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直入主题
提问:我们形容成熟的男性的美,通常会用一些什么样的词语?
学生回答。
老师提示:我们在《背影》一文中将会看到与大家期待的不一样的中年男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或者听读课文),思考:《背影》是一篇写_________的散文。(屏显)
学生自由回答。
三、读“父”
学生深情朗读。
(二)咬文嚼字感受别样的“父爱”。
聚焦父亲的穿着、父亲的动作以及文章中随处可见的细节如“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紫毛大衣”、“嘱我路上小心”、“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等,来体会父亲对“我”竭尽全力的甚至有点狼狈的爱。
(三)教师小结。
(屏显,学生朗读)
父亲的爱是那再三的再三的叮嘱唠叨一千遍一万遍还是不放心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背影》是⼀篇纪实散⽂,也是⼀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学习⽬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爱的深沉。

2.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3. 珍爱亲情,增进与⽗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诵读课⽂,在品词析句中,体会⽗爱的深沉。

难点: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以上熟悉的⽂字来⾃于哪篇课⽂,你能把其余的部分背出来吗? 学⽣回答,引⼊⽂题,⾛近作者。

⼆、美读赏析,聚焦“背影” 通过学⽣阅读课⽂,理清⽂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初步赏析。

⾃读,提问,感知。

1.⽂题为“背影”,那么⽂中⼏次写到了⽗亲的背影?“背影”在全⽂中起什么作⽤? 2.你认为最感⼈的是哪⼀次背影? 3.⽂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现在,再读这幅⽂字描绘的画⾯,你⼜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朗读,再次体会第⼆次背影) 三、品词析句,读懂“橘情” 通过主问题的挖掘,让学⽣体味出⽗亲买橘的不易以及⽣活的艰⾟,在反复的揣摩中体会⽗爱的深沉。

问题探究:⽗亲为什么给⼉⼦“买橘”? (学⽣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四、总结2.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教学⽬标: 1、抓住⼈物的⾔⾏和细节描写,感受⽗爱。

2、能抓住⼈⼈物的⾔⾏和细节进⾏对⽗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 ⼀、古诗导⼊ 师:同学们,先让⽼师念⼀⾸古诗吧。

《游⼦吟》诗中的哪些地⽅让你感动呢? 师:⾃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之情的离别呢!母亲看着孩⼦将背上⾏囊独⾃远⾏去寻找遥不可知的未来。

已⽆语,她只能将牵肠的担忧和揪⼼的疼爱⼀针⼀针地缝进游⼦厚实的⾐服⾥。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

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含公益广告、课文朗读、电视散文《背影》、歌曲《父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公益广告,感受父爱。

视频中的父亲因老年痴呆,什么都忘记了,唯独没有忘记关心他的儿子。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

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这每一个场景中都盛满父母浓浓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充满浓浓父爱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2、作者介绍(课件展示)3、写作背景(课件展示)4、展示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的情景.4、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背影,我的父亲,父爱。

5、文中写家中境况与描写背影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并回答:写父亲在丧亲、失业、典卖、借钱的境况下,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儿子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更能表现父爱的深挚,更好地表达了儿子的感激之情。

第2课时三、质疑探究、精心赏析1、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父亲为我穿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八年级上册13课《背影》教案阳逻一中彭昕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重点字词。

(2)学习并基本掌握白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朴实语言中蕴含的饱满情感。

(2)通过批注勾画,整理并概括文章情感层次。

(3)通过讨论,掌握文中“背影”的线索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二.重难点1.重点:(1)感知“背影”中体现的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感情。

(2)品味朱自清独特的质朴文字中的浓厚情感。

2.难点:把握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父亲往往如此,深爱孩子又拙于表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著名的写父亲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背景介绍(1)展示朱自清资料。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春》《背影》《荷塘月色》《匆匆》(2)展示朱自清在写作《父亲》前后时间段的人生经历。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

⏹1919年作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开始发表诗歌。

⏹1920年提前毕业,继续参加新文学运动,开拓新诗的道路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

⏹1923年朱自清发表了近300行的抒情长诗《毁灭》,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严肃思考。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自由、速读全文。

(2)对照确认易错字词,齐读重难字词。

交卸(jiāo xiè) 奔丧(bēn sāng) 狼藉(láng jí) 簌簌(sù sù)典质(diǎn zhì) 赋闲(fù xián) 颓唐(tuí táng) 琐屑(suǒ xiè)差使(chāi shi) 亏空(kuī kōng) 勾留(gōu liú) 搀(chān) 蹒跚(pán shān) (3)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四)精读课文任务一:将文章分几个版块,并简要说明每个版块内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背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味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学会珍惜亲情。

学习重点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学习难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学习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究法学习时数2课时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品读词句悟亲情学习目标1.学习传神的细节描写2.体味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情一、新课导入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

这人间至情却蕴含在父亲朴实的外表、笨拙的动作和简单的话语之中。

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

那么,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走进《背影》。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交流点拨】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

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

家中境况可想而知。

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

父亲背着失业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了。

2.为什么说是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呢?【交流点拨】前三段中: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偿还欠债,满院狼藉,光景惨淡。

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充满了忧愁。

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了学业,便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还宽慰儿子,“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看到父亲的背影流下泪水,也就可以理解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背影》导学案(教师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13课《背影》导学案(教师案)

第13课《背影》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朗读MP3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散文记叙的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欣赏课文:一.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1、朱自清: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

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2、《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

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

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情景,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

5.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谈谈读完课文、的感受。

6.根据各部分的段意写出自然段如何划分。

并在文中标记。

第一部分(1段):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2—6段)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情景,表现父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7段)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听课文朗读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思考以下问题: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以背影为线索8.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出现了四次背影9.本文着重写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10.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深切怀念之情。

《背影》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

《背影》说课稿说课者:张小菊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朱自清的《背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

叙事情,12①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②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3、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说教学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很适合朗读,要让学生多读。

读出文中的感情,使学生自己能够受到感动。

所以我把该文教学重点定为: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激发孩子理解父母、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其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2、说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八年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

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难点定为:①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的内在含义;12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导语导入新课的开场白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采用抽两名学生演唱筷子兄弟的《父亲》导入,这样导入能够把学生顺利地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父亲”对“我”的爱打下基础。

(二)讲授过程1、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朱自清的有关资料2、生字、生词的练习。

(多媒体显示)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了解作者的同时,培养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查阅工具书的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3、朗读课文先由教师范读,然后学生朗读,最后教师点读。

这样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把握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且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为下一步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涵义打好基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学案(含答案)

13 背影【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通过朗读等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把你自己有疑难的字词写在后面吧。

狼jí() chóu()躇蹒.跚()琐屑.()颓.()唐 diàn()记()()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

文章通过记述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之情。

学习研讨3.本文几次写到我流泪?我流泪的原因又各是什么?4.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中“我”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找出文中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为你买几个橘子去。

”,坚持为一个二十几岁已年轻力壮、会照顾自己的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5.研讨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很少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可能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难以让同学所接受。

但是,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父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只是它总是沉默的,不像母爱一样外露,所以你们误以为它不存在,忽略了它。

现在,让我们一起追忆或寻找自己的父爱,谈淡你对父爱的理解。

6.文学作品选取标题非常重要,课文为什么不以“浦口送别”或“回忆父亲”为题,而偏偏以“背影”为题呢?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拓展学习重读《背影》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

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说课稿精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说课稿精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说课稿精选1.说课设计之一教学内容: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四单元13课《背影》编者意图、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也比较早。

像《背影》这类学生已经熟悉的写人记事类散文,旨在将学生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深化,理性化。

朱自清的《背影》是写人记事散文的典范,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的日子李,父亲看似不经意的爱显得异乎寻常的感人。

作者没有平铺直叙的记叙父子间的故事,而是集中表现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切入点小而寓意深刻。

文章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从人文内涵的角度来看,《背影》表现永恒的父子之情,感人至深。

教学设想:根据部编教学要紧贴文本,加强人文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走进生活,一课一得等理念。

以及”121卓越课堂“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作者、背景的介绍;字词的处理;朗读的训练(听读、自由读、分组选段读、个人选段读),课文的整体感知(三个四: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父亲说的四句话,其中深挖四次流泪、父亲说的四句话);第二课时深入分析课文:本节课由三次讨论一次练笔构成。

所讨论内容就是课后练习题。

具体情况稍后详说;第三课时由练笔研讨和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方法和人物性格特点)组成。

先展示学生的练笔材料,由学生点评,再分析本文人物形象,学生再修改自己的练笔材料,再展示点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我的情感变化过程,体会父亲独特的爱。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1、探究我的情感变化过程,体会父亲独特的爱。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第13课《背影》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第13课《背影》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背影》教案星期四下午第一节课教学设想:1、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

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法,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亲情,培养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亲情,用感恩的心对待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细节描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营造气氛,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音乐:《背影歌》2、这是谁心中唱出的歌?(朱自清)3、朱自清?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学生说后,不全的出示幻灯片屏幕了解更多。

)4、听出这歌中的感受吗?(离别、哀伤、感动、思念、自责。

)5、是一件什么事让他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来看看课文--朱自清的《背影》--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父子浦口送别)6、歌中、文中都有往事的回忆,也有现实的感慨。

我们就按这个思路用“‖”给课文分个大的层次。

(惦记背影――回忆往事――思念背影)二、深入文本,探究背影。

(一)1、“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设下悬念。

哪个词点题?(背影)哪个词设下悬念?(最不能忘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背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训练点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用 FLASH 制作,开头放的《背影》歌曲、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朗读及动画、一首赞颂父爱的诗歌、拓展迁移的背景动画《懂你》歌曲等。

【教学过程】〖导入课文〗放《背影》歌动画。

〖作者介绍〗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某某省某某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某某战士。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中学课本节选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散文创作成就最高,笔法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2.作品简介《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1917年),父亲朱鸿均(任某某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赶到某某与父亲一道回某某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

丧事完毕,父亲到某某找工作,作者回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预习测评〗1.给加点的字注音。

差使(chāi)奔丧(sāng)狼藉(jí)簌(sù)簌蹒跚(pán shān)踌躇(chóu chú)迂(yū)腐拭(shì)颓(tuí)唐举箸(zhù)琐屑(suǒ xiè)(2)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公开课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父子之情。

2.通过品读课文,珍爱亲情,学会理解与宽容父母,与父母沟通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品析词句,体会父子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研读文本,探寻父子之间的情感变化。

【教学步骤】【导语】同学们,人世间的情感有千百种。

有一种爱,它深沉含蓄,充满了力量;有一种爱厚重博大,是你坚强的后盾;他无怨无悔,是你力量的源泉;他默默付出,从不乞求汇报……这就是父爱。

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在朱自清的《背影》体会父爱的深沉与博大,体会父爱的无私与厚重。

一、默读课文感受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请速读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可以按照以下格式总结:本文叙述了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二、字词积累品伤感基调(屏幕展示字词)祸不单行奔丧狼藉簌簌光景惨淡踌躇颓唐触目伤怀情不自已情郁于中大去之期1.请学生朗读屏显字词,并纠正读音,然后全体学生齐读三遍。

2.教师提问:这些词放在一块来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氛围,一种感觉,你能体会得到吗?学生思考,并示意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①低沉感伤暗淡凄凉悲戚②让人高兴不起来,产生一种伤感的氛围。

③暗示作品写作的背景(社会背景、家庭背景)总结:这种感伤、低沉的氛围就是本文的情感基调。

有了这种气氛的渲染,在凄凉伤感的背景下,父亲依然在这个肃杀的冬天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这才使背影的力量更具感染力。

三、开头结尾探背景作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作“背影”的?我怎么了?我的父亲怎么了?我的家庭怎么了?我的父亲怎么了?1.品析一个“不”字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分析:“不相见”不等于“不能见”也许是“不敢见”“不愿见”。

?②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分析:家庭的败落与“他少年除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的对比,反映父亲老年的颓唐光景,产生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通过学习《背影》,提高学生对散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掌握文本中的修辞手法,提升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情感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发展细腻的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本主题的理解:《背影》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沉的父爱。教学过程中,需强调文章主题,使学生深入领会父爱的伟大。
-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文本中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表达技巧,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父亲的形象和情感。
-文章结构分析: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如何通过不同段落展现父爱,以及背影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蹒跚、交卸、赋闲等。
-理解并掌握文章主题、结构及写作特色。
-领悟作者对父爱的感悟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的情感脉络和描写手法。
在课程总结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清晰。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起承转合,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文章结构,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Biblioteka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背影》这篇文章所传递的父爱。我发现,学生们在阅读文本时,对于父亲的形象和情感有了基本的把握,但在深入挖掘情感内涵和描写手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关于情感体验的引导,我意识到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爱的深沉。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更具情境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亲情故事分享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父爱。

【整合】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背影》教案

【整合】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3课《背影》教案

《背影》教案教学目标感受真情,陶冶爱心(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引领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深情;②揣摩重点语段中对父亲的描写,体会博大深沉的父爱;③把握文中父亲朴素的言,感悟深沉无私的父爱。

④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示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采用纪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新课授知1.初读,整体感知(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四写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分别为:a.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b.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d.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背影》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背影》教案

《背影》《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2、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2、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3、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4、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5、体会文章那朴实真挚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2、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3、背影”作为全文线索,感情的聚焦点在文中多次写到,尤其以父亲为买橘子而过铁道那个场面时的描写为最详细──它的描写特点与感人力量;4、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教学难点】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3、文章所体现的浓浓的父子之情,让人感动,而“我”的四次流泪和父亲的四句话无一不再体现这种感情,让学生从中体会平凡亲情的伟大和可贵,同时让学生联系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背影在日常生活中的象征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背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中背影的基本概念。《背影》中的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象,更是父爱的象征。这种象征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够丰富文本的内涵,增强情感表达。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分析朱自清如何通过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和内心的感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解析:解析《背影》中父亲的形象、背影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对父爱的表达。
-例如:分析父亲坚持送儿子上火车的情景,探讨这一细节对表现父爱的重要性。
(2)写作特色分析:学习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如细腻的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等。
-例如:分析文中的“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一句,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父亲的形象。
其次,在写作练习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仿写朱自清散文风格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散文写作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们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鼓励他们,我会在课堂上更多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天津市静海区王口镇中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4单元第13课《背影》教案

天津市静海区王口镇中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4单元第13课《背影》教案
课堂上,我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的使用,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我发现,当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时,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让我感到他们对这个主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然而,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仍然难以将所学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些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的写作任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运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解决问题。我观察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我可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们在讨论中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
在总结回顾时,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并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实践。我觉得,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珍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亲情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3)修辞手法:分析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举例:课文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铁路边,背影越来越远,渐渐地消失在人群中”中的比喻手法。
(4)好词佳句: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的境
——《背影》教学设计
好的散文是“流淌”出来的。

总有作者自己说不清的东西。

背影是最难“解”的。

最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赏析文本。

2.理解在特殊背景下沉重的父爱。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关注背景:
方案一
读一份遗嘱。

事先告诉学生遗嘱的来处。

(关键词:遗嘱、女孩、年轻、美丽、死亡、诀别)
读毕思考,如此朴实的语言为何能打动“我”的心?
得出一个结论:
在读文本之前,其实我们已经获得了很多信息,已经走近了文本,渐渐融入到写作的场景中,这才有了后面的情感释放。

同样的,本篇的背景也值得我们关注。

它是解决疑惑的金钥匙。

方案二
解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绝:断绝,灭绝。

上天不会让我们无路可走,
上天不会让我们活不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