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学与生命科学院立项的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高校专业介绍】-生物科学: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物科学: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专业在高考报考中经历了大起大落,时至今日还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专业。
2000年左右,“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让很多高分考生选择了生物专业;现在,则有很多人吐槽“生物专业就业不好”。
那么,这个专业到底如何?什么样的考生适合报考呢?目录一、专业解析二、专业与就业三、报考指南一、专业解析回顶部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什么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也被称为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本质上说,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生物科学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目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近十年,以计算机科学及信息技术、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迅猛发展,生物科学已发展成为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生物科学对人类经济、科技、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是全方位的。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傅承新教授说:“生物科学研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所有生物,研究它们的发生、生长发育、发展及绝灭。
这当中有两个研究热点,一个是微观世界,从分子到细胞结构内部的生命现象,比如研究人类疾病的分子机制,植物光合作用的机理等;另一个是宏观世界,研究生物和生物的关系、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研究自然界中的几百万种生物是怎么来的?它们如何进化?物种和物种之间的关系,物种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是我们通常说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
我们要搞清自然界生物的基本规律,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以此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使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高考时报考的专业,在教育部《专业目录》的理学门类下设有生物科学类,其中又包含了4个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生态学。
本文主要介绍生物科学专业。
相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在工学门类下),三者是什么关系呢?傅承新教授说:“三者可以看作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研究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关系。
近三年承担的国家级代表性科研项目
国家计划
科技部
子课题
富油能源微藻的高通量筛选和系统评价
魏东
国家计划
科技部
子课题
植物生物质纤维改性和特种纸研究
付时雨
国家“”计划
科技部
面上项目
植物蛋白酶法改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赵谋明
国家“”计划
科技部
一般项目
食品非热加工装备开发与新技术研究
曾新安
国家计划
科技部
子课题
生物质选择性快速热解制高品质燃油和化学品新技术
科技部
重大项目
烟道气利用及半碳法制糖工艺
扶雄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部
子课题
工作车速文化纸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工程
陈克复
Hale Waihona Puke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子课题
农作物秸秆生物转化制备燃料乙醇
林鹿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部
子课题
夹网成形器的研发
杨仁党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科技部
子课题
林纸一体化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李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武书彬
国家计划
科技部
子课题
磁性固定化酶高效制备低聚壳聚糖
李冰
国家计划
科技部
一般项目
高性能动力蓄电池隔膜的研制
梁云
国家计划
科技部
一般项目
木质纤维经乙酰丙酸脱羧脂化转化合成能源乙醇技术研究与开发
林鹿
国家计划
科技部
一般项目
抗性淀粉的酶法生产技术
高群玉
国家计划
科技部
一般项目
淀粉与聚乳酸反应共混制备生物全降解食品保鲜包装材料
赵海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_省略_度资助自由申请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_
丁天兵 高光侠 华 平 程小星 叶长芸 陈锦英 薛 莹 段康民 芮勇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天津医科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西北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史兆兴 王恒樑 王 慧 席丽艳 刘晓明
第16卷 第6期 2004年12 月
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Vol. 16, No. 6 Dec., 2004
文章编号: 1004-0374(2004)06-0335-77
·基 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2004 年度资助自由申请科学基金项目一览表
2 植物学学科(94项)
芦荟属植物含芦荟素结构的超微结构及比较研究 百合科植物(代表类群)花粉形态、结构与演化的研究 大豆抗旱相关蛋白(LEA3)在植物细胞耐脱水保护作用中 的分子机制 拟南芥干细胞超数形成突变体的研究 单体肌动蛋白与环绕微丝束在植物顶端生长细胞中分布与作用 芒果子叶生长素反应因子基因( MiARF1 和 MiARF2 基因)的 表达及功能 蓝细菌液泡生理功能及细胞学发生的系统分析 水稻新的脆秆控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植物 SR 蛋白磷酸激酶(SRPK)和 SRPK 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 甜菜单体附加系 M14 无融合生殖的超微结构研究 水稻配子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 金粟兰中 5 个 MADS-box 基因的功能与进化研究 以乌云植物群中重要类群演化为例探讨东亚与北美区系关系 串珠藻目植物起源和系统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海桑物种形成的分子机制 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早期基因组变化特征及相关机制 多心皮类植物雌蕊群中花粉管的配置与竞争 水稻抗病基因的多样性及分子进化 樟科木姜子属群的系统发育重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A数理科学部A01 数学A02 力学A03 天文学A04 物理学ⅠA05 物理学ⅡB化学科学部B01 无机化学B02 有机化学B03 物理化学B04 高分子化学B05 分析化学B06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7 环境化学C生命科学部C01 基础生物学C0101 微生物学C0102 植物学C0103 动物学C0104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5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6 神经生物学C0107 生理学C0108 心理学C0109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10 遗传学C0111 生态学C02 农业科学C0201 农业基础科学C0202 农学C0203 畜牧、兽医学C0204 蚕桑、养蜂学C0205 水产学C0206 林学C03 医学与药学C0301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C0302 基础医学C0303 临床医学C0304 药物学C0305 中医中药学D地球科学部D01 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D02 地质学D03 地球化学D04 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D05 大气科学D06 海洋科学E工程与材料科学部E01 金属材料学科E02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E03 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E04 冶金与矿业学科E05 机械工程学科E06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E07 电工学科E08 建筑环境与结构工程学科E09 水利学科E10 农业工程*E11 林业工程*E12 食品工程*E13 纺织科学技术*F信息科学部F01 电子学与信息系统F02 计算机科学F03 自动化科学F04 半导体科学F05 光学和光电子学G管理科学部G01 管理科学G02 工商管理G03 宏观管理与政策第 1 页共39 页学科分类与代码目录A数理科学部A01 数学A0101 基础数学A010101 数论A01010101 解析数论A01010102 代数数论A01010103 丢番图分析A01010104 超越数论A01010105 模型式与模函数论A01010106 数论的应用A010102 代数学A01010201 群论A01010202 群表示论A01010203 李群A01010204 李代数A01010205 代数群A01010206 典型群A01010207 同调代数A01010208 代数K理论A01010209 KacMoody代数A01010210 环论A01010211 代数(可除代数)A01010212 体A01010213 编码理论与方法A01010214 序结构研究A010103 几何学A01010301 整体微分几何A01010302 代数几何A01010303 流形上的分析A01010304 黎曼流形与洛仑兹流形A01010305 齐性空间与对称空间A01010306 调和映照及其在理论物理中的应用A01010307 子流形理论A01010308 杨--米尔斯场与纤维丛理论A01010309 辛流形A010104 拓扑学A01010401 微分拓扑A01010402 代数拓扑A01010403 低维流形A01010404 同伦论A01010405 奇点与突变理论A01010406 点集拓扑A010105 函数论A01010501 多复变函数论A01010502 复流形A01010503 复动力系统A01010504 单复变函数论A01010505 Rn中的调和分析的实方法A01010506 非紧半单李群的调和分析A01010507 函数逼近论A010106 泛函分析A01010601 非线性泛函分析A01010602 算子理论A01010603 算子代数A01010604 泛函方程A01010605 空间理论A01010606 广义函数第 2 页共39 页A01010701 泛函微分方程A01010702 特征与谱理论及其反问题A01010703 定性理论A01010704 稳定性理论、分支理论A01010705 混沌理论A01010706 奇摄动理论A01010707 复域中的微分方程A01010708 动力系统A010108 偏微分方程A01010801 连续介质物理与力学、及反应扩散等应用领域中的偏微分方程A01010802 几何与数学物理中的偏微分方程A01010803 微局部分析与一般偏微分算子理论A01010804 非线性椭圆(和抛物)方程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概念及调和分析复分A01010805 混合型及其它带奇性的方程A01010806 非线性波、非线性发展方程和无穷维动力系统A010109 数学物理A01010901 规范场论A01010902 引力场论的经典理论与量子理论A01010903 孤立子理论A01010904 统计力学A01010905 连续介质力学等方面的数学问题A010110 概率论A01011001 马氏过程A01011002 随机过程A01011003 随机分析A01011004 随机场A01011005 鞅论A01011006 极限理论A01011007 概率论在调和分析、几何及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应用A01011008 在物理、生物、化学管理中的概率论问题A01011009 平稳过程A010111 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A01011101 递归论A01011102 模型论A01011103 证明论A01011104 公理集合证A01011105 数理逻辑在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A0102 应用数学A010201 数理统计A01020101 抽样调查与抽样方法A01020102 试验设计A01020103 时间序列分析及其算法研究A01020104 多元分析及其算法研究A01020105 数据分析及其图形处理A01020106 非参数统计方法A01020107 应用统计中的基础性工作A01020108 统计线性模型第 3 页共39 页A01020109 参数估计方法A01020110 随机过程的统计理论及方法A01020111 蒙特卡洛方法(统计模拟方法)A010202运筹学A01020201 线性与非线性规划A01020202 整数规划A01020203 动态规划A01020204 组合最优化A01020205 随机服务系统A01020206 对策论A01020207 不动点算法A01020208 随机最优化A01020209 多目标规划A01020210 不可微最优化A01020211 可靠性理论A010203 控制论A01020301 有限维非线性系统A01020302 分布参数系统的控制理论A01020303 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A01020304 最优控制理论与算法A01020305 参数辨识与适应控制A01020306 线性系统理论的代数与几何方法A01020307 控制的计算方法A01020308 微分对策理论A01020309 稳健控制A010204 若干交叉学科A01020401 信息论及应用A01020402 经济数学A01020403 生物数学A01020404 不确定性的数学理论A01020405 分形论及应用A010205 计算机的数学基础A01020501 可解性与可计算性A01020502 机器证明A01020503 计算复杂性A01020504 VLSI的数学基础A01020505 计算机网络与并行计算A010206 组合数学A01020601 组合计数A01020602 组合设计A01020603 图论A01020604 线性计算几何A01020605 组合概率方法A0103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A010301 偏微分方程数值计算A01030101 初边值问题数值解法及应用A01030102 非线性微分方程及其数值解法A01030103 边值问题数值解法及其应用A01030104 有限元、边界元数值方法A01030105 变分不等式的数值方法A01030106 辛几何差分方法A01030107 数理方程反问题的数值解法第 4 页共39 页A010302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及其应用A01030201 二点边值问题A01030202 STIFF问题研究A01030203 奇异性问题A01030204 代数微分方程A010303 数值代数A01030301 大型稀疏矩阵求解A01030302 代数特征值问题及其反问题A01030303 非线性代数方程A01030304 一般线性代数方程组求解A01030305 快速算法A010304 函数逼近A01030401 多元样条A01030402 多元逼近A01030403 曲面拟合A01030404 有理逼近A01030405 散乱数据插值A010305 计算几何A01030501 曲面造型A01030502 曲面光滑拼接A01030503 曲面设计A01030504 体素拼接A01030505 几何问题的计算机实现A010306 新型算法A01030601 并行算法A01030602 多重网格技术A01030603 自适应方法A01030604 区间分析法及其应用A02 力学A0201 一般力学A020101 分析力学A020102 动力系统的分岔、混沌A020103 运动稳定性与控制A020104 非线性振动与控制A020105 多体动力学A020106 转子动力学A020107 弹道力学和飞行力学A020108 理性力学A020109 力学中的反问题A020110 力学发展史学A0202 固体力学A020201 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A020202 疲劳与断裂力学A020203 损伤、破坏机理和微结构演化A020204 本构关系A020205 复合材料力学A020206 新型材料的力学问题A020207 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和结构A020208 微机电系统中的固体力学问题A020209 岩体力学和土力学A020210 冲击动力学A020211 结构力学A020212 结构振动与噪声A020213 结构优化和可靠性分析A020214 制造工艺力学A020215 实验固体力学A020216 计算固体力学A020217 流固耦合作用A0203 流体力学第 5 页共39 页A020301 流动的稳定性A020302 湍流A020303 水动力学A020304 空气动力学A020305 分层流A020306 非平衡流A020307 渗流A020308 多相流A020309 非牛顿流A020310 内流A020311 化工流体力学A020312 工业空气动力学A020313 微重力流体力学A020314 微机电系统中的流体力学问题A020315 流动噪声与控制A020316 稀薄气体力学A020317 实验流体力学A020318 计算流体力学A0204 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A020401 物理力学A020402 爆炸力学A020403 环境流体力学A020404 生物力学A020405 电磁流体力学和等离子体动力学A03 天文学A0301 宇宙学A0302 星系和类星体A0303 恒星物理与星际物质A0304 太阳和太阳系A0305 射电天文A0306 空间天文A0307 理论天体物理A0308 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A0309 天体力学和人造卫星动力学A0310 时间、频率A0311 天文仪器A0312 天文学史A0313 其它A04 物理学ⅠA0401 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A040101 液体和固体结构;晶体、非晶、准晶的物质结构A040102 凝聚态物质的力学和声学性质A040103 晶格动力学和晶体统计学A040104 状态方程、相平衡和相变A040105 凝聚态物质的热学性质A040106 凝聚态物质的输运性质A040107 量子流体和固体;液态氦和固态氦A040108 表面和界面;薄膜和晶须;人工微结构(结构和非电子性质)A0402 凝聚态物性Ⅱ: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A040201 电子态A040202 凝聚态物质中的电子输运A040203 表面、界面、薄膜和低维系统的电子结构及电学性A040204 超导电性第 6 页共39 页A040205 磁学性质A040206 凝聚态物质的磁共振和弛豫;穆斯堡尔效应A040207 介电性质A040208 光学性质、凝聚态物质的波谱学、物质与粒子的相互作用和辐射A040209 液体和固体的电子发射和离子发射;碰撞现象A040210 与凝聚态物理有关的交叉学科A0403 原子和分子物理A040301 原子和分子理论A040302 原子光谱及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A040303 分子光谱及分子与光子相互作用A040304 原子和分子碰撞过程及相互作用A040305 研究原子和分子性质的实验设备和技术A040306 特殊原子和分子的研究A040307 与原子、分子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404 光学A040401 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A040402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A040403 像的形成和分析A040404 全息照相A040405 量子光学A040406 微波激射A040407 激光发射过程A040408 激光系统和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A040409 非线性光学A040410 光学材料中物理问题及固体发光A040411 光源和光学标准A040412 光学透镜和反射镜系统A040413 光学器件的原理A040414 与光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405 声学A040501 普通线性声学A040502 非线性声学和强声学A040503 航空声学和大气声学A040504 水声A040505 超声、量子声学和声的物理效应A040506 次声A040507 噪声、噪声效应及其控制A040508 建筑声学A040509 声的信号处理A040510 声全息照相A040511 语言声学A040512 乐声A040513 声的测量及专用仪器A040514 声的转换原理A040515 与声学有关的其它物理问题和交叉学科A05 物理学Ⅱ第7 页共39 页A0501 基础物理学A050101 物理教育学及物理学史A050102 物理学中的数学问题A050103 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理论A050104 相对论与引力A050105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含混沌) A050106 测量科学、一般实验技术和测试系统A0502 粒子物理学和场论A050201 粒子基本特性及粒子物理一般问题A050202 场论中的基本问题和新方法A050203 对称性及对称破缺A050204 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和强子物理A050205 电-弱相互作用及其唯象学A050206 非标准模型及其唯象学A050207 新粒子A050208 粒子的延展体理论A050209 宇宙射线和超高能现象A050210 粒子物理与宇宙学A0503 核物理A050301 原子核特性A050302 原子核结构模型的理论研究A050303 原子核统计理论研究A050304 原子核高激发态、高自旋态和超形变A050305 带奇异数系统、奇异核和超核A050306 核内非核子自由度A050307 核力与少体系统A050308 强子、轻子与核相互作用A050309 核物质理论及核多体方法A050310 核衰变、核裂变、核聚变A050311 低能核反应与散射A050312 重离子核物理A050313 中高能核物理A050314 核天体物理A050315 核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模拟A0504 核技术及其应用A050401 离子束与物质相作用和辐照损伤A050402 核分析技术(RBS、PIXE、NRA)A050403 穆斯堡尔谱学及其应用A050404 正电子湮灭技术及其应用A050405 中子衍射及其应用A050406 扰动角关联及其应用A050407 核磁共振及其应用A050408 中子活化和同位素示踪技术A050409 离子束材料改性A050410 核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A050411 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A050412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050413 核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A050414 核科学和其它学科的交叉A0505 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第8 页共39 页A050501 加速器原理和关键技术A050502 离子源和电子枪A050503 预加速装置和加速器部件A050504 束流输运和性能测量A050505 真空和超高真空技术A050506 反应堆A050507 辐射探测方法A050508 探测技术和谱仪A050509 辐射剂量及其防护A050510 核电子学A0506 等离子体物理A050601 等离子体中的基本过程与特性A050602 等离子体的加热、约束和辐射A050603 等离子体动力学与电磁流体力学A050604 等离子体中的混沌、孤立波、湍流等非线性现象A050605 等离子体的模拟、数值方法和软件A050607 等离子体诊断技术A050608 等离子体与固体相互作用A050609 激光束、粒子束、微波与等离子体A050610 低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A050611 热平衡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A050612 非中性等离子体A050613 强耦合等离子体A050614 空间等离子体B化学科学部B01 无机化学B0101 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B010101 合成技术B010102 合成化学B010103 特殊聚集态制备B0102 丰产元素化学B010201 稀土化学B010202 钨化学B010203 钼化学B010204 锡化学B010205 锑化学B010206 钛化学B010207 钒化学B010208 稀有碱金属化学B010209 稀散元素化学B0103 配位化学B010301 固体配位化学B010302 溶液配位化学B010303 金属有机化学B010304 原子簇化学B010305 功能配合物化学B0104 生物无机化学B010401 金属酶化学及其化学模拟B010402金属蛋白化学及其化学模拟B010403 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状态及功能、受体底物相互作用B010404 金属离子与生物膜的作用及其机理B010405 金属离子与核酸化学B0105 固体无机化学第9 页共39 页B010501 缺陷化学B010502 固体反应B010503 固体表面化学B010504 无机固体材料化学B0106 分离化学B010601 萃取化学B010602 无机色层B010603 无机膜分离B0107 物理无机化学B010701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B010702 理论无机化学B010703无机反应机制及反应动力学B010704 熔盐化学及相平衡B0108 同位素化学B010801 同位素分离B010802 同位素分析B010803 同位素应用B0109 放射化学B010901 核燃料化学B010902 超铀元素化学B010903 裂片元素化学B010904 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的制备和应用B010905 放射分析化学B010906 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B0110 核化学B011001 低能核化学B011002 高能核化学B011003 裂变化学B011004 重离子核化学B011005 核天体化学B02 有机化学B0201 有机合成B020101 有机合成反应B020102 新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B020103 高选择性有机合成试剂B020104 不对称合成B0202 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B020201 有机磷化学B020202 有机硅化学B020203 有机硼化学B020204 有机氟化学B020205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B0203 天然有机化学B020301 甾体及萜类化学B020302 糖类黄酮类化学B020303 中草药有效成份B020304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天然产物的研究B0204 物理有机化学B020401 活泼中间体化学B020402 化学动态学B020403 有机光化学B020404 立体化学B020405 有机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B020406 具有光、电、磁特性的化合物研究B020407 计算有机化学B0205 药物化学B020501 新药物分子设计和合成B020502 药物构效关系B0206 生物有机化学第10 页共39 页B020601 多肽化学B020602 核酸化学B020603 仿生及模拟酶B020604 天然酶的化学修饰及应用B020605 生物合成及生物转化B0207 有机分析B020701 新化合物和复杂化合物的结构研究B020702 有机分析、分离新方法新技术研究B020703 有机化合物结构波谱学B0208 应用有机化学B020801 除草剂B020802 植物生长促进剂B020803 害虫引诱剂、昆虫信息素B020804 高效、低毒、低抗性农药B020805 食品化学B020806 香料化学B020807 染料化学B03 物理化学B0301 结构化学B030101 体相静态结构B030102 表面结构B030103 溶液结构B030104 动态结构B030105 谱学B030106 结构化学方法和理论B0302 量子化学B030201 基础量子化学B030202 应用量子化学B0303 催化B030301 多相催化B030302 均相催化B030303 人工酶催化B030304 光催化B0304 化学动力学B030401 宏观反应动力学B030402 分子动态学B030403 反应途径和过渡态B030404 快速反应动力学B030405 结晶过程动力学B0305 胶体与界面化学B030501 表面活性剂B030502 分散体系B030503 流变性能B030504 界面吸附现象B030505 超细粉和颗粒B0306 电化学B030601 电极过程及其动力学B030602 腐蚀电化学B030603 熔盐电化学B030604 光电化学B030605 半导体电化学B030606 生物电化学B030607 表面电化学B030608 电化学技术B030609 电催化B0307 光化学B030701 激光闪光光解B030702 激发态化学B030703 电子转移光化学、光敏化B030704 光合作用B030705 大气光化学B0308 热化学B030801 热力学参数第11 页共39 页B030802 相平衡B030803 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4 非电解质溶液化学B030805 生物热化学B030806 量热学B0309 高能化学B030901 辐射化学B030902 等离子体化学B030903 激光化学B0310 计算化学B031001 化学信息的运筹B031002 计算模拟B031003 计算控制B031004 计算方法的最优化B04 高分子化学B0401 高分子合成B040101 催化剂、聚合反应及聚合方法B040102 高分子设计和合成B040103新单体及单体的新合成方法B040104 聚合反应动力学B040105 高分子光化学、辐射化学、等离子体化学B040106 微生物参与的聚合反应、酶催化聚合反应B0402 高分子反应B040201 高分子老化、降解、交联B040202 高分子接枝、嵌段改性B040203 高分子功能化改性B040204 粒子注入、辐射、激光等方法对高分子的改性B0403 功能高分子B040301 吸附、分离、离子交换、螯合功能的高分子B040302 用于有机合成、医疗、分析等领域的高分子试剂B040303 医用高分子、高分子药物B040304 液晶态高分子B040305 有机固体电子材料、磁性高分子B040306 储能、换能、敏感材料及高分子催化剂B040307 高分子功能膜B040308 微电子材料、分子组装材料及器件B0404 天然高分子B0405 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B040501 高分子溶液性质和溶液热力学B040502 高分子链结构B040503 高分子流变学B040504 高聚物聚集态结构B040505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B040506 高聚物测试及表征方法B040507 高分子材料的传质理论、强度理论、破坏机理B040508 高分子多相体系B0406 高分子理论化学B040601 高分子聚合、交联、聚集态统计理论第12 页共39 页B040602 数学、计算机方法在高分子凝聚态、分子动态学方面的应用B0407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B040701 聚合工程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反应控制B040702 聚合物成型理论及成型方法B040703 塑料、纤维、橡胶及成型研究B040704 涂料、粘合剂及高分子助剂B040705 可生物降解薄膜B040706 高分子润滑材料B040707 其它领域中应用的高分子材料B040708 高分子资源的再生和综合利用B05 分析化学B0501 色谱分析B050101 气相色谱B050102 液相色谱B050103 薄层色谱B050104 离子色谱B050105 超临界液体色谱B050106 毛细管电泳B0502 电化学分析B050201 伏安法B050202 极谱法B050203 化学修饰电极B050204 库伦分析B050205 光谱电化学分析B050206 电化学传感器B0503 光谱分析B050301 原子发射光谱(包括ICP)B050302 原子吸收光谱B050303 原子荧光光谱B050304 X射线荧光光谱B050305 分子发射光谱(包括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和化学发光)B050306 紫外和可见光谱B050307 光声光谱B050308 红外光谱B050309 拉曼光谱B0504 波谱分析B050401 顺磁B050402 核磁B0505 质谱分析B050501 有机质谱B050502 无机质谱B0506 化学分析B050601 萃取剂、显色剂、特殊功能试剂B050602 色谱柱固定相、分离膜B0507 热分析B0508 放射分析B050801 活化分析B050802 质子荧光B0509 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B0510 联用技术B0511 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B0512 化学计量学B051201 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B051202 分析讯号与数据解析B0513 表面、微区、形态分析B051301 表面分析B051302 微区分析B051303 形态分析B06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601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B060101 状态方程与溶液理论第13 页共39 页B060102 相平衡B060103 热化学B060104 化学平衡B060105 热力学理论模型和分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B060106 热力学数据和数据库B0602 传递过程B060201 化工流体力学和传递性质B060202 传热过程及设备B060203 传质过程B060204 流变学B060205 颗粒学及浆料化学B0603 分离过程及设备B060301 蒸馏B060302 蒸发与结晶B060303 干燥B060304 吸收B060305 萃取B060306 吸附与离子交换B060307 机械分离过程B060308 膜分离B060309 其它分离技术B0604 化学反应工程B060401 化学(催化)反应动力学B060402 反应器原理及传递特性B060403 反应器的模型化和优化B060404 流态化技术和多相流反应工程B060405 固定床反应工程B060406 聚合反应工程B060407 电化学反应工程B060408 生化反应工程B060409 催化剂工程B0605 化工系统工程B060501 化学过程的控制与模拟B060502 化工系统的优化B060503 化工过程动态学B0606 无机化工B060601 常规无机化工B060602 工业电化学(电解、电镀、化学腐蚀与防腐)B060603 精细无机(无机颜料、吸附剂及表面活性剂等)B060604 核化工与放射化工B0607 有机化工B060701 工业有机化工B060702 精细有机化工(染料、涂料、感光剂、粘合剂与日用化工等)B0608 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B060801 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B060802 发酵物的提取和纯化B060803 生化过程的化工模拟及人工器官B060804 酶化工B060805 天然产物和农副产品的化学改性及深度加工B060806 生物医药工程B0609 能源化工B060901 煤化工B060902 石油化工B060903 燃料电池B060904 其它能源化工B0610 化工冶金第14 页共39 页B061001 矿产资源的利用研究B061002 化学选矿与浸出B061003 湿法冶金物理化学B061004 等离子体冶金B061005 化学涂层B0611 环境化工B061101 环境治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B061102 三废治理技术中的化工基础B061103 环境友好的化工过程B061104 可持续发展环境化工的新概念B0612 制药工程B061201 医药工程B061202 农药工程B061203 兽药工程B07 环境化学B0701 环境分析化学B070101 环境中微量生命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技术B070102 环境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分析技术B0702 环境污染化学B070201 大气污染化学B070202 水污染化学B070203 土壤污染化学B070204 固体废弃物及放射性核素污染化学B0703 污染控制化学B070301 化学控制、防治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基础性研究B070302 无害化工艺(原料、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B0704 污染生态化学B0705 理论环境化学B0706 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C生命科学部C01 基础生物学C0101 微生物学C010101 微生物分类学C01010101 细菌分类C01010102 放线菌分类C01010103 真菌分类C010102 微生物生理及生物化学C010103 微生物遗传育种C010104 微生物方法学C010105 微生物资源与生态C010106 应用微生物学基础C01010601 工业微生物C01010602 农业、土壤微生物C010107 病毒学C01010701 动物病毒C01010702 植物病毒C01010703 微生物病毒C010108 医学与兽医微生物学C01010801 病毒C01010802 立克次氏体(含衣原体)C01010803 病原细菌(含支原体与螺旋体)C01010804 病原真菌C0102 植物学C010201 植物结构学C01020101 植物形态解剖学C01020102 植物形态发生C01020103 植物胚胎学C010202 植物系统学与分类学C01020201 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第15 页共39 页C01020202 种子植物分类C01020203 孢子植物分类C01020204 植物区系与地理学C010203 植物生理学C01020301 光合作用及固氮C01020302 呼吸作用、采后生理及次生物质代谢C01020303 矿质营养及有机物质运输C01020304 水分生理及抗性生理C01020305 植物激素、生长发育及生殖生理C010204 植物资源学C01020401 植物资源评价C01020402 植物引种驯化C01020403 植物种质保存C01020404 资源植物化学C0103 动物学C010301 动物形态学C010302 动物胚胎学C010303 动物分类学C010304 动物生理学C010305 动物行为学C010306 动物进化和动物遗传学C010307 动物地理学C010309 动物资源与保护生物学C010310 实验动物学C0104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C01040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合成机理及调节过程C01040101 蛋白质与肽C01040102 核酸C01040103 酶C01040104 多糖及糖复合物C01040105 激素C01040106 天然产物化学C010402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C010403 无机生物化学C0105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C010501 理论生物物理C01050101 量子生物学C01050102 生物信息论和生物控制论C01050103 生物功能的计算机模拟、生物数学C01050104 生命现象的生物物理理论阐述C010502 环境生物物理C01050201 电离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2 光生物物理C01050203 电磁辐射生物物理C01050204 声生物物理C01050205 其它环境因素对生物的作用C01050206 自由基生物学C010503 生物组织的物理特性C01050301 生物光学C01050302 生物电磁学C01050303 生物声学C01050304 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C01050305 生物组织的其它物理特性C010504 分子生物物理第16 页共39 页C01050401 生物分子结构的运动性C01050402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C01050403 生物分子中的能量传递与电子传递C010505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C010506 感官与神经生物物理C010507 生物物理技术C010508 生物物理学研究中的新概念和新方法C010509 人工器官C010510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C010511 生物医学测量技术C010512 生物系统的建模与应用C010513 生物医学超声C010514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C010515 生物材料C010516 生物医学图象C010517 其它生物医学工程学研究C0106 神经生物学C010601 分子神经生物学C010602 细胞神经生物学C010603 系统神经生物学C010604 高级神经生物学C010605 比较神经生物学C010606 发育神经生物学C010607 感觉系统神经生物学C0107 生理学C010701 循环生理学C010702 血液生理学C010703 呼吸生理学C010704 消化生理学C010705 泌尿生理学C010706 内分泌生理学C010707 特殊环境生理学C010708 生殖生理学C010709 年龄生理学C0108 心理学C010801 心理学的基本过程研究C010802 认知心理学C010803 生物心理学C010804 医学心理学(含精神卫生学)C010805 工程心理学C01080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C010807 运动心理学C0109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C010901 细胞结构与功能C010902 细胞增长、分裂与分化C010903 模型动植物及实验体系的建立C010904 细胞工程(生物技术和细胞培养)C010905 细胞代谢C010907 细胞信息C010908 胚的成因、形态及其形成C010909 细胞间的作用、演变和再生C0110 遗传学C011001 植物遗传学C011002 动物遗传学C011003 微生物遗传学C011004 人类遗传学C011005 医学遗传学及遗传病第17 页共39 页C011006 细胞遗传学C011007 分子遗传学C011008 基因工程C0111 生态学C011101 生态学一般理论和方法C011102 个体生态学及生理生态学C011103 种群生态学C011104 群落与系统生态学C011105 行为生态学与进化生态学C011106 景观生态学与地理生态学C011107 毒理生态学C011108 保育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C011109 生态管理与农业生态学C011110 其它生态学及环境问题C02 农业科学C0201 农业基础科学C020101 农业数学C020102 农业物理学C020103 农业气象学C020104 农业化学C020105 肥料学C020106 农业系统管理工程C0202 农学C020201 作物栽培学C020202 作物营养学C020203 作物生理学C020204 作物品种资源学C020205 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1 稻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2 麦类遗传育种学C02020503 其它禾谷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4 油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5 薯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6 棉麻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7 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8 糖料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09 热带、亚热带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0 其它经济作物遗传育种学C02020511 作物遗传育种新方法C02020512 作物种子学C020206 植物保护学C02020601 病虫测报学C02020602 作物真菌病害C02020603 作物细菌病害C02020604 作物病毒病害C02020605 作物其它病害C02020606 作物虫害C02020607 杂草、鼠害防治C02020608 化学保护(抗药性)C02020609 作物病虫害检疫学C020207 植病生防C020208 害虫生防C020209 抗病、抗虫作物选育C020210 园艺学C02021001 蔬菜学C02021002 瓜果学C02021003 果树学C02021004 食用真菌学第18 页共39 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C.生命科学部201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C.生命科学部2010年C01微生物学C0101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C010101细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C010102放线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C010103真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C010104病毒资源与分类C0102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C010201微生物生理与代谢C010202微生物生物化学C0103微生物遗传育种学C010301微生物功能基因C010302微生物遗传育种C0104微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C0105环境微生物学C010501陆生环境微生物学C010502水生环境微生物学C010503其他环境微生物学C0106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601植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602动物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603人类病原细菌与放线菌生物学C0107病原真菌学C010701植物病原真菌学C010702动物病原真菌学C010703人类病原真菌学C0108病毒学C010801植物病毒学C010802动物病毒学C010803人类病毒学C010804噬菌体C0109支原体、立克次体与衣原体C010901支原体C010902立克次体、衣原体等C02植物学C0201植物结构学C020101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C020102植物形态与发生C0202植物分类学C020201种子植物分类C020202孢子植物分类C020203植物地理学C0203植物进化生物学C020301植物系统发育C020302古植物学与孢粉学C020303植物进化与发育C0204植物生理与生化C020401光合作用C020402生物固氮C020403呼吸作用C020404矿质元素与代谢C020405有机物质合成与运输C020406水分生理C020407抗性生理C020408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C020409植物次生代谢与调控C020410种子生理C0205植物生殖生物学C020501植物配子体发生与受精C020502植物胚胎发生C0206植物资源学C020601植物资源评价C020602 植物引种驯化C020603植物种质C020604 植物化学C020605 水生植物与资源C0207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C03生态学C0301分子与进化生态学C030101分子生态学C030102进化生态学C0302行为生态学C030201昆虫行为生态学C030202其他动物行为生态学C0303生理生态学C030301植物生理生态学C030302动物生理生态学C0304种群生态学C030401植物种群生态学C030402昆虫种群生态学C030403 其他动物种群生态学C0305群落生态学C030501群落结构与动态C030502物种间相互作用C0306生态系统生态学C030601 农田生态学C030602森林生态学C030603 草地与荒漠生态C030604 水域生态学C0307景观与区域生态学C030701景观生态学C030702区域生态学C0308全球变化生态学C030801陆地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C030802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C0309微生物生态学C0310污染生态学C031001 污染生态学C031002毒理生态学C0311土壤生态学C031101土壤生态系统水分、养分循环C031102土壤生物与土壤生态系统C0312保护生物学与恢复生态学C031201生物多样性C031202保护生物学C031203受损生态系统恢复C0313生态安全评价C031301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C031302外来物种的入侵与生态安全性评价C031303 生态工程评价C04动物学C0401动物形态学及胚胎学C0402动物系统及分类学C040201动物分类学C040202 动物系统学C040203 动物地理学C040204 动物进化C0403动物生理及行为学C040301 动物生理生化C040302 动物行为学C0404动物资源与保护C0405昆虫学C040501 昆虫系统及分类学C040502 昆虫形态学C040503昆虫行为学C040504昆虫生理生化C040505昆虫毒理学C040506 昆虫资源与保护C0406实验动物学C040601实验动物C040602模式动物C05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C0501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C050101生物大分子结构计算与理论预测C050102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测定C050103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C0502生物化学C050201蛋白质与多肽生物化学C050202核酸生物化学C050203酶学C050204糖生物学C050205无机生物化学C0503蛋白质组学C0504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C050401 生物膜结构与功能C050402跨膜信号转导C050403物质跨膜转运C050404其他膜生物化学与膜生物物理学C0505系统生物学C050501生物模块C050502生物网络的结构与功能C050503生物网络动力学C050504生物系统的信号处理与控制C050505生物系统功能与预测C050506系统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及新方法C0506环境生物物理C050601电磁辐射生物物理C050602声生物物理C050603光生物物理C050604电离辐射生物物理与放射生物学C050605 自由基生物学C0507空间生物学C0508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技术C06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C0601植物遗传学C060101 植物分子遗传C060102 植物细胞遗传C060103植物数量遗传C0602动物遗传学C060201动物分子遗传C060202动物细胞遗传C060203动物数量遗传C0603微生物遗传学C060301原核微生物遗传C060302真核微生物遗传C0604人类遗传学C060401 人类遗传的多样性C060402 人类起源与进化C060403 人类行为的遗传基础C060404 人类表型性状与遗传C060405人类细胞遗传C0605基因组学C060501基因组结构与分析C060502比较基因组与进化C060503基因组信息学C0606基因表达调控与表观遗传学C060601组蛋白修饰及意义C060602 DNA修饰及意义C060603染色体重塑及意义C060604非编码RNA调控与功能C060605转录与调控C0607生物信息学C060701 生物数据分析C060702生物信息算法及工具C060703生物信息的整合及信息挖掘C060704生物系统网络模型C060705生物环路的模拟与构建C060706生物信息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C0608遗传学研究新技术与方法C07细胞生物学C0701细胞、亚细胞结构与功能C0702细胞生长与分裂C0703细胞周期与调控C0704细胞增殖、生长与分化C0705细胞衰老C0706细胞死亡C0707细胞运动C0708细胞外基质C0709细胞信号转导C0710细胞物质运输C0711细胞呼吸与代谢C0712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新方法C08免疫学C0801免疫生物学C080101分子免疫C080102细胞免疫C080103免疫应答C080104免疫耐受C080105免疫调节C0802免疫遗传学C0803生殖免疫学C0804黏膜免疫学C0805疫苗学C080501疫苗设计C080502疫苗佐剂C080503 疫苗递送系统C080504 疫苗效应及机制C0806抗体工程学C080601抗体与功能C080602 重组与改型C080603 抗体的高效表达系统C0807免疫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C09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与心理学C0901心理学C090101 认知心理学C090102 生理心理学C090103 医学心理学C090104 工程心理学C090105 发展心理学C090106 教育心理学C090107 社会心理学C090108 应用心理学C0902神经生物学C090201分子神经生物学C090202 细胞神经生物学C090203 发育神经生物学C090204 系统神经生物学C090205 计算神经生物学C090206 视觉神经生物学C090207听觉神经生物学C090208嗅觉神经生物学C090209触觉神经生物学C090210痛觉神经生物学C0903认知科学C090301认知的脑结构及神经基础C090302认知语言学C090303学习与记忆C090304注意与意识C090305认知模拟C090306认知科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C10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学C1001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C100101细胞与分子生物力学C100102骨、关节与运动系统生物力学C100103心、血管组织生物力学与流变学C100104软组织生物力学C1002生物材料C1003组织工程学C100301组织工程皮肤C100302组织工程骨和软骨C100303组织工程神经C100304组织工程血管与心肌C100305组织工程肌组织与肌腱C100306组织工程肝、胆、胰C100307组织工程肾与膀胱C100308干细胞移植与组织再生C100309人工器官C1004生物电子学C100401生物信号检测与识别C100402生物信号功能分析C100403生物传感C1005生物图像与成像C100501生物系统成像C100502生物信号与图像C100503生物信息系统C100504生物系统检测与成像的器件及仪器C1006仿生学C1007纳米生物学C1008生物系统工程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C11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C1101细胞生理学C110101 细胞膜生理功能C110102 细胞代谢与自由基C110103 细胞间相互作用C1102系统生理学C110201 循环生理C110202 血液生理C110203 呼吸生理C110204 消化生理C110205 泌尿生理C110206 内分泌生理C110207 外分泌生理C110208 生殖生理C110209 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生理C1103整合生理学C110301 生物的调节与适应C110302 应激与代偿C110303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调节C110304 内分泌与代谢调节C110305 造血调控与微环境C110306 水、电解质平衡与调节C1104衰老与生物节律C1105营养与代谢生理学C110501 糖、脂代谢C110502 蛋白质代谢与肝脏代谢C110503 骨与钙、磷代谢C110504 微量元素代谢C1106运动生理学C1107特殊环境生理学C1108比较生理学C1109整合生物学C1110人体解剖学C1111人体组织与胚胎学C12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C1201发育生物学C120101性器官与性细胞发育C120102卵巢功能与卵子成熟C120103精卵识别与受精C120104体外受精与植入C120105着床与胚胎早期发育C120106组织、器官的形成与发育C120107组织、器官的维持与再生C120108细胞的分化与发育C120109核质互作与重编程C120110模式生物C120111成体干细胞C120112胚胎干细胞C120113干细胞多能性维持与自我更新C120114干细胞定向分化机理C120115 体细胞重编程C120116体细胞克隆C120117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C1202生殖生物学C120201 胚胎着床及妊娠识别C120202 妊娠的维持和妊娠期生理C120203 分娩与泌乳C120204 性别决定与性腺发育C120205 辅助生殖工程C120206 环境与生殖健康C120207 生殖生物学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C13农学基础与作物学C1301农学基础C130101农业数学C130102农业物理学C130103农业气象学C130104农业信息学C130105农业系统工程C1302作物生理学C1303作物栽培与耕作学C130301作物栽培学C130302耕作学C1304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30401稻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2麦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3玉米及其他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4大豆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5油菜及其他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6棉麻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7薯类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8糖料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09饲料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410其他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C1305作物杂种优势及其利用C1306作物分子育种C1307作物种子学C14植物保护学C1401植物病理学C140101植物病害测报学C140102植物真菌病害C140103植物细菌病害C140104植物病毒病害C140105植物其他病害C140106植物抗病性C1402农业昆虫学C140201植物害虫测报学C140202粮食作物害虫C140203油料作物害虫C140204园艺作物害虫C140205经济及其他作物害虫C140206植物抗虫性C1403农田草害C1404农田鼠害及其他有害生物C1405植物化学保护C140501农药毒理学与有害生物抗药性C140502植物病害化学防治C140503植物害虫化学防治C140504其他有害生物化学防治C1406生物防治C14060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C140602植物害虫生物防治C140603其他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C1407农业有害生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C1408植物保护生物技术C15园艺学与植物营养学C1501果树学C150101果树生理与栽培学C150102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50103果树分子生物学C1502蔬菜学与瓜果学C150201蔬菜生理与栽培学C150202蔬菜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50203蔬菜分子生物学C150204瓜果学C1503观赏园艺学C150301观赏作物生理与栽培学C150302观赏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C150303观赏作物分子生物学C1504设施园艺学C1505园艺作物采后生物学C1506食用真菌学C1507植物营养学C150701植物营养遗传C150702植物营养生理C150703肥料与施肥科学C150704养分资源与养分循环C150705作物-土壤互作过程与调控C150706农田水土资源利用学C16林学C1601森林资源学C1602森林资源信息学C160201森林资源管理与信息技术C160202森林灾害监测的理论与方法C1603木材物理学C160301材性及其改良C160302木材加工学C160303人工复合木材C1604林产化学C160401树木化学成分分析C160402造纸与制浆C1605森林生物学C160501树木生长发育C160502树木抗逆生理学C160503树木繁殖生物学C1606森林土壤学C1607森林培育学C160701森林植被恢复与保持C160702人工林培育C160703种苗学C160704复合农林业C1608森林经理学C160801森林可持续发展C160802森林分类经营C1609森林健康C160901森林病理C160902森林害虫C160903森林防火C1610林木遗传育种学C161001林木种质资源C161002林木遗传改良C161003林木育种理论与方法C1611经济林学C161101经济林重要形状形成及调控C161102经济林栽培生理C161103林木果实采后生物学C161104茶学C1612园林学C161201园林植物种质资源C161202城市园林与功能C161203园林规划和景观设计C1613荒漠化与水土保持C16130防护林学C161302森林植被与水土保持C161303植被与荒漠化C1614林业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C17畜牧学与草地科学C1701畜牧学C170101畜禽资源C170102家畜遗传育种学C170103家禽遗传育种学C170104畜禽繁殖学C170105单胃动物营养学C170106家禽营养学C170107反刍动物营养学C170108饲料学C170109畜禽行为学C170110畜禽环境学C1702草地科学C170201草地与放牧学C170202草种质资源与育种C170203草地环境与灾害C170204牧草生产与加工C1703养蚕学C1704养蜂学C18兽医学C1801基础兽医学C180101畜禽解剖学C180102畜禽组织胚胎学C180103畜禽生理学C180104动物生物化学C1802动物病理学C1803兽医免疫学C1804兽医寄生虫学C1805兽医传染病学C180501病原学C180502流行病学C180503兽医传染病的预防C1806中兽医学C1807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C180701动物药物学C180702兽医药理学C180703兽医毒理学C1808临床兽医学C180801兽医外科学C180802兽医内科学C180803兽医产科学C180804兽医临床诊断学C180805兽医治疗学C19水产学C1901水产基础生物学C190101水产生物生理学C190102水产生物繁殖与发育学C190103水产生物遗传学C1902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C190201鱼类遗传育种学C190202虾蟹类遗传育种学C190203贝类遗传育种学C200303食品加工的副产品加工与再利用C190204藻类遗传育种学C190205其他水产经济生物遗传育种学C1903水产资源与保护学C190301水产生物多样性C190302水产生物种质资源C190303水产保护生物学C190304水产养殖生态系统恢复C1904水产生物营养与饲料学C190401水产生物营养学C190402水产生物饲料学C1905水产养殖学C190501鱼类养殖学C190502虾蟹类养殖学C190503贝类养殖学C190504藻类养殖学C190505其他水产经济生物养殖学C1906水产生物免疫学与病害控制C190601水产免疫生物学C190602水产生物病原学C190603水产生物病理学C190604水产生物疫苗学C1907养殖与渔业工程学C190701高效养殖工程学C190702水产增殖、捕捞与设施渔业C1908水产生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C20食品科学C2001食品科学基础C200101食品生物化学C200102食品营养学C200103食品检验学C2002食品加工学基础C200201食品油脂加工C200202制糖C200203肉加工C200204乳加工C200205蛋加工C200206水果、蔬菜加工C200207食品发酵与酿造C200208食品焙烤加工C200209调味食品C200210食品添加剂C200211饮料冷饮C2003食品加工技术C200301储藏与保鲜C200302食品机械。
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
莱阳农学院学科专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2006-08-17 14:00:00 来源:校务信息网作者: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专业构架已基本形成,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抓住机遇,全面实现学校改革与发展目标,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特制定我校“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到“十五”末,全校共开设47个本科专业,覆盖农学、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涉及到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数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机械、电气信息、化工与制药、药学、土建、轻工纺织食品、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植物生产、环境生态、环境科学、环境与安全、动物生产、动物医学、水产、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等27个二级学科。
学校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含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学科范围覆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等4大学科门类,分属于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兽医学、畜牧学、林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10个一级学科。
学校拥有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药学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旱作技术、农业传播学、应用真菌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现代农业质量与安全工程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山东省农业仿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2000年以前相比,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成就是明显的;与同类院校相比,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步伐是比较快的。
但是,与社会需要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期望相比,与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远期发展目标相比,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还不够浓厚学科专业建设受到多种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学校名称、办学层次、生源质量、学生就业、科研条件、教师水平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科专业建设的进程与成效。
最新大农学类一级学报和核心期刊目录
最新大农学类一级学报和核心期刊目录1 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2 土壤学报3 土壤圈(英文版)4 水土保持学报5 农业工程学报6 农业机械学报7作物学报 8 中国水稻科学10 核农学报 11 棉花学报 12 茶叶科学13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4 植物生理学报 15 植物生态学报16 植物病理学报 17 植物保护学报 18 昆虫学报(中、英文版)19 昆虫分类学报 21 园艺学报 22 菌物系统(真菌学报)23 果树学报(原名:果树科学) 24 林业科学 25 畜牧兽医学报27 中国兽医学报 28 蚕业科学 29 水产学报30 水生生物学报 31 应用生态学报 32 自然资源学报33 生物数学学报 35 中国农学与生命科学(英文版)36 农药学学报(S) 37 中国畜牧杂志(C) 38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S)你也可以到下面网站看看,有影响因子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1.科学通报2.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中国科学.E辑12.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自然科学进展17.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高技术通讯 21.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9.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31.天津大学学报32.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45.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4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0.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2.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5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应用科学学报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中国科技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2.桂林工学院学报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8.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3.科技通报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9.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7.福建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10.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7. 安徽农业科学18.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4. 江苏农业科学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浙江农业学报 29.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 4.土壤通报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6.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9.生态环境 10. 中国水土保持 11.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S2 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4. 节水灌溉 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6.干旱地区农业研究7.农机化研究 8.中国农机化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 3. 麦类作物学报 4. 玉米科学5. 杂交水稻 6. 棉花学报7.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大豆科学9. 种子10. 核农学报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 中国棉花 13.作物杂志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5.中国烟草科学S4 植物保护 1. 植物病理学报 2.中国生物防治 3.植物保护学报4.植物保护 5. 农药 6.农药学学报 7.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8.植物检疫 9.中国植保导刊S6 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 北方园艺 5.食用菌学报 6. 中国果树7.中国食用菌8. 中国南方果树S7 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 5.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浙江林学院学报8. 西北林学院学报9. 世界林业研究10.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11.竹子研究汇刊 12. 中国森林病虫 13.林业资源管理14. 浙江林业科技15. 林业实用技术S8 畜牧,动物医学 1. 畜牧兽医学报 2. 中国兽医学报 3.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 中国兽医杂志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10. 蚕业科学11. 黑龙江畜牧兽医12.草业科学 13. 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S9 水产,渔业 1.水产学报 2. 中国水产科学 3.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4.海洋水产研究 5.大连水产大学学报 6. 淡水渔业7.水利渔业 8. 水产科学9.中国水产 10. 科学养鱼11. 水产科技情报 12.海洋渔业 13.渔。
植物维生素B1生物合成及生物强化的研究进展
SUN Ya⁃li, TANG Jia⁃qi, MAO Xin⁃chen et al (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也会增加[19] 。 对向日葵根部进行外源施加维生素 B1 ,其可
剂
[4-5]
缺乏症。 若严重缺乏维生素 B1 ,则会干扰中枢神经和循环系
以高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国家中普遍存在[8] 。
维生素 B1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响
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
。 维生素 B1 参与许多细胞代谢途
加[17-18] ,维生素 B1 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 mRNA 转录水平
酸合成酶(thiamine phosphate synthase,TH1) 催化 HMP -P 而
完成
[22]
。
噻唑 部 分 的 生 物 合 成 是 通 过 噻 唑 合 成 酶 ( HEP - T
synthase,THI1)催化底物形成腺苷二磷酸-5-( β-乙基) -4-
催化,耦联形成 TMP。 TMP 在原核生物中可以直接转化为
5-β-羟乙基噻唑)和嘧啶环(4-氨基-5-羟甲基嘧啶)2 个部
分组成。 2 个部分在质体中单独合成,然后结合在一起,最终
形成 TPP 的形式(图 2)。
嘧啶是通过嘧啶合成酶(HMP -P synthase,THIC) 催化底
6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年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10.材料研究学报
11.真空
12.量子电子学报
13.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4.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15.无机材料学报
16.物理学进展
17.人工晶体学报
18.低温与超导
19.声学学报
20.高压物理学报
21.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2.发光学报
23.中国激光
24.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5.计算物理
传感器技术20计算机系统应用2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2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3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24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类别
期刊名称
备注
O1数学
l.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数学杂志
4.应用数学
5.应用数学学报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计算数学
8.数学进展
9.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0.应用概率统计
11.海洋预报
12.黄渤海海洋
K9,P9地理科学
l.地理学报
2.地理研究
3.经济地理
4.干旱区地理
5.地理科学
6.冰川冻土
7.自然资源(改名为:资源科学)
8.中国沙漠
9.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0.遥感学报
11.城市规划
12.第四纪研究
13.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4.自然资源学报
15.城市问题
16.旅游学刊
17.地理科学进展
7.计算机科学
8.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9.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10.计算机工程
11.信息与控制
12.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3.微型计算机
14.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5.机器人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刘悦
“尾气自净型”城市交通系统的设计和相关技术研究
吴侃
人体红外感应式太阳能LED照明灯
谷铖
低成本多通道塑料微反应器的设计与制作
李克明
鼓励奖
一种新型无针注射器
夏燕挺
自行车简便发电蓄电装置研制
余骢骢
蓝牙交互控制家电的设计
谭佳杰
PlantNATsDB数据库构建
原春晖
植物抗逆基因资源平台
杨翀
出芽短梗霉菌发酵生产β-L-聚苹果酸的研究
刘森泉
利用时空混沌同步进行数字、语音加密通信
秦汉唐
RS-ESDA技术支持下的杭州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研究
郭妍
电阻率法研究矿物参合料对混凝土早龄期性能的影响
王玮
利用太阳能进行褐煤改性研究
王晓威
鼓励奖
p53-MDM2药效团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虚拟筛选中的应用
谢亚南
野外空中应急通信中继及救援安全保障系统
吴俊翔
一种基于脉搏信号分析的疲劳状态监测评定系统
唐斯阳
基于开关电路的新型非接触式传输线故障测距系统
刘楠
新型多负载无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
李娟
具有数据核查功能的记录仪
徐晓忻
三等奖
基于Zigbee的智能排队叫号系统
陈孝信
高空采摘作业安全保护装置
周颖
溶胀状态下壳聚糖纺制医用手术缝线研究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小板的功能影响及分子靶点研究
陈文超
基于RS与GIS的杭州湾海涂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范边
桑树凋萎症状及其病原的快速诊断与检测技术
范小英
苯环修饰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和光谱规律
黄昕暐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学术期刊
广东省农科院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前茅,是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广东省现代农业 发展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十二五”,全院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3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79项;获得 科技成果奖励共1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5项, 省科技一等奖9项;育成通过各级审定的新品种共193个,其中国家审定(鉴定)品种9个,有5个超级稻品种通过 国家审定,省审定品种165个(约占同期广东省审定品种的40%);获授权专利201项;共有279个品种和69项技术 被列为农业部和省、市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国家种质资源圃:
农业部种质资源圃:
据2015年12月科学院官信息显示,2001年以来,科学院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机构、国际科技组织开展了 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国际水稻所(IRRI)、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亚洲蔬菜发展研究中心(AVRDC)等 26个中国国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实质性合作。2007年,国家科技部和广东省科技厅授牌该院为国际科技合作基 地。近年来先后承办了第三届国际香根草大会、首届国际花生黄曲霉和基因组大会、第二届国际香大蕉会议、第 四届亚洲球虫病学术研讨会、优质肉鸡育种国际研讨会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2010年举办第五届国际热带亚热带 果树研讨会。
2009年科学院与华中农业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培养协议”,有华中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 师5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先后联合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72名。
文化传统
院徽
办院宗旨
释义:
院徽1、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以绿色为主色调,既寓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绿色、优质、安全和生态,也 寓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项目进展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封面未填写或填写不准确;
日期问题、累计拨款问题
2、撰写问题:内容撰写过于简单,或与项
目计划任务书不一致,未说明原因等
3、主持人未签名。 4、未能按时按要求报送。
01.04.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项目结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结题报告撰写非常简单,附件材 料不全,态度不认真;
2、经费问题:预决算不相符;经费结余 过多或为负数; 3、未能按时报送,影响申请项目查重。
01.04.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
国际合作项目
1、均需在线填写。
2、一般国际合作研究,包括赴国外合作研究、聘 请国外专家来华合作研究、在华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均需至少提前3个月提交申请书。执行结束后一个 月内提交结题报告和经费决算表。 3、协议类国际合作研究,需根据NSFC国际合作局 的通知进行申请。 4、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3月31日 前的NSFC集中受理期,并需办理学校申报公函等。 01.04.2019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该类项目按 NSFC重点项目进行管理。
4、申请者及参加者未签名(4份申请书)
5、个别申请书参考文献极少 6、少部分申请书的研究人员、职称、学历等问题
01.04.20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2006年度我校NSFC项目申请中 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报送学部、学科过于集中: ★申请书主要投送在生命科学部,占当年 总申请量的76.5%; ★申请量列前6的学科:农学学科;畜牧兽 医水产学科;宏观管理与政策学科;地理 学、土壤学和遥感学科;微生物学科;植 物学科。占当年申请量的 80%。 01.04.2019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专业代码071000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代码:071000 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一、学科学位点简介生物学隶属于生命科学学院,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一级学科硕士点,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和二期项目。
1998年我院获批遗传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动物学硕士点,2006年获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硕士点,在此基础上,2010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生物学科现有教师58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6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选6人,具有药用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药用微生物前期研发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遗传学课程群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江苏省高校药食植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中地共建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中地共建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中地共建现代分析测试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示范中心等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平台;拥有设备资产总值达7000余万元,教学与科研用实验室面积逾12000平方米。
另外,生物学学科具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物科学、生物制药等本科专业的支撑,相关生态学学科亦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培养的研究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
目前,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6个二级学科招生。
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如下: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转C_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8, 25 (2): 161-166, www.chinbullbotany.com收稿日期: 2007-01-19; 接受日期: 2007-06-28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No. G1998010100)、国家转基因专项(No. 16100004)和南京晓庄学院生态学重点学科(No. 2005NXY01)* 通讯作者。
E-mail: jiaodm_123@yahoo.com.cn.综述.转C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张边江1, 陈全战1, 焦德茂2*1南京晓庄学院生命科学系, 南京 211171; 2江苏农业科学院, 南京 210014摘要 近10年来, 转C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已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简要介绍并评述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水稻的C4光合固碳基因工程、转C4固碳相关基因水稻光合和光氧化的生理特性及转C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水稻的生理育种3个方面; 提出以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 开展转C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水稻的生理育种, 是培育优质、高产超级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C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 光合作用, 生理育种, 水稻张边江, 陈全战, 焦德茂 (2008). 转C4光合固碳相关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植物学通报 25, 161-166.自从1966 年澳大利亚学者Hatch-Slack 发现C4 光合途径开始, 作物生理和育种学家们就试图利用C4 光合特性改造C3 作物, 以提高主要农作物如稻、麦和大豆等的光合生产力 (Aoyaki and Bassham, 1986; Hatch,1987)。
Rikisi等 (1988)以 Atriplex rosea (C4)×Atriplexputula (C3)×Atriplex rosea(C4)得到了类似C4的材料。
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细胞分析的研究进展
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细胞分析的研究进展庄琪琛1宁芮之1,2麻远1林金明* 1【摘要】摘要微流控技术由于其固有的优势已发展成为细胞分析中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本文从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培养、细胞微环境的模拟和控制、单细胞分析、芯片器官以及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技术等方面对微流控技术在细胞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希望能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启发。
【期刊名称】分析化学【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11【关键词】关键词微流控芯片;细胞培养;微环境;单细胞;芯片器官;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细胞分析;综述【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chinese-journal-analytical-chemistry_thesis/0201230505945.html1 引言微流控是一门研究如何在微米和亚微米尺度下控制微小流体和颗粒的科学,同时也是为实现上述目标而诞生的多种技术的总称。
微流控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人们认识到微电子加工技术可以应用于加工制作微型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装置,并且具有颠覆传统实验室分析方法的应用前景[1]。
与传统实验室分析方法相比,微流控技术具有样品消耗量小、分析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微型化、易于集成等优势[2]。
尤其是其强大的集成能力,使得包括反应、前处理、检测等实验流程都能够集成到一个微流控系统中完成。
在微流控技术的众多应用中,人们更加关注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尤其是细胞分析领域所能发挥的作用,例如细胞-细胞共培养和相互作用、体外细胞微环境的构建和模拟、单细胞操控和分析以及芯片器官等。
除上述优势满足了生命科学对细胞等生物样品进行更高效、更灵敏、更快速分离分析的需求外,微流控系统特征长度的尺度与细胞和其他微生物实体的大小相称,更有利于对少量细胞甚至是单个细胞的操控和分析。
而且,大多数生物体系中都会涉及到微米甚至纳米尺度下的物质或信号传递,特别是在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及通讯中,这使得能够应用微流控技术在体外有效模拟细胞微环境尤其是模拟可溶性因子所构成的微环境[3]。
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光合作用
第22卷第5期生命科学Vol. 22 No. 52010 年 5 月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May 2010文章编号:1004-0374201005-0471-04 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光合作用沈允钢 1 ,程建峰12 ,胡美君13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 2 江西农业大学农艺学院,南昌330045; 3 浙江大学园艺系,杭州300029 摘要: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其二氧化碳同化是由还原辅酶I I N A D P H 和腺三磷 A T P 来推动的。
A T P 主要来源于非循环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光合磷酸化,但以往研究集中在前者。
2 1 世纪以来,随着测定技术的发展和多条与循环光合磷酸化有关的电子传递途径的发现,循环光合磷酸化的重要性和功能引起了极大地关注。
该文作者结合自己实验室的相关的研究,围绕循环光合磷酸化的发现和重要性、同化力两个组分的比例与促进光合磷酸化提高光合作用的途径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中图分类号:Q945.11 文章标识码:A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and photosynthesis SHEN Yun-gang1 CHENG Jian-feng1 2 HU Mei-jun1 3 1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 China 2 College of Agronom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3 Depart- ment of Horti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Abstract: Photosynthes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emical reaction on the earth its assimil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s pushed by dihydrocoenzyme II NADPH and adenine triphosphate ATP. ATP is mainly derived from non- the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and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former were widely studied in the past. Since 21 century the importance and function of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are immensely focu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etermination technology and discoveries of electron transport pathways related with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discoveries and importance of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the ratio of two assimilatory power components and the pathways of promoting photo- phosphorylation to improve photosynthesis on the basis of interrelated researches in their own laboratory which are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ntensive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photosynthesis1光合作用机理研究的兴起人们发现植物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已有好几百年了。
盐度对虎斑乌贼(Sepia+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活力的影响
第32卷第1期2012年2月广东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ofGuangdongOceanUniversity、,oI.32No.1Feb.2012盐度对虎斑乌贼(Sepiapharaonis)受精多丹卵孚化及幼体活力的影响黄建盛1’2,陈刚1,张健东1,冯连华1(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25;2.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水温224-l℃条件下,研究不同盐度(15.0、18.0、21.0、24.0、27.0、30.0、33.0)对虎斑乌贼(Sepia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受精卵孵化适宜盐度范围为27.0。
33.0,最适盐度范围为30.0~33.0,随着盐度增加,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里逐渐缩短趋势.而孵化率则呈先升后降趋势。
盐度15.0环境中。
初孵幼体经24h累计死亡率为100%;盐度18.0、21.0中,24h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15%和5.83%,不投饵存活8d和9d;盐度24.0—33.0中,24h幼体累计死f率均为0,不投饵存活9—10el。
随着盐度的增加,幼体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先升后降,在盐度30.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Y)与SAI值(工)问的函数天系町表乐为:炉一0.1764x!+9.8079x一104.33(12=0.9278o关键词:虎斑乌贼;盐度;孵化率;幼体;存活系数中图分类号:¥96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159(2012)01.0035.04EffectsofSalinityOilFertilizedEggHatchandSurvivalActivityIndexoftheLarvaeofSepiapharaonisHUANGJian.shen912,CHENGan91,ZHANGJian.don91,FENGLian—hual(1.FisheryCollege,GuangdongOceanUniversity,Zhanjiang524025,China;2.CollegeofLlyeScienc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Abstract:Theeffectsofsalinities(15.0,18.0,21.O,24.0,27.O,30.0and33.0)onfertilizedegghatchingandsurvivalactivityindex(SAI)ofthelarvaeofsepiapharaon&werestudiedinthelaboratoryat22±l℃.Resultsshowedthatthesuitablesalinityforhatchingrangedfrom27.0to33.0andtheoptimumsalinitywasfrom30.0to33.0.Withtheincreaseofsalinity,therearingandhatchingperiodsdecreasedwhilethehatchingrateincreasedfirstandthendecreased.Atsalinity15.newlyhatchedlarvaecumulativemortalityratewas100%in24h.whileatsalinityl8.0and21.0.cumulativemortalityratewere4.15%and5.83%.respectively,andthenewlyhatchedlarvaeCansurvivewithoutfeedingfor8-9days.Atsalinityof24.0-33.0,larvalcumulativemortalityratewaszero,andindividualdeathemerged3daysafterhatching.newlyhatchedlarvaecouldsurvivefor8—10dayswithoutfeeding.Similartothetr℃ndofhatchingrate,SAIincreasedwiththeincreasesinsalinity,maximizedat30.0,andthendecreased,andtherelationshipofSAI(X)againstsalinity(Y)Canberepresentedbyaquadraticequation:户一0.1764x:+9.8079x-104.33(r2=0.9278).Keywords:sepiapharaon&;salinity;hatchrates;larvae;survivalactivityindex收稿日期:201卜10.Il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12104)第一作者:黄建盛(1981一)男,博t: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经济动物生物学及种苗丁程。
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
第40卷第5期2020年3月生态学报ACTAECOLOGICASINICAVol.40,No.5Mar.,20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3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247);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LR18D010001)收稿日期:2019⁃01⁃23;㊀㊀网络出版日期:2019⁃12⁃17∗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wyang@zju.edu.cnDOI:10.5846/stxb201901230178杨武,陆巧玲,周婷.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生态学报,2020,40(5):1779⁃1788.YangW,LuQL,ZhouT.Methodologiesofimpactevaluationforecologicalprotectionprograms.ActaEcologicaSinica,2020,40(5):1779⁃1788.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杨㊀武∗,陆巧玲,周㊀婷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㊀310058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各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政策和工程项目为代表的生态保护项目在全球广泛实施㊂1998年长江大洪水之后,我国也陆续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㊁退田还湖还湿工程㊁生态转移支付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㊂近年来,政府㊁研究人员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这些项目产生的生态㊁经济和社会效益㊂不过,我国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定量化不足㊁研究设计不严密㊁基准线选取不规范㊁评估方法过于简易㊁因果推理证据不足㊁评估结果可信度较差㊂不管是从学术研究㊁国家战略,还是实际生态管理的角度,都迫切需要推动和完善我国生态保护项目的绩效评估㊂结合过去十多年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经验,对绩效评估的研究设计㊁基准线选取㊁评估方法㊁以及评估分析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与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提供技术参考㊂关键词:因果推理;生态系统服务;人类福祉;绩效评估;生态文明;溢出效应MethodologiesofimpactevaluationforecologicalprotectionprogramsYANGWu∗,LUQiaoling,ZHOUTingCollegeofEnvironmentandResources,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Abstract:Sincethe1990s,miscellaneousecologicalprotectionprograms,particularlyecologicalcompensationpoliciesandengineeringprojectshavebeenimplementedglobally.Especiallyafterthe1998YangtzeRiverflood,Chinaimplementedaseriesofecologicalcompensationpoliciesandengineeringprojects,includingtheNaturalForestConservationProgram,GraintoGreenProgram,Beijing⁃TianjinSandstormControlProgram,ForestEcologicalBenefitsFund,ConversionofCroplandstoWetlandsProgram,andEcologicalTransferProject.Recently,governmentofficials,researchers,andotherstakeholdershavebeenpayingmoreandmoreattentiontotheecologicalandsocioeconomicoutcomesofthoseecologicalprotectionprograms.Nevertheless,impactevalua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programsinChinaisonlyatitsinitialstage,mainlyduetoinsufficientquantification,poorresearchdesign,unreasonablebaselineselection,oversimplifiedevaluationmethodology,weakcausalinference,andpoorcredibilityofevaluationresults.Therefore,itisurgenttopromoteimpactevalua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programsinChinafromboththeacademicandnationalstrategicperspective.Toachievethisgoal,basedontheoreticandempiricalexperienceoverthepastdecade,wesynthesizedproblemsandchallengesontheimpactevaluationofecologicalprotectionprograms,rangingfromtheresearchdesign,baselineestablishment,andevaluationmethods.KeyWords:causalinference;ecosystemservices;humanwell⁃being;impactevaluation;eco⁃civilization;spillovereffect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各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政策和工程为代表的生态保护项目在全球广泛实施㊂随着大量保护资金的投入,这些项目产生的生态㊁经济和社会效益备受重视,对生态保护项目开展实地评估的呼吁也越来越强烈[1]㊂21世纪初期,研究者开始对全球各地的生态保护项目进行绩效评估㊂Sierra和Russman[2]对哥斯达黎加森林生态补偿项目的短期生态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短期效果不明显,可能存在时滞效应㊂Ferraro和Hanauer[3]基于1973 2000年长期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准实验设计的评估间接佐证了时滞效应的推测,显示哥斯达黎加的保护地网络显著减少了森林退化和促进了森林恢复,并通过促进旅游起到了扶贫的作用㊂Blackman等[4]对墨西哥保护地的评估显示保护地对减少森林退化的效应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㊂不过,Wendland等[5]通过准实验设计的评估显示俄罗斯的保护地在1985 2010年间对减少森林干扰没有显著作用㊂Ferraro等[6]比较波利维利亚㊁哥斯达黎加㊁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研究显示监管更严格的保护地并没有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㊂鉴于已有研究中实验设计和评估方法严密性水平差异较大,导致评估结果缺少可靠性和可比性,Baylis等[7]撰文呼吁大力推进生态保护项目的绩效评估,并采用严密的实验设计或准实验设计,严谨地进行因果推理㊂图1㊀政策绩效评估流程图㊀Fig.1㊀Proceduresofimpactevaluationforecologicalcompensationprograms㊀自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㊁退田还湖还湿工程㊁生态转移支付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8]㊂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生态保护项目的成效也非常关注,并开展了一些案例研究㊂譬如,Zheng等[9]量化了北京河北跨流域 稻改旱 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显示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和经济效益㊂Li等[10]的评估显示退耕还林显著增加了陕西省周至县农户的家庭收入并降低了贫富差距㊂但是,Yang等[11]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显示其他生态㊁社会和经济一样的情况下,每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竹一亩地,农户分别损失634元和194元㊂Ouyang等[12]在全国2000 2010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结果显示,我国一系列的生态保护项目(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总体上增强了重要的生态系统调节服务㊂然而,笔者2018年[8]对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的7299篇生态补偿文献的系统梳理显示,定量的评估案例仅有105篇,而其中只有27篇研究符合绩效评估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㊂总体上,国内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定量化不足㊁研究设计不严密㊁基准线选取不规范㊁评估方法过于简易㊁因果推理证据不足以及评估结果可信度较差㊂与此同时,2016年‘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到2020年实现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 [13]㊂2018年9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 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数量㊁质量㊁时效㊁成本㊁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 ㊁ 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㊁无效必问责 ㊂因此,迫切需要识别出政策真正的作用,保证评估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才能真正用于政策绩效管理㊂综上所述,不管是从学术研究㊁国家战略,还是实际生态管理的角度,都亟待从技术上推动和完善我国生态保护项目的绩效评估,提高评估结果可靠性㊂因此,本文结合过去十多年的理论和案例研究经验,对绩效评估的技术流程进行了系统地归纳与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提供技术参考㊂总体上,系统而严密的政策绩效评估技术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图1):(1)问题的确立;(2)研究设计;(3)基准线的选取;(4)模型构建㊁验证㊁校正和因果推理分析;(5)模型结果评估和应用㊂其中,问题的确立包括确定评估的087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政策㊁评估的目的(如生态效果㊁经济效率㊁社会公平)㊁评估的范围(如某县的退耕还林区域)㊁评估的尺度(如像元㊁农户)和评估的周期(如2000 2015年)㊂问题确立后,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㊁选取政策绩效评估的基准线(即不实施政策的对照组),然后筛选评估指标进行模型的构建㊁验证㊁校正和因果推理分析,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估和应用(如果需要,返回上一步继续对模型进行调试)㊂本文将对研究设计㊁基准线选取和评估方法展开介绍,并讨论评估分析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式㊂1㊀研究设计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的研究设计可以分为3种:非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参见示意图2㊂非实验设计通常就是将政策实施前后的效果差异作为政策的效应㊂实验设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控制试验,除了有实验组之外,还需要设计完全随机空白对照组㊂政策绩效研究中几乎很难达到实验设计的要求,因此退而其次是选择准实验设计㊂准实验设计又称半实验设计或类实验设计,是借鉴实验设计的思路,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找到尽可能近似的匹配对照组,然后比较实验组和匹配对照组的差异作为政策效应㊂事实上,正是因为实际的政策绩效评估中几乎无法找到完全随机空白对照,所以需要更复杂更严密的统计方法来分析政策效果㊂图2㊀研究设计类型示意图Fig.2㊀Researchdesigntypes2㊀基准线的选取在非实验设计的情况下,研究的政策应该是影响生态效果的主导性驱动力;否则,非实验设计的偏差就会很大,评估结果可信度会大幅降低㊂通常,研究者会选择政策刚刚实施前的状态作为评估的基准线(图3)㊂这种基准线是一种静态的基准线,潜在的假设条件是如果不实施政策,研究样本在评估终期的状态与评估起始点的状态是一样的㊂显然,这一假设条件在很多时候也是不成立的;所以,在实际的评估中,研究者会对这一静态的基准线进行修正,采用动态的基准线,包括下降基准线和上升基准线㊂譬如,可以根据历史趋势线进行外推[14],把外推得到的研究样本在评估终期的状态作为基准线(图3)㊂如果研究区域的历史趋势线难以获得,实际操作时可以采用邻近相似区域的历史趋势线代替[15]㊂举例来说,如果A县的历史森林变化趋势线难以获得,可以采用社会经济情况类似的邻近B县(或者A县所隶属的地级市C市)的历史森林变化趋势线代替㊂在实验设计的情况下,政策评估的基准线就是随机选取的未实施政策的样本(即空白对照组)在评估终1871㊀5期㊀㊀㊀杨武㊀等: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㊀图3㊀不同类型基准线及其政策效果示意图Fig.3㊀Differenttypesofbaselinesandcorrespondingpolicyeffects期的状态㊂这种基准线选取的潜在假设条件是认为实验设计已经控制了所有影响政策效应的变量㊂显然,在实际案例中这个假设条件是很难满足的,实际的研究最多只能够控制研究者能够收集到数据的主要变量㊂在准实验设计的情况下,政策评估的基准线是通过统计分析选取的政策实施前初始状态最接近实验组的样本(即匹配的空白对照组)在评估终期的状态㊂这种基准线的选取采用的是一种数值逼近思维,认为既然找不到完全随机控制的空白对照组,那么就列出一组可能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指标,通过统计分析找到与实验组初始状态最相似的样本作为对照组㊂3㊀评估方法考虑到现有的文献㊁教材和专著中缺乏对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方法的系统梳理与归纳,本节系统介绍了绩效评估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并总结了各方法的使用情况和相关参考案例,旨在拓宽研究者的分析思路,在方法选择和使用上拥有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㊂3.1㊀简单差值法简单差值法是指绩效评估时用后一个时间点的数值减去前一个时间点的数值的方法㊂在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中,当政策是最大的主导性驱动力时,运用简单差值法可以简易明了地近似获得评估时间段内政策的作用效应,如公式(1)所示:Δy=yt1-yt0(1)式中,Δy是政策的作用效应,yt1和yt0分别表示评估终点和起点时政策效果指标的状态值㊂事实上,无论政策实施与否,我们所关心的效果指标在一定时间段内很难是静态的状态,因此若能获得政策实施前的历史趋势进而获得动态基准线,将会大大提高评估的准确度,相关案例如笔者对四川卧龙天然林保护工程恢复效果的研究[11]3.2㊀多元线性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是指研究某一个因变量(或响应变量)与其余多个自变量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线性回归方法[16]㊂多元线性回归是政策绩效评估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一般多元线性回归[17⁃21]㊁双重差分法[22⁃24]和空间自相关回归[25⁃27]等㊂进行政策绩效评估时,只需要在自变量中加入一个政策的哑变量;譬如,政策实施和不实施的分析单元的值分别设定为1和0㊂一般多元线性回归的公式为:y=Xβ+b+ε(2)式中,y为因变量矢量;X为自变量矢量;β为回归系数矢量;b为截距;ε为误差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㊂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method,DID)作为估计处理效应的工具方法,常被用来评估政策实施的跨期效果㊂双重差分模型的一般公式为:yit=α+βGiˑDt()+γGi+δDt+εit(3)式中,Gi为分组虚拟变量(实验组=1,对照组=0);Dt为分期虚拟变量(政策实施后=1,政策实施前=0);交互项GiˑDt表示处理组在政策实施后的效应,其系数即为双重差分模型的处理效应㊂根据Tobler的地理学第一定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距离越近的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越大㊂地理学中这种潜在的相互依赖关系就是我们所说的空间相关性㊂举例来说,越靠近森林边界的荒地越有可能恢复为森林,交通越便利的森林越容易被盗伐[28]㊂当回归模型中存在空间相关性时,残差就与自变量或因变量存在相关性,因而违背一般多元线性回归的假设㊂所以,在对有明显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进行多元线性回287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归分析时,需要检验其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㊂当空间相关性检验显著时,一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就不适用了,需要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㊂空间自相关模型的一般性混合模型公式:y=ρWy+Xβ+μ(4)μ=λWμ+ε(5)式中,y是nˑ1的依变量矢量;n是研究单元数量;ρ是y的空间滞后变量的系数;W是nˑn的空间权重矩阵;X是nˑk的自变量和截距的矩阵;k等于自变量数量加1(1指截距的维度);β是kˑ1的系数矢量;μ是nˑ1的误差项矢量;λ是空间误差项的相关性系数;ε是nˑ1的误差项矢量㊂3.3㊀工具变量分析法和中介分析法工具变量分析法和中介分析法本质上都属于分步回归,模型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工具变量或中介变量㊂在统计分析中,某一个外生变量与模型中内生自变量高度相关,但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那么我们可以用此变量与相应的回归系数替代与之高度相关的内生自变量,这个变量就称为工具变量,这种方法称之为工具变量分析法[29]㊂以两个工具变量为例的一般回归方程如下:x=γ0+Z1γ1+Z2γ2+v(6)y=β0+β1x^+u(7)式中,x是内生自变量;x^是通过工具变量拟合的x的值;y是因变量;Z1㊁Z2为相互独立的工具变量;γ1㊁γ2㊁β1为回归系数;v为误差项;γ0㊁β0为截距项㊂工具变量的识别是该方法的一个难点,相关研究利用地理隔离找到有效的工具变量[30⁃31],如KathrynGraddy在研究纽约鱼市需求曲线时,以富尔顿渔场的天气为工具变量(影响鱼市供给量,且与远在纽约的需求量无关),解决了鱼的价格的内生性问题[30]㊂中介分析法是指通过构建中介变量(也称中间变量)来识别或者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的方法㊂当政策通过某一个或多个因素间接作用于结果时可用此法更大限度地识别政策作用效应㊂中介分析法需要引入中介变量,在考虑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时,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那么M为中介变量㊂中介变量和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前的关系可以表示为:Y=Xc+e1(8)M=Xa+e2(9)Y=Xcᶄ+Mb+e3(10)在公式(8),(9),(10)中,中介效应等于系数ab的乘积,它与总效应和间接效应有如下关系:c=cᶄ+ab(11)式中,Y为因变量;X为自变量;M为中介变量;c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效应;a为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效应;b为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效应;cᶄ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效应;e1㊁e2㊁e3为误差项㊂3.4㊀匹配法匹配法的基本思路是找到与实验组个体在可测变量取值方面尽可能相似的控制组个体,以作为实验的空白对照;进而计算平均处理效应(AverageTreatmentEffect,ATE)或参与者处理效应(AverageTreatmentEffectontheTreated,ATE)㊂因此,该方法的重点与难点在于找到匹配的对照组㊂常用的方法有最近邻匹配法(NearestNeighborMatching,NNM)与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ScoreMatching,PSM)㊂最近邻匹配法可采用马氏距离(Mahalanobisdistance)来衡量实验组与对照组个体间的距离,即相似度,并根据距离最近原则进行匹配:di,j()=(xi-xj)ᶄð-1X︿(xi-xj)(12)式中,di,j()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距离,xi为实验组变量,xj为对照组变量,ð-1X︿为x样本协方差矩阵的逆3871㊀5期㊀㊀㊀杨武㊀等: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㊀矩阵,相当于权重矩阵㊂倾向得分匹配法一般先用logit回归得到倾向得分,再根据得分采用一定的法则进行匹配㊂常用的匹配法则有:k近邻匹配[32](k=1,2, ,n)㊁卡尺匹配[33⁃34]㊁核匹配[35⁃37]等㊂得到匹配样本后计算平均处理效应(ATE)或者参与者处理效应(ATT):ATE︿=1NðNi=1(y1i︿-y0i︿)(13)ATT︿=1N1ði:Di=1(yi-y0i︿)(14)式中,N为总样本数,N1为实验组样本数,y1i︿与y0i︿分别为匹配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结果,yi为样本实际测得的处理结果,ði:Di=1表示对实验组样本进行加总㊂该方法在政策绩效评估中的运用较为广泛[9,38⁃39],如徐大伟和李斌[39]利用核匹配法评估了辽东山区生态补偿财政项目的生态经济效果㊂部分学者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法结合以解决双重差分法中存在系统误差的问题,如北京河北跨流域 稻改旱 项目评估中采用双重差分法的同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去除了项目参与户与非参与户由于自身差异造成的不同响应的干扰[9]㊂3.5㊀结构方程法结构方程法(是一种验证性多元统计分析技术㊂一个典型的结构方程包括结构模型和测量模型两部分;其中结构模型表征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关系,测量模型表征多个内生变量之间的关系㊂结构方程的一般公式(Bollen&Noble2011)可以表达如下:结构模型:ηj=αη+BηJ+ΓξJ+ζJ(15)测量模型:yj=αy+Λyηj+τj(16)Xj=αx+Λxξj+δj(17)式中,ηj是潜在内生性变量矢量;B是潜在内生性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矩阵;Γ是潜在外生性变量影响潜在内生性变量的回归系数矩阵;ξJ是第j个分析单元的潜在外生性变量矢量;yj是对应ηj的一系列测量指标的矢量;Λy是ηj对yj的回归系数矩阵;Xj是对应ηj的一系列测量指标的矢量;Λx是ξJ对Xj的回归系数矩阵;αη㊁αy㊁αx是截距矢量;ζJ㊁τj㊁δj是误差项㊂当只有结构模型,没有测量模型时,结构方程就退化为路径分析法(Pathanalysis)㊂当没有结构模型,只有一个测量模型时,结构方程就退化为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㊂3.6㊀贝叶斯网络分析法贝叶斯网络(Bayesiannetworks)又称为信念网络㊁因果网络或有向无环图模型,由JudeaPearl于1985年[40]提出,是贝叶斯定理的扩展,是一种基于概率推理的图形化网络,可以用于模拟人类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㊂贝叶斯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一个有向无环图㊂有向无环图的节点表示随机变量(可以是观测变量,也可以是潜在变量或未知参数),有因果关系的变量则用单向箭头连接在一起,表示其中一个节点是因,另一个节点是果,两个节点之间就会产生一个条件概率值㊂把一个研究系统中所涉及的随机变量根据因果关系绘制在一个有向无环图中,就形成了贝叶斯网络,与结构方程获得的路径图(Pathdiagram)殊途同归㊂只不过贝叶斯网络是非参数方法而结构方程是参数法㊂一个贝叶斯网络BN可以定义为:BN=(G,θ),其中G是X上联合概率分布的有向非循环图,θ表示贝叶斯网络的参数,X上的联合概率分布可以定义为:PX1,X2, ,Xn()=ᵑni=1PXi|Pa(Xi)()(18)图4是基于结构方程或贝叶斯网络的原理构建的生态保护项目作用效应和机理的广义概念框架㊂在实487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际评估案例中,可能只有一种政策,也可能同时存在多项政策,不同政策之间也可能存在交互效应;可能既有自然中介因子,又有人类中介因子,也可能只有其中一种㊂图4㊀生态政策作用效应和机理的广义概念框架Fig.4㊀Generalconceptualframeworkofeffectsandmechanismsforecologicalpolicies干扰因子是与模型中因变量和自变量同时相关的外源性的因素㊂自然和人类中介因子各自内部和之间也可能产生影响㊂因果效应是对应某一特定的时间段的,不同的时间段上可能产生作用与反作用从而形成反馈㊂为简化示意图,图中未标出反馈路径㊂结构方程法和贝叶斯网络分析法都可以相对全面㊁精确地分析政策的作用效应和作用机理,为政策调控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它们对于样本的数量要求较高,一般需100个以上,因果关系越复杂,需要的样本量也越大㊂在生态保护项目绩效分析中这两个方法也有诸多案例,如在分析吴起县退耕还林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时,Lin和Yao用结构方程法有效识别了政策对农户收入的间接影响,发现退耕还林主要通过转移农户劳动力的方式间接影响着他们的收入[41];Sun和Müller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法探讨了退耕还林对丽江的土地利用和家庭生计的潜在影响[42]㊂Yang等[11]运用结构方程揭示了退耕还林和退耕还竹两项政策同时实施时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活动和社会经济收入的作用效应和机理㊂4㊀讨论4.1㊀干扰因子除了评估的项目对评估的效果指标会产生影响,许多其他因子也会影响评估的效果指标或者中介因子,从而对绩效评估结果造成误差㊂这些因子被称为干扰因子,包括地理因子(如海拔㊁坡度㊁坡向㊁湿度)㊁生态因子(如初始的植被覆盖率)㊁人口因子(如人口数㊁户数㊁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㊁性别比例)㊁社会经济因子(如收入㊁城市化程度㊁社交网络)㊁以及其他政策等㊂以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为例,退耕还林释放了参与农户的劳动力,这些农户除了保留一部分劳动力继续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还可以利用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打工或者开农家乐赚取额外的收入㊂这个时候,农业生产㊁打工和开农家乐都是退耕还林影响农户家庭收入的中介因子㊂户主或者户主配偶的受教育程度或社会关系既可能影响该农户的打工收入,也可能同时影响其农业收入㊁农家乐收入或家庭总收入,从而成为评估模型中必须考虑的干扰因子[11]㊂这种情况下可5871㊀5期㊀㊀㊀杨武㊀等: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的技术方法体系㊀6871㊀生㊀态㊀学㊀报㊀㊀㊀40卷㊀考虑用中介分析法㊁匹配法㊁结构方程法或贝叶斯网络分析法将干扰因子纳入到评估模型㊂4.2㊀选择误差生态保护项目设计时本身可能会对实施对象或目标区域等有筛选要求,进而造成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选择误差㊂这类干扰比较隐蔽,容易被忽略,因而在评估中尤其要注意㊂以评估自然保护区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为例,相对于保护区外的区域,保护区往往在被划为保护区之前就具有一些鲜明不同的特征(如植被覆盖率高㊁偏远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㊂如果评估时直接比较保护区内与保护区外栖息地的变化,可能轻而易举就得到保护区非常有效地保护了动植物栖息地的结论㊂但是,事实可能只是保护区的底子要比保护区外好,更有利于栖息地的自然恢复,并非建立保护区的政策产生了作用㊂再以退牧还草工程为例,被选为退牧还草实施区域的地方正是因为多年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场快速退化㊂如果评估时直接比较退牧还草工程区与工程区外草场恢复的效果,可能工程区外草场恢复的效果更好,进而得出退牧还草工程抑制了草场恢复的结论㊂但是,事实可能只是工程区在政策实施前草场质量本来就很差,原本就比工程区外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㊂以上两个例子说明选择误差可能造成评估结果偏高,也可能偏低㊂如果忽略选择误差,甚至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错误结论㊂因此,当判断可能存在选择误差时,需要在模型中对项目设计时的筛选条件进行控制,以消除选择误差㊂4.3㊀空间依赖性空间依赖性在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中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㊂空间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二是空间相关性;三是溢出效应㊂选择合适的空间尺度比较好理解,因为在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可能是不同的㊂以生态旅游开发政策对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效益为例,当地农户获得的经济效益往往非常有限,大部分的收益通常都被旅游开发公司和地方政府攫取了[43⁃44]㊂因此,在农户尺度和自然保护区尺度上的经济效益是完全不同的,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在多个尺度上评估对不同分析单元的影响[45]㊂空间相关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本身的动态变化呈现空间异质性㊂举例来说,离森林越近的地方可能越容易恢复成森林㊂溢出效应则是因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跨越所评估系统的边界㊂譬如,森林涵养的水会从上游流到下游,固定的二氧化碳可能来自系统外㊂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的处理比较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案例和具体情况对评估模型进行修正㊂如果已知造成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的原因,可以在模型中加入相应的变量(如每个像元到最近森林或河流的距离,每个农户到最近公路的距离)㊂如果不知道造成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的原因,可以假设不同的空间相关性情景(如几何邻近关系㊁像元中心点的距离㊁到最近的k个邻居的距离),构建空间自相关模型[28,46]㊂4.4㊀污染问题污染问题也是造成绩效评估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㊂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除评估政策之外的任何影响评估效果的政策㊁事件或其他外部因素㊂譬如,在四川大熊猫卧龙自然保护区,除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保护区管理局还实施了退耕还竹工程,这两个项目高度相似,势必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在开展绩效评估时就需要同时纳入模型[11]㊂在评估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效益时,个别林斑由于公路改造或建旅游基础设施被破坏了,就需要作为离群值被剔除从而避免造成不可控的非系统性误差㊂此外,溢出效应也可能造成污染㊂如实验组产生的溢出效应可能波及对照组,从而影响评估的基准线和评估结果㊂在实际评估中,当存在污染问题时,需尽可能进行排除以获得更准确可靠的政策或工程效应㊂4.5㊀普适性生态保护项目绩效评估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于目前缺乏普适性的作用机理理论,这进一步增加了评估误差的来源㊂一方面,生态保护项目的影响是多维度(如生态㊁社会和经济效益)㊁多尺度的(如像元㊁农户和乡镇)㊁甚至跨越多个人与自然耦合系统(如迁徙的鸟类繁殖和越冬的栖息地可能属于相隔千里的不同生态系统)[47]㊂另一方面,生态保护项目的作用机理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多条作用路径㊂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实施区域,或者不同的项目在同一个实施区域作用的机理都可能不一样㊂研究者在开展绩效评估时需要熟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芨种子繁育技术研究
李川
院级自立项目
10
指导学生项目:魔芋葡甘聚糖对青椒保鲜技术研究
屈国胜
院级自立项目
11
丹参水溶性活性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
王健
院级自立项目
12
指导学生项目:魔芋多糖对酒精肝大鼠脂质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分析
王健
院级自立项目
14
汉江安康段水Biblioteka 现状及污染趋势分析研究19
指导学生项目: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居住小区绿化设计
袁海龙
院级自立项目
20
安康市乌桕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沈大刚
院级自立项目
王秋利
院级自立项目
15
硒多糖调节人肺癌RASSF1A、hMLH1和MT3基因甲基化和HK-II表达水平研究
杨芳
院级自立项目
16
陕南秦巴山区木瓜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杨松杰
院级自立项目
17
指导学生项目:降低魔芋组培苗褐变的研究
杨松杰
院级自立项目
18
安康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关键问题研究
袁海龙
院级自立项目
2010JM4052
杨芳
陕西省科技厅
4
陕南茶园土壤与茶叶锌、硒含量相关性研究
惠永安
陕西省教育厅
5
优质猪生产技术产业化开发
刘强
陕西省教育厅
6
安康富硒区域稻米硒含量与品质分析研究
朱文东
陕西省教育厅
7
指导学生项目:兰花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常权记
院级自立项目
8
野生鬼灯檠的人工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
胡凤莲
院级自立项目
2010年农学与生命科学院立项的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2011-04-06 22:40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主持人
批准立项部门
1
秦巴山区野菜引种驯化和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与示范
2010K01-23
李川
陕西省科技厅
2
优质猪高效生产及粪污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
2010K01-01
权群学
陕西省科技厅
3
魔芋硒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