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汉墓保护三年成烂尾工程
三女墩
前辈,您好!现将关于三女墩文献资料整理如下:根据文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共王),历夷王禄、缪王定、顷王光、育,共五代,王莽时绝。
双墩墓葬为并列双冢大墓,应为夫妇合葬墓。
一号汉墓封土巨大,墓的椁室为‚黄肠题凑‛结构,并附有车马坑、陪葬墓、陪葬坑等,属于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这说明墓主等级很高,是当时诸侯王一级人物。
其次,该墓出土的文物十分精致。
不少漆木器贴有金银箔或镶嵌银扣和玉石,铜器多为错金银工艺,玉器精雕细琢,这些文物做工精湛,精美华丽,属于奢华物品,非王室人能够使用。
其三,该墓出土有‚六安 丞‛的封泥和带‚共府‛铭文的铜壶。
‚六安 丞‛为六安国负责膳食的官员,‚共府‛与六安国第一代王共王庆的谥号对应。
这些文字与《史记》、《汉书》中有关六安国的历史记载相吻合,表明该墓属于西汉六安国的王陵。
其四,在双墩墓葬西北约10公里处有一处东故城城址,城址地表散布的遗物有蚁鼻钱、木、砖水井和建筑材料,据此推断该城使用年代在战国-汉代,应为‚六安王‛生前的居住处。
其五,墓内出土的‚五铢‛钱形制为武帝时期,未见晚期钱。
刘庆在位38年,公元前83年死,其墓葬时代当在汉武帝封六安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为西汉中后期。
根据该墓的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推测此墓是六安国始封王共王庆的陵墓,二号墓应为王后墓。
历史上双墩周围分布着许多古墓葬,由于农田改造、盖房、修路,一些墓葬的封土被平掉。
根据目前考古调查表明,在双墩周围2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仍分布有36座大小封土堆,如琵笆墩、松墩、宴墩、小墩、玄武墩、青龙岗墩、大山墩、韩大墩、墩塘等。
这些墓葬都坐落在地势较高的丘陵土岗上,小的墓冢,高3—5、底径10—20米,大的高10米、底径达50—70米以上。
其中以双墩为中心约6平方公里内,有双墩、高墩、马大墩、三星庙墩等4处形状相同高大的并列双冢墓,各墓之间相距500—1000米不等,当地群众称之为‚八大墩‛。
颠覆历史的10大考古发现
颠覆历史的10大考古发现考古,是什么?很多人说是挖宝,但在考古学者眼中,考古是现代人通过科学研究对古代故事的情景复原活动,通过考古,还历史以真实。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10大颠覆历史的考古发现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10大颠覆历史的考古发现1.传说中的周王陵考古证实为秦王墓在咸阳市城北6公里处,有南北两座古墓,相距百米,均呈覆斗形,传说南为周文王之陵,北为周武王之陵。
陵前有清代乾隆年间毕沅立的石碑以及明清两朝所立石碑四十余座。
但是,它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周王陵呢?考古结果证明传说有误,周陵其实是战国晚期的秦王陵墓。
2007年,考古人员对陵园进行全面勘探,两座墓葬形制均为“亞”字形,在陵园内地表散落有大量的残砖块、瓦片,残瓦片外表有粗绳纹、细绳纹、篮纹以及素面。
素面圆瓦当在战国早期还有一些,战国中晚期已甚少。
其中葵纹瓦当同于秦咸阳遗址所发现的纹样。
考古专家说,之所以认定是秦王墓主要有三大依据:一、根据《集解》引《皇览》曰:“秦武王冢在扶风安陵县西北毕陌中,大冢是也。
人以为周文王冢,非也。
周文王冢在杜中”。
《正义》引《括地志》云:“秦悼武王陵,在雍州咸阳县西北十五里也。
”《皇清经解》引孙星衍《毕陌毕原考》云:“毕陌在渭水北,秦文王、武王所葬,即今咸阳之陵,先诸书甚明,其误自宋人始。
”可见自宋代,就有周陵的误传。
二是陵园的布局为南北方向,而墓为东西方向,东西方向的“亞”字形符合战国晚期秦王墓的特点。
三、最重要的是在考古中发现了一些青铜器,根据其纹路等特征应为战国晚秦时期。
考古专家推测周陵应该为“秦悼武王或者秦惠文王”的墓。
解开了周陵的谜团,那么西周王陵在哪?至今还是个谜团。
有说在西安郭杜附近,也有说在咸阳附近,也有说在周公庙附近,至今没有定论。
10大颠覆历史的考古发现2.火烧阿房宫项羽含冤2000多年“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给人们勾勒出了一幅金碧辉煌阿房宫的场景,最终因西楚霸王的一炬,而化为灰烬。
六安黄花墩古墓群介绍
六安黄花墩古墓群介绍六安黄花墩古墓群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是一处重要的汉代墓群。
这个古墓群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六安黄花墩古墓群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板冲乡,地处大别山余脉,山峦起伏,林木茂密,环境幽静。
该墓群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代,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发现过程和发掘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古墓群。
随后,考古专家们进行了发掘和研究。
经过多年的工作,共发掘了数十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铭文。
这些文物和铭文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主要特点和价值1.丰富的文物和铭文六安黄花墩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铭文,包括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
这些文物和铭文不仅展示了汉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方面,还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重要的历史价值六安黄花墩古墓群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汉代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通过这些文物和铭文,我们可以了解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重要的文化价值六安黄花墩古墓群的文化价值也非常高。
这些文物和铭文不仅展示了汉代社会的文化特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对于研究汉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保护和管理情况为了保护和管理六安黄花墩古墓群,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古墓群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
其次,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安装了监控设备,加强了巡查力度,确保古墓群的安全。
此外,还加强了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了公众对古墓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五、参观和旅游情况六安黄花墩古墓群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旅游景点。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了解古墓群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欣赏精美的文物和铭文,感受汉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点。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13]11号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正文:----------------------------------------------------------------------------------------------------------------------------------------------------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物保发〔2013〕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财政厅(局):为妥善处理大遗址保护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共同研究编制了《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经财政部、国家文物局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2013年5月27日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大遗址保护既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惠民工程,有利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美化城乡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遗址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启动100处大遗址保护工程,殷墟遗址、元上都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成一批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出台一系列专门性法规,初步建立大遗址保护管理体系;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基本构建以“三线两片”为核心、10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进程中,大遗址保护既具备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六安国王陵之谜
六安国王陵之谜——双墩一号汉墓发掘记实(一)六安王陵发掘情形,警察全副武装守卫现场,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活动。
夜,漆黑。
风,瘆人。
一股肃杀的气氛笼罩着六安古城外一片破败的陵园。
荒草飘荡处,一伙盗墓贼身穿老鼠衣,在冷风浓雾中向一座高大的坟冢摸去。
树丛遮掩下的原野,不时有沙沙的轻微响动传出。
隐蔽的盗洞被揭开,一个身影口含牛皮灯盏,在同伴的帮助下,手纂麻制绳索弯腰钻进。
在墓底深处窄狭的空间,盗墓贼拾起昨夜使用过的铁臿与斧头等盗掘工具,猛力向墓坑底部劈去。
终于,木制椁板被凿穿,脚下露出了黑乎乎的宽敞墓室,盗墓贼试探着下到室内。
经过一番上下左右、劈棺抛尸的折腾,一批又一批奇珍异宝伴着上下起动的牛皮袋与竹筐传出洞外……。
就在这伙盗墓贼溜走之后的不长时间,另一帮盗贼又潜入这座荒冢,以同样的方式、方法进入豪华的椁室,对残存的随葬器物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与疯狂劫掠。
盗墓者钻出墓冢,草草将洞口掩埋,背起沉甸甸的牛皮囊消失于夜幕之中——发生于大唐年间两次大规模盗墓行动,就此融入历史的风尘而不为世人所知。
墓内被盗墓贼砸烂的石门/石椁(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特供)。
2006年春天,酝酿已久的国家重点工程——沪汉蓉客运专用线合肥至武汉段正式开工建设。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与六安市文物部门组成考古发掘队,对线路穿过的一座大型墓葬进行发掘。
大墓坐落在六安市区西南约10公里的双墩村一处高岗上,北部约十米处还有一对称的大冢,从外观推断属于并列的双冢墓,考古人员汪景辉等将南部位于路基穿越处的墓冢编为一号,北冢编为二号。
尽管一号大墓及周围的车马坑已多次被盗,但仍出土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箔等随葬品500余件(套)。
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和出土器物与铭刻,结合文献推断,一号大墓就是迷失日久的西汉六安王墓。
六安王陵整体揭开情形(岳南摄)。
六安,因古六国、汉六安国而名,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进出的重镇,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漆器残片看其髹饰技法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封王刘庆的陵墓,2006年考古发掘时出土了陶器、铜器、玉器、漆器、木器、骨器、车马器、兵器、金银箔、封泥等500余件(套)随葬品。
①该墓葬中漆器多出土于回廊盗洞的泥土中,仅极少数器形较为完整,大部分器物都已破碎成为残片。
这些残漆片大都已经不能通过修复恢复原貌,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随葬的漆器种类繁多,纹饰复杂,为我们研究汉代漆器制作工艺提供了翔实的实验材料。
本文将从髹饰技法角度探讨这批漆器残片采用的装饰工艺。
1 彩绘彩绘是漆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装饰手段。
目前世界上遗存最早的漆器实物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约8000年)出土的漆弓,所用之漆为未加工或仅做粗加工的漆。
而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约6500年)出土的朱漆木碗则表明漆工已能将颜料调入漆液中,这是漆器原料色彩配制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②到春秋战国时期,髹漆技术经过长足的发展,漆工已能将各种矿物颜料与植物油混合调入漆液制成各种色漆,极大地丰富了漆器色彩。
各色漆施于素髹漆面上,明亮鲜艳的图案与素雅深沉的漆面似一动一静,形成反差强烈的视觉效果。
含有彩绘的残漆片色彩以红色、黑色为主,以其中一色为地,另一色描绘纹饰。
彩绘的题材有云气纹、云虚纹、神兽纹和几何纹等。
云气纹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线条组成的图案,在这里作为主要纹饰或者辅助纹饰大量出现。
云虚纹是《后汉书》中记载的一种漆器纹饰,指在云气纹中画有各种神兽、神禽和神人。
整理出在云气纹中穿插的动物除了有鸟、羊、鹿之外,还有一种龙头怪兽(图1)。
云气纹与云虚纹的使用体现了人们对死后升天成仙【作者简介】宋佳佳(1988—),女,2012年进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①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研究》,2010年第17辑,第107-123页。
②张飞龙、吴昊:《漆器的发现与成长:从史前到战国》,《中国生漆》,2016年第3期,第22-28页。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的意见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8.03.05•【文号】办保函〔2018〕186号•【施行日期】2018.03.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8〕186号安徽省文物局:你局《关于请求批准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的请示》(皖文物保〔2017〕3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暂不同意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
二、对该规划提出以下修改意见:(一)进一步梳理考古资料,深化历史格局研究,明确保护对象,深入分析四座王陵的格局、与周边附葬墓和六安古城的关系,为科学编制规划提供依据。
(二)进一步调整保护区划,根据地形、地貌和文物分布特点确定具体边界,增强可操作性。
(三)加强现状评估,客观、全面分析墓葬病害和安全性,细化已发掘双墩王陵保护措施。
(四)调整专项规划,提出考古研究规划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环境整治的对象范围、技术指标和措施要求,避免过度扰动;进一步论证村庄全部搬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地方村庄发展,制定有可操作性的社会居民调控规划。
(五)充分论证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展示利用的可行性,合理确定展示内容、方式、游线设计和展陈措施等,慎重考虑六安汉代王陵墓地进行生态农业参观、汉代历史文化场景展示等方式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不宜大规模建设配套设施,缩小综合服务区面积。
(六)进一步规范文本、图纸表达,图纸要件应符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
三、请你局指导规划编制单位联合专业考古研究单位,根据上述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后,按程序另行报批。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2018年3月5日。
六安黄花墩古墓群介绍
六安黄花墩古墓群介绍
六安黄花墩古墓群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六安县境内。
它是安徽省境内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贵族墓葬群,也是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
黄花墩古墓群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共有墓葬24座,其中包括明代第一尚书、礼部尚书等重要官员的墓葬。
整个古墓群占地面积约为200亩,主要由山坡上下两层构成。
墓葬布局规整,形状各异,其中的墓室、石券、石碑等石雕艺术品保存完好。
黄花墩古墓群的墓室是一种典型的地穴式石室结构,由方形的墓道和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墓室组成。
墓室内饰有精美的石雕,包括石牌匾、石门楼、石屏风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墓室门口的石狮子,它们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除了墓葬本身,六安黄花墩古墓群周边的环境也非常优美。
这里山清水秀,植被丰富,是一处绝佳的休闲观光地。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古代贵族墓葬的庄严和神秘,同时欣赏到精美的石雕艺术作品。
近年来,六安黄花墩古墓群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政府也加强了对古墓群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了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能够得以长久保存下去。
“六安王汉墓发掘惊天大发现
“六安王汉墓发掘惊天大发现2022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头。
这一点对于安徽的考古界来说,是勿庸置疑的。
当然,对于安徽省六安市而言,2022年这个年头也具有着同样的纪念意义。
2022年元月7日,在安徽省六安市一个叫双墩的乡村,一座距今2000多年汉代大墓正式开始了它的“被发掘”之旅。
安徽日报等省内媒体来了!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来了!凤凰卫视来了!日本电视台来了……在全世界的一片惊喜和赞叹声中,大墓渐渐收起了自己的神秘面纱,同时也让双墩乃至六安蜚声海内外——安徽近几十年来考古史上单体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汉墓重见天日,特别是其“黄肠题凑”的墓葬结构更是安徽省考古史上的首例。
专家考证,墓主人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这是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如是评价。
2022年1月25日,六安市皖西博物馆馆内。
一只一端已经损坏的古代棺木停放在展馆中央,几名工作人员在一堆乌黑的淤泥中站起身来。
“呼!”看着眼前几颗散落的玛瑙珠,以及从棺木脱落的泡钉和柿蒂形纹饰,他们几乎同时呼出一口气,如释重负。
“尽管在主棺内没发现值钱的东西,但这已经不再重要了,棺木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文物。
”一位工作人员脸上写满慰藉。
这只棺木就是六安双墩村被发掘的汉墓(双墩一号汉墓)内棺。
出于形势需要,1月24日,安徽省考古所决定将其整体托出,运至博物馆室内进行科学处理和保护。
由于墓室曾遭盗贼光顾,人们没有发现稀罕的陪葬物。
在25日的清理之后,前后历时10月之久的发掘工作告一段落。
严谨考证墓主确认为“六安王”刘庆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武铁路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受安徽省文物局的委派,于2022年1月组队对铁路沿线进行了考古调查;3月,考古人员正式开始对坐落于铁路路基上的该墓进行保护性抢救发掘。
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六安市党政部门对此次考古发掘非常重视,作出了周密安排。
在首先开始的考古勘探中,相继发现了墓葬封土西侧三座并列的小型西汉陪葬墓、墓葬西南的一座车马坑等。
六安汉王陵墓
六安汉王陵墓提到汉代王陵墓,很多人都会想到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在最新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内,我们发现了安徽境内也有一座汉王陵墓——六安汉代王陵墓。
这座2006年最新发现的汉代王陵墓,里面究竟“住着”哪一位汉代王室成员?为什么落户在安徽?出土了哪些珍贵文物和文献资料……合武铁路为墓地南迁从六安市区向东方向行驶七八里路,便来到六安汉代王陵墓所在地的双墩村。
据悉,这里原先有两座相距10多米的土堆,“双墩村”因此得名。
然而,曾经的双墩已经看不见了。
只见一座大棚矗立于眼前,“这里便是六安汉代王陵墓所在地,一号墓就位于大棚下面。
”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管理所徐明飞所长告诉我们,“墩”原意为大土堆,在古代即为墓葬的地面结构,刚建好时为锥形,经过长年风吹雨打渐渐转为土堆馒头状,一般不了解的人还以为是普通的小土山。
“这里原先本有两座土墩,其中一座在2006年修建合武铁路时被推掉了。
”六安市文物局胡援局长说。
发现这土堆下面有墓葬后,六安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立即着手进行抢救性挖掘,并在其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黄肠题凑”埋葬制度,以及漆木器、金银箔、玛瑙、青铜器、车马器等珍贵文物500多件,甚至还发现了多种农作物果实。
“正是因为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我们研究认定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汉墓。
特别是发现黄肠题凑葬具,墓主人生前应该不是一位普通人。
”徐明飞所长说,黄肠题凑是流行于秦汉时期的一种特殊葬制,所谓“黄肠”,是指用柏树木做成的木枋,因柏木心为黄色而得名;“题凑”之“题”是指木枋的顶端部,“凑”是木枋顶端部对齐码放,“题凑”意即以木枋按照一定制式整齐码成的木质地宫。
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
在长沙马王堆发现的汉墓,墓主人是汉代初期长沙国丞相,里面并没有发现黄肠题凑,而在六安却发现了这种墓具,更能说明墓主人生前的特殊身份和显赫地位。
为此,2006年省文化、文物等部门官员和专家表示,从保护和利用角度来讲,如果迁走双墩一号汉墓,王后的墓还在,也等于将其与整个王陵区分开。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等三处文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等三处文物为省级
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7(000)017
【摘要】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厅提出的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安徽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大楼、江淮大戏院主体建筑等3处文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总页数】1页(P14-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8.8
【相关文献】
1.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J], ;
2.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J], ;
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郫县古城遗址等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金华寺等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通知 [J],
4.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的通知(川府函[2020]247号) [J],
5.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文物局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编制立项的批复
国家⽂物局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编制⽴项的批复⽂号:⽂物保函[2014]318号颁布⽇期:2014-04-17执⾏⽇期:2014-04-17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政法规安徽省⽂物局:你局《关于请求批准〈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项报告〉的请⽰》(皖⽂物保〔2013〕14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原则同意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编制⽴项和你局意见。
⼆、保护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做好以下⼏⽅⾯的⼯作:(⼀)进⼀步加强考古⼯作和研究,明确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分布范围、格局等,为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明确规划重点,合理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通过规划⼿段,有效缓解墓地保护所⾯临的压⼒,并以恰当的⽅式对墓地进⾏展⽰。
(三)应与承担墓地考古⼯作的专业考古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保护规划的编制⼯作。
(四)进⼀步校核规划编制预算,建议针对墓地所处区位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难度系数,严格控制预算,避免过度规划。
三、请你局指导当地⼈民政府,组织规划编制单位联合专业考古研究机构,根据上述意见,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和《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有关规定,开展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保护规划编制⼯作,整体考虑墓地及其周边相关遗迹的保护和展⽰。
四、规划编制完成并经你局初审同意后,请将规划⽂本、图纸及相应的电⼦⽂档等报我局审批。
五、请你局指导地⽅⼈民政府做好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保护⼯作,建⽴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常巡查和监测,确保⽂物安全。
同时,请你局根据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保存现状,在开展专业勘察的基础上,适时启动⽂物本体抢救性保护⼯程。
相关⼯程⽴项应按程序另⾏报批。
国家⽂物局2014年4⽉17⽇备注:本条例⽣效时间为:2014.04.17,截⾄2022年仍然有效最近更新:2021.12.03。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合武铁路六安双墩汉墓区建设与保护方案的意见-六政秘[2007]129号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合武铁路六安双墩汉墓区建设与保护方案的意见
正文:
---------------------------------------------------------------------------------------------------------------------------------------------------- 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合武铁路六安双墩汉墓区建设与保护方案的意见
(六政秘〔2007〕129号)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贵委8月26日组织召开的合武铁路建设与六安双墩汉墓保护协调会精神,现就六安王陵保护和合武铁路建设提出建议意见如下:
1、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因合武铁路建设,得到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由此,一个汉代六安国王陵大型遗址展现在世人面前。
经初步论证,其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应尽可能对其进行原址保护。
2、由于发现汉墓后,就汉墓保护的方案各方面没能达成一致意见,致合武铁路双墩段耽误工期8个月,已经损失很大,再拖下去势必影响合武铁路乃至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按计划建成投运。
考虑到沪汉蓉快速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如果把文物保护和国家重点建设统筹起来考虑,作出迁址保护的安排,也应该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
但我们要求尽可能对原址进行技术处理,尽量保留原始信息。
同时,结合城市规划,另外选址建设博物馆,对汉墓原貌尽最大努力的复原。
遗址保护、汉墓复原迁建及博物馆建设等相关费用由铁路方承担。
二○○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结束——。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在哪里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在哪里六安双墩汉墓遗址墓葬封土巨大,这座古墓坐西朝东,墓室长方,呈中字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六安双墩汉墓遗址,希望大家喜欢!汉墓遗址位置双墩汉墓位于安徽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境内,为并列两座大墓,此外还有三座陪葬墓。
在陪葬墓现场遗留中发现了盗掘器皿和工具,经过盗墓工具的分析证明车马坑曾在唐代被盗。
这是安徽境内第一次发现诸侯王陵,而且是目前发现的古墓中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该墓葬封土巨大,这座古墓坐西朝东,墓室长方,呈中字形,全长达45米,其中墓坑长17米、宽12米,墓口距墓底深10米,墓室内为“黄肠题凑”木结构,保存较好。
这种结构是西汉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
目前这类墓葬仅在北京、河北石家庄、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等地有发现,均为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我省属首次发现。
考古人员在主墓室外围发现了一周用方木构成的储藏室,被分隔成不同的小区,用以放置不同的陪葬品,内有约20件大型铜壶,这些铜壶采用了错金银等技术,并在其上刻有“共府第六”、“共府第十”等文字。
同时考古人员还发掘出了木俑、木车、木马以及模印有“六安飤丞”字样的封泥等文物。
按照西汉时期“士死如士生”的说法,墓室中所存放陪葬品的种类、位置以及数量对研究墓主人身份、地位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制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墓室藏品该墓室早在唐代就被盗掘过。
目前在墓葬封土的西侧发现了3座并列的小型西汉墓,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鼎、壶、罐、钫、灶、五铢钱等;在墓葬西南面发现了车马坑(为陪葬坑),坑中残存8匹马的残骸和4架车的残迹。
考古人员在这里还发掘了100余件铜车马饰件及车的残片,同时,在墓穴的东北还发现了一残坑,坑内残存有铅质模型小车马器。
史书记载的“六安国”是个什么样子,王陵在何处,一直是个谜。
目前该汉墓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和《史记》、《汉书》上记载的第一代“六安王”刘庆的记载非常吻合,专家认为,该墓葬的开启将为“古六安国”找到源头。
六安古韵大汉遗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器物精品述略
六安古韵大汉遗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器物精品述略刘春;杨四好【期刊名称】《文物鉴定与鉴赏》【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26-31)【作者】刘春;杨四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06年,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动工,为配合该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六安市文物局联合组队对铁路沿线进行考古钻探,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就是在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发现的。
同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双墩一号墓进行了考古发掘,确定了墓主人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任国王刘庆,出土了保存完整的“黄肠题凑”葬具和500多件(套)精美文物,这次重大的考古发现入选“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下面就出土的部分精美器物做一个略述,以飨读者。
▲图1 黄肠题凑墓室木结构“黄肠题凑”与石质椁室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墓葬形制为“黄肠题凑”,“黄肠题凑”名称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
“黄肠题凑”是西汉王陵特有的一种体现墓葬主人生前显赫社会地位的特定葬制,“黄肠”指墓葬中椁的材料和颜色,采用柏木的姜黄色心材;“题凑”是指墓葬中椁的形式和结构,将黄色柏木心材端头朝向内方,层层平铺、叠垒,一般不用榫卯。
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黄肠题凑”的特点:1.发掘的“题凑”情况:“题凑”上面有4层盖板,盖板的每根木柱都长9米,重量在1吨以上。
墓室东面为门,与三面“题凑”相连接,正对长22米、宽7米的前墓道。
“题凑”之外有一圈外藏室,各种立柱、横梁、穿榫和半榫等精巧的墓结构将外藏室分隔成小的区间,各类随葬品即按分区有序放置(见图1、图2)。
“题凑”所用的木材均使用大别山区的栎木,就近取材。
2.“黄肠题凑”墓室结构十分完整,为研究“黄肠题凑”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目前全国发现的“黄肠题凑”墓约10座左右,但保存较好的仅有北京的大葆台、老山,扬州的广陵王,长沙的象鼻嘴等少数墓葬,与之相比,六安双墩“黄肠题凑”墓规模虽小,但是保存完整。
六安汉代王陵遗址展示与利用的思考
六安汉代王陵遗址展示与利用的思考徐明飞【摘要】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和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发现,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西汉诸侯王陵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填补了西汉六安国历史的空白。
本文通过分析六安汉代王陵大遗址的价值、所处的生存环境、国家文物局关于大遗址保护的要求、当地政府关于大遗址建设的战略决策等,提出王陵大遗址展示利用的初步思路,为即将编制保护规划提供一点参考。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1页(P102)【关键词】汉代王陵;大遗址;价值展示;思考【作者】徐明飞【作者单位】六安市文物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8.82006年3月-2007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六安市文物局联合对双墩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出土保存完整的“黄肠题凑”葬具及珍贵文物500余件。
经考证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国王刘庆,该项目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随后,经科学调查,发现在双墩一号汉墓周边分布着有王陵及中小型墓葬数十座,确定其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墓葬区。
双墩一号汉墓和西汉六安汉代王陵墓地作为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是六安地方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开展乡土教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通过西汉六安国刘庆墓园遗址及出土的各种文化器物的展示,使参观者在寻古探迹中了解西汉刘安国的历史发展、文化成就与内涵。
王陵墓地的有效展示可丰富与充实六安市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西汉六安国王陵遗址这一重大文化遗址地,具有丰厚的资源活力和良好的展示前景。
王陵区规模大,规格高,对其合理展示是六安市“城市特色发展战略”,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东部文化长廊的战略决策。
王陵区地处城郊,保留着原生态环境,对打造“生态六安、绿色六安、文化六安”,“建设理想的宜居城市”目标的具体支撑要素。
目标定位: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属大遗址文化遗产。
为促进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有效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护与利用,应将其建成以王陵墓为背景环境的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高考历史十年(10-19)真题三年模拟专题: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考点古代手工业【十年真题】1.(2019·天津高考·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2.(2019·北京高考·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风鸟纹刺绣丝绸。
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3.(2019.4·浙江高考·3)一说“china”的发音源出唐朝时期的昌南(今景德镇)。
唐朝昌南除出产青瓷之外,名列前茅的瓷器还有()A.粉彩瓷 B.黑瓷C.青花瓷D.白瓷4.(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5.(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6.(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7.(2018.4·浙江高考·3)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千年古墓『觉醒』双墩揭开西汉六安王古墓葬之谜
千年古墓『觉醒』双墩揭开西汉六安王古墓葬之谜
王俊
【期刊名称】《江淮文史》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 公元前120年前后的某日,西汉王朝庄严的朝堂之上,峨冠博带的诸侯王刘庆跪伏在地上,聆听宦官发布汉武帝任命他为六安王的旨意.从此以后,他将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长安,到设在千里之外大别山北麓的六安国度过余生,这是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为他设置的藩国.
【总页数】19页(P129-147)
【作者】王俊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解列山古墓葬群历史之谜 [J], 巴桑旺堆
2.从六安双墩汉墓出土实物看西汉陶俑艺术风格 [J], 秦厚威
3.古墓葬消失之谜 [J], 杨玉清
4.试解列山古墓葬群历史之谜 [J], 巴桑旺堆;
5.西安东郊西汉早期墓葬群发掘古墓葬27座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文物局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建设控制地带内六安市油坊机耕1#桥项目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建设控制地带内六安市油坊机耕1#桥项目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24.04.22
•【文号】文物考函〔2024〕488号
•【施行日期】2024.04.22
•【效力等级】行政许可批复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建设控制地带内六安市油
坊机耕1#桥项目的批复
文物考函〔2024〕488号安徽省文物局:
《安徽省文物局关于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建设控制地带内重建油坊机耕1#桥的请示》(皖文物保〔2024〕20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原则同意在六安汉代王陵墓地建设控制地带内实施六安市油坊机耕1#桥项目。
一、请你局组织专业考古研究单位在项目拟建区域开展必要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考古发掘项目需另行填报考古发掘申请书。
二、所报项目方案应根据考古工作结果优化,并补充桥体通行需求测算,实事求是确定桥体设计宽度,同时增加桥体设计效果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分析。
三、修改完善后的项目方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程序。
四、请你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程监管,组织专业机构参与指
导,确保文物安全。
项目实施中如有文物遗存等重要发现,应立即停止施工,并组织研究,提出调整方案。
此复。
国家文物局
2024年4月22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基呼死你
六安汉墓保护三年成烂尾工程
曾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合肥至武汉高铁耗费4000万元为汉墓群改道
作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安徽六安王汉墓堪比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备受海内外关注,高铁项目建设也为保护区文物“让道”。
但时隔三年多,耗费4000万元绕道的高铁早已通车,而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却停滞不前,成了“烂尾”工程。
据安徽省文物部门介绍,在2006年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建设中,安徽省考古队在六安市双墩村发现并列两座西汉大墓。
随后考古人员对双墩一号汉墓抢救性发掘。
经考证,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诸侯王刘庆,墓地15平方公里范围内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区。
随后,六安王汉墓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速铁路工程为此向南改道107米。
然而,自发掘结束到现在三年多了,高铁改道之后早已经通车运营,六安王汉墓及王陵区的原址保护工程却陷入停顿,现状令人“惨不忍睹”。
面对搁浅的汉墓保护现场,双墩村一些村民表示不满。
村民吴庆华说:“当时火车改道费了好大的事,把我们的田都废掉了,说要搞博物馆、旅游区,别人来看来玩。
现在弄成这样,不是骗人吗?”
■探因
三原因致保护工程陷困境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工程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三个:规划欠缺、资金不足、体制不顺。
作为当时双墩一号汉墓考古发掘的领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景辉说,保护工程之所以进展缓慢,首先是因为王陵墓地的保护规划编制迟迟未能出台,耽误了整个工程后续进度。
除了规划欠缺外,另一个原因是财力不足,有关方面在文物保护的投入上认识不一致。
汪景辉等专家认为,要对西汉六安王陵实施大规模原址保护,应该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班子或保护机构,配备专人和设备,制定整体实施方案,掌控工程进度,协调沟通各部门。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根本没有明确的管理体系,有问题要层层打报告,还不知道谁能拍板,基层文管人员有心也使不上劲。
”
■出路
保护关键在地方政府真正重视
“不管是什么原因,重点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景辉说。
采访发现,六安市政府对于汉墓的保护态度暧昧,三年
中变来变去,令人费解。
有关专家表示,当六安王一号汉墓发掘成果引起海内外关注后,地方政府才提出对其原址保护,并制定了“一馆三园一中心”王陵墓地建设与保护计划,即除了在原址建设王陵遗址博物馆外,还将在周边保护区范围内建设生态园、游乐园、手工工艺园以及汉文化学术交流研究中心,总投资预估超过2亿元。
但这个“宏伟计划”因为投资主体不明确,三年之后仍是一个“画饼”。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就是个‘烫手山芋’。
”六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道甫表示,当初就“不该原址保护”。
谈到如何补救六安王陵保护区的建设,六安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胡援认为,除了地方财政支持外,应寻求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
据悉,目前六安市文物局正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获得经费支持。
同时,王陵墓地的保护规划已委托北京建工学院编制。
据新华社电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corrTxt_01{border-top:1pxdashed#C8D8F2;margin-to p:-1px;}
.corrTxt_01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003px;l ine-height:25px;margin:0;}
.corrTxt_01ul{padding:0020px18px;}
.corrTxt_01ulli{font-size:14px;line-height:16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