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特点。
2.2学习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勇于自我反省的品质。
3.2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1.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
2.2分析蔡桓公由讳疾忌医到病入膏肓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1.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吗?他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圈出生字词,查阅词典了解其含义。
3.合作讨论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4.课堂讲解4.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4.2分析蔡桓公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的过程,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5.课堂练习5.1学生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造句。
5.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扁鹊与蔡桓公的对话。
6.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2.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在课堂讲解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名言警句的含义,教育学生要有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的意识。
4.课后作业的设计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课堂练习时间较短。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能进行适当的解释。
能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培养勇于改正错误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对医学和医生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2.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3.2 课文中的医学知识的解释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4.1 课文文本和相关的注释资料。
4.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引导学生对医学和医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5.3 课文理解: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4 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5 医学知识的解释和理解:解释课文中的医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和含义。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考核,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检验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7.1 对比分析:与其他医学故事或寓言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扁鹊见蔡桓公》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7.2 文化探究:深入了解古代医学文化,探讨课文中所体现的医学观念和价值观。
八、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班学生姓名:第1课时学习目标1、走近韩非,了解《韩非子》。
2、读明内容,读出寓意。
3、理解重点词句,学会背诵。
课前作业1、走近韩非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文章很有思辨性,很得秦始皇赏识,并采纳了他的部分思想。
2、了解《韩非子》《韩非子》一书为后人搜集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著作。
书中有许多寓言故事为人们喜爱,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间.()腠.理()好.治不病()还.走()汤熨..()()火齐.()4、指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并解释(1)汤熨之所及也(“汤”同“烫”,用热水焐)(2)望桓侯而还走(“还”同“旋”,回转,掉转)(3)火齐之所及也(“齐”同“剂”,汤剂)5、翻译重点句子。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桓侯故使人问之。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5)“臣是以无请也。
”课堂作业2、分析扁鹊、蔡桓公的人物形象扁鹊:医术高明,对病情诊断准确;医德高,对病者耐心劝告;聪明机警,及时脱身。
蔡桓公:固执,讳疾忌医,盲目乐观,刚愎自用。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寓意?事情:蔡桓公听不进扁鹊的善意劝告,固执的认为自己没病,结果使小病转为大病,最后导致不治而亡。
寓意:劝告大家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要讳疾忌医,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要注意防微杜渐。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学案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学案?学习要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及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桓公()立有间()腠理()还走()汤熨()火齐()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本文选自,是家重要著作。
韩非,时期重要家,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检查导入: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听写词语。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著述十万余言,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继承了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2)韩非的文章长于推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
代表作有孤愤、五蠹等。
韩非子中常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明白易懂,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注意把握语气。
2、读懂文意。
要求:不参考资料书,根据课下注释试译课文。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有间:腠理:将恐:居十日:益:不应:还走:故使人: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无请:索:遂死:。
九年级上册语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九年级上册语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2. 了解*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 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二. 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间疾益故索还火齐汤熨三. 朗读课文: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 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五. 解决“突破口”: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六. 延伸“突破口”: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 小结: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对于指导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八.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复习1、*仅以199个字的篇幅就包容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哲理,在运用比喻说理、叙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为先秦的散文中的佳作。
2、*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思想。
3、*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4、课文结构:第一层:故事的发生:写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引导学生从扁鹊的医术和品德中汲取启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扁鹊的医术和品德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资料和医学知识资料。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医学知识,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扁鹊的医学知识和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解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师解析扁鹊的医术和品德,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故事情节;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相关的文言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领会文章寓意;学会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做一个明智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与蔡桓公之间的故事情节;3. 学习相关的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 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文言文,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问:你们听说过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工具书;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每组挑选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讲解相关的文言词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懂得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或写作,表达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人物性格分析技巧;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熟练掌握课文内容;2. 积累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文言词语;3. 分析课文中的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2. 学生能够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言词语,进行简单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4.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如何珍惜生命,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古代医学知识,理解扁鹊医术的高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育学生尊医重卫,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代医学知识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扁鹊以及古代医学知识。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
(2)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作。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内容,并背诵给家长听。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和回家背诵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初三上)4doc初中语文开课级不:校级教学目标:一、明白得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二、了解故情况节,体会故事包蕴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揭题:本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
〔齐读课题〕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3、明确学习步骤:知作者——解题目——通文意——得中心。
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指名介绍,师补充〕:韩非,春秋时韩国公子……2、解题:〔1〕指名介绍扁鹊、蔡桓公〔2〕讲明〝见〞3、正音〔投影出示,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1〕给汉字注音:蔡桓〔〕公腠〔〕理寡〔〕人桓侯〔〕〔2〕多音字注音:立有间〔〕桓侯不应〔〕间〔〕断应〔〕该〔3〕写出通假字,并注音:不亦讲乎〔__通__,音___〕汤熨〔__通__,音___〕火齐〔____通___,音____〕还走〔__通____,音__〕4、讲明加点字,并讲讲句子的意思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不治将益深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臣是以无请也三、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摸索:扁鹊几次见蔡桓公?找出写每次见面的起讫处。
2、齐读课文。
3、按情节的进展把故事分三层,并归纳各层内容。
4、指名复述故事。
四、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寓意1、讲读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情形:〔1〕齐读写第一次见桓侯的几句话,找出关于病情的词和写桓侯态度的词。
〔2〕讨论,归纳,板书:疾在腠理第一次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自学课文,填上第二、三、四次见桓侯的情形。
3、指名板演,集体讨论,修改板书。
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第一次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病在肌肤第二次不应,不悦病在肠胃第三次又不应,又不悦望而还走第四次故使人咨询之〔在骨髓〕逃秦不见体痛,遂死4、桓侯的病本来是不是致命的?如何样才能得救?5、找出表示时刻的词,明确本文记叙顺序,体会桓侯病情进展之快。
6、明白得寓意:〔1〕你认为扁鹊和蔡桓公分不是如何样的人?讨论归纳:扁鹊——医术高超,聪慧机警;蔡桓公——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九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扁鹊见蔡桓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流畅正确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章。
3、分类积累文言词。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填空)(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末期韩国人,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代表了法家思想。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中医传统诊断四疹法:望、闻、问、切。
2、流畅地读课文。
注停顿和读音。
二、自主学习(一)、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二)、疏通字词。
步骤:1、出示句子。
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谒见,拜见。
疾:小毛病。
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
深:厉害,严重。
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出:离开。
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
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病)作为功劳。
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复: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
5、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注:内容意思大体相同,难度小,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
6、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还:同“旋”,旋转,转身。
扁鹊见蔡桓公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实词。
2、了解本文运用对话发展情节,用白描的手法展示人物的情态的特点。
3、领会故事的寓意,能联系生活懂得讳疾忌医的危害和防微杜渐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三、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二、解题本课文书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重要的思想家。
“扁鹊”是什么人?(秦越人)为什么人们用上古名医扁鹊来称呼他?(医术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蔡国国君)“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会见”“拜见”的意思)(-)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出示幻灯片,给知识目标点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给群形注音的字加拼音并辨别字形。
3、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读文言文一定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才能确切了解句意。
教师示例,辨析下面各句中的停顿是否划得正确,不正确的要改正过来。
君有疾/在腠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臣/是以无请也。
4、通假字:还(xuán)走“还”同“旋”。
汤㷉“汤”同“烫”火齐(jì) “齐”同“剂”。
4、翻译全文。
然后结合练习三概括主要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5、教师订正并小结。
本文通过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课后背诵全文《扁鹊见蔡桓公》中考题汇编中考真题及预测题汇编(共8套)(2009年山东淄博中考题)(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2.领悟文章寓意,明白对待事物应持的正确态度。
3.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领悟文章寓意,学会正确对待事物。
三、教学难点1.文言文阅读理解。
2.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扁鹊这位神医吗?他有什么样的传说故事呢?二、自主学习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②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阅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分析扁鹊与蔡桓公的个性特点。
①扁鹊:医术高超,忠于职守,敢于直言。
②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刚愎自用。
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四、课堂讨论①扁鹊为什么敢直言蔡桓公的病情?②蔡桓公为什么讳疾忌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扁鹊和蔡桓公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二、课堂讲解1.教师继续讲解课文,分析文章寓意。
①对待事物要敢于直言,勇于面对。
②不能讳疾忌医,要勇于改正错误。
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三、课堂讨论①从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②如何将故事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扁鹊见蔡桓公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扁鹊和蔡桓公的个性特点,领悟了文章的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同学们,扁鹊在故事中是如何发现蔡桓公病情的?他是如何劝说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扁鹊的语言有何特点?他用了哪些医学术语?这些术语又如何体现他的医术高超?”2.领悟文章寓意,学会正确对待事物。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new)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2.难点: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演讲或小测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2.难点: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五分钟演讲或小测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
(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 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
复述时,要注意五个表示时间的短语:立有间、居十日、居十日、居十日、居五日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法家:李斯、韩非
道家:庄子、老子、列子
名家:公孙龙、惠施
墨家:墨子
兵家:孙子
纵横家:苏秦、张仪
农家:神农氏
阴阳家:邹衍
杂家:吕不韦
二、合作交流环节
1、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概括.
【每日一格言】
【学习流程】自主预习1课时+合作探究1课时(自学、展示、反馈)
导航台(学习方法指导)
菜单栏(相关知识)
一、自学环节
1、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2、简介“扁鹊”和“蔡桓公”
3、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的读音.
扁鹊蔡桓公立有间腠理不应还走汤熨火齐
骨髓遂死
4、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对全文进行翻译,并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较难翻译的句子。
四、达标检测环节
翻译下列句子:
1、①扁鹊见蔡桓公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
2、①立有间②居十日
3、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4、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②汤熨之所及也
③火齐之所及也④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⑤臣是以无请也。
五、自我提出疑难问题或写下学习反思:
(4)用划出不同阶段病的治疗方法。
1、参考资料:
①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扁鹊见蔡恒公》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初三语文《扁鹊见蔡恒公》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
2.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讨论一系列数字的意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扁鹊遇蔡黄公”
二.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这种病是有益的,所以有必要把火和汤一起倒回去
三.朗读课文:
在阅读之前,你会被提示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和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5,5,4
初中语文
文本中的数字“1,3,2,1”是什么意思?
五.解决“突破口”:
35-蔡焕红的《从疾病到死亡的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4--蔡焕红恶化的四个过程
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
2-故事中有两个主要角色
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
六、扩大“突破”: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总结:
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
(注: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
)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作用?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灵感,写一篇有自己主题的文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新人教版
22扁鹊见蔡桓公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3、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深刻道理及其现实意义教学难点:准确翻译重点字词及难句课前学习: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些成语故事吗?这些成语都出自同一部书《韩非子》,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篇课文,也隐含着一个成语,我们一起来找找。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活动一:“我能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
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疏通课文。
同时,将疑难之处标记,以便稍后交流。
活动二:“我会译”1、明确目标。
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
4、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5、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活动三、理清结构、复述故事。
开端、发展: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高潮:两人第四次见面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结局:桓侯病死三「讨论¡交流」扁鹊一共几次拜见蔡桓公?扁鹊是如何陈述病情的?提出了怎样的忠告?桓侯的反应如何呢?体现了桓侯怎样的性格?追问:扁鹊三见桓公,只简要介绍病情,并未介绍疗法,扁鹊实有愧于“神医”之称?四「探究学习」(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联系实际简要说明。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语文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读课文,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增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朗读全文,感悟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梳理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与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讳疾忌医的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韩非及其著作,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寓理于事的写法。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工具】教学PPT,朗读音频【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分角色朗读法。
3.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生病了,你们会怎样做?(学生回答:看医生,吃药)是的,有病求医是基本的生活常识。
可是就有人明明有病,也有条件医治,却拒绝接受治疗,最后病入膏肓死去。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二、知识卡片1.作者档案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的代表人物。
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为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其峻刻峭拔的文风,与孟子、庄子、荀子相媲美。
他利用大量历史资料和寓言故事作论据,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2.背景链接《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集解》。
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
3.语基积累(1)生难字桓(huán)腠(còu)应(yìng)悦(yuè)汤(tàng)扁(biǎn)鹊(què)髓(suǐ)遂(suì)熨(wèi)(2)通假字望桓侯而还走(通“旋”,回转,掉转)(3)古今异义臣是以无请也(古义:询问;今义:请求,邀请)使人索扁鹊(古义:寻找;今义:绳索,索取)立有间(古义:一会儿;今义:中间)(4)一词多义应桓侯不应(动词,理睬)河曲智叟亡以应(动词,回答)居居十日(动词,停留,经历)面山而居(动词,居住)病君之病在肌肤(名词,疾病)未果,寻病终(动词,生病)属司命之所属(动词,隶属,管辖)属予作文以记之(动词,同“嘱”,嘱托)故桓侯故使人问之(连词,于是)既克,公问其故(名词,缘故)间立有间(名词,一会儿)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参与)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介词,把)臣是以无请也(连词,因为,由于)将不治将恐深(副词,将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之君之病在肌肤(助词,的)桓侯故使人问之(代词,扁鹊)针石之所及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5)特殊句式①判断句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也”是判断句的标志)②省略句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前省略主语“病”)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使”的前面省略主语“桓侯”,“已”的前面省略主语“扁鹊”)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在“以”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无奈何”前面省略主语“我”,指扁鹊)③倒装句臣是以无请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三、整体感悟(一)初步感知1.文题探讨“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新版)语文版
湖南省耒阳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扁鹊见蔡桓公学案(新版)语文版22.《扁鹊见蔡桓公》导学案老师的信息:良药苦涩,对疾病有好处,对耳朵的忠告对行动有好处。
[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课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并加以归纳积累。
2.了解韩非和《韩非子》3.理解对话的使用,以发展情节,展示人物的情态特征。
【学习重点】理解重点词句,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
【学习难点】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的写法。
【资料链接】摘自《韩非子与老》;战国末期韩国之子韩非是当时重要的思想家;《玉老》一文用隐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这篇文章描述了扁鹊见到蔡恒功的故事。
其初衷是用它来比喻老子的观点,即“计划难”(计划困难的事情从容易的地方开始)和“做得比它好”(做大事从它的小地方开始);扁鹊,姓秦,名岳,战国时期名医。
人们以传说中的古代著名医生扁鹊的名字称呼他;蔡桓公,即蔡侯爵。
“藏病不治病”这个成语是从“扁鹊遇蔡桓公”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类型:寓言故事。
[学习过程]i.预览反馈。
1.用点拼音单词扁鹊()蔡桓()公骨髓()还()走腠()理汤〔〕熨()2.解释下列加点(粗体字)的词及词句。
优煎(吉安):易:菊十天:返回(许安):汤(汤)熨烫(wèI):火(Jè):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一(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自由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二、合作展示(一)朗读课文1.认真听读,掌握发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一对一、正确阅读。
3、个人展示读课文,其他人听后评论,教师适当点评。
(二)、文言文字词1、古今异义皮肤疾病的古老含义:今天的含义:臣是以无请也古义:今义:请求、指示。
2、一词多义指挥官的下属:医生很好,治愈不是因为生病。
桑田的下属:大臣不受邀请,也是因为:桓公,所以让人发问。
因此,桓公不应回答:因此,上天对这个人负有重大责任。
因此,不应该有仇恨反应:(三)文言句型⑴火齐(jì)之所及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流畅正确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章。
3、分类积累文言词。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填空)(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末期韩国人,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代表了法家思想。
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中医传统诊断四疹法:望、闻、问、切。
2、流畅地读课文。
注停顿和读音。
二、自主学习(一)、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二)、疏通字词。
步骤:1、出示句子。
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谒见,拜见。
疾:小毛病。
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
深:厉害,严重。
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出:离开。
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
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病)作为功劳。
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复: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
5、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注:内容意思大体相同,难度小,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
6、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还:同“旋”,旋转,转身。
走:古今异义字,跑。
析:扁鹊一言不发。
转身就跑,使文章在平缓的叙述中突起波澜,引却悬念,自然导入下文桓侯派人发问。
7、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故:特意。
汤;同‘烫’,用热水焐。
之:结构助词,无实义。
所及:所达到的部位。
及:达到。
针石:金针、石针。
火齐:火剂汤。
齐同“剂”。
析:这句话是重点句子。
要记忆,理解和翻译。
它揭示了桓侯病情的逐步发展。
8、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今:现在。
臣:古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也是自谦的自称。
是以:即以是,因此。
请:过问,拜见。
析:“是”的具体内容要指出。
9、居五日,桓候体痛,使人索扁鹊,己逃秦矣。
体痛:全身疼痛。
索:求,寻找。
矣:语助词,“了”。
10、桓侯遂死。
遂:于是,就。
(四)、总结1、通假字三个。
2、古今异义字。
3、三个难句的翻译。
三、当堂检测(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多义词、A 、温故而知新()B 、故使人问之()2 、A、居十日,扁鹊复见()B、面山而居()3 、A、司命之所属()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所属()C、属予作文以记之()4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B、桓侯又不悦()(三)、找出并说出下列的古今义的字:1、君有疾在腠里古:今: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今:3、臣是以无请也古:今:4、居十日古:今:(四)、指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1、望桓侯而还走2、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文章的结构层次2、寓言的寓意。
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将:________ 益:________ 深:________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______ 走:_______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_______ 使:________4.汤熨之所及也汤:________ 及:_______5.臣是以无请也是以:__________6.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7.火齐之所及也齐:___________8.立有间间:__________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之:_______好:________10.桓侯不应应:__________11.居十日居:__________(二)、翻译句子。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三)、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5.给本文划分层次。
二、自主学习3、 7—9 第三次见面。
(发展)三次见到蔡桓公。
第一次写得很详细,其他都是略写。
但是也显示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
4、10—12 第四次会见及回答使者的话。
这次扁鹊见了回头就跑,一反常态,情节突现波澜,引起悬念。
排比句的运用,增强语气,指出蔡桓公兵病情的发展严重。
5、13—14 扁鹊逃秦,桓侯病死。
(结局)(1)扁鹊逃秦的原因?(2)桓侯病死的教训?(二)、课文总结。
1、中心思想:通过蔡桓公生了小病后盲目自信无病,不及时治疗,使病情日益加重,终至不治而死的故事,教育人们要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2、写作特点:(1)、按时间顺序,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2)、叙事简练生动,详略得当。
(3)、语言准确,得体。
三、自主学习检测(一)、阅读并做题: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2.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4.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5.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6.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病入膏肓:讳疾忌医:7.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8、翻译划横线的句子9、用原文填空⑴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⑵体现桓公固执、自以为是形象的句子是10、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种理解,请选出最妥当的一项。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名医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医德C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D告诫人们过分骄傲自信而不想念群众是错误和危险的。
11、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一个成语是______12、拓展填空忠言________,良药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仕于南方( ) ②席上食菱( )③或曰:“食菱须去壳。
”( ) ④欲以清热(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
3、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