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发热

合集下载

ICU常见发热

ICU常见发热
3、将血标本注入血培养前,要用70%--90%的酒精擦拭瓶塞,以 减少污染的可能。
4、假设患者留置血管内导管,则一份血培养标本必须外周静脉 采集,一份血管导管内抽取。
5、每个培养瓶标注获取的时间、日期和具体位置。 6、每个培养瓶需要抽取20--30ml血液。
血管内导管与发热
常出现的为中心静脉导管,疑似导管发热,应 拔去导管病进行导管培养,同时也要行血培养。
分期护理
体温上升:此期应注意给病人保暖,加盖被子, 同时给服热饮料,而使肌肉剧烈活动产生的热 能减少,是体温升高幅度减少,从而缩短畏寒, 颤抖的时间。
高热持续期:此时应给病人退热,补充水分, 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退热期:应及时更换衣服、被单、适当减少病 人的盖被,以防止病人出汗较多引起虚脱。
常见ICU发热
ICU
1 介绍和定义

CONTENTS
2 体温的测量

3 发热的病理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热度、热型与疾病
5 感染部位与致病菌的评估
6 分期护理和要点
介绍和定义
一些文献把发热定义为核心温度>38℃。另外一 种定义两次连续的体温>38.3℃为发热。
通常认为正常体温为37℃。在健康人群中,这个体 温受昼夜变化和月经周期的影响有0.5--4.0℃的波 动,干重体力活时,温度可上升2-3℃。
要点护理
降温灌肠:可用28--32℃温水或4℃等渗盐水,保存 15--30分钟。
冰袋使用:可防止病人的前额、头顶部、颈部、腋 下、腹股沟等血管丰富的部位。局部勿冻伤,保持 冰袋放置部位正确,如为降温,使用30分钟后需测 体温,做好记录。当体温降至38℃以下时,可取下 冰袋
要点护理
酒精擦浴:治疗碗或面盆内盛25%---30%酒精300--500ml,约30℃。

ICU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临床应用

ICU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临床应用

ICU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临床应用一、概述重症监护病房中患者发热的发生率可以达到 23%-70%,主要由于危重症患者受病情影响,出现脱水、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情况,影响患者自身体温调节功能,导致体温调节障碍,体温不断上升,这也是人体对疾病产生的一种自然防御反应 [1-3]。

如患者长期处于高热状态,可能影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引起其他脏器并发症。

另外,长时间高温还会对脑血流量、脑代谢率和脑耗氧量造成影响,致使颅内压不断升高,最终引发脑水肿,损害脑细胞。

因此,及时对ICU患者实施降温措施,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1、感染性发热包括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等侵入后引起的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包括物理、化学因素或机械性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及创伤或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组织坏死或细胞破坏,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反应等。

(2)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等。

(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等。

(4)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病: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输出量降低,尿量减少及皮肤散热减少,以及水肿组织隔热作用,使体温升高。

某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常见于物理性因素,如中暑;化学性因素,如重度安眠药中毒;机械性因素,如脑震荡、颅骨骨折、脑出血及颅内压升高等。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降温的目的及适应症1、目的①:为高热患者降温,减少患者不适。

②防止脑部充血、脑水肿、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2、适应症: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体温一般在38.5℃以上应给予物理降温。

四、降温方法及种类:非药物降温和药物降温1、非药物降温:也就是物理降温,优点是副作用小。

ICU发热的评估及管理

ICU发热的评估及管理
起发热的除了肺炎和气管支气管炎以外的呼吸道疾病。 已存在胸膜腔积液、ALI或ARDS的患者应该进行CT检查。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 • 对于腹痛的患者应测定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
、淀粉酶、脂肪酶和乳酸。
• 考虑肾上腺机能不全则应测定血钠、血钾、血糖和皮
• ICU发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包括: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 手术部位感染
• 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
• 因以上原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菌血症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诊断与鉴别诊断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当患者使用呼吸机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伴有新出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 鼻窦炎 • 8% ICU患者发生鼻窦炎,机械通气患者更常见,影像
学上表现为鼻窦内阴影。鼻窦炎最典型的表现是发热 ,无局部症状和体征,但由于多数患者为机械通气, 即便存在头疼和鼻窦压痛也无法告知医生。偶尔会有 脓性鼻腔引流液。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诊断与鉴别诊断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诊断方法
• 鼻窦评估 • 适用于鼻腔有或无脓性分泌物的机械通气患者。 • 首先要通过影像学评估,首选CT,但也可以用鼻窦摄
片及鼻窦超声替代。
• 对鼻窦浑浊且没有其他发热病因的患者经内窥镜抽取
中鼻窦的分泌物进行培养。
工图作形制重绘点 完成情况 工作不足 明年计划

诊断相关
• 对临床医生来说,ICU患者发热时记住以下几点很重要: • 首先,始终应考虑到危重患者常常不止一种感染。 • 其次,若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其感染及炎症的依据(

ICU病人发热!解读

ICU病人发热!解读

体温变化与疾病
病人体温平稳后,近期突然上升需考虑? 有效抗生素停用过早 感染处出现局部脓肿形成 如肺炎合并肺脓肿、 胆囊炎合并胆道脓肿等。 合并二重感染 由于应用抗生素或病人免疫力受 抑发生霉菌感染。 新发菌株感染 常见于置入引流管的病人或ICU存 在交叉感染。 药物热 常表现为体温平稳数日后,再次上升。
热度、热型与疾病
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发热可表现有:
• 低热〔又称微热,<38℃〕 • 中等发热〔38℃~39℃〕 • 高热〔39~41℃〕 • 超高热〔>41℃〕
常见热型有:
驰张热、稽留热、间歇热、再发热、不规则热等
低热
• 疾病处于恢复状态中
危重病人由于受到疾病的打击机体长时间的处于负氮平 衡状态,蛋白质合成严重缺乏,当机体从低反响状态逐步 恢复的过程中可以出现低热
〔6〕如果患者存在胸腔积液,并且临近肺组织有浸润或者 有其他依据疑心胸腔感染,而且也能安全的抽取,则应该 在超声引导下抽取胸水进行革兰氏染色和常规培养〔Ⅱ 级〕。
ICU发热患者的大便检查
• 许多ICU病人会有由肠内营养或药物引起的腹泻,绝大多数肠源性发 热是由梭菌属引起,对腹泻开始前的60天内接受抗生素治疗或化疗的 病人出现发热或白细胞增多时都要疑心肠源性发热。
再发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假设干天,周期的互相交替。可见 于回归热、鼠咬热等。
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至39℃以上,常常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时数 小时后降至正常,大汗淋漓,过一至数天后体温又突然升 高,如此反复发作,此热型最常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该类发热在ICU较常见 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 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风湿热等。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回复ICU是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重症监护室。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医疗部门,采用特殊仪器和技术,提供全天候的监护和治疗。

ICU以其高度专业化和尖端医疗设备而闻名,为危急病患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专科护理。

在ICU中,各种临床指标被广泛使用来评估患者的状况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15个常见的ICU指标及其解读。

1. 体温(T):体温是评估患者的炎症反应和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正常体温为36-37摄氏度。

超过38摄氏度可能表示感染或其他病理状态。

2. 心率(HR):心率是描述心脏跳动频率的指标。

正常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钟。

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出现焦虑、疼痛或其他应激反应。

3. 呼吸率(RR):呼吸率是患者每分钟呼吸次数的指标。

正常呼吸率为12-20次/分钟。

异常呼吸率可能暗示肺部疾病、呼吸道梗阻或血氧饱和度下降。

4. 血压(BP):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90毫米汞柱。

高血压可能暗示心血管疾病,低血压可能暗示感染或循环衰竭。

5. 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饱和度是描述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程度的指标。

正常血氧饱和度应大于94。

低于此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问题。

6. 动脉血气(ABG):动脉血气测试是评估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血pH 和酸碱平衡的指标。

它提供了有关肺功能和酸碱平衡的重要信息。

7. 血常规: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等参数。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贫血、感染和炎症反应。

8. 血液凝血指标:血液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

它们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可能的出血风险。

9. 肾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

这些指标可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可能的肾衰竭。

10.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等指标。

发热的病因

发热的病因

Investigation
回顾性研究发现:发热与阳性培养结果(血、尿、 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Meta分析(含35项研究): 体温升高与菌血症无独立相关性; 无发热亦不能排除菌血症(negtive LR 0.80) 若伴有寒战,提示可有菌血症(positive LR 4.7) 若无SIRS,血培养多阴性(negtive LR 0.09)
指南建议,应用中心温度计测量身体核心温度 (core temprature),如肺动脉导管、尿管、食 管、直肠的温度。准确,但硬件设施要求高。
通常测量外周温度:鼓膜、腋窝、口腔,或通过 计算公式将体表温度换算为核心体温。识别发热 的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96%。
指南推荐: ≥ 38.3 ℃,定义为发热(pyrexia), 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阈值更低。
一项20466例患者(综合ICU),≥38.3℃,发热 占44%,多见于创伤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Investigation
一项调查(139个ICU):59%被调查者认为,如 果有发热,需采取措施排查感染
Niven等调查研究提示:在发热48h内患者中,至 少做了一次培养的占89%,其中血培养(73%)、 尿(62%)、痰(61%);胸部影像学检查 (95%)
院内来源:输血反应、药物过敏反应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感染性血栓静脉炎) 术后早期发热 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颅脑损伤、
颅内出血
Incidence
取决于阈值设定、研究人群;26-88%(非神经系 统疾病),23-51%(神经系统);
一项入选2419例危重患者的研究(SICU), ≥38.2℃,发热占26%,感染因素占46%,且多见 于急诊术后,择期术后72h内发热多为非感染因素

成人ICU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2008版)

成人ICU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2008版)

成人ICU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2008版)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修订2009-04-09 21:19:13 张茂丁武摘译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在1998年制订ICU内危重患者新出现发热的处理指南。

为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合理地消耗医疗资源,2008年两个学会重新修订了指南。

参照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的标准,根据文献证据的强度确定各条建议的推荐级别(表1)。

表1. 美国危重病医学会关于文献和推荐意见的分级标准文献级别a) 随机、前瞻、对照研究b) 非随机的同期或回顾性研究c) 经同行评议的反映当前水平的论著、综述,述评,重要病例的系列报告d) 未经同行评议而出版的观点,包括教科书、正式组织的出版物推荐级别I级:有强的科学依据而无可争议地令人信服II级:基于已有的科学依据而合乎情理,并得到专家的强烈支持III级: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但得到已有资料和专家的广泛支持一、启动发热的评估:测量体温,确定发热的阈值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准确和可靠的方法测量体温。

体温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血管、食道和膀胱内测量,然后是测定直肠、口腔和鼓膜的温度(表2)。

在ICU内不应使用腋下、颞动脉估算、化学指示剂等测温方法(II级)。

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直肠体温测量法(II级)。

2. 所有测量体温的工具都必须参考制造厂商的使用手册,正确地保存和校准(II级)。

3. 任何测量体温的工具都必须正确使用,避免病原菌通过工具或操作者而传播(II级)。

4. 必须将测量体温的部位和测量结果一同记录在病历上(I级)。

5. 新出现≥38.3℃的体温是临床上启动感染评估的阈值,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实验室或放射学检查(III级)。

6. 新出现<36℃的低体温而无明确的原因(例如甲状腺功能减低、使用冰毯等),也是临床上启动感染评估的阈值,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实验室或放射学检查(III级)。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 -回复

icu15项指标解读-回复ICU15项指标是评估和监测重症监护患者病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些指标汇集了关键的生理和临床参数,可以提供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

本文将以ICU15项指标为主题,一步一步解读和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部分:什么是ICU15项指标?ICU15项指标是一组用于评估和监测重症监护患者病情的指标。

它们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生理和临床参数,例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对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的实时监测,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问题。

第二部分:ICU15项指标的意义和应用ICU15项指标在重症监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医务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何,并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例如,心率的变化可能反映出患者的疼痛程度、感染情况或药物反应等。

血压的变化可能暗示出患者的心脏功能、血容量或肾功能问题。

使用ICU15项指标,医务人员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医生可以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此外,通过比较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医务人员还可以判断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和病情的进展。

第三部分:ICU15项指标的具体内容和解读方法ICU15项指标具体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血气分析、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清肌钙蛋白、动脉压测定、脑电图。

下面将一一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和解释。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可能表示心脏负荷过重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如果心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或药物抑制。

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异常的呼吸频率可能反映出呼吸系统的问题,如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或肺功能不全。

体温是指人体的温度。

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摄氏度之间。

ICU专科理论要点

ICU专科理论要点

1.ICU收治的对象有那些?创伤、休克、感染引起的MODS患者心肺脑复苏后继续支持、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理化因素所致的危急病症、严重心梗、心律失常、心衰、不稳定性的心绞痛术后重症患者或高龄术后意外高危者、严重水电解质酸碱渗透压失衡严重代谢障碍性疾病(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垂体)大出血、昏迷、抽搐、呼衰需支持者、器官移植后检测2.多发伤患者的护理定义:由一个致病因素导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同时发生创伤,且至少有一个部位的创伤可能危及生命临床分型:受伤部位损伤脏器颅脑损伤颈部损伤颜面损伤胸部外伤腹部损伤骨盆损伤上肢损伤下肢损伤软组织损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颅底骨折颈椎损伤开放型骨折伴大出血气胸、血胸、气管和支气管破裂、心脏大血管损伤和纵隔气肿腹腔内脏器损伤伴有后腹膜血肿而致休克肩胛骨或长骨骨折长骨骨折伴有广泛的挫伤、出血护理要点:1.绝对卧床休息2.观察期间禁食3.保持气道通畅4.尽快做好术前准备5.镇痛、镇静、心理护理6.建立静脉通路7.病情观察8.观察用药后反应9.防止并发症3. 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定义:MODS:严重创伤、感染、休克、大手术等急性危重病或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同时或在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功能障碍,使机体稳态发生严重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2.心理护理3.特殊监测:如CVP、ABP4.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的护理5.各类引流管护理6.预防感染4. 颅脑损伤分型:轻型、中型、重型(根据昏迷指数评分)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正常睁眼4 回答正确5 遵命动作6呼唤睁眼3 回答错误4 定位动作5刺痛睁眼2 含混不清3 肢体回缩4无反应1 唯有声叹2 肢体屈曲3无反应1 肢体过伸2护理要点:一.病情观察(一)生命体征的观察(二)颅内压动态观察(三)意识观察(四)瞳孔观察(五)肢体运动观察(六)血糖监测(七)脑疝的观察二.护理(一)体位护理(二)高热护理(三)输液管理(四)营养补充(五)呼吸治疗和护理(六)消化系统护理(七)脑脊液漏的护理(八)癫痫护理(九)低温治疗的护理(十)使用尼莫同的护理(十一)引流管的护理5.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

重症监护常用指标

重症监护常用指标

测量血压方法: 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
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 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 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 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 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 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 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 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 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 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 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 为舒张压。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 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 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取2次读数的 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 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 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青光眼或脑疝形成患者,双侧瞳孔可不等大等圆
7、尿量(色)
一、正常情况:成人:一昼夜尿量为1000ml到 2000ml,日间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约为2:1到 3:1。 新生儿:出生几天时一昼夜尿量为 20ml到40ml,1周时约为
二、导尿的意义一管三用: 1、观察尿量 2、导尿过程中可判断尿道有无损伤断裂 3、观察尿的性质:血性—肾脏有无破裂
5、神志
神志表示大脑皮层机能状态,反映疾病对 大脑的影响程度,是病情严重与否的表现 之一。如肝昏迷、脑溢血、脑炎等均可引 起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清醒的病人, 语言清楚、思维合理、表达明确、对时间、 地点、人物判断记忆清楚。临床上将意识 障碍依轻重程度分为:

icu患者发热解读

icu患者发热解读

ICU患者发热解读一、发热的定义尽管随时间的推移,体温测量方法不同,但是正常体温接近于37℃(98.6℉)。

发热的定义是随意性的;因为如果将定义为发热的体温(数值)降低,那么它的敏感度将增强而特异性降低。

美国大学的重症监护医学和美国感染病学会联合专家组定义发热的体温是≥38.3ºC (101ºF)。

因为这个定义被广泛的接受,所以在这篇综述里我们采用此定义。

在一些免疫受损的病人中使用低一些的体温定义发热是合理的。

二、发热病因分析构成发热的最常见的“三大类”疾病分别是感染56.5%,结缔组织病约占20%,肿瘤占10%在CU,Bota等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术后和脑出血。

三、热度与热型1、发热可表现有:①低热(又称微热,<38℃)②中等发热(38℃~39℃)③高热(39~41℃)④超高热(>41℃)2、热型①驰张热:(高热在24小时内波动达2℃以上)。

在ICU最常见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亦可见于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毒感染及结缔组织病等。

②稽留热:高热持续于39~40℃上下,达数天或数周之久,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1℃以内)。

在lCU最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和一些传染病的极期,如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早期)、恙虫病等。

③间歇热:体温突然上升至39℃以上,常常伴有恶寒或寒战,历时小时后降至正常,大汗淋漓,过一至数天后体温又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此热型最常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

④再发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的互相交替。

可见于回归然、鼠咬热。

⑤不规则热: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该类发热在ICU较常见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薗性心内膜炎及风湿热等。

四、ICU常见发热原因1、血管内导管与发热:①每天每千个导管中有2-5个发生感染②至少每日一次检查病人的导管口处或皮下隧道是否出现炎症或化脓。

ICU常见的异常呼吸形式

ICU常见的异常呼吸形式

⑴呼吸过速(tachypnea) 指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

见于发热、疼痛刺激、贫血、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一般体温升高1℃,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

科里根呼吸(Corrigan's respiration)又称大脑性呼吸,见于消耗性、衰弱性、发热、体质虚弱如伤寒、斑疹伤寒等,表现为呼吸幅度浅、频率快,节律无改变。

⑵呼吸过缓(bradypnea) 指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

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⑶呼吸暂停(apnea) 指呼吸周期中出现的呼吸停顿。

见于麻醉意外、新生儿肺不张等危重情况。

正常人在吞咽、排便时可有呼吸暂停。

⑷浅呼吸(shallow breathing) 呼吸深度变浅。

见于呼吸肌麻痹、肺炎、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肋骨骨折、应用呼吸中枢抑制剂、碱中毒、严重的腹胀气、腹水、肥胖等。

除应用呼吸中枢抑制剂外,其它病因引起的呼吸幅度变浅常伴呼吸频率加快,形成浅快呼吸。

Hildebrandt's sign是指肺受外伤损害时出现的腹直肌紧张现象,患者的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⑸呼吸深快(hyperpnea) 指呼吸频率增加、幅度加深的异常呼吸,见于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Kussmaul's 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表现为病人呼吸变快、幅度加深,但节律规整,病人并无呼吸困难的感觉。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深大呼吸(deep respiration)也见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吸气深长,呼气呈叹气样,呼吸节律、频率正常,病人无呼吸困难的感觉。

肝昏迷、颅内疾患、酒精中毒也可出现此种呼吸。

⑹吸气性呼吸困难(inspiratory dyspnea) 病人表现为吸气时极度费力,吸气时间延长,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又称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s sign),患者呼吸肌紧张,吸气时头向后仰。

重症医学科ICU发热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ICU发热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ICU发热护理常规发热指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均可导致体温升高称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

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

体温在38°C以下为低热,38°C——39°C为中热,39°C——40°C为高热,40°C以上为超高热。

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皮肤苍白,无汗,畏寒,体温升高后,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时因大量岀汗,皮肤温度降低。

高热可出现请妄、惊厥、错迷及水、电介质紊乱等合并症。

(一)临床表现1、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低热体温为37.3°C〜38°C。

中度发热体温为38.TC〜39°C。

高热体温为39.1°C〜41°C。

超高热体温为41°C 以上。

2、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3期,各期的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①体温上升期此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或寒战,口唇发纟甘,自觉外界非常寒冷。

体温升高可呈急升型或缓升型。

急升型多于数十分钟内体温升至高峰,常达39 度以上,伴寒战,常见于疟疾、败血症、大叶性肺炎、输液或输血反应等。

②高温持续期是体温达高峰并保持于一定水平的时期。

当体温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动加强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散热过程开始加强,但由于体内仍受致热原的不断刺激,产热效应尚未降低,故产热与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速加强,头痫,烦躁和口渴等。

此时可有小量出汗。

此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前者如疟疾,后者如肺炎、伤寒、流行性出血热、乙型脑炎、败血症等。

③体温下降期由于机体的自卫作用达到了目的,致热原已被清除,或因病人接受了解热药物治疗,体温调节中枢会使机体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从而导致体温逐渐下降,达到正常水平。

ICU五种常见感染综合征的诊断管理

ICU五种常见感染综合征的诊断管理

ICU五种常见感染综合征的诊断管理抗生素耐药性(AMR)是对全球健康的迫在眉睫的威胁,并且由于抗生素的不当使用而加速。

抗菌药物管理(AMS)对于优化患者结局、最小化药物毒性和耐药性的出现至关重要。

诊断管理(DS)是A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患者安排正确的测试。

它还促进使用快速和新颖的分子诊断工具,以允许开始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同时避免在不需要时过度使用广谱抗生素。

在解释测试结果时应小心,以避免过度诊断和不必要的成本尽管有很好的结果,但快速诊断受到成本、可访问性和误解的限制。

DS依赖于彻底的病史记录和体格检查、有针对性的诊断、适当的标本采集和对结果的正确解释。

此外,应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应参与诊断途径。

我们在此讨论如何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常见的五种常见感染综合征中实施DS。

1.医院获得性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ICU的主要死亡原因。

然而,很难区分定植和感染。

此外,鉴于插管患者呼吸采样的可及性,临床医生倾向于要求进行许多呼吸培养,并有可能将其误解为感染。

事实上,在ICU接受VAP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高达50%的患者可能只是被定植。

另一方面,VAP抗生素治疗的延迟与更高的死亡率相关。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治疗开始前对非败血症患者进行微生物鉴定是可取的,并可能减少耐药性的出现。

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建议使用临床和微生物学标准来诊断VAP,在开始使用抗生素后48小时内进行重新评估。

传统方法的长周转时间可能会延迟靶向抗菌治疗。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在法国ICU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对受保护的伸缩导管(PTC)标本使用了基于嵌套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PCR)方法的快速微生物诊断试验。

这种半定量测试允许在样品采集的1.5小时内检测15种细菌、3种非典型细菌、9种病毒和7种抗生素抗性基因。

该研究表明,mPCR在PTC 样品上表现良好,灵敏度为93%,特异性为99%,阴性预测值(NPV)为100%。

ICU常见的异常呼吸形式

ICU常见的异常呼吸形式

⑴呼吸过速(tachypnea) 指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

见于发热、疼痛刺激、贫血、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一般体温升高1℃,呼吸大约增加4次/分。

科里根呼吸(Corrigan's respiration)又称大脑性呼吸,见于消耗性、衰弱性、发热、体质虚弱如伤寒、斑疹伤寒等,表现为呼吸幅度浅、频率快,节律无改变。

⑵呼吸过缓(bradypnea) 指呼吸频率低于12次/分。

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⑶呼吸暂停(apnea) 指呼吸周期中出现的呼吸停顿。

见于麻醉意外、新生儿肺不张等危重情况。

正常人在吞咽、排便时可有呼吸暂停。

⑷浅呼吸(shallow breathing) 呼吸深度变浅。

见于呼吸肌麻痹、肺炎、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肋骨骨折、应用呼吸中枢抑制剂、碱中毒、严重的腹胀气、腹水、肥胖等。

除应用呼吸中枢抑制剂外,其它病因引起的呼吸幅度变浅常伴呼吸频率加快,形成浅快呼吸。

Hildebrandt's sign是指肺受外伤损害时出现的腹直肌紧张现象,患者的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⑸呼吸深快(hyperpnea) 指呼吸频率增加、幅度加深的异常呼吸,见于正常人剧烈运动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Kussmaul's 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表现为病人呼吸变快、幅度加深,但节律规整,病人并无呼吸困难的感觉。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

深大呼吸(deep respiration)也见于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吸气深长,呼气呈叹气样,呼吸节律、频率正常,病人无呼吸困难的感觉。

肝昏迷、颅内疾患、酒精中毒也可出现此种呼吸。

⑹吸气性呼吸困难(inspiratory dyspnea) 病人表现为吸气时极度费力,吸气时间延长,吸气时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又称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s sign),患者呼吸肌紧张,吸气时头向后仰。

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病症有哪些?

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病症有哪些?

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病症有哪些?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内的特殊区域,专门用于治疗危重患者。

在ICU中,医护团队提供高度专业化的护理和监测,以救治那些身患重症疾病的患者。

ICU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重症患者提供了关键的生命支持和治疗,成为了医院中的生命之所托。

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病症有哪些?该如何处理?1.严重感染和炎症反应在ICU中,严重感染和炎症反应较为常见,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疾病:败血症: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疾病,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

当感染扩散至全身时,免疫系统会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细胞因子,影响血管通透性和组织血液供应。

这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出现发热、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干预,败血症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使病情更加恶化。

脓毒症:当败血症进一步发展,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时,就会出现脓毒症。

脓毒症是败血症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脓毒症中,由于血管舒张和心功能不足,血压骤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休克状态,需紧急进行血流支持和强化治疗。

2.呼吸系统疾病在ICU中,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收治对象,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一种由肺部炎症引发的严重呼吸衰竭,常见于严重感染、创伤或吸入有害物质后。

炎症损伤肺泡壁,导致肺泡充血渗出,阻碍氧气传递到血液,同时限制二氧化碳的排出。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氧气饱和度降低等症状。

治疗包括氧气疗法和机械通气支持,旨在改善气体交换并减轻肺部炎症。

重症哮喘: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严重的哮喘发作可能导致气道急剧狭窄,导致呼吸困难。

在重症阶段,患者可能需要高浓度的氧气和支气管扩张剂,有时甚至需要机械通气。

哮喘发作的及时干预对于避免气道紧缩进一步加剧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进展】常见ICU发热发热是ICU中最常见的异常,它能提示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我们在这里综述其定义、鉴别诊断、诊断性评估以及ICU发热的管理。

发热的病理生理将另篇文章讨论。

定义尽管随时间的推移,体温测量方法不同,但是正常体温接近于37℃(98.6℉)。

发热的定义是随意性的;因为如果将定义为发热的体温(数值)降低,那么它的敏感度将增强而特异性降低。

美国大学的重症监护医学和美国感染病学会联合专家组定义发热的体温是≥38.3ºC (101ºF)。

因为这个定义被广泛的接受,所以在这篇综述里我们采用此定义。

在一些免疫受损的病人中使用低一些的体温定义发热是合理的。

体温的测量ICU中体温常规测量方法包括:血管内、体腔内(例如膀胱)、直肠以及口腔。

金标准是肺动脉导管的热敏电阻器测量的结果,尽管它不经常用而且如果导管在用于容量快速管理时可能给出的体温读数是不可靠的。

不管采取哪种方法,应该同样的测量方法和部位重复测量以了解连续变化的趋势。

其他替代方法(例如腋窝、颞动脉、鼓膜以及化学点式监测)因为他们不够准确,所以在病情危急时不应该被采用的。

流行病学多达70%ICU住院患者并发发热,并且常常由于感染或者其他严重状态导致。

在一项24204例成人ICU住院患者的观察性研究中,发热≥39.5ºC (103ºF)与死亡率增加相关(20%vs12%)。

发热还与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胰腺炎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增加以及更差的预后相关。

与其他情况也许存在同样的相关性,但是未得到研究证实。

发热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检查和导致不合理的抗生素应用。

发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的重要性较少被了解。

尽管被认为是临床恶化的迹象,发热可能是一种对感染的适当的适应性反应。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ICU感染患者升高的峰值体温与死亡率减低相关。

与峰值体温在36.5-36.9℃之间的患者相比,峰值体温在39-39.4℃之间的患者存在显著减少的住院死亡率。

然而,在没有感染的病例中,升高的体温增加死亡率(OR, 2.07; 95% CI 1.68 to 2.55)。

鉴别诊断ICU中发热的原因可能为感染性,亦可能为非感染性。

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发热的相对频率因研究人群及“感染”的定义不同而各不相同。

区别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是个富有挑战的问题,发热的程度可能有助于鉴别。

38.3ºC (101ºF)~38.8ºC (101.8ºF)之间发热的既可能为感染性,也可能为非感染性。

这个区间内的鉴别诊断需要考虑的可能性最多,幸运的是,多数非感染性原因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排除。

38.9 (102ºF) ~41ºC (105.8ºF)发热可被认为是感染性。

≥41.1ºC (106ºF)的发热通常为非感染性。

例如药物热、输血反应、肾上腺功能不良、甲状腺危象、神经抑制剂恶性综合征、中暑和恶性高热。

感染源——发热有多种感染源。

ICU最常见的感染原因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和因以上原因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菌血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当患者使用呼吸机超过48小时出现发热,伴有新出现或进行性肺部渗出加重,白细胞升高,脓性气道分泌物时,我们应考虑VAP。

这些症状还可能伴有呼吸频率增快,分钟通气量增加,潮气量降低,氧合降低或需要增加呼吸机条件或吸入氧浓度。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不伴有局部症状的发热。

患者的表现可有:穿刺点蜂窝织炎或脓性渗出,菌血症,脓毒症(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白细胞上升),重症脓毒症(脓毒症伴有脏器功能不全)或脓毒性休克(如,重症脓毒症伴休克)。

在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表现为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脓毒症性脓肿。

动脉置管与静脉置管感染几率是相同的。

手术部位感染——每一个术后患者发热都应当考虑手术部位感染。

大部分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在术后1-4周,偶尔也可出现在术后一周或一个月。

临床表现及可能的病原菌与手术部位有关。

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可能被高估,因为很多研究没有区分无症状菌尿和真正的泌尿道感染。

导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可表现为无局部症状的发热。

也可表现为膀胱炎症状(发热,耻骨上疼痛,血尿,脓尿),肾盂肾炎症状(发热,寒战,腰痛,肋脊角压痛,恶心,呕吐),或尿脓毒症。

菌血症——菌血症可能继发于上述任何感染,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发热有可能是菌血症的唯一表现,尽管它可能快速进展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

输液传播性细菌感染虽然很罕见,但它是与一个住院治疗相关且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当然,输液治疗并不总是出现这种情况。

鼻窦炎——8% ICU患者发生鼻窦炎,机械通气患者更常见,影像学上表现为鼻窦内阴影。

鼻窦炎最典型的表现是发热,无局部症状和体征,但由于多数患者为机械通气,即便存在头疼和鼻窦压痛也无法告知医生。

偶尔会有脓性鼻腔引流液。

上述所有的感染均有可能发展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非感染性原因——ICU的发热来源存在非感染性因素。

多数情况下,发热仅仅表现为一种症状,因而明确其原因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发热的非感染性原因可能将伴随的分布性休克和非分布性休克概念化。

不伴有休克的非感染性发热:通常不伴有休克发热的非感染性原因包括:输血反应、药物热、某些腹部原因(如无结石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缺血、胰腺炎、血管栓塞性疾病等)。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热是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最常见的症状。

一般发生于开始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之后1至6小时,可能伴随寒战及轻微的呼吸困难。

此反应没有持久的后遗症状,但会觉得不舒服。

药物热——药物热的诊断比较困难,具有挑战性。

其发生于开始应用药物后几日,可以产生高热(大于38.9 ºC [102ºF]),但没有其他症状,停用药物数天后才能消退。

其真正的发生率是未知的。

本质上来说,需除外存在其他过敏反应(如皮疹等)的排除性诊断。

无结石性胆囊炎——无结石性胆囊炎伴随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和不明确的腹部不适。

右上腹可有明显的不适,可伴有胆囊坏疽、穿孔之潜在性的危险。

即使治疗,其死亡率可高达30-40%。

肠系膜血管缺血——发热为肠系膜动静脉缺血的晚期的一种表现。

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部压痛、便血、乳酸性酸中毒等肠系膜梗死的表现。

腹部压痛通为脐周压痛,可出现和体格检查不成比例较严重的症状,可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通常伴有腹痛、腹部敏感、腹胀,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身体前倾可以减轻胰腺炎所致的腹痛症状。

深静脉血栓(DVT)——深静脉血栓为ICU常见病之一,据病人人口类型及预防类型研究估计其发生率为12%—33%。

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热很少见的原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包括不对称的极度水肿、疼痛或红斑。

肺动脉栓塞(PE)——有关非ICU住院患者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一前瞻性调查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可伴随间断发热表现(见急性肺栓塞综述)14%定义为>37.8ºC (>100ºF)6%定义为>38.3ºC (>101ºF)1—1.5%定义为>38.9ºC (>102ºF)非感染性发热伴休克:非感染性发热伴休克包括:肾上腺危象(即: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甲状腺危象和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此类发热体温往往高于>38.9ºC (>102ºF),并且休克为分布性,其特点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前区心音增强)、四肢温暖、少尿、精神状态改变和代谢性酸中毒(参见“成人休克:类型、表现和诊断方法”中的“分布性休克”部分)。

肾上腺危象—肾上腺危象往往发生在那些之前未诊断出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或者其他应激时,或肾上腺功能不全但在发生严重感染或应激时没有增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量,急性双侧肾上腺梗死或出血,以及突然停止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病人中。

分布性休克是肾上腺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也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乏力、倦怠、低血糖、意识障碍或昏迷等症状。

(参见“成人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症状”中“肾上腺危象”部分)。

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危象指严重的、威胁生命的的甲状腺亢进状态。

它经常由急性应激例如手术、感染、创伤或碘负荷实验所诱发。

临床表现包括高热(>40ºC [>104ºF]),分布性休克、严重的心动过速(>140 次/分)、充血性心力衰竭、恶心、呕吐、腹泻、焦虑、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昏迷等。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由于受血者的抗体对供血者的红细胞产生急性破坏而发生的一种医源性急症。

大部分是由于ABO血型的不相容。

一些获得性抗体也偶尔导致此种情况的发生。

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寒战、分布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损伤。

腰痛、红或棕色尿和出血的发生率较低。

诊断方法当ICU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时,均应进行完善的病史采集和全面的体格检查。

对于一个新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血培养是唯一的必须进行的诊断测试;原因是临床所见不能完全排除菌血症,而且菌血症若无适当的治疗,死亡率很高。

根据临床评估,进一步查明发热的可能原因。

痰-有如下情况发热的患者,应进行痰液革兰氏染色和培养:新出现的痰液;痰液颜色、痰液量和粘稠程度改变;新出现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呼吸频率加快;分钟通气量增加;潮气量减少;氧合变差;需要增加呼吸支持力度;或需要增加给氧浓度。

尿-对于发热的患者,如有留导尿,尿路梗阻,肾结石,近期泌尿外科手术或泌尿系创伤,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应进行尿液检验和尿培养。

胸部影像学-在ICU,胸片容易获得,且对许多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的患者有诊断价值,它可以发现新发的或进展的肺部浸润影,区分肺炎和气管支气管炎,或鉴别引起发热的除了肺炎和气管支气管炎以外的呼吸道疾病,因为这些疾病无痰液产生,可能会被忽略。

然而,胸片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已存在胸膜腔积液,ALI或ARDS的患者,应该更谨慎,因为这些疾病的胸片异常表现可能会掩盖其它问题的发现,应该进行CT检查以明确胸部影像学异常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对于腹痛的患者或因为镇静或昏迷不能进行有效腹部检查评估的患者,应测定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脂肪酶和乳酸。

如有肾上腺机能不全的可能,则应测定血钠、血钾、血糖和皮质醇水平。

如有甲状腺危象的可能,则应测定TSH,T3和T4水平。

同时,应采血进行抗球蛋白试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和结合珠蛋白的测量,此外,当怀疑是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应复查血型和交叉配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