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武侯策略”-2019年精选文档
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以中学英语课程为例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类共通的情感,促进不同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及种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当下的“中国梦”强调与世界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与国际理解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教育梦”蕴含着对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美好期待,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的人是努力实现“中国梦”的途径.这正与《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为“更好地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奠定基础”的教育目标相吻合。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围绕“国际理解"这一教育理念而开展、组织的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国际理解教育理念自1946年第一次被提出后,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展,国际交往逐渐加深、日益频繁,其内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完善。
其目的是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每个人在认识、了解“自”与“他"的基础上,达到“理解与尊重、理解与合作以及和谐共生"。
(一)认同多元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国际理解教育首先是教育学生要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以继承文化传统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此基础上广泛了解各种异国文化,在走向多元文化的视野中,尊重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秉承理解和欣赏的态度,并形成理解和尊重的理念,以一种宽容、开放的民族心态看待并接纳世界历史与文明。
(二)胸怀全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全球胸怀与国际视野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关心人类、关心世界的宽广的全球胸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通过拓宽学生的国际知识,形成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跨文化适应能力.知识视野是其前提,即让学生了解人类生态状况,了解世界各国历史、科技、文化以及各种社会制度下政治、经济的不同和联系等.情感态度是其核心,即通过国际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开放、平等、客观、求同存异的态度来包容全球文化。
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武侯策略”-2019年精选文档
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武侯策略”作为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实验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从2009年起,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为旨归。
通过国际理解课程、主题活动、友好学校共建课程、学科渗透等方式,逐步推进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
武侯区着重在“武侯一维克菲尔德”中英课程项目共建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提升师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途径,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国际理解能力的现代公民。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一、目标设定:基于跨文化的全球视野,培养优秀公民教育国际化是在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和平衡点,在促进文化的理解、包容与融合中,达到国际理解、共融共生、和谐发展的育人目的。
为了整体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
我们开展了武侯区学生国际理解素养调查研究,发布了《武侯区关于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武侯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推动全区各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课程共建目标,即通过沟通、理解、合作、分享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强化学生的沟通协调及跨文化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最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公民。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师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能力提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力”“社区推广度”等作为分级目标,同步纳入课程共建目标。
为共建课程在全区的实施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建设:促进本土文化和国际文化相融相生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友好地区课程共建,是在传承和发展基础上的共建,为此,把握好本土文化国际化与国际文化本土化之间的关系,选择双方能“共识、共生、共行、共评”的元素,促进课程内容的生成。
是我们课程共建的一个重点。
为此。
我们总结了五条途径。
其一。
发挥校本优势。
共建特色课程。
例如:武侯实验小学以乒乓教育为特色。
因此学校在课程中设置了“小乒乓转动大世界”的教育内容,以乒乓球为载体与英国斯托金凯特密尔小学展开了对中英两国国球文化的学习和讨论。
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策略
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策略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国际理解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与多元文化认知的重要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中,此时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国际意识和文化包容性。
本文将探讨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和教育机构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实施该教育理念。
一、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的多样性在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课程设置是决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际理解教育应该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而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学或外语学科。
可以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全球性问题。
例如,将科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探讨气候变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教材选择方面,尤其要注意教材的文化多样性与准确性。
应选用符合国际理解教育标准的课本,确保内容涵盖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与世界各国相关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二、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语言交流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例如,可以邀请外籍教师进行语言及文化课程,同时安排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在真实的交流环境中使用外语,了解其他文化的特色与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海外学校建立姐妹校关系,开展线上线下的交流项目。
通过视频会议、合作科研、文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异国文化,增强他们的全球视角。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练习语言,还能增进对其他国家学生的理解与尊重。
三、问题导向与探究式学习国际理解教育可以通过问题导向与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深化学生对全球性议题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定与国际事务相关的重要问题,如“如何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或“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民族文化?”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收集资料,进行探究,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作者:方少全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9年第04期作为未来全球化公民,国际理解的知识与技能是新生一代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
我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也要求我国公民必须具备这些素养。
站在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如何在学生知识、能力、品格打基础的小学阶段有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成为当前学校必须认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国际理解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小学阶段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策略。
文化理解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
真正的文化理解是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去理解他国文化。
本土文化传承与异域文化理解如同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在国际交流实践活动中,“理解”作为一种双向的思维活动,交际双方需要首先认识到,各种文化都有被理解的需要,并通过文化比较的方式认清文化的异同及缘由。
培育我国青少年对民族文化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是他们了解他国文化的出发点,也是文化比较的基础。
在课程实践中,以实践性、探究性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例如,现在有不少孩子对春节文化的认识仅限于越来越简化的过节流程,但对于春节的由来,以及各种诸如挂春联、放鞭炮、红包等庆祝习俗缘由与寓意却知之甚少。
我们在寒假前组织学生开展以春节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内容包括过年的由来、近三年春节时间及差异原因、常见春节习俗及其缘由、南北方过年食物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国内外重大节日(如春节与圣诞、清明节与复活节)的对比研究。
经过充分研究,学生逐步养成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并在比较中更加深刻地认识异国文化。
语言是国际理解的桥梁,掌握外语是实现国际理解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因此,小学外语课程建设是提高学生从事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从目前的课程安排看,外语课程的学习时长、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很难满足学生实际交流与阅读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按照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思路,以“找对资料、方法科学、长期坚持”的原则,构建了全面提升各年级学生英语素养的课程体系。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资讯zi xun标率拥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之一。
但就目前来说,很多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这一块还是空白,部分学校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仅限于每年利用假期开展的短期国外游学活动,而这些国外游学活动,也常常只限于家庭条件很好的极少部分学生参加。
参加的学生也常常只是走出了国门,走马观花地看到了其他国家的环境、生活和学习的片段,很难形成对世界、国家、社会、自然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而更多的学生没有机会走出国门,自然谈不上国际视野,更谈不上培养国际理解素养。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不应该是面向少数人的,而应是所有学生;“出国游学”也不是国际理解教育的唯一途径,还应该用更多的方式践行。
学校要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大意义,还需要一批具有国际理解素养的教师,能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受益。
阅读《福建教育》2018年第28期《国际理解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这组关注,非常高兴地看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洪志忠老师等对国际理解教育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广大一线教师厘清了很多模糊不清的问题。
文章还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内涵作了全面细致的阐述,对当前我国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教育实践的措施,这对各地、各校及广大教师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除理论指导外,还有孙巧平、魏传国、陈振煌等老师呈现的具体学校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深入思考,为其他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虽然我国国际理解教育起步较晚,困难也很多,但通过这些已有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立足现实,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开发专门的课程、设置专职教师进行教育,还可以结合各学科特点通过融入学科课程的方式进行教育,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
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2019年精选文档
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在这个物质化,快速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将时间与精力放在了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权利的争夺上,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却很少注重基本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与传承,在开设核心素养课之后,我们有了许多深刻的体会,加强当代的核心素养要从我们做起,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缺乏原因当代核心素养缺乏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的思想过于注重物质化的物质,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他们在大学时开设的课程多以专业的课程为主,很少在大学时注重加深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强调专业知识能力的增强对于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方面还是有诸多欠缺。
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目前也过分强调分数对于未来的重要性,而不是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在我国实行,所以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如何提升全民的核心素养已经迫在眉睫。
二、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在当代要想进行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培养。
(一)确立核心素养的主导地位首先就要树立核心素养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和教师都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核心素养的教学。
(二)学校课堂中重视核心素养的深化在中小学的授课过程中,每一学科都注重加深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高校开展专门的核心素养的选修课,将核心素养变成一种人人都能够学习的理论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三)丰富课余活动加强学生的课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学生对于生活中知识应用,真正做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提升教师素质[1]提升以人为本的教师素养,强化教师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更好的完善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实行。
三、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教师是中华民族文化延续的支撑,我们注重加深教师的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是对教师这个群体的素养提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更是对未来的青少年群体起到了模范和带头作用,这样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就能更好的达到全民族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教更要育,除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外,教师其他能力也要逐渐增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就是在提升全中国整体的核心素养,作为未来的准教师们,我们更是应该要严格要求自己,为祖的未来做出我们的贡献。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教学建议
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
文化对话既是国际理解的表现,也是国际理 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一种文化上的 接触、了解、沟通、理解的发生过程,体现 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作为理解异族文 化的重要条件,掌握外语是非常重要的,它 有助于推动文化间的交流。
强调基本价值观的动态建构
具体而言,在教学目标上,改变只强调知识的传授 和记忆;在教学组织上,改变只强调学生单向的、 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学习评价上,改变偏重对知识 的理解与运用。做到在课堂允许或鼓励学生提出不 同的答案,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发展,也 就是说,使知识“活”起来。通过把“知识”放在 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使之有 效应用,指向、探索并解决一个问题。在这个动态 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基本价值观。
陶西平语——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尤其是现 在的中国。这主要是基于当今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主流的哲学理念——和 谐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看国际 理解教育,它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球化时代
课程定位
开展并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意义, 在于提升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国 际化意识,增强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 提高国际化素养,做到对生态环境的呵 护、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地球生命的尊重, 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建设现代化 强国的需要。
“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
弘扬民族精神 全球的胸怀与视野 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和平、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 的观点与态度
真正理解
着力推进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建议
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之斌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随着未来竞争的加剧,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越来越重要。
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思维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提升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密切相关,下面就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从不同方面加以探讨。
一、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在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都需要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学校教育中可以透过阅读、写作、演讲、辩论等多元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多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别人的观点。
二、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分析、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多个方面。
学校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探究式学习、案例学习、课堂研讨、小组讨论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给学生提供多元思维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注重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包括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等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班级管理、课内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管理能力。
在学校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是学生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社区服务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了解交往的规则和方式。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人际交往技巧的指导,更加直观地帮助他们解决社交中的困惑和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学生素养的提升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借助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和教孔方式,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竞争提供更多的帮助。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思维、人际交往、情感管理、创新等方面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要建立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有效的学习监控和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课程选择,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对其核心素养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学生的情感健康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塑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困扰。
四、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社团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他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教学策略如何通过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导言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交流已变得愈发频繁和紧密。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教育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几种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教学策略,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一、引入跨文化内容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引入跨文化内容是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一环。
例如,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介绍不同国家的地形、气候、文化和历史,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差异和特点。
这样的跨文化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教具多媒体教具是提高学生国际视野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具,比如电子地图、在线文化博物馆等,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风景和文化,增加他们的国际触角。
同时,多媒体教具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国际交流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交流会议、组织学生赴海外参观交流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交流和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开设国际化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可以开设国际化课程。
比如,开设国际商务课程、跨文化沟通课程等,培养学生具备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经济、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五、鼓励学生参与国际项目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国际项目,例如国际志愿者活动、国际交换生计划等。
参与这样的项目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他国的文化、教育和生活,增加他们对不同国家的了解和认知。
这样的经历将对学生的国际视野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提供多语言学习机会在学校中,为学生提供多语言学习机会也是提高他们国际视野的重要一环。
学校可以开设外语课程,并鼓励学生参加外语培训班、参加语言交流活动。
通过学习多种语言,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人沟通交流,增加他们的国际的视野和能力。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哎呀,说起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这可是个大事儿啊!咱们得从点滴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智慧和审美。
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支招,看看怎么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也能成为有内涵、有品位的人。
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品德教育。
品德是一个人的根本,没有好的品德,再高的学问也是枉然。
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诚信、尊重、爱心等美德。
比如,咱们可以教孩子们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
还有,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参加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爱心。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品德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智慧培养。
智慧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智慧,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我们要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比如,咱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思考,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还有,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参加各种科技竞赛,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智慧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成为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人。
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审美教育。
审美是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有了审美,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所以,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欣赏能力,让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比如,咱们可以带孩子们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他们在艺术品中感受美的力量。
还有,我们可以教孩子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他们在自然中陶冶情操。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提高,成为一个有情趣、有品味的人。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和社会也要共同努力。
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给他们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社会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条件,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培养孩子们的品德、智慧和审美。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而努力吧!。
国际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国际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正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是国际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跨文化理解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开放心态和包容精神,为未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际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
在国际学校或参与国际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和老师。
这种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对同一个问题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交流和碰撞,学生们能够逐渐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课程设置是国际教育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际课程通常会涵盖世界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和特色。
比如,学习世界历史时,学生会了解到不同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学习地理时,能够认识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此外,一些国际课程还专门开设了跨文化交流、国际礼仪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语言学习在跨文化理解中起着关键作用。
掌握一门外语不仅仅是学会语法和词汇,更是能够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在国际教育中,学生通常会学习多门外语,通过与母语者的交流和阅读原汁原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同时,语言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国际交流活动的机会,如国际学术竞赛、文化交流项目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国际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反思能力。
学生们在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被鼓励对不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思考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求同存异。
教育与全球视野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育与全球视野如何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全球化时代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学生们需要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效沟通、顺利合作的能力。
因此,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培养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机会与平台。
一、开设国际文化学科和交流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可以开设国际文化学科,如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国际法等。
通过这些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宗教、价值观等,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此外,学校可以与其他国际学校合作,开展交流项目,使学生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互动交流,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培养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等国际通用语言。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外语课程,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与国际友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基础。
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跨文化沟通技巧的培训,教授学生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妥善处理交流中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冲突。
三、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如参加国际学生交换项目、参观国际组织或企业、参加国际性竞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真实情况,加深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多元化教学资源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校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和知识,丰富自己的国际视野。
同时,学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学校重视国际文化学科的开设,提供语言培训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语言基础。
英语学习的基础是词汇和语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首先要重视语言基础的打好。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词汇和语法教学,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
学生自身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力训练来巩固语言基础,扩大词汇量,熟练掌握语法知识。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英语核心素养。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语言能力的训练。
语言能力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
针对不同的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进行训练。
对于听力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听力材料和练习题来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对于口语训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阅读和写作训练,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系统的语言能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培养跨文化意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化背景介绍、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在使用英语时显得更为得体。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教材、组织英语角、举办英语文化节等活动来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习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只有学生自己愿意去学习,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时,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主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关键路径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关键路径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成为教育的关键任务。
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更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的关键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项目,与外国学校建立伙伴关系,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通过与国际学生互动,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拓宽自己的视野。
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国际专家来校讲学,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其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引入国际化课程引入国际化课程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开设国际课程,如国际关系、国际商务等,以及进阶外语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国际形势、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况,培养其全球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科学竞赛、模拟联合国等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三、推进多元化体验活动多元化体验活动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交流访问、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差异与多样性。
这些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其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国际文化节、演讲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
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关键环节。
学校要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科研项目等,培养其综合素质和领导潜能。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入国际化课程、推进多元化体验活动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促进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教学策略引言全球公民素养被认为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责任感的学生对于他们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们需要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全球公民素养。
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1.在教育中引入多元文化内容,包括不同国家、地区和种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并尊重其他同学所代表的文化差异。
3.组织多元文化庆祝活动,让学生互相了解与尊重不同文化背景。
发展跨文化交流技能1.引入跨国交流项目,例如在线合作项目或虚拟文化交流活动,使学生可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学生互相交流。
2.对不同文化间的语言和礼仪进行介绍,并进行相应模拟训练。
3.组织实地考察或参观,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社会。
推动全球问题教育1.在教学中引入全球性问题,例如气候变化、贫困和人权等,让学生了解并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影响。
2.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培养他们对于全球社会问题的关注,并积极参与改善行动。
3.组织辩论或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全球问题的看法,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
培养国际合作意识1.引入国际交流项目或合作班级,促使学生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龄人合作完成共同任务。
2.培养学生跨国团队合作能力,鼓励他们在小组项目中尝试不同的角色与职责。
3.教授跨文化沟通技巧,加强学生对于跨国合作所需的相互理解和适应能力。
结语通过采用上述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发展,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多元化世界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教师们在实施这些策略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适度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需要不断更新自己对全球公民素养的理解,并积极寻求专业发展机会,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课外学习或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各种能力和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这些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到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能力,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1. 提倡多角度思考:学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2. 组织思维导图训练: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进行概念理清和关联分析。
学校可以安排专门的思维导图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参加思维比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思维竞赛,如数学建模比赛、物理实验设计比赛等,这些竞赛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1. 提倡实践探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各种实践探究活动,如科学实验、工程设计、社会调研等,这些实践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拓展学科边界: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或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拓展学科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合作创新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团队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集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1. 开展口才训练:学校可以开设口才训练课程,帮助学生提升演讲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和说服力。
2. 组织团队合作项目: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团队合作项目,如话剧表演、文学创作、科技展示等,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协调能力。
3. 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学校可以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一、了解并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和特点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并明确核心素养的含义和特点。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思维素养、创新素养、实践素养、情感素养和身心素养等。
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贯穿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通过学习英语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学习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讨论和分组活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富有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学习需要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节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英语学习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指导、温馨亲切的鼓励,营造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自全球的建议与行动
文/本刊记者 姜乃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来自全球的建议与行动人们为何高度重视学生的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未来公民的21世纪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将21世纪核心素养的教育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促进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实施需要政府及社会提供怎样的支持?面对这些问题,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多国教育组织与专家,对全球具有代表性的5个国际组织和24个国家与地区的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进行了分析,发布了《面向未来: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
该报告所选取的分析对象具有地理区域和文化的广泛性,囊括了除南极洲以外全球6大洲有代表性的经济体。
同时,报告选取的经济体对象的经济收入水平具有广泛性,包括15个高收入经济体国家,也包括了9个中等及以下收入经济体国家。
人们为何高度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全球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都在思考未来的公民应具备哪些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与生活,而这些素养应是学生未今日的学校教育该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明日的社会?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与经济变革,需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 6月3日,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多国教育组织与专家,发布了《面向未来: 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研究报告,且看——中外教育专家交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经验来适应个人幸福生活、实现终身发展,融入社会并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基于对未来公民形象的追问,面向未来的学生素养培养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关注。
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其称为21世纪技能,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将其称为21世纪核心素养,欧盟将其称为关键素养,澳大利亚将其概括为综合能力,我国香港地区将其称为共通能力。
尽管理念不同,但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受到各国普遍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改革的基础与依据。
来自29个国际组织或经济体发布的权威教育文件显示,三大类共10大因素成为人们高度重视学生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的动力因素。
开学演讲中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的教学策略
开学演讲中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的教育旨在培养他们成为全球公民,他们能够理解和适应全球化的世界。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提供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形成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
本文将探讨其中的几种策略。
一、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与尊重在开学演讲中,我们可以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并鼓励学生学习并尊重他们的差异。
通过讨论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语言和价值观,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并培养对其他文化的开放心态。
二、语言学习的机会开学演讲中,我们可以建议学生学习一门外语。
掌握一门外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传统。
学生可以利用学校提供的课程或者在线学习资源来学习一门外语,并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语言考试或国际交流活动。
三、全球问题的探讨在开学演讲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全球问题,并鼓励他们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中。
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困和性别平等等,是学生们理解国际问题、培养全球视野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可以看到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并从中学到合作和领导能力。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开学演讲中,我们可以提及学生们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交换项目或志愿者活动,与来自其他国家的学生互动,加深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
此外,学校也可以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进行跨国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国际课程的设置在开学演讲中,我们可以介绍学校开设的国际课程,如国际文凭课程(IB)、剑桥国际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参与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
六、跨学科教学在开学演讲中,我们可以介绍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促进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学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武侯策略”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国际化实验区”,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从2009年起,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为旨归。
通过国际理解课程、主题活动、友情学校共建课程、学科渗透等方式,逐步推进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
武侯区留意在“武侯一维克菲尔德”中英课程项目共建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提升师生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途径,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国际理解能力的现代公民。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一、目标设定:基于跨文化的全球视野,培养优异公民教育国际化是在例外的制度和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和平衡点,在促进文化的理解、包容与融合中,达到国际理解、共融共生、调和发展的育人目的。
为了整体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
我们开展了武侯区学生国际理解素养调查研究,发布了《武侯区关于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武侯区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框架》,推动全区各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课程共建目标,即通过沟通、理解、合作、分享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树立学生的世界公民意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强化学生的沟通协调及跨文化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最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异公民。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师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能力提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力”“社区推广度”等作为分级目标,同步纳入课程共建目标。
为共建课程在全区的实施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建设:促进本土文化和国际文化相融相生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友情地区课程共建,是在传承和发展基础上的共建,为此,把握好本土文化国际化与国际文化本土化之间的关系,选择双方能“共识、共生、共行、共评”的元素,促进课程内容的生成。
是我们课程共建的一个重点。
为此。
我们总结了五条途径。
其一。
发挥校本优势。
共建特色课程。
例如:武侯实验小学以乒乓教育为特色。
因此学校在课程中设置了“小乒乓转动大世界”的教育内容,以乒乓球为载体与英国斯托金凯特密尔小学展开了对中英两国国球文化的学习和讨论。
全校1300多名师生全部参与。
又如:锦里小学以“老玩具”教育为特色,因此?W 校在课程共建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以儿童美满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的理解,与友情学校分享了“巧手复活社区古老的艺术品(玩具)”的课程内容,让中英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古老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美丽与智慧。
其二,注重民族传承,加深文化理解。
只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才能使他们更加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
比如:红牌楼小学和戴恩罗伊德小学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开发实施了“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主题课程。
中国孩子以家校经典诵读为板块。
英国孩子以学写中国毛笔字、学念中国诗词歌赋为形式,共同展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习。
与此类似,我区很多学校都选择了太极、剪纸、书法等民族文化作为共建元素,帮助学生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加深国际理解。
其三,整合社会资源,扩大课程影响。
我们将社会、社区作为教育的严重组成单元和课程的严重元素。
比如:龙江路小学分校在共建中了解到英国学生对社区的热情、关注和责任感后,决定将这样的课程资源变成双方共建的严重元素。
他们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所在的“锦里”,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调和共处,理解成都独到的包容、调和、宜居的城市文化。
学校还整合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资源,与友情学校通过“用民间艺术手法创造艺术作品”“用邮件和视频学川剧、做脸谱”“我的社区改造计划”等方式进行分享学习。
其四,关注共需共生,实现同步发展。
与英国友情地区的课程共建必须在相互尊崇、共同探讨的基础上。
以双方师生的现实需求、已有经验和共同爱好为出发点,以双方师生的共同行动和体验为依据,以双方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合理评价为手段,建立起“共需、共行、共生、共评”的课程资源,这样才能产生共鸣,达到课程共建的实效。
比如:武侯实验小学与英国斯托金凯特密尔小学都有种植园地。
因此他们开设了“躬耕园”主题共建课程。
双方利用互访的机会在校园内种植“友谊树”,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交流种植品种、种植经验、观察心得等,还共同开展了“收获季”活动。
其五。
捕捉时代符号,提升课程品质。
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是优异世界公民的严重品质,因此,将时代符号和元素纳入课程,是国际化发展中课程共建的严重标志。
比如:2012年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红牌楼小学和戴恩罗伊德小学将奥运及体育元素作为课程共建的严重内容,实施了主题课程“伦敦奥运有我一个”;龙江路小学分校通过“英国板球在龙小”和“中国毽球在英国”的课程共建,让起源于英国的绅士游戏――板球走进了龙小分校的课堂,也让中国的传统运动毽球成为英国友情学校3~6年级学生的学习课程之一。
三、评价实施:全域全员、真实包容,助推学生多元发展国际理解课程共建项目的评价应当打破传统课程的评价观念。
填塞人性、填塞真情、填塞包容。
真正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有用手段。
一是“以人为本”。
即评价中尊崇学生主体,尊崇学生的学习过程,尊崇学生的点滴进步,做到充分认可学生、认可学生的成果,改变过去“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评价观念,将“我参与、我进步、我胜利”的理念贯彻评价始终。
二是“全员全域”。
即参与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学校教师,还应当包括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甚至社会上每一位热心市民,让他们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关注儿童和教育,让儿童在他们的评价中树立社区社会观念,促进儿童综合素养的形成。
例如:我们将学生的艺术作品展示到成都出名的旅游景点锦里。
当中外游客发自内心地对学生们精心设计的艺术品发出赞赏并争相留影、留言时,孩子们由此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艺术和生活,什么是教育和社区。
三是“自我发展”。
即在评价中鼓励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
例如:让每个孩子自己设计并建立“成长袋”“资源包”,对自己在共建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感悟、成就、经历和过程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可的价值观,树立自信,促进多元发展。
四是“共建共评”。
即在共同评价中进行课程共建,包括项目友情学校之间的互评和区域组织的共评。
2011年,我区派出访问团前往英国友情地区开展课程共建成果评估。
他们在英国各友情学校深深地感受到课程共建带给英国师生可喜的文化影响力。
2012年10月,武侯区XX局,XX局邀请了英国友情地区XX 局,XX局局长苏珊女士一行对武侯各项目学校进行了解评价。
通过深入考察。
苏珊局长在“中、英、新”校长论坛上感慨:“我们与武侯教育的课程共建取得了令
人振奋的成果。
我们两区的青少年必将因此项目而受益终身。
”武侯区和英国友情地区的国际交流和课程共建成果还荣获了英国约克与亨伯郡政府颁发的“教育国际合作突出成就奖”。
四、全域推动:资源共建,构筑系统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
因为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所以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在全域的推广与开展,与中英友情地区主题课程共建相辅相成。
我们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借助中英校级连线带给我们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借助中英课程共建带给我们的对国际理解教育的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构建了更为广博、更加可续、更为系统的国际理解教育全民课程体系。
目前,我们历经大量准备和调研,已经汇编了从学前到高中、从社区到外籍人士、从学生到教师的八套15本国际理解教育系列丛书。
包括《童眼看世界》《认识地球村》《走遍地球村》《理解地球村》《敞开怀抱。
融入世界》《国际礼仪文化》《英语沟通世界》《家在蓉城》《乐在武侯》,并配套出版了用好《武侯区国际理解教育系列丛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指导意见。
未来我们将从区域统筹、全民覆盖、资源共建与优化、投放改进四个方面着手,使全区100%学校开设国际理解课程。
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让世界走进课堂,让学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