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九下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doc
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九下文言文复习知识整理〕一、《公输》〔一〕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起.于鲁2.公输盘不说.3.子.墨子起.再拜..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不已.乎6.胡不见.我于王7.子墨子九距.之 8.守圉.有余 9.公输盘诎.10.吾知因此..距子矣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2.方.五千里13.舍其文轩....何命焉为.. 14.吾义.固.不杀人15.夫子16.请.献十金.. 17.不可谓仁. 18.宋无长.木〔二〕翻译以下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2.宋何罪之有?——译:宋国有什么罪呢?3.此为何假设人?——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4.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译: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盼望借助您的力量杀了他。
5.荆国有余于地而缺乏于民,杀所缺乏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楚国有多余的土地却缺少民众,杀死自己缺少的民众却去争夺自己有多余的土地,不能算作有智慧。
6.荆之地点五千里,宋之地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的土地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点圆五百里,这就好似装饰华美的车子与破车相比。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译:我认为楚王您派官吏攻打宋国,是与这种人同一类不。
8.尽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尽管如此,公输盘替我制造了云梯这种器械,一定要攻取宋国。
9.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公输盘屡次设下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屡次抵挡住了他。
10.虽杀臣,不能绝也。
——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守御者啊。
11.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译: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三、文意把握。
1.课文内容:课文记叙了墨子劝阻楚国进攻宋国的故事。
2.第一段的作用:交待情况的起因。
析:“行十日十夜〞既表现出时刻紧急,刻不容缓,又表现出了墨子不辞劳累的精神。
〔闻、起、行、至这一系列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攻宋之战不辞劳累的精神。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总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导读:中考语文总复习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一)篇目第五单元17.公输18.《孟子》两章19.鱼我所欲也20.《庄子》故事两则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楩()鹓()郢()蹴()鸱()醴泉()敝舆()犀兕()鼋鼍()鲋鱼()文梓()守圉()畎亩()傅说()胶鬲()拂士()苟得()—箪食()一豆羹()濠梁()鯈鱼()提示piányuānyǐngcùchīlǐyúxīsìyuántuófùzǐyùqu ǎnyuègébìgǒudāngēngháotiáo2.重点词义(1)起于鲁(2)请说之(3)胡不已乎(4)以牒为械(5)吾知所以距子矣(6)不可谓知类(7)请献十金(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0)天下顺之(11)人恒过然后能改(12)困于心衡于虑(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4)故不为苟得也(15)故患有所不辟也(1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蹴尔而与之(18)妻妾之奉(19)此之谓失其本心(20)惠子相梁(2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22)非梧桐不止(23)安知鱼之乐(24)是鱼之乐也(2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提示(1)起:出发,动身。
(2)说:解释。
(3)胡:为什么。
已:停止。
(4)牒:木片。
(5)所以:用来……方法。
(6)知类:明白事理。
(7)请:请允许我。
(8)寇:入侵。
(9)域:界限,这里的意思是限制。
(10)顺:归顺,服从。
(11)恒:常。
(12)衡:通“横”,梗塞,不顺。
(13)喻:了解。
(14)苟:苟且。
(15)患:祸患,灾难。
(16)是:这样。
(17)与:给予。
(18)奉:侍奉。
(19)本心:天性,天良。
(20)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1)国:国都,京城。
专题27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2023届语文中考背诵手册(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一)1.《鱼我所欲也》一、作者作品。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二、内容概括。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课文第一段,用类比手法引出中心论点,并对论点进行论证。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以“一箪食,一豆羹”和“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论点,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
三、朗读节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九年级下册)
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九年级下册)一、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5)虽欲言,无可进者虽:。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
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三二十一马说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杂说》)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③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④,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⑤,无所事⑥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信:指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将韩信,汉初三杰之一。
②萧何:汉朝d的开国丞相,汉初三杰之一。
③奇:以……为奇(认为……奇特)。
④上:皇上,此处指刘邦。
⑤长王:长期称王。
汉中:地名,在陕西省南部。
⑥无所事:用不着委托以工作。
事,作动词。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____________(4)追信,诈也______________2、用现在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愤懑的情感。
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4、辅佐刘邦之前,韩信投奔项羽不见用。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四.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四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综合复习资料四三十出师表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夙夜忧叹___________(2)攘除奸凶___________(3)以告先帝之灵___________(4)以彰其咎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3、选文第二段“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4、用选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中“是”是一个代词,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出师的战略目标是什么?(3)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5、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刘备具有怎样的品格?三十一公输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公输》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为.楚造云梯之械2、将以.攻宋3、起.于齐4、夫子何命..焉为5、愿.借子杀之6、请.献十金)7、吾义固..不杀人不可谓知类..8、胡不已.乎9、胡不见.我于王10、解带为.城11、九设攻城之机变..12、子墨子九距.之1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14、公输盘诎.15、吾知所以..距子矣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6、虽杀臣,不能绝.也(尽)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何命焉为?2、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3、吾义固不杀人。
4、胡不见我于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6、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7、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三、课文赏析。
1、写出2个与本文人物有关的成语。
墨守成规、班门弄斧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得道..多助2、七里之郭.3、池.非不深也4、城.非不高也5、兵革..非不坚利也)6、委.而去.之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8、寡助之至.9、亲戚畔.之10、天下顺.之11、故天将降大任..12、必先苦.其心13、行拂.乱其所为14、曾益..其所不能15、人恒.过16、衡.于虑17、入.则无法家拂.士18、出.则无敌国外患二、翻译下列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课文赏析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要采取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的六个人物故事阐明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
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需要和《鱼我所欲也》一、解释下列加点词1、二者不可得兼..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一箪.食4、蹴.尔而与之5、为.宫室之美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7、乡.为身死而不受8、是.亦不可以已.乎二、翻译下列句子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九下文言文复习 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下文言文复习中考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二、背诵课文(略)1、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失道者寡助”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得道者多助”之势。
三、句读停顿(略)1、入 / 则无法家拂士,出 / 则无敌国外患2、环而攻之 / 而不胜3、是 / 天时不如地利也4、必先苦 / 其心志5、人恒过 / 然后能改6、困于心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 而后喻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①“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②“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③“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④“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2、一词多义①之:三里之城 / 七里之郭 / 封疆之界 / 山溪之险 / 兵革之利 / 畎亩之中 / 版筑之间 /鱼盐之中(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 / 委而去之(代词,代它,城)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代词,代他,“失道”者、“寡助之至”的人)寡助之至 / 多助之至(动词,到)天下之所顺 / 亲戚之所畔(主谓之间,不译)②而:委而去之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承接)夫环而攻之(表承接,一说修饰)攻之而不胜 / 然而不胜者(表转折)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表并列)③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一说在)困于心衡于虑 / 征于色发于声(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由于,因为)④有:必有得天时者矣(是,一说不译)故君子有不战(要么)⑤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防)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3、古今异义1、池非不深也:护城河(古);水池,池塘(今)。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九下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6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7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8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76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34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35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21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22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送缘东分让阳我马在生这里序遇见你 缘曹分刿让我论在战这里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23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遇见你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61表
鱼我2所019欲年5也月16日 唐雎不辱使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内文言文默写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九年级下册1.鱼我所欲也《孟子》(1)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生”与“义”不能得兼时,总会以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2)面对匈奴单于高官厚禄的诱惑,苏武严词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正如孟子《鱼我所欲也》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送东阳马生序[元末明初]宋濂(1)《送东阳马生序》中体现了作者解决“求书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愉悦,这样即使生活艰难,也能“________________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曹刿论战《左传》(1)《曹刿论战》中,曹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指出统治者目光短浅。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清单(九年级下册)课件
原文 秦王色挠①,长跪而谢②之曰:“先生坐!何至 于此!寡人谕③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 里之地存者,徒④以⑤有先生也。” 【注释】①色挠:面露胆怯之色。②谢:道歉。 ③谕:明白,懂得。④徒:只,仅仅。⑤以:因为。
译文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 生请坐!哪能到了这个地步!我现在明白了:那韩、魏灭 亡了,可是安陵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因为有 先生(在安陵)啊。”
译文 渊博的老师和名人跟我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 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 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但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 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 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 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等到他 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 收获。
原文 游,尝趋⑧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⑨。先达德 隆望尊⑩,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 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 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 ,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注释】①致:得到。②假借:借。③怠:懈怠 。④走:跑。⑤逾约:超过约定期限。⑥以是:因此
译文 “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 丽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为了“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 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 让它停止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同“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德”,感恩、感激)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同“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中考语文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难点突破
难点三:拓展延伸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
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
如有一年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
②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
③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
”“你是如何看的”“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
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课本知识整理
一、《鱼 我 所 欲 也》
一、原文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说说有何作用。” 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
异”。
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
,揭示个性特征。
重难点突破
难点四:启示感悟型
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
想和生活实际来谈。
答题要求:
①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
“换”是替换词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观”用“景象”替换;
“调”是调整语序,如“何陋之有”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
“增”是增补词语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国,难测也”翻译为“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
“删”是删去不译的,如“陈胜者,阳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译。
重难点突破
难点二:文意理解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文章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 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 决条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 必要条件。
文章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 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 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 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 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 以兴国的道理。
心理素质
05 复习方法建议与备考策略
制定合理复习计划,明确目标
制定详细的复习时间表,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文言文篇目都得到充分复习。
设定明确的复习目标,如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 力。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效果。
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对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归纳 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名句运用
尝试在写作中运用文言文名句,增 添文采和文化底蕴。
02 重点篇目深入解读
《出师表》内容与艺术特色
内容概述
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 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 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艺术特色
全文以四字句行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也不引用古老 的典故。《出师表》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 恳切忠贞的感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句式结构与用法
01
02
03
判断句
了解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结 构,如“……者,……也” 等,掌握其用法和特点。
被动句
熟悉文言文中的被动句表 达方式,如“为……所 ……”等,理解其含义和 用法。
倒装句
了解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结 构,如宾语前置、定语后 置等,掌握其语法规则和 用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起于鲁出发,动身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3、再拜拜了两次4、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5、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引见7、子墨子九距之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入侵二、翻译下列句子答案1、夫子何命焉为?先生有什么指教呢?2、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3、知而不争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5、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少。
三、中心内容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一、词语解释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常;犯过失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颜色劳其筋骨使┅┅劳累发于声吟咏叹息锇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乱其所为使┅┅错乱入则在里面。
指国内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出则在外面。
指国外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二、翻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1.文言实词重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方法——扩词法、积累法、揣测法注意——“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注意归类整理并识记。
2.文言虚词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方法——句意分析法、代入检验法、交换理解法常考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者、乃、且、然、乎、则、为、虽、与、焉、夫、也。
3.文言断句/朗读节奏划分断句方法——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照原句标出停顿。
停顿与节奏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动宾介宾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要停顿。
(5)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是一个复音节词的要停顿。
(6)表转折的句子,“而前则前”要停顿。
(7)有省略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后面要停顿。
4.句子翻译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基本要求——信、达、雅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特殊句式翻译——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5.分析人物形象(含比较探究)重点——人物性格、形象意义、对人物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塑造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面结合、对比衬托注意——要全面具体多角度,不拔高,不用套话,用词准确,符合人物所处时代环境。
6.文意理解与概括方法——阅读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答题时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达充分。
7.比较探究(含写作手法)内容对比分析(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求同、求异、综合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表现手法——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资源:中考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复习导读:第十五讲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二)篇目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22.邹忌讽齐王纳谏23.愚公移山24.《诗经》两首教材精梳理1.重点字音曹刿()又何间焉()玉帛()车辙()登轼()旗靡()邹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间进()万仞()山北之塞()迂回()魁父()荷担()箕畚()孀妻()始龀()智叟()穷匮()雎鸠()窈窕()好逑()荇菜()寤寐()萋萋()蒹葭()溯洄()未晞()湄()芼()厝()惩()跻()坻()涘()沚()提示guìjiànbózhéshìmǐzōuyìzhāoguānkuījījiànrènsèyūkuíhèjīběnshuāngchènsǒukuìjūjiūyǎotiǎoqi úxìngwùmèiqījiānjiāsùhuíxīméimàocuòchéngjīch ísìzhǐ2.重点词义(1)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3)何以战(4)弗敢专也(5)弗敢加也,必以信(6)公将鼓之(7)遂逐齐师(8)一鼓作气(9)夫大国,难测也(10)望其旗靡(11)邹忌修八尺有余(12)朝服衣冠(13)孰视之(14)臣之妻私臣(15)王之蔽甚矣(16)能谤讥于市朝(17)时时而间进(18)皆朝于齐(19)年且九十(20)惩山北之塞(21)杂然相许(22)且焉置土石(23)寒暑易节(24)其如土石何(25)何苦而不平(26)帝感其诚(27)君子好逑(28)寤寐思服(29)左右芼之(30)宛在水中央(31)道阻且长(32)白露未已提示(1)间:参与。
(2)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以:凭,靠。
(4)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加:虚报。
信:实情。
(6)鼓:击鼓进军。
(7)逐:追赶,追击。
(8)作:振作。
(9)测:推测,估计。
(10)靡:倒下。
(11)修:长,这里指身高。
(12)服:穿戴。
(13)孰:仔细。
(14)私:偏爱。
(15)蔽:受蒙蔽。
(16)谤讥:指“议论”。
(17)间:间或,偶然。
(18)朝:朝见。
(19)且:将近。
(20)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阻塞。
(21)许:赞同。
(22)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23)易:交换。
(24)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5)苦:愁。
(26)感:被……感动。
(27)逑:配偶。
(28)思服:思念。
(29)芼:挑选。
(30)宛:仿佛、好像。
(31)阻:艰险。
(32)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3.一词多义间朝服之且4.古今异义(1)臣之妻私臣。
私:古义,偏爱;今义,与“公”相对,私下、暗地里。
(2)白露未已。
已:古义,这里是“干,变干”;今义,停止,已经。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6)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①狱:古义,诉讼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②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古义,虚报;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东西和在一起,增加。
5.通假字(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
6.词类活用(1)公将鼓之。
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3)帝感其诚。
感:动词被动用法,被……感动。
7.文言句式(1)倒装句式何以战(就是“以何战”,这是古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通常提到动词或介词前面)且焉置土石(就是“且置土石焉”)甚矣,汝之不惠!(就是“汝之不惠,甚矣”)(2)判断句夫战,勇气也夫大国,难测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3)省略句可以一战(应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宾语“之,这一点”) 何以战(承前省略主语)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动词谓语,应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8.理解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8)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9)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1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4)甚矣,汝之不惠!(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6)帝感其诚。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8)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9)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提示(1)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
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
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作战,要靠勇气。
(5)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了,(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6)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7)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8)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10)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1)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12)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13)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14)你太不聪明了!(15)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16)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17)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8)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
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19)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
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9.文学常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
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3)《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总共三十三篇。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战国策》的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富于文采。
《战国策》都常常使用铺排和夸张的手法,绚丽多姿的辞藻,呈现酣畅淋漓的气势。
在这里,语言不仅是作用于理智、说明事实和道理的工具,也是直接作用于感情以打动人的手段。
如《苏秦始将连横》《庄辛说楚襄王》等篇都是显著的例子。
第二,《战国策》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左传》描写人物,大多是简笔的勾勒。
第三,《战国策》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
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独立地看,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诸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历来家喻户晓。
(4)《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今传《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里面的先秦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不乏有教益的作品。
(5)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之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10.名句段梳理(1)________________,又何间焉?(2)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
________________。
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9)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________________,四境之内________________: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表明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