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
水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总结八寨镇农业服务中心陈曦一、试验目的:通过品比试验,观察品种间的生长特性、特性以及抗逆能力,确定品种间的产量,以便了解和推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八寨镇华山村六组潮子田,海拔高度1500米。
三、试验品种:“毕粳37号”、“西农175号”、“北京1号”、“84-15”。
四、试验面积:各品种0.1亩、密谋1701穴。
五、试验条件;在育种方式相同、基肥、追肥以及管理技术相同情况下进行本试验。
六、试验结果分析(见表)根据验收表看出,“毕粳374号”亩产582公斤,比对照增产36.9%,“西农175”亩产502公斤,比对照增产18.1%;“北京一号”亩产524公斤,比对照增产23.3%,84-15亩产。
水稻不同品种对比试验验收表单位;亩、公斤、克、窝、穗、粒、%471公斤,比对照增产10.8%;从验收结果说明“毕粳37号”、“西农175”、“北京一号:是可以种植的品种,其产量均在亩产500公斤以上,尤其是毕粳37号是大面积推广的好品种。
从产量结构因素可以看出;在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毕粳37号的穴有效穗数12.1穗,处于中间数,比对照增加5.2%,而84-15品种的穴有效穗数14.6穗,是试验的最高数,千粒重28.6克也是较高数,但其穗粒数70.5粒太少,从而影响了产量。
毕粳37号的穗粒108.4粒,居有首位,从而取得高产。
西农175、北京一号的穴有效穗数分别为11.6粒、11.3粒、不算高,可是它们在有效穗低的情况下,增加了穗粒数,同样取得较好的产量。
综上所述;在水稻推广过程中,除了认真选好高产的优良水稻种,采取“旱育秧“技术外,特别要合理地布局移栽密度,才能让优良品种表现出其较好的产量结构因素,达到较高产量的配合,从试验结果可以说:在没有其它品种分工协作以上品种时,毕粳37号、西农175和北京一号是适合种植的品种。
1997年10月22日水稻不同育秧试验栽培总结八寨镇农业服务中心陈曦一、试验目的:通过旱育秧和水育秧两种不同育秧栽培技术比较试验,取得高产育秧技术,为推广技术打下了基础。
不同常规稻品种综合性状比较试验
不同常规稻品种综合性状比较试验张然然1周玉平2(1泰州市海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泰州225300;2泰州市海陵区种子管理站,江苏泰州225300)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种植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种植效益,2021年选取淮稻26、武粳38、徐稻12、丰粳908、武育粳377、金香玉1号、扬农香28、宁香粳9号、南粳9036、泰香粳1402这10个表现较好的常规稻品种在泰州市海陵区农业开发区试验地开展了综合性状比较试验,试验期间记录10个水稻品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病害发生情况、抗逆性表现以及产量,以综合判断各水稻品种的性状表现。
结果表明,泰香粳1402和徐稻12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海陵区进一步示范推广。
关键词常规稻;品种;综合性状中图分类号S511.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03-0054-04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3.03.01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of DifferentConventional Rice VarietiesZHANG Ranran 1ZHOU Yuping 2(1Haili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Taizhou City,Taizhou Jiangsu 225300;2Hailing District Seed Management Station of Taizhou City,Taizhou Jiangsu 225300)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suitable rice varieties for planting in Hailing District,Tai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and improve rice planting efficiency,comparative experiment on comprehensive characters of 10conventional rice varieties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Huaidao 26,Wujing 38,Xudao 12,Fengjing 908,Wuyujing 377,Jinxiangyu 1,Yangnongxiang 28,Ningxiangjing 9,Nanjing 9036,Taixiangjing 1402)was conducted in experimental field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one of Hailing District,Taizhou City,in 2021.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field diseases,stress resistance and yield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experiment,so as to judge the character performance of the rice varieti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ixiangjing 1402and Xudao 12had bette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performance,which could be further demonstrated and popularized in Hailing District.Keywordsconventional rice;variety;comprehensive character作者简介张然然(1989—),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农艺师,从事作物栽培工作。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分析李洪亮 孙玉友 柴永山 魏才强 解 忠 刘 丹 程杜娟 刘春光 徐德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 157041)摘要:利用黑龙江省近年育成的88个水稻品种,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水稻品种主要性状间进行了差异分析。
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品种在株高和穗粒数的农艺性状上有下降的趋势;第一积温带品种穗长极显著高于第二、三、四积温带,且第三、四积温带之间穗长没有显著差异;第四积温带品种的千粒重极显著高于第一、二、三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品种的产量则表现为第一积温带至第四积温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第一、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出糙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米率和垩白度等指标低于第三、四积温带品种,不同积温带育成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不同积温带;水稻;性状;差异分析黑龙江省是我国粳稻主要产区之一,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黑龙江省育成水稻新品种数量逐渐增多,2012-2016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品种近100个,这些育成的品种为黑龙江省水稻的安全和高效生产提供了品种保障。
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特点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2009-2015年的水稻区域及生产试验数据),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育成的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差异分析。
数据的选择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黑龙江省区域试验采用的是多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GA14B102);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1-41)多点试验,每年在黑龙江省参试的品种在各自适宜区设立多个试验点,试验点的选择极具代表性,通过连续多年多点试验,使获得的试验数据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每一品种自身的特征特性。
因此,本研究的分析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出当前黑龙江省水稻的育种方向,也为今后的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黑龙江省2012-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共选择88份材料用于统计分析(表1)。
水稻的形态结构分析(ppt 71页)
3
17
2 14
2
6
1
3
1
5
2
4
1
3
2
1
0
A
主茎
杂交籼稻分蘖鞘也发分蘖,主茎8叶时应有12 个分蘖。
0/2-A 0/2 0/2-1 0/4 主茎 0/5 0/3 0/3-A 0/1-1 0/1 0/1-2 0/1-A 0/1-A-A
241 2 8 1 31 2 5 1 3 1
13
17
2
14
2
2
6
1
3
节间生长过程: 节间分化节间伸长物质充实物质输出
叶节间同伸关系: n叶抽出=(n-1)~(n-2)节间伸长 =(n-2)~(n-3)节间充实 =(n+1)~n节间大维管束分化
注:小麦 n叶抽出=n~(n-1)节间伸长
生理拔节期:
水稻第1伸长节间伸长称为拔节。 按叶—节间同伸关系,n个伸长节 间的品种。 生理拔节期 = n-2倒数叶龄期
故:N-n叶龄期被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由于N-n叶龄期同伸分蘖为动摇分蘖,能否成穗 取决于拔节时母茎的营养条件。对仅有 4个伸长节 间的品种,拔节时母茎的营养条件一般比较好。因 此,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N-n+1
栽培的关键
促进有效分蘖发生,控制无效分蘖发生。 ——增加有效分蘖期N供应,控制无
效分蘖期N供应; ——浅栽,栽插过深易形成地中茎; ——有效分蘖期浅水层,无效分蘖期
节水稻的形态结构
一、水稻种子
种子→稻谷
内颖
外颖
糙米→颖果
第2护颖
第1护颖
小穗梗 副护颖
糙米
果皮 种皮 胚乳 胚
吸收层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分析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系)稻米品质差异,改良稻米品质,以吉林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糙米率与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8**);长宽比与整精米率、粒长呈显著正相关(r=0.643*、r=0.699*);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9**)。
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及胶稠度为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子,其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86.977%,应重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碾磨品质的关系,以达到有效地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品质;主成分分析character analysis on grain quality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japonica ricemengwei-ren1,quancheng-zhe1,liufang-ming2,quandong-xing1,jincheng-hai1,wuzhan-wen1,zhou guang-chun1(1.jili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gongzhuling136100,jilin,china;2.thecollegeoflifescience,jiamusiuniversity,jiamusi154007,heilongjiang,china)abstract:inordertodiscussthedifferenceofgrainqualityofdifferentvarietiesofjaponica riceandimprovethegrainquality,thestudyconductedacomparativestudiesamongvarietiesbredinrecentyears.theresultsshowedthatthepositivecorrelationwasfoundedbetweenbrownricerateandpolishedricerate(r=0.968*),betweenlength-widthratioandmilledricerate(r=0.643*),betweenlength-widthratioandlength(r=0.699*),alsobetweenchalkykernelpercentageandchalkiness(r=0.869**).thechalkykernelpercentage,chalkiness,milledricerate,amyloseandgelconsistencywereprincipalfactorsinflectinggrainqualityofrice,andtheirtotalaccumulativecontributionratewas86.977%.inconclusion,theprincipalfactorsinflectinggrainqualityofricewerechalkiness,milledricerate,amyloseandgelconsistency.thecorrelationbetweenchalkykernelpercentage,chalkinessandmilledricequalityshouldbepaidattentiontoforimprovinggrainquality.keywords:japonicarice;quality;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水稻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和种植推广[1]。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的对比研究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的对比研究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垦稻16等十六个品种(品系)在应用水稻“三化”栽培模式下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
结果表明:垦稻16、龙品9811-1、三江一号等几个品种(系),在生育期、抗性、丰产性等几个方面表现较好。
关键词水稻;品种(品系);抗性;经济性状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水稻生产仍然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单品种种植面积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等多种不利因素。
长此以往难以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2008年我们选择了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十余个品种(品系)进行对比实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品系),改变当前水稻品种单一的局面。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水稻科普教育基地,土壤类型:平地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5,pH:6.1,养份含量:中等。
1.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本田插秧面积25平方米。
插秧规格8*4寸,穴株数3-5株。
调查取2点,每点面积1平方米。
1.3试验材料及处理处理一:合江19、处理二:龙交04-2182、处理三:三江一号、处理四:绥粳3号、处理五:龙花00-290、处理六:龙品9811-1、处理七:龙粳20、处理八:合选04-112、处理九:垦稻13、处理十:建A182、处理十一:垦粳1号、处理十二:龙育03-1804、处理十三:垦04-549、处理十四:垦03-951、处理十五:垦稻16、处理十六:糯1138、以合江19为对照。
1.4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秧田4月7日播种,本田4月25日搅浆平地,底肥:尿素4公斤/亩,二胺7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亩,叠岩峰牌硅肥15kg/亩。
本田5月14日人工插秧。
返青肥:硫酸胺3kg/亩,蘖肥:尿素5kg/亩。
本田除草:30%阿罗津60ml/亩+30%阔棱除10g/亩插前封闭除草。
本田防病第一遍防病:7月1日用0.5%菌毒速克20ml/亩+30%力克菌爽15ml/亩防病。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根系结构对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水稻根系的功能和特点,为提高水稻产量和适应各种环境提供理论基础。
水稻根系主要由根须、根颈、根颜色、根尖和根毛等结构组成。
根须能够吸收水分和养分,根颈是根系与地表部分连接的部位,根颜色可以反映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根尖是根系延伸生长的部位,根毛则可以增加根系表面积,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水稻根的细胞组织结构分析可以揭示水稻根系内部的构造和功能。
水稻根的结构包括表皮细胞、维管束、髓部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这些组织密切配合,完成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
水稻根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调控。
水稻根的形态结构对其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了解水稻根的生长规律可以为科学施肥和水管理提供参考。
水稻根的适应环境能力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稻根系能够适应不同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根系的形态解剖结构与其适应能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水稻根的形态特点和结构特点,可以为水稻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特点,探讨其在水稻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水稻根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其细胞组织结构的特点,了解水稻根在吸收养分、传导物质、保护植株等方面的功能机制。
深入研究水稻根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能力,有助于为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特点,揭示其功能和意义,为未来水稻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稻的根系是其生长发育的基础,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直接影响着水稻的吸收营养、抗逆能力和生长发育。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
7 50 作 物 学 报 28 卷
超高产育种实践表明, 杂种优势与理想株型相 结合是水稻超高产品种选育的方向和实现的手 段[1], 而理想株型的选育与理想根型的选择和塑造 是密不可分的[2~ 4]。通过对根系与地上部生长、特 别是根系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5~ 10] 等大 量研究之后, 国内外众多作物学家和遗传育种学家 认识到根系在产量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 相继提出了把根系性状作为超高产或超级稻品 种选育的重要指标[11~ 14 ]。关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 间、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5, 15] 已有 一些研究, 但由于研究目的不同, 所供试的品种数 少, 类型不全, 且研究根系性状亦较少。迄今为止, 系统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报道 甚少。为了明确这一问题, 本研究选择了包括常规
扬稻 2 号, 扬稻 4 号, 扬稻 6 号, 明恢 63, 明恢 81, 蜀恢 881, 中 413, 盐恢 559, 紫恢 100, 华粳籼 187, 密阳 23, 来敬, 水源 (29) 232, 水源 258, Cp rs, Gulfmont, J 285, 6078, 1826, C211, E32, R 507, R 3550, 珍汕 97B, 协青早B, 232B, 龙特甫B, 粤B,
第 28 卷 第 6 期 2002 年 11 月 749~ 755 页
作 物 学 报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V o l. 28, N o. 6 pp. 749~ 755 N ov. , 200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Ξ
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
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作者:王锋尖黄英金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第02期摘要:从穗颈节间、一次枝梗、叶片、二次枝梗、叶鞘等不同部位比较了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
结果表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间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耐热品种穗颈的大、小维管束个数之比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穗颈的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叶片主脉的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
这些差异有望作为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单株选择的指标,以利于水稻耐热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关键词:水稻;耐热性;维管束解剖性状中图分类号:S511;Q9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2-0262-03水稻高温热害在许多盛产水稻的国家都有发生[1],也是我国稻作的主要自然灾害[2]。
气候预测表明,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整个种植业面临高温挑战,因此耐热性研究变得日趋重要[3]。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以高温胁迫后结实率与常温下结实率的比值为指标进行了耐热品种的筛选以及耐热性的数量遗传分析[1,4,5];国内徐云碧等[6]也报道过早稻不同品种耐热性的差异。
加速选育、推广应用耐热性强的优良品种是防止高温这一自然灾害的根本性措施[4,7,8]。
选育耐热性强的品种的前提是有具体可行的选择指标。
目前可供选择而又简便的指标不多。
研究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叶片、叶鞘、穗颈节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5个部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入手,探讨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在维管束解剖性状方面的差异,以期找到可用于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单株选择的指标,以利于水稻耐热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于2010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网室试验田进行。
试验选用株高、生育期、粒重等性状基本一致,但灌浆期耐热性有极显著差异的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其中赣早籼56为耐热品种,华粳籼26为热敏感品种。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茎叶维管束与同化物运转特征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茎叶维管束与同化物运转特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茎叶维管束和同化物运转特征。
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茎叶样本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并测定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光合产物含量等指标,研究发现:
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茎叶维管束结构存在差异,其中粳稻维管束密度较高,籼稻维管束密度较低。
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产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粳稻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含量较高,籼稻则较低。
3.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同化物运转速率存在差异,其中粳稻同化物运转速率较快,籼稻则较慢。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存在茎叶维管束和同化物运转特征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表现有关。
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品种选择和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1 -。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
作物栽培学各论(水稻和棉花)发芽:当胚根与种子等长,胚芽长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称发芽再生稻: 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 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所有的绿色叶片总面积,是一个比值。
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强势花与弱势花:早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强,称为强势花;迟开的颖花受精后获得灌浆物质的能力弱,称为弱势花。
叶片:由表皮、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大小维管束组成。
分蘖节:鞘叶节、不完全叶节、各伸长节,一般不发生分蘖,只有靠近地面的密集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叶蘖同伸规律:水稻主茎叶和分糵存在同伸规律,即n对n-3的同伸关系。
有效分蘖: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
粒叶比:用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的总颖花数,总实粒数和总粒重来进行的比较。
不完全叶片:是指从茉鞘中长出的第一片绿叶,只有叶鞘。
完全叶片:是指自第二片绿叶起,叶片,叶鞘清晰可见。
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最高茎蘖数期(高峰苗期) :分蘖增加到拔节后不再发生分蘖的时期拔节基部节间进行居间生长开始伸长时,出现所谓拔节。
现蕾:棉株第一果枝上出现肉眼可见(3mm长)的三角形苞片幼蕾的现象。
衣分:指百公斤子棉中皮棉占子棉的比重。
籽指:100粒棉花种子的重量。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
水稻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承担着吸收水分、养分和提供支撑的功能。
水稻根的结构与功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适应环境和抗逆性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稻生长发育的机制,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水稻根的形态结构不仅关系到水稻的生长状况和产量,也为水稻的选育、栽培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1.2 研究目的水稻根是水稻植株的重要器官,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深入了解水稻根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揭示水稻根的生长规律,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揭示水稻根的整体结构,包括水稻根的主要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2. 分析水稻根的解剖结构特点,包括根的细胞构成、细胞间关系以及各种组织结构的特征;3. 探讨水稻根的形态特征,包括根的形态结构、根系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部位的形态变化规律;4. 探讨水稻根的解剖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分析水稻根的结构特点如何影响其功能表现,为进一步探讨水稻根的生理生态特性提供基础。
通过本文对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旨在深化对水稻生长发育规律的认识,为水稻种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3 研究意义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根系结构对其吸收养分、抗病抗虫等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对于揭示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稻根的形态结构及解剖特点是影响水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水稻根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水稻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研究水稻根的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助于为水稻选育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不同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及栽培效益分析
不同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及栽培效益分析作者:朱凤琴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9期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宁夏引黄灌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对目前8个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8个供试水稻品种以宁粳52号表现最优,其田间出苗率达69.8%,减少用种量105 kg/hm2,田间成穗数平均较其他7个品种高7.5%,倒伏率较其他7个品种低8.35%~15.30%,空秕率减少5.3%,穗长、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1.2 cm、0.6 g和844.5 kg/hm2,节本增效2 953.5元/hm2,经济产投比提高8.63%。
关键词水稻;品种;性状;效益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051-01水稻是宁夏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引黄灌区常年播种面积约8万hm2。
近年来,大力推广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技术[1],在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灌溉用水、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目前全区推广应用面积达4.8万hm2,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但是生产中存在的播种量大、易倒伏、产量不稳等问题仍没有很好地解决。
为此,平罗县实行农机农艺融合,在宁夏引黄灌区开展不同品种比较试验,旨在探索水稻良种良法高产栽培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4—2016年在平罗县通伏乡集中村进行。
年均降水量190 mm;年平均气温8.8 ℃,≥10 ℃的活动积温3 300 ℃,水稻生育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7.8 ℃,年日照时数2 850 h,无霜期181 d。
试验农田前作为小麦,土壤25 cm耕层含有机质16.2g/kg、全氮1.35 g/kg、全磷0.57 g/kg、碱解氮72.4 mg/kg、速效磷8.43 mg/kg、全钾4.26g/kg。
中等肥力偏上,具有代表性,适宜机械化作业。
1.2 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共8个,分别为宁粳52号、宁粳51号、宁粳41号、G19、京宁7号、2007XZ-181、307、富源4号。
水稻籼粳交DH 群体耐热性的QTLs 定位
摘要: 耐 热 性 是 水 稻 RVC4:. O.E/W.>NSU 抗 逆 研 究 中 最 重 要 的 性 状 之 一 。 应 用 典 型 的 籼 RVC4:. O.E/W.>NSOXXS/<Y/2.U 、 粳 RVC4:. 在田间及温室高温条件下对该 O.E/W. NSOXXS;.X3</2.>U交组合 Z[*’!D:B2G<. 花药培养的 JK 群 体 及 其 已 构 建 的 分 子 连 锁 图 谱 , ( LMN ), 在 JK 群体的结实率性状进行考查。采用 LMN>-.XXGC>$S? 软件检测控制结实率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数量性状位点 第 $、 共检测到 * 个具有加性效应的 LMNO 。其中位于第 $ 、 "、 ’、 \ 和 $$> 等 & 条染色体上, " 染色体的 % 个加性效应 LMNO 来自 父本 D:B2G<. 的等位基因, 是耐热的 LMN, 能提高结实率 )S&?] 和 *8’*] , 其贡献率为 $)8$&] 和 %8\*] 。位于其余 " 条染色体 能提高结实率 ’8""]I$?8"^]。在第 $ 、 的 ’ 个加性效应的 LMNO 来自母本 Z[*’ 的等位基因, %、 "、 ’、 &、 ^、 \、 $$ 等 \ 条染色体之 其贡献率为 %S%^]I\S$"] 。讨论了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耐热性水稻的可能性。 间还检测到 \ 对加性 ! 加性上位性效应, 关键词: JK 群体;耐热性;LMN;上位性
+333R3SR3513.R35,每隔 53T4 播种一期,秧龄 +(84
时选取秧苗素质好的移植于盆钵中,并且每一期每
水稻形态解剖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研究
第26卷第4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Vol.26,No.4 2004年8月Acta Agriculturae Universitatis Jiangxiensis Aug.,2004文章编号:1000-2286(2004)04-0477-08水稻形态解剖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研究王锋尖1,黄英金1,23,李德荣1,漆映雪1,彭耀东1,郭进耀1(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2.沈阳农业大学稻作室,辽宁沈阳110161)摘要:对35个水稻品种穗颈节间、叶片、叶鞘、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5个部位的形态解剖性状特征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水稻品种的绝大多数形态解剖性状在品种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不同部位维管束性状的差异较大,叶片、叶鞘的导管面积大于韧皮部面积,穗颈节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的韧皮部面积大于导管面积;(3)穗颈节间、一次枝梗、叶片、二次枝梗、叶鞘5个部位的5组一级性状组间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组两两间均有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组形态解剖性状关系紧密。
关键词:水稻;形态解剖性状;维管束;典型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S511.0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among MorphologicalAnatomic T raits in RiceWANG Feng-jian1,HUANG Y ing-jin1,23,LI De-rong1QI Y ing-xue1,PENG Y ao-dong1,G UO Jin-yao1 (1.C ollege of Agronomy,JAU,Nanchang330045,China;2.Rice Laboratory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2 versity,Shenyang110161,China) Abstract:The m orphological anatomic traits in the first internode,flag leaf,leaf sheath,primary panicle and secondary panicle of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and the correlation am ong these trai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 orphological anatomical traits of different rice varieties at0.05level or 0.01level,respectively.(2)The area of duct is bigger than that of phloem in flag leaf and leaf sheath,but smaller in the first internode,primary branch and secondary branch.(3)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 or2 phological anatomical traits am ong the first internode,flag leaf,leaf sheath,primary branch and secondary branch were i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one another at0.05or0.01level,respectively.K ey w ords:rice;m orphological anatomic trait;vascular bundle;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水稻茎秆中的维管束是光合产物、水分、矿质营养等向穗部运转的通道,在“源、流、库”系统中行使“流”的功能。
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17, 43(8): 1216 1225/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E-mail: xbzw@本研究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507, 2016YFD0300503)和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资助。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16YFD0300507, 2016YFD0300503) and the Special Fund for Agro-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1303102).*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张洪程, E-mail: hczhang@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chenbo@Received(收稿日期): 2017-01-22; Accepted(接受日期): 2017-04-20; Published online(网络出版日期): 2017-05-08. URL: /kcms/detail/11.1809.S.20170508.1007.014.htmlDOI: 10.3724/SP.J.1006.2017.01216双季晚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陈 波1 李 军1 花 劲1 霍中洋1 张洪程1,* 程飞虎2 黄大山2 陈忠平2 陈 恒3 郭保卫1 周年兵1 舒 鹏11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 2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江西南昌 330046; 3江西省上高县农业局, 江西上高 336400 摘 要: 为明确江西双季晚稻条件下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4种类型品种产量与一般品质的差异, 为江西双季晚稻适宜品种的科学选用与初步区划提供依据与参考, 在江西上高县(28°31′N, 115°09′E)试验点进行, 比较研究表明与杂交籼稻相比, 常规粳稻、杂交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有所改善, 而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略逊。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
水稻幼穗形态发生与维管束生长变化的研究付娟;李霞;丁君辉;唐启源;王若仲【摘要】通过体视显微镜及石蜡切片观察,研究了水稻幼穗分化过程中生长锥的形态以及维管束的生长变化。
结果表明:水稻生长锥在幼穗分化第一期出现苞原基的分化,在第二期出现枝梗原基的分化,在第三期可见明显白色苞毛和颖花的发育,在第四期枝梗和颖花原基显著生长;在小穗发育过程中先后在枝梗末端分化出护颖原基、内外颖原基和雌雄蕊原基,在第四期花药中可见次级造孢细胞。
发现在幼穗分化过程中幼穗主轴的维管束数目往上递减,穗茎节部位的大维管束能通过分离和合并来调节生长;在穗茎节出现的一种纤维状组织能够限制维管束的生长。
%Through observing the paraffin sections under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 we studied the morphology of shoot apical meristem ( SAM)in the course of young panicle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as the growth changes of vascular bundles in ri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in rice SAM,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ract primordium appeared at the first stage of young panicle differentiation ,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ranch primordium appeared at the second stage , the development of white bract hairs and glumous flowers was ob-vious at the third stage , and branch primordium and floret primordium grew observably at the fourth stage .In the processof spikelet development , glume primordium , inner glume primordium , outer glume primordium , pistils primordium and stamens primordium successively differentiated out from the end of branches , and the secondary sporogenous cells could be seen in the anthers in phaseⅣ.We found that:during the differentiation of young panicles , the number ofvascular bundles became less in the higher position of the main branch of young panicles , the big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neck-node of panicles could adjust their growth by segregation and recombination;a fibrous tissue in the neck-node of panicles could restrict the growth of vascular bundles .【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学报》【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6页(P25-29,35)【关键词】水稻;生长锥;幼穗;维管束;形态【作者】付娟;李霞;丁君辉;唐启源;王若仲【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植物激素与生长发育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1幼穗分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涉及生长锥的分化、腋生分生组织发育、花序结构建成等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不同类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实验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Ab t c : h bet eo e x e m n t d c em rh l i l r t o o , n mp ae ni p r sr t T eo jc v f h p r e t s oi r u e h op o g a t i f o t a de h s s si o- a i t e i it no t o c as r o t m
i e .we e c n u t d rc s r o d ce .Th e u t s o d t a h y rd r e w t ag rv u n r a e ai t n r n e frt e e e r s l h we h t e h b c i l re a ea d b o d rv r i a g ls s t i i h l ao o }
大 田根 系取样 参照 原状 土片 法 ,用 铁铲 以稻 株 为 中心掘取 长 1 . m,宽 1 . m, 3 . m 的 6 0a 2 0a 深 0 0a 稻 蔸 ,反复 冲洗 收集根 样 ,直至 粗根 上无 泥土及 异 物 ,细 小断根 也全 部收 集为 止 。收集 断根 时 ,要 及 时剔 除 异物 ,并将 根收 集 到培养 皿 中。
大 田试 验 各 品 种 ( 合 ) 稻 苗 移 栽 成 活 后 , 组 挂牌 标 记生长 比较 一致 的稻 株 ,分别 在有 效分蘖 临 界期 、拔 节 期 、抽 穗 期 、乳 熟 期 、腊 熟 期 和 完 熟 期 ,每 种样 品 取 1 O株 ,测 定 根 重 、根 体 积 、总 根
数 、总 根长 、最 长根长 及 白根数 。 1 3 取样 方 法 .
部进 行 物质交 流 的代谢 器官 ,其 生长情 况 与活力 直 接影 响水 稻 的生长 发育 及 营养和 产量 ¨ 。 J 农学 实验 是农 学专 业学 生 的一 门综 合性 专业 实 践教 学课 程 ,要求学 生 掌握研 究 主要农 作物 的形 态 特征 特性 和 生长发 育规 律等 的基 本实验 技 能 ,培 养 创新 思维 。我 们通 过对 根系 的根 长 、根 重 、根 的体 积 、总根 数 、白根 数等 指标 的观 察和测 定及 对不 同 类 型的水 稻根 系形 态特 征 的比较 ,为今 后 的水稻 育 种及 高产 栽培 打下 坚实 的基 础 ,同时也 尽早 培养 了 学 生们 良好 的科研 作风 。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
水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分析摘要:水稻的根系是水稻重要的营养器官,水稻根系除了有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养分、向根基分泌氧气等主要功能外,还有合成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等作用[1]。
水稻根的切片能微观观察水稻的内部形态解剖结构,及时发现水稻的性状差异,是研究水稻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即使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植物制片技术仍然是不可或缺的[2]。
本文以石蜡制片技术为契机,介绍水稻幼根、老根、侧根的形态解剖结构,以其对水稻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幼根;老根侧根;石蜡制片1.材料与方法水稻种子在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条件下,吸涨吸水开始萌动,胚根突破种皮从种孔向外生长形成种子根(种子根只有一条,在幼苗期具有吸收作用,以后枯死),随即在茎基部根原基处长出不定根。
不定根又分化出各级侧根,形成了水稻庞大的须根系。
根据研究目的,选取新鲜的有代表性的根尖或根段。
1.1取样、固定。
用单面刀片切取长度分别为8mm的白色根尖、白色幼根、黄色老根、黄色侧根4种。
为了保持水稻根原有的形态,应将切取的根立即投入盛有F.A.A固定液(甲醛5ml:乙酸6ml:50%乙醇87ml[3])的样品瓶中。
为防止材料漂浮而没有完全沉没在固定液中,材料必须抽气,抽气时间一般为30分钟。
抽气完成后,加适量的固定液使材料完全浸没24小时后再转入70%的酒精中备用。
1.2材料处理包埋。
含水的材料与石蜡不能直接粘合,必须通过脱水、透蜡、浸蜡过程才能将材料包埋在石蜡中。
常用酒精等脱水剂逐步取代材料中水分。
材料中含水,而水跟透明剂(氯仿、二甲苯)、包埋剂(石蜡)都不相溶,所以必须经过酒精脱水以除去材料中的水分才能包埋。
脱水透明过程及包埋步骤如下表所示[4]。
1.3切片、粘片。
将包有材料的蜡块经分割修整,固定在Leica CM2235石蜡切片机上切成蜡带,仍后将合格的蜡带粘贴在载玻片上烘干。
切片厚度:12μm。
1.4脱蜡、染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
摘要:从穗颈节间、一次枝梗、叶片、二次枝梗、叶鞘等不同部位比较了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
结果表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间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存在较大的差异,耐热品种穗颈的大、小维管束个数之比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穗颈的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耐热品种叶片主脉的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
这些差异有望作为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单株选择的指标,以利于水稻耐热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关键词:水稻;耐热性;维管束解剖性状
水稻高温热害在许多盛产水稻的国家都有发生[1],也是我国稻作的主要自然灾害[2]。
气候预测表明,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整个种植业面临高温挑战,因此耐热性研究变得日趋重要[3]。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以高温胁迫后结实率与常温下结实率的比值为指标进行了耐热品种的筛选以及耐热性的数量遗传分析[1,4,5];国内徐云碧等[6]也报道过早稻不同品种耐热性的差异。
加速选育、推广应用耐热性强的优良品种是防止高温这一自然灾害的根本性措施[4,7,8]。
选育耐热性强的品种的前提是有具体可行的选择指标。
目前可供选择而又简便的指标不多。
研究从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叶片、叶鞘、穗颈节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5个部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入手,探讨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在维管束解剖性状方面的差异,以期找到可用于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单株选择的指标,以利于水稻耐热资源的筛选、鉴定与利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0年在江西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网室试验田进行。
试验选用株高、生育期、粒重等性状基本一致,但灌浆期耐热性有极显著差异的2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其中赣早籼56为耐热品种,华粳籼26为热敏感品种。
根据各品种播种至抽穗时间调整播种期,错期播种,以使各品种同期抽穗。
所有供试材料4月20日同时移栽,常规管理并均匀一致。
1.2 方法
1.2.1 取样方法于乳熟期统一取样,各品种均在标记为同一天抽穗的主穗上分别取样。
穗颈节间:在穗颈节下1 cm处取茎秆样;叶片:在剑叶上距叶枕1/3处取样;叶鞘:在剑叶叶枕下方3 cm处取样;枝梗:在主穗的第四个一次枝梗上取一次枝梗样,在第四个一次枝梗的第二个二次枝梗上取二次枝梗样。
1.2.2 切片、染色方法取样后立即用FAA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制作横切片[9],切片厚度12 μm,高碘酸-锡夫(PAS)试剂染色[10,11],中性树胶封片。
1.2.3 测量方法在显微镜中安装显微测微尺进行测量。
水稻的髓腔是指水稻
茎秆横切面“中空”的部分,穗颈节间处茎秆的髓腔形状很规则,呈圆形,分别用游标卡尺和显微测微尺测量,以圆的面积公式计算。
在显微镜下计数穗颈节间大、小维管束数目,维管束面积用椭圆形面积公式计算,各部位木质部均主要计算导管的面积(按椭圆形公式计算),枝梗的小维管束面积按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枝梗的横切面积是在显微镜中安装显微测微尺测量,其他的测定均主要参考黄璜[12]的方法,穗颈节间的横切面积、髓腔面积、各部位维管束面积、各部位韧皮部面积按椭圆形面积公式计算,茎壁面积为横切面积与髓腔面积之差。
1.2.4 统计方法每品种的穗颈节间、叶片、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叶鞘5个部位均8次重复测量。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13]对所观察的维管束解剖性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水稻不同耐热品种之间在穗颈节间、叶片、一次枝梗、二次枝梗、叶鞘5个部位的维管束解剖性状差异见表1。
2.1 穗颈节间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
由表1可知,对于穗颈节间维管束解剖性状而言,耐热品种的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大于不耐热品种,且耐热品种的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大于0.5,也即大维管束面积大于茎壁中除大维管束以外的包括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小维管束的面积之和;不耐热品种的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小于0.5,也即大维管束面积小于茎壁中除大维管束面积以外的包括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小维管束的面积之和。
对于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个数/小维管束个数而言,耐热品种大于不耐热品种,且耐热品种的大维管束个数/小维管束个数大于1,也即大维管束个数比小维管束个数多;不耐热品种的大维管束个数/小维管束个数小于1,也即大维管束个数比小维管束个数少。
另外,髓腔面积/茎壁面积、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韧皮部面积/维管束面积、导管面积/维管束面积4个性状是不耐热品种大于耐热品种;而茎壁面积/节间横切面积、维管束总面积/茎壁面积、维管束总面积/横切面积、大维管束面积/节间横切面积4个性状是耐热品种大于不耐热品种。
2.2 不同部位维管束解剖性状的比较
由表1可知,对于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在叶鞘、穗颈节间、一次枝梗3个部位是不耐热品种大于耐热品种,而在叶片(包括主脉和侧脉)、二次枝梗是耐热品种大于不耐热品种。
从韧皮部面积占的比例来看,除一次枝梗和叶片主脉外,叶片侧脉、叶鞘、穗颈节间、二次枝梗4个部位都是不耐热品种大于耐热品种。
从导管面积占的比例来看,叶片、穗颈节间、二次枝梗是不耐热品种大于耐
热品种;叶鞘、一次枝梗是耐热品种大于不耐热品种。
3 小结与讨论
贯穿整个水稻植株体的维管束系统是其主要的输导组织,承担着植株体内的长距离运输功能,维管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构成,由导管构成的木质部主要输送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由筛管和伴胞组成的韧皮部主要输送溶解状态的同化物,维管束是水分、矿物质和有机养分的运输通道,在“源、库、流”中行使“流”的功能。
大量研究已证明,水稻穗颈节间大维管束的数目、大小与大穗呈正相关,是流大、流畅的解剖学基础[12,14]。
从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个数/小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来看,耐热品种的大维管束个数多于小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面积占茎壁面积的50%以上;不耐热品种的小维管束个数多于大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面积所占茎壁面积不到50%。
据此可认为耐热品种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数/小维管束数大于1与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大于0.5(不耐热品种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数/小维管束数小于1与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小于0.5)有因果关系。
大维管束面积占的比例越大,说明“流”越畅,这可能是在高温胁迫条件下耐热品种比不耐热品种灌浆饱满的原因。
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耐热品种还是不耐热品种,对于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在穗颈节间、一次枝梗、二次枝梗3个部位均是大于1,而在叶片侧脉、叶鞘均小于1,这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15],也即这应该看作是品种间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不同耐热性品种间的差异。
但对于叶片主脉的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耐热品种大于1,而不耐热品种小于1。
综合起来看,不管是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个数/小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还是叶片主脉的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都是耐热品种大于不耐热品种,也即耐热品种相对于不耐热品种“流”畅。
在高温胁迫下,对维管束“流”的生理活性影响的其他因素,如胼胝质对“流”的影响、同化物的源端装载与库端卸出的酶和动力、“流”运转的信号调节系统等方面,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是否存在差异及存在怎样的差异,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仅从此次试验的结果看,在水稻耐热性育种中,可以根据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个数/小维管束个数、大维管束面积/茎壁面积及叶片主脉的韧皮部面积/导管面积来进行单株选择。
参考文献:
[1] YOSHIDA S,SATAKE T,MACKILL D S. High temperatures stress in rice[J]. IRRI Reach Paper Series,1981,67:1-15.
[2] 高亮之,李林.水稻气象生态[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446-461.
[3] 宋洪元,雷建军,李成琼.植物热胁迫反应及抗热性鉴定与评价[J].中国蔬菜,1998(1):48-50.
[4] 森谷国男.稻の耐暑性[J]. 農業技術,1990,45(7):328-331.
[5] MACKILL D J,COFFMAN E R,RUTGER J N. Pollen shedding and combining ability for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in rice[J]. Crop Sci,1982,22(4):730-733.
[6] 徐云碧,石春海,申宗坦.热害对早稻结实率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1989(2):51-54.
[7]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人工气候室.高温对早稻开花结实的影响及其防治[J].植物学报,1977,19(2):126-130.
[8] 黄英金.特种水稻栽培[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86-96.
[9] 郑国锠.生物显微技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43-120.
[10] 朱徵.高碘酸-锡夫反应作为一种染色方法在植物组织学上的应用[J].植物学报,1963,11(2):155-163.
[11] 李阳生,王建波.淹涝胁迫对水稻叶鞘和叶片中淀粉粒分布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18(6):528-530.
[12] 黄璜.水稻穗颈节间组织与颖花数的关系[J].作物学报,1998,24(2):193-200.
[13]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4] 徐正进,陈温福,曹洪任,等.水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关系研究[J].作物学报,1998,24(1):47-57.
[15] 王锋尖,黄英金,李德荣,等. 水稻形态解剖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4):477-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