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之十七 对课时“动刀” 激活课堂

合集下载

捕捉动态生成 凸显精彩课堂

捕捉动态生成  凸显精彩课堂

捕捉动态生成凸显精彩课堂衢州市柯城区兴华中学王宝仙摘要:有效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领悟新课程理念,展开教学研究,积累教学经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倡导教师敏于捕捉课堂亮点,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特点,从备课预设、课堂呈现、课外延伸、资源重组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动态凸显课堂生成过程,构建和谐亮丽的新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预设、动态生成一、问题的提出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主张:“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这与教师教学中重视动态生成,践行新课标要求,捕捉动态生成亮点,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行为不谋而合。

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真思考过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问题。

笔者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如何钻研教材、合理布局预设生成?如何把握课堂、调动学生凸显生成?如何适时进行课内外延伸,激励学生互动生成?”是值得教师用心思考的问题。

教师应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时机,令课堂教学更精彩。

二、课堂动态生成策略初步探讨“动态生成”是相对预设而言,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之一。

所谓“动态生成”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捕捉,随时出现无法预设的教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利用所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得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动态变化,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因此,一堂精彩的课需要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意等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空间。

一堂精彩的课也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灵动备课,为学生自然生成资源搭建生成平台,提供生成资源“着陆之机”。

(一) 重视动态备课预设生成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定“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新课程对教学预设的要求反而提高。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课堂生命活力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凸显课堂生命活力发布时间:2021-10-28T09:11:54.23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6期第6月作者:薛倩[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改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探究学习,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薛倩贵州省黔西市第三小学 551500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改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探究学习,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但是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都还不足以支撑起有效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中的表现也多为被动接受。

因此,需要构建动态生成课堂,借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需要和表现进行教学创新,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积极自主地获取知识;凸显课堂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动态生成;课堂生命活力引言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并非教静态、固定、单一的活动,而是动态发展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构建动态生成的教学课堂能够促使教师及时转变、更新教学观念;挣脱固定教材的束缚,从而开启灵活、生动、自由的教学模式,直接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其交流互动,进而凸显数学教学课堂的生命力。

1小学数学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重要性动态生成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没有固定,教学的资源和方式都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所以在功能上就能有效提高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质量,在保证知识呈现的基础上让生本理念得以落实。

小学数学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可以改变小学生在课堂中受到各种限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生成,以此为据时刻进行教学调控,并以此目标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数学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2.1确定动态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能够为其提供正确方向,对教学计划的制作、教学时间的分配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任务驱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任务驱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任务驱动”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作者:金珏王洵张袖宇王珍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23年第08期上海同济黄渡小学秉持“向着美的方向生长”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美丽课堂”建设,展开“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任务驱动行动研究”。

学习任务是学习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基本的学习单位。

学习任务驱动,是精细化地做好课堂教学的“针线活”。

学校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以规划学生学习历程为核心进行单元学习设计和规划,以“学习任务序列”为落脚点,探索指向学习品质提升的任务驱动策略,为学生建构有挑战、有意义的学习历程,发展学生学习品质。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而在这一学段,统编教材中出现了专门的识字单元,其清晰地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在进行单元备课时,笔者就从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个识字单元入手,从学习任务群视角出发,进行单元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实践。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识字单元新课标对“语言文字积累和梳理”这个学习任务群的描述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积累的对象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这个学习任务群就是要通过对语料和经验的梳理,让学生形成语理,使得无序的语料变得有序列、成系统,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统编教材中的识字单元编排就一、二年级的识字单元,从纵向联系来看,六个单元的关键知识与汉字构形文化一脉相承,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逐渐掌握自主识字的能力。

横向上看,识字单元学习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清晰可见,每一个关键知识在单元中都按层次逐步进阶。

从单元主题来看,识字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且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一脉相承。

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识字单元是统编教材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

创新课堂互动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创新课堂互动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创新课堂互动方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发布时间:2021-11-10T05:49:06.68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7期作者:黄军梅[导读]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的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已经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注重学生的成绩。

全新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黄军梅广东省廉江市石岭镇黄平民烈士纪念学校 524456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的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已经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注重学生的成绩。

全新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堂内的有效互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一个良好的提升,其不仅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互相验证其学习成果,还能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让教育过程更加顺利。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上的互动。

关键字:创新课堂;互动方式;小学语文前言:教育事业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不断迭代更替,其教学方式的发展也变得多样化。

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较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被激发。

在学习中,课堂内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进行的,教师安排何种学习内容,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这对学生的天真的内心是一种打击,将小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湮灭在课堂之中。

为此,教师要在课堂当中组织足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改变其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增添学习乐趣,提升学习质量,培养小学生活泼的性格。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一)课堂互动情况较少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较紧,教学内容较多,导致课堂的互动较少,甚至一些教师只有在学校领导在“听课”时才会进行互动,其互动频率较低。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还是采用较多的传统教学方式,安排学生进行学习,而学生只是木然地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来学习。

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教学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主,这与全新的教学理念相悖逆。

如何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如何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捕捉精彩的生成演绎灵动的课堂宁津县宁津镇一中刘彦卿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课堂上应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

在当前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式下,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捕捉精彩的动态生成,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很多教育同行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剖析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

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教学过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二、在实践中构建动态课堂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会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新内容。

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更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

如何将二者结合,构建愉快的动态课堂呢?我将从亲身经历的课堂实践中略作探讨。

(一)以大多数同学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发展动态课堂案例:《行道树》百川汇海的教学《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

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理历程。

教学预设:先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再理清结构,后赏析语言。

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同课异构新闻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同课异构新闻稿

新闻稿标题:六年级语文上册17课古诗三首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圆满
结束
新闻稿正文:
近日,我校六年级语文教师团队在上册17课“古诗三首”的教学中,实施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这次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古诗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得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同时,教师们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们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

他们引导学生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使得古诗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更加生动有趣,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教学的六个观点

有效教学的六个观点
提升课堂管理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高效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应对课 堂中的各种突发情况,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增强沟通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学生、家长和 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与同行交流与合作
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学校和教育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行分享 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03 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学生需求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及时反馈学生问题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 点,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并给 予指导和帮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 力和信心。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需求,以便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 划。
注重学生反馈
总结词
注重学生反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教师应当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果。
教师自我提升
总结词
教师自我提升是有效教学的持续动力。
详细描述
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关注教育领域的新动态和新理念,保持对教学 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分组合作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 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
能力。
任务分工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 任务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 完成任务。
分享与交流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促 进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 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07 注重学生反馈
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
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活”起来

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活”起来

数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课程改革已推进了几年,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了学生的身上,在课改浪潮中,教师需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严格遵循“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原则。

数学教学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创造一个有利于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

教学时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一、让数学课堂吸引孩子什么样的数学课堂能吸引孩子,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我认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喜欢亲自经历。

如果一堂课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如认识数字“1”为例,我先出示课本《快乐的家园》图片实投,学生们一下子被色彩斑澜的图画吸引住了,我让学生说出图上那些东西的个数是“1”。

学生们说出“1”间房子,“1”个太阳,“1”条小船,“1”条小狗等等,再让学生在桌上摆1根小棒,举起1本书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老师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

再让学生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说一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学生讲出数量是“1”的各种各样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1’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想到1朵花,1个汽球,1座山,1个苹果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1”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1”的概念。

这样的课堂学生肯定是喜欢的。

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构建“阅动课堂”,提升教育质量

构建“阅动课堂”,提升教育质量

构建“阅动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发布时间:2022-12-01T16:53:32.37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1月2期作者:郑颖[导读]郑颖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小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1-193-02一、案例背景(一)探索的动因、破解的问题课堂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更是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在“双减”背景下,发现我校课堂教学情况有以下问题:一是课堂环节缺乏深刻性,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

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欠缺,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

三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时间不够。

学校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教研机制,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构建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注重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从根本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期望目标1.打造高效常态课堂。

明确课堂教学“惜时增效”定位,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最佳效果、最优境界,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2.创造师生成长空间。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学生为本,创造学生更多的自主成长空间,个性化地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能力。

3.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整合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特色做法与经验(一)具体做法1.高度重视,扎实推进。

一是成立“四级”课改小组。

即课改领导小组、课改督查小组,组建课改研究团队、课改名师培养团队,制订了课改实施方案,建立课堂督查制度等;二是加强领导与督查。

每周不定期调研、督查、访谈课改开展情况,及时反馈推进。

2.全面宣传,助推课改。

一是开好“三会”。

即召开行政领导会、课改团队专题会、全校教职工会议,让课改深入人心。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作者:刘海静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09期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归根到底,其倡导一个至为重要的理念——“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让学生在教学中“动”起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怎样才能使学生“动”起来?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精彩而艺术的开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状态转为兴奋状态,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

在开课时,要设置问题的情境,学生在这种情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一种问题的意识,出现“似懂非懂”的状态,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设疑式开课。

有疑问才能更有兴趣,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关键。

因为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开课时,恰当地提出问题,让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然后在师生互动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定能自主地“开其心,答其辞”。

2.娱乐式开课。

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开课,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达到会学。

(1)讲故事。

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可先向学生介绍色盲症发现的故事,然后提问:什么是色盲?为什么道尔顿和他弟弟是色盲,他妈妈却正常呢?这与性别是否有关?这些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

(2)猜谜语。

以一则谜语来开课,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直入主题,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以一则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边住个白胖子”开课,学生立即猜出是花生,随即出示挂图“花生的剖面图”,并设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花生是如何发育成果实的?哪一部分是‘麻屋子’?‘红帐子’和‘白胖子’各指的是什么?”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到双受精知识的学习。

“活”“动”给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活”“动”给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活”“动”给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负担的轻重和数学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就“活”“动”如何给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谈谈粗浅的认识.一、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乐学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它揭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活动情境.课堂教学犹如高水平的体操表演,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饱满的激情,还要有高超娴熟的动作技巧,更要有科学、准确、灵活的动作.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像体操动作那样衔接得十分轻松、自如、得体,这样才能给人以美感,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哪种教学内容,更无论哪类学校(大学、中学和小学)都不可能由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例如,我在“走进数学世界”教学时,我首先让每名学生报一报自己的生日,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出了自己的生日,脸上充满了喜悦.“下面请报一报你们爸爸、妈妈的生日.”我对学生说.有的学生很快地说出了爸爸、妈妈的生日,有的学生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时有一位学生说道:“真逗!请仔细看看你们准备好的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吧!”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地记住了爸爸、妈妈的生日,而且从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这些身份证号码里还能读出哪些信息?小明说:“我妈的身份证号是320925************,从1972、09、17可以知道我妈妈是1972年9月17日出生的;另外,32、09、25是我妈妈所属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市、区)的编码,987是顺序码,1是校验码.”这些都是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的例子.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在八年级“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且测量它的两条直角边长并告诉我后,我就能说出斜边的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都抢着说出较大或者较小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看我能不能说出它的斜边的长,力求难住我.当我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我:“老师,为什么您能说得又准又快呢?其中有什么奥秘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了起来.有的学生还提出了新问题:两条直角边与斜边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顿时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怎么会不高呢?二、让学生“活”起来,促成学生善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乐于学习,更不用说会善于学习了.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是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学贵有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这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但教师的引导不应削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空间,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想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使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例如,在讲代数式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课堂上展开了握手游戏,两名学生互相握手,一共握了几次?3名学生在一起握手,每两名握一次手,一共握了几次手?4名学生握手呢?n名学生握手呢?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始了游戏,在握手游戏中,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方法,掌握了知识.借此机会我又提出:“若同学之间互相握手该为互赠礼物,又该如何解决问题呢?”学生的学习活动再一次进入高潮,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三、利用“活动”激学,帮助学生会学陶行知说得好:“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这与新课程倡导的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不谋而合.要求教师要重视“活动”并指导学生在活动时必须把操作与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数学素养,达到教学效果高效.(责任编辑黄桂坚)。

建构“多向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共振

建构“多向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共振

建构“多向互动”模式,实现课堂教学共振发布时间:2022-02-17T14:32:56.095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2月作者:戴薇[导读] 新课改下,活化课堂教学、构建多向互动模式,是新课改动态的热门话题。

新型的课堂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由单一、封闭、灌输向多元、开放、探究模式进行转变,更加重视兴趣的激发,最大化提升学习效率,促课堂更优质,促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共振,让参与者沉浸其中,让学习突破界限。

戴薇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摘要:新课改下,活化课堂教学、构建多向互动模式,是新课改动态的热门话题。

新型的课堂模式,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由单一、封闭、灌输向多元、开放、探究模式进行转变,更加重视兴趣的激发,最大化提升学习效率,促课堂更优质,促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互动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实现课堂教学共振,让参与者沉浸其中,让学习突破界限。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向互动教学共振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2)02-198-02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课堂模式也日新月异,课堂不再单一乏味,教师不再机械灌输,学生不再被动存储;教学方法多样化、趣味化,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交流;课堂成为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主阵地,促学生快乐学习、有效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绽放生机和活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活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因此,激活这个动态过程中的互动可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

“砍柴”之前须先“磨刀”

“砍柴”之前须先“磨刀”

“砍柴”之前须先“磨刀”作者:苏陆琴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年第07期俗语说,“砍柴之前须先磨刀”。

我认为这句话较为生动地道出了当前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教材难度与学生的平均实际水平之间基本一致,但具体到不同学校的一个班级或者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来说,就会呈现差距。

这种差距就是教师课堂的教学任务。

教师要弥合这种差距,就必须要把教学的两端了解清楚,所以,“砍柴”之前必须先“磨刀”。

首先,了解学生,把握学习起点。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面对我们的学生,在上课前,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学生是否具备了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②学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③哪些内容自己能学会?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如专题《鸟》的教学。

这个专题的信息量非常大,知识纵深度高。

而很多学生对此虽然有一些了解,但深度理解并不够。

怎样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备课上课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此,我将课堂活动思路设计为“导入——识鸟篇——观鸟篇——咏鸟篇——读鸟篇——爱鸟篇”。

从走近“鸟”去观察,让学生懂得观鸟赏文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到进入“鸟”去感受,让学生明白用心体会能感受作品的具体内容,再到透过“鸟”去思考,让学生深入灵魂去思考“鸟”的哲理,从作品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在情景创设上注意到诗、画、乐的融合,诗句与配图紧扣专题内容,音乐自然、幽静、辽阔,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对鸟类的喜爱之情和参与探讨的兴趣,实现了从虚假情景到真实情景的跨越。

其次,吃透教材,把握教學目标。

课堂教学追求“挈领而顿,百皱皆顺”的境界,“领”在哪儿呢?“领”在教材中。

制定目标,务必要吃透教材,确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找准切入点。

教师要搞清哪些方面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作“淡化处理”。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三峡》一课时,考虑到《三峡》是《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记载,又是不可多得的写景美文,我在课前进行了仔细的教材分析。

发挥学生能动 打造生动课堂

发挥学生能动 打造生动课堂

发挥学生能动打造生动课堂生动课堂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活跃、生动、互相交流的课堂。

在生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特长,教师则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掌握知识。

发挥学生能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打造生动课堂,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和期盼。

本文将从学生能动的重要性、发挥学生能动的方法以及打造生动课堂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能动的重要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能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学生能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探究欲望强烈,敢于质疑,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生能动的重要性。

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古往今来,所有的伟人、英才都是在充满激情的学习中被培养成的,而激情,无疑是源自于能动。

发挥学生能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能动的表现是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

学生在能动学习中,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互助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动力,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二、发挥学生能动的方法要发挥学生能动,教师不应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的知识引导者和学习指导者。

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的活动。

以下是发挥学生能动的方法:1. 创设开放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知识难点和争议性问题,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勇于质疑,挑战自己的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研讨、辩论、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和发现,从而发挥学生能动。

2. 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动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任务驱动式教学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任务驱动式教学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任务驱动式教学与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__ 年版__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的课程目标,意味着在课程实施方面必须谋求新的变革。

要通过怎样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的重点研究问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或多个任务进行自主探究或互动协作,通过最终解决问题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学习实践活动。

简单来说,任务驱动式教学意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标”并没有提出“任务驱动”这个概念,但明确指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科书的整合与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都要围绕着学生自主活动来组织,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学习中心课堂’。

”此外,“新课标”提供了大量以任务学习为核心内容的教学设计案例。

例如,“新课标”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与评价案例——“从唐长安和北宋东京认识唐宋社会及变化”。

这个课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活动案例,它由三个学习任务构成。

作为课程标准所提供的唯一一个完整的教学与评价案例,其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中的三个部分均标明为“学习任务”。

可见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提供的10 个教学设计方案也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

这10 个教学设计既有来自必修课程的,也有来自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既涉及课堂教学,也涉及校外实践教学。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由四部分内容组成: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和活动说明。

这四个部分是按照任务的主题、目标、过程、说明展开的,换一个角度来看,“新课标”所提供的所有教学设计均是任务驱动式的活动教学。

组织课堂把握课堂激活课堂——新课标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组织课堂把握课堂激活课堂——新课标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组织课堂把握课堂激活课堂——新课标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的几点思考
曹英林
【期刊名称】《西藏科技》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西藏将于2010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改即将走进课堂,强烈影响着我们过去熟悉的教育环境,改变着过去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究竟如何按照新课程标准更好地组织课堂、把握课堂、激活课堂?这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人对照高中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教学反思,同时结合工作实践,对组织课堂、把握课堂、激活课堂的方法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良效.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曹英林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中学,西藏,拉萨,8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 张爱明
2.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 江红
3.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 张爱明
4.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 刘建红
5.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J], 刘奇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效互动,激活课堂——浅谈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

有效互动,激活课堂——浅谈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

有效互动,激活课堂——浅谈小学英语互动式教学发布时间:2022-01-18T01:51:53.504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26期作者:张雯军[导读]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要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张雯军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远洋城小学天津市 300450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学模式要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和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以互动式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强调通过多边互动方式激活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自我,学会交际,从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本文首先介绍简要了互动式教学的发展及其研究价值,接着分析了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现状,最后就现状问题提出了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并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小学英语;运用策略引言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即发展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改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认知、人格形成以及全面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尚未成熟,正处于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效的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和心理。

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多方互动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互动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以互动式教学为基础的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大大提高,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开放,学生得以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

一、互动式教学的发展及其研究价值互动式教学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G.H.Mead提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让互动性教学激活高中数学课堂

让互动性教学激活高中数学课堂

让互动性教学激活高中数学课堂
鲁德航
【期刊名称】《教育艺术》
【年(卷),期】2022()8
【摘要】在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大背景下,互动性教学成了激活高中数学课堂的重要手段。

它是指师生、生生之间所展开的数学课堂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过程。

在优化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何种互动方法能够激活高中数学课堂,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

一、精心设计互动性课堂、展开师生互动教学在利用互动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针对不同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培养学生不同的数学能力,把握教材中的某些数学难点内容。

所以说设计互动性课堂的关键还在于分析学生互动心理,优化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总页数】1页(P24-24)
【作者】鲁德航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五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浅析如何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2.谈如何开展互动性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3.巧借课堂导入,激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4.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性交流的现状与对策
5.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性的优化对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破沉默,激活语文课堂.docx

打破沉默,激活语文课堂.docx

打破沉默,激活语文课堂孙俊杰山东省寿光市羊口镇初级中学262714我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为:“培养学牛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牛要用所学的语文做事情。

”简而言之,学牛学习语文的根木目的是运用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牛活中,这样语文才有更强的生命力。

快乐学习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应该秉承这个理念,在语文课堂上创造快乐、宽容、和谐的氛围。

木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在导语、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上都应该多样化,幽默化。

在语文课堂上,沉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必须釆取措施来打破沉默,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师生交流、师牛互动。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牛的交际能力摆在首位。

这就要求学牛的积极参与和师牛互动。

语文是有声语言,只有开口说才能学好。

而在许多的语文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唱独角戏。

这种“沉默的课堂,无言的学生”不仅会抹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牛的交际能力。

所以,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打破沉默, 激活课堂”,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牛交流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使用语文进行交际的能力。

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牛的观察,我总结了造成学生沉默不语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教师因素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引导、学牛的参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牛互动的过程,其交际主体只能是教师和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内容不新颖,拿着教师用书照木宣科,按部就班地讲解,正是这种枯燥乏味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沉默不语。

这种教学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牛参与课堂实践的机会,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因素1•学习方法不正确。

对初中生来说,一味地让他们死记硬背,只会让他们感到枯燥、沉闷,出现厌学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鄞州区推进中小学课改,探索长短课、大小课等方式
——对课时“动刀”激活课堂
今年新学期开学,浙江宁波鄞州区栎社小学学生的课表发生了“大变脸”:一改过去40分钟一节的标准课堂,最短的10分钟,最长的需要半天。

比如每周五上午的“美栎发现课程”,就长达120分钟。

本学期,鄞州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进新课改,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已有多所学校抢先“试水”。

课程最短10分钟,最长半天
上网搜集资料、到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查阅文献、去栎社沈氏宗祠听老人讲故事……最近,栎社小学四年级(1)班学生娄淑瑶忙开了。

原来,该校四年级本月“发现课”的主题是“走近沈光文”。

沈光文出生于鄞州,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位著名文人。

在“走近沈光文”的主题下,学生们有的对沈光文的诗文作品感兴趣,有的想探究沈光文的字、号从何而来……预设的展示形式也不拘一格,有编画册、诗歌朗诵、讲故事、情景剧演出等。

“这是种跨领域的学习,关注的是孩子置于真实问题、真实情境下的整体认知、全科参与和综合发展。

”栎社小学校长周培利说,120分钟的“长课”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

在15分钟的“短课”,用绘画、写作、制作摄影集等形式谈谈“我的老师”,再做一个游戏……这是发生在栎社小学“成长微课堂”上的一幕。

除此之外,该校每天还有一节10分钟的“悦读课”。

“这类…短课‟,通过活动化的课程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栎社小学副校长吕延儿说。

早在2013年,鄞州区下应中心小学就开始尝试开展长短课,目前已形成70多门不同类型、不同科目的长短课课程群,其中有35门双师协同的60分钟社团选修长课,60多门30分钟拓展选修短课。

记者发现,在长短课设置上,技能实践、艺术、体育等课程课时大幅度提升。

“延长课时后,技能实践课可以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体育课上学生可以充分做好热身运动,艺术课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

”下应中心小学校长边如辉说。

课表“私人定制”,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每周三下午,是下应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娟最期待的日子,因为周三下午该校开设了社团选修课,她参加了“千变万发”社团。

“我在课上学会了编三股辫和盘发,不仅可以让自己变美,还能帮妈妈编头发表达我的心意。

”刘娟说。

记者在她的课表上看到,除了参加社团选修课,她还参加了实验探究、数形王国、影视英语等学科拓展选修课,以及多个德育体验项目。

“像这样的社团选修课,每个学生每学期最少可进行两次选择。

按此推算,仅社团选修课一项,一个学生在6年的小学生涯中就可以选24门课。

”边如辉告诉记者,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突出多元化和选择性,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成长提供超市化的课程菜单。

在“英语模仿社”的社团选修课上,学生们正在表演情景剧《白雪公主》。

“白雪公主、国王、王后、七个小矮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根据电影原声进行配音。

指导教师毛未波告诉记者,该课的36个学生被分成了3个小组,3个小组同演一个剧目,进行比拼,然后选出每个角色演得最好的同学。

有意思的是,在比拼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而这些意见会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

为了配合课程改革,下应中心小学改革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

通过确立评价标杆,由学生讨论、商议、共同拟定个性化课程最佳学习者的特征。

“这样带来的最直接改变,就是课堂上呈现出一派生机迸发的景象。

”边如辉说。

打破班级、年级壁垒,混龄、分层走班成为常态
大量选修课推出后,混龄、分层走班也越来越普遍。

下应中心小学打破班级、年级壁垒,根据每名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积累以及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其中社团课程、德育体验日课程、体、艺课程等实行一至六年级混龄选修,其他课程按学程进行混龄选修。

“在走班的同时,我们还实行分层教学。

”边如辉介绍,“同样是数学测量课,有起始课程、进阶课程,也有精深课程。

学校还推行试课选修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灵活设置课程,不仅促进了学科的融合,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简单说,现在没有教材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研究内容、学习目标差异化了,那么,怎么实现其有效性?”周培利告诉记者,为此,学校做了很多准备,如每堂课前有集体讨论,有预定的指导方案,课后有整理和再次商讨——孩子们学习中有哪些生成性问题,如何指导和帮助他们规划学习进程,确定个性化学习目标,该给他们提供哪些学习资源支持?
“这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周培利说,教师团队变成了“学习教练团”、“学习导师团”、“学习后援团”和“助学啦啦队”。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我们的理想是给孩子一个儿童世界,让每一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可能。

”边如辉说,课程改革后,校园的生态发生了改变,教师在校园里的存在方式、学生在校园里的行走方式都不一样了。

(中国教育报记者史望颖通讯员薛丛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