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练x习
《论语》十二章 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一、读懂文意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逸),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到)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气助词,表肯定)。
”(《学而》) 2.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子曰:“朝.(早晨)闻道.(仁义之道),夕死可矣。
”(《里仁》)4.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向……看齐,与……一样)焉.(代词,他),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6.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坚强),任.(担子,担当的东西)重而道远。
仁以为..(把……作为)己任.(责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止.(停下来),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下)一篑,进.(前进),吾往.(前进)也。
”(《子罕》)9.子曰:“知.(同“智”,智慧)者不惑.(疑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10.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约束自我)复礼.(先王之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称许)仁焉。
为仁由.(靠)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条目,细则)。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资质愚钝),请事.(实践,从事)斯语矣。
”(《颜渊》)11.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实践)之者乎?”子曰:“其.(表委婉推测语气的副词,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施加)于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2020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为主,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lúnyǔ)不亦说乎(bù yì suì hū)?不愠(bùyuàn)三省吾身(sān xǐng wú shēn)传不乎(chuán bù xíhū)……一箪食(yī dān shí)曲肱而枕(qǔ gōng érzhěn)……好之者(hào zhī zhě)笃志(dǔ zhì)。
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之(xué ér shí xí zhī):研究后要及时复巩固。
2.有朋自远方来(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有好友从远方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3.人不知而不愠(rén bù zhī ér bù yuàn)(不愠):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会生气或不满。
4.不亦君子乎(bù yì jūn zǐ hū):这不正是一个君子的样子吗?5.吾日三省吾身(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以求更好地改进自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譬如平地..,未成一篑.回虽不敏,请事.斯语君子喻.于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士不可以不弘毅..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有道而正.焉朝.闻道,夕.死可矣3.下面的成语都出自《论语》,请解释其意思。
如果其现代意思与文中意思不一样,请解释其现代意思。
见贤思齐:文质彬彬: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文意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③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⑤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⑥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⑦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⑧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⑨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B.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端正C.质.胜文则野质:朴实、质朴D.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扬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任重而.道远人而.不仁,如礼何?B.其.“恕”乎君知其.难也C. 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焉.D. 沛公起如.厕如.礼何3.下面有关文段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第①则,讲的是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
《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
"这是符合事实的。
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唯仁者能之。
"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
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
《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
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
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
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
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
”(《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雍也》)“见得思义。
”(《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
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论语》十二章 练习卷
《论语》十则练习题班别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3)吾日三省吾身()(4)人不知而愠()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以下曾子说的话,然后回答: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说了哪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整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原文填空:1 、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论语》十二章习题练习(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思而不学则殆(殆:危险)B.逝者如斯夫(逝:流逝)C.博学而笃志(笃:忠实,坚守)D.吾日三省吾身(三:泛指多次)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D.曲肱而枕之二、语言表达3.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赶上,追上。
⑤亡:不知道的东西。
5.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一、通假释义①可谓好学也已“已”同“”,_____②知者不惑“知”同“”,____二、古今异义①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 ________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②《诗》可以兴古义: _____今义:表示许可。
三、一词多义①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形容词,衣食所安.动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代词②归天下归.仁焉动词,后五年,吾妻来归.动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动词,臣请完璧归.赵动词,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动词,天下同归.而殊途名词,③言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名词,.不学《诗》,无以言.动词,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名词,④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代词,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助词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助词⑤而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就有道而.正焉连词,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连词,四、翻译下列加点字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③君子喻.于义④其.“恕”乎⑤勿施.于人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⑦迩:迩.之事父⑧焉:见贤思齐焉.五、词类活用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请事.斯语矣③迩之事.父,远之事君④见贤思齐.焉⑤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譬如平.地六、文言句式①克己复礼为仁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七、课外拓展桓公二年,弟州吁骄奢,桓公绌之,州吁出奔。
十三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而州吁求与之友。
十六年,州吁收聚卫亡人以袭杀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
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
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
石碏乃因桓公母家于陈,详为善州吁。
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迎桓公弟晋於邢而立之,是为宣公。
宣公十八年,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而令右公子傅之。
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说而自取之更为太子取他女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令左公子傅之。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课文详解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11.下列对相关材料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给孔子的临别赠言体现了老子一贯的立身处世的思想主张,“谦虚”“不争”“尚柔”“善为下”“无为”等。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从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中可见孔子的义利观。孔子主张君子不应追求个人利益,应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甲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丙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A.“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句中的“乘”意为“古代的车辆单位‘辆’”。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与练习
11.《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时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却不越过法度。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课堂练习
柳永 王尽美 陈省身
陈友谅 刘思齐 苏有朋
彭德怀 于凤至 任贤齐
陈毅 李宗仁
柳永,原名三变,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 柳永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重点虚词——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 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 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 (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 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 (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重点实词——克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 ),威震天 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 )己,以 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 ) 蒙其泽。
重点实词——克
齐将率众与魏战于桂陵,既克(战胜),威震 天下。齐兵战后日益骄纵,未能克(约束)己, 以致民怨四起,皆以为身处富强之国而不克 (能够)蒙其泽。
记得有一次刘飞老师把郯城的一位身患癌症的地理老师的信 息转发到我们学校QQ群里,我正好看到,当时就觉得这位老师就 是我的姐妹,就是我身边的同事,我应该尽绵薄之力,毕竟众人 拾柴火焰高!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但我不会 强烈地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她的心。是孔子的将心比心,推己及 人让我在感情上更能理解他人。《论语》给了我体贴陌生人的温 度。
翻译句子
5.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
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 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重乎?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
6吾.譬往如也平。地,虽覆一篑,进,很6.比重如大填的平责洼任地吗,?虽然(即
《〈论语〉十二章》作业练习(精品课)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论语》来自二章教科书书名:选择性必修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3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云南民族中学
作业练习
作业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礼”“君子”“好学”等方面的句子且有所感悟。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搜集整理《论语》中有关“诚信”“孝道”“交友”的句子,并在班级进行分享交流。
作业2:通过《论语》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为学,为文,为人?
作业1示例:
“交友篇”之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自己感悟:当代社会择友、交友的标准大概仅凭情感和利益两条。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观察一个人的社交圈子,从他的外在环境可以看出他内心价值取向。我们青少年交友不慎,极容易误入歧途,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与品味;朋友是疗伤剂,在我们失意悲伤时抚慰我们的伤痛;朋友也是助推剂,在我们停滞不前时敦促我们走向更美好充实的人生。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之欧侯瑞魂创作一、文学知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自远方来()知而不愠()()君子乎()日三省吾身()()信乎()7.传不习乎()立()惑()逾矩()()故而知新()()罔()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成夺志也()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故而知新(古义:;今义:)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时习之()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善者而从之()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论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他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四、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五、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六、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译文: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译文: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