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实用知识

合集下载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输血科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为病人提供输血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输血科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

1. 输血的定义与目的输血是指将供血者的血液或其血液成分经过特定处理后输注给受血者,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提高其供氧能力和代谢功能。

输血的目的主要有:补充血量和减少贫血;输送凝血因子和提供凝血功能;提供免疫功能等。

2. 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症输血并非对所有病人都适用,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适应证包括严重贫血、严重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症则包括急性溶血反应史、输血反应史、血型不合等。

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评估病人的情况,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输血可以选择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沉淀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休克等病情;红细胞悬液主要用于红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血小板悬液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新鲜冷沉淀则用于血浆凝固因子缺乏。

4. 输血的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血型和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其次,检查输血管道是否通畅,消毒皮肤并进行穿刺。

然后,确定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并进行必要的病情观察。

5. 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其次,严格遵守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要求,以防止过快或过多导致输血反应。

此外,输血后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并及时处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6. 输血的不良反应与处理尽管输血是为了救治病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后,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感染等。

当出现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处理病人的不良症状,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2023临床输血知识点总结

2023临床输血知识点总结

2023临床输血知识点总结静脉输血是在检验科/输血科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

输血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现整理相关知识点,欢迎各位小伙伴转发分享。

临床输血的适应症1、大量失血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用于治疗因手术、严重创伤或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休克。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常因慢性失血、烧伤、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白蛋白)合成不足所致。

3、重症感染全身性严重感染或脓毒症、恶性肿瘤化疗后致严重骨髓抑制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当中性粒细胞低下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输入浓缩粒细胞以助控制感染。

但因输粒细胞有引起巨细胞病毒感染、肺部合并症等副作用,故使用受到限制。

4、凝血异常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以预防和治疗因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

根据2000年卫生部输血指南建议:Hb>100g∕1不需要输血;Hb<70g∕1可输入浓缩红细胞;Hb为70~100g∕1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输血。

对于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应尽量不输。

交叉配血管理制度1、采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后进行交叉配血。

3、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凝血因子应ABO血型相同或相容输注。

4、进行交叉配血前要做抗体筛选试验。

5、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输血前的三查八对制度1、"三查"查血液有效期及血袋、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2、〃八对〃受血者血样的采集: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贴好标签。

输血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输血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输血的适应症1. 贫血:贫血是造成输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血可以由于慢性疾病、急性失血、骨髓疾病等造成。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的症状。

2. 失血:急性失血是另一个常见的输血适应症。

例如,严重创伤、手术出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失血,需要进行输血来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

3. 减少血液中其他物质:除了红细胞数量的减少外,有时候患者也需要输血来补充其他物质,比如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二、输血前的准备1. 临床评估: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和输血的数量。

2. 签署同意书:在进行输血之前,患者需要签署输血同意书,明确知晓输血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3. 实验室检查:在进行输血之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筛查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前的准备:在进行输血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输血器具、选择适当的供血者等。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1. 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保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尽可能匹配,以减小输血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2. 交叉配血: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

这是为了检测供血者的血清是否含有与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容的抗体,以避免输血反应。

3. 传染病筛查: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对供血者进行传染病筛查,包括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这是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 输血反应的处理:在进行输血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在出现这些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如停止输血、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5. 输血后的观察: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以确保患者没有发生输血反应和并发症。

1.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能是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基础护理输血知识点总结

基础护理输血知识点总结

基础护理输血知识点总结概述输血是指将新鲜血液或其制品从一个人的血管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血管。

输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失血性休克、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对于输血患者需要进行细致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输血过程顺利和患者的安全。

知识点总结1. 输血适应症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性休克、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在临床上,输血通常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2. 输血的分类根据输血品种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浮液输注、血小板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等。

每种输血品种都有其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血品种。

3. 输血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之前,护士需要进行输血的准备工作。

包括核实患者的身份、患者的输血适应症、医嘱的合理性、募集医生指导等。

此外,还需要核实输血品种和数量、检查输血管路是否通畅、准备输血所需的设备和器材等。

4. 输血的操作技巧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掌握好输血的操作技巧。

首先要在合适的时间内将输血品种取出,避免输血品种过早脱水。

其次要注意检查输血管路是否通畅,输血针头要放置得当,不得有血液渗漏。

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5. 输血风险及预防措施输血风险包括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护士在进行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输血反应的发生,监测患者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还需要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等规章制度,确保输血的安全。

6. 输血后的护理输血后的护理与输血前的护理同样重要。

护士需要监测患者输血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血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在输血后要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和代谢产物,帮助康复。

7. 输血的记录和汇报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护士需要认真记录和汇报输血的相关情况。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掌握基本的输血知识及注意事项,能有效提高输血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血液安全和血型鉴定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首要的问题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为此,要进行患者的血型鉴定,同时进行供血者的血型鉴定。

血型鉴定的主要方法有ABO血型鉴定和Rh血型鉴定两种。

1. ABO血型鉴定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通过血清试验,可以根据凝集反应的特点确定患者和供血者的血型。

在输血过程中,一般只能输血给与相同或者相容的血型。

2. Rh血型鉴定Rh血型分为Rh阴性和Rh阳性两种。

通过凝集试验方法可进行Rh血型的鉴定。

在输血过程中,Rh阴性的患者只能输血给与Rh阴性的供血者。

二、血液配型和交叉试验除了血型鉴定外,还需要进行血液配型和交叉试验,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血液配型是通过人体免疫反应来鉴定血型,并用于临床输血的选择。

交叉试验是将供血者的血液与患者的血清进行混合反应,观察凝集现象,以判断输血是否安全。

三、临床输血的注意事项1.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输血治疗前,需要明确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体外循环术、急性大出血、贫血等情况;而禁忌症则包括血液过敏史、血液病、出血性疾病等。

医护人员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输血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输血过程。

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检查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和输血器具是否完好,核对血袋标签的信息是否一致,妥善保管血液制品等。

准备工作的细节和严谨性,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输血过程的监测和观察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和观察患者的情况。

包括记录输血开始的时间、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输血后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一百问答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一百问答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一百问答1、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答:1997年12月29日公布,1998年10月1日施行《中国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我国法律规定献血主体是谁?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岁至五十五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3、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国家鼓励哪些人员率先献血?答: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4、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是如何界定的?答: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5、输血科(血库)的质量控制由什么机构负责?答:中心血站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贮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

6、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答: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7、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职能是什么?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贮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第四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主要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8、医疗机构如何确定临床用血计划?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9、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必须由哪个部门指定其供应?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

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10、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来源?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负责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制备和供给。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医生版)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医生版)

绿色通道。如病人需要紧急用血, 医生立即电话告知输血科品种、
数量及紧急程度。然后医生开申请单。
A.患者血标本可以无条码, 但必须有唯一性标识。其标识可以是住
院号或临时编号, 但必须由采集人员保证是唯一性的、可准确识别
病人的, 无条码标本必须有采集人员的签名如必要, 标本可重用(如
使用之前的有效标本)、可替代(如用血交叉标本做血型)
2.完整的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应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记录、输血后疗效评
价三个部分。
①输血前评估 根据申请血液成分的不同, 记录相对应的患者症状、体
征和(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说明申请理由, 记录拟输注成分和剂量。
②输血记录 应如实记录输血时间(包括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 时间精
确到分钟), 血型(包括ABO血型及Rh(D)血型), 输注成分, 剂血申请 ①常规用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 由具有中级以上专 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 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 报医务部门 批准, 方可备血。
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
第一章
输血前准备
4.输血申请
②紧急用血
临床紧急输血应以抢救病人为第一原则, 所有手续、流程均开通
第三章: 输血后评价
第三章
输血后评价
1.输血后疗效评价 输血治疗患者的主管医师在输血治疗后48h内应根据输血治疗目的对
患者进行血常规或出凝血相应的实验室检测, 并观察患者病情有无好转, 临 床表现是否改善等, 做出输血治疗评价, 并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第四章: 完善输血病历
第四章
完善输血病历
1.每次输血治疗结束后要完成输血记录(不超过48小时), 要求独立书写。
第一章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1.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注到患者体内,来纠正或预防血液异常或缺陷。

2.输血的目的可以是补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等成分,或者是提供抗体或免疫因子。

3.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过多、贫血、凝血异常、免疫缺陷等。

4.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不稳定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感染、过敏反应等。

5.输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与配型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6.输血的血源可以是亲属或无关患者,也可以是通过无偿献血获取的血液。

7.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输血管道的建立,可以通过静脉穿刺或中心静脉导管来进行。

8.输血的速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输血成分的性质来确定,以避免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9.输血后需要进行观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输血反应,如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等。

10.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包括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低血压等,需要及时处理。

11.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输血液温度的控制,避免过热或过冷对患者造成不适。

12.输血前需要充分告知患者或家属有关输血的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输血的预期效果。

13.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的血液管理,包括血液保存的条件、血袋的标识和追踪以及血液管理的记录。

14.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原则,包括血袋的正确使用、防止输血交叉感染等。

15.输血液需要遵守血液成分的合理使用原则,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实际需求来决定输注的成分。

16.红细胞输血是治疗贫血的常见方法,可以提高氧合能力和改善组织供氧。

17.血小板输血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18.新鲜冷冻血浆是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常见方法,可以纠正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

19.全血输血是将新鲜的全血输注到患者体内,适用于多种急性失血情况。

20.由于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免疫反应,临床上也可以使用自体输血或者回收输血方法。

21.自体输血是将患者的自身血液收集、保存,手术期间再输回患者体内,以避免异体输血的风险。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第23页
输血治疗,病历要求统计以下内容: (1)非手术病人:
a.输血指征包含: 患者自觉症状、生命体征、出血 量和相关化验指标等;
b.输血前用药情况; c.输血品种及用量; d.输血过程是否平稳; e.有没有输血不良反应; f.输血治疗效果评定。 (2)手术病人: a.手术统计与麻醉单统计内容应一致,应准确记 录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自体血回输量;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第5页
输注指征: Hb<100g/L(Hct<0.30)(《医疗机构
临床用血管理方法》 第11条)。
(1)无心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或急性失血: Hb<70g/L
(2)中度以上贫血患者术前24小时纠正Hb至70~80g/L;
(3)胸外、脑外等大手术,手术前后维持Hb≯100g/L。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第7页
2.冰冻血浆:200 mL±10%或100 mL±10%/袋 。
作用:补充凝血因子,扩充血容量。
(1)新鲜冰冻血浆:-200C以下可保留1年。含血浆
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它凝血因子
0.7~1.0 IU/ml。
输注指征:
(1)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功效障碍患者;
临床输血相关基本知识和临床输血流程管理
第18页
失血量小于血容量20%(1000ml): 应输晶体盐溶液 ,
出血前伴贫血者可适量加输添加液红细胞;
失血量等于血容量20%~40%(1000ml~ml):应
输晶体盐溶液、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添加液红细 胞
(4u~6u);
失血量等于血容量50%(2500ml): 应输晶体盐溶液 、

输血的知识

输血的知识

临床输血知识问答(临床医生掌握)1.什么是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

2.什么是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

3.什么是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

4.输血过程中过敏反应的识别?答:既往有过敏史,外周血中白细胞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可增高等。

轻度: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等。

重度:出现支气管痉挛、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喉头水肿直至窒息、低血压、休克。

有些患者易伴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5.过敏反应的处理?答:轻度:一般暂缓输血,严格观察,对症处理;重度:立即停止输血;保持呼吸通畅,对症处理;6.输血过程中发热反应的定义?答: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称为输血发热反应。

7.输血发热反应的识别标准?答:常见于多次输血者或经产妇,并有反复发热史。

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热,可伴有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等。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等。

8.输血发热反应的应急措施?答: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为寻找致病原因,须保留输血前后血标本和输血器具等,随时送检。

对症处理;对寒战期与发热期患者,应注意:寒战期:保暖;发热期:物理降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9.什么是输血溶血反应?答: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以ABO血型不合输注最为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等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则较轻。

根据溶血发生缓急可分为急性(速发型)与慢性(迟发型)两种。

10.输血溶血反应的识别标准?答: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血量有关;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不合输注,患者输入10~50ml即可出现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供血者与受血者Rh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1~2h,随着抗体效价升高症状加重。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临床输血是指将血液及其成分输注给有输血需求的患者,以改善其血液功能、纠正贫血或其他相关疾病。

临床输血是一项复杂而又关键的医疗技术,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血液成分的选择、输血的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输血的适应症临床输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性失血:如大量出血、创伤性失血等;2. 贫血:对于严重贫血患者,输血可以迅速纠正其贫血状态,提高其氧运输能力;3. 凝血异常:在某些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中,适量的输血可以补充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4. 造血功能失调: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瘤等造血系统疾病。

二、血液成分的选择在临床输血中,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以选择输注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1. 全血全血是指由血浆和其中所有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血液制品。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下的全面输血。

2.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指通过离心、洗涤等处理获得的红细胞浓缩液。

红细胞悬液适用于单纯缺氧的贫血患者,可以提高血氧运输能力,改善患者的症状。

3.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指由捐献者的血浆中提取出的血小板成分。

血小板悬液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防止或治疗出血。

4. 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指从新鲜全血中提取血浆,并通过冷冻保存。

新鲜冰冻血浆富含凝血因子,适用于出血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临床输血时,医务人员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输血需求的患者身份、输血成分和血液类型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输血的操作规范: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包括正确连接输血管道、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等。

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

02 血液成分与输血类型
红细胞输注
01
02
03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贫血、失血、 心功能不全等情况下引起 的组织供氧不足。
输注原则
提倡同型输注,特殊情况 下如ABO血型相容可异型 输注;Rh血型应同型输注。
注意事项
输注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 验,确保输血安全;输注 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
血小板输注
血浆等。
输血技术进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 展,输血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如 自体输血、干细胞输注、血液替 代品等新型输血技术已经逐渐应
用于临床。
输血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输血的重要性
输血是临床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挽救患者生命、促进患者 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输血的应用领域
输血广泛应用于各个临床科室,如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等。在手术、创伤 、产后出血、严重感染、肿瘤化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输血也是治疗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重要手段之一。
输注原则
应同型输注,特殊情况下可进行 ABO血型相容的输注。
注意事项
输注前需检查血浆外观、标签、有 效期等,确保血浆质量;冷沉淀输 注时需快速融化,防止蛋白变性。
全血输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急性大量失血、严重创伤等 情况下,需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
注意事项
全血输注前需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和输 血前检查,确保输血安全;输注过程中应密 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和量。
血液制品选择与申请流程
血液制品选择
根据患者的输血指征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 血小板等。
申请流程

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

临床输血的基本知识

洗涤红细胞
去除98%以上的血浆,90%以上的白细 胞、血小板,同时也去除了保存过程中 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最后 加入生理盐水悬浮即可。
适用:1、对血浆蛋白有过敏反应的贫血 患者;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4、高 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5由 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 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患者。
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4、保护肾脏。为解除
肾血管痉挛,可行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尿色。5、密切观察病情,尤其
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二、发热反应
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应立即 停止输血。寒战时注意保暖,给热饮料 ,加盖被;高热时给物理降温,也可用 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斯匹林。反应严重 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严密观察病情 。
新鲜冰冻血浆(FFP)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血浆蛋白为6~8g/%; 纤维蛋白原0.2~0.4g%;其他凝血因子 0.7~1单位/ml
作用:扩充血容量,补充凝血因子。适 用:① 补充凝血因子;② 大面积创伤、 烧伤。 要求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 容37℃摆动水浴融化
冷沉淀(Cryo)
➢ 含有:Ⅷ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 约250mg;血浆20ml 适用:①甲型血友病;②血管性血友病 (vWD)③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要求与受 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
血小板
作用:止血
适用:① 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
② 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
输血指征
术前无贫血的手术失血≤600ml, 不输血有顾虑 1. 输注红细胞
内科:Hb≤60g/L,或红细胞压积≤0.2 外科:Hb < 70g/L,估计失血量 > 20%

临床输血知识

临床输血知识

临床输血知识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用于治疗贫血、止血等疾病,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输血知识。

本文将从血型配对、输血反应、输血指征和输血常规等方面,介绍一些与临床输血相关的知识。

一、血型配对血型配对是输血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血型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大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以及Rh阴性和Rh阳性等。

在进行输血前,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进行配对,以确保血液的相容性。

具体来说,ABO血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 ABO血型的配对原则:- A型血者可输给A型和AB型受血者;- B型血者可输给B型和AB型受血者;- AB型血者可输给AB型受血者;- O型血者可以输给所有血型的受血者。

2. Rh血型的配对原则:- Rh阴性血者可输给Rh阴性和Rh阳性受血者;- Rh阳性血者只能输给Rh阳性血型的受血者。

在进行输血前,必须仔细检查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并进行血型配对,以避免发生血型不相容引发的输血反应。

二、输血反应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输血反应,这是指输血后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输血反应可分为急性输血反应和慢性输血反应两种。

1. 急性输血反应:急性输血反应发生在输血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呼吸困难、胸痛、恶心、呕吐等。

急性输血反应可能是由输血时未注意到的血型不相容、输血溶液的感染或致敏物质引起的。

一旦发生急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补液、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2. 慢性输血反应:慢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后的数天至数周内,主要症状包括贫血、疲劳、乏力、心悸等。

慢性输血反应通常是由于较长时间的输血导致宿主机体无法适应。

对于慢性输血反应,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给予输血红细胞的替代治疗等。

三、输血指征在临床实践中,输血通常是基于一定的输血指征。

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1. 贫血:对于贫血患者,特别是严重贫血的患者,输血可帮助补充红细胞,提高患者的贫血状况。

常用输血知识

常用输血知识

常用输血知识输血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在拯救生命、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输血的相关知识可能还比较陌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用的输血知识。

一、输血的定义和目的输血,简单来说,就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主要目的包括:1、补充血容量:当患者因大量失血、严重脱水等原因导致血容量不足时,输血可以迅速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

2、纠正贫血:对于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患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输注红细胞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缺氧症状。

3、补充凝血因子:某些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出血倾向,如血友病患者,输注相应的凝血因子可以帮助止血。

4、增强免疫力:输注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等成分,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有助于抵抗感染。

二、输血的类型1、全血输注全血是指将采集的血液未经分离处理而直接输注给患者。

但在实际应用中,全血输注相对较少,因为全血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不一定适合每个患者的具体需求。

2、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分别制备和储存,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输注相应的成分。

这种输血方式更加精准和有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反应。

(1)红细胞输注:适用于贫血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择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等。

(2)血小板输注: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的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血浆输注:主要用于补充凝血因子、白蛋白等,常用于凝血功能障碍、低蛋白血症等患者。

三、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急性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等导致的大量出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 30%。

(2)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 60g/L 且伴有明显症状者。

(3)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血小板计数低于 20×10⁹/L 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4)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医院输血相关知识普及

医院输血相关知识普及

02
输血前的准备
输血申请与审核
输血申请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填写输血申请单,注明输血原 因、种类和量。
输血审核
医院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并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备血与取血
备血
根据申请单,血库准备相应的血液成分。
取血
医护人员从血库取出已备好的血液成分,核对无误后进行输血。
紧急输血通常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因此需要快速、准确的输血反应和流 程。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是指将全血分离成各种 成分,根据患者的需要输注不同
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可以提供更精确的血液 成分,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和
副作用。
成分输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制定个性化的输血方案,确保
血液的有效利用。
自体输血
输血的方式与类型
输血方式
输血分为直接输血和间接输血两种方式。直接输血是将献血者的血液直接输入 患者体内,而间接输血则是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 。
输血类型
根据输注的血液成分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血。全血输注是指 输注完整的血液,而成分输血则是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出来,根据患者的 需要输注相应的成分。
不良反应的追踪
对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 患者进行追踪,了解不良 反应的具体表现、处理方 法和结果。
不良反应的上报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不 良反应,以便对不良反应 进行监测和分析,提高输 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注意饮食
输血后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了解血红蛋 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

输血相关知识汇总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救治手段,可用于治疗贫血、止血和血液病等疾病。

本文将为您介绍输血相关的知识,包括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输血的种类、输血前的准备和输血后的护理等方面内容。

1.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应症是指需要将血液或血液制品注入患者体内,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输血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 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如严重外伤、手术出血等;- 血液病患者,如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预防或治疗手术相关的贫血;- 具备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如围手术期出血风险高的患者;- 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等。

2. 输血的禁忌症输血的禁忌症是指某些情况下禁止进行输血,以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的禁忌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无明确的输血指征;- 患者主张拒绝输血或宗教信仰不允许输血;- 存在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者肺水肿等情况;- 既往输血反应严重或出现畸胎儿综合征;- 存在输血引起的传染病风险,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过敏体质或存在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

3. 输血的种类输血可以根据血液的来源和治疗目的进行分类。

常见的输血种类包括以下几种:- 全血输注:将含有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成分的全血直接输注给患者;- 红细胞悬液输注:将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悬于生理盐水中输注给患者,用于治疗贫血;- 血小板浓缩物输注:将从全血中分离出的血小板浓缩物输注给需要的患者,用于止血;- 血浆输注:将血浆注入患者体内,用于纠正凝血异常和改善循环容量;- 白蛋白输注:将人体制备的白蛋白制剂输注给患者,用于改善血浆蛋白缺乏;- 适宜者间输血:指亲属或者恩人之间通过配型合适的血液互相输血。

4. 输血前的准备输血前的准备是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完善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过敏史、既往输血史和疾病情况;- 进行血液学和血型学检查,确定输血所需的数量和类型;- 存储血液和制备输血设备;- 静脉通路的建立和输血前的护理措施;- 输血前进行兼容性试验;- 进行输血性疾病的筛查。

临床合理用血知识

临床合理用血知识

临床合理用血知识哎,说到临床合理用血,这可真是个既严肃又重要的话题。

咱们都知道,血液是生命之源,对病人来说,输血往往就是救命稻草。

但你知道吗?这输血啊,也得讲究个“合理”,不然,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下面,咱就来聊聊这临床合理用血的事儿。

一、输血前的那些事儿1.1 先得说说输血前的评估。

这评估啊,就像咱们平时做饭前的准备,得知道家里有啥食材,才能决定做什么菜。

对病人来说,医生得全面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比如血型、血红蛋白浓度、凝血功能等等。

只有评估准确了,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输血,输多少血。

1.2 输血前的沟通也不能少。

医生得跟病人和家属解释清楚,为啥要输血,输血可能有啥风险,还有输血后的注意事项。

这样,大家心里都有底,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二、输血时的注意事项2.1 输血速度得控制好。

这可不是说快就快,说慢就慢的。

太快了,病人可能会受不了,出现各种不适;太慢了,又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所以,医生得根据病人的情况,随时调整输血速度。

2.2 输血过程中的观察也很重要。

医生得时刻盯着病人的反应,看看有没有发热、寒战、皮疹等不良反应。

一旦发现异常,得赶紧处理,确保病人的安全。

2.3 还有啊,输血用的器具和血液都得保证干净卫生,绝对不能有任何污染。

这可是关系到病人生命的大事,一点马虎都不能有。

三、输血后的那些关怀3.1 输完血,病人的身体可能会有些虚弱,这时候,医生和护士得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比如,帮他们调整好体位,让他们躺得舒服点;给他们准备点营养丰富的食物,让他们尽快恢复体力。

3.2 输血后的复查也不能少。

得定期给病人抽血化验,看看输血的效果怎么样,血红蛋白浓度有没有升上来,凝血功能有没有改善。

这样,才能确保输血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总结总的来说,临床合理用血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它得靠医生的专业判断、护士的细心照顾,还有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让病人早日康复。

所以啊,咱们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共同努力,让临床合理用血成为一件既科学又温暖的事儿。

临床输血科普文章

临床输血科普文章

临床输血科普文章一、输血医学概述输血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严谨、科学、规范地操作。

输血医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向病人体内输注一定量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达到改善病人贫血、失血或免疫功能不足等症状,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输血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严重贫血、失血过多、凝血功能障碍等。

对于这些情况,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输血的禁忌症包括:过敏反应、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对于这些情况,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适合进行输血。

三、输血前准备输血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病情,评估病人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其次,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合试验等,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记录,如测量血压、脉搏、体温等。

四、输血过程与注意事项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输注速度要适中,过快可能导致不良反应,过慢则不利于病人的恢复。

3.输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或发热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相应处理。

4.输注完毕后需要继续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输血后的护理与观察输血后需要做好护理和观察工作。

首先,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其次,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此外,还要注意给病人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帮助其恢复身体健康。

六、输血安全与防护输血安全是临床输血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输血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以保障血液安全。

首先,要严格执行正确的采血、储存和使用血液的程序,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要遵守相关的卫生规定和操作规程,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

此外,医护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免疫接种,以保障自身健康和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实用知识九九重阳君1.是谁首先将动物血输给人的?目前公认的是英国lower开创了动物输血的先河,法国Denys是第一个在人体上输血成功者。

那还是在1665年,英国医生Lower首先将一条濒于死亡的狗静脉与另一条健康狗的动脉用鹅毛管连接起来,受血狗竟奇迹般的起死回生。

这一实验证明了输血能够救命。

1667年,他又用银管将羊的颈动脉连接到人的肘动脉上,把羊血输给了人,又获成功。

同一年法国医生Denys用同样的方法把羊血输给一名有病的男孩也获成功。

以后Denys又给一位愿意做实验的健康人输羊血,还是安然无恙。

但当他把小牛动脉血输给一名梅毒患者时却出现了意外,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腰痛,并有黑色尿,不久便死亡。

死者家属状告Denys有杀人罪。

法庭判决自1668年4月17日起,未经巴黎医学部批准不得输血。

以后法国议会和英国议会均下令禁止输血。

在此后的150年间,曾一度轰动医学界的输血技术再也无人问津。

2.是谁第一个将人血输给人的?目前公认的是英国医生Blundell首先开创了直接输血法,并第一个把人血输给了人。

那是在1817—1818年,英国妇产科医生Blundell由经常看到产妇失血死亡而想到用输血来挽救生命。

他进行了动物之间的输血取得成功后,开始将健康人的血液输给大出血的产妇,一共治了10例,除2例濒死未能救活外,其余8例中有4例救活。

国为当时还不知道血型不同的人输血时,红细胞会遭到大量破坏、所以无法解释为什么输血后有人出现致死性的输血反应,有人却活了下来。

尽管如此,1818年12月22日他在伦敦举行的内科学会上所作的输血报告,还是引起了医学界的轰动。

他还首创了重力输血器,利用重力来作输血时的推动力,这种输血方法一直沿用了100年左右。

3.目前临床输血进展如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

4.·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怎么办?《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

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然而,目前临床用血尚不尽合理和科学,对输血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少数医生喜欢用等量的全血补充所估计的失血量,并认为越是新鲜的血越是好;个别医生明知木中出血不多也要输上几百毫升全血以保病人“平安”;还有人认为输血能够补充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等等,这些都是应改变的陈旧观念。

5临床医生应怎样对待输血?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手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出血量在10毫升/公斤体重以下者原则上不输血。

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

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野血被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

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

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6.输血前应做哪些化验项目?输全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叉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

在Rho(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

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7.输血的途径有哪些?常用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血,成人身上最暴露最容易穿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是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次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

对婴儿和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1岁以下儿童可用头皮静脉。

下肢静脉壁比上肢静脉壁厚,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

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手术部位的创面流失,故凡头颈部和上肢的手术,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凡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应选择上肢或颈部静脉输血。

对新生儿输血或换血可用脐静脉。

8.输血应选择什么样的针头?输血针头的规格为14—20gauge(G),常用18G。

当静脉较细或给患儿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

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则应选用较粗的针头;输注浓缩红细胞不顺时,可先加入30—50毫升生理盐水后再输注(一般不用葡萄糖液,因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堵塞滤器或针头)。

9.输血时应注意什么?(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滤网孔径约为170微米,总有效过滤面积为24—34厘米2,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3)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汪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

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

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

(6)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

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10.如何决定输血量?输血量和输血速度需根据输血适应症、年龄、贫血程度、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心肺惰况等决定。

一般说来,对一个体重60公斤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400毫升全血约可提高血红蛋白(Hb)10克/升或红细胞压积(Hct)0.03。

对大量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量要大。

对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每次输注l—2单位红细胞为宜。

对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心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每次宜输少量红细胞。

11.如何决定输血速度?应根据病情和年龄来决定输血速度。

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速度应较快,心脏功能差者速度应较慢,老人和儿童患者速度也应慢。

一般来讲,开始速度应较慢,约5毫升/分钟,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循环系统耐受倩况。

10—l5分钟后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

一般200毫升血液可在30—40分钟输完。

12.对危重病人紧急抢救时如何输血?危重病人须紧急抢救输血,时间紧迫不允许按常规配血,须由经治医生写明抢救原因及提出不交叉配血的申请,并记录入病例。

输血科可立即发给O型红细胞(小于600毫升),必要时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先给病人输用,之后再行常规化验和交叉配血。

13.大量输血时应如何配血?有时患者因外伤、出血、手术输血等病情需要,在短期内大量、迅速地输入异体血液,以维持正常生命和生理功能。

输血量通常在500毫升以上,或l000、2000甚至4000—5000毫升,乃至更多。

这样,在短期内患者体内会接受较大量的、不同献血者的血液。

任何一方存在与他人不合的血型抗体,都会在患者体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为了避免不相合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生,确保病人的输血安全,必须在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进行交互配合试验(交叉配血)。

具体方法如下:(1)ABO系统必须相同。

(2)进行病人与供者之间交互配合试验,应相合。

分为:①主侧交互配合试验;②次侧交互配告试验。

(3)献血者之间的交互配合试验。

此项试验可避免献血员之间抗原抗体在病人体内的反应。

如果不是一次输入,比如第一夭输1000毫升,第二天再输800毫升,应第一天做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交互配合试验;第二夭重新取病人血样,再与准备输的800毫升进行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的交互配合试验。

14.同时需输多品种的血液时怎么办?同时需输多品种的血液时,应首先输入成分血(尤其是浓缩血小板),其次为新鲜血,最后是库存时间长的血。

15.对库存全血外观检查应注意什么?(1)絮状物:在血浆层中呈粘丝状漂浮,有时有少量红细胞粘附,若反复摇动易沉入红细胞层引起红细胞粘附形成凝块。

(2)凝块:如发现凝块不得出库,可离心转做其他血液成分。

(3)溶血:当血液静止沉淀后,血浆部分呈透明均匀红色。

(4)细菌污染:血袋内发现大量气泡井伴有絮状物出现,应考虑细菌污染。

被大量细菌污染的血液肉眼观:血浆变为暗灰色或黄褐色,血浆变混或有白色凝块、膜状物或沉淀。

血浆层出现气泡或溶血,红细胞变为紫红色等。

(5)脂血:血浆层呈不透明的黄色或白色乳糜状,放置1周后逐渐透明清晰,在血浆层上端出现乳白色脂肪颗粒样漂浮物。

加温后易溶解、透明,此点可与细菌污染区别。

如果是细菌污染,加热后乳白色脂肪颗粒样漂浮物不会消失。

16.造成絮状物及血凝块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原因:保养液含量少;采血时血袋摇摆不够,穿刺时血流不畅;采血时血液与保养液未混匀;血液未接触到保养液之前发生纤维蛋白析出。

预防处理措施:严格检查保养液的含量及装量;采血时选好血管,防止献血员紧张,保持血流通畅;注意采血袋摇摆频率,使血液与保养液及时充分混合;必要时拔针重新穿刺。

17.造成溶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原因:血液受到剧烈震荡;血液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过期血;血液被细菌污染。

预防处理揩施: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时不要巨烈震动;严格观察储血冰箱温度,并详细记录;注意无菌操作,杜绝细菌污染。

-旦有溶血发生,立即取出单独存放并申请报废。

18.造成细菌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原因:(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体内有化脓病灶,或献血者有菌血症;(3)采血空间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采血时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4)无采供血单位名称及采供血许可证号。

19.输血不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和处理?(1)输血器材方面的原因:在临床输血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血袋内的纤维蛋白、小血块、小血丝、小聚集块等,在过滤网、血袋输出管口、针头等处堵塞,造成输血不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