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真题(04)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江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
“史”字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B. 指事C. 形声D. 假借2. 下面是七年级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朝会》。
该剧本中始皇认同的制度是( )丞相王绾:今陛下一统天下,疆域辽阔,请分封诸子以拱卫王室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众,诸侯互相攻击,而天子不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始皇嬴政:廷尉所言甚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刺史制D. 行省制3. 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
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A. 严格的坊市界限B. 丰富的都市生活C. 开放的社会风气D. 先进的典章制度4. 不论以魏为正统,或以蜀为正统,从来没有人把另外两国排斥在中国之外;当宋、辽、西夏或宋、金、西夏并存时,虽互为敌国,但也并不把对方排除在中国之外。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A. 中华民族的认同感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 儒家思想的正统性D. 民族隔阂完全消失5. 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时兼管地方,设置三路宣慰司,管理军务、民事或兼管军民。
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A. 新疆B. 西藏C. 云南D. 台湾6.作品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强。
烈要求个性自由,堪称明朝戏曲之冠。
该作品是( )A. 《窦娥冤》B. 《长生殿》C. 《牡丹亭》D. 《红楼梦》7. 下图是清朝中期的人口数量和人均耕地面积对比图。
这反映了清朝中期( )A 人地矛盾突出 B. 农业生产恢复 C. 阶级矛盾激化 D. 土地兼并严重8. 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与一批官僚开始“察吏、整军、筹饷、辑夷”各事,《清史稿》将他看作“中兴之臣”。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
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红山文化玉龙A. 中华文明起源B. 奴隶社会瓦解C. 封建国家形成D. 皇帝制度确立2.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3.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描述的是()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筒车4. 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实行这一政策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5. 《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这说明历史研究应()A. 形式创新B. 贯通古今C. 秉笔直书D. 彰显个性6. 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天工开物》D. 《本草纲目》7. “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以上信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社会经济繁荣B. 市民生活丰富C. 对外交流频繁D. 民族交往交融8. “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瓷”有器型颜色纹饰,“词”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的辉煌时代均出现于( )A. 隋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9.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 )A. 西夏建立B. 辽宋议和C. 金军南下D. 元灭南宋10. 清政府为了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相关举措是( )A.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 抗击荷兰侵略C. 签订《尼布楚条约》D. 设置伊犁将军11.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 大泽乡起义B. 李自成起义C. 太平天国起义D. 义和团运动13. 井冈山被誉为“革命的灯塔”,因为中国共产党在这里( )A. 确立建党建军原则B. 始创人民军队C. 开辟正确革命道路D. 发动秋收起义14. “漫漫征途,穿越11个省,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创造了气吞山河人间奇迹。
2024年云南省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
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A.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C.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2.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这些措施有利于()A.促进经济发展B.增强军队战斗力C.提高行政效率D.强化旧贵族特权3.西汉以后,我国的冶铁技术、漆器、井渠法等传入大宛、安息,甚至西传至更远的罗马。
这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B.文成公主入藏C.江南地区的开发D.市舶司的设立4.下图是小云同学学习隋唐这一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
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5.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
这些措施意在()A.加强中央集权B.削弱宰相权力C.丰富市民生活D.发展海外贸易6.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7.我国古代建有一项宏伟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之中。
它最初的定位与作用是以军事防御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明长城D.北京城8.下图是同学们整理的清朝前期治理边疆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康熙:多次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妥善安置了回归祖国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A.巩固了西北边疆B.稳固了东南海防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9.这场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领土开始被割裂,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开始改变,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真题试卷 附解析
【中考真题】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河南辉县出土的铁犁头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镰刀河南辉县出土的铁锤口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建筑用途广泛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D.材料来源丰富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A.铸币金属匮乏B.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元朝此举()A.完成了全国统一B.加强了边疆管理C.进行了赋税改革D.推行了行省制度7.1608年,徐光启从福建引来甘薯种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后又写成《甘薯疏》,指出甘薯的优点,介绍其种植方法。
材料体现出他()A.关注科学理论B.得到百姓的支持C.重视数据分析D.注重实践与总结8.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
《中考真题》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019年中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原卷版)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母题来源】2019年中考山西卷节选【母题题文】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
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
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1)根据材料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试题答案】(1)示例:【试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曹操无力南下。
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是:【解题要点】1.(2018年湖南张家界中考模拟)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诗中所指战役的影响是A.有利于曹操统一北方B.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D.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2018年福建三明中考模拟)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A B C D3.(2019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根据下表中的史实,可知那一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新疆B.南海C.台湾D.西藏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母题来源】2019年中考北京卷【母题题文】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以后,我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局部的统一,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题干图片反映了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2024年中考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山东省威海市2024年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
《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2.如图为轮台古城遗址。
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轮台古城遗址位于我国的()A.西藏B.甘肃C.内蒙古D.新疆3.《中国墓室壁画史论》一书认为,北魏迁都促使北朝墓室壁画由“平城模式”演变为“洛阳模式”,其突出特征如下表。
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特征一:石质葬具的流行特征二:孝子图画像的流行孝子图画像以及类似的道德劝解主题画像普遍存在受汉代祠堂影响,在墓葬中出现仿建筑型石棺和石床A.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B.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进行改革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4.谚语、民谣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具有史料价值。
某朝代出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等谚语、民谣。
该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5.下面四幅插图记载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
这些插图出自()A.《天工开物》B.《资治通鉴》C.《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6.《国是三论》一书评论道:“中国面临大海,文物制度久已发达,人民所需无一不足……因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风,不愿主动求市场与知识于海外,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
”据此推断中国“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是因为()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7.如图纪念章正面刻有拿破仑三世像,背面刻有塘沽、张家湾、八里桥、北京等重要战役的地点,正反面均缝有北京的字样。
2024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中考历史真题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曰:“仁者人也”。
他认为应当关爱尊重他人。
有同情心,还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这体现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因材施教C.道之以政D.有教无类2.张骞首次出使西域时,听说了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情况,再次出使西域时,他派副使访问了安息,随后,安息使节来到汉朝,并将鸵鸟蛋等礼物送给汉武帝。
这说明张骞通西域()A.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B.促进了西汉与西域相互了解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文景之治”的出现3.在隋朝的废墟上,强大的唐朝建立起来了,新王朝的统治者继承和发展了隋朝在制度方面的诸多成就。
在下列选项中可以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确立分封制B.开创中央集权制度C.完善科举制D.地方实行行省制度4.与明朝鼎盛时期相比,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有了很大变化(图)。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明朝最盛时期和清朝前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A.市民文化丰富B.禁海令的颁布C.手工工场成熟D.社会经济发展5.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设立汉阳铁厂。
该厂设立10个分厂,配置了多种炼铁及轧制铁轨的设备,雇佣工人3000多名。
此外,他在武汉还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湖北自强学堂等。
这对武汉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了海防的建设 B.推动了近代化进程C.淘汰了传统的兵器D.延缓民用企业发展6.1921年6月29日下午6点,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他此行的目的是()A.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领导秋收起义C.参加八七会议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上地革命7.194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人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七大召开B.新中国的成立C.土地改革完成D.“双百”方针提出8.图是我国美术工作者1955年创作的宣传画,画面描绘了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开展劳动竞赛的场景。
2004年历史中考样卷
说明:1、试卷中提供的图片已在卷中标明了位置,请根据所寄文字稿中所附的图片进行扫描,扫描时注意看清编号。
2、试卷中有少部分内容涉及到世界古代史,这是参照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编排了一个单元世界古代史内容的实际编写的,我想是不会影响到其参考价值的。
2004年历史中考样卷(开卷)(青海湟中实验区,命题人:贾生石、孙成全)亲爱的同学们,三年紧张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请你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你的智慧和手笔,检验一下三年来你的收获与进步。
在做题之前,请不要先急着翻书,最好将所有的题目都浏览一遍,然后动笔。
你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和能力,不一定每一题都查阅资料,那样会浪费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好了,现在就开始答卷吧!祝你取得好成绩!一、历史知识聚焦(每题1分,共10分)根据所提供的历史片断描述写出相关历史事实。
例:任管仲为相尊王攘夷发展生产癸丘会盟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1、距今约170万年曾经生活在云南某县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2、秦孝公公孙鞅承认土地私有统一度量衡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3、北宋张择端描写汴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4、分京城、皇城、宫城三座整体布局匀称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5、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自强”自强•求富大规模的经济复兴运动()6、聂耳·田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朽的民族战歌()7、傅作义北平和平解放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8、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对港澳台的基本政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9、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美国·朝鲜·中国抗击侵略的军事斗争()10、互尊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外交原则()二、历史资料整理(20分)小明搜集了以下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为了查找方便,他想对这些资料做整理,请你帮帮小明,阅读完资料后按资料后面的要求加以整理。
文字资料:A、那时候,人们不是通过频繁的战争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以相对和平的方式推举继承人……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D、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E、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图片资料(加图F——图J)按要求整理以上资料:1、(10分)以上各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或朝代是A:B:C:D:E:F:G:H:I:J:2、(10分)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上资料(只填序号字母)()→()→()→()→()→()→()→()→()→()三、历史知识诊断(每题2分,共12分)下列各题对话中所反映的是历史事实吗?请指出错误所在。
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扬州市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认为各民族没有什么不同,“盖德泽洽,四海可使如一家”。
为此,他()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派遣张骞出使西域C.开创科举取士制度D.实行开明民族政策2.观察下图清代顺治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可知当时()A.农业稳步发展B.苛捐杂税繁重C.官僚机构臃肿D.对外贸易发达3.黄海海战中,致远舰官兵舍生忘死猛冲敌舰;经远舰长时间以一敌四,直到舰身下沉时仍然继续开炮击敌;定远、镇远两主力舰自始至终战斗在最前列。
他们的英勇行为()A.打击了英军的侵略气焰B.展现出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C.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
该杂志()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5.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次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6.1949年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该报道()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7.下图是李可染以1950年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畅游北海公园为素材创作的画。
该画作弘扬了()A.尊重劳动的风尚B.严谨治学的态度C.开天辟地的精神D.敢闯敢试的勇气8.1971年10月,有新闻媒介评论道:“中国是在自己不在场的情况下,受到联大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祝福,使联合国发生根本变化。
”该评论意在赞扬中国()A.支援朝鲜军民抗击侵略B.推动万隆会议取得成功C.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D.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9.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
山东威海历史中考试卷真题
山东威海历史中考试卷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山东威海地区在历史上曾属于哪个国家?A. 韩国B. 中国C. 日本D. 俄罗斯2. 威海卫的设立是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3. 威海卫在历史上曾是以下哪个国家的殖民地?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葡萄牙4. 威海卫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历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性?A. 农业发展B. 军事防御C. 贸易往来D. 宗教传播5. 威海卫在哪个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抗日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威海卫在________年被设立为卫所。
7. 威海卫在历史上曾被称为________。
8. 威海卫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________的重要港口。
9. 威海卫在________战争中被日本占领。
10. 威海卫在________年归还给中国。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威海卫在甲午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12. 描述威海卫在清朝时期的经济状况。
13. 阐述威海卫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
14. 简述威海卫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变化。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威海卫在历史上的军事战略意义及其对现代的影响。
16. 分析威海卫在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共20分)17.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威海卫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变化,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论述。
[材料内容省略]六、结束语本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山东威海地区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试卷的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威海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色,增强对家乡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
2004四川省郫县中考历史试卷
2004四川省郫县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1分。
请将答案的番号填入下列表格中。
) 1.2004年8月,奥运会的圣火将在希腊雅典点燃。
从历史上看,古代希腊是 A.东方文明发源地B.游牧文明发源地 C.西方文明发源地D.大河流域农业文明发源地2.下列哪一城市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奉为“圣地”?A.麦加B.耶路撒冷 C.麦地那D.伯利恒3.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及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地方—看。
原来是一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小的瓜纳哈尼岛。
文中的“他”指的是 A.达伽马B.哥伦布C.麦哲伦D.迪亚士 4.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是英国历史上哪一时期公民权利的变化? A.《权利法案》颁布后B.“光荣革命”期间 C.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D.英国共和时代5. 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
因为这一天A.在来克星顿打响抗英斗争第一枪B.《独立宣言》签署C.英军在约克镇向华盛顿投降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6.从一个炮兵上尉登上法国政治舞台,并叱咤风云达22年之久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A.罗伯斯庇尔B.拿破仑C.戴高乐D.克伦威尔7.在工业革命中,“解放”手的最早发明是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C.第一艘汽船的发明D.“火箭号”机车的发明8.下列各项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A.1825年,史蒂芬孙晚上坐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 B. 1856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达美国 C. 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了轰炸 D. 2002年,一位中国学生向联合国秘书长发了一封呼吁和平的电子邮件9.南美有一个国家名叫玻利维亚,这个国家的得名是为了纪念历史上哪一位英雄人物?A.圣马丁B.伊达尔哥C.彼德罗D.玻利瓦尔。
2004年黄石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2004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历史部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计12分)1、下列共和国第一代将军中,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大冶、阳新人是( )A.马龙 B.王平 C.吕作松 D.汪克明2、黄石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巨大,主要体现在( )上 A.轻访工业成就 B.钢铁、炼铜等重工业成就C.省辖地级市地位D.长江上的大航运港地位3、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天宝危机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果起义4、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以佛教为纽带与之往来的国家是( ) A.高丽 B.波斯 C.天竺 D.大食5、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有触动的改革是( )A.隋文帝改革 B.唐太宗的制度革新 C.周世宗改革D.王安石变法6、1856年初,一个英国商人不可能做到的是( )A.到广州经商 B.在上海租地建别墅C.在福州持刀伤中国人,中国的法官对他无可奈何 D.从上海出发,坐轮船去南京销售英国商品7、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8、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之说。
我们知道,文字是文明的标志之一,但它并非文明的本质。
那么人类文明产生的根本标志是什么?A.金字塔、空中花园等世界奇迹 B.奴隶制社会的形成C.《汉谟拉比法典》等成文法典出现 D.古代哲学产生9、“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一名言是谁说的?A.荷马 B.柏拉图 C.亚里土多德 D.苏格拉底10、新航路的开辟中,第一次横穿大西洋的航海家是A.达·伽马 B.哥伦布 C.迪亚土 D.麦哲伦11、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和进攻,西方大国采取了牺牲弱小、纵容侵略、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
在体现这一政策的事件中,除了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一事外,还有①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②西班牙内战 ③《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④德军侵占丹麦、挪威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关于“知识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它由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 ②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③它的发达程度高低,在当前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重要性一般 ④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被公认为是知识经济的代表人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材料解析题 (4小题,共计25分)阅读以下13-16题所给材料,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南充市二O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请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
每小题2分,共40分)1.《全球通史》载:“秦朝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
”这“印记”体现在()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修建秦始皇陵C.推行休养生息政策D.创立科举制度2.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
这是为了纪念()A.三元里人民抗英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黄花岗起义3.1895年,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
与之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
这里的“革命”指()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大革命5.《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号召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由此可知,五四运动()A.是一场发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B.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D.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6.阆中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3年,有2万多名阆中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
下列事件与红四方面军直接相关的是()A.南昌起义B.会宁会师C.西安事变D.秋收起义7.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这次大会是()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战歌可用于研究()A.百团大战的经过B.重庆谈判的意义C.渡江战役的原因D.抗美援朝的目的9.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类别粮食棉花油料1951年比1950年增长(%)8.748.822.41952年比1951年增长(%)14.126.512.5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土地改革D.“八字方针”10.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主要是()A.团结合作B.艰苦奋斗C.实事求是D.助人为乐11.不同类型的史料价值各有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真题(0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前面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红山文化”出现在公元前4000——前3000年,以辽河流域为中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
红山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饲养猪、牛、羊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陶器以“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
下列与红山文化相类似的农耕文明代表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
右图为元朝的乘驿金字圆牌。
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
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
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
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A.元朝战争频繁B.元朝交通便捷C.元朝商业繁荣D.元朝农业发展3.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
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
”与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5.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全面展开。
将下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措施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①陕西长安县韩家湾生产队②195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③上海永安公司实行公私社员领取承包合同书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合营时公司门口的庆祝场景a.第一个五年计划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a ②—b ③—cB. ①—c ②—b ③—aC. ①—b ②—a ③—cD. ①—c ②—a ③—b6.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
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
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
孕育这一文明的是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7.尽管葡萄牙商人在贸易圈中并非特别出众,但是葡萄牙的渔民却有在多风暴的大西洋中航行的长期传统。
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葡萄牙的海员不仅在大西洋探险中,而且在穿越印度洋寻找通向亚洲市场的海上航线的过程中,都是以早期的领导者的身份出现的。
上述材料反映出葡萄牙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因素是A.航海经验丰富B.基督教的传播C.对外贸易频繁D.造船技术发达8.右图为查理一世的判决书。
1648年,当死刑判决下来后,查理一世怀着对上帝的虔诚和君权神授的观念从容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位国王悲剧的根源是:他过于专注国王的权力,以至于过分地侵犯了贵族和民众的权利,从而丧失了国王的宝座和自己的头颅。
与上述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采邑改革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法国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9.从18世纪20年代起,法国先进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以自由、平等、博爱等所谓自然权利,猛烈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他们要求把过去一切不合理性的东西通通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重新建立起一个符合“永恒真理”、“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有①伏尔泰②但丁③亚里士多德④孟德斯鸠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④10.欧洲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世界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深受欧洲的影响,并推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进程,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加冕b.英国宪章运动c.法国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A.acbB.cabC.bacD.abc11.美国历史学教授詹姆斯·麦佛森说:“如果这个国家可以分裂为两个,就可以分裂成3个、4个、6个、12个,林肯政府发动战争的理由是,南方违背了国家的统一,违背了宪法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
”这段话表明美国南北战争的目的是A.废除黑人奴隶制B.废除封建农奴制C.维护国家统一D.建立世界霸权12.由于缺少经验,最初日本政府不顾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不加选择地移植外国机器设备,以致大量引进的设备报废了。
片面强调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忽略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管理制度。
结果,不少官营企业因管理不善而严重亏损。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B.明治维新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明治维新加强了中央集权D.明治维新的盲目性和局限性1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老兵回忆说:“9月13日我们的队伍突入市区,攻占了市中心的玛玛耶夫岗。
双方开始逐街逐楼逐屋地争夺厮杀,光是火车站一个地方双方就先后易手十多次。
……我感到战斗打到这种程度时已经不再是一场争夺战略要地的单纯的军事行为。
正是因为这个城市名称的象征性意义,希特勒和斯大林……都下定了拼死争夺的决心,一个坚决要征服,一个誓死不放弃……”上述内容描述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不列颠空战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14.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政策市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
”上述材料应该出现在A.美国独立战争期间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冷战期间15.《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道:“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
二战后,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A.二战后德法两国继续对抗B.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C.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合作增强D.二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二、读图说史(本题2小题,16题6分,17题5分,共11分)16.在古罗马遗留给后世的诸多遗产中,罗马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影响逾千年而不衰。
观看下面三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十二铜表法在罗马广场上颁布图二浮雕上的罗马法庭图三浮雕上的查士丁尼大帝像图一:《十二铜表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
公元前451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提议下,罗马政府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
次年,又增编两表,作为对前者的补充,这就是著名的《十二铜表法》。
它是罗马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图二:罗马法庭由原告、被告、法官、律师等组成。
诉讼程序主要有传唤、审判、上诉和判决。
如果被告对下级法官的判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官提出上诉。
图三: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命人将以往历届皇帝所颁布的法令删除矛盾和不合时宜的地方,按时间顺序汇编成册,名为《查士丁尼法典》。
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统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四点即可,4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信息点四:(2)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你是否赞同?简要说明理由。
(2分)17.观看下面三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17年取得胜利的人民图二 1918年起义士图三德国与盟军在贡比涅森林军队在彼得格勒游行兵攻入柏林的王宫的一辆铁路列车里签订停战协议注: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十月革命。
之后苏俄政府同德国及其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俄国完全退出战争。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群众革命情绪高涨。
1918年11月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爆发起义,得到当地工人响应。
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霍亨索伦王朝统治被推翻。
11月11日,德国代表与盟军签订了停战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1)以上三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1分)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分)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以上图文介绍反映出革命对战争的影响是什么?(1分)三、材料解析题(本题3小题,18题5分,19题6分,20题8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选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邢州窑与越州窑是唐朝南北诸窑的代表窑,出产的瓷器质量不相上下。
茶圣陆羽按照瓷色与茶色是否相配来定各窑优劣,说邢瓷白,盛茶呈红色,越瓷青,盛茶呈绿色。
唐三彩是有名的陶器。
所谓三彩,即在无色釉的白底胎上用铅黄、绿、青等色画成花纹,烧制成陶器。
因是唐朝创制,故称唐三彩。
唐青瓷葫芦尊唐邢窑白釉瓶唐三彩——选自《全彩中国史》材料三:唐太宗统治时期“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资治通鉴》)。
唐帝国最盛时,东到朝鲜半岛,西到新疆帕米尔以西的中亚,北到贝加尔湖,南到今越南中部。
不仅超出了隋朝,也超过了汉代。
唐帝国疆域最盛时面积约在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左右,与之同时的大食帝国的面积约为一千万平方公里。
——选自《盛唐气象》材料四: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向唐朝络绎不绝的派出“遣唐使”。
他们当中留学生和学问僧占了相当比例,大批留学生和学问僧,广泛收集各类图籍,拜师交友,学习知识。
学成后的留学人员一批一批第返回日本,在日本全面推行以唐朝为样本的改革,建设“律令制”国家,大起唐式伽蓝①,以位于今日奈良的平城京和位于京都的平安京为代表,八、九世纪的日本简直就是唐朝的翻版。
——选自《遣唐使与学问僧》注释:①伽(qié)蓝:佛寺(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太宗、唐玄宗在位时的年号。
(2分)(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方面的情况?(1分)(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1分)(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1分)19.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