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提纲,旨在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历史知识。

下面是详细内容:
一、考试概述
1. 考试时间和地点
2. 考试形式和要求
3. 考试内容和权重
二、重要历史时期
1. 中国古代历史
- 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三国时期
-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时期
- 元代、明代、清代
2. 世界历史
- 古希腊罗马文明
- 中世纪欧洲
-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二十世纪的世界历史事件
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1. 中国古代历史事件
- 红色革命和长征
-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
2. 世界历史事件
- 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
- 冷战时期和东西德统一
- 当代重要国际事件
四、历史理论和方法
1.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重要学派
2. 历史的评价标准和问题解决方法
五、历史知识点记忆技巧
1. 制定复计划和时间安排
2. 制作知识点摘要和笔记
3. 运用图片、图表和关联记忆法记忆重要知识点
4. 参加模拟考试和做历年真题
六、备考注意事项
1. 注意阅读和理解题目要求
2. 注意词汇和历史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3. 注意答题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以上为本次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提纲,希望对考生能在复习中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复习计划

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复习计划

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复习计划作为高一学生,即将面临历史合格性考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有效的复习,我们能够系统地梳理历史知识,提高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下是我为自己制定的高一历史合格性考试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

2、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能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

4、通过复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复习内容1、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秦汉时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等方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如政治制度的创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昌盛。

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强化、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

2、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侵华史实,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近代中国的探索与变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合作等。

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要史实和意义。

3、中国现代史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如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包括“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民主法制建设等。

4、世界古代史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

5、世界近代史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

江苏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江苏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江苏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一]<根据学业水平测试说明编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知识点归纳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分封制内容:(分封对象)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以及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分封到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影响:A、起初起到了一定的作用;B、但后来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2、西周的宗法制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制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这种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郡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别执掌行政、军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

郡县长官都由中央(皇帝)任免。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结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具体职能部门。

4、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5、秦创皇帝制:皇权至上三、专制主义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演化进程皇权与相权秦始皇汉武帝隋唐宋明清创皇帝制外朝三省六部制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废丞相军机处丞相权力大内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权分六部削弱丞相的外朝权力分散丞相权力分割相权内阁形成皇权达到顶峰地方建制秦东汉唐朝宋元朝明朝清郡县制州、郡、县道、州、县路、州、县行省制度废行省设三司省、道、府、县选官制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4、监察体制秦:御史大夫两汉设刺史(地方)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6、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 夏朝建立和衰亡的原因-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社会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国家分裂和战争-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和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和长城的建设- 汉朝的封建制度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民族大迁徙-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文化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5. 唐宋时期- 唐朝的大唐盛世和玄武门之变-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科技文化繁荣- 北宋的靖康之变和南宋的亡国之痛6.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中兴和瓦解- 清朝的入关和康乾盛世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 清朝的衰落和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的思想与行动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四运动领导人陈独秀和胡适的思想与实践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思想与行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 解放战争的开展和结束- 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政治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6.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三、世界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 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2. 中世纪的世界格局-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封建体制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 卡洛林帝国和十字军东征3.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的航海活动和发现之旅-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和新大陆的开发-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殖民帝国4. 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组织5. 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冷战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六、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世界地势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貌和生态系统2.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中国地势和气候分布- 中国地貌和生态系统3.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 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4.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口和人口分布-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5.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6.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上提纲总结了历史会考的主要知识点,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提纲进行分模块的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摘要:一、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概述1.考试内容范围2.知识点的重要性3.学习方法和建议二、中国古代史部分1.夏商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时期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5.隋唐时期6.宋元时期7.明清时期三、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及后续不平等条约2.太平天国运动3.洋务运动4.戊戌变法5.辛亥革命6.五四运动7.抗日战争8.解放战争四、世界历史部分1.古代文明2.欧洲中世纪3.文艺复兴4.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5.第一次世界大战6.第二次世界大战7.冷战时期8.当代世界正文:一、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概述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对学生历史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全面检测。

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等多个方面,知识点繁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不仅能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二、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国古代史是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夏商周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汉的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隋唐的盛世、宋元的科技文化繁荣、明清的衰落等。

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点,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三、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历史中的抗争和探索,对于学生来说,要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过程。

四、世界历史部分世界历史部分包括古代文明、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时期和当代世界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历史的主要脉络,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特点,如古希腊罗马的民主制度、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殖民扩张与帝国主义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冷战的背景和影响等。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提纲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提纲

朝代变革: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一、商周——奴隶社会①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③结果: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初创1.秦的统一: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巩固措施:修直道,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征讨岭南;“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 皇帝制度的创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生)——郡县制(中央与地方矛盾产生)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汉——汉承秦制1.汉初:地方上郡国并行2.汉武帝:中央:设内朝(中朝)地方:设州刺史监察。

▲四、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六部: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 地方制度:道州县▲五、宋1.中央官制: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副丞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事权;设三司掌管财政权2. 地方制度:路州县▲六、元1.地方制度: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注意点: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以及管理宗教事务)。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迁都- 周朝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发展5. 隋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辽宋夏金的并立与战争- 宋朝的海外贸易与科技发展7. 元明清-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建立与衰落- 清朝的兴起与近代化的尝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外困境-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的共和国与帝国2.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封建制度- 大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3. 近代欧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5. 冷战与当代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欧洲的联合与亚洲的崛起-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最新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2023最新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2023最新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
点归纳
一、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史的基本时期划分
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及伦理道德观念
3. 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
4. 汉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及对外交往
5.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典型代表人物
6. 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及其文化特点
二、近代史
1. 近代世界的基本格局及其形成过程
2. 中国近代史的社会背景及抗争斗争
3.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4. 辛亥革命的发起与推动者
5. 新文化运动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7. 五四运动及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诉求
8. 五卅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初创阶段
三、现代史
1.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及大国关系
2. 中国的历史发展及其思想体系
3.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政策
4. 文化大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5. 改革开放的背景、目标和重要举措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实践
7. 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四、其他知识点
1. 世界各大宗教的起源、和传播情况
2.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3. 古代科技的发展及影响
4. 世界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上是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变革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成就:冶金1、青铜: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二、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新品种金宝地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控制严格: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空间),按时开市闭市(时间)有专职官员市令或者市长管理。

2、唐:坊、市分开,定时开市,闭市。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Ⅰ政治专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地方:道、州、县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3、明朝设特务机构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

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复习提纲吉首市一中高二历史备课组编写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有关问题一、考试能力要求历史学科考试的能力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次。

它包括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知道、了解、列举、简述等能力要求。

要求记住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文献、事件等要素,识别重要的图、像、画,以及通过阅读和观察、感知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取历史信息(约占百分之四十)。

理解:指领会历史概念、现象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它包括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理解、概述、概括等能力要求。

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基本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约占百分之三十)。

运用:指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它包括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分析、比较、认识、说明、探讨等能力要求。

要求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联系社会实际,贴近时代,评价、比较、探究问题(约占百分之十)。

三、试卷结构1.题型及分值选择题50分,材料解析题30分,探究题10分,简答题10分。

2.模块占分比例三个必修模块约各占1/3。

3.试题难度比例全卷难度系数控制在0.8~0.85之间。

必修I复习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为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a.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b.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c.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4)作用:a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c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宗法制(1)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一、古代史复
- 原始社会的特点和演变
- 文明古国的兴起和发展
-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历史演变
- 古代帝国的兴衰和文化成就
二、近代史复
- 西方列强入侵与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 辛亥革命与共和中国的建立
-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近代思想的变革
-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三、现代史复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第一次国共内战
-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外交政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四、历史知识点梳理
- 历史名词解释
- 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关联性
- 名人传记与历史事迹
- 历史地理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历史解析与思考
-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 历史事件的原因与结果分析
- 历史经验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借鉴
- 历史对未来的指导作用
六、复方法与技巧
- 定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
- 制定复计划与时间安排
- 多种渠道获取历史资料
- 积极参与历史学科讨论与交流
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准备充分并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下面是一个的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第一步:了解考试内容首先,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查看考试的大纲,了解考试的考点和重点。

了解考试的形式和时间限制。

这样可以明确复习的方向和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第二步:制定复习计划在了解考试内容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确定考试的日期,然后逆推时间,给每个考点和章节分配合适的复习时间。

考虑到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时间安排,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

第三步:整理复习资料整理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将课堂上的笔记整理好,结合教材和参考书籍,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复习笔记。

可以将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标记出来,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和复习。

第四步: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是复习的基础。

根据复习计划,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可以将重点内容摘录下来,帮助记忆和理解。

同时,可以结合一些历史学家的观点和专业的研究,扩大对历史知识的了解。

第五步:做题和练习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做题和练习是检验复习效果的重要方式。

可以寻找一些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真题和模拟题,进行练习。

可以做一些选择题、判断题和分析题,这样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培养解题能力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第六步:查漏补缺复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或者某些知识点没有学习到。

这时可以及时查漏补缺。

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

及时补充和巩固自己的知识。

第七步:复习过程中的记录和总结复习过程中,可以将重点内容和易错点记录下来,方便后续的回顾和复习。

可以通过做总结或写复习笔记的方式,将自己复习的重点和要点记录下来,方便以后的回顾和巩固。

第八步: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复习的保证。

要合理安排时间,科学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注意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提纲一、唐朝的开创与发展1.太宗中兴的实践与成就a.元勳政权:武则天、李世民b.徐敬业和平易近人的施政c.律令制度的改良:唐律、唐令d.科举制度的推行:科举制与进士科2.贞观之治的特点与影响a.农业发展与土地制度的b.仁政与精神c.外交和维护边疆的成就:丝绸之路的开辟d.文化艺术的辉煌与繁荣:唐诗、唐画3.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a.黄巢起义的原因与影响b.后梁的建立与王建的治理c.后周与郭威的北伐d.五代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民族融合二、北宋社会与政治1.王安石变法及其意义a.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主要内容:青苗法、免役法b.变法的效果与局限性c.对社会的影响与评价2.科举与知识分子的地位a.科举的内容与作用b.进士科与考试制度的变迁c.科举对知识分子的地位影响3.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a.农业区划与粮食政策b.造纸术的推广与影响c.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d.农民起义与社会动乱对经济的影响4.北方藩镇的形成与发展a.党项族的表现与影响b.北方藩镇的政治与军事作用c.对宋朝统一的破坏与限制三、南宋政治与文化1.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发展a.赵构的即位与建立宋朝南京b.南宋政权的北迁与抗金战争c.忽必烈的攻占与南宋灭亡d.宋理宗的即位与建立临安2.文人政治与新儒家学派a.程颢和程颐的关学与南宋文人政治b.朱熹的思想与学派3.南宋的文化与艺术a.词人与词学b.宋元戏曲的发展与特点c.绘画与瓷器的发展与创造4.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动荡a.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影响b.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商业的兴盛c.对元朝的社会与经济的影响四、元朝的政治与社会1.铁木真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成立a.铁木真的部落联盟与鞑靼汗国b.成吉思汗的统一蒙古各部与后来的称帝c.元世祖忽必烈的攻占南宋与建立元朝2.元代的政治制度与农民起义a.行省制度与三司职权b.中央集权与地方豪强c.红巾起义的爆发与发展3.元朝社会的特点与文化a.屠族与回部的统治b.元朝法律的制定与民族融合c.元朝文化的发展与影响4.元代对外关系与对汉人政策a.元朝对外征战与邻国关系b.元朝的对汉人的统治政策c.对元朝局限性的反抗与抵制五、明代的政治与政权的更迭1.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更迭a.建文帝的即位与政治b.永乐帝的即位与政治措施c.建文政权与永乐政权的对立与和解2.明代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a.明代的农业政策与生产b.乡村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的兴盛3.明代的文化艺术与科技a.文化与教育的兴盛与百科全书的编纂b.文人画与文人墨迹的发展c.明代的科技成就与农业技术的改进4.纪宁靖、张磐与明代社会的动荡a.社会民变的发生原因与爆发b.纪宁靖、张磐与明代政局的动荡c.对卢氏政权的对抗与推翻六、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a.明代的外交政策与交通往来b.明代对海上贸易的发展与政策c.明代对邻国的战争与纠纷2.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与丝绸之路a.明代海上贸易的发展与茶叶、瓷器的出口b.丝绸之路与大西洋贸易c.明清时期的商业活动与海禁政策3.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交流a.明代科技的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传播b.修明太祖、明太宗文庙的考古学贡献。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手册提纲(湘教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手册提纲(湘教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手册提纲(湘教版)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手册提纲 (湘教版)第一章:古代社会与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组织- 早期人类的文化与艺术表现- 早期人类的科技与发明2. 祖先文化与古代帝国的兴衰- 古代人类的宗教与- 古代人类的文化传承与认同- 古代帝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古代帝国的经济发展与衰落第二章:近代历史与革命1. 欧洲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思想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化对社会变革的影响2. 近代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的崛起- 世界两次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联合国成立及其作用第三章:现代中国与世界1.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与变革- 鸦片战争及中国的危机与改革- 辛亥革命及中国近代政治思潮-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崛起- 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2.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发展-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与合作- 中国对国际问题与全球治理的贡献第四章:当代世界与全球化1. 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现代化与发展的挑战- 政治体制与民主制度的争议- 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2. 信息时代与科技革命- 互联网与数字化社会的兴起- 科技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的未来第五章: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应用- 历史观念与历史素养的培养- 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联系与启示2.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 史料的收集与评价- 历史研究与学术论文的撰写注:以上提纲仅为参考,详细内容请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与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Ⅰ政治专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地方:道、州、县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3、明朝设特务机构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1)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2)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二、罗马法1、《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仅仅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万民法:罗马帝国内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国际法)2、罗马法的意义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的一定的胜利,限制了贵族随意解析习惯法,有利于社会稳定。

对罗马法的评价1、积极作用对罗马帝国:维系和稳固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对世界:(1)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深远的影响(2)是反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奴隶贵族的利益第三单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第一任首相:沃波尔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9年结束。

3、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意义:通过限制王权以保证资产阶级统治。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5、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美国成立初期是邦联制国家,各州的权力大于中央2、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宪法的目的:(1)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2)保证共和,防止独裁。

3、《1787年宪法》主要内容::立法权--国会(参议院+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元首、军、政首脑)4年一届;司法权-联邦法院理论来源: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原则: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分权与制衡,民主制原则意义:开创了民主共和制政体,维护了美国的统一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总统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美国共和政体的最大特色:两党轮流执政(民主党和共党),两党的本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三、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一)法国大革命1、背景:封建势力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政体:总统制共和制立法权:参议院和众议院行政权:总统和内阁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家内容:①、联邦制的君主国家: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内阁首脑:宰相(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②、立法机构--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上议院)-首相为议长;帝国议会(下议院)-立法权(议会对皇帝负责)局限性:带有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色彩,德国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

第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基础: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方面的深刻变化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3.18-5.28 )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3、(1)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并存的局面,实权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3)俄国十月革命1917.11.7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影响: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火烧圆明园结果:签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最大特点:允许日本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结果:清政府与侵略者签定了《辛丑条约》。

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二、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过程兴起的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由盛转衰:天京变乱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颁布)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

5、《资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

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三、辛亥革命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创办机关报《民报》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①推翻清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④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⑤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3)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主要内容:①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中心任务④领导机构(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条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分析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①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②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③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五、新民主主义革命1、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北伐战争(1926-1927年)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