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次伟大转变

合集下载

第二讲 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

第二讲  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

第二讲党领导人民实现的三次伟大历史变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实现的社会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一、三次历史性转变中国发生的伟大变革,集中体现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所说的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相继实现的三次历史性转变,即:“1、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2、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3、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这三次转变是怎样实现的、又具有怎样的伟大意义呢?1、第一次转变,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近代以来,在历史上曾经十分辉煌的中华民族跌入谷底,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侵略过我们。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豆剖瓜分的境遇。

在那段漫长的黑暗时期,作为中国人曾经是个耻辱。

多少仁人志士,各种党派、学说,为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寻求着救国图存的道路,但无一能够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彻底结束了这一状况。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孙中山第二次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第三次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邓小平一、第一次历史性巨变: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简介: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1911年(清宣统三年年)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其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二)辛亥革命影响:1、政治:(1)先进性: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局限性:辛亥革命的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1)先进性: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孙中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鼓励人民兴办实业,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情,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2)局限性:自从辛亥革命响应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乱之中。

长期的分裂、混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3)思想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使资产阶级的平等、博爱、自由等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成为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纪念建党90年与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

纪念建党90年与实现三大历史性转变

第四,革命党人的风险意识主要是避免被敌人消灭; 而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是主要不能脱离群众和 发生路线方针政策的重大失误,否则就会丧失执政资格和
导致建设损失。

4、从党的建设理论的视角上看,革命与执政党的主 要区别是两者的组织活动方式和加强自身建设的思路 不同革命党为了保证在所谓非法的状态下的安全,多 半为秘密结社,在组织结构上主要是强调集中;而执政党 则处于公开和合法的状态,在组织结构和运作上强调民主 与集中的统一。革命党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引起社会冲突, 扩大对立成员,发展社会危机,激发政治对抗;而执政党 的主要活动方式则是协调、对话、妥协,尽可能避免冲突 ,化解矛盾和危机。由此可见,革命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 的思路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加强执政党建设在方式和思 路上实行“六个转变”:


(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的历史性转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的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的新时期。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非凡的 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 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了第三次重大 历史性转变。

1、从经济学的视角上看,革命党与执政党的主要区
别在于各自的中心任务不同 革命党的中心任务,是破坏旧的生产关系和打碎旧的 国家机器以解放生产力,需要穷人越多越好。正如毛泽东 所说,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

中共成立以来出现几次历史性转折的时间

中共成立以来出现几次历史性转折的时间

中共成立以来出现几次历史性转折的时间、地点、主要涉及的人物、历史背景和对中共以后的影响和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

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遵义会议(1935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抵达贵州遵义时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批评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会议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随后在行军途中,中央先后决定由洛甫代替博古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

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坚决地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放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

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

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作者:刘武生来源:《百年潮》2011年第07期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历了两个“伟大转折”与三次“历史性转变”。

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个“伟大转折”的标志,标志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路线的转折。

三次“历史性转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转变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

在这三次“历史性转变”中,前两者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后者是社会经济体制性质的转变。

无论是两个“伟大转折”,还是三次“历史性转变”,都使近百年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意义。

一中共党史上的第一个“伟大转折”,是以遵义会议为标志。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同志,独立自主地批判了中央红军指挥机关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战略错误,决定采取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改变了中央和红军的领导。

“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扩大会完毕后中央常委即分工,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由遵义出发到威信的行军中,常委分工上,决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负总的责任。

”毛泽东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这就使工农红军在极端险恶的情况下转危为安,保证了它战胜种种困难而完成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从而使中国革命转入节节胜利的新的历史时期。

因此,遵义会议被公认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关于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党的有关文件和参加遵义会议当事人的回忆讲话、笔记和文章,都有所论及。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3张PPT)(很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共23张PPT)(很好)

伟 路线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的 历
政治 路线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史 转 折
组织 路线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伟大
实行改革开放
决策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有人把这次全会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请你归 纳一下,全会从哪几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①从党的指导思想看,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1979年1月1日 的《时代》,邓小 平被评为本年度的 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 小平,中国新时代 的形象。
改革开放的总设 计师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三次 重大转折的会议:
1.第一次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
东的正确领导,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2.第二次是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
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进入城市领导农村的建 设时期。
中共领导开辟的两条特色道路
道路名称 历史时期 代表人物 特点
历史任 结果 务
中国特 新民主主 色革命 义革命时 道路 期
毛泽东
农村包 围城市
反帝反 封建
取得新民 主主义革
命胜利
中国特色 实现社会主
社会主义 义现代化历 邓小平
实现现 开放现代化 代化 建设的巨大
成就
月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 转移到城市
第三次
粉碎“四人帮”后, 1978年12月十一届 三中全会
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影响:①指明了出路,为 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②滋长了“左”倾情绪。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分析二十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

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 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 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 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 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 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 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 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 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 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 增长,我国主要工农业产 品的产量在世界的位次都 明显提高。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次震惊中外 的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小资 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一次 “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 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 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 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国 际
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极大 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对世界和平、民主、进步 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 国里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社会,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力量,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10月1日,首 都30万人在天安门广 场,举行隆重的开国 大典。毛主席亲自按 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 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了,中国人民从此站 起来了。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共三次重大变革

中共三次重大变革

近代中共三大重大变革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1926年至1927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北伐战争中,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主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2.土地革命时期(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补充: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抗日战争时期(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3)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

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巨变及历史意义【摘要】: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而这三次巨变使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论文从这三次巨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

【关键词】: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文内容:一:辛亥革命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懦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任由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并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孙中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但未得到李鸿章的重视,而后他发现清政府腐败无比,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同年,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895年,孙中山策划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表“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一时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燃起了革命的烈火,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由此,维持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政府。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一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7年,由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严重影响,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于中国的江西南昌,中国共产党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清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这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从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将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上。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十年动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

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论我党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论我党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论我党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折概述:在中国共产党将近七十年的光辉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可以说是八七会议;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第三次是从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到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和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这次转折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简介:1、1927年,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背叛革命,镇压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

当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

会议坚决纠正和结束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决定在全国进行改革开放;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需要转折的原因:因为党犯了严重错误,需要纠正这种错误,才能继续前进。

党的三次转折性会议及经验总结

党的三次转折性会议及经验总结
向 前 看 的 指 导 方 针 :重 新 确 立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政 治 路 线 , 作 出 了 把 工 作 重 点 转 移 到
不 过是从 国共 合作 的大 革命 到中 国共产 党
单 独 领 导 的 土 地 革 命 转 变 过 程 中 的一 个 重
具有重大的理 论价值 和现实意义。
义现代化 的 9 O年 光辉 的历史 中,党多次经
历 关 系 自身 前 途 命 运 甚 至 生 死 存 亡 的 历 史 关 节 点 ,经 受 住 了 多 次 重 大 挫 折 或 重 大 成
绩 的严 峻 考 验 。 1 2 7年 的 八 七 会 议 、 1 3 9 5 9
武 装起 义 的含 义并 不 一样 :八 七会议 确定 的 土 地 革 命 ,还 是 国 共 合 作 条 件 下 进 行 的 土 地 革命 ;八 七会 议确 定 的武装 暴动 ,也
【 关键词 】 七会 议 ;遵 义会议 ;十一届 三 中全会 ;经验 总结 八
在 中国共 产党领 导 中国人 民为 实现 中 华 民 族 解 放 、 实 现 人 民 民主 和 建 设 社 会 主
命 和 武 装 起 义 ,与 后 来 所 说 的 土 地 革 命 、
路 线 的 纠 正 乃 至 对 整 个 党 的 历 史 经 验 的 科
面对 反动 派 的屠杀政 策 ,中共组织 规模 锐
减 ,党 员 人 数 由 大 革 命 高 潮 时 期 的 6万 人 左 右锐 减 到 近 1万 人 。 8月 7 日 ,党 中 央 在 汉 口 召 开 紧 急 会 议 ,纠 正 了 陈 独 秀 右 倾 投 降主 义错误 ,确定 了土地 革命 和武 装反抗
满 活 力 的社 会 主 义 。
斗 争 的 失 败 和 红 军 主 力 长 征 中 生 死 存 亡 的 紧 急 关 头 召 开 , 正 确 解 决 了 关 系 党 和 红 军

二十世纪三次巨变的意义

二十世纪三次巨变的意义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我们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一)20世纪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对20纪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的论析,阐释近代以来国际形势对中国社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主题和完成这一主题必须依靠的社会领导力量。

(二)扫除君主专制的社会激变。

因因相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已成为中国前进的沉重负担,通过考察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一系列变化,揭示出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中国进步闸门的伟大历史作用;同时,通过论述孙中山绘制的振兴中华蓝图和为此而不懈斗争的历史业绩,以强烈的历史感阐明孙中山是振兴中华的伟大先驱。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点”的三次会议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点”的三次会议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点”的三次会议引言: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回顾百年党史,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是全部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历史上有三次会议被称作“转折点”历史性意义的会议。

本文通过分析这三次“转折点”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主要决议、重要影响,回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一、八七会议:实现了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一)会议主要内容及决议1927年8月7日,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蔡和森、毛泽东、陆定一等21人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今鄱阳街139)出席会议,邓小平以中央秘书处处长的身份,亦参加了会议。

大会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作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接着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发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发言中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二)会议的重要意义及其深远影响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在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坚决的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号召党和人民群众继续革命的战斗。

”③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正是这次会议后,党派出了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的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接着于12月11日,共产党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这些起义虽大多由于敌强我弱、领导者实行错误政策或客观条件不成熟而失败,但表明革命的火种是反革命的军事镇压扑灭不了的。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三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三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内容

中国共产党‎党史上三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内‎容
1:八七会议:1927年‎。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2:遵义会议:1934年‎。

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中共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周恩来是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会后不久,决定毛泽东‎为周恩来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张闻天接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

随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又称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周恩来任团‎长。

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来‎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会议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三次中心任务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三次中心任务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水平得到 改善和提高,中国在国际事物中的 重要性越来越大。我相信中华民 族在党的领导下会日益强大,屹 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 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 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1978 年底, 中共中央在 北京召开十 一届三中全 会。
全会批评了华国锋 “两个凡是”思想 (即“凡是毛主席
作出的决策,我们 都坚决拥护;凡是 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地遵 循。”)重新确立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 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 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 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 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 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 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 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 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会址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 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 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 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 刻召开的。给正处于 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 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 新的出路,为挽救党 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 献。
得是军以 的由事后 枪,要 杆须非 子知常 中政注 取权意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 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 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 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 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 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华国锋
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 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这次会议实 际上形成了以 邓小平为核心 的党中央领导 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 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 党冲破了“左”倾的观念,端正了党的指导 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 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 政冶上、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路线,结束了 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 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 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让历史告诉未来
——知识升华
巴黎和会
三、让历史告诉未来
——知识升华
三、让历史告诉未来
——知识升华
1、观察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你能谈一谈两次 、观察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 会议所表现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不同吗? 会议所表现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不同吗? 2、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谈一谈新旧中国外 、 交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交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的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的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党的三次伟大转变
保定二中分校 王晓然
一、历史的记忆
——知识回顾
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
历史的记忆 ——知识回顾
历史的记忆 ——知识回顾
历史的记忆 ——知识回顾
一、历史的记忆
——知识回顾
实现第一 次转变
由大革命失败到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 1927年大革命失败 1927年大革命失败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陈独秀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挫折 原因 转折点 对历史进 程的影响
实现第三 次转变
由“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到社会主义现代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到 化建设新时期的兴起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的错误认识 “左倾”错误不断发 左倾” 左倾 展
挫折 原因
对国情认识不清 缺乏建设经验 急于求成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认识:
1)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失误。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能力纠正自身的失误。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把马克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定不移的走 自己的路。 自己的路。 3)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党,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党,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Hale Waihona Puke 二、历史的思考 ——知识探究
材料一:贾庆林主席在两会报告中提出举行辛 材料一: 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和一系列纪念活动, 100周年纪念大会和一系列纪念活动 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和一系列纪念活动,符合 目前的形势。能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目前的形势。能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也非常有现实意义, 100周年也非常有现实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也非常有现实意义,对两岸 实现和平统一有利。 实现和平统一有利。 材料二: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 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想一想: 、为振兴中华, 想一想:1、为振兴中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 何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的? 何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的? 2、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 、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应做出那些努力? 还应做出那些努力?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谈一谈新旧中国外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 交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交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原因: 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原因: 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积极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积极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社 会主义发展服务。 会主义发展服务。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的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的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折点 对社会发 展进程的 影响




民族关系
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转变对比表 三次转变对比表
时期 共产党所处地位 结果 理论成果 认识
取得了中华 新民主 毛泽东 中共从幼年走 民族的独立 不 主义革 向成熟时期 思 想 命时期 与解放 同 点 社会主 实现了国家 邓小平理论 中共已成熟, 中共已成熟,处 义现代 富强民族振 于执政党地位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 化建设 兴 时 期 同 都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点 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都经历了正确路线对错误路线的斗争, 都经历了正确路线对错误路线的斗争,最终获得成功
敬请指导
三、让历史告诉未来
——知识升华
1、观察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你能谈一谈两次 、观察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 会议所表现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不同吗? 会议所表现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不同吗? 巴黎和会:在国际上处于弱国地位,备受屈辱。 巴黎和会:在国际上处于弱国地位,备受屈辱。 APEC会议: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 会议: 会议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量,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二、历史的思考 ——知识探究
想一想: 、为振兴中华, 想一想:1、为振兴中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 何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的? 何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的?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独立和解放。 独立和解放。 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二、历史的思考 ——知识探究
2、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 、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应做出那些努力? 还应做出那些努力?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想一想:图片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的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挫折 原因 转折点 对历史进 程的影响
“八七”会议 八七”
武装起义 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正确道路
实现第二 次转变
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 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 起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 没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抗日战争胜利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