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历年核心考点、重要习题 (根据老师划的历年重点和试题原创整理)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题型及重点(完整)

宏观经济学题型及重点(完整)

题型及分值:一、选择题 30’ (应该都是单选)二、名词解释 (5*3’)三、简答题(5*5’)四、计算题(三题,共20’)五、论述题(15’)重点:名词解释: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P363 国民收入 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用GDP 、GNP 来反映。

名义GDP (或货币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质GDP 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价值。

P376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做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凯恩斯就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认为存在的一条基本心理规律。

P384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是指收入变化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P399 税收乘数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P400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P401 平衡预算乘数 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 收支变动的比率。

P402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 (MEC )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终止成本。

P410IS 曲线 以纵轴代表利率,以横轴代表收入的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些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15LM 曲线 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就称为LM 曲线。

流动性偏好 即称对货币的需求,是指由于货币均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蓄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二、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名词解释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二、选择题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C. 购买普通股票D. 购买一块地产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B. GDP=7.7亿元C. GDP=8.7亿元D. NDP=5亿元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B. 进口减出口C. 出口加进口D. GNP减出口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D. 消费+投资+进出口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B. 折旧C. 间接税D. 净出口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B. 收入法C. 生产法D. 增加价值法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A. GDPB. NDPC. NID. PI三、简答题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4、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能计入GDP?5、为什么间接税应该计入GDP?6、GDP指标有哪些缺陷或不足?7、为什么要区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8、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如何?四、计算题1、若某国GDP为8800单位,总投资为1150单位,净投资为292单位,消费为5800单位,政府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价值为1500单位,间接税为620单位,政府财政盈余为44单位,求该国NDP、净出口、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各为多少。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整理1.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关注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1 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的收入总和。

国民生产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和个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

了解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

2.2 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三大支出,它们是影响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的重要因素。

消费是个人或家庭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投资是企业或个人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增加固定资产的行为,政府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深入理解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至关重要。

2.3 供给和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了解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2.4 通货膨胀和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失业指的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时出现的就业人数不足的现象。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影响因素和政策调控手段,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

3.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地区通过调控经济运行来实现稳定和增长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目标和调控工具,对于理解经济运行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考试重点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每一空格1分,共12分)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

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

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5.9%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9. 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报告麦都斯的《增长的极限》提出零经济增长论。

9. 针对单纯经济增长造成的问题,1967年英国经济学家米香首先对经济增长提出是否值得向往问题。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最新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最新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最新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下面红色划线的内容是我们会计专业雷洪老师有说的重点,其他内容是其他专业老师有提到的,希望大家不要忽视雷洪老师给的重点,做好全面的复习准备期末考试题型①单项选择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②判断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③名词解释: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④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⑤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⑥论述画图题:1小题,14分,共14分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经济增长②经济周期③失业④通货膨胀⑤开放经济⑥宏观经济政策2、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P16①促进增长:促进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地增长。

②稳定经济:减少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从而减少失业。

(和减少失业的目标基本一致)③减少失业④控制物价: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⑤对外平衡:保持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3、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产生的标志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5、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分歧为市场机制是否完善,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的干预。

6、GDP消胀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有效指标。

7、GDP消胀指数=名义GDP/实际GDPX1008、自然失业率不是一个常数,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波动的。

9、失业的类型(P7):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即有事没人能做,有人没事可做。

周期性失业: 是由于对劳动力的总需求减少(而不是个别部门对劳动力的减少)而引起的失业。

如经济衰退时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经济繁荣时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1、区分GDP、GNP、NNP、N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境内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提纲

〘例题〙★★★
1、课后第 12 题: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1998 年和 1999 年的产量和价格(美元)如下表 所示
1998 年
1999 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Biblioteka 书本10010110
10
面包(条)
200
1
200
1.5
菜豆(千克)
500
0.5
450
1
(1)1998 年名义 GDP; (2)1999 年名义 GDP; (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多少百分比? (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句 话对否? (6)用 1998 年作为基期,计算 19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 【答案】
一、重要概念(名词解释+单选+判断) 了解周边知识,不仅仅是背诵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 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NP):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4、中间产品: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5、托宾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6、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 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就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 陷阱”。 7、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8、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 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9、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10、基础货币: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称为 基础货币。 11、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 供给量的 1/Rd 倍,1/Rd 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12、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3、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 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14、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 降造成的。

宏观经济考试试题题库

宏观经济考试试题题库

宏观经济考试试题题库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经济总量问题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宏观经济考试试题题库,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准备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A. 企业B. 家庭C. 政府D. 经济总体2. 总需求不足会导致:A. 通货膨胀B. 通货紧缩C. 经济过热D. 经济衰退3. 根据凯恩斯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总需求的因素:A. 投资B. 政府支出C. 出口D. 进口4. 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A. 准备金率B. 利率C. 货币供应量D. 通货膨胀率5. 以下哪项不是货币政策工具:A. 公开市场操作B. 调整利率C. 调整准备金率D. 财政支出6. 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A. 资本积累B. 技术进步C. 劳动力增长D. 所有以上选项7.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是:A. 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 繁荣、增长、萧条、复苏C. 增长、衰退、萧条、复苏D. 增长、衰退、萧条、稳定8. 以下哪项不是开放经济的特征:A. 国际贸易B. 国际投资C. 封闭市场D. 跨国公司9.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A. 正相关B. 负相关C. 不相关D. 无规律10. 以下哪项不是财政政策的目标:A. 充分就业B. 物价稳定C. 经济增长D. 收入分配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

(对)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对)3. 货币政策只影响利率,不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错)4.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

(对)5. 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日益紧密和相互依赖。

(对)6.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总是存在稳定的负相关关系。

(错)7. 货币乘数的大小与银行系统的准备金率成反比。

(对)8. 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

宏观一、名词解释1、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2、非意愿存货:(非计划存货)指厂商想卖却没有卖掉的存货。

(企业自愿不出售的产品为计划存货)而实际存货超过计划存货的部分是非计划存货,是非自愿保留,属于供给过剩。

3、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可能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在上升而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存在手中,亦称“流动性陷阱”、“流动偏好陷阱”4、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1/rd即为货币创造乘数,用K表示,rd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5、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比率。

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6、货币幻觉:只看到货币的面值而不注意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所以他们抵抗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7、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即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的比率8、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加与收入增加的比率9、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私人投资的减少10、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想要持有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交易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预防需求:(预防性需求)为了应付日后未曾料到的支出或未曾料到的收入延误,持有货币以备不时之需(人们为了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是人们为了能够利用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获利机会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是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利息,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货币需求)11、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M1),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M2,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和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12、菜单成本:企业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13、固定汇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14、浮动汇率:是固定汇率的对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自由涨跌,货币当局不进行干涉的汇率15、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在现行工资率下工作而出现的失业非自愿失业:工人愿意在现行工资率下工作却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形成的短期的局部性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衰退和萧条时期,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试题答案以及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试题答案以及复习要点汇总(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高鸿业第五版全】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3.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5.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6.IS 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 曲线。

P4877.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8.LM 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

P5009.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0.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1.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2.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P54613.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

P572—57614.通货膨胀: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较高幅度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

P612—6161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重点+试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重点+试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重点+试题库及答案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是一个地域的概念。

(2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国民的概念。

(2分)2.怎样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利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用货币来计算的,因此分为民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前某一年份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且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

3.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而边际消费倾向一般较稳定,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定,因而,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4.为什么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宁愿坐出租车而不愿坐公交车?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

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格变得极为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

(2分)人们手中的货币就好像烫手的山芋因坐公共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虽然多费钱,但可以少受自己所拥有的货币贬值的损失。

宏观经济学重点(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重点(含答案)

名次解释(5*3=15分)1.货币政策:p472: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2.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3.消费的“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即“上去容易下来难”4.GDP(国内生产总值)P368: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劳务和物品)的市场价值5.总需求曲线p486: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6.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p443: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7.汇率:p529: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例,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8.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9.经济增长p577:一个经济体产量的增加,其中产量即可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10.托宾的“q”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资本之比。

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他把此比例称为“q”。

11.C PI(消费物价指数)p459:政府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其中一个数据。

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12.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13.菲利普斯曲线:p520: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青协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曲线。

14.资本深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当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使得人均资本k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简答(3*8=24分)1.什么是乘数原理?其作用的前提条件?概念: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会使收入和就业若干倍地增加的理论就是乘数理论。

宏观经济学考研历年核心考点与习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历年核心考点与习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历年核心考点与习题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机制和宏观经济政策,是考研经济学专业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熟悉历年考研真题的核心考点和习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宏观经济学考研历年核心考点与习题进行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了解核算体系和核算方法对于理解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历年考研题目中,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一直是重点考点。

例如,以下是一道经济增长相关的题目:题目:某国的GDP、消费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数据如下,请计算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费支出:8000亿元政府支出:2000亿元净出口:1000亿元在解答这道题目时,考生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即GDP = 消费支出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

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GDP的值即可。

二、物价总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与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又一核心考点。

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因素和衡量指标是备考的重点。

下面是一道关于通货膨胀的例题:题目:某国商品价格指数(CPI)每年都在上涨,通货膨胀率逐年提高。

请解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讨论这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在回答这道题目时,考生需要清楚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包括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等,对经济的影响则可以包括财产重分配、资源配置扭曲等方面。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理解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对于应对考题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与经济波动相关的题目:题目:某国的实际GDP连续两个季度下降,经济陷入衰退。

请解释此现象可能的原因,并讨论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

在回答这道题目时,考生需要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包括内外需求的变化、金融市场的波动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宏观经济学重点试题库及

宏观经济学重点试题库及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公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别.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国土内在一准期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指的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后产品,是一个地区的看法。

〔2 分〕公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与之联系的是公民的看法。

〔 2 分〕2.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看法?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准期间内一国境内利用生产因素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用钱币来计算的,所以分为民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质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后产品和效劳的当年价钱计算,而实质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份作为基期的价钱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且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后产品与劳务的价值而不包含中间产品。

3.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指增添所惹起的个人花费或投资降低的成效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 :的大小、投资需求对的敏感程度、钱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对利率改动的敏感程度等。

此中,支出乘数、钱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改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钱币需求对利率改动的敏感程度那么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在这四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而边沿花费偏向一般较稳固,钱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主要取决于支付习惯,也较稳固,因此,影响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钱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4.为何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人们情愿坐出租车而不肯坐公交车?一般说来,坐公交车比较费时间,坐出租车比较省时。

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相对价钱变得极为不稳固,钱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

〔 2 分〕人们手中的钱币就恰似烫手的山芋一定越快越好地把它使用出去,否那么很快会贬值。

人们坐公交车所省的钱,或许远远比因坐公共汽车所耗费的时间里所发生的钱币贬值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而坐出租车固然多花钱,但能够少受自己所拥有的钱币贬值的损失。

宏观经济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内容及例题)

宏观经济期末考试必考重点(内容及例题)

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挤出效应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财政体系: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货币体系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货币体系汇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财政政策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货币政策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法定准备率: 法定准备率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简析通货膨胀成因:a 作为货币现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简析通货膨胀成因增长和产量增长 b 需求拉动又称超额需求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c 成本推动又称成本或供给通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d 结构性在没有需求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e 通胀持续不断持续的趋势(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即工资,价格)简述菲利普斯曲线:在意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简述菲利普斯曲线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货币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后改造为事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其政策含义为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率的组合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失业率减少或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

国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围,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国生产总值(GDP):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1 保持经济的合理增长 2 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3 实现充分就业4 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1、国际收支: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对国外的全部经济交往所引起的收入和支出总额。

宏观经济学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宏观经济学重点要点和试题集

宏观经济学第一部分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GNP的区别。

由于人们经常把GDP作为指导和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GDP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

2.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的数值。

其基本公式为:GDP= C+I+G+X-M,其中:C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 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

在这四类支出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即投资支出。

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

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

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宏观经济学必考的复习范围

宏观经济学必考的复习范围

《宏观经济学》复习要点及考试题型分布
一.选择题(1’*30=30’)
练习册为主,其他为辅。

二.名词解释(4’*5=20’)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流量存量名义GDP 实际GDP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般价格水平CPI 失业率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通货膨胀缺口通货紧缩缺口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狭义货币M1 广义货币M2必要准备金货币创造货币创造乘数交易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灵活偏好陷阱IS曲线LM曲线挤出效应宏观经济目标投资陷阱财政政策内在稳定器货币创造乘数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货币政策基础货币奥肯法则需求拉起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三.简答题(7*4=28’)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核算
2.国民收入循环
3.简单和完全的NI-AE模型
4.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5.货币创造
6.货币市场的均衡
7.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全章)
8.凯恩斯的AD曲线的推导
9.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0自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1.公债的挤出效应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12.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4.失业理论
15.通货膨胀理论
四.计算(10’*1=10’)
IS-LM
五.论述(12’*1=12’)
结合当今热点经济问题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历年核心考点、重要习题(根据老师划的历年重点和试题原创整理)考点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1.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一般定义: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的决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一般定义: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财政政策2.运用IS-LM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中的凯恩斯极端主义1、LM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小。

2、IS曲线越平缓,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收入增长,挤出效应大。

3、垂直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有效。

4、倾斜的IS曲线与水平的LM曲线(lm的凯恩斯区域)相交,财政政策仍然十分有效。

都不存在挤出效应。

5、水平的IS曲线与垂直的LM曲线(lm的古典区域)相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的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3)两种政策同时使用3.运用IS-LM解释“挤出效应”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①充分就业:广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率: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的比率。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奥肯定律:(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②价格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③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④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的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国家财政由收入(税收、公债)和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两个方面构成。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货币创造乘数(商业银行是如何实现存款创造功能的?):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货币供给量的一个倍数(1/rd),这个倍数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以及其应用?)①再贴现率政策: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②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应用:国库券)③法定准备率: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

④道义劝告:指央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货币需求三个动机:(货币需求动机有哪些?各自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①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收入,收入越大交易数量越大)②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与收入成正比)③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利率,负向变动)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是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 ①货币总需求函数:hr ky r y L L L L L -=+=+=)()(2121K 为衡量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多少,是货币需求对于收入变动的系数; h 为衡量利率提高时货币需求增加多少,是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

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正向变动,与利率反向变动。

②名义货币量与实际货币量P M m =m 为实际货币量,M 为名义货币量,P 为价格指数或称一般价格水平。

③名义货币需求函数: P hr ky L ⨯-=)( ④货币总需求函数图L1L2rL(m)(a)L 1L 2r L(m)0(b)货币供给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一般用M1表示)。

广义的货币供给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一般用M2表示)。

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货币供给(一般用M3表示)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里来表示。

无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从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

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息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总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本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和国外需求减少,由乘数原理最终引起国民收入下降。

可以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即IS-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分类:①按上升速度——温和的(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以内,对经济和收入增长有积极的刺激作用)、奔腾的(10%-100%)、超级(100%以上);②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平衡的(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相同比例上升)、非平衡(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不完全相同);③人们的预期程度:未预期到的、预期到的。

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试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模型说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当物品与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可得到的供给,物价总水平便会上涨。

总需求的过度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形成与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密切相关,因此,通货膨胀被描述为“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答: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

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那么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即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画图说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宏观经济学中,“飞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A.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B.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C.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飞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0年)“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是()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C.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矛盾D.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飞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经济的增长大多伴随着物价的上涨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①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要,可能导致贸易逆差。

②就资本项目来说,要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投资,在国内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借助于外资。

1.GDP概念2.投资的概念3.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4.储蓄投资恒等式(二部门、三部门)Y=C+S二部门:由得I=SY=C+IY=C+I+G三部门:由得I=S+(T-G)Y=C+S+T名词解释: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

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S;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S+T或I≡S+(T-G)——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0-T r =全部税金-转移支付,(T- G)为政府储蓄;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X≡S+T+M+K r或I≡S+(T-G)+(M-X+Kr) ——Kr是其他国家从本国得到的收入,(M-X+Kr)外国对本国的储蓄,投资 = 储蓄: I ≡ S + (T–G) +(M-X+Kr),投资 = 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国外储蓄5.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储蓄倾向MP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类比MPS的定义)相互关系:MPC+MPS=16.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 + i得c=α+βy7.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投资乘数(k):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k=1/1—βk=1/1—MPC=1/MPS政府购买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需求的需求的政策。

3.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货币供给量的一个倍数,这个倍数称为货币创造乘数。

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和(亦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 d倍。

4.货币需求三个动机P494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