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15章总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5章总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5章总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章节,其中第15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第15章的总知识点进行概述。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第15章的主要内容:1.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用电器是一个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 串联和并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器之间是相同的,而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器之间是相同的。

2. 阻抗和电阻- 阻抗的概念:阻抗是电路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路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

-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电阻公式进行计算。

3. 电源和电压- 电源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荷运动所需的电压和电流。

-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电源的正负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4. 电能和功率-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流通过电器时产生的能量。

- 电能的计算:电能可以通过电能公式和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

5. 简单电路的分析- 网孔法和节点电流法: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公式来求出总电阻、总电流和总电压。

6.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直流电路: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路。

- 交流电路:电流方向周期性改变的电路。

- 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交流电的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交流电的变化次数,周期指的是交流电完成一次正弦波形变化所需的时间。

7.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时,沿闭合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 涡流和楞次定律:涡流的方向总是使得磁场变化的原因减弱。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第15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路、阻抗和电阻、电源和电压、电能和功率等物理现象和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课程纲要.doc

人教版九年级的物理课程纲要.doc

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君召初中理化生组2013 年 8 月 31 日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九年级物理全册◆ 课程类型:九年级物理◆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年版《九年级物理》◆授课时间: 95 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刘志敏◆ 授课对象:登封市君召乡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精神,狠抓基础教育,努力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切实保证教育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使每一个学生真正能成为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尽管已在八年级接触到了物理,但八年级物理以易观察到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较容易从生活中认识。

但九年级物理则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

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材分析:教材结构特点:从抽象的内能到理性的电、信息、能源,知识逞现出抽象与形象相结合到完全的抽象,建立在学生对原有物理现象认识理解的基础上。

二、教学工作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五到十八章提纲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十五到十八章提纲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1e=1.6×10-19C(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 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 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原创版】目录1.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2.牛顿第一定律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和效果4.摩擦力和其影响因素5.力的测量和计算正文第十五章是九年级物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牛顿第一定律,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和效果,摩擦力和其影响因素,以及力的测量和计算。

首先,我们将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形状。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在本章的第三部分,我们将研究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和效果。

相互作用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它们满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这种力的效果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摩擦力和其影响因素。

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它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之间的压力以及摩擦系数有关。

摩擦力可以减缓物体的运动速度,甚至使其停止运动。

在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力的测量和计算。

力可以通过测力计进行测量,而力的计算则需要了解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计算力的大小。

总之,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主要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和效果、摩擦力和其影响因素,以及力的测量和计算。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知识点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关于力学的知识,其中包括了十五章内容。

以下是对于九年级物理十五章的详细介绍。

第一章:力和压强在这一章中,学生将会学习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来表示。

此外,压强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学生将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第二章:机械性质在这一章,学生将学习物质的机械性质,包括物质的强度、韧性以及其它机械性质的相关知识。

了解这些性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

第三章:力的合成和分解学生将学习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概念,他们将能够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并应用这些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摩擦力学生将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分类和计算方法。

他们将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能够解决与摩擦力相关的问题。

第五章:力和加速度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关于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他们将了解加速度、质量和力的关系,并能够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第六章:简单机械学生将学习有关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他们将了解这些简单机械的力乘积和能量转换的原理。

第七章:能量和功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能量的概念和不同形式的能量(如动能和势能)。

他们还将学习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与能量和功相关的问题。

第八章:动量学生将学习动量的概念和守恒定律。

他们将了解动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与动量相关的问题。

第九章:质量和密度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并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

他们还将研究质量和密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第十章:弹力和弹性学生将学习弹簧力和弹性形变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弹性势能和弹性系数,并能够解决弹力和弹性相关的问题。

第十一章:几何光学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学习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他们将研究镜面反射和平面镜成像,并能够解决与几何光学相关的问题。

第十二章:光的折射学生将学习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程纲要》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程纲要》




(五)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手段进行评价;
(六)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利用课堂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利用卷面考察的方式进行评价;
3.利用完成家庭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定期评价教师行为。
3、通过学生和家长意见评价教师行为。




1、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了解串、并联电路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串联和并联的实例。
3、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掌握科学探究的要素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自主的得出主要结论,并从收集的数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激发学生学习电流和电路的兴趣,在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安全操作意识,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成果共享的喜悦。
2.知识结构:本章的内容,涉及的都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从摩擦起电开始入手,围绕电流的形成,研究电路的连接方式,具体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和电流表的使用
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的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第一次使用电表、第一次在不同连接的电路中探究物理量(电流)之间的定量的规律。这些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需要教师在研究本章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及时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法、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教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概要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单元概要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本章概要
本章是电学部分的开篇,学习有关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有:电荷,电流,电流的强弱;电路,串联和并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本章的重点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知识,初步建立电流的概念,会使用电流表。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实际电路的连接是本章学习的难点。

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路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现代科技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从家庭电路到集成电路,从电动自行车到工厂里的电力设备,从神舟六号舱内的各种开关按钮到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板,都与电路知识密切相关。

本章打开了电学王国的大门,为后几章进一步探究电路规律奠定基础。

所以本章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无论是从知识内容上还是从技能训练上,都是学习电学所必备的,为了以后能顺利学习电学其他章节,必须牢固掌握这些知识。

学习策略
本章知识内容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同学们有一定的感性基础,但又认识得不够明确、具体,所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加强与感性认识的联系,这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关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身边物理现象的习惯。

另外本章的技能要求比较明显,如电路的连接、电流表的使用,需要动手操作,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要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实验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大胆实践。

既独立思考,又协作交流,形成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素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15章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15章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练习电路的连接。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进一步熟练使用电流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经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

2.养成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以及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流表的使用。

2.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难点:1.并联电路的连接。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指导。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演示电路板一块、干电池两节、规格不同的小灯泡两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学生用(每组):干电池两节、小灯泡多个(1.5V灯泡2个、2.5V灯泡2个、3.8V 灯泡2个)、学生用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课件播放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问:家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板书设计】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反思】一、教案的“亮点”1、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生能积极主动设计探究思路和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2、本节课中,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慢慢地形成知识体系;并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并联电路的连接困难,部分学生弄不清分流点和合流点,连错电路。

部分学生连接好电路后,急于观察实验现象,没能按要求去操作,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就闭合了开关,导致电路接触不良或短路现象的发生,排除电路故障时不熟练。

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

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

九年级物理课程纲要
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
技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能量、力学、光学和电磁现象等
基本现象和原理。

课程大纲
单元1:运动和力学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力和力的测量
- 牛顿运动定律
- 重力和惯性
- 运动和力学实验
单元2:能量和能量转化
- 能量的概念和单位
- 动能和势能
-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 功和功率
- 能量和力的关系
单元3: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
- 光的色散和光的折射实验
- 光的成像和光的成像实验
- 光的波粒性和光的干涉
单元4:电学和磁学
- 电荷和电场
- 电流和电路
- 电阻和欧姆定律
- 磁场和磁感线
-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单元5:科学实践和实验设计- 科学实践和科学方法
- 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
- 数据收集和分析
- 报告撰写和科学沟通
评估方式
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单元测试
- 实验报告和实验成绩
- 课堂参与和小组合作
- 最终考试
授课方法
- 课堂讲授和讨论
- 实验和实践活动
- 视听材料和多媒体资源
- 小组合作和项目作业
参考书目
- 《物理教材》
- 《物理实验指南》
- 《物理题集》
以上为九年级物理课程的大纲,希望学生们在本课程中能够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全套教案

《电磁波》◆教材分析教材以现代信息技术的传递为主线,对电视、雷达、移动电话、因特网等做了简要的介绍。

从多角度展示了信息化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文明与进步。

在“说一说”(你的信息化生活)和“科学漫步”(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信息化社会对人全方位的影响。

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电磁波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它甚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波能够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能量、以及信息。

(2)了解振动的振幅、周期与频率,波长与波速的物理意义【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了解电磁波的存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归纳现象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电磁波”并知道电磁波的存在及其传播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波的传播及相关特征的教学是本节的难点。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东方电视台发射塔、广播电台天线、微波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遥控小汽车、神州七号飞船的图片,说明例子中所举的事物都是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电磁波的产生(1)小实验器材;收音机、干电池、导线步骤:①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旋钮调到没有台的位置并将音量放大。

②用一只老式手电筒靠近收音机,一下一下按动它的开关;然后又将收音机贴近一个调光台灯,旋动调光旋钮使灯光变亮。

③你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这是为什么?得出结论: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

(2)振荡电流:一种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①变化的快慢用频率表示;②频率的国际单位是赫兹(Hz);常用单位: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

单位换算:1kHz=103 Hz1MHz=106 Hz1GHz=109 Hz3.活动:探究电磁波的特性提出问题: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吗?现象:打电话后,手机的背景灯有灯光显示。

结论:电磁波______(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者说电磁波________ (需要/不需要)介质。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5章教案(人教版).docx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5章教案(人教版).docx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一、课标要求: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结合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思想: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有将科学技术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四、教学过程:(一)认识物理学上所讲的做功。

日常生活中常讲做工、工作、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都是一种工作。

这种做工的含义比较广,而物理学中的“做功”是指特定的物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含义。

通过请学生看书上的图引入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教师举例:小孩用力推汽车,车不动,运动员踢足球,足球在地面上滚动,小孩虽然用力但没有做功,滚动的足球是由于惯性运动的,运动员也没有力对它做功,引导学生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才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O认清是什么力、或哪个物体在做功?根据受力分析,正确判断物体受什么力作用,在该力作用下沿它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如从井中提起一桶水,是拉力对水桶做了功,拖拉机耕地,机头拉犁做了功,下落的雨滴,重力对雨滴做了功……(学生举例并自我分析)教师归纳常见的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a.FNO S=0,上述所讲的小孩用力推车,没推动,小孩虽然用力但车没动,S=0,所以没做功。

b.F=O,S尹0,如冰块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由于惯性匀速滑动,冰块虽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但因光滑的冰面,冰块不需要牵引力就可以滑动,故没有力对它做功。

c.F_LS,物体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蓝球,球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与运动方向垂直,故重力没有对球做功。

(二)功的计算根据功的定义得到功的公式,在利用公式W=FS计算功时,要看清移动的距离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其次要正确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新部编本: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新部编本: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15.1 (1)电荷摩擦起电★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电荷,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由。

2.知道原子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实验,研究电流的产生,进而培育学生的思想能力和解决本质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他们擅长思虑、勤于着手的学习习惯。

★课程要点(内容)1、电荷2、原子构造★难点——摩擦起点的本质★考点——①电荷;②原子构造。

★教具——玻璃棒、塑料棒、绸、皮、渺小物、塑料尺、验电器★过程一、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拥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3.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挤,异种电荷相吸引。

4.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丝绸摩掠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毛皮摩掠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5.验电器——查验物体能否带电的仪器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铂片张角的大小反应出带电荷的多少6.电荷量——所带电荷的多少简称:电荷;字母: Q;单位:库仑( C)如:摩擦的橡胶棒带-7云层带几十库仑10 C二、原子的构造1.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质子(正电)原子核2.元电荷——3.摩擦起电-19中子e=1.6 × 10 C电子(负电)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原由:不一样物质原子核约束电子的本事不一样本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 4. 电荷守恒定律例 1、一金属块带正电,原由是金属原子的( C ) A.核电荷数增添,核外电子数量不变;B.核电荷数比核外电子数增添多些;C.核外电子数减少,核电荷数不变;D.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减少多些。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和压强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与力和压强相关的问题;2.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相关问题;3.了解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并能正确运用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2.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

三、教学内容1.力和压强的概念;2.力的合成与分解;3.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并将力和压强的概念引入,让学生认识到力和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新知讲解(20分钟)2.1 力和压强的概念首先,讲解力的概念,以及力的大小与方向的表示方法。

然后,引入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与力的关系以及压强的计算方法。

2.2 力的合成与分解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以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原理。

并进行一些例题演练,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技巧。

2.3 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的概念和性质,阐述浮力与物体浸没的关系。

接着,引入阿基米德原理,解释原理的内容和作用。

通过实例演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拓展探究(2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拓展探究活动,设计小实验或小项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力和压强、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或项目。

4.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进行文本或图表总结,对力和压强、力的合成与分解、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可补充和指导学生的总结内容,并提供相关的习题进行讨论。

5. 练习巩固(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进行讲解或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或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5章第5节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5章第5节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5章第5节教案: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第5节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探究声音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台、实验桌、实验器材(音叉、尺子、声级计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体会音叉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声音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差异。

4.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讲解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音色与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5. 声波的干涉和衍射:讲解声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干涉现象表现为声波的加强和减弱,衍射现象表现为声波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个特征。

2. 难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声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掌握了声音的三个特征。

九年级物理第15章教学计划:第1节两种电荷

九年级物理第15章教学计划:第1节两种电荷

九年级物理第15章教学计划:第1节两种电荷学习是一个墨守成规的进程,也是一个不时积聚不时创新的进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第15章教学方案:第1节两种电荷,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教材剖析】«电荷»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第一节,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结构、原子核、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看法自然界只要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化学习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位置。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看法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结构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看法元电荷,了解金属中存在自在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了解导体和绝缘体。

2.进程与方法●阅历实验探求活动感受摩擦起电,知道带电体的性质;●在看法自然界只要两种电荷的进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尝试运用的迷信知识去处置详细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消费、自然现象中罕见的电现象(如摩擦起电等),对电荷种类的探求发生兴味,能自动应用简易器材入手做实验,激起先生自动学习的兴味;●具有对迷信的求知欲,乐于探求、擅长观察、勤于剖析,具有创新的肉体。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在电子的存在。

【教学方法】实验探求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学预备】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旋转支架、纸屑和泡沫、塑料尺、圆珠笔杆、梳子、验电器、金属杆、塑料杆、矿泉水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进程】一、激起探求兴味引入新课请同窗们欣赏屏幕上的图片,刚才从大屏幕上我们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灯、电视、电扇,还有闪电和美丽的庆云夜景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夜景。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十七章教材课标分析及应用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十七章教材课标分析及应用

九年级物理十五章----十七章教材课标分析及应用-----十七初中九年级备课组熊伟一从课标分析:电流和电路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并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欧姆定律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4、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考点分析:电流和电路考点一、串并联电路(必考点)命题点:1、区分串并联电路;2、设计、连接电路;3、电能、电源、用电器;命题形式:选择题、作图识图题考点二、电流和电压(常考点)命题点:1、电流的形成和方向;2、电压的作用;3、电流和电压的单位;4、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命题形式:填空题、选择题、探究题考点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必考点)命题点:1、探究方案的设计及电路连接;2、实验数据的分析、结论;3、串并联电路中的等效电阻;4导体、绝缘体、半导体、超导体命题形式:填空题、选择题、探究分析题考点四、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必考点)命题点:1、滑动变阻器的连接;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命题形式:选择题、探究题考点五、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必考点)命题点:1、探究实验的七要素;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3、电路故障分析;4、数据分析命题形式:实验探究题、选择题考点六、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和计算(必考点)命题点:1、欧姆定律变形公式的意义;2、应用欧姆定律计算;3、导体“U—I”图像;4、分压和分流;5、伏安法测电阻及其他演变来的测电阻的方法命题形式: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考点七、电流表和电压表(常考点)命题点:1、认识电流表和电压表;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阻;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和读数;4、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检测电路故障命题形式:填空题、选择题、实验分析题二从教材分析:新教材旧教材课程标准旧教材新教材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修订要点1.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电流概念(1)认识电荷演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演示: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2)判断电流的方向想想做做:利用发光二极管判断电流的方向(3)认识电流的大小实验:练习使用电流表2. 强化电路的学习(1)认识构成电路的要素;了解电路图想想做做:连接简单电路(2)通过通路、断路和短路的对比,深化对电路的认识(3)加强技能训练实验: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认识生活中的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修订要点1. 改写实验“练习使用电压表”2 修改关于电阻的表述实验教材在“电阻”一节中有一个小标题是“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并在正文中写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内容:
1.两种电荷
2.电流和电路
3.串联和并联
4.电流的测量
5.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一)教学方式:利用班班通网络进行教学,直观演示法,实验法,讲授法相结合。
(二)学习方式:采用自学、探究、合作等方式进行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但电荷的移动还很抽象,看不见摸不到,要得出规律,还需要通过演示和实验及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分析和总结规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学生要通过探究实验,分析和总结规律,总结出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和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同时明确串联和并联及电流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手段进行评价;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利用课堂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2.利用卷面考察的方式进行评价;
3.利用完成家庭作业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定期评价教师行为。




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了解串、并联电路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串联和并联的实例。
3、知道电流,会使用电流表,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受到科学探究方法的教育,掌握科学探究的要素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自主的得出主要结论,并从收集的数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电流和电路的兴趣,在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实践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安全操作意识,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价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成果共享的喜悦。
2.知识结构:本章的内容,涉及的都是电学的基础知识,从摩擦起电开始入手,围绕电流的形成,研究电路的连接方式,具体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七大要素和电流表的使用
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的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第一次使用电表、第一次在不同连接的电路中探究物理量(电流)之间的定量的规律。这些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需要教师在研究本章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及时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法、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教学。
人教版物理学科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五章《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刘寨镇初中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崔松峰
适用年级
九年级
总课时
6课时
设计日期
2013.8.28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1.内容特点: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技能,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本章安排了11个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