然就顺利成章了。
同时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类比思想,并加以运用。
3、极限思想的渗透:数形结合方法,尊重教材,挖掘教材1、小学五年级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差,为了让同学们明白围一堵正方形墙,要用长为3分米、宽为2分米的长方形铺,铺成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最少多少?教师采用数形结合方法,先让同学们先在答题卡上涂一涂,画一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亲身经历,小组合作,在通过课件演示明白,其实正方形的边长总是3和2的公倍数。
已达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
数形结合”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互相利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结合《最小公倍数》这节课,设想这种数学思想渗透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可以如何进行体现。
第一,引入操作中渗透“数形结合”。
1、“一维”中数形结合。
把长度3厘米的蓝色纸条和4厘米的红色纸条,如下图那样进行摆放,两种纸条长度相同时是几厘米?学生可以画一画,边画边体验3和4的公倍数就是两种纸条长度同时相等的厘米数。
2、“平面”中数形结合。
像今天陈老师一样设计,在课始引出问题情境:用若干个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小长方形摆出一个正方形。
《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
《最小公倍数》的评课稿张**老师的这节课按照数学教学模式“尝试发现——探究形成——联想应用”进行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
故事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在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中,落实了“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练习题的设计也体现了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训练的层次性。
教师问题的提出很有效。
如引导学生探究公倍数的个数时,教师在学生给出答案的时候,并没有急于总结,而是利用板书追问4的倍数是无限的,6的倍数也是无限的,从而学生们会发现4、6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再如:找到50以内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提出问题:“最小公倍数与后面的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逐步落实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喜闻乐见的阿凡提故事是学生们喜欢的经典内容,张聪聪老师巧妙地运用到了教学的导入中,通过猜想,圈一圈、说一说、议一议等自主活动,让学生初步尝试理解、在生活情境中接触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的知识。
在探究的过程中,张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完全运用学生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张老师在学生的汇报中,结合学生的讲解,不断点拨,不断提升,不但介绍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注重了学生的方法的择优思想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整个课堂过程流畅、清晰,关注学生的发展。
今天,听了刘老师一节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简评如下:一.导入自然,紧扣课题。
刘老师用宋祖英的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作为情景,问学生这首歌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导入自然、切题。
...20xx年10月15日下午两点半,由共青团xx市委员会,xx市学生联合会和中国移动xx分公司主办,由南方都市报协办的第四届xx市校园文化节在琼花大剧院隆重开幕。
华师南院社联部分代表和优秀社团负责人代表华师南院出席参加了本次文化节。
...童老师整堂课一环扣一环,学生活动高潮迭起,教师引导巧而得法,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的短信评课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的短信评课执教教师: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林美+86151****5030:林美老师语言亲切,教学理念清晰。
通过人物参与的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时创设过生日情景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86131****9678:《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这节课,林老师创设学生所熟悉的“过生日”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0595****0700:连乘应用题一课如果在找到相关联信息后直接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答后,再反过来分析隐藏信息,学生是不是更有思考空间?+86151****5030:林老师语言亲切,教学理念清晰。
+86135****5067:林老师上课从容大方,语言清晰,表现出一个成熟教师的良好素质。
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进行判断这样的环节设计能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精彩的表现,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86138****0033:利用学生熟悉的“过生日”情境,既激发兴趣,更易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86158****6328:同桌互说“每5天休息1天”的合作方式,更能让学生开口,人人对参与。
比起立说给老师听有意义+86137****2300:林美老师非常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信息以及不同看法,充分利用这些隐形资源帮助自己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的语言评价适时且到位,是课堂的又一闪光点!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好好运用。
非常感谢组委会组织的这次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86138****9695:林美老师能通过恰当而积极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热情,可见她平时丰富的课堂语言沉淀。
这一点非常好!+86139****5066:生活确实是数学应用的大舞台,林美老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就是从我们的生活入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有限和无限思想的渗透给我启发特别大。
+86139****9219:林老师的这节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学生经验不足,无法把生活中的例子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节课林老师把这两者巧妙结合,这正是新课改的体现啊!0593***8039:林美老师不能很好地利用生成资源。
听课《最小公倍数》感悟和收获
听了王老师教学的《最小公倍数》一堂课,我受益匪浅。
王老师的《最小公倍数》这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短除法求20与35的最大公因数和写出20的倍数与35的倍数。
他很好的根据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堂的引入环节,实实在在,利于学生再现原有的知识结构,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做好了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适当的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探求法去求4和5的最小公倍数,在此过程中,他让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实行交流和沟通,再一步步的追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上台板演各自小组探讨出来的方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将两个数直接相乘等等),老师给予了赞赏和适当的肯定,然后老师就让其余的同学实行点评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很多同学都赞同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因为想到用这两种方法的同学很好的将原有的知识与我们要探求的新的知识联系了起来。
但是,有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完全赞同将两个数直接相乘这么一个方法。
有同学说4和5能够相乘,那5和10呢,它们相乘起来就是50,但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将两个数直接相乘来求最小公倍数这个方法不能完全成立,通过这样持续地讨论、合作、交流,老师也鼓励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验证,相互补充说明,最终探讨出了如何去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真正参与者,才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才会让学生们觉得每上一堂课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和拓展。
整堂课让我觉得教师设计的很得当,充分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也让我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1、教师让学生实行自主探索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当作灌输的容器,这样真正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把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这样,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投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_____老师所执教的《最小公倍数》这一课,让我收获颇丰。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目标明确_____老师在本节课中制定了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结束时都能够掌握重点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二、教学过程流畅1、导入环节老师通过复习旧知——公因数的概念,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最小公倍数。
这种导入方式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使得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十分紧密,过渡流畅。
2、新授环节在新授环节,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来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如,老师让学生通过列举法分别找出 4 和 6 的倍数,然后观察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老师在讲解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先介绍了列举法,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成倍数关系和互质关系时求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方法,最后总结出了用短除法求最小公倍数的通用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练习环节练习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例如,基础练习让学生用所学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提高练习则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分水果、铺地砖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多样1、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时,老师提问:“为什么要学习最小公倍数?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2、直观教学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动画等,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在开放、互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最小公倍数》一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早上好!刚才我们听了我校的李艳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一个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下面,我以一个参与研究者的角度,结合我校“动态生成性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谈教材的解读、教学环节谈策略的实施两个方面谈谈研究的思考和听课后的感受。
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首先,结合教学模式谈教材的解读1、构建知识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最小公倍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找公因数的经验,所以本节课在找“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时,学生就很自然地利用找公因数的方法。
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只有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才难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从而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并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成资源,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学,我们认为这是本课顺利开展的基础。
2、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领学生主动构建概念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较为丰富知识背景,“最小公倍数”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似无多大联系,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素材,将学生置身于生活实际中,并在实际中操作,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3、与生活、学科紧密联系,树立全方面育人理念。
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美好的数学情怀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不仅煅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的意识。
所以我们认为教材的用意是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手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最小公倍数 数学教研组评课记录
数学教研组评课记录课题:最小公倍数时间:2014年4月11日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如今的新教材与以往老教材的编排顺序大不一样了,我想这样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概念意义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
所以对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材注重的是让学生感悟渗透,无需归纳成文。
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是使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执教者自我评价在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第一单元学习了因数和倍数以及本单元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基础上学习的。
求最小公倍数主要为通分做准备的,是学生学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
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与找最大公因数基本相同,研究教材后,我准备把本部分内容分为4个课时实行教学。
第一课时:用列举法(韦恩图)列举出2个数或3个数的倍数,从中找出它们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列举法找最小公倍数的过程,在过程中更深刻、透彻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并探索找特殊关系的2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第二课时:用大数翻倍法、短除法等方法求2个数、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三课时:找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使用,解决问题;第四课时:练习。
这样安排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提升过程。
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力求要用列举法揭示2个数或3个数的公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对概念有所领悟。
从教学的实践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不过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感悟:1、创设问题情景。
“最小公倍数”这个课,我通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补充调整,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将新理念与自己的教育智慧结合起来,在刚上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时,我把体育课上特有的报数引进了数学课堂,由此拉开了新课的序幕。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案及点评
最小公倍数练习课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张璟芝设计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张敏铃点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1页例3本课设计的背景:本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概念、掌握了求两数最小公倍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单项练习课。
如何设计本节课,使得既能夯实学生的双基,又能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为学习通分做好准备呢?本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力图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深化求两数最小公倍数的技巧。
教学目标:1.引导观察数字间的关系,发现求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培养良好的数感。
2.运用简便方法求最小公倍数,使计算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进一步深化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
4、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分组进行)第一组:[3,6],[7,5],[9,21]第二组:[8,2],[5,6],[14,4]第三组:[9,27],[4,5],[8,10]第四组:[4,24],[1,9],[16,20]小结:求最小公倍数一般方法:列举法和大数翻倍法[点评:复习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在每组练习中设计了有倍数关系与互质关系的数。
为下一环节找到比列举法和大数翻倍法更快的方法提供充足的素材。
]2.探索规律。
(1)小组讨论:每组中的两数有什么特殊关系,两数与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何联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小组汇报,归纳总结。
两数有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大的数。
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的乘积。
(3)通过规律,深化理解概念。
质疑1:为什么有倍数关系的两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大的数?生:用列举法求3和6的最小公倍数3的倍数:3,6,9,12,15,18….6的倍数:6,9,12,15,18….3和6的公倍数:6,9,12,15,18….6的倍数包含了所有3的倍数,它们的公倍数其实是6的倍数,而6是最小的一个。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评课稿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罗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就是很好地采用了适合这节课本身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
整节课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吸引我的亮点:1、故事导入,生动有趣,意义深远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概念。
本节课罗老师采用了一个渔夫打鱼的故事导入,此材料不仅紧贴课堂所要教学的主题,又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揭示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罗老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及前后知识的整合。
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2和3、2和5、3和5这些特征明显的两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联系性。
练习时,罗老师不仅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当学生反馈时,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讲思考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精彩课件,美丽清新,实用有效罗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她采用的是FLASH课件,较一般的幻灯片课件要清新、漂亮。
漂亮的课件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将我们听课教师的目光牢牢锁住。
并不是华而不实,罗老师的这套课件对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许多地方通过动态演示显得更清楚明了。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同类型教学出现次数过多,像是在教学并概括出4的倍数还有很多可用省略号表示后,6的倍数还在叫生一一列举,难免给人。
最小公倍数评课稿
最小公倍数评课要点
哎呀,说起这个“最小公倍数”的课啊,咱们得整得巴巴适适的。
首先,得让学生晓得啥子叫“公倍数”,就像是找两个娃儿共同的玩具,那才叫公的嘛。
再讲“最小”这两个字,就是要他们晓得,别光找大的,还得找那个最不大的,但又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
上课的时候,千万别搞得太枯燥,整点例子,比如分苹果、分糖豆,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看看咋个才能平均又不浪费。
这样,他们心头就有数了,原来这“最小公倍数”还是个实用家伙!
再一个,就是要讲透算法,啥子列举法、分解质因数法,都得一一过手。
特别是那个分解质因数,就像是拆房子看砖头,哪个数都能给你拆得明明白白,最后拼一拼,最小公倍数就出来了。
还有啊,练习题得跟上,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
让学生多做多练,这样手感就来了,遇到难题也不怕。
别忘了,时不时还得来个“小测验”,看看娃儿们掌握得咋样,哪里没整懂,赶紧补漏。
最后,别忘了表扬鼓励。
学生做对了,夸两句;做错了,也别急,耐心引导,让他们晓得,学习路上难免有坎儿,跨过去就是晴天。
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既学了知识,又涨了信心,那才叫真正的“巴适”!。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最小公倍数》公开课教学设计与点评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
掌握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
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三、教材分析: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
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采用“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学情分析:在不同的学校、班级做试验,让学生用模拟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
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学生横拼竖摆,不仅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
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脚手架”。
通过选择墙砖摆正方形和同一种墙砖摆多个正方形两个情境进行有效教学。
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教学重点:建立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概念,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五、学具准备:游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和媒体课件一套。
六、教学流程:(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预设5-6分钟)1、谈话:大家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风靡我们全班的新款游戏——抢倍数游戏。
2、介绍游戏规则和分组:有7张数字卡片,这些数字分别是3的倍数和2的倍数,两个同学,一个同学抢3的倍数,另一个同学抢2的倍数。
一张一张的拿,放到指定的位置。
谁抢的多谁胜。
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
其他学生共同参与,作裁判。
3、游戏:第一次游戏学生意识不到6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观课报告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观课有感2015年的研修感觉别有新材,每个老师都能饱尝六个精彩课例,课例的精彩呈现使我深深地投入其中。
这些课例选自不同学段,让我也是受益颇多。
由于某些原因课例在线观看受阻,我咨询了客服把这些课例一一收藏了下来,随时可以观看,也可以作为本校数学教研组和研修组的探讨议题。
我就其中一节《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来说一说自己的观课情况。
欣赏过董老师的课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董老师年轻有活力,上起课来也是非常生动。
我深深体会到一节好的数学课真的要经过用心的磨练,感谢董老师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节值得探讨的课。
首先在课程特点方面观察:仍然从生活角度出发,引发学生思考,继而慢慢深入主题。
生活情境的创设——课前游戏“奔跑吧兄弟”抢倍数,激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主体,让孩子在乐中求学,不仅让学生初步感知公倍数的应用,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此外整体感觉教学的层次性很强,一维——摆长度、二维——摆正方形、三维——拼正方体、四——分组竞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其中二维——摆正方形设计了不同的三种形式摆、画、算,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进一步升华,为下面拼正方体框架做了充分准备,拓展延伸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董老师真正做到了总结数学方法,提炼数学思想。
通过课堂观察分析董老师的教:整体来说董老师对这节课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都非常具体详实。
教学目标的定位明确恰当。
教师的教学态度十分稳重,具有亲和力。
语言严谨,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平等交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能抓住重难点有序组织课堂教学,能通过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练习设计难易适当,层次性强,具有针对性。
更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通过课堂观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诚恳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1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目标: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习任务:任务一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任务二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2、师:(出示)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一、任务呈现师:过几天,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将外出旅游,高兴吗?小兰也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玩,可从7月1日起,小兰的妈妈每4天休息一天,爸爸每6天休息一天,他们打算等爸妈全部休息时,全家一块儿去。
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们可选那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二、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学习情况三、展示交流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妈妈的休息日:4 8 12 16 20 24 28 ---- 4的倍数爸爸的休息日:6 12 18 24 30 -----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 24 -----4和6的公倍数最近的一天: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3)再次强调 4 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6 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4 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4)最近是哪一天? 12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2篇)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精选2篇)“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篇1“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研室董惠平山东省济南市成功大街学校唐忠亮吴颖昕王婷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班级下册》第88~90页。
教学目标:1.使同学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分析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
3.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同学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同学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别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一、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头劳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很多好玩的数学问题。
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劳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特别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方法。
[点评:老师努力营造让同学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亲密联系好玩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同学在开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学问给予肯定的价值]二、新授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
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
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
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爱的其他方法。
(2)同学争论(3)同学汇报师:哪个小组来展现你们的讨论成果?生①:用纸条证明,(同学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特别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生②:用数轴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的短信评课
执教教师: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林美
+86151****5030:林美老师语言亲切,教学理念清晰。
通过人物参与的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时创设过生日情景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86131****9678:《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这节课,林老师创设学生所熟悉的“过生日”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0595****0700:连乘应用题一课如果在找到相关联信息后直接让学生提出问题,独立解答后,再反过来分析隐藏信息,学生是不是更有思考空间?
+86151****5030:林老师语言亲切,教学理念清晰。
+86135****5067:林老师上课从容大方,语言清晰,表现出一个成熟教师的良好素质。
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进行判断这样的环节设计能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各自精彩的表现,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86138****0033:利用学生熟悉的“过生日”情境,既激发兴趣,更易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86158****6328:同桌互说“每5天休息1天”的合作方式,更能让学生开口,人人对参与。
比起立说给老师听有意义
+86137****2300:林美老师非常善于捕捉课堂上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信息以及不同看法,充分利用这些隐形资源帮助自己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的语言评价适时且到位,是课堂的又一闪光点!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好好运用。
非常感谢组委会组织的这次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
+86138****9695:林美老师能通过恰当而积极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热情,可见她平时丰富的课堂语言沉淀。
这一点非常好!
+86139****5066:生活确实是数学应用的大舞台,林美老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就是从我们的生活入手,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有限和无限思想的渗透给我启发特别大。
+86139****9219:林老师的这节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但学生经验不足,无法把生活中的例子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节课林老师把这两者巧妙结合,这正是新课改的体现啊!
0593***8039:林美老师不能很好地利用生成资源。
例如:你能找找爸爸妈
妈的工作有何不同?学生答:工作周期不同。
这已经是很好的答案了。
+86151****5030:林老师评价语言不一,鼓励学生切入重点,问题解决环环衔结。
培养学生联盟信息。
189****2882:课始师生的分析交流多向丰富,促使学生解决问题独立高效.而汇报解决问题时又有明朗的策略指导.真有大师的从容和睿智!
0593***8039:学生说出用最小公倍数解决的时候,教师不应急着出现课件加以解释,可以多叫几个方法相同的学生,让他们说说。
不够放得开。
+86138****3538:林美老师,你好!一个问题想跟你探讨,虽然成人的作息时间孩子不一定熟悉,但开始的组织创设是否过繁琐?本课的知识点最小公倍数千呼万唤难出现?在问题的设计上似乎缺少层次性?当学生已会运用最小公倍数计算,老师该如何应对课堂的生成资源?
+86132****9181:林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
多元化的解题策略更有利思维发展。
+86138****0033:在面对问题时,林老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擅长,喜欢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和构通联系中,强化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应用!
0595****0700:教师肯定几种解决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的方法,既有多种策略,又有最佳策略。
+86150****6785:导课时对问题的切入点处理得不够恰当,感觉学生对概念理解并不透彻。
0591****6888: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孩子体验策略的优化,是本节课的靓点,建议:创设情境,问题指向性要明确,宜层层递进。
0595****0700:教师如果能在巩固练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最小公倍数应用情况,甚至自己出题,是否更好?
+86137****9295:其实就是4和6的公倍数,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吗?
+86136****5487:每隔6厘米一盏,是否需改为每6厘米一盏更严谨
+86139****1886:林美老师的课能紧扣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了画图等方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这样数形结合的方法好,同时在解决问题多样化后,又适当进行优化,强调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的应用。
教学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0593***8039:本节课用“生日”穿针引线,贯穿整节课,很好!小建议:把例二与基本应用一交换,比较一气呵成。
0596****8233:林老师:7月8日爸妈会同时在家休息吗?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解决呢?
+86136****6908:林美老师设计的布置彩灯练习题比小玉过生日习题还要简单,是否颠倒一下更符合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
+86139****3652:林老师在给予学生充足思考的空间同时,应该关注课堂生成,在优化策略中让学生完成小玉的心愿去福州一日游。
+86136****0919:林美老师的《最小公倍数》一课中,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了创设引疑、学以致用建立模型、应用拓展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经历了构建知识的形成过程,真使我受益非浅。
0593****8039:出现的名人名言有点突兀,还以为和最小公倍数有关,不想只是让学生带着这种精神去探索,觉得没必要。
+86131****9678:《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这节课,林老师创设学生所熟悉的“过生日”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又让学生在多种策略中寻求一种最优的方法,感受最小公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86138****0033:一系列的问题为孩子的思维发展铺设一层层台阶,帮助学生巩固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能力
+86130****7099:抽象、枯燥的最小公倍数问题以学生熟悉的过生日串情境,使学生想学、能学,林老师,真棒!
+86134****7968:林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中,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她通过学生熟悉的过生日情景,将和最小公倍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包含在现实、生动的情景中,整个教学设计是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对于合理拓展教材深度,运用相关知识,升华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治中的问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0599****6288林美老师的课设计的很科学,上的也很活,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对解决问题地策略进行了优化。
+86139****6935:林老师通过解决问题--概括方法--反思优化的策略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还学会方法.
+86150****6080:上午的三位教师都能从实际的生活原型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多种探究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也融入了问题解决的策略多样性指导,体现了大会的主题.但学生的激情和
课堂的氛围却缺失了不少?
+86135****2626:现实生活中的学生渴望亲情和家庭的温馨,林老师的课情境生动、有意义。
+86138****0983:林美老师只收集和展示学生三种解答4月27日爸妈是否同时在家休息的典型方法,信息反馈不够全面,民主,应该认识到错误也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