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
由于传记不同于历史史料,它还属于文学作品,在记叙人物主要事迹的同时,还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
本文在叙述张衡成就的同时,也进行了评价,有的是直接评价,有的是间接评价.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评价张衡的句子,并体味总结他有哪些高尚品德?(ppt展示)
谁找到了给说一说。
……
2、品味张衡高尚品德
“从容淡静”“不慕名利”。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是“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
不仅如此,他还“不好结交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些都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下学期第3周教学设计
从题目可知,这是一篇传记。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
1、思考本文写了张衡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分别取得什么成就呢?(ppt展示)
……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下面看第二段的字词,这一段请哪位给解释?
……
刚才我们了解一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但这样还不够,学习文言文,翻译句子更重要,考试时翻译占10分呢。
3、翻译句子
老师在文中选了4个句子供同学们翻译。翻译时除了解释字词的意义,还要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文言现象。
请看第一句: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上,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
学识渊博、严谨谦虚、不慕名利、从容淡雅、果断正直、政绩卓越……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用事实来检验地震的方向,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看,从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可是感觉不到地面振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4)、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当时国家的政局日渐昏暗,大权转移到下边的人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写奏章陈述这些事情。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11周教学设计(劝学)
《劝学》教学设计一、基本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劝学》是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议论性文章,通过诵读和学案导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荀子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思想。
二、教材教法分析《劝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文的内容是:学习能改变自己,能弥补不足,因此劝勉人们要不停地学习,即“劝学”、“学不可以已”。
本文的特点是:论点明快,开篇就直接提出“学不可以已”;论据鲜活,“青于蓝”、“寒于水”等都是生活中的例子;论证充分,论证角度多样,先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后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来论证;论证方法多样,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来论证;全文说理透彻深入,表达通俗生动;“劝”等文言实词和“于”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具有典型性。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以及论点明快、论据鲜活、论证充分的写作方法,并学习“劝”等文言实词和“于”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生已具备的相应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以及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已经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学习的重要性等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充分发挥个人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书本记录与黑板展示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涵泳法、查阅字典法、质疑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目标(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说出文言实词“劝”、“中”、“绝”、“假”和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的意义和用法;(2)能解释作者用比喻、对比说理的方法和效果;(3)能背诵并默写全文。
2.过程与方法(1)能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提问和探究的方法;(2)能在体会作者感情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具体背景,方可深入理解 诗的内容。这就是人们常 说的“知人论世”的读书 方法。 2.在诵读中进入诗的意 境。成诵是鉴赏的起步, 又是进一步鉴赏的前提, 特别是短诗(包括律诗和 绝句),要养成背诵的习 惯。不养成这个习惯就不 易学好诗。 3.从名句赏析入手。这 是鉴赏诗歌的简便办法。 杜诗中名句极多,这三首 诗中,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一 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 向黄昏”、“千载琵琶作 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都是千锤百炼的名 句,可以作为鉴赏的重 点。
抓住诗中的形 象,紧扣表现形 象特征的词语, 体味情感; 3.知人论世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 人生活的时代特 二、教材分析 征和其自身境 1.《杜甫诗三首》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而单元第二篇,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唐诗诗歌是以 况; 高度凝练的语言反应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这三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时所作,也 是他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写景或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4.学生积累并识 2. 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统 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以稷、契自 记: 许,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一心想要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的道路他曾回忆他的 (1)咏史怀古诗 自负心情说: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在唐玄宗逐渐昏庸,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的社会里, 中的常见意象 那是注定要碰壁的杜甫一 生的苦难和穷困 使他不能不看到封建社会的冷酷现实在他的笔下,多少 A.前代的都城: 辛酸苦累倾泻而出,多少的忧国忧民积郁其中。 咸阳、长安、金 3. 公元 759 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 陵、姑苏、洛阳、 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 汴京 (今四川奉节) ,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此间创作了四十多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这三首都是这一时期的作 B.发生过重大事 品 件的地点:骊山、 4.《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此诗时, 赤壁、新亭、隋 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 堤、马嵬、华清 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 宫、 汴河、 淮水 5. 《咏怀古迹》是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分别咏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主旨是 C.历代帝王与名 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 人的故居、陵墓、 6. 《登高》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 (767) 秋在夔州所作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 祠庙:乌衣巷、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职衔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关系称谓同志老师师傅老板朋友名字称谓,用于平辈间:小名大名绰号亲昵称谓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1)“家大舍小令外人”2)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特定称谓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庠序;同学称:同窗。
(二)禁忌语: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学生交流发言日常生活中与这几类禁忌语相关的例子。
2、师生小结:(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避讳说“死”,西方人忌称别人“老”)(2)节庆日的禁忌语;(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3)私隐的禁忌语。
(家庭情况、家庭不幸、年龄、收入、感情生活)(4)生理上的缺陷。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
如果彼此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1周教学设计(林黛玉进贾府)-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1、宝玉出场最费周章,先有王夫人称其为“孽根祸胎〞,而刚来又“转身去了〞,还录下后人《西江月》词贬抑之,为什么要这样写?
2、黛玉见宝玉写一“惊〞字,宝玉见黛玉写一“笑〞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3、宝玉眼中所见之黛玉与众人、凤姐所见迥异,这不同的取舍反映了宝玉怎样的思想性格?
学习目标
〔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
1.了解名著《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相关知识。
2.重点把握以下词语的字音或词义:敕造 形容 不经之谈 便宜 总角 乖X 不肖 纨绔 两靥 忖度。
3.着重掌握以下要点,提高小说鉴赏能力:能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如在语言描写中表达林黛玉敏感的性格等;能体会细节描写在叙事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要性;能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能分析贾府外观、布局、陈设等描写的特点与作用,理清环境与人物、环境与主题的关系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能品味语言,如描写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句子,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3.着重掌握以下要点,提高小说鉴赏能力:能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如在语言描写中表达林黛玉敏感的性格等;能体会细节描写在叙事作品中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要性;能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理解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能分析贾府外观、布局、陈设等描写的特点与作用,理清环境与人物、环境与主题的关系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能品味语言,如描写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等句子,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蜀道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语文教案
教师反思
环节1
导入新课
1、以“诗仙”名称的得来导入《蜀道难》: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时,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环节7
把握诗歌主旨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巡视点拨。2、分析讲解。
归纳诗歌主旨:
全诗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贯穿全诗的主线,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和友人旅蜀的隐忧微愁。
1、小组讨论解答。2、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3、听教师点评,加深理解,并做好笔记。
二、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式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其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表现了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上有……攀援”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些是点面结合。“六龙回日”“扪参历井”是诗人的想象和夸张。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1、提出要求,巡视点拨。2、重点难点考点提示强调。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 过秦论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过秦论1 / 102 / 103 / 10学生默读,理解。
教师提示:汉文帝渴求贤臣,坐在宣室里征求贾谊的意见,贾谊的政治才干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空自夜半前席,不向贾谊征求社稷大计却问及鬼魅神仙。
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那么不遇的实质。
贾谊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需哀伤付一生。
学生默读,理解。
教师提示: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
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那么,贾谊“才调〞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从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过秦论》中寻找答案吧。
补:《咏贾谊》: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万千,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某某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二、作者简介补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某某人,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X,表生字: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通假字:〔读本字音〕约从离衡〔通“横〞〕①对课文内容作简单的分析点拨,以期尽快形成背诵思路;②语气提示思路板书:孝公:崛起〔前361~前338〕〔1段〕兴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发展〔前337~前247〕〔2段〕始皇:统一全国〔前246~前210〕〔3段〕兴亡过程亡二世:灭亡〔前209~前207〕〔4段〕2、分析到课文第三段时讲一段背一段减轻他们背诵的难度。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老人与海》教学设计
②朗读提示:语 速 放 慢、 读 出 停 顿、读 出 语 气 五、预习检查: 1.解释下列句中加了横线的词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③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2.选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 A 函梁君臣之首 C 逸豫可以亡身 B 忧劳可以兴国 D 数十伶人困之
3.翻译: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4.翻译: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六、齐读,分析课文 1.找出观点句(论点)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2.依据(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3.请同学们在二、三段中迅速找出关于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句子。 得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 失:一夫作难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 4.庄宗得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谦虚得到益处;安乐可以使自身毁灭,自满 招来损害。 5.文章到此似乎已经结束,为什么还有第四自然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①因为本文是为《伶官传》所写的序,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 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强调可以扣住题目。 ②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盛衰,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 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 人,如果小看“忽微” ,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同样会身死国灭。作者在这 4、再读课文,提 炼情节。 3、学生借助工具 书解决字音问题。
2 .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④与其所以失之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职衔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关系称谓同志老师师傅老板朋友名字称谓,用于平辈间:小名大名绰号亲昵称谓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家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
1)“家大舍小令外人”2)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特定称谓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兄弟代称:昆仲、手足;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老师称:恩师、夫子;学生称:门生、受业;学校称:寒窗、庠序;同学称:同窗。
(二)禁忌语: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1、学生交流发言日常生活中与这几类禁忌语相关的例子。
2、师生小结:(1)生老病死的禁忌语;(避讳说“死”,西方人忌称别人“老”)(2)节庆日的禁忌语;(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3)私隐的禁忌语。
(家庭情况、家庭不幸、年龄、收入、感情生活)(4)生理上的缺陷。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
如果彼此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诗两首
课题
《李商隐诗两首》
课时
3
考点、知识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归纳出高考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要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基本文意。
3.能熟读成诵。
A部硕翰学院教学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4、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2.通过课文学习能掌握常见诗歌的表达技巧:如起兴、比喻、用典等。
3.能对诗歌的语言、情感和诗人的观点态度品评,尝试解析诗歌,并能结合诗歌举例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主题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
5、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6、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B部教学目标:
1.疏通字词,了解典故,读懂诗歌句意。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对比论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6、普希金说:“大石拦路,勇者视为前进的阶梯,弱者视为前进的障碍。〞强者有顽强的毅力,对“拦路石〞毫不畏惧,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而后一种人因为缺少一股拼搏的毅力,不懂得成功来之不易,光看到别人的成功,看不到成功所付出的艰辛的劳动,面对“拦路石〞知“难〞而退,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2、你会得出什么结论?〔自由展示〕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娴丽,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辞,所学於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那么止,无说那么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假设楚国;楚国之丽者,莫假设臣里;臣里之美者,莫假设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那么太长,减之一分那么太短;著粉那么太白,施朱那么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那么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结论是〕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登徒子好色赋》
7、历史是一面镜子。假假设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______________〔1〕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谏讽,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____〔2〕综上所述,不难看出:____。〔3〕
(1)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鵲的意见,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假设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 (2)如果当初唐太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创造“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3)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二语文《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全册语文教案
《杜甫诗三首》
课时
2
考点、知识点
1.理解鉴赏的诗歌形象
2.品味诗歌语言
3.把握诗歌情感
4.评价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能够、想象,抓住诗歌的意象、意境。
答: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哀猿,烘托出悲凉。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
4.颈联,尾联是如何表达杜甫心中的愁苦的?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乌衣巷、朱雀桥、石头城、台城、淮水、六朝、华清宫
2.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重、难点
(分层建议)
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能够默写《登高》和《咏怀古迹》。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A部硕翰学院教学
1.通过复习,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
2.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
(三)走进作者: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四)探寻背景: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
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
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五)课文分析
1.第一自然段:文章在开篇提出“学者必有师”的论点后,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论述自己的观点的呢?
明确:
为什么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呢?
明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所以跟从老师学习很重要。
因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在作者韩愈看来,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呢?
明确:懂得道理比自己多的人即可。
应该突破年龄差距、地位差距等因素──这是我们在选择老师时应该持有的一种正确态度。
立足于这样的态度,在选择老师方面,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标准呢?
明确: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言,表达不同
观点。
从韩愈
《师说》一文
当时的现实
意义及长远
影响来谈,学
生可以展开
思维,拓展想
象空间。
的特点,读准
作者蕴含的感
情。
2.设置一些问
题,让学生带
着问题研习课
文,从课文中
找答案,深入
了解课文内
容,在研讨的
过程中感受本
文作者的写作
意图以及要抒
发的情。
3. 引导学生
体味收获,教
师小结课文内
容。
全文通过
对师的讨论,
表达了作者对
古人从师之道
的赞扬,对
“耻学于师”
的社会风气的
无情批判。
我
们深切体会到
色于古人,人们把
老师比喻成“人
类灵魂的工程
师”。
然而,在
魏晋以后门阀制
度仍有沿袭的唐
代,贵族子弟都入
弘文馆,崇文馆和
国子学。
他们无论
学业如何,都有官
可做。
因此,他们
轻贱老师,社会上
从师之风日下。
在
这种情况下,唐代
散文家韩愈却大
张旗鼓地宣扬自
己的观点,批判
“耻学于师”的
陋习。
现在,我们
就来学习千古佳
作《师说》,从中
感受韩愈非凡的
勇气和斗争精神。
(六) 拓展与小结
1.《师说》的创作至今已有1200多年,那么,课文中有关尊师重道的观点是否适合于现代社会呢?你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观点1:选择老师应该不论少长贵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学问高者未必地位高,地位高者未必学问高。
求学的人,务必虚怀若谷,多方请教,才能丰富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观点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时代的进步,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而很多行业往往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一个行业的佼佼者,在另外一个行业可能就是门外汉(庄稼汉搞IT,文理教师的分工)──术业有专攻学英语,三级──四级──六级……大学生辅导中学生,教授辅导大学生(闻道有先后)观点3:不能自满(孔子从师而学的例子)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请教,也即“不耻相师”,虚怀若谷。
我们不能一有点成绩,就像皮球一样,别人拍不得,轻轻一拍,就跳得老高。
成绩越大,越要谦虚谨慎。
那么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平等、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