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期末考试题
马原期末复习试卷六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02、在社会发展中最具决定性力量,也是社会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OA、生产关系B、人口因素C^社会风气D、生产力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03、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0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O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参考答案:A5、政体问题说的是()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06、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O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C、生产关系D、家庭关系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D具体得分:-0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B具体得分:-08、单个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是()A、资本积累B、资本集中C、资本积聚D、资本垄断参考答案:B9、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0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可以调节社会生产,但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的矛盾B、能够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改变资本主义性质C、通过调节社会生产,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D、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使劳动者摆脱被剥削的地位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C具体得分:⑷1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具体得分:2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总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试卷(一)一、填空题(本大题15空 ,每空1分,共15分)1、伦理学是一门关于_____的学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_____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很早就探讨有关道德的问题,其中最杰出的首推____,他的论著________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规范伦理学。
在西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______构建了一门新的科学即伦理学,他的论著_________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以伦理学命名的伦理学专著。
3、职业道德是______和_____的产物,它的真正形成是在____社会。
4、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功夫。
5、家庭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是以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为纽带的。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最佳答案,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A、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关系问题B、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C、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的关系问题D、善恶问题2、利己主义是()A、原始社会道德的基本原则B、奴隶主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C、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D、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3、道德从其功能来说主要有()A、认识功能B、强制功能C、调节功能D、教育功能4、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A、两者的经济基础不同B、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C、两者的文化基础不同D、两者的指导原则不同5、自然生理行为属于()A、道德行为B、不道德的行为C、非道德行为D、道德的行为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劳动不但创造了人本身,也创造出社会,创造出社会关系,创造出人类道德。
2、善的动机必然引起善的结果。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良心2、人格3、道德选择4、道德评价5、道德教育五、简答题(本大题4小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 )1、道德认识功能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理解。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定义? A. 资本主义是血腥的剥削制度。
B. 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C. 资本主义是劳动者的解放阶段。
D. 资本主义是人类追求幸福的理想社会。
2.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哲学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
3.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是: A. 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 科学社会主义。
D. 社会主义理论。
4.以下哪个思想家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 A. 法拉第。
B. 亚当·斯密。
C. 达尔文。
D. 列宁。
5.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可以概括为: A. 不断革新,追求真理。
B. 无产阶级的崛起和革命。
C. 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
D. 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
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 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 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
C. 土地的私有制。
D. 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
7.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定义是: A.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B. 资产阶级的统治下的社会。
C. 劳动者的解放社会。
D. 公有制的社会。
8.以下哪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A.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预算制度的建立。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革命精神的崛起。
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终实现的条件是: A. 生产力高度发达。
B. 私有制完全消除。
C. 社会公正和平等。
D. 全球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
10.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宿命论的观点是: A. 无论经济条件如何,人类都无法改变历史进程。
B. 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是相互作用的。
C. 历史是由个人决定的。
D. 历史发展是一种偶然现象。
答案及解析: 1. B: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商品生产和交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特征。
2.A: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了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社会变化中的作用。
伦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伦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经验b) 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系c) 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d) 宇宙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答案:a) 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经验2.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a) 种族平等与社会正义b) 个体自由与国家权力c) 功利主义与德行伦理d) 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答案:d) 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3.下列哪个伦理理论主张道德行为应该基于最大化幸福或最小化痛苦的原则?a) 伦理相对主义b) 伦理形而上学c) 功利主义d) 伦理虚无主义答案:c) 功利主义4.下列哪个伦理理论主张道德行为应该基于个人内心的良知和道德直觉?a) 伦理主义b) 伦理相对主义c) 伦理形而上学d) 伦理虚无主义答案:a) 伦理主义5.下列哪个伦理理论主张道德相对于文化、社会和个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a) 伦理相对主义b) 伦理主义c) 伦理形而上学d) 伦理虚无主义答案:a) 伦理相对主义二、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伦理学与道德学的关系。
伦理学是研究人的道德行为和道德经验的学科,它关注道德的起源、性质、价值和规范。
而道德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道德规范的制定和应用。
简而言之,伦理学是对道德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学科,而道德学则是对道德现象进行规范和评价的学科。
2.请举例说明伦理决策中的道德困境。
一个典型的道德困境是“蓝盗药案”,假设你是医生,一位年轻男子患有一种罕见的疾病,没有治愈方法。
然而,你知道一种实验性的药物可能会挽救他的生命,但该药物尚未获得批准,并且无法合法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面临道德困境:是否向患者提供未批准药物的治疗,即使违反法律和职业道德规范?3.请简要解释德行伦理学和功利主义的差异。
德行伦理学强调个人的德行和品德,主张人们通过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决定行为的正确与否。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内心和动机,认为道德行为应该基于良知和自律。
而功利主义则注重行为的结果和影响,主张道德行为应该追求最大化幸福或最小化痛苦。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伦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伦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道德规范B. 法律制度C. 社会习俗D. 个人修养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伦理学的主要分支?A. 道德哲学B. 政治哲学C. 社会伦理学D. 自然伦理学答案:D3. 伦理学中的“德性”指的是什么?A. 个人品质B. 社会地位C. 物质财富D. 法律权力答案:A4. 康德的道德哲学认为,道德行为的根据是什么?A. 个人利益B. 社会规范C. 道德法则D. 情感冲动答案:C5. 功利主义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什么?A. 行为的动机B. 行为的规则C. 行为的后果D. 行为的难度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是指在道德行为中,应该避免两个极端,即过度和不足,寻求一个适中的状态。
他认为美德是一种中庸状态,它既不是过度也不是不足,而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恰当平衡。
2. 解释“道德相对主义”。
答案:道德相对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是相对的,依赖于特定的文化、社会或个人。
它否认存在普遍的、绝对的道德标准,认为道德判断应该根据个人或社会的具体情境来确定。
3. 什么是“道德直觉主义”?答案:道德直觉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观点,认为某些道德判断是直接的、直觉的,不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或论证来证明。
它强调道德直觉在道德判断中的重要性,认为人们能够直觉地识别某些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康德的“道德命令”理论。
答案:康德的“道德命令”理论,也称为“道德律”,是指道德行为应该遵循普遍的、理性的原则。
康德认为,道德行为的正当性不是基于行为的后果,而是基于行为是否遵循了普遍的道德法则。
他提出了著名的“实践理性的准则”,即“行动的准则应当能够成为普遍法则”,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行动原则应该是可以被所有人接受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伦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伦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伦理学是一门研究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判断的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呈现一份伦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您复习和巩固对伦理学的理解。
题目一: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规则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判断的依据。
伦理学的目标是帮助人们理解和评估道德行为,并提供一个道德决策的框架。
题目二:什么是道德相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是相对于不同文化和个体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道德标准。
根据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不同文化和个体对于道德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判断,没有可以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
题目三:什么是道德普遍主义?道德普遍主义认为存在普遍适用的道德准则,无论文化和个体的差异。
它强调一些道德原则是普遍正确的,例如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
道德普遍主义认为人类共享某些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这些原则应当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
题目四:请简要解释康德的“绝对命令”?康德的“绝对命令”意味着人们应该根据道德的普遍原则行事,无论情境如何。
绝对命令是一种道德义务,康德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理性和人类的普遍意愿去做出道德决策,而不是受到感情或者个人欲望的支配。
题目五:请简要介绍功利主义的原则。
功利主义认为道德的准则是追求最大的幸福或最大的利益。
功利主义的原则是以整体的幸福最大化为目标,行动的价值取决于它们对于整个社会的幸福产生的影响。
功利主义强调权衡利益和代价,追求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
题目六:请解释良善行为的自利性和非自利性。
自利性指的是通过对他人施以善行来获得自身利益。
例如,捐助慈善机构可以提高个人声誉或获得税收减免。
非自利性指的是为他人的利益而行动,不求回报。
例如,义务机构的志愿者为他人提供帮助,不追求个人的利益。
题目七:请解释道德困境以及如何应对道德困境。
道德困境指的是面对两个或多个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道德要求。
伦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伦理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道德规范B. 道德行为C. 道德判断D. 道德价值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伦理学的主要分支?()A. 规范伦理学B. 元伦理学C. 应用伦理学D. 社会伦理学答案:D3. 康德的道德哲学强调的是()。
A. 快乐原则B. 功利原则C. 义务原则D. 自由原则答案:C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以下哪位古代思想家的伦理原则?()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5. 伦理学中的“德性”指的是()。
A. 道德规范B. 道德行为C. 道德品质D. 道德判断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伦理学中常见的道德困境?()A. 利己与利他B. 诚实与忠诚C. 公平与效率D. 个人与集体答案:B7. 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规范是()。
A. 绝对的B. 相对的C. 客观的D. 主观的答案:B8. 伦理学中的“双重效应原则”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亚里士多德B. 奥古斯丁C. 托马斯·阿奎那D. 康德答案:C9. 以下哪一项不是伦理学中的主要道德理论?()A. 功利主义B. 康德主义C. 美学主义D. 德性伦理学答案:C10. 伦理学中的“道德直觉”指的是()。
A. 道德情感B. 道德判断C. 道德行为D. 道德规范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伦理学中常见的道德原则?()A. 尊重个体B. 公平正义C. 诚实守信D. 个人利益最大化答案:ABC12. 伦理学中的“道德相对主义”认为()。
A. 道德规范是绝对的B. 道德规范是相对的C. 道德规范是客观的D. 道德规范是主观的答案:BD13. 以下哪些是伦理学中常见的道德判断方法?()A. 后果主义B. 义务论C. 德性论D. 情感主义答案:ABC14. 伦理学中的“道德责任”包括()。
A. 行为责任B. 道德责任C. 法律责任D. 社会责任答案:AB15. 以下哪些是伦理学中常见的道德困境?()A. 生命与死亡B. 个人与集体C. 诚实与欺骗D. 公平与效率答案:AB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伦理学中的“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绝对主义”的主要区别。
马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版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C.消灭国家D.消灭两极分化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C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属性,物质是主体5、时间是(A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7、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D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9、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1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1. 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2. 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13. 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思政伦理学期末考试题库
思政伦理学期末考试题库一、选择题1.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 A. 创造美的艺术– B. 社会法律制度– C. 人类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 D. 自然科学的发展2.“道德”的内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社会规则– B. 个人喜好– C. 伦理价值– D. 自然规律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特征是:– A. 实事求是– B. 唯物论基础– C. 阶级斗争导向– D. 民主主义思想4.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A. 个体行为– B. 国家政治– C. 社会经济– D. 历史文化5.伦理学中的“伦理原则”通常是指:– A. 追求最大利益原则– B. 自动生成原则– C. 社会公正原则– D. 理性原则二、判断题1.高尚道德水准的判断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
( )2.道德规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关系紧密相关,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独立存在。
(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强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
( )4.人的道德行为不受个体的意识和意愿的左右,完全由外部条件决定。
( )5.科学的道德观应当充分尊重个体的自主性,注重个人选择,追求个体幸福与社会公正的统一。
( )三、简答题1.什么是伦理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是什么?4.伦理学的主要价值是什么?它对个体和社会有何意义?5.伦理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怎样的关系?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何联系?四、论述题1.道德行为与道德规范的关系2.科学与伦理的关系3.道德标准与个体自由的辩证关系4.伦理学在治理现代社会中的作用5.人类道德观念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以上为《思政伦理学期末考试题库》的内容,共包含多道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希望能够帮助您做好准备并取得好成绩。
祝您成功!。
精选最新大学马原期末考试题库3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马原期末考试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ACD)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是()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既有区别又有联系C.哲学物质范畴随着自然科学以及其他具体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D.哲学物质范畴为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正确答案】ABCD4.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有(ACD)。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通过革命,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5.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是(BC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B.城市与乡村的差别C.工业与农业的差别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建设中C.改革开放事业中D.自发的群众运动中7.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可能相互交往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调节经济9.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10.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期末考试考试范围1、何为“底线伦理”底线伦理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市值为喜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伦理道德,是一种人的本质和本性统一的基本伦理,是任何具有人性的人都认可并遵循的普遍伦理,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伦理道德都没有,而他就不应该称之为人,而是社会的败类。
2、何为“平庸的恶”阿伦特指出,艾希曼不是恶魔,也不是虐待狂。
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是平庸的恶。
这种恶是现代性的产物。
现代社会的管理制度,将人变成复杂管理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人被非人化了。
在像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这样的极权社会中,人们对权威采取了服从的态度,用权威的判断代替自己的判断,平庸到了丧失了独立思想的能力,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本质和意义。
阿伦特平庸的恶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在德国第三帝国时期,那么多的德国人成为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参与者。
统计数据显示,在二战期间,共有八百五十万德国人成为纳粹党员,一千五百万名德国人加入纳粹军队。
这些德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富有人性,是家里的好父亲、好母亲。
在工作中,是好职员,敬业认真。
然而,当他们参与到纳粹军队之后,却因为服从意识,在屠杀犹太人的问题上表现出了特殊的残忍和冷漠。
在《朗读者》中,汉娜面对指控,曾经两度询问法官:“要是您的话,您会怎么做?”面对汉娜的诘问,法官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的确,《朗读者》中的汉娜,面对着的是一个伦理难题——一边是服从,一边是个人的价值判断,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一定都会体会到抉择的艰难。
然而,抉择艰难,并不等于应该放弃抉择。
阿伦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清晰地指出,虽然艾希曼的恶是平庸的恶,我们甚至可以要求体制来担负一部分责任,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艾希曼本人无罪。
艾希曼用接受上级命令来替代个人的道德判断,放弃思考,拒绝正视自己行为的意义,他必须为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负责任。
阿伦特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体制面前,人们始终应该坚持辨别善恶的能力,坚持倾听内心的道德律令。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试卷(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试卷(三)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本大题15空 ,每空1分,共15分)1、儒家伦理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建立了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等道德范畴的体系,用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2、道德人格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因素构成的。
3、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职业道德是由职业理想、职业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要素构成的。
5、伦理行为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几个最佳答案,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现代西方伦理学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 元伦理学派B 人本主义伦理学派C 自然主义伦理学派D 基督教神学伦理学派2、人们交友的途径有()A 学缘关系B 业缘关系C 人缘关系D 地缘关系3、伦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历史的方法 B阶级分析的方法C价值分析方法 D抽象的方法4、关于善恶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有()A善恶标准在根本上表现为利益标准B在阶级社会中,判断行为善恶与否,主要是以其所属的阶级利益为标准C善恶标准是永恒不变的D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最终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5、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有()A认识功能 B强制功能C调节功能 D教育功能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在道德的历史发展中,奴隶社会道德进一步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
2、公正的具体标准应从有利于广大社会成员出发来确认,社会主义的公正观是符合这种客观标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期末考试考试范围1、何为“底线伦理”底线伦理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市值为喜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伦理道德,是一种人的本质和本性统一的基本伦理,是任何具有人性的人都认可并遵循的普遍伦理,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伦理道德都没有,而他就不应该称之为人,而是社会的败类。
2、何为“平庸的恶”阿伦特指出,艾希曼不是恶魔,也不是虐待狂。
在他身上,体现出的是平庸的恶。
这种恶是现代性的产物。
现代社会的管理制度,将人变成复杂管理机器上的一个个齿轮,人被非人化了。
在像第三帝国时期的德国这样的极权社会中,人们对权威采取了服从的态度,用权威的判断代替自己的判断,平庸到了丧失了独立思想的能力,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本质和意义。
阿伦特平庸的恶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在德国第三帝国时期,那么多的德国人成为了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参与者。
统计数据显示,在二战期间,共有八百五十万德国人成为纳粹党员,一千五百万名德国人加入纳粹军队。
这些德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或许富有人性,是家里的好父亲、好母亲。
在工作中,是好职员,敬业认真。
然而,当他们参与到纳粹军队之后,却因为服从意识,在屠杀犹太人的问题上表现出了特殊的残忍和冷漠。
在《朗读者》中,汉娜面对指控,曾经两度询问法官:“要是您的话,您会怎么做?”面对汉娜的诘问,法官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的确,《朗读者》中的汉娜,面对着的是一个伦理难题——一边是服从,一边是个人的价值判断,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一定都会体会到抉择的艰难。
然而,抉择艰难,并不等于应该放弃抉择。
阿伦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中清晰地指出,虽然艾希曼的恶是平庸的恶,我们甚至可以要求体制来担负一部分责任,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艾希曼本人无罪。
艾希曼用接受上级命令来替代个人的道德判断,放弃思考,拒绝正视自己行为的意义,他必须为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负责任。
阿伦特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体制面前,人们始终应该坚持辨别善恶的能力,坚持倾听内心的道德律令。
平庸的恶,依然是恶,它所带来的伤害,并不亚于极端的恶,甚至还会造成更为巨大的破坏力。
3、道德的起源诸说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道德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属于唯物主义范畴的社会意识,到的是经济基础的反应,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有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社会关系的的形成是道德的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拾到的产生的主观条件。
③、生产实践是道德的产生所需要的主客统一的社会条件。
④、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重要条件。
4、请谈谈你对“权威主义良心”与“人道主义良心”这两个概念的理解(1)权威主义良心的来源权威主义的心理基础是人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
在个人追求自我满足的过程中,总要时不时地受到强大的外在权威惩罚的威胁。
在个人一次又一次地反抗失败后,出于对外在权威的惧怕及对奖赏的渴望,人慢慢地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调整,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权威的要求以逃避惩罚。
外在权威的要求被内在化而成为自我人格的一部分,外在的权威成为了内在的权威,良心得以形成。
权威主义良心来源于权威主义良心来源于权威主义良心来源于权威主义良心来源于对外在惩罚的畏惧对外在惩罚的畏惧对外在惩罚的畏惧对外在惩罚的畏惧,如果权威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说权威失去了对个人进行惩罚的能力,权威主义良心就会衰落,同时失去力量。
(2)权威主义之善之心与恶之心权威主义良心的内容来源于权威的要求和戒律,它的力量根植于对权威的惧怕和羡慕的情感。
善良之心是取悦于善良之心是取悦于善良之心是取悦于善良之心是取悦于(外在和内在化的外在和内在化的外在和内在化的外在和内在化的)权威的意识权威的意识权威的意识权威的意识;罪恶之心是令这些权威不高兴的意识罪恶之心是令这些权威不高兴的意识罪恶之心是令这些权威不高兴的意识罪恶之心是令这些权威不高兴的意识。
(权威主义的)善良之心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为它意味着权威的赞许、与权威关系更加密切;罪恶之心产生惧怕感和不安全感,因为反对权威意志的行为意味着面临被惩罚的危险,更糟糕的是,它将为权威所抛弃。
矛盾的是,权威主义的罪恶之心,是人具有力量感、独立感、创造感和自豪感的结果;而权威主义的善良之心却导源于人的顺从感、依赖感、软弱无力感及罪恶感。
这一矛盾所产生的结果是,(权威主义的)罪恶之心成了“善良”之心的基础,而结果一个人要具有善良之心的话,他则应该创造一种有罪感。
(3)权威主义性格权威主义良心产生于权威主义性格,权威主义性格是人的生存境境的一种消极方式。
人本质是自由的存在,然而,如果他无法积极地利用自己的自由来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力量,他就会被无法承受的孤独感和微不足道感所淹没。
为了克服自由的重负,他急切地通过成为比自己更强大、更有力的权威的共生部分,以获得内在的安全。
“只要他是权威的一部分——以牺牲他的完整性为代价——他就会感到他拥有权威的力量。
他的确定感和认同感依赖于这种共生感;为权威所拒绝,则意味着陷入一种真空的情况,面临着一无所有的恐怖。
对权威性格的人来说,最坏的莫过于此。
当然,权威的爱和赞许给他以最大的满足,甚至惩罚也比拒绝强。
惩罚意味着权威依然关心着他。
通过对惩罚的接受,他的罪恶得到了洗刷,恢复了归属于权威的安全感(4)人道主义良心那些有助于我们整个人格充分发挥和展现其作用的行为、思想及情感,都产生—种内心赞成、“正直”的情感,这就是人道主义“善良”之心的特征。
另一方面,有害于我们整个人格的行为、思想及感情,产生一种忧虑和不安,这就是人道主义“罪恶”之心的特征。
因此,良心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应。
它是真正的我们自己的声音,这声音召唤我们返回自身,返回创造性的生活,返回充分和谐的发展——即成为彻底发展潜能的人。
良心是我们自身完善性的卫士;它“有能力保护人自身应有的全部自豪,同时使人具有对自己做出肯定回答的能力”。
如果爱被定义为肯定人的潜能、对被爱者之独特性的关心和尊重,那么,人道主义良心则能合理地称为自爱、自我关心的声音。
人道主义良心不仅代表着我们所表达的真正的自我,而且也包含着生活中我们之道德体验的本质。
人道主义良心中,保存着对人生之目的的认识,保存着实现这种生活目的的原则。
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所发现的这些原则与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原则是一样的,它们都是正确的。
人道主义良心表现了人的自身利益和人的完整性,而权威主义良心则与人的顺从、自我牺牲、责任或他的“社会适应性”相联系。
人道主义良心具有生产性,因而它是幸福的,因为幸福是生产性生活的必然产物。
把成为他人之工具当做自己的原则 (无论它显得多么高贵),都会使人变得忘我、不幸、顺从、失去勇气,这是对人的良心之要求的违反。
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甚或在饮食或性行为上,对人格完整性和正确功能的任何违反,都是违背人之良心的行动5、为什么说科层制中个人良知与工作伦理之间有时会出现尖锐冲突?科层制过分强调职责,对事不对人,每个人员只负责一个环节,感情淡漠,服从高效,抑制感情,完成任务是最高美德。
A 在科层制中,人们受到了严格遵守成文的规则和程序的训练,养成了一种按部就班的办事习惯,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求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僵化了自己的思想.B 遵守科层制的规则,可能导致程序优先于实现组织目标。
过于强调正确的程序,可能失去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失去对“大局”的把握。
在这两种情况下,个人良知会与工作伦理发生冲突。
6、请你谈谈爱与正义之间的关系。
布鲁姆说,爱超乎正义,因为爱无需契约,也不分你我。
在我看来,爱确乎超乎政治正义,因为正如布鲁姆所言,爱无需契约。
因为爱是自由的,即爱的实现,就是自由的临在。
但有必要补充的是,爱超乎政治正义,并非意味着爱与政治正义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
在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一致的。
在《香草山》一书中,主人公爱一个追求公平社会理想的人,是如此自然,如此美好的一件事。
当然,在爱的世界中,人们的确并不在意区分你我,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我的消失。
因为自我的消失,意味着人失掉了自由意志,而没有了自由意志,根本就无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爱。
再说普遍正义,在我这里,主要是从规范意义上而言的。
因此,这里的“正义”,并非作为公平的正义,而是理念的正义。
正是在具有极大的理念性这一点上,爱与普遍正义之间,它们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7、康德是如何论述“道德与人的自由”的,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一、道德与自由之间的相互含蕴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自由最先是作为与自然因果作用形式不同的另外一种因果作用形式出现的。
为了解决自由与必然之间的矛盾,必须承认一种自由的因果作用形式的存在。
这样一种自由是可能的,而不能被确证;是一种先验的观念,而还没有实在性。
总之,这里的自由观念还是完全消极意义上的。
按照康德的观点,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
“但从自由的消极观念,即自由作为独立于一切其他东西的一种因果作用这个观念,过渡到道德的观念,只能通过自由的积极概念。
换一句话说,我们必须证明道德是包含着自由的。
”即是说,与此同时,道德法则又是自由的“认识理由”。
这里的道德与自由之间有存在次序和认识次序上的差别。
就存在次序而言,自由要先于道德法则,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前提;就认识次序而言,道德法则先于自由,自由要通过道德法则来确证。
很显然,这就面临着一个论证上的两难境地:要过渡到道德法则必先确证它的存在条件即自由的实在性;而自由的实在性又必先由它的认识条件即道德法则来确证。
可见,在康德这里,道德与自由之间从一开始就是相互含蕴着的。
离开了其中的一方,就不可能认识或达到另外一方。
自由既不能被直接意识到,又不能从经验中推论出来。
只有在我们为自己确立准则时所直接意识到的不受任何感性条件限制的道德法则,才把我们径直引向了自由的概念。
即是说,是道德法则让我们认识了自由概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一书中确立了自律作为道德的最高原理,“道德的一切原理必须完全不依赖经验,而必须专从理性得出它们的权威来。
”对道德法则的意识作为一个纯粹的“理性事实”被给予。
那么,纯粹理性所直接提供的道德法则是否足以或者说如何成为意志的规定根据?康德认为,实践的法则是对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都有效的客观法则,只有主观实践的准则的单纯形式才能独立地成为实践的法则。
而一个惟有以准则的单纯立法形式才能作为其法则的意志是一个自由意志。
同时,单纯的立法形式也是能够规定自由意志的唯一东西。
纯粹理性直接提供的道德法则以行为准则的适合于普遍立法的形式规定意志。
因此,“纯粹理性单就自身而言就是实践的,它提供一条我们称之为道德律的普遍法则。
”意志就是表达为行动的理性,意志的自律也就是道德法则所依据的唯一原理。
“所以道德法则仅仅表达了纯粹实践理性的自律,亦即自由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