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农业的功能和发展方略

合集下载

探寻我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探寻我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

探寻我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土地等自然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依靠科技发展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技兴农同样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依靠科技进步,我国取得了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人口的巨大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科技贡献巨大。

所以,实现新时期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最根本的还要靠科技。

在改革开放这30多年里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十一五”期间,立足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50个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有效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农业生产集聚;立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行动,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立足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重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种养大户、农机手、防疫员和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立足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效能,探索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完善联合协作、稳定支持的运行机制,营造广大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

这是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出发点,同时也决定了我国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形势如何?面临什么历史机遇?未来发展方向何在?科技进步始终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摘要:当前,我国乡村振兴已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是农业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国农业技术扩散具有“非对称性”特征,通过政府主导型模式和农户参与型模式两种方式实现技术扩散。

在新阶段,政府主导型模式不能完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科技支撑的需要,应鼓励农户参与型模式发展;对于农户参与型模式而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虽然会带来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的效率提升,但其成本收益不匹配且对农村发展具有负外部性。

因此,应着力促进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引导农户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关键词: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作用机制;推进方略从作用机制看,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提高农民创新创业能力等五大功能。

未来应着力构建以技术研发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关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体系,包括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科技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科学技术在农村振兴中的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从科技支持乡村振兴的必然性出发,对其机理进行了解释,并就如何推动科技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科技支撑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视为全党的工作重点。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业农村的振兴政策,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决胜性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目录及思考题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目录及思考题

《现代农业与管理》课程提纲与目录第一讲:总论一、农业发展的历程 6(一)原始农业 9(二)传统农业 14(三)现代农业19石油农业 23替代农业(有机、生态、自然、生物动力)27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 35(一)中国农业发展历程(计划经济、联产承包、反哺) 35(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条件 63(三)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 76三、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77本质特征+(产业性质)基本特性 77-78内涵概括 80具体内容 82四、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83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88(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89(二)现代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 90(三)现代农业发展的十大方向 91第二讲: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重点内容和支撑体系一、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 110(一)市场经济理念 111如何坚持市场经济理念 118机会成本 119(二)经济全球化理念 121如何理解农业经济全球化 123 (三)和谐发展理念 125(四)可持续发展理念 131(五)组织制度创新理念 134(六)企业化经营理念 137二、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140(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42(二)实施农业产业化 147(三)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152(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159(五)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166(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71(七)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74三、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3.1现代农业投入支撑体系 1783.1.1 农业财政投入体系 1783.1.2 农村金融体系 1793.1.3 社会资本投入体系 1833.2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1863.3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体系 1893.4现代农业市场支撑体系 190农产品冷链物流 200冷链条件(三P 三C 三T 三Q 三M) 205 四、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211中国农业优先发展八大关键技术 212高产、优质、高效(两高一优)农业 215 《农产品协定》 216绿箱 219黄箱 220蓝箱 230绿色贸易壁垒 231新的贸易保护形式 236精品农业 237包装农业 240彩色农业 241立体农业 242生态农业 246数字农业 256精确农业(精准农业) 257智慧农业 265三品一标 271无公害农产品 272绿色食品 273有机食品 279有机农业 280“三品”同异对比 283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91都市低碳农业 302白色农业 307绿色农药 313物理农业 315现代农业食品工程 316设施农业 318现代生物技术(组培) 320节水灌溉 327第三讲: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及其选择一、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346(一)美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家庭农场) 346 (二)日本现代农业(一村一品、小规模) 363 (三)法国现代农业 370(四)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77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模式选择 393(一)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 393(二)劳动密集型现代农业模式 401(三)区域特色型现代农业模式 402(四)可持续型现代农业 404(五)省工节本型现代农业(资源节约型的新模式) 405 第四讲:现代农业的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一、现代农业的目标 418二、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功能和设计思路 424三、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分析 430构成(一级、二级、辅助指标) 430计算公式(含名词解释) 433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437第五讲:现代农业的经营与管理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452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453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456六大发展方略 456四大定位 465三大战略 466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方法 469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步骤 470(一)基本情况分析(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政府政策等) 470(二)优劣趋势分析 479(三)市场分析 484(四)规划方案设计 486(五)规划资金筹措安排 486二、现代农业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 487经济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89社会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90生态方面的投入产出分析 491三、农产品市场分析 492完全竞争市场和企业决策 493垄断市场和企业决策(卖方垄断) 497四、现代农业企业管理 500现代农业企业的主要特征 502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504农业企业管理 505五、企业认证和质量管理 510(一)企业认证的范围和意义 511(二)申请认证的条件和程序 512(三)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 515(四)质量管理 522质量控制(QC)、质量管理(QM)和质量职能 522全面质量管理(TQM) 523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 526思考题龙头企业、中介、合作社利与弊【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指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形成“公司+农户”、“公司+ 基地+农户”、“公司+批发市场+农户”等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组织形式。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

《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形势与政策:乡村振兴引言概述: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

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农村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乡村振兴的形势与政策。

一、农业产业升级1.1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农业产业升级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1.2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1.3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产业升级的目标。

政府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农机具和农产品储运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二、农村经济多元化2.1 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3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农民合作经济是农村经济多元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合作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组织成立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达性和交通安全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流通。

3.2 完善农村水电供应农村水电供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水电供应的改善力度,提高农村供水和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在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对国家颁布的农业政策要及时了解,用科学的发展观武装头脑,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实行机械化作业,还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大农业发展力度。

我国对于“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所以在发展农村农业的过程中,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其进行整体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关键词:农村的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要意义1 现阶段农村的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1.1 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对农业的发展不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更正或者计划,给国家粮食供给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需求方面是因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以及逐渐变化的结构,再者就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使得消费结构有所升级,并且对加工的需求有了一定的扩张,所以需求在不断增长。

从供给的角度出发,我们知道,中国正在逐步的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所以城市化的建设在逐步形成,耕地面积越来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是越来越少,除此之外,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分布不均匀、对地下水进行过量开采都会造成缺水现象,使得农业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有就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留下的部分农民劳动力素质并不高,国际形势不稳定,中国作为粮食出口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固定,这就造成了对高质量粮食的大量需求,给粮食的供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1.2 农村的慢发展严重制约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脚步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并不快,农民的收入还是像以前一样低靡,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与我国政府制定的全民奔小康的计划还差得远。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只是依靠种地来增大收入实现高收入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农业部门的就业并不能很好地增加收入,并且它的增长速度不放慢。

小度写范文“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模板

小度写范文“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模板

“十二五”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_新时代农村建设成就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一年。

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入分析未来五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途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对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关键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一)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增大从需求方面看,“十二五”时期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将呈刚性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和加工需求扩大带来的增长。

消费者对农产品品种的需求日益多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也迅速增加,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看,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淡水资源总体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超量开采地下水,缺水将成为制约许多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局面没有改变,台风、酷暑和严寒等极端气候发生概率增加,区域性、季节性的干旱、洪涝灾害交替出现并有加剧迹象。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逐步扩大,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

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十二五”时期,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扭转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难度加大。

一是依靠农业发展促进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的空间不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一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粮食基本自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左右。

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

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利益协调机制。

抓好其他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型灌区,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

加快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饲料饲养、疫病防治、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等优良品种。

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改革传统耕作方式,推行农业标准化,发展节约型农业。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缓释氮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适用技术。

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第二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保证粮棉油稳定增产的同时,提高养殖业比重。

加快发展畜牧业和奶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料基地,改进畜禽饲养方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和花卉产业。

发展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实施休渔、禁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

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

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节粮型畜产品和名特优新水产品。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提高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北平原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农村的繁荣稳定关系到全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范文一:构建四大体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人。

实现这个目标,要有新思路、新举措。

当前,农业发展正面临着四大变化和四个转移:一是人世给我国农业带来深刻变化,促使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正在由资源密集型、以粮食为主的低品质农产品向劳动密集型、高品质农产品转移;二是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由简单量的需求向绿色无公害和营养保健转移;三是生态环境、生存环境建设需要带来新的变化,促使畜牧业特别是食草型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正在由牧区向农区转移,林业生产正在由林区向平原农区转移;四是城乡经济布局发生了变化,城市“菜篮子”基地正在由城市近郊向远郊和周边农村转移。

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应从这一背景出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从衡水的情况看,基本市情是“三多一少一弱”,即:地多(人均耕地2. 15亩,人均非耕闲散荒地0. 5亩,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粮多(人均占有粮食700多公斤,位居全省各市第一)、剩余劳动力多(农村劳动力一产占67% )、水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

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既要考虑市场需求,又要结合市情特点,扬长避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

根据市场需求和市情特点,今后一个时期衡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揽,抓住一条主线,突出四个重点,构建四大体系,实现两大目标。

即:抓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突出抓好畜牧业、林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积极构建抗旱节水农业种植结构体系、农林牧结合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和城乡结合、一二三产业合理分布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农办市〔2012〕21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关于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鼓励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部署,充分发挥都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现就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

近年来,我部围绕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先后颁布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对于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建设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对加快形成城市郊区与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良性互动的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和人口持续增加,大中城市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大范围、长距离的跨区域流通,不仅增加购销成本、加大质量安全风险,而且各种原因引起的主产区生产波动很快会波及城市农产品市场。

因此,大中城市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保持一定的生鲜食品自给能力,是保障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产品市场的重要基础。

(三)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

稻田是人工湿地,菜田是人工绿地。

都市农业融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在防洪排涝、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够提供绿色自然景观和农耕文明实体,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验田园生活、旅游观光休闲等精神需求。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虽然大中城市郊区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农牧区,但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大力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注入到农业,促进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有利于为农民乃至市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建设高标准农田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高标准农田 发展现代农业
于加 快农 业科 技 创新 和技术 推 广应 用 ,
食 生产 尤为重要 。围绕粮 食生产 ,高 库 、油库等 ) 等,要求建设商品化集中育
盘 到3 0 0 0 亩左右 。
发展现代种业 ,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 标 准 建 设 农 田 工程 ,2 0 1 2 年 建 设 的1 5 秧 中, b 1 个。 供秧 良种 良法配套 、农机农艺融合 ,为粮食 个 高标准 农 田片 区 。建设规模 4 . 5 万
粮食 生 产 。
推 进 高 标 准 农 田 建 设 的 重
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险意义重 大。建设- -t l : L 高产 高效的高
建 设 高标 准 农 田是 现 代 农 业 的 标准农 田 ,是稳定粮食市 场、保 障粮
重要 内容 。稳定 发展粮食生产 是现代 食安全 的重要基础。 农 业发展 的重要 任务 ,高标准 农 田建 设 、粮 食单产等 是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
渠、机井等农 田水利设施 ,增加农 田有
突出粮食 生产 ,提高保供 能力。 产服完善机耕道路 、积肥设施 南京属典 型的丘陵地带 ,丘陵 田块 比 农 田项 目的镇街 要拿 出1 3 0 0 平方米建
等配套设施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有利 较 多 ,完善 的农 田基础 设施对搞好粮 设专门的农机库房 ( 含维修车间、配件
的根基 。随着城市规 模不断扩 张和人 可能增加投入资金 ,主动与水利工程项 配套一定面积的景观林和水池 ,合理配 口持续 增加 ,南 京市作 为省会城 市和 目对接,如桠溪、漆桥 、东坝、湖熟、 套休憩亭阁 ,并配套一定 的农耕特色文 长三 角区域性大城市 ,人 口众 多 ,农 金牛湖、冶山等项 目片区 ;与城 乡统筹 化,增强都市现代农业气息。 口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盛乐镇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和林格尔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盛乐镇党委书记云月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盛乐镇发展现代农业的调研和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近年来,盛乐镇“三农”工作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和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在推进盛乐镇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盛乐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盛乐镇依托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了较快的进展,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劳动技能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雏形正在形成。

1、基本情况盛乐镇位于和林格尔县北部,是由原盛乐镇(土城子乡)、巧什营、公喇嘛、西沟门乡合并而成。

东西长58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辖地面积587.16平方公里,东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毗邻,西与托克托县接壤,北与土左旗、赛罕区相连,距呼和浩特市区25公里,距县城35公里。

全镇现有39个行政村,85个自然村,总户数11711户,人口48553人。

耕地22.65万亩,其中水浇地12.5万亩。

盛乐镇主要种植业以粮饲玉米、青贮玉米为主,主要养殖业以奶牛为主。

奶牛存栏7.85万头。

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652元。

2、思想观念正在转变,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对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增强、三个提高、四个集中、五个提升”和“六个突破”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具体方略。

镇村干部过去抓农业的观念,也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进一步提高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思路。

现阶段,我镇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是培养壮大乳、肉、马铃薯、柠条沙棘四大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依托龙头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建设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标和建设重点2019-10-08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业反哺农业、城市⽀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针,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历史任务,为进⼀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个时期的“三农”⼯作指明了⽅向。

新中国成⽴以来特别是改⾰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农业综合⽣产能⼒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农民收⼊不断增长。

2005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450.9亿元,农民⼈均纯收⼊提⾼到3255元。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形成了城乡⼆元结构,农业⽣产相对落后,城乡收⼊差距持续扩⼤。

总体上看,农村的⽣产⽣活条件远不如城市,农村的社会事业和精神⽂明建设严重滞后。

我国往年的城乡居民⼈均收⼊⽐为3.2:1,绝对收⼊差距为7238元。

相当⼀部分农村存在饮⽔难、⾏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困难。

⽐如,全国约有⼀半的农村劳动⼒未达到初中⽂化程度,三亿多农村⼈⼝的饮⽔安全问题尚未解决。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业反哺农业、城市⽀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针,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历史任务,为进⼀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个时期的“三农”⼯作指明了⽅向。

现在,结合“三农”⼯作实际,谈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标和建设重点的⼀些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项涉及⾯⼴的系统⼯程。

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党的⼗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产发展、⽣活宽裕、乡村⽂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稳步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华⼈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改善农村⾯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深化农村改⾰六个⽅⾯提出了战略⽬标和建设重点。

发展现代农业,要稳步提⾼农业综合⽣产能⼒,确保基本农⽥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简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及战略保障措施

简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及战略保障措施

理论研究 89

农村经济
目标 。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 ,关键就是面向市场 ,提升农业 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面对我国众多人口的消费需求 ,也 要把提高农产品产量 ,维护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供应安全置 于突出地位 。高产 、优质 、高效从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有时也 会产生矛盾 。然而如果采取合理的措施 ,注重科技进步 ,就 可以有效消弭这种矛盾 ,实现三者的高水平统一 。比如荷 兰 、以色列的现代农业就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 。
农村经济
简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及战略保障措施
单永旭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河北 邯郸 056004)
摘要 :发展现代农业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为支撑 ,高 产 、优质 、高效相统一和具有生态效益的战略目标 ,并围绕这些目标 ,构建系统的支持保障措施 。 关键词 :现代农业 ; 发展目标 ; 战略保障措施
一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环境特点
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和不同国家的国情条件密切相关 。
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以下环境 特点 :
第一 ,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少 ,农产品供应压力 较大 。目前我国人口总数为 13 亿 ,人均占有耕地数量只有 0. 1 公顷 ,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 。由于人口众 多 ,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少 ,因此 ,如何保障我国的食品供应这 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
第四 ,坚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这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的高层目标 。生态农业是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共同趋
向 。具体到我国 ,为克服生态资源紧张的矛盾 ,实现各种生 产要素的高效集约利用 ,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确保 农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全方面改善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决定 了我们必须立足战略高层次 ,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列为我国 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目标 。

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思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思路农业产业化是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大事。

发展农业产业化,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扩大内需,开拓农产品市场至关重要,是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要推进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必须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增强农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保障农业基础地位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要抓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发展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拓展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的正确选择。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更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理念。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利益中的带动作用;坚持统筹协调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坚持用现代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改造传统农业推进现代农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坚持运用商业化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搞活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业精品名牌中的推动作用;坚持科技进步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先导作用;坚持改革创新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完善农业经营体制中的创新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发挥产业化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中的示范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才能把握发展大局,明确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步伐。

(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加快发展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

近几年尽管农民收入增长幅度有所回升,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今后每年农民人均增收至少要200元以上,任务十分艰巨。

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努 力开辟 中国特色农业 现代化道路
>文/ ) 姚作汀 徐星明 党 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报告 指 出: 我 “ 们要 牢牢把握 我国社会 主义初 级阶段 的 基本 国情和当前发展的 阶段性特征” “ ,努 综合效益 。 第二 , 既要坚持 以家庭 承包经营为基 础, 又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家庭经营 是最好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这是农业生 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也是为国内外实践所 量安 全状况 已经成 为影响农 业效益 和消 费者健康 的关键 因素。而且 , 质量安全 已 经成 为农业 和食 品业 国际竞争力 的决定 性 因素 , 国的农业也必须保证农产 度
推进 , 国际形势继续 发生深 刻变化 , 内 国
改革 发 展 进 入 关 键 阶段 的 重 要 战 略 机 遇
期 ,努力开辟 中 国特 色的农 业现代 化道
路 ,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 利 、
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 , 无疑
第五 。既 要坚持 大量转 移农 村劳动 力, 又要加快培养新型农 民。我 国有 5 亿 多农村 劳动力 , 必须加快转移农 村剩余 劳 动力 , 这是实现农 民增加就业 和收入的客 观要 求 , 也是克 服农业 小规模 、 分散化经 营, 发展现代农业 的必然要求 。 20 但 O 5年
质量安全 。
力 开 辟 中国 特 色农 业 现 代 化 的 广 阔 道
路 ” 农 业是 安天下 、稳 民心的战 略产 。“ 业 ” 在工业化 、 , 信息 化 、 城市化 、 场化 、 市 国际化 正 以前所 未有 的深度 和广度快 速
证明的。但是我国有 2 . 5亿左右农户 , 小农
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健全 严格 规
范 的农村 土地管理 制度 , 完善 土地承包 “ 经营权权能 , 依法保 障农 民对 承包 土地 的

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功能定位与发展方略研究

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功能定位与发展方略研究

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功能定位与发展方略研究欧阳怀东;陈沫【摘要】黑龙江省2011年粮食总产首次超过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使黑龙江省在新时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也解决粮食量大质优但低效低价问题,必须科学定位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黑龙江省;科学定位;大农业;功能;现代化;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发展;农业结构【作者】欧阳怀东;陈沫【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研究所;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发展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7黑龙江省2011年粮食总产首次超过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为使黑龙江省在新时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也解决粮食量大质优但低效低价问题,必须科学定位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一、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主要特征1.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高。

现有耕地2亿多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3亩左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

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集体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217万亩,垦区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780万亩,二者合计计算,全省规模经营总面积接近7000万亩。

2.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高。

2010年,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347个,有农民成员148671人,带动农户100万户。

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覆盖到种植、畜牧、农机、渔业、林业等涉农各个产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较好解决单个农户“办”不了、集体“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的事情,实现劳动力、资金、技术、土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整合。

3.农业物质装备水平高。

至2010年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784万千瓦,同比增长8.9%,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9.1%;机耕、机播和机收程度分别达到97%、91%、54%,均保持全国第一,是全国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

公共基础知识农村农业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农村农业知识点

公共基础知识农村农业知识点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利用科技创新,兴修农田水利。

这不仅是缓解农业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出,使发展农业的目标从单一强调“产出”转变为加强“综合能力”的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节约农业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采用适当的现代技术,向社会源源不断地生产高产、优质、高效、低消耗的农产品,并持续具备这种能力。

当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农业综合供给能力不足,就业和社会保障能力不足,生态保护能力不足是当前农业发展的表现。

这主要是由于耕地资源
的约束、基础设施的约束、农业科技约束、加工转化约束、劳动力素质约束等原因所致。

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其中,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农经济的存在逻辑与发展方略

小农经济的存在逻辑与发展方略

小农经济的存在逻辑与发展方略◎吴雨豪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主要集中于城市,劳动力、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不断从农村流出,因而农业生产依旧以家庭单位为主体,虽然近些年来规模化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所占比例依然较低,这也是由我国人多地少、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有限等具体国情所决定的。

因此,小农经济必然长期存在,研究小农经济的发展方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农经济;存在逻辑;发展方略一、问题的提出小农经济是指建立在为数众多的小规模农民家庭基础之上的经济模式,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也是党代会上首次肯定“小农户”的功能和地位。

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我国经营耕地面积在10亩以下的农户依然高达2.1亿户,占全部农户比例的79.6%,即使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我国实现70%的城镇化率目标,但由于2030年将达到14.5亿人左右的预估峰值,届时仍将有4.35亿人口生活在农村。

近些年来,学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将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和社会组织效应,因而将小农经济视为农村衰败和落后的根源。

但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守英的调研数据显示,虽然土地规模经营之后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但土地的生产力却实际上有所下降。

就世界范围而言,小农户的单位面积产出也高于大农场,如日本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就高于美国,这同日本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密切相关。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小农经济凭借其自我监督和精耕细作的特性拥有其他经营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从现阶段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城镇的社会保障能力及公共服务能力来看,有限的吸纳能力难以充分保证被挤出农业领域的农民能够在城市立足。

因此,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存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体系的主要特征。

现代农业与管理(五、现代农业经营管理)-18-9

现代农业与管理(五、现代农业经营管理)-18-9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点步骤
3、农业及农村发展状况 (1)农业产业结构----是指种植业、养殖业、
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等各行业比例结构。 (2)种植业内部结构----是指在种植业内部粮
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分布比例。 (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是指农产品加
工业产值、农产品加工率等。 (4)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是指种植业、林果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重点围绕“四大定位” 1.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区 2.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领航区 3.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区 4.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
✓实施“三大战略” 1.品牌战略----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做大 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要以现有特色产业为基础, 以技术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以产 业育品牌,以品牌拓市场。要牢固树立“质量第 一、品牌至上”观念,大力宣传和自觉维护品牌 质量和形象,采用品牌产品推介会、展销会、产 品标识、统一包装等形式宣传品牌,壮大品牌声 势;加强行业品牌有效整合、保护与宣传。
原则。 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未来的建设途径相一致的原则。 ⑥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 ⑦以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促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
者兼顾的原则。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原则和依据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⑤地方的政策法规。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六大发展方略1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统领农业2用产业联动思路延伸农业突破传统农业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的束缚强化服务城市功能努力向效益生态休闲农业拓展使农业从主要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和初级加工品的产品农业向绿色安全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转变成为具有生产观光旅游休闲乃至教育等多项功能融合的现代农业以及城市产业体系社会体系和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前,发展现代农业应重点凸显产品贡献功能、在社会就业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功能、资源环境中的保障功能。

本文提出促进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发展方略现代农业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农业,这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认可,多功能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把握现代多功能农业的特点和内在要求,才能把握现代多功能农业的实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现代多功能农业的措施,从而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编辑。

一、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主要特点(一)农业的内涵与外延出现明显变化。

目前,农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商品生产功能已不再是农业的唯一功能,在非产品生产方面的功能不断拓展并逐步扩大范围。

(二)农业的发展方式发生明显变革。

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是用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以化肥、农药等化学物的普及应用和大量投入作为农业产品产量增加的基本手段。

现代农业则采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体系。

(三)农业与其他产品部门的融合空前紧密。

随着农业多功能的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部门和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界限逐步模糊,农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紧密结合、互补联动的一体化生产体系逐步形成。

(四)农业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属性日益明显。

在传统农业的单一生产功能意义下,只是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的经济部门。

农业多种功能的拓展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功能的拓展,使农业的受益者首先是整个社会,其次才是农业经营者。

随着其产业经济部门属性的不断弱化,农业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部门。

二、现代农业功能拓展的重点根据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对农业的功能定位,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国民经济结构变动明显,非农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的到来,农业的功能会出现变动。

(2)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发展时期,就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等都相继出现。

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发展农业的某些方面的功能来解决目前的矛盾和问题。

(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的一个重要问题。

农民可利用农业的多种功能为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从上述情况出发,我国现代农业拓展的重点有:一是强化农业的产品供给保障功能,着力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这是农业的最基本功能,也是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的一致要求。

不论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生产性功能都是农业的最基本功能,是保障性功能,也是其他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保证粮食的供应乃至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更为重要。

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应着力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向社会增加优质、安全和多样性的农产品供应,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二是发挥现代农业对劳动力的转移贡献功能,着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就业问题,最大的难题还是解决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下降,农村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出现所谓的“农民工”,农民工为城市的工业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就业方面的种种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还在农村。

要充分进行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拓展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像农家乐、旅游农业等形式的休闲农业的方式,或是农产品的深加工等都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好去处。

三是增强农业对农民的收入贡献功能,着力解决农民的富裕问题,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农民群众的生活富裕和全面发展。

我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农民富则国家富。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民的收入虽有很大增长但与市民差距拉大,农村生产条件并没有很大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远不及城市。

通过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如发展观光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规模农业、项目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吸纳更多的人来农村旅游和消费,可增加农民
的收入。

四是充分凸现农业生态的保障功能,着力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农业具有生态保护的功能决定的。

农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如在防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应重视农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功能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为农业的可持续乃至整个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建设现代多功能农业的途径和措施(一)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建立促进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

多功能农业的发挥需要资金投入。

目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严重影响农业的粮食生产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

在多功能农业投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要;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影响农业在就业和生态保护方面功能的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多种功能的发挥。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是弱质产业,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也符合国际惯例。

通过立法,将现有的支农资金投入纳入到国家财政预算中,作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固定下来,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长期性。

2 拓宽支农领域和渠道,加大支农力度。

加大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生产资料生产、食品安全检验、病虫害防治、灾害预防、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等公益性支出。

3 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

对目前由不同渠道管理的农业投入,尤其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防止重复投资或投资过于分散,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明确对违法行为处罚的办法和标准,建立由农业、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多部门联合的支农资金监管机制。

(二)调整农业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