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国 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重视不够。是没 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又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白色污染
空气污染
• 长期以来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
高排放。特别是一些地方上了不少小钢铁、 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等项目, 加剧了环境污染。
相关背景: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 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 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 的高度。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 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 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 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 然选择。”。 •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 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 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就业压力大,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内在冲动。
但是,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为了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必须解决巨大的环境压力,必须寻找在不破坏生态平衡,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
也就是必须以环境友好的方式推进经济增长。
环境友好排除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观,要求必须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因此,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是保护生态,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必然性1、这是由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众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保证。
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约束,人民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3、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重要指导思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
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 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 源化为原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 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突破通 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 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 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 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 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注: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1.7%,石油需求增长则达 6%,对外依存度2003年为36%,现在上升到44%。
材料2、每万美元GDP能耗吨油当量及能源总利 用率情况
中国
7.24 吨
美国
2.33 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国
1.46 吨
日本
1.31 吨
中国能源 利用率 33%
发达国家 利用率 40-50%
注: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经济增长中75%靠能源、原 材料、劳动力的投入,25%靠技术进步。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去年上海市夏天 用电最紧张的时候,市政府决定所有宾馆、大 型商场、所有商务楼的温度要调高1℃,就是从 原来的23℃调到24—25℃。所有市委、市政府 的机关楼首先采取这个措施,结果就节省了100 多万千瓦的电力。所以,这是有很大潜力的。 有人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人家有钱要花,我们 无法禁止,而且说这样的消费还可以促进发展、 带动就业。我认为,你有花钱的自由,但是任 何人没有随意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的权利,因为 资源不是属于个人的,不是钱能够买来的。浪 费的行为,应该遭到全社会的谴责和鄙视,并 被相关的法律法规所禁止。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 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 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更加科学 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 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先 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把祖国建设 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好国家, 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 容辞的责任。要在全社会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形成爱护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概念和意义一、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
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骑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1)我国资源相对不足。
水、耕地、电、石油等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石油等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赖程度不断上升。
(2)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例如,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8立方米,比国际平均水平高 5 倍,而美国是8 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
我国单位GDF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固体废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10 倍。
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俭型和环境友善型社会【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
但片面追求经济的增添给我国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此,我国提出要建设资源节俭型和环境友善型社会。
本文从我国国情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意义出发,论述建设资源节俭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需性。
【重点词】:资源节俭型社会环境友善型社会可连续发展科学发展观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经过了《中共中央对于拟订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要加速建设资源节俭型、环境友善型社会,鼎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仔细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俭的增添方式和健康文明的花费模式。
” 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 “加速建设资源节[1]约型、环境友善型社会,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建设资源节俭型、环境友善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要决议,不单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升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不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睦社会和促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定要求。
资源节俭型环境友善型社会的内涵节俭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花费的各个领域,经过采纳综合性举措,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利润,保障经济社会可连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其核心内涵是节俭资源。
环境友善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以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
[2]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花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连续发展。
建设两型社会核心内容就是,确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样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睦相处,按照自然规律,以最少的资源耗费和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可连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建设资源节俭型环境友善型社会的必需性一、我国的国情决定我们一定建设两型社会1,宏大的人口给我国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人皆知,我国人口数目宏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家观点
▪ 冯培恩: ▪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
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资源,减少35% 的水污染。 ▪ 各级政府应扮演这样的角色:高度重视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各类 废旧资源的收集、运输、处置、回收利用管 理办法和规定,使各类废旧物质得到最大限 度的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和 危害的发生
▪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 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 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 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 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 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 肋”。
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
世界银行看中国
▪ 世界银行公布了的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技援 项目的一篇政策建议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资源 利用效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低于国 际水平。
▪ 这篇名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点和建议 》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尽管这种“低效”部 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尤其是生产和出 口资源密集型商品),但其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空间 还很大。另外,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其经济 结构也将发生转变,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有助于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对环境更加友好 。
▪ 潘家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 ▪ 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
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 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 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 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 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 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 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 压垮世界粮食市场。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 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 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 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 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出发,研究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重点探讨了建设两型社会中应着力解决的几方面重点工作。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生态保护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2005年3月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及系列相关举措,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发展目标。
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就在于
实现绿色发展,实现持续发展。
首先,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有效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从而促进我国的绿色发展,提高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
比如实施节能减排、节水型社会,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其次,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有效地增强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只有节约资源,才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持久性和持续性,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使我国的社会持续繁荣发展。
总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绿色发展和持续发展,为我国追求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建设资源节约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正在激励着全国人民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以国家规划的形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
一幅多么令人振奋的宏伟蓝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作出的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全局性任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与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共和国走过的58年光辉历程,无不有力地证明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对社会主义中国迅速崛起的巨大作用。
节约,体现的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国家的中长期发展制定了一项宏伟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做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初中初三政治下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设计一家庭或社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活动方案,并尝试实施,记录活动过程和效果。
3.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借鉴和推广。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a.采用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b.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原则和方法,认识到其在国家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2.掌握分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资源环境问题的紧迫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4.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访谈等,了解当地资源环境状况,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议。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在资源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使命。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思考题和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讨论发言、实践活动成果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国家
(1)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 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 展循环经济,解决能源资源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 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查 处这类违法行为。 (4)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深化 改革,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一方面,要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 和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建立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 因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 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 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有 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 障。有利于缓解资源供求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 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 资源。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 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 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要建设节约型经济就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一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建立一批一流的科技研发机构;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原始性创新,着力提高国家和企业选择研发主攻方向、配置研发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整合现有的电子与信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科研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合理利用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建设,形成比较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四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评估和风险投资中介、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部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粗放的发展模式对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并且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响了我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国际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能够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能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第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
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人口的控制是非常成功的,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使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方面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在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上所实现的深刻转变和战略转型。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2006年竭泽而渔之路不能走――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怎样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怎样理解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谱好资源、环境、发展的协奏曲?循环经济之路怎么走?竭泽而渔,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讲的是把湖水排干来捕鱼。
鱼倒是全捕着了,但湖水排干了,就再也不会有鱼了。
它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如果违反自然界的规律,急功近利,过度索取,看似取之不尽的资源就会用尽。
同样,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忽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那就等于竭泽而渔。
我们党十分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并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也是保障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
怎样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经常用“地大物博”来描述祖国的广袤与富饶。
从大的方面看,这样讲当然没有问题,但并不等于说我们国家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的。
相反,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的资源形势日益紧张,不容乐观。
从全球来看,有关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减少;现有石油储量不足2万亿桶,可供开采时间不超过百年;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遭受用水短缺的威胁。
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需求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从我国来看,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非常少。
比如,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237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另一方面,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过去,我们比较多的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浪费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背景材料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重要途径、工作重点和措施。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推进能源资源节约,明年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①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这些行业的资源消耗水平;②在重点行业、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③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二、角度分析▲(一)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1、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平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惩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集约发展之路。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形成长效机制。
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着生产。
消费观念是否正确,它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新的市场的开拓。
这就要求每个消费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思考1、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
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路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剖析
例1: 材料一: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了我国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 的七项主要任务,其中第四项主要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材料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 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满足人们不断 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 材料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 基础,以遵守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 会发展模式。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哪些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决策?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其要求是什么? (3)青少年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
(1)请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传标语(要求:观点正确,语言简洁)
(2)请你贡献一条有关“节约”的锦囊妙计。 (3)请你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拟一份倡议书。
:
第一单元 认识国情 理解国策
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第二课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黎溪中学:吴观娣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识记和理解与本专题相关的考点。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有关资源和环 境等方面的问题。 3. 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落实到行动中,做 现代合格公民。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10亿吨储 量可供开采100年 温总理“兴奋得睡不着觉”
(1)材料厂一说明了国家重视保护资源、环境;材料二说明了许多 公民缺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针对镜头一,应建议倩倩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 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针对镜头二,可建议有关部门对废弃物进行循 环利用,将从行道树修剪下来的树枝送到工厂作为制造板材的原料。 针对镜头三,可建议造纸厂投入资金和技术,对废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以解决 危害群众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这说明( ABCD ) A 保护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B 保护环境也是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C 搞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D 保护环境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启思训练
一、多项选择题
1、自2006年秋季开始,上海市将在660所公办初中试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 工作。上海市此举( AB ) A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 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C 不利于普及音乐教育
D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
看故事:
某校学生来到一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 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稀动物因人类滥捕滥杀、 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情十分沉重。在 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界 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言,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 频频摇头某校学生来到一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 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多珍稀动物因人类滥捕滥杀、 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情十分沉重。在 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界 上最需要拯救的。究竟是什么呢?木门打开,对 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同学们看到镜子里的自 己而陷入沉思……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为什么濒危动 物会是人类自己?此后果能否避免?
实践与探究题
【材料】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作出 的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是党和国家、政府的大事、也是全体 公民应以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全民动员,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有效利用 资源,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某校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最近,准备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 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相关考点:
1.
人与自然的关系。(七〈下〉P4-5) 2.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指导P43七〈下〉P4-5) 3. 科学发展观(九P24) 4.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九P26或 指导P43) 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意义、 要求及中学生的做法。 (九P26-27或指导P44) 6.当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九P5) 7.科技创新的作用(指导P42-43)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我 们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 识;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小 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作出 贡献。
启思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联合国报告,20世纪的战争基本上是源于石油竞争,而21世纪,许多政治和社 会纷争将以水资源问题为导火线。这说明( D ) A 帝国主义的本性是对外侵略和扩张 B 人口过快增长破坏了生态平衡 C 全球生态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 D 资源短缺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2、在2006年8月召开的全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有关专家指出:按正常需要和不超采 地下水计算,全国缺水量约300亿至400亿立方米。这一数字表明(C ) A 资源短缺是中国面临的最基本国情 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C 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D 资源短缺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
启思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B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正确选择。下列举措体现这一战略的是( )
①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策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实施再就业工程 ④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我国之所以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因为(C ) A 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 B 我国要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C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D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参考答案: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 源、环境形势。(2)科技创新。(3)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见九P26)(4)从身 边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例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生态环境„„
实例剖析
例二:
材料一: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 纲要.纲要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材料二:下面是从我们身边摄取的几个镜头:(镜头一)倩倩和芳芳 一起购物时,倩倩随手买了个塑料袋。芳芳说“你家里的塑料袋怎么不 带上?”倩倩随口说“反正才两毛钱,没关系的。” (镜头二)每到秋 冬季节,一些城市的园艺工人都要修剪行道树,修剪下来的树枝成为数 量巨大的垃圾难以处理。 (镜头三)某造纸厂排出的废气使附近学校的 教学楼笼罩在一股刺鼻难闻的气味之中。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针对材料二中的三个镜头,请你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角度分别给有关部门或个人提合理化建议。 (3)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青少年可以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