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1. 引言1.1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意义农村民居的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农村地区是地震频发区域,而农村民居多为传统建筑,结构脆弱,易受地震破坏。
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民居是农民的栖身之地,如果发生地震灾害,不仅会造成房屋损坏,还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通过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可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对农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发生地震灾害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提高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推动。
1.2 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的现状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民居防震减灾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地区多为传统砖木结构或简易结构房屋,这些房屋存在着抗震能力较弱的情况。
加上许多农村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易发区,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农村民居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
目前,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防震减灾意识,居民对地震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
农村民居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标准相对滞后,未能满足地震安全的要求。
农村地震监测体系相对薄弱,缺乏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不足。
加强农村民居的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安全意识,加强防震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地震监测系统,已成为当前农村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农村民居的地震安全性,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
农村地区也存在一些生产事故,如农药中毒、机械伤害等。这些事故的发生通常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缺 乏安全意识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关。
农村防灾减灾措施现状
政府投入
政府在农村防灾减灾方面加大了投入,包括加强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提供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物资支持等。
社会组织参与
许多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如志愿者团体、民间协会等。这些组织在灾害发生时,通过提供救援物资、协助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方式,发挥 了重要作用。
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
2023-11-09
目录
• 引言 • 农村防灾减灾现状分析 • 农村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 农村防灾减灾成功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近年来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自然灾害和人为 灾害频发,给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威胁 。
度和时效性。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农村居民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力度,提高他们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 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防灾减灾合 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该地区在防洪抗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 效减少了洪涝灾害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洪涝灾害,近年 来,通过实施一系列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显著提高了防洪抗涝能力。具体措施包括 :河道整治、堤防加固、水文监测、排水系 统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等。此外,该地区还 加强了灾情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
03
农村防灾减灾对策研究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防灾意识
加强对农民的防灾减灾教育
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措施
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一种常态。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来自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安全,必须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此主题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1、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增加气象监测站点的密度,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灾害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气象预测技术,及时向农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农民对灾害的防范意识。
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1、完善农田排灌系统,提高抗洪抢险能力。
2、加强农田防渗排渍设施建设,降低自然灾害对农田土壤的侵蚀损害。
三、推广耐灾品种和种植制度1、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适应自然灾害条件的耐灾品种,提高农作物对灾害的抵抗能力。
2、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推广亩产增收型种植制度,减小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四、建立农业保险制度1、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产品,为农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2、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购物保险的意识和积极性。
五、加强农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培训1、利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开展农民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2、建立农民自救互救组织,提高农民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加强政府的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1、建立健全的灾害管理机制,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提高政府对农业灾害的应对能力。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救援队伍的应对能力和救援效率。
总结起来,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工作的投入,推动各项措施的落实,让农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实现更好的发展。
为了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投入,推动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以应对不断升级的自然灾害。
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雷电对人类产生的威胁也日益突显。
雷电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防雷减灾管理及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防雷减灾管理和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一、防雷减灾管理的现状防雷减灾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来预防雷电灾害,并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处理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目前,我国的防雷减灾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雷技术标准制定和落实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雷技术标准,包括建筑物的防雷设计标准、雷电监测技术标准等。
实际上这些标准的执行并不够到位,导致很多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并不符合标准要求。
加强对防雷技术标准的落实是当前防雷减灾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2. 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在一些重要公共建筑和设施中,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十分重要。
在一些地方,由于对防雷设施的重视不够,导致了防雷设施建设不达标或者维护不及时,增加了雷电灾害的发生风险。
3. 人员防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雷电灾害会对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人员防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尤为重要。
目前,一些高风险行业和工作岗位已经开始应用雷电防护装备和技术,但在大众领域中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
以上就是目前我国防雷减灾管理的主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下面将对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
二、综合防雷减灾技术的应用综合防雷减灾技术是指将雷电灾害的预防、监测、应对等技术手段综合利用,以降低雷电灾害的发生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目前,综合防雷减灾技术已经在一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雷电监测技术的应用雷电监测技术是指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对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雷电监测技术,可以及时掌握雷电的活动规律和可能的发生范围,从而在灾害发生前进行预警和应对。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防雷设施已经开始在一些建筑和设施中得到应用。
这些设施可以通过感知雷电活动并自动响应,提高了防护效果和减少了人工维护成本。
防雷调研报告
防雷调研报告
《防雷调研报告》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雷电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探讨防雷措施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走访。
在问卷中,我们主要了解农民对于防雷设施的了解程度以及其实际使用情况。
在现场走访中,我们观察了农村居民区的防雷设施情况,并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防雷设施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于雷电的认识仍然不足,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防雷设施的重要性。
即使在一些有了解的农民中,也存在对于防雷设施安装不规范,甚至是错误使用的情况。
在现场走访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区的防雷设施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有任何防雷设施。
四、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1. 增加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于雷电的认识和防雷设施的重要性;
2. 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防雷设施的安装和使用,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防雷效果;
3. 加大对农村地区防雷设施的投入,建设完善的防雷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安全。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农村地区防雷设施存在较大的不足,需要加大宣传和投入,提高农民对于防雷设施的认识和使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在农村地区降低雷电损失,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如何进一步健全
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如何进一步健全农村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特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往往较为脆弱。
健全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对于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目前,农村在灾害监测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监测设备不足、监测站点分布不合理等。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气象、水文、地质等灾害监测设施的投入,合理布局监测站点,提高监测的精度和覆盖面。
同时,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每一位村民手中。
比如,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发布预警信息,让村民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其次,提高农村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至关重要。
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农村居民对灾害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因此,要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应急演练等形式,让村民了解常见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例如,可以在村里设置宣传栏,张贴防灾减灾知识海报;组织村民观看相关的科普视频;在学校开设防灾减灾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防灾意识。
此外,还可以建立农村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在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
再者,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
一些农村地区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老化破旧,在灾害来临时容易受损,影响救援和疏散工作。
因此,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道路、桥梁的修缮和加固,提高其抗灾能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增强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农村房屋的抗震、抗风等性能,提高住房的安全性。
同时,要合理规划农村的建设布局,避免在灾害易发区建设重要设施和居民点。
另外,建立健全农村防灾减灾的应急救援机制不可或缺。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
农村防雷工作现状及对策
1 农 村 防 雷 工 作 现 状
农 村 防雷减 灾 工作 的硬件 条 件不 足 , 术 支持 、 共 服 技 公
普遍存在 , 导致 家 用 电器 损坏 和 火 灾 事故 发 生 。 露 架 空 , 裸
又 无雷 电 防护 措 施 , 雷 电感 应 的主要 通 道 。 是 据调 查 , 数 多
随着 农村 经 济的 快速发 展 , 民楼 越 盖越 高 , 用 电器 居 家
也越 来 越 多 , 是 由于对 农 村基 础 设 施建 设 的资 金投 入 不 但 足 , 线 电 视 、 庭 电源 线 、 有 家 电话 线 等 线 缆都 是 由电线 杆 架 空支 撑 的 , 没有 特殊 的 防雷保 护措 施 , 直接 通 过墙 体进 入 而 室内, 增加 了农 民 住宅 电器设 备遭 雷击 的几 率 。
屋 顶 随 意安 装 蓄 水箱 、 阳 能 、 调 室外 机 等 , 无有 效 的 太 空 在 防雷措 施 的条件 下 , 易发 生 雷 电灾害 。 极
农村 的 房屋 主要 是砖 瓦 结 构 , 建 房 屋 虽 然 基本 上是 新
钢筋 混凝 土 结构 , 大 多数 均没 有考 虑雷 电防 护 问题 , 有 但 没 安装 基本 的 防直 击雷 措施 ( 避雷 带 、 避雷 针 ) 接地 网 , 本 和 根 起不 到直 击雷 防护作 用【 1 ] 。
平低 也 是造 成 农 村 雷 电灾 害 的重 要原 因之 一 , 外劳 作 的 在 农 民 遇 到雷 雨 天 气经 常 躲在 大 树 下 或小 亭 子里 , 铁 制 农 而
防雷减灾工作总结
防雷减灾工作总结引言:雷电灾害是一种常见但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针对雷电灾害,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防雷减灾工作。
本文将对防雷减灾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完善和推进措施。
一、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1.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雷电灾害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能够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同时会引发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对建筑物、电力设施、通信设备等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防雷减灾工作能够有效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社会抗灾能力。
防雷减灾工作不仅仅是对某个个体或设施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提高整个社会的抗灾能力。
通过加强民众的安全意识、培养合理的防雷行为习惯,提高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能够使社会在雷电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应对,减少灾害损失。
3.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防雷减灾工作对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雷电灾害经常会导致设备损坏、作物减产等,因此有效的防雷减灾措施能够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防雷减灾工作的成效1.法律法规健全。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包括《建筑物防雷技术规范》、《防雷规程》等,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2.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学校、社区、媒体等都积极开展防雷宣传活动,提醒人们注意雷电天气,掌握防雷知识。
3.技术手段不断进步。
防雷技术在不断创新和进步中,防雷设备和装置的性能得到了提升,为防雷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雇佣人员具有一定的维修装机和操作才能。
4.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相关部门加强了防雷减灾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演练和培训,提高了防灾工作的响应速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防雷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虽然现在宣传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对雷电灾害认识不深,防护意识不强,需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的防雷意识。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雷减灾对策探讨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雷减灾对策探讨一、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雷电灾害是地球自然界常见的灾害之一,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更是给农作物、家畜以及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条件:雷电灾害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下,而雷暴天气的形成主要受到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的影响。
当这些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雷云,并且在云之间发生强烈的对流,最终产生雷电。
2. 地形条件:地形对于雷电灾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地势地区和山地地区由于地势的起伏,更容易形成雷电灾害。
而低地势地区虽然不易形成雷电,但在雷暴天气下也会受到雷电灾害的影响。
3.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雷电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的耕地、农田、房屋等构成了对雷电灾害的一种诱发因素。
人类的生产活动也会导致雷电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损失。
二、农村雷电灾害防雷减灾对策探讨针对农村地区雷电灾害频发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雷减灾:1. 宣传教育:对于农村地区的农民,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帮助他们了解雷电灾害的危害和成因。
只有了解了雷电的危害和成因,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2. 安装避雷设施: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安装避雷设施来减少雷电灾害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可以在农田和农房等地方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设施,以减少雷电灾害对农民的损失。
3. 建立应急预警系统: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建立雷电灾害的应急预警系统,及时向农民发布雷电灾害的预警信息,以便农民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
4. 合理规划场地结构: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场地结构,减少雷电灾害对农民的影响。
可以避免在高地势地区建造农房、堆放农作物等,从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5. 加强科研力量:在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科研力量,研究雷电灾害的成因和防治对策,以提高农民对雷电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及途径
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及途径摘要阐述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必要性,分析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工作进行的现状,并提出如防雷技术的推广应用、防雷科普的持续开展、雷电监测网络的完善、公共机构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提高等减少农村雷灾的途径,以为推动浙江省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防雷减灾;现状;途径;浙江省1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必要性1.1农村雷灾导致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严重浙江省是雷电灾害多发地区,据初步统计,2004—2008年,全省上报雷电灾害中,农村占54%,其中农村人身事故占79%,农村死亡人数占79%,农村受伤人数占91%,农村引发火灾或爆炸占68%,农村建筑物受损占76%,农村直接经济损失占42%。
农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甚至超过台风、暴雨,群死群伤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是当务之急。
1.2农村自然环境条件复杂,防灾抗灾能力弱农村选址多有以下几个特点:或地理位置较高,或突出周围地貌,或空旷开阔,或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或邻近潮湿和水体环境,这些都是有利于雷电生成的自然条件,导致雷电灾害频发。
浙江省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具有村镇商业化、工业化、聚集程度较高的特性[1]。
例如,存在一些位于空旷地带的农业基地及农业示范园;存在一些高山处的农家乐和休闲观光园;民房因考虑美观效果在屋顶增设不接地的金属装饰物、凉亭等;乡镇企业多且大部分企业厂房紧邻农田、水域,而防雷设施几乎是空白;外来务工人员多,基础设施薄弱,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网络等架空线路乱拉乱挂现象严重,布线混乱;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电子、电气设备越来越多等。
然而农村防雷设施很薄弱,而且广大农民缺乏防雷避雷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农村的防雷减灾体系经不起雷击灾害的冲击,做好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不可忽视的问题。
1.3雷电活动频繁根据浙江省闪电定位监测数据,2007年全省共发生地闪(云地之间的闪电)418 138次,全省域面有5次以上地闪的雷暴日达113 d;6、7、8月地闪次数占全年总地闪次数的85.70%,地闪高密度分布在杭州市与绍兴市的交界处、浙东的台州市与宁波市以及浙西南的丽水市(图1)。
农村防雷减灾现状与对策论文
浅谈农村防雷减灾现状与对策【摘要】本文就海南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现状,指出了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分析了农村成为雷击事件的高发区的原因。
同时就如何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浅谈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防雷;防雷减灾;建议及对策1.我国农村雷电灾害现状根据中国气象局近10年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且平均每年约有1 000多人遭受雷击伤亡,其中10%以下发生在城市,90%以上发生在农村,表明了城市防雷措施相对完善,而农村防雷措施很不健全,农民防雷意识相对薄弱,基础设施防雷装置有待完善。
2.认识防雷减灾安全的重要性雷击灾害是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海南省是全国雷电高发区和重灾区,年平均雷暴日超过100天,居全国之首。
海南岛雷击频繁时段是每年4月—9月。
由于雷暴频繁发生,每年都有多起雷击伤亡人畜和其他设备事故发生。
据省防雷中心统计,2010年全省共发生47起雷击事故,其中,雷击造成部分建筑物和大量电气设备损坏,经济损失达2660.84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30.1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630.70万元;雷击同时造成伤亡事故4起,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
具体而言,乡村和野外仍然是雷击伤亡事故的主要发生地,在4起雷击伤亡事故中,发生野外3起,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发生在农村民居1起,造成2人受伤。
由此可见,农村是防雷工作的薄弱环节,是雷击事件的高发区,农民成为最易受雷电伤害的高危群体,农村的防雷安全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农村防雷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破解农村防御雷击灾害难题、保障农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已成为防雷工作的重点。
3.农村成为雷击重灾原因分析3.1防雷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防雷知识农村、农民群众的防雷知识缺乏,防雷、避雷意识差。
大部分村民对被雷击事件存在侥幸心理,农村雷电灾害特点农村中的田野面积比较大,而田野土地潮湿,土壤电阻率较低,遇到雷雨天气,在田间作业的农民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避雨,大树下、空旷田间的窝棚都是他们避雨的首选,而这些地方又恰恰是雷电击中率最高的地方。
简述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简述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农村防雷安全工作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村电网结构复杂,线路混乱,电气设备落后,防雷措施不完善,容易发生雷击事故。
二是农村居民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防雷知识,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三是农村电网维护费用低,维护工作不够重视,防雷设施投资不足,导致防雷设备落后,
不能有效防护。
四是农村电网范围大,防雷工作量大,维护工作量大,维护人员紧缺,维护质量不能保证。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农村电网维护,定期检查电网状况,及时修复电网缺陷,做好防雷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居民加强安全意识,增强防雷知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三是加大投入,投资建设防雷设施,增加防雷设备,提高防雷设施的质量。
四是增加维护人员,加强维护工作,保证维护质量,确保农村电网的安全运行。
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策略
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策略农村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更为脆弱。
提升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对于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提升农村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和宣传在农村地区,很多居民对灾害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因此,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和宣传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危害和应对方法。
例如,针对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讲解如何预防、预警、避险和自救互救。
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电视、广播、网络等,播放防灾减灾的宣传片和科普节目,提高农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学校也应将防灾减灾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并且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长和周围的人。
此外,还可以在农村设立固定的宣传栏,定期更新防灾减灾的信息和知识,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随时了解和学习。
二、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准确的灾害预警是减少损失的关键。
农村地区应建立健全高效的灾害预警系统。
首先,加强气象、地震、水文等监测站点的建设,提高监测的精度和覆盖范围。
在容易发生灾害的区域,增加监测设备的密度,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灾害的迹象。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短信、微信、广播等多种渠道,将预警信息快速传递到每一位农民手中。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确保信息的统一发布和管理,避免出现混乱和误传。
同时,要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采取一些简单易懂、直观有效的预警方式。
比如,设置高音喇叭、警报器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农民采取行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是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一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修建和加固堤坝、水库、渠道等,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
2024年防雷减灾工作总结
2024年防雷减灾工作总结2024年是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关键一年。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推进防雷减灾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坚持高效规范、科学发展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建立了防雷减灾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了各级防雷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同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合力。
其次,加强监测预警。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全国各地的雷电情况进行了实时监测和预警。
通过定期组织演练和应急演练,提高了各级防雷减灾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及时发布雷电预警信息,提高了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再次,加强科技创新。
我们注重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防雷减灾的科技含量和先进性。
加大对雷电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动雷电防护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同时,加强对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的防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对特定行业和重点地区的宣传教育,针对性开展防雷减灾知识培训。
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通过各种渠道传播防雷减灾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信息。
最后,加强法规建设。
我们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加大对违反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了严明的制度和执法环境。
加强对重点单位和行业的监督,确保他们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防雷减灾工作。
总的来说,2024年防雷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防雷减灾工作的宣传教育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在农村和一些特殊地区,防雷意识薄弱,防护设施不完善。
二是防雷减灾工作的科技创新仍然不够,需要加大对雷电防护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
三是防雷减灾工作的法规建设还有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浅析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与对策
建房 如采用 水泥 预制板 .水泥预制板中的钢丝要逐条连接起 来通过 引
下线 可靠连接到地 列中 ;在房 屋顶女儿墙上 用直径l m 的镀锌 钢 Om 设置 一幽高 lc O m以上 、支架 问距 不大于 1 m 间距均 匀的避雷带 , . 且 5 避 雷带 跟 屋 面其他 金 属 相连 接 ,列时 通过柱 内 钢 筋与地 网可 靠连 接 ; 为木结 杠 房屋 、简易棚 等不能 没置避 雷带 ,也 可用支架 没置避 如 J
雷电灾害是 “ 联合国崮际减灾l 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 自然灾 l 1 害之一. 中国气象局近J 年不完全统 汁,我 每年 雷也灾害造成 .据 s 的 人 员 伤 亡 达 4H }5 t) ,财 产 损 失 jl1o 元 ,人 员 伤 亡 lH~ oM人 ; 2亿 l 一 8 .%在 农村 . 9f , ,山于农村防雷 意泌和防雷装 置的缺乏 ,使其 成为雷 电 灾害频发 的地方  ̄ 2 O 年4 5 H O 5 月2 I j,番禺区灵 山镇 ¨个农 民在甘蔗 地上作业 .遇上雷雨天气 ,当这些 农民准备撤 离时遭 雷击 .有儿人倒 在地上 ,其 中2 人伤 势严 重 受伤 严重 的2 名伤 者被送往 医院 ,其中
手放在 睦盖 上,曲成一 团 , 万不要平躺在地 上,人遭雷击 .经常处 千 于 假死状态 ,采取 挤压心脏 、人工 呼吸进 行抢救 ,不要轻 易放弃抢 救 ,要进行持续抢救 ( 定期举办农 村防雷 技术培 洲班 .由于 农村 农房建 没没有正 2) 规的 发汁队伍 手施工队伍 ,部是 依靠农村的建房包工头 凶此 ,防雷 l l 主管部 『 要编 写适合 农村特 点 、通 俗易懂 、经济有效 的防雷技 术教 J 材 .定期地 举办农村 防雷技 术培 洲班 .传授 经济实 用的农村 防雷 技 术 , 养乡土防雷技 术骨干 培 ( ) 3 农房 建没时 ,防雷装 置要 同时 跟进 ,消除房子 留下 永久遭 雷击的隐患 。防雷装置建 没与房屋建 设同时进行 ,具有减少投资 、安 全可靠 、消除房子水久遭雷击隐患 的优点 建房时 ,应从以下几方面 把 好技 术关 :建没房屋选址时 .尽量不要选在地形的至高点 ,邻近潮 湿地 、地 F 有金属矿 、靠近 电力高压线和铁塔等 易遭雷击的地方 建 房时 ,房屋中上下左右的钢筋要绑扎或焊接 成通路 ,通过柱内钢筋或 刖直径 ]m ( m以上的镀 锌 钢或 用4 m× 0 m的镀锌扁钢 ( 下称 弓 I a r 4m 以 l 下线) 可靠连接到 地梁这 一 自然地 I 嘲中。如没有 自然接地嘲 ,就按 以 下方 法 殴置人工地I 叫:用 lJ 1 ~ .m长 、s I .2 根 5 O mm×5J m×5mm的镀 tn I 0 锌 角 钢打 入地 中 ,角 钢 间 距 为 角 钢长 度 的2 以上 ,再用 4 m× 倍 a r 4 m i 镀锌扁钢 电焊连 接角钶 ,并 『证整 个地嘲埋地 深5 c 0 mf P J , 畸 呆 Im以上 ; 1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思考
2023-10-28
目录
•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现状 •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必
要性 •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措
施 • 保障措施顺利实施的对策建议
01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现状
当前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不足
01
02
03
预警系统不健全
农业灾害预警系统的发展 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无法 准确及时地预测和报警。
应急设施不完善
农业灾害应急设施建设不 足,无法在灾害发生时有 效减轻损失。
科技支撑不足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的科技 研发和应用还不够充分, 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
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物损失
农业灾害会对农作物造成 直接损失,影响农业生产 效益。
产量下降
农业灾害会导致作物产量 下降,影响农产品的供应 和价格。
保障粮食安全
1 2 3
减少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降低自 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稳定农业生产
通过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力,可以增强农 业生产的稳定性,避免因灾害导致的产量波动 和供需失衡。
应对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
随着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增加,提高农业防灾 减灾避灾能力成为确保粮食供应的关键。
提高农业防灾减灾避灾能 力的措施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干旱等自然灾害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加强农村品的运输效率,降低因交通 不便导致的农业损失。
提升农业机械设备
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人力投入 ,降低因人力投入不足导致的农业损失。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以下是我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总结和思考。
一、工作成果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和推进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我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在灾害预警方面,我们建立了完善的预警系统,能够提前预测气象、地质和生物灾害风险,及时向农民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减少了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的损失。
其次,我们积极推广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灾害保险和收入保障,降低了农业灾害对农民的经济风险。
此外,我们还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灾后恢复和农业灾害防治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二、存在问题尽管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民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很多农民对灾害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导致发生灾害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其次,农业保险的普及率较低。
农民普遍认为农业保险购买成本高、报批麻烦,很少有农民主动购买保险,导致灾害发生时农民无法获得及时的经济救助。
此外,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灾害的防治手段也相对薄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
三、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
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和宣传活动,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技能,增强他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其次,加大农业保险的推广力度,降低农民购买保险的门槛。
通过减免保费、简化手续等措施,增加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提高保险的普及率。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灾害的防治能力。
加强农村水利、农田、农产品储存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展望未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增加,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预警能力,加强与气象、地震和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合作,共同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农村抗灾减灾能力如何进一步增强
农村抗灾减灾能力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往往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显得较为脆弱。
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的抗灾减灾能力,是保障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要增强农村抗灾减灾能力,首先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在灾害来临时往往首当其冲。
一些农村道路狭窄、崎岖,不利于救援车辆和物资的快速运输;部分桥梁年久失修,难以承受洪水等灾害的冲击;水电设施老化,容易在灾害中受损导致停水停电,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救援工作的开展。
因此,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至关重要。
拓宽和硬化农村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强桥梁的维护和新建,确保其稳固可靠;更新和改造水电设施,提高其抗灾性能。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也是关键一环。
在农村,很多居民获取灾害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往往不能及时做好防范准备。
通过建立健全高效、精准的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通知居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这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短信、广播、电视、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灾害预警教育,让他们了解不同灾害的预警信号和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农业作为农村的主要产业,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对于农村抗灾减灾意义重大。
推广抗灾品种的农作物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这些品种经过选育,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灾性能,比如耐旱、耐涝、抗病虫害等。
同时,发展设施农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建设温室大棚、灌溉排水设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灌溉和排水系统,既能在旱灾时保障农田用水,又能在洪涝时及时排水,降低灾害损失。
农村居民的抗灾减灾意识和技能的提升同样不可忽视。
很多农村居民对于灾害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应对技能。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演练等,可以让居民了解灾害的危害和应对方法。
全球视野下的乡村防灾减灾问题与对策探讨
全球视野下的乡村防灾减灾问题与对策探讨地球上的乡村地区常常面临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洪水、地震、台风等。
这些灾害不仅给乡村地区的人们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失,还对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乡村地区需要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来应对灾害风险。
本文将从全球视野下探讨乡村防灾减灾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一、认识乡村防灾减灾问题乡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其防灾减灾问题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乡村地区人口分散,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这使得在灾害发生时,救援和应对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乡村地区对气象和地质灾害的敏感性较高。
山体滑坡、土壤侵蚀和干旱等问题经常困扰乡村地区。
最后,乡村地区的居民通常缺乏相关的防灾知识和技能,这导致他们在面临灾害时无法有效地应对。
二、乡村防灾减灾对策2.1 加强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乡村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
这包括建设气象观测站、地震监测站等设施,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卫星遥感和气象雷达。
此外,针对乡村地区特点,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2.2 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乡村地区的居民需接受系统的防灾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这可以通过举办防灾教育讲座、开展演练活动以及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实施。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以确保这些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这包括修建稳固的房屋、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建设灾害避难所和救援设施等。
同时,应注重加强水库、堤坝和排水系统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减少洪涝灾害对乡村地区的影响。
2.4 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乡村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支持农业生产和乡村产业发展。
这将为乡村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而增强其应对灾害的能力。
农村抗灾减灾体系建设亟待补齐哪些短板
农村抗灾减灾体系建设亟待补齐哪些短板农村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面对各类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台风等,其抗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
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抗灾减灾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然而,当前农村抗灾减灾体系还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补齐。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农村抗灾减灾的一大短板。
许多农村地区的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老化破旧,防洪排涝能力不足。
一些村庄的道路狭窄,不利于救援车辆和物资的快速运输。
农村的水利设施也常常年久失修,在洪水来临时无法有效发挥泄洪和灌溉作用。
例如,某些地区的河道淤积严重,河堤低矮单薄,一旦遭遇强降雨,极易发生洪水漫堤,淹没农田和村庄。
此外,农村的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在灾害中也容易受损,导致断电、断网,影响救援和信息传递。
农村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淡薄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缺乏系统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很多农村居民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在灾害来临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盲目行动,增加了伤亡和损失的风险。
比如,一些村民在地震发生时不知道如何正确避险,在火灾发生时不懂得如何使用灭火器。
而且,部分农村居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灾害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对防灾减灾工作不够重视,日常也不积极参与防灾演练。
农村抗灾减灾的科技支撑不足。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科技应用水平较低。
灾害监测设备短缺、精度不高,难以提供准确及时的灾害预警信息。
在应急救援中,缺乏先进的救援设备和技术,如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影响救援效率和效果。
同时,农村地区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范方面的技术手段也相对落后,无法科学有效地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和措施。
农村抗灾减灾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薄弱,地方财政用于防灾减灾的资金有限,导致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经费短缺。
一些农村的防灾减灾项目因资金不足而无法顺利实施,或者建设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分析了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并由此从防雷科普教育、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防雷管理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防雷减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4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75-0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据中国气象局近10年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 000~4 000人,财产损失50~100亿元,人员伤亡92.3%在农村。
由于农村防雷知识和防雷设施的缺乏,使其成为雷电灾害频发的地方。
如2004年6月26日,浙江省临海市杜桥镇杜前村发生了1次17人死亡、13人受伤的特大雷击事故;2007年5
月23日下午,重庆市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突然遭遇雷击,共造成该学校学生伤亡46人。
因此,农村防雷电形势十分严峻。
现对农村防雷减灾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对策。
1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
(1)农村缺乏防雷科普知识,防雷意识淡薄。
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基本的防雷知识,防范能力低,农民在野外遭雷击伤亡事故时
常发生。
(2)农村经济落后,制约了防雷设施的投入。
为了节省投入,农民
小规模建房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亦不按规范施工,不设防雷装置。
农民建房时只请建房土专家因地而建,但土专家没有防雷基本技术。
农村的公共场所、老房子、个体小企业和学校几乎都没有防雷装置。
(3)在农村房顶装置的铁塔、金属水箱、太阳能热水器、金属栏杆、卫星天线等都没考虑到防雷措施,从而成为引雷装置。
(4)农村建房没有考虑避开易雷击的地方,往往是建在水田边、溪边、空旷地带等易遭雷击的地方,使防雷能力本就低下的建筑更易遭受雷击。
(5)基础设施防雷不合格。
通讯铁塔建在楼顶或房子旁边,电力高压线穿过村庄,这些防雷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农村电力线、通讯线、有线电视线布局无规律,而且是架空而设,甚至所有线路捆绑进入屋内,没有防雷措施,常引雷入室,造成火灾、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
(6)农村防雷减灾的管理工作还不到位。
由于政府投入人力、财力有限,建设主管部门和防雷主管部门还未深入到农村的防雷管理,规范的防雷技术还未延伸到农村。
2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对策
针对农村防雷减灾的现状,应采取以下几方面对策来做好农村的防雷减灾工作:
(1)加强防雷科普宣传。
各乡镇、村居委采取设立防雷科普宣传窗、在雷击危险地带设置防雷警示牌、防雷主管部门编写《防雷手
册》发放给农民、到农村开展防雷减灾宣传活动等措施宣传防雷理念,提供简易有效的防雷措施,介绍雷电应急避险、自救方法。
雷雨时,人员要及时离开野外空旷地带,离开山顶、山脊、建筑物顶端、水田和江河水陆交界地带;不要到凉亭、简易棚等没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避雨,不要靠近大树、电线杆、铁塔等区域;不要开摩托车和骑自行车在旷野疾行,不要高举带金属的雨伞和农具等。
雷暴逼近时,尽量选择低洼地带躲避,不要处于地形至高点,如果感觉到毛发竖立,皮肤有轻微的刺痛,这就是雷电快要击中的征兆,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弃去身上所有金属物,并马上蹲下来,身体倾向前,把
手放在膝盖上,曲成一团,千万不要平躺在地上。
人遭雷击,经常处于假死状态,采取挤压心脏、人工呼吸进行抢救,不要轻易放弃抢救,要进行持续抢救。
(2)定期举办农村防雷技术培训班。
由于农村农房建设没有正规的设计队伍和施工队伍,都是依靠农村的建房土专家。
因此,防雷主管部门要编写适合农村特点、通俗易懂、经济有效的防雷技术教材,定期地举办农村防雷技术培训班,传授经济实用的农村防雷技术,
培养乡土防雷技术骨干。
(3)农房建设时,防雷装置要同时跟进,以防房子留下永久遭雷击的隐患。
防雷装置建设与房屋建设同时进行,具有减少投资、安全可靠、消除房子永久遭雷击隐患的优点。
建房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好技术关:建设房屋选址时,尽量不要选在地形的至高点、邻近潮湿地、地下有金属矿、靠近电力高压线和铁塔等易遭雷击的地方;
建房时,房屋中上下左右的钢筋要绑扎或焊接成通路,通过柱内钢
筋或用直径8mm以上的镀锌圆钢或用4mm×40mm的镀锌扁钢(以下称引下线)可靠连接到地梁这一自然地网中。
如没有自然接地网,就按以下方法设置人工地网:用5根1.5~2.5m长、5mm×50mm×50mm 的镀锌角钢打入地中,角钢间距为角钢长度的2倍以上,再用4mm×40mm的镀锌扁钢电焊连接角钢,并保证整个地网埋地深50cm以上;建房如采用水泥预制板,水泥预制板中的钢丝要逐条连接起来通过引下线可靠连接到地网中;在房屋顶女儿墙上用直径10mm的镀锌圆钢设置一圈高10cm以上、支架间距不大于1.5m且间距均匀的避雷带,避雷带跟屋面其他金属相连接,同时通过柱内钢筋与地网可靠
连接;如为木结构房屋、简易棚等不能设置避雷带,也可用支架设置避雷针和避雷线,保护范围以避雷针(线)的顶点作60°的俯角来确定,在俯角内的建筑物在理论上能给以保护,如有能力的可用滚球
法确定保护范围更合理。
避雷针(线)通过引下线可靠连接到地网中;在房顶上设置的天线、太阳能热水器要在避雷带(针、线)的保护范围内,否则,应增设避雷针作保护。
同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及其支架等金属构件要与防雷装置可靠连接。
(4)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和农户应各尽其职保证基础设施防雷措施到位。
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应根据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电力线、通讯线、有线电视线路的布局施工,不要为省投资而乱布线路,给村民埋下雷击隐患,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新农
村建设规划相结合。
在农户端,农民要自觉做好防雷措施。
对架空
引入房屋内的电力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在进出房屋时,没有金属屏蔽层的要在屋外穿套金属管15m以上并埋地引入,金属屏蔽层和金属管道就近与接地装置连接,电力线与其他管线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有条件的可在设备端安装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电源信号浪涌保护器。
(5)加大农村防雷减灾管理力度。
把农村防雷减灾纳入到规范管理中,在农房建设许可中把好防雷设计关和施工关,建立农村建设项目的防雷设计审核和施工监督制度。
对农村的防雷状况进行定期普查,公布普查结果。
特别是对农村企业、公共建筑、学校的防雷隐患,要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到位。
(6)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防雷减灾中的主导作用。
从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各级政府要完善管理机制,协调建设、气象、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部门,规范农村防雷安全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雷灾隐患。
制定农村雷电应急预案,投入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的防雷措施。
3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防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防雷减灾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能否做好这项工作,取决于防雷技术在广大农村的普及程度和农民群众防雷的自觉程度,取决于防雷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取决于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取决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力度。
4参考文献
[1] 虞昊.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2]机械工业部.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