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案(新人教版)(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观潮第 2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二、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X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四、课时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对本文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比较阅读。

五、教学过程(五号宋体)
六、板书设计
观潮
海潮图-----雄伟壮观
演习图-----场面宏伟正面描写
武艺高强与侧面烘
弄潮图-----身怀绝技托相结合
观潮图-----盛况空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28、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二)过程与方法: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新课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视频:看图听声说感受)二、成因、背景、作者简介:同学们看完视频,感受颇深,那么你一定很好奇这样的奇观是如何形成的,请一位同学来告诉你吧。

(请生看课件,一人大声朗读)天下奇观——钱江涌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它又有何渊源呢?(请另一生接着介绍)南宋观潮盛事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是谁把这壮观的景象记录了下来呢?对,周密,简介作者。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

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

南宋词人,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上册六单元第28课《观潮》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1注:此教案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对象本课是初中阶段的八年级学生,是在语文方面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

2. 学情分析学生在读到《观潮》这篇文学作品时,首先先于认识它是一篇类似散文的文学作品,其次,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

然而,由于这篇文学作品涉及到的现象和道理较为深奥,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困惑,比如“何谓‘静水流深’?”等等。

3. 教学目标通过此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使学生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深奥的“静水流深”亦或是“波澜不惊”等等。

(2)学习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同时也尝试着自己仿写文学作品,以便拓展自己的文学素养。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尤其是做到“不为失败所惧”的品质。

(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主题思想:观潮(2)写作特点:描写细致,语言生动(3)文学知识: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

2. 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静水流深、波澜不惊,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乐观的态度;(2)熟悉本文的写作特点,如描写细致、语言生动等等,从而更好的进行仿写和自我提高;(3)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学运用技巧,如感恩、阳光心态、拟人、照应、音景交融等等,从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3. 温馨提示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课节教学的基本要素,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引入课文之前,可以通过询问让学生将自己刚刚学习的一些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文学知识告诉大家。

在课程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举例法、拓展法、智辩法等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语文学习的难点和疑惑。

《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观潮》教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观潮》这篇文章。

前一节课我们讲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蕴意,重点呈现了作者为何会写这篇文章的结尾部分,因为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文章的其他部分,并通过思维导图整理主要观点和段落,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一、文章的标题和开头文章的标题是“观潮”,这个标题很简短,但很有意义,因为文章主要讲述的就是夏天的海浪和涨潮潮水的景象,表现出作者的亲近自然的感觉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个标题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人想进一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文章的开头是“我爱看大海”这句话,本句话简单明了,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海洋的热爱之情,也为整篇文章奠定了基调。

这也让读者第一时间就知道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洋,从而更加专注地去读。

二、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段落整篇文章通过描述夏天的海浪和涨潮潮水的景象来表现对海洋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越到后面,文章的写作方式也越来越含蓄、细腻。

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段落。

思维导图如下:1. 开篇:作者热爱大海,特别喜欢看海2. 第一段:描写海浪的声音和景象3. 第二段:描写涨潮潮水、海堤和海滩4. 第三段:描写海涛的声音和气氛5. 第四段:对夜色中的海浪进行描述6. 结尾: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呼吁人们要尊重大自然。

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夏天的海浪和涨潮潮水的景象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和海洋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也是作者写作本篇文章的主要动力所在。

三、文章的写作技巧和特点《观潮》这篇文章,虽然单纯叙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但表现手法却很巧妙,如下:1. 使用动词和形容词的结合,营造出了夏天大海的美景;2. 通过想象,表现出涨潮潮水,特别是细腻地描写出海水与身体的互动;3. 通过渐进的形容词,突出表现海浪的气势与美感;4. 使用反问句,增强文章的力度和感染力;5. 结尾部分通过跳出夜景,感叹“人能敬畏天地,也敬畏一切生命”,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走进作者: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

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

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

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

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

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

其诗文亦佳。

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知识链接《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

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

“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三、预习检测:1、注音或写字:每岁京尹.()艨()艟() shū( )尔一舸.()善泅.()倍穹.()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看幕如lǚ( )平地鲸波万rèn(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2)倏尔黄烟四起倏尔:(3)人物略不相睹略:(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穹:(5)珠翠罗绮溢目溢:(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7)方其远处海门方:(8)如履平地履:(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为:逝: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8*观潮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就是钱江涌潮。

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

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去《观潮》!(板书课题)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

2.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3.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多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南宋的国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和周密一道去体味一下南宋都城的生活风俗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霆.(tíng) 斋.(zhāi) 艨艟..(méng chōng) 履.(lǚ) 倏.(shū)舸.(gě) 泅.(qiú) 僦赁.. (jiù lìn) 仞.(rèn) 绮.(qǐ)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方:①方其远出海门(当……时)②方出神(正)③方七百里(面积)观:①观潮(观看,动词)②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②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为:①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②海涌银为郭(成为)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以:①以此夸能(凭借)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势:①势极雄豪(气势)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①以此夸能(本领)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2)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潮的特点。

1.3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学习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2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潮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钱塘潮知识。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段落概述课文内容。

3.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分析课文结构4.1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找出课文的线索。

5.修辞手法讲解与运用5.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2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

6.课堂讨论6.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6.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8.课后作业8.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钱塘潮的作文。

8.2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钱塘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堂氛围活跃。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钱塘江,实地感受钱塘潮的壮观。

2.邀请专家讲座,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钱塘潮。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期末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观潮课题观潮第 1教时1.读懂读通文章,累积一些文言词句。

教课目的2.整体掌握文章,学惯用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相联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觉其自然美、人情美。

重、难点要点:读懂读通文章,累积一些文言词句。

难点:作者映托手法十全十美的运用。

教课过程改正建议1.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 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

”可钱塘江的水则否则,每年八月要趁吉日良辰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概非凡,真是天下最宏伟壮观的情形,从皇帝到老百姓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长。

有文件记录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

此刻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朝,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日的杭州市。

南宋定都西安,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天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喧闹。

2.认读。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溯()僦()绮()溢()(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③通读句子 , 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③通读句子 , 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教课过程改正建议3.研读。

(1)本文作者采纳分镜头拍照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

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 2—— 4 段人情美。

从正面描绘和侧面衬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 3 段正面描绘,第 4 段侧面衬托。

观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观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观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精确认读文中生词、把握结构支配及各种修辞手法。

2 学习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辅导。

问答法、争论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2从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美的一面。

教学重点1 生词及文言常用词汇。

2 结构支配、语言组织、白描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对钱塘潮形成直观整体的印象。

2 感受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美。

课时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 传看相关资料,要求同学讲诉自己心目中的钱塘潮。

争论,描述。

2 要求同学了解时代背景和当时的风俗,导入课文。

二、指导同学朗读课文并翻译。

1 指导同学朗读。

(1)放录音带,示读。

(2)自由朗读。

(3)抽取一名同学范读,并加以指正。

(4)同学齐读。

2 指导翻译。

(1)同学参照解释以及工具书自行翻译。

(2)由同学举出难以理解的.语句,争论,老师小结。

(3)抽取部分同学翻译重点语句。

(4)抽取部分同学翻译段落,一同学翻译全文。

(5)齐读课文。

三、梳理文章结构。

1 同学思索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结构支配。

2 争论并抽取几名同学回答。

3 老师小结。

其次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深化学习。

1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本文所用的一些修辞手法、艺术技巧及有关的民风民俗。

2 提问的方式检查同学对上节课的把握状况。

二、品尝修辞。

1 速读一遍文章,在读的过程中留意修辞方面的内容。

2 逐段分析讲解修辞的运用,及其对文章内容的表达作用。

三、民风民俗的延长1 叙述一些民风民俗的学问。

2 叙述的过程中一起翻译文中的段落。

四、指导完成课后练习题。

1 同学自主完成。

2 争论沟通。

3 老师小结。

【观潮人教版八班级上册语文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

初中课文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观潮》,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掌握潮汐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

2. 潮汐的基本知识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生僻词汇和语句的理解。

2. 潮汐成因的自然科学解释。

教学准备:1. 课文《观潮》的文本。

2. 与钱塘江大潮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潮汐成因的科普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感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观潮》,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潮汐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潮汐的基本知识,包括潮汐的定义、成因、周期等。

2. 学生通过科普资料,了解潮汐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海洋捕捞、能源开发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态度培养(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以及对自己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课文《观潮》的基本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及其成因。

同时,学生应通过讨论和思考,了解潮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观潮学习目标:一、读通、读懂课文,积存重点文言词语。

二、深切明白得课文,体会文中所刻画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3、琢磨文章的写作方式。

学习重点:读懂文章,体会文中所刻画的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学习难点:体味、琢磨文章的语言美。

方式指导:自主、合作、探讨、交流。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观赏江潮同窗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课件展现“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每一年的中秋节前后,潮起杭州湾,潮至海宁,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转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

今天让咱们一路走近钱塘江大潮,感受她的伟大与壮观吧!二、自学交流,解读文本:一、“作者”知多少教师点拨、补充:周密,字公谨,号草窗,(与吴文英(梦窗)齐名,人称“二窗”。

)四水潜夫等。

湖州人,南宋文学家。

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宋灭以后再也不做官。

他的诗文都有成绩,又能书画。

《观潮》选自《武林旧事》,这是周密在南宋衰亡以后追思旧事的一部作品。

武林确实是南宋的都城临安,即此刻的杭州。

二、字词大积存:各组派一名学生代表,把自学时所积存的字词列在黑板上。

(各组长批改)3、试读课文:配乐朗诵(1)、学生在把握字词的基础上,试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句子的停顿。

(3)、学生自主朗诵课文。

(4)、挑生配乐朗诵课文。

4、明白得文意(1)、小组内交流课文的翻译,并记下有疑难的问题。

(2)、全班互帮合作,解决组内交流时碰着的难题。

(3)、词义小测试:1.仅{仅如银线}仅有敌船为火所焚2.观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三、启发引导,研读文本:一、齐读课文,并试探: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给咱们刻画了几幅画面?(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人潮图)二、学生分组研读课文,明白得四幅画面的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体味琢磨,赏读文本你最喜爱文中的哪一幅画面,为何?(提示:能够从修辞方式、描述角度、表达到效等方面,扣住文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来赏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8《观潮》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观潮《观潮》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看到、听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

在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又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作者这样清晰的行文顺序,既向学生们揭示了怎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也提供给学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的一个扶手。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期,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如:他们在初读课文中,会比较容易地抓住全文的行文顺序,也会在自由读中相继找出直接描写潮水的语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可以自悟到的,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

但透过那一系列“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等的精妙、生动的描写,从而感受到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一次次映像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是八年级学生难以自读自悟到的。

虽然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透过一系列精妙、生动的文字去想象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升。

1.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2.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领会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课时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文字描写的景象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因此,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还将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观潮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学情分析:
[教学用具]录象机、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形象美
[导语]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可以点悟人的灵性,激发人的活力。

同学们想不想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啊?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

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生说)神游过什么名胜?可否去过钱塘江看到钱江涌潮?没去过的同学别遗憾,老师把这一奇观录了下来,想不想先睹为快啊?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吧!下面请同学们眼观耳听心悟,之后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我可不能白给你们看啊。

{放录象}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可以将作者及钱塘江大潮的历史讲一下。

二、初读感知大意,扫清障碍
1、[点拨]同学们,眼见了实际的大潮算是我们去旅游了一次,下面再让我们走进南宋词人周密的《观潮》中去神游这一“天下之伟观也”的钱塘江大潮,感受周密那笔卷惊涛,墨泻江潮的杰作。

请同学们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品读课文,结合注释探究交流,弄懂大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4、师点拨,考查,出示投影上的内容
[教师导学]
1、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

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2、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文身()皆出酒食()
3、解释划线的词语。

既而渐近()倏而黄烟四起()
三、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

1、生研读课文,设计问题,质疑答疑,可自主探究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附可能会探究的问题}
A、《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B、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字是多么重要。

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探究学习] “吞天沃日”,动词“吞”“沃”极有气势。

“倏尔”一词表现了水军动作神速。

“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动词蝉联而下,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

“虽席地不容闲也”的“也”,是用来加强肯定语气的助词,强调观潮人特别多。

C、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

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观潮”的?
[探究学习]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

作者由远而近写“涨潮之状”。

“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

“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

“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猛勇,“出没于鲸波万仞”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

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

”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闲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D.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探究学习]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

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写。

最后一段则是从侧面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

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2、班上答疑,品词析句,感悟语言美
3、有感情的朗读,把通过品读、研读感悟的东西,再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来。

{师要适当指导朗读}
四、师提问题,生思考,升华情感
1、针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提出学生没有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交流
[问题] 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明确]作者在描写了浙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术,使得两者相得益彰。

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

这样的描写,使雄伟之上更添雄伟,壮观之上更添壮观;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作者如此着意刻画出人是自然的精灵,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风景因有了人活动而更加精彩美丽,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问题]据说近几年,有不少人因看钱江涌潮而丧命,是否说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胆识敢于弄潮争标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这种斗志了?(同学争论)
[明确]今人用摩托车与大潮赛跑,在大潮中架船张帆,还有更多的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冒险活动,你能从中举例吗?(生争先恐后的说,象长江漂流、飞跃壶口瀑布以及今年的10月15日的神舟5号飞天都能表明现在的我们更是具有挑战性。

)从中激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们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说明]这一环节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上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时别忘了人是万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灵,我们要有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勇于拼搏。

这无疑是人格美的一大体现。

五、拓展思维,迁移延伸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杯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你能设计出哪些问题?
2、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诗?
3、这篇文章写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纪年,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六、纵观全文,谈收获
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谈。

可以是知识与能力,也可以是获得了某些学习方法,或者是情感得到哪些升华等。

七、作业:
[板书设计] 观潮
周密
眼观耳听心悟
涨潮(状)正
水战(威)侧
弄潮(技)结
观潮(盛)合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