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中国近代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2年7月在上海召 开中国共产党第二 次代表大会,代表 有陈独秀、张国焘、 李达、杨明斋、罗 章龙、王尽美、许 白昊、蔡和森、谭 平山、李震瀛、施 存统。
摘自:新华社北京2001年5月31日电
地点:今上海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转至嘉兴南湖的一画舫上)
主要人物: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 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 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 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 惠僧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 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7月23 日 陈上海独秀为书记
它提供了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转化 为实践、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可操作的范 式。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 专政的理论,就是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一国革命首先胜利”的理论。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知识分子转向的呢?
•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 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中国多数国民 人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满 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怀宁人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真理的路径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 吴玉章回忆说:辛 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 际的中国带来了一线 光明,当时人们是多 么欢欣鼓舞啊!但是, 转瞬之间,袁世凯窃 取国柄,把中国重新 投入黑暗的深渊,人 们的痛苦和失望,真 是达到了极点,因此, 有的便走上了自杀的 道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 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 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五四运动的开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五四运动的开展1、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二十世纪的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如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战争、贫富分化、劳资冲突等问题暴露无遗。

同时,亚、非、拉殖民地和附庸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为世界革命独立运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五四运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它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发生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激烈化以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所引发的空前民族危机,直接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发生的过程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开幕,出席和会的有20多个国家1000多名代表。

中国曾对德、奥宣战,并派数万华工赵欧参战,因此也得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和会。

北京政府派去参加和会的代表是陆征祥、王正廷、顾维钧、施肇基等。

中国代表团最初向和会提出七项要求,主要内容为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电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

撤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恢复中国关税自主权。

中国留欧学生团体派出代表要求中国代表团必须向和会提出废除二十一条。

中国代表团接受了这一建议,向和会请求取消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

但遭到美、英、法操纵的和会拒绝,并提出德人在山东所有他种权利,应无条件地由日本接收。

1919年4月30日,《凡尔赛和约》明文规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4月30日、5月1日,陆征祥电告北京政府外交失败。

中国外交失败的的消息传回中国后,立即激起了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慨,5月4日下午一时许,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等口号。

6月3日,北京20多个学校派数百学生上街展开讲演活动。

《中国近代史》考试内容: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考试内容: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选择题: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革命。

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

3、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五四运动斗争目标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4、《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由陈望道翻译的。

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在上海举行。

5、第一个产业工会是上海机器工会。

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

6、中国工人运动掀起高潮的起点是1922年香港海员罢工,终点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最长的一次罢工是省港大罢工。

7、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是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8、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同一切旧式军校的根本区别。

9、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10、国民党右派为了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以蒋介石为首先后制造了中山舰时间、整理党务案事件等。

二、简答题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德先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摘要:
一、引言
二、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三、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概述
四、近代史的启示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磨难与挑战的历史,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章则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时期进行了深度剖析。

本文将对第四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中的启示,以期对我们认识近代史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腐败,民众疾苦。

第四章详细论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三、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概述
1.政治方面: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主思想传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变革此起彼伏。

2.经济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促使中国传统经济体制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3.文化方面:中西文化碰撞,传统文化遭遇挑战,新文化运动兴起,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

4.民众生活方面:民生疾苦,民众觉醒,爆发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等抗议活动。

四、近代史的启示
1.团结御敌:近代史多次证明,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团结一致方能抵御外敌。

2.勇于改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是推动国家进步的动力。

3.发展科技:科技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国民素质。

4.坚守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

五、结论
通过对第四章的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训启示我们,唯有自强不息、勇于改革、团结一致,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近现代史重点总结第四章

近现代史重点总结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

1919年1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帝、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阶级。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9月,陈独秀发表《谈政治》表明他占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北京大学成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是1920年8月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

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公会。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共产党的后备力量。

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的论战是同胡适围绕“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

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中国近代史 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  第四章

第四章一、单选题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C民主与科学 D民主与法制2、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A《新青年》 B《共产党》 C《民国日报》 D《工人月刊》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发表4、“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A陈独秀与胡适 B李大钊与张东荪 C李大钊与梁启超 D李大钊与胡适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A. 护国运动B. 护法运动C. 五卅运动D. 五四运动6、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是A. 毛泽东B. 蔡和森C. 陈独秀D. 李大钊7.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建立的A .北京B .上海C .武汉D .东京8、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是CA. 社会主义思潮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B.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C.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D. 中国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产物9、在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A.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B. 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C. 土地革命的总路线D.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0、中国共产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做出正式决定的是在哪次会议上?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11、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 .上海机器工会B .长辛店工人俱乐部C .武汉工会D .长沙工会12、“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A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封建斗争B .孙中山代表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C .国民党在广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D .国民党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13、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14、中共创立时的领导人是A李达 B张国焘 C毛泽东D陈独秀15、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新文学运动 B民主、民权运动 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16、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哪一时期?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7、大革命开始时的革命根据地在何处?A.湖南B.广东C.广西D.江西18、大革命中哪一城市的工人阶级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A天津 B武汉 C广州 D上海二、多选题1. 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BCA. 帝国主义B. 封建主义C. 官僚资本主义D. 民族资本主义E. 资本主义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的阻碍包括ABDEA. 外国资本的压迫B. 官僚资本的排挤C.人民大众的反对D. 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E. 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3. 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中国社会存在的三种主要建国方案是ACDA.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B. 农民阶级的方案C.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D. 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E. 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方案4.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的历史特点是ABCEA.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 真正的群众运动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 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主题E.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5.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三种主要类型是ABDA.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B. 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C. 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D. 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E. 中国产业工人中的骨干分子6.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促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过程中创办的刊物有ABCDA.《劳动界》B.《劳动音》C.《工人月刊》D.《济南劳动月刊》E.《赤心评论》7、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下列哪些军阀?A孙传芳 B张作霖 C段祺瑞 D吴佩孚8、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A列强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 B蒋介石、汪精卫等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C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共产党没有发动工农群众9、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A梁启超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10、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包括A平均地权 B联俄 C联共 D扶助农工11、大革命中革命政府收回了哪些地方的英租界?A.汉口B.天津C.广州D.九江12、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A.自由B.民主C.创新D.科学13、五四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有()A .青年学生B .工人阶级C .小资产阶级D .资产阶级E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14.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A .曹汝霖B .段祺瑞C .章宗祥D .陆宗舆E .黎元洪15、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有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6、迫于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罢免了哪些官吏的职务?A.梁士诒B.曹汝霖C.章宗祥D.陆宗舆18、作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经济基础的国家垄断资本的首要人物包括A.蒋介石B.宋子文C.孔祥熙D.陈立夫三、问答题:4、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1)新的时代条件。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关于几个基本概念 中国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2、洋务派所办企业的类别属性 其军事工业,因为完全是官营的,且带着浓重
的封建落后性,视之为早期官僚资本。 民用企业,因为有了商股的参与,并且成为主
要的经济因素其资本主义性质也相当鲜明,进步 作用比较大,一般应该将其列入民族资本之列。 3、商办企业
第四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洋务运动
一、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的形势 第一、列强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 (1)外国公使驻京后严重干涉中国的内政外交 (2)外国控制中国海关 (3)列强对华利权攫夺的加强 (4)列强的所谓“合作政策”
第二、清王朝所谓“同治中兴”的时局 (1)人民反清斗争一度落入低潮 (2)“中外相安”带来不安 (3)社会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凋敞 (4)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朝廷荒淫 腐朽
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开平矿务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开平矿务局
轮船招商局
吴淞铁路“天朝号”蒸汽机车
二十年代的天津电报总局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
资本主义企业
封建色彩
第一,它的产品主要是
向市场销售,经营目的
是为了谋取利润。
特点
第二,采用雇佣劳动, 建立了劳资关系。
第三,企业的经济命脉
三、洋务活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派以“求强”为标榜的“练兵制器”的军 事军工方面的活动,为以“求富”的标榜的经济 方面的活动,是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
过程: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 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对西 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怀疑的原因: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向外国学习的过程经 历了三个阶段:
(3)辛亥革命既成功有失败,中国先进分子 从制度层面推进到文化层面——观念形态的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所以从路径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步为科技进步, 第二部由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 第三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
军阀势力的异常的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 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 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的和地盘 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制,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更带有动 乱性和黑暗性。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 须根本改造国民性。因为‚我们多 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 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
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 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 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 到了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和 一大”会址(今上海兴业路76号 出席会议的代表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讨论题: 讨论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京汉铁路罢工 领导者施洋
毛主席去安源
农协会使用过的梭镖 和清算地主的算盘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实行国共合作,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三)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大革命的意义、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 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 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同时强调国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为一般平民 所共有” 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 两大原则。 本”两大原则。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B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C )。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D )。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C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6.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C )。

A.废除“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B )。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8.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毛泽东9.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B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10. 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试题一、单选题1、清末民初,中国出现了哪些政党?A.辛亥革命党B.国民党C.共产党D.民族党答案:B.国民党2、1912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谁宣布中华民国成立?A.孙中山B.毛泽东C.袁世凯D.鲁迅答案:C.袁世凯3、中国近代史中的“五四运动”是指?A.孙中山发起的反清复明运动B.孙中山发起的民主革命运动C.毛泽东发起的解放运动D.革命军发起的革命运动答案:B.孙中山发起的民主革命运动4、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哪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北京B.南京C.上海D.广州答案:A.北京5、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政党?A.辛亥革命党B.国民党C.共产党D.民族党答案:A.辛亥革命党 B.国民党 C.共产党 D.民族党6、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运动?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革命军运动D.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答案: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革命军运动 D.社会主义革命运动7、清末民初,中国出现了辛亥革命党、国民党、共产党和民族党四大政党。

答案:正确8、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错误四、问答题9、请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内容。

答案: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由孙中山发起的民主革命运动,运动的宗旨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促进中国进步,要求民主、科学、文化。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爱国、实业、敬业、诚信”,倡导“民主、科学、文明”,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追求“民主、共和、科学、文明”,宣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年版第四章到第七章的内容简单写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年版第四章到第七章的内容简单写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年版第四章到第七章的内容简单写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2分)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月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广东海丰县农民运动→1923、3,湘区农民运动
第三节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


1923、6,,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与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4、5,黄埔军校成立 1924、10,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1925、3、12,孙中山逝世
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特点: 按照列宁建党原则建立;在半殖民半封建中国的工 人运动的基础上长生的
意义: 坚强的领导核心
科学的指导思想
坚韧的纽带
三、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
的发动
1、中共二大(1922、7,上海)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动力:工、农、小资、民资 纲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2、工农群众运动 工人运动:
1921、8,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2、1,香港海
员罢工→1922、9,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923、2,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二七惨案”)
农民运动:
1921、9,浙江萧山县第一个农民协会→1922、6,
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9,陈独秀创办《青年》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 运动中第一篇白话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新道德;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的延续,沉重打击了
封建专制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和封 建主义旧文化的一次激烈斗争
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
想的束缚,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一)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一)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一)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前言
本文是对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章进行的总结。

第四
章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晚清时期的改良
与维新运动以及辛亥革命的兴起等。

正文
本章首先介绍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混乱与衰败,尤其是鸦片战
争后中国面临的巨大劫难。

接着,作者着重分析了晚清时期兴起的改
良与维新运动的思潮和理论,如洋务运动、自强运动以及戊戌变法等。

这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渴望和对国家现代化的追求。

然而,这些改良与维新运动并没有带来根本的改变,中国社会仍
然陷入了混乱和衰退。

面对清朝政府的强权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民众开始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

辛亥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端,它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较为民主的政权。

此外,本章还重点介绍了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局势,包括袁世凯的
称帝企图和孙中山的努力,以及袁世凯去世后中国政局的再次动荡。

同时,本章还涉及到北洋政府的成立和北洋政府与南方政权的斗争,
以及青岛的割让等重要事件。

结尾
通过对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章的总结,我们了解到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和衰退,以及改良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带来的政治变革。

无论是晚清时期的改良思潮还是辛亥革命的胜利,都为中国历史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新政权的建立并没有结束中国的动荡,反而成为了更多问题的源头。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摘要:1.概述:蒋廷黻在第四章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述2.晚清政府的困境3.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4.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5.蒋廷黻的结论和启示正文:在《中国近代史》第四章中,蒋廷黻主要讨论了晚清政府面临的困境、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以及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这一章,蒋廷黻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在近代历史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变革和挑战。

首先,蒋廷黻指出,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这场战争暴露了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衰落。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政治体制陈旧,无法应对外来侵略。

此外,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国土割让、赔款巨额,使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其次,蒋廷黻分析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影响。

这些列强通过武力、威慑和利诱等手段,逐步将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被迫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种改革包括学习西方科技、发展近代企业、改革教育制度等。

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社会矛盾,导致民生疾苦。

接着,蒋廷黻强调了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一批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如张謇、胡雪岩等,纷纷投资兴办企业,为民族振兴作出了贡献。

民族工业的兴起,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

最后,蒋廷黻在第四章的结论中指出,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苦难和挣扎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也孕育着变革和希望。

蒋廷黻提醒我们,要正视历史,从中汲取教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中国近代史》第四章通过蒋廷黻的论述,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晚清政府所面临的困境,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以及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第四章总结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蒋廷黻的背景和贡献
2.第四章的主要内容
3.第四章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蒋廷黻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中国近代史》被誉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书中,第四章是他对 1840 年至 1860 年间中国历史的研究,这一时期正值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二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三是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蒋廷黻在这一章中,详细地描绘了这一时期中国的历史画卷,深入剖析了各种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首先,蒋廷黻指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不仅使中国遭受了严重的领土和经济损失,而且也让中国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和弱小。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是这一时期中国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

蒋廷黻详细地描绘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过程,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压力,另一方面也源于内部的分裂和腐败。

最后,洋务运动是这一时期中国的一次自我振兴的尝试。

蒋廷黻认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虽然未能实现中国的自我振兴,但它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总的来说,蒋廷黻的第四章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研究,它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第四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详解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 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 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 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 力量继续存在。
代替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
第一,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 的任务,而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 泽东指出:“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 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 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 义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 封建势力的联合。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 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 播。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 要有三种类型: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 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革命、具 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 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不过,在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 种朦胧的向往。正如瞿秋白所说:“社会主义的 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然而究竟如俄 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青年思想似的,模糊影响, 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 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
中国人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 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办的《万国公报》第一 次提到马克思 梁启超
朱执信1906年在《民报》上介绍马克思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四章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本章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3、五四运动及其意义.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5、第一次国合作的形成、成果及其失败的原因本章提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1、欧洲衰落,美、日崛起,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2、战争引发一系列革命.3、亚非拉人民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4、帝国主义开成了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护战后和平的新秩序.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新文化运动及其意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内容:1、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1、是资产阶级了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3、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二)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1、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三)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2、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3、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新的时代条件;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这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4、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二)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广泛在动员和组织和群众,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四、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中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中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经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历史特点表现:1、马克思主义菱的翻译和出版;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特点: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线.2、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3、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五、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特点(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最早组织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工作: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特点: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以俄国布尔什维克为榜样,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意义: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六、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工农运动的发动(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工人运动方面2、农民运动方面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七、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二)国民革命的兴起1、黄埔军校成立2、孙中山北上3、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4、五卅运动5、省港大罢工八、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一)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1925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 直接目标: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胜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二)工农运动的普遍高涨1、工人运动方面2、农民运动方面九、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国民革命的失败(一)国民党右派发动的反共政变1、1926年5月,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事件.2、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动政变.3、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1、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2、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历史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2、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1)促使欧洲走向衰落,而美国、日本作 为世界大国兴起。 (2)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的 基础上 ,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 (3)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及其革 命运动的高涨。 (4)对中国而言,大战结束后, 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日本对中 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 运动的结合
1、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论争 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主要有三次 大的论争。
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无政府主义者之间的论战,其结果: 一是使许多并不了解社会主义的人也转 而信仰社会主义。 二是帮助倾向社会主义的进步分子划清 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 主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
2、十月革命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转向
第一,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
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 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分 子向往社会主义。
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
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
必试 是看 赤将 旗来 的的 世全 界球 。,
正因为如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中国人民既要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 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又要充分认识 十月革命后有利的国际环境,树立敢于斗 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尤其 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新民主 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就 是在上述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 下展开的。
2、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在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至9日在斯莫尔尼宫召 开了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选出了临时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它宣告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陈独秀主张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 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12月,《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指出: ‚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
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
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最大的影响:
巴黎和会
愤怒的学生向赵家楼奔去
被大火烧毁的赵家楼
上海工人大罢工
五四运动的前 期,斗争主力 是青年学生。
6月3日,斗争中心 转至上海,斗争的 主力是工人阶级。
释放被捕学生
关于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对“彻底性”的理解: 一是“彻底性”不是指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 是指斗争的坚决性、不妥协性。毛泽东指出:“在于 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 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二是从感性的排外到理性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内部和 外部的各种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的联合。
李大钊(1889-1927) 直隶乐亭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风 云 人 物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2)主要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当时提倡的民主:一是指 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 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 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 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 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 当时提倡的科学:一是指 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 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 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 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 的黑暗。” 术、科学知识。 ——陈独秀
就其内容来看,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由 于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使得运 动带有固有的局限性。 在思想方法上,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缺乏历史 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在“破”的方面是相当深入的,但是 在“立”的方面显然贡献不大。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 本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了呢?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 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 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1949)
2、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转向的呢? (十月革命的启示) 第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 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新的 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先进 分子向往社会主义。 第三、十月革命给与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 命方法的启示。
杨闇 (ān ,音同“暗”)公(P114)
杨闇公(1898-1927),名尚述、尚达,字闇 公,又名琨,重庆潼南人,杨尚昆同志的四哥(曾任 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1917年,东渡日本,求救国救民之道,回国后 与吴玉章等在四川从事建党工作,1924年1月秘密组 织“中国青年共产党”。1925年,自行取消中国青年 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重庆团地委组织部长、 书记。创办重庆中法学校。1926年2月,经中共中央 批准,任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首任书记,领导四 川国共合作。后兼任军委书记,与朱德、刘伯承、陈 毅共同发动领导了顺泸起义。1927年,壮烈牺牲,年
《 文 学 改 良 刍 议 》
第一首白话诗 《朋友》后改 为《蝴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3)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意 义
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和发动的一次
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激烈交锋,它在政治上、
义的平民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他开始以鲁迅为笔 名射向封建礼教的第一支标枪。
“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 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 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胡 适
既然西方人对自己都怀疑了,那么中国人为 什么还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呢? 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 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 老师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 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定 国际环境的双向作用: 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 案的怀疑、抛弃;二是更直接作用是作为马克思 主义的直接实践成果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同时,又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 从内部来看,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 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外部来 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鲸吞蚕食,使救亡图存 成为中国振兴、自强的先决条件。
陈独秀认为,这是因为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 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是在装 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 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 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1)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 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活动基地:
仅29岁。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ppt 2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ppt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黎元洪 总统
冯国璋 副总统
段祺瑞 内阁总理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的路径
器物
地 主 阶 级 资 产 阶 级
改革派
洋务派 改良派 革命派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运动 君主立宪制
制度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民主和科学
文化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 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 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共产国际(P109)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1943)。 1919年3月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 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总部位 于莫斯科。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 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 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 文件,宣告第三国际成立。它的任务是宣 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 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
北京大学
陈独秀开始时把自己办的杂志定名为《青年》,可以看出他
将改造社会的职责寄予青年身上。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敬告青年》
陈独秀(1880-1942) 安徽怀宁人
胡适(1891-1952) 安徽绩溪人
共产国际与中国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二大决定参加 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在很长一 段时间里,第三国际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 者,中共也从第三国际获取援助。 1925年与1926年中国国民党两次向共 产国际申请加入共产国际,但都被拒绝。
杨匏(páo,音同“袍”)安(P107) 生于1896年,广东香山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 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1919年在广州参加了 “五四运动”。同年11月在《广东中华新报》刊发马 克思主义》,他是最早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先 驱者之一,曾有“北李(大钊)南杨”之说。1921年春 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6,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 委员会。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前往香港,和苏兆征等 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5月参加中共五大,参 加中共中央“八七”紧急会议,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 南昌起义南下部队。1929年回到上海。1931年7月, 壮烈牺牲,年仅36岁。
第四章
明确历史概念
第二国际 (P107)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社会 党国际”,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 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 是相对于第一国际.ppt(国际工人协会)而 言。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 国党是独立自主的。它没有发表过成立宣 言或纲领性文献,而是通过历次代表大会 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要内容: 早期:
⑴提倡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自然科学和人们对
生活的理性态度为基本内容的民主与科学观念。
⑵反对以儒学的传统伦理政治观念为核心的封 建主义旧道德。 ⑶反对以文言文为传统形式的贵族性的封建礼 教式 的旧文学,提倡以白话文为新形式的现实主
思想上、文化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努力已经 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层面进入到精神文化层面。 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 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 辟了道路。
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 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没有揭示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制度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