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内角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与直角、钝角、锐角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圆规等几何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三角形模型向学生展示一个任意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2. 概念讲解1.介绍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定义: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总和等于180度。
2.解释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作图,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自行计算不同形状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值,并在黑板上讨论答案。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一些较难的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4. 拓展延伸老师在黑板上设置一些挑战性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
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性质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和计算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还需在练习环节加强巩固,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第1课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概括出三角形意义并理解意义,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能画出对应的底和高,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学习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二):
(二)、给三角形画高,
上学期我们认识了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大家猜猜看,三角形有高吗?
1、讨论三角形的高,怎么画?
2、练习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高。
底
底
底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三角形有()条边,()个顶点,()个角,有( )条高。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画一条(),顶点和()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1、举例说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有哪些?
2、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交流讨论,你是怎么画的?
3、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4、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叫做三角形。
5、标出下面这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6、三角形有条边,有个角,有个顶点。
()
7、用字母表示下面的三角形。
()
()
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
2、请你来判断。对的打“√”,错的画“×”。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高。(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自我评价:如果你做到了,请在括号里面画√
1、我的写字姿势正确。()
2、我动手操作了。()
3、我展示了。()
4、我帮助了同学。()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秀5篇)《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二、探究新知(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练习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角——3个顶点——3个(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5篇】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5篇《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角形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将三角形组合拼贴成各种图形,并添画成各种物体。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巩固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和使用浆糊的方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自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三角形每组若干;浆糊每组一盘;棉签每组若干支;水彩笔,图画纸人手一份。
教师作品若干。
活动过程:1、出示一个拟人大三角形,引导幼儿想象三角型的特点,像什么。
幼儿边说,教师边用三角形在黑板上演示出来。
并进行添画。
让幼儿感受图形的变化。
引起幼儿对拼贴画的兴趣。
2、欣赏教师用三角形拼贴的作品。
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引导幼儿发现可以使用不同大小,不同颜色。
多片三角形进行拼贴。
并通过添画是画面更生动。
3、介绍材料。
重点在三角形的颜色大小。
4、请小朋友们进行活动,重点讲解示范抹奖糊,贴三角形的方法(让幼儿先想一想要拼贴什么。
再进行操作。
)5、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可将两个以上的三角形进行组合添画。
6、展示幼儿作品。
可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适当的提出建议。
角形数学教案篇二前几天的每人一节课上,我教学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
课前我认真阅读了教材及教参,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对课堂进行了比较充分的预设,为了让学生研究得合理有序,还特别制作了一些学具,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按照三角形的角的特点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也能按照三角形的边的特点将三角形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并且能够说出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知道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解释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
学生能够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经历探究三角形特性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掌握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应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框架、四边形框架、三角板、直尺、铅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图片,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形的交通标志、三角形的晾衣架等,提问学生这些物体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形状。
2、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并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二)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观察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并分别给它们命名。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三条边,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让学生用小棒摆三角形,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拿出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分别用力拉一拉,观察哪个框架不容易变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容易变形。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如自行车的车架、电线杆的支架、塔吊的起重臂等。
《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的特性》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P80、81页例1、例2,练习十四1、2、3题。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设计理念: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
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作业纸等。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分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总结等过程,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基础数学知识,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在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能正确判断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总结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总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并测量三角形的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三角形,并解释原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三角形拼出其他形状?学生动手操作,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角教案
三角形的角一、教学目标定位1.通过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初步感知推理,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2.通过讨论三角形边、角的变化关系体会边角密不可分。
二、环节目标与材料环节及目标学习材料环节一:初步感知推理1.对比验证三角形的三种方法初步感知推理的优势。
2.尝试自主推理,培养推理意识。
环节二:三角形边、角建立联系1.通过边、角的变化体会边角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展开举例【环节一】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1.引入内角和。
(1)出示三类三角形(2)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生一致认为是180°。
2.探究内角和。
(1)任务:请你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引导学生整体观察五类作品。
(3)反馈思辨。
讨论1:将验证方法分类。
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作品,通过讨论将大家的验证方法分为三类:①量②撕拼③推理。
讨论2:感知“量”的不严密。
①问:你认为哪种验证方法更合理?更能说服你?生一致认为量的方法更合理。
②问:那①②③号同学量的是同一个三角形,为什么得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生:可能量错、可能精确度不同。
③请学生讨论在测量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哪些误差?使学生感受在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所以用“量”不准确。
④问:如果所有的误差都不存在,测量非常准确,“量”能不能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使学生明白三角形有无数种,没办法全部测量,所以用“量”不严密。
讨论3:感知“撕拼”同样不严密请学生联系“撕拼”和“量”,通过讨论明白“撕拼”的方法与“量”一样不严密。
讨论4:初步感知“推理”①问:⑤号作品是怎么推理的?生: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除以2,就是180°。
②追问:这里有一个漏洞,你发现了吗?通过请学生自主寻找漏洞发现问题:两个直角三角形为什么一样?③问:你能用合理的方法说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样吗?学生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说明理由。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并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特性还没有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内角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三角形的特性。
2.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主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励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课件、教具(如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角,座位排列便于学生交流和展示。
3.学生准备: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三角形的小故事,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解释三角形的边长关系和内角和特性,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方法,验证三角形的特性。
第5单元第1课三角形的特性(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5单元第1课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2. 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3. 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展示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二、讲解三角形的特性1.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任意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
2. 讲解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3. 通过实际操作或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三、讲解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如建筑物的屋顶、桥梁的支撑结构等。
2. 讲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建筑物的支撑结构。
四、练习和讨论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总结和作业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性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角度和边长的关系。
同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和讨论,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三角形的稳定性、角度和边长的关系详细补充和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性,它指的是三角形的结构相对坚固,不易变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概念,理解三角形的含义;2、从实例中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三角形的高,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任意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概念。
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能画出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教具、三角尺。
主要教法选择:观察法、知识迁移法教学设过程一、导入请每位同学从你的抽屉里拿出两根小棒,试一试,你能摆出什么图形?谁来说说自己摆出了什么图形?(指名说)下面请每位同学再添上一根小棒,能摆成什么图形?(指名说)用屏幕出示学生们可能摆出的图形,提问:你能说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吗?那么,在同学们摆出的图形中,那些是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学习新课1、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及组成⑴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三角形,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让学生充分发言)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在我们的校园中也有许多的三角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录像)⑵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生活中的三角形,那么你能说说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等)提问: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吗?(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比较重要?(围成)为什么?(三角形是封闭图形)那么这三条线段应该怎样去围呢?(每相邻的两条线段端点相连)请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2、学习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⑴小组活动:请组长将本组的小棒分给组员,每人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谁摆得又对又快!有学生发现自己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啊?小组研究: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小组汇报,并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研究,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的编写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二、设计理念三、教学目标:1.经由过程动手操作和窥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培养学生窥察、操作的本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讲授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讲授难点: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纸、直角三角板,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据说---老师说咱们班的孩子上课特别爱思考、回答问题特别积极,本日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考考大家,看准反应快?出示课件:师:没错,谜底就是咱们的老朋友――――三角形说道三角形,你想一想,在生活中那些中央见到过三角形?(真是一群擅长窥察的孩子们),是啊,三角形与咱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离不开三角形,那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三角形的隐秘。
(出示课题,贴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识图形:1、画三角形师:孩子们,你们能尝试着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吗?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学会倾听,也是研究的一种好方法)画完后认真观察并讨论,三角形有哪些部分组成?开始板书:(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三角形)提问:3―――4名学生,说一说顶点,边,角(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注意学生叙述的完整性:我们发现-----)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1)、在学生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师:大家回答的真好,既然三角形有(老师手试3)三个顶点、三条边、三个角,这就是它各部分的名称,你能不能在自己的三角形上把他们标出来?2)、老师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师:真是一群爱探索的孩子,大家就自己学会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那咱们一起在老师的三角形上把他们标出来!(教师板书)师:真棒,看来大家已经和三角形成为好朋友了,那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帮老师判断一下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3、判断三角形的定义1、出示课件:师:原因?生:不直师:它是曲线,它应该是什么样的线?生:直师:手试让生说线段2、教师板书:贴:围成教师板书:贴:三条线段师:我们还可以说围成3、生:师:你看看你画的三角形两条线段都是几个端点相连贴: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师:大家说的这么多,根据你们刚才的判别,谁愿意来总结一下“甚么是三角形”4、出示定义:师: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齐读一遍师:孩子们上到这儿,你是不是对三角形的感觉又进了一步呢?4、用字母表示1、师:为了更轻易研究它,咱们用字母ABC为这个三角形定名名,那老师的这个三角形可就叫做三角形ABC?(板书)(当然它还可以叫别的名字,只需你喜欢)2、认各部分的名称师:那这个顶点叫做:顶点A(师动作比画、这个顶点叫做--)师:这条边叫做:AC边5.认识顶点和对边的关系师:孩子们,请认真观察,顶点A的对边是BC边(找4—5)人说同桌相互说一说(只说顶点与对边的对应)(二)画三角形的高认识三角形的高1、了解高师:同学们这么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的身高是160厘米,你们说说老师的身高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出示圆锥:这个物体的高呢?直角三角板的高度是?总结:哦都是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直线段对吗?这个三角形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师:谁能从数学的角度来说一说?师:那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请看大屏幕引出定义:三角形的高是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2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三角形特性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三角形特性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3.推理题:根据三角形的特性,判断给定图形的特性。
示例:给出一个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学生需要判断其稳定性。答案:该图形具有稳定性,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性。
4.应用题: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示例:给出一个需要支撑的物体,学生需要设计一个三角形支架,并说明其稳定性。答案:设计一个三角形支架,三条边相等,每个角为60度,具有稳定性。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堂导入环节的吸引力不足,导致部分学生的兴趣不高。其次,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缺乏引导和激励。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课堂导入方式,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掌握情况,为三角形特性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三角形的特性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三角形特性的重点,强调三角形特性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操作、探究三角形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例1,完成P58“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知道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科书P57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中的三角形,在图中指一指或描一描哪些是三角形。
2.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三角形的交通标志、晾衣架、扫帚等。
3.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1)]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1)(1)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
(2)迁移感知。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预设:三角形的画法学生已有经验,画起来没有难度。
在画图过程中自然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比如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设计意图:“画三角形”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说一说”让学生表达对三角形的了解,迁移感知,以便更好地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3)学生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顶点。
(4)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三角形的特性》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折叠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能力目标:进行操作、观察、分析、比较、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事实验证事物的能力,而不是用主观臆断事物的属性。
教学过程:一、反馈作业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大家回家也做了探究型作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
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2.师:刚才也有同学谈到其实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
老师说它们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探究1.师:你能不能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折一折分成2个部分,使这2部分完全重合?2.师:大家都可以这样做到,那么谁能指一指我们是沿着哪一条线对折才能使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吗?(学生指)师:我们把这条能使图形对折后重合的直线称为对称轴。
(板书)我们通常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学生用虚线表示)3.学生探究师:你能不能用找到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方法来找一找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学生尝试)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找的?你找到几条?(图形对折,是否完全重合)3.小结: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却一条对称轴也没有。
三、探究作业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也有对称轴,我请同学们回家去找一下,用剪刀和纸把它剪出来,看谁剪得最多。
2.想不出的同学可以问问现在5年级的同学,他们会给你们帮助的。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2教学目标:1.在摆一摆、拉一拉的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
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概括、抽象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0)
五年级数学教案:三角形的特性一、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学习如何判断三角形的特性•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2. 活动设计•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三角形的定义和构成特性•利用实物或画图模型,查找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使用角度测量工具,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否固定的-过程•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辨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内角和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推理和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享成果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不同类型三角形的辨别与分类•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推导过程•认识特殊类型三角形的特性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请学生观察并回答:“什么是三角形?”2. 讲授•教师介绍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类型三角形图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和特性。
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和特性,并做出总结汇报。
•学生使用角度测量工具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等于180度。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当天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和内角和性质。
•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三角形的实例。
3.思考: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帮助学生弄懂难点。
•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每节课后及时总结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关于“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五 三角形的特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五三角形的特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内角和为180°3.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按角分4. 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内角和为180°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形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探讨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内角和为180°。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和按角分,然后进行汇报。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内角,验证内角和为180°。
5. 应用:讲解三角形特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建筑、交通等领域。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内角和为180°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2. 三角形的特性1)稳定性2)内角和为180°3. 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2)按角分4. 三角形特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 观察生活中的三角形,举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
3. 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其内角,验证内角和为180°。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三角形定义和特性的理解,及时纠正错误概念。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3.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与四边形的区别。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性,培养逻辑表达和抽象思维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和创造的热情。
2.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与特性- 三角形的定义-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内角和2. 三角形的分类- 按边长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按角度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3. 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角形稳定性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 三角形形状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三角形的分类和识别。
3. 三角形稳定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2. 三角形稳定性原理的深入理解。
3. 学生对三角形特性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创新思维。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三角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内角和。
3. 讲解: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强调稳定性原理。
4. 应用:通过实例展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全班共同总结三角形的知识点,教师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1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10)一. 教材分析《5-1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的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三角形的特性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探究来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能够识别和判断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和实际例子。
2.准备三角形的操作材料,如三角板、直尺等。
3.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见过这些三角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特性。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包括三角形的边长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操作材料,如三角板、直尺等,进行三角形的制作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比教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 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师生准备:三角形、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 三角形的特征。
(1)画一画。
师:请你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并和同桌边指边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师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师板书。
(2)摆一摆。
师:每根小棒相当于一条线段。
请你动手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找一学生上投影前摆一摆,并说一说是怎么摆的?
(3)看一看。
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课件出示。
你们有什么看法?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教师用课件演示并强调: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4)找一找。
下面图形中是三角形的请打√,不是三角形的请打×,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
2. 三角形的特性。
(1)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师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
师:用手拉动,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容易变形,不稳定。
)
指导学生操作:去掉一条边,再扣上拼组成三角形框架。
师:再拉一拉有什么感觉?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稳定性)
(2)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请你找出各图中哪有三角形?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3.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引入。
故事引入,两个三角形争论谁的个高。
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三角形的高,并准备好相应的两个三角形学具试着让学生前面来分别指一指它们的高,并比一比。
师:请你拿出(指锐角三角形)这样一个三角形,试着指一指它的高。
(2)看书自学。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高?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打开书81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和你的想法一样吗?
师:谁来说一说?
请你在刚才的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
(3)教师板演。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 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
生说高的画法,师板演,并强调用三角板画高的方法。
(4)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三、方法运用
1、学校的椅子坏了,课件演示,怎样加固它呢?(教材86页第2题)
2、小明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说他画的对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你还想了解和三角形有关的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 填空:
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
2. 请画出每个三角形的一条高。
(教材86页第1题
3、 C
A D B
课堂检测B
六、布置作业:
课堂检测A、B。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底高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