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网络道德是活动在网络上的个人、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利益的反映,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所谓网络道德,简言之就是规范网络活动的行为准则,就其实质而言属社会公德。

2004 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努力把高校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

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如何在重视大学生网络技术学习与使用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与实践,是一个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1. 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念比较模糊。

网络舆论的开放性导致网络非道德语言和行为盛行,对于形成价值观关键时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的非主流思想模糊了大学生的价值观,甚至部分大学生对网络黑客表现出了崇拜态度,甚至有兴趣尝试一下。

除此之外,色情、迷信、反动、网络欺骗等在常理中应该受到舆论谴责、法律追究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也对此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个别法制观念淡漠者甚至认为这些内容很正常,可以接受;大部分的学生认为不好,但是选择了不接触、不抵制的消极容忍态度。

2. 大学生网络语言异化。

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摆脱传统道德的羁绊,出现言行随意、自由主义盛行、谩骂成风等网络语言危机。

大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有的大学生以制造偏离逻辑、语法和修辞规范的“奇言怪语”为时髦,以发表粗制滥造、肆意恶搞的“胡言乱语”为潇洒,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正在改变和颠覆着大学生阅读、写作、思考、生活的固有模式。

3. 大学生网络诚信危机。

近几年来,有关大学生在网上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进行学术造假的实例层出不穷。

网络包含的信息非常丰富,网络信息在产生、加工和处理等过程中,给网络使用者以极大方便地复制和抄袭信息,数以万计的学术网站和越来越多的电子学术刊物使修改、转贴他人拥有权力的文章可以在瞬间得以进行。

浅析我国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及其对策思考

浅析我国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及其对策思考

浅析我国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及其对策思考论文关键词: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失范;自律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未成年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梁道,同时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未成年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本文探讨了网络道德的内涵、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质,调查和分析了当前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现状,最后提出开展中小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几点困惑与对策思考。

一、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质关于网络道德的含义,目前学术界还没有达成一致。

早在年,为了解决一些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世界宗教组织发表了(全球伦理》宣言,对于计算机网络伦理道德内容的探讨从那时就已开始,互联网世界的道德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价值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笔者认为网络道德是伴随互联网络的产生而形成的用以维持网络社会的有序运行,调整“网民”之间及“网民”与网络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应该综合传统道德的合理部分,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互惠的基础上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内涵丰富的网络行为规范体系,能够妥善解决网络社会与传统道德冲突所引起的严峻的网络失范行为。

网络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具有很多先天性特征,如开放性、隐匿性、虚拟性和无约束性,对未成年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已经成为未成年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巨大平台。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年月日,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万人,网民中岁以下的青年占.%的绝对多数。

其中,岁以下的青年占.%,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占到.%。

这个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已形成特殊的未成年学生特征的网民群体。

在网络世界中,未成年网民之间的交往更多地是以数字信息为中介的“网络交往”。

他们能以完全自由的方式,开拓自己的生存领域、创立自己的生存准则和行为规范,也能以完全平等的方式与成人展开对话。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关 系 是 虚 设 的 , 些 大 学 生 看 到 了 虚 拟 世 界 道 德 他 律 的弱 一 化 , 意 地 放 纵 自 己 , 光 顾 色 情 网站 , 表 过 激 言 论 , 网 肆 如 发 从 上 随 意 下 载 作 品 、 文 论 著 , 犯 他 人 著 作 权 , 人 公 然 在 论 侵 有 网上 辱 骂师 长 , 泄 私 愤 , 犯 他 人 名 誉 权 等 等 。 在他 们看 发 侵 来 , 络 世 界 俨 然 是 放 纵 自己 的 天 堂 , 毫 不 需 要 道德 的 约 网 丝

( 口师 范学 院 ,河南 周
[ 摘

周口 4 60 ) 6 0 0
要 ] 本 文 分 析 了大 学 生 网络 道德 失 范 的 具 体 表 现 , 及 引起 道 德 失 范 的 原 因 , 提 出 了针 对 网 络 空 以 并

间 道德 失 范 问题 的对 策 。
[ 键 词 ] 大 学 生 ; 络 道 德 失 范 ; 策 关 网 对 [ 图分 类 号 ]G6 1 中 4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 0 —33 2 1 )60 6—2 文 0 92 2 ( 0 1 0—0 00 不 仅 对 网络 信 息 和 网络 安 全 构 成 巨 大 威 胁 , 且 严 重 干 扰 而 了 网 络 社 会 的正 常 秩 序 , 整 个 网 络 社 会 带 来 难 以 弥 补 的 给 物质损失 、 精神 损 失 和 心 理 损 失 。

束 。实 际上 这 种 行 为 只 会 助 长 网 络 空 间 的 无 序 和 失 范 , 最 终 损 害 的 是 自己 的 人 格 , 危及 络 社 会 的 健 康 发 展 。 并 网
5 .经 济 利 益 的 不 良驱 动 种 种 网 络 道 德 问 题 , 别 是 网 络 不 道 德 行 为 的背 后 都 特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一些网络伦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这些问题涉及到网络隐私、网络暴力、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方面,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发展。

我们有必要对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以便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网络隐私问题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多,而这些个人信息往往成为了各类黑客和犯罪分子的攻击目标。

网络隐私泄露不仅会导致个人财产损失,更会给个人带来心理和精神的伤害。

网络隐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极为严重的伦理问题。

对策分析: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在学校和社会中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人们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发。

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有效防范和制止网络隐私泄露。

3. 加强监管和法律制约。

加大对网络隐私侵犯的打击力度,建立网络隐私保护法律体系,对侵犯网络隐私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通过言语、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他人进行的攻击、谩骂和侮辱,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精神伤害。

网络暴力问题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健康发展,也让很多人陷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之中。

1. 增强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公民的网络文明素质,提高人们在网络上的道德水准和自律意识,以净化网络环境。

2. 加强平台管理。

各个网络平台应当加大对网络暴力的管理力度,对发布和传播网络暴力信息的账号实施封禁和处理,阻止网络暴力信息的传播。

3.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保护水平。

完善法律保护机制,对网络暴力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保护受害者的权益,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网络诈骗是指在网络上通过虚假信息、欺骗手段对他人进行的非法行为,导致受害者财产损失。

网络诈骗形式多样,手段隐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及对策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健全人格
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抵御网
络不良信息的能力。
维护网络安全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 的网络素养,有效减少网络犯罪和 不良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和 安全。
提高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 己在网络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培 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网络社会 的建设和管理。
3
建立网络道德自律机制
鼓励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发挥群体效 应,形成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的网络道德氛围。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和监管力度
加强校园网建设和管理
01
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优化网络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网
络服务。
建立网络行为监管机制
02
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和约
完善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设立必修课程
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大学必修课 程,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全 面了解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
法规。
丰富课程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和时事热点,让学 生深入理解网络道德的内涵和意
义,增强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理论与实践结合
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 作中体验和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问题2
网络言行随意放纵
描述
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 或传播虚假信息,或进行人身攻击, 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感。
问题3
沉迷网络,忽视学业
描述
一些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 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忽视学业, 对个人未来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一、网络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1.1人际情感疏远冷漠有一篇报道:北京一名中学生因母亲阻止自己上网竟挥刀相向。

这出人间惨剧就是由于网络导致人与人在现实之中交流减少感情淡漠的典型案例。

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而在网上交流时我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冰冷的二进制机器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其提供的跨时空、地域的多人参加多向交流的技术,使人们更容易沉溺于网上交际。

而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同他人的社会交往会被削弱,使家庭成员之间,邻居之间,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

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也越加激烈化。

1.2个人隐私遭遇危机个人隐私遭泄露,不难解释:刚买了房子,就有人打电话询问要不要出租、要不要贷款;刚买了新车,就有人打电话问要不要入保、要不要办理洗车卡;刚刚开始旅行就收到各种广告短信。

我们的信息是怎被泄露的?其实很简单,任何一个人在网络世界里,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和一部电话,就可能进入你的私生活的最隐秘之处,把你的个人记录一览无余。

私人公司和政府机构已经收集了大量的关于个人的信息,包括医疗记录、驾驶记录、图书馆记录、学校记录、法庭记录、银行记录等等。

而人们对自己的信息是否保持完整、准确、保密,如何被利用一无所知。

当不法分子进入这些保留我们信息的系统时我们就相当于赤裸裸的暴露在敌人面前了。

1.3 艳照门等不良信息的传播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诱导,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

在网络上对于他们的价值观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淫秽信息的传播。

自从2008年1月,某国外网站惊现疑似香港艺人陈冠希与多位女性亲密关系的不雅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艳照出现后个别网站利用搜索引擎、论坛、博客、相册等方式,大量传播艳照视频和图片,使得互联网上一时间出现了一股群体性传播淫秽照片的浊流。

很多年轻人于是开始仿效此做法纷纷将不雅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网上。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内容创新滞后于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教育方式难以有效吸引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难度加大、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散与整合难度大:各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教育方式单一与互动性不足:尽管网络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思想互动和讨论,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与针对性不强:随着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快速变化,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及时跟进并保持时效性。

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紧密围绕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进行精准教育的现象。

网络环境复杂与引导监管困难:互联网开放性强、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一些负面舆论、错误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潜在冲击。

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甄别筛选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对于网络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正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

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1网络社会一方面为人类展示了美好的"数字化生存"前景,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大量非技术网络道德问题的突显.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沉迷是其典型形式.与现实社会相比较,网络道德问题具有全球性、高技术性、文化差异性、控制弱化性等特点.网络道德问题的.解决,必须合全社会之力,诉诸政治、法律、道德、教育等手段.作者:陈万求唐忠旺作者单位:长沙交通学院,社科系,湖南,长沙,410076 刊名: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年,卷(期):20xx 13(4)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网络社会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网络沉迷网络道德:问题与对策2论文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对策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相伴而生。

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

一、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一)网络环境的多元化产生道德失衡。

网络信息带有多层面、多元化的特点。

有些信息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倡导的价值取向相背离,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

对于经常上网的中学生来说,经常接触多种道德评价标准,会造成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无法判断是非,道德选择能力因此下降,行为容易发生偏差,不道德行为增多。

(二)中学生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不足。

网络信息的跨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

我国在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流量和流向不平等使得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到处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

中学生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

本文将对当今社会网络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隐私泄露问题随着社交媒体和在线服务的普及,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身份盗窃等违法行为。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政府和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教育用户如何设置隐私设置,并警惕网络钓鱼等欺诈手段。

(2)加强法律监管: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法律监管,加大处罚力度,确保违规行为者受到严惩。

(3)加强技术手段:加强个人信息的加密和安全技术,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2.网络暴力问题网络暴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伦理问题。

网络上的匿名性和言辞的激烈程度使得言论更加尖锐和攻击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网络行为规范意识。

(2)建立监管机制:建立网络言论监管机构,及时处理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3)技术手段辅助:开发智能算法,过滤掉恶意评论和攻击性言论,保护用户免受网络暴力的侵害。

3.网络虚假信息问题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不仅误导了大众的判断力,也严重损害了人们对网络信息的信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信息验证:对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验证,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2)提高媒体素质:加强媒体机构的自律和质量把关,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3)大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对虚假信息的举报,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加大对虚假信息制造者的打击力度。

4.数据安全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个人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已经成为了一个敏感问题。

为了确保数据安全,以下措施可供参考:(1)制定数据保护法律: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限制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范围,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惩。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们在网络上的活动越来越频繁。

网络世界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尤其是中学生群体。

由于对网络世界的认识有限,中学生在网络上容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在网络上展现出一些不够成熟的行为。

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在网络世界中,中学生往往更容易表现出另一面的自己,他们可能在虚拟世界中塑造出与现实中完全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这种脱节导致中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与现实中的行为存在差异,可能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 对他人言行的不尊重在网络世界中,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匿名和不受实际监管而表现出对他人的言行不尊重。

他们可能会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谣言、传播不实信息等行为,严重损害他人的名誉和尊严。

3. 不良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中学生在网络上容易接触到各种不良信息,例如色情、暴力、恐怖等,这会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中学生也可能会因为不懂得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而盲目传播不实信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不当的网络使用习惯中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可能会产生不当的使用习惯,比如沉迷于网络游戏、频繁使用社交平台、长时间盯着屏幕等,这会对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1. 提高网络素养和自我监管能力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课程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明确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高自我监管能力。

2. 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学校应当通过课程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教导他们在网络上要尊重他人、遵守法律、抵制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3. 加强家长监护和引导家长应当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监护和引导,了解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和活动,指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同时也要给予关爱和支持,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教育2019 年 4 月121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姜 聪(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第一中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1801)摘 要:本文主要以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为主要依据,从学校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意志力,提升中学生对网络的认知能力、需要强化家庭网络道德教育的角色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规范中学生网络道德行为。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道德引言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网络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其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而中学生其心理和生理正在向成熟过渡,容易被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所危害到。

目前,中学生网络道德主流是健康的和积极的,但是部分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与认知也存在不一致的问题,这些中学生的网络情感较为脆弱。

本文针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1.道德价值观念发生偏差中学时期的学生,其身心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其三观和道德观还没有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新鲜事物较为敏感[1]。

在网络中,存在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这对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此外,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东西方观念的相互融合碰撞,以至于中学生置之不顾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一味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观念进行模仿。

这些信息使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在慢慢弱化,并且在道德价值观念上发生了偏差。

2.不良信息污染引起中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目前,我国网络道德规范还没有规范化和制度化,以至于无法规范中学生的网络行为。

中学生的人格没有形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与自制力,容易被网络中的不健康信息和行为暗示,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在虚拟网络中,中学生难以做到自律与慎独,其容易丧失掉道德感与信念,无法进行自我监督与约束。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包括:沉迷网络、隐私泄露、网络欺凌、侵权盗版、盗取他人账号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网络道德知识和技能。

家长可以与孩子定期进行谈话,告诉他们网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建立网络监管机制。

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网络监管机制,监控中学生上网行为。

学校可以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屏蔽不良信息和网站,引导学生浏览健康、有益的在线内容。

家长可以设置家庭网络,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内容。

还需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网络使用规则,不传播不良信息、不进行网络攻击行为。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中学生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他们应该警惕网络诈骗、钓鱼网站等网络安全风险,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文件。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的警惕性。

第四,加强道德建设。

社会应该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的引导和监督,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设立网络道德奖励机制,表彰在网络上守法、守纪、遵守道德的学生。

也要建立网络违法行为的惩罚机制,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社会的公平、公正、正常秩序。

中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监管,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中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试析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试析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试析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摘要: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原因、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网络道德失范影响对策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一)上网时间无节制,影响学业和生理健康。

网络有其特有的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沉溺其中。

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

专家指出,过度沉迷网络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生理、人际交往以及学习。

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地面对电脑,他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就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睡眠减少,情绪低落,根本无法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正常的学习中去。

(二)人际沟通能力退化。

目前,网上交友已成为当前的时尚,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交往方式,完全突破时空界限。

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这有可能会导致他们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网络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传递信息的媒介只是一些简单的代表符号,大学生交友的网络化缺乏表情、手势等丰富的肢体和身体语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大学校园中许多大学生往往是上网时情绪高度兴奋,下网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而且有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三)道德感的弱化,不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络具有匿名性、即时性、范围广、自由度高等特点,可充分发挥网民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时候网上交流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基于个体的内心准则和社会规范的制约而形成的行为的自我克制大大削弱或全然不复存在。

不少大学生都表示自己曾经在网上聊天时说过谎话、脏话。

中国科学院课题组在北京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31.4%的人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37.4%的人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

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学生网络道德存在的困境及对策

群体占比最高 , 2. 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 达到 9 %, 9 ”l
网络的使 用开 阔了学生的视野 , 给学生提供了各种便利 ,:
3 . 道德情感冷漠, 人际关系疏远
通过对学生 “ 网络族 ” 现实人 际关 系” 的“ 调查 : 在问
但是网络的“ 双刃性” 决定了它在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 l 与网友现实接触情况” , 及“ 时 选择“ 从不” 的占 6. 1 %, 6 同时, 也必然会对学生的道德产生消极影响, 它不仅会使 l‘ ‘ 偶尔” 的占2. 而“ 7 %, 经常” 3 的只有 1. 1 %。问及“ 1 您与
道德逐步延伸到网络世界中 ,我们在肯定网络给学生 J 来 调查的学生 中,。 有过网络黑客行为,7 %的有过网 6% 6 1. 9
成长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更应该关注 网络 给学 I 络暴力行为 ,99 6 .%的有过身份伪装行为 。 网络游戏 中 , 在 生 的现实道德 带来 的危机和困境 。 l 常侮辱他 人的 占 61 经 . %,偶尔侮辱他人 的 占 2 .%; 98 经
台来进行平等 、 自由的交流与合作 。在这一平台上 , 各种 : 络信息 中心 (N I ) C NC 统计 : 01 “ 1 年上半年 , 2 遇到过 病毒 文化思想、 价值观念不断交织在一起, 使得现实生活中的 l 或木马攻击的网民达到 21 亿, . 7 比例高达 4. 4 %。” 7 在被
经调查发现,当今学生的网络道德存在以下危机和 l 常攻击他人的占 1. 偶尔攻击他人的占3%。 01 %, 3 网络环
困境。
1网络信息污染严重 , . 黄毒信 息泛滥
l 境过于宽松 自由, 缺乏管理、 监督机制 , 从而导致长期沉

浅谈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星竖垫查垫堡垒——论文递营浅谈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及其对策●陈锐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成为人们生活中日渐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信息成几何级数急速增长,各种新型数字资源和网站等层出不穷,网民人数急剧增加.面对这样的突变和大量的信息,加之网络自身,个人心理和社会因素等,网民的素质和道德伦理底线都承受着极大的考验, 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犯罪,网络道德的缺失状况不容乐观.而如何应对和防范这些网络道德问题,保障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就成为了我们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网络道德缺失的含义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定社会条件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形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其与现实社会之间在存在形态,交往范围,交往形式和话语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使得道德在其中的表现程度和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也就产生了一种新型的道德规范即网络道德.?网络道德就是一种依靠网际公民的舆论和其内心信念来规范,调整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对于网络生活的有序健康发展有着制约效应.但是,由于电脑网络空间是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独立的电子空间,网络主体都隐形于网络终端后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极易放纵自身行为,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丧失道德感,容易出现违背社会主流道德观念的网络不文明行为,即网络道德缺失.二,网络道德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原因1.网络道德缺失的表现.网络道德缺失问题的日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它的表现主要包括:以谩骂,人身攻击等为主要形式的礼仪修养缺失问题;以暴力黄色信息,虚假新闻等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污染问题;以黑客恶意攻击骚扰,垃圾邮件, 入侵他人系统等为主要形式的黑客病毒问题;以盗用他人网络账号,窥探传播他人隐私及信息资源,伪造信息诈骗等为主要形式的欺诈侵权问题;以发布传播非法和反动信息,窃取破坏机密情报和智力成果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犯罪问题;以沉迷网络,难以自拔造成个人生活被严重破坏为主要形式的脱离现实问题;更为严重问题的是,网上道德秩序的混乱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现实社会,使得原先隐蔽于现实社会中的许多问题在逐渐网络化和扩大化,对现实社会的道德建设也提出了巨大挑战.2.网络道德缺失的产生原因.网络道德的缺失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其中包括网络自身所具有的虚拟化等特点的因素,也包括网络主体即个人心理因素的原因,同时,人作为群体动物更不可避免的接受着来自社会的各种影响.具体来说,网络道德的缺失原因有:网络的非现实性和时空分离性,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以及无警戒性;个人对绝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网络主体渴望认同感和满足感,缺乏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和从众心理;社会转型中存在着的社会文化断层因素,物质社会巨大的利益诱因;最后还有因为体制,法律制度和技术等限制造成的监管不力因素.三,网络道德问题的防范对策1.完善网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它是在一些固有道德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空间的人际关系特点,运行方式特点,就具体的问题做了新的阐发,并以无害原则,自主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和公正原则等为基本原则.它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不同,具有非制度化,非定型化,全球适应性,大众性和弱强制性等特点.网络道德规范的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具体多样的网络环境中,网络道德原则并不能提供具体的伦理选择方式.所以,有必要根据网络道德规范的原则来规定出一些较为具体的网络道德规范基本要求.例如,避免伤害他人;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他人隐私权;诚实慎独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慎独”这一概念.康德认为人的理性具有双重能力,即有能力做出追求自认为是好生活的理性计划,和有能力尊重他人同样的自我决定能力.前者体现自主性,后者即体现了自控性和慎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慎独或树立慎独意识,有很多问题其实也就不会发生.但是,网德规范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的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在网络时代,应该将网德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加大网络道德的研究及宣传教育力度.各大网站,尤其是较有影响力的站点,都应加强实时道德监控所推荐的内容和信息应弘扬主流价值观.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完整有效的网络道德规范体系,维护整个网络社会的和谐有序,真正地享有网络社会自由,使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协调发展互相促进.2.跟进相应法律措施.加强网络社会法度约束应不断建立健全法律体系,鞭挞那些网络反道德行为,依法惩处那些黑客攻击,网络欺诈,网上教唆犯罪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网络法律与道德监控,我国也正在加强网络法律建设.信息产业部已经在规范互联网市场秩序,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稳步推进清理网络不良信息与网站备案等基础性工作;初步建立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在参与互联网国际治理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启动了”阳光绿色网络工程”等.还先后制定了《电子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对网站和网校管理的公告》等法规,这对我国的网络健康有序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仍然要看到,在网络法律建设方面,我们仍然任重道远,还应借鉴网络发达国家及国际社会网络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加强网络立法的国际合作,加强司法监督,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执法更要到位,真正做到以法治网.3.加强技术监管措施.虽然法律已经对网络道德问题做出了很多规定,但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在执法上还有难度,许多问题一时很难准确纠察和彻底清除.像一些隐蔽很深的黄色暴力网站,执法难度就很大.目前各国也都还在继续攻克这方面的技术难题,还没有能够真正掌握这一高端技术的国家.我国虽然加强了网络侦查,识别,过滤和反击技术的研究,例如开发了”绿色上网”业务和”绿坝”等过滤软件,但是面对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监管技术的力量仍相对较弱.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反道德事件,立法仍存在空白,道德真空地带也不断出现,要求着我l”rl~n速网络监管技术的进步.4.加强文化教育和舆论引导,树立网络主体自主意识.唤醒网民的主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使其网上网下言行一致,自主地进行道德判断与选择,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实现网上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同一,才能有效解决网络道德的缺失问题.由于网络社会的特殊特点,技术发展的局限,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和道德调节的全面性,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加强网络道德和信息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提高网络主体的文化素质水品,强化道德责任感的任务十分迫切.此外,大众传播媒体也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各种媒体诸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引导和教育广大网民文明上网,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形成文明上网的社会氛围.例如,因势利导,利用网络舆论,网民的从众心理,控制他们的网络言行;制作和播出心理健康方面的影视作品;把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纳入学校和单位的教育体系;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爱国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作用,形成全民学习的氛围等.伦理学家唐凯麟认为,”在当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明天取决于人类自己做出怎样的选择,怎样利用自己的能力和手段.所以这一切,集中表现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就是:人类必须面向未来,对未来负责”.这也是哲学上”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原理的一个外延.所以说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必须要得到提高,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德缺失问题;再加上社会各方面和政府,机构的共同努力,人类才能迎来一个健康发展,充满活力的网络社会,使其最大限度地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有效的优质服务,推动社会进步.(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61?。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及对策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科学对于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

新技术善的使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恶的使用,有可能给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灾难。

同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所形成的虚拟化社区呈现着一种“数字化”生存方式,网络社会日益凸现的“黄色风暴”、“网络犯罪”、“人际疏离”、“情感冲突”、“信息霸权”等道德失范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学界多从网络道德问题的现象描述着眼,从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和道德主体的规范及道德教育的应然展开分析,笔者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心理和行为表现为切入点,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以期探寻有效路径,实现网络道德的重新建构。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表现1.道德认知的冲突和价值紊乱与传统社会的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趋势。

[1]在虚拟社会,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国家、地域界限,但信息的内容仍带有地域特征,它反映着一定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等。

此间,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与道德冲突必然出现。

同时,随着生活方式、思想文化的大量渗透,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歧变必然导致社会道德生活中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

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最终必然导致行为主体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

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与抵触心理。

2.道德情感的冷漠和人际疏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在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道德情感是架起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桥梁和纽带。

试析网络道德教育问题

试析网络道德教育问题

试析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网络道德的定义、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当前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网络道德教育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关键词:网络道德教育,互联网,问题分析,解决策略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和引导人们良好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试析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分析当前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策略。

2. 网络道德的定义网络道德是指在网络使用过程中,个人或组织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它包含了尊重他人隐私、网络欺诈、恶意攻击等方面的内容。

网络道德是互联网社会的基本准则,是维护网络秩序和促进网络发展的重要依据。

3. 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网络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网络社会,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

其次,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网络自律能力,避免陷入网络沉迷。

此外,网络道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人们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能力。

4. 当前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网络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性。

其次,网络道德教育在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程度不高,很多人对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此外,当前网络环境中的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问题也给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5. 解决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为解决当前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5.1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为网络道德教育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现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网络在大学生信息交流、人际交往、视野拓展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了冲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

对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无疑十分迫切也十分重要。

本文仅针对网络时代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从根本上解决高校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一些基本思路。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信息工具,但同时,也不可避免会造成一些负面效应,如信息泛滥,垃圾污染,网络上瘾,黑客行为,乃至网络犯罪等,对大学生的道德构成了冲击,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

网络不仅影响着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也为以信息数据为平台的道德失范行为乃至高科技犯罪创造了条件,给高等院校道德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学校德育正处于一个以开放、多元、多变为重要特征的新时期,传统的道德观念及德育方法仍然主导着现有高校的德育工作。

但现实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需要教育者重视的问题。

第一,教育内容脱离网络生活,缺乏针对性。

网络强大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及时性,使道德教育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而全面,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由通俗化走向科技化。

但网络道德教育在内容上脱离网络生活,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都没有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将道德从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中抽取出来,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将网络道德内容变成了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抽象物,使学生很难从中找到同自身的生活成长相一致的契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绝大多数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种各样的不道德行为,获得自我满足。

第二,道德教育的途径单一。

网络宣传地域的全球化,宣传功能的多样化,为德育教育途径的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适应“网络社会”的需要,不少高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立,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渠道。

但已创办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网站的影响力小,相对于其它娱乐新闻等网站的点击率要少得多,根本谈不上影响力;从事网络行为管理的人员少,对网络违规人员置之不理或管理不过来:网站的整体数量少,带有道德教育字样的专栏寥寥无几,只有个别的校园网络中有这样的专栏。

教育者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还持有各种疑问的心理,学生被网络的自由性、匿名性和交互性吸引,由于青少年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有一种拒绝情绪。

第三,教育方法落后。

网络集多媒体的优势于一体,可在屏幕上创造一种活跃、轻松和愉悦的受教育方式;网络技术本身的开放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有利于新教育方法的产生。

但是,目前高校德育仍然沿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

尽管某些高校德育改革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了不少好的教育方法,如电化教学、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但道德教育的基本模式仍是沿袭传统的集体灌输式方法,忽视启发和个别教育,比较强调外部管理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动机和自我教育。

这种灌输教育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忽视从网络生活中收集德育材料,忽视学生道德判断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道德教育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并没有作为正式的道德内容写入教材:以往的价值观教育并没有得到加强;网络日常行为教育热衷网络道德知识的竞赛;教育者对网络道德文明公约和网络道德规范抱有过高的、不合理的期望;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等。

总之,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在教育途径方面,在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吞吞吐吐二、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困境的教育解析网络道德教育因网络而诞生和发展,同时网络发展的迅速和多变也对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

高等院校是“网络化”的发展前沿,但网络道德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这种信息网络普及化与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网络道德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鱼待解决的难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教育者缺乏对网络道德客观性的认识网络技术作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已经全面介入了现有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人们的行为范围和行为的自由性提高,行为的自主性空前地得到了发展。

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伦理道德的挑战,开拓了新的道德领域,为网络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对于“网络社会”的到来,反映最强烈的是青少年。

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善于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网络社会”,如何对青少年这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以应对网络社会给道德带来的诸多变化,应当引起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

教育者如果缺乏对网络道德客观存在的理性认识,就无法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观念,更谈不上教育任务的充分实现。

“网络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但是它和现实社会又不是对立的,是从现实生活中分化出来的。

虚拟行为和虚拟空间的出现,并不代表网络是独立存在的,事实上网络必须与国家制度、文化、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存。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网络伦理道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

但有些人并没有真正地认识网络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实现其在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两个不同世界中的角色转换和行动协调,从而造成一种行动变异,心理错位乃至生理失调。

其中一种表现为“网络上瘾”,另一种表现为“网络孤独”。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有待教育者的深层思考。

2.教育者缺乏共识的道德观念在“网络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人士缺乏共识的道德认识,对网络行为缺乏共识的道德评价,导致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无法规范化和课程化。

网络既是德育的手段,又是德育的内容。

尽管网络本身并无德性,但人应当是有良知的,而人的道德理念和修养上通过教育获得的,学校德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价值的引导,在于帮助学生自主构建道德价值体系,形成完美的人格。

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德育应当从德育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德育内容,彻底更新道德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变化中的教育环境。

第一,彻底摒弃强制式和灌输式的传统德育方法,培养新型的道德自主选择式的人格。

网络环境的出现改变或影响了德育过程中各种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道德的“他律”机制被破坏,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大大削弱。

同时,网络的自由开放性与互动性又给个体提供了宽泛的自主选择空间,道德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强制灌输式德育方法彻底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

“网络社会”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必须以培养自律的、具有自主道德选择能力和“慎独”境界的人作为最终目标。

第二,注重社会人文精神的重建,加大人文教育的力度。

长期以来,工具主义和科学至上主义的大行其道,严重地削弱了人文科学在构建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没有良好的、以人文科学为基础的社会道德环境,社会范围内的道德失范与困境将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因此,更新网络环境下的道德教育观念必须重新唤起社会范围内对人文科学的关注,加大人文科学在道德教育内容中的比例,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科学水平。

否则就无从谈起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与价值教育,更谈不上自律的道德人格与“慎独”境界的培养。

第三,重新审视虚拟和现实的关系,建立虚拟世界的实践干预策略。

在网络德育环境的建设中,要把虚拟社区的管理与现实社区的管理结合起来,把网络内部道德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网络外部社会实践的支持系统建设结合起来,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使大学生获得直接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些经验的获得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尤其是通过网上体验和现实生活的对照,可以使他们更清醒、更理智地看待虚拟世界里的网络生活。

3.教育者缺乏对网络道德特点的研究网络为新道德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广大的教育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网络道德呈现的新特点。

由于道德的历史性的特点,网络道德不可能与传统道德彻底决裂,它应当包含着对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继承,又要直面和顺应社会变迁中对道德观念的不断“吐故纳新”的现实。

这就要求网络道德教育既要体现历史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强调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和谐统一。

第一,网络道德是一种自主自律型的道德。

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间接的匿名性、面具化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直面的道德舆论抨击难以进行,道德自律就愈发显得重要。

是否遵守道德规范完全取决于你自身的道德抉择,也就是说网络主体自身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但同时也对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它要求网络主体能够分析和把握自由的边界问题。

“网络社会”的走向要求个人逐渐抛弃他律型的道德选择方式向自律型道德选择方式过渡。

第二,网络道德是一种多元开放型的道德。

自由、开放是“网络社会”的一大显著特点。

网络化交往方式拓展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冲破了国家、地区、民族的界限,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方便地进入“网络社会”交流与分享信息,不同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不同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都可以在这里交汇,产生冲突、碰撞和融合,从而使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开放的异彩纷呈的特点。

第三,网络道德的监督机制变弱。

惩罚、制裁和社会舆论都是现实生活中有效的监督机制。

但在网络新环境下,这些监督机制都不同程度地变弱.网络道德惩罚机制的弱化,不利于网络道德行为的形成。

当然,在网络环境社会自律作用削弱的情况下,网络教育中自律人格的培养和“慎读”境界的倡导必将是“网络社会”道德良性发展的最终选择。

没有人会对“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持有异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网络的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网络道德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惩罚机制还没有随着网络法律和法规的确立而确立起来,不利于网络道德的形成。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道德主体向更高层次的道德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也为网络时代的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分析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我国高校新时期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