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测试题 最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同步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 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B.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C. 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D. 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2.战国时期盂轲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A. 人定胜天B. 天人相关论C. 可持续发展D. 地理环境决定论3.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 )A. 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D.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4.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A. 高投入B. 高消耗C. 无污染D. 高污染5.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 史前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文明时期D. 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 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 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 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 地理环境决定论B.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 可持续发展论D. 人定胜天7.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 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B. 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C. 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D. 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8.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A. 采猎文明时期B. 农业文明时期C. 工业革命以来D. 近20年以来9.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 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
中图版高中地理同步测试必修二 4.2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化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是()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C.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D.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2.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A. 高投入B. 高消耗C. 无污染D. 高污染3.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出现于()A. 采集渔猎时期B. 农业社会时期C. 工业社会时期D. 信息社会时期4.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 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 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 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5.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是 ( )A. 认为人地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环境仅是人类任意开发的对象B. 强调“天人合一”C. 认为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D. 强调“人定胜天”6.下列观点和活动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A. 天人合一B. 人定胜天C. 竭泽而渔D. 围湖造田7.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
J.博丹的主张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 天人合一论B. 地理环境决定论C. 可持续发展论D. 人地协调论8.下列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 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 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9.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B. 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C. 人类逐水草而居D. 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10.目前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处于A. 盲目崇拜和依赖阶段B. “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阶段C. “征服自然”阶段D. “天命观、有神论”阶段11.“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最新高中必修2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重点训练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是东汉时期的“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1~2题。
1.“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B.耕作与灌溉.采矿与冶炼D.建坝与筑路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D.寻求人地协调解析:第1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
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水资、生物资,利用气候资,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第2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1B 2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据此回答3~4题。
3.该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人定胜天论思想D.人地协调论思想4.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珠三角”地区建设桑基鱼塘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解析: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
而“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答案:3D 4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 )①坡地垦田②围湖造田③林地利用④果园开发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6.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③环境污染④下游洪水威胁增加A.①② B.②③.③④ D.①④解析:第5题,对照甲、乙两幅图可以看出,甲图中500米等高线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在乙图中却分布有耕地,属于陡坡开垦;对照甲、乙两图,不难发现乙图中湖泊面积缩小,且周围分布有较多耕地,因此主要是围湖造田造成的。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测试 最新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水平箭头含义:(2)三图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观念是:(3)你赞成的观点是:答案:(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要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也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2)观点一:环境决定论观点二:人地中心论观点三:人地伙伴论(3)赞成观点三:人地伙伴论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读图回答:(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重视的增长,更追求的改善和的提高(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要和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答案:经济数量质量效益健康平等自由2。
填表(2)为了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我们应该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图2-2-2中三图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环境标志?查找资料,说说每幅图案的寓意。
(3)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为什么说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请阐述其中的道理。
5.(1)A 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要保持适度的 规模.合理开发利用 处理好 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2)B 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性原则;公众是消费者,又是 者,也是环境的 管理者.我们要自觉接受 和 的教育和培训监督 和 活动,积极购买 商品。
答案:公平性 人口 自然资源 经济发展 共同 生产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决策 经济 有环保标志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温故而知新:1987年,在<<____________>>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992年,通过了<<__________>>,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概念推向行动。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D.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纪80年代2.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3.风水学以天地为观察对象,以人为依归,强调人与自然和谐。
风水学与古代人地思想较为一致的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适应论 D.天人相关论读某区域某历史时期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历史时期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5.环境问题变得日趋尖锐是在以下哪个时期( )A.农业革命以后 B.产业革命以后 C.二战以后 D.20世纪80年代以后读下面①②两幅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①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7.图②所示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崇拜自然,恐惧依赖 B.改造自然,开垦土地,兴修水利C.征服自然,成为主宰 D.人地协调,顺应自然8.关于农业革命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B.人类对人地关系还没有科学的认识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D.大规模地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地球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最强扰动,主要发生在 ( )A.狩猎—采集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 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10.可能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类活动是 ( )A.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 B.沿海国家填海造陆C.东北排干湿地、开垦荒地 D.广西开辟梯田,发展茶园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校本测试题: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附答案)
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班级:姓名:完成时间:30分钟一、基础达标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据此回答l~2题。
1.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下图是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一森林一村寨一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完成3-4题。
3.维持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B.森林C.村寨D.梯田4.哈尼族人的村寨位于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为了( )。
A.减轻劳动强度B.避免洪涝灾害C.获得清洁的水源D.观赏梯田美景57.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这主要是因为( )。
A.城市上空尘埃多,尘埃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雨增多B.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C.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0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D.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0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6.下列人类活动中对生态平衡不利的是( )。
A.可可西里山区捕杀藏羚羊B.黄河中游水土保持C.建“三北”防护林带D.在内蒙古草原退耕还牧下图是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8.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下表是l998年6月我国部分城市空气监测周报表,根据表中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试卷还是学生的我们,应该为即将到来的生物考试做出什么样的准备呢?接下来是店铺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试卷选择题下列中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以人为本,人定胜天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C.盛世滋丁,永不加赋D.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关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B.在西北地区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技术C.围湖造田以增加粮食产量D.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
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小题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
但在这一议题上,各国矛盾重重,达成一致殊非易事。
会上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完成小题。
【小题1】《京都议定书》承诺,体现了各国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区域性原则【小题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在对控制CO2排放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中,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D.发展循环经济“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
“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测试题 最新
2-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草原退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 2.A解析:第1题,图示内容为农耕、插秧、翻地,为农业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活动,此时人类不再完全依赖自然,而是改造自然。
第2题,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读“人地关系演变某阶段图”,完成3~4题。
3.在图示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基本协调 B.不协调C.人与自然和谐D.恶化4.产生于图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①天命决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3.D 4.B解析:第3题,图中工厂林立,浓烟滚滚,为工业文明时期,此时人地关系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第4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一味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
典型的思想有“人定胜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类谋求主宰自然、征服自然;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凌驾于自然之上会遭到自然无休止的报复,开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6.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答案:5.A 6.D解析:第5题,①是采猎文明时期,②是工业文明时期,③是环境文明时期,④是农业文明时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试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一、单选题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d曲线是(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生命就是在这川流不息的物质循环中得以体现的。
“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据此完成小题。
3.“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定胜天思想C.人地对抗性思想D.和谐论思想4.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使()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D.人地关系和谐,地理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主要基础。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5.表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方式和效率产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是()A.人口数量的增大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D.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6.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强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采猎文明阶段,人地矛盾最突出D.人类通过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读漫画《危险》,完成下面小题。
7.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土地荒漠化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下图为“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中地理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测试题
23.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 济增长主导因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 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 化的阶段是__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 的主要原因。
据此回答问题。
2.“宇宙飞船经济”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协调思想D.人地对抗性思想
3.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
A.人类崇拜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D.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①人类中心论 ②地理环境决定论 ③人地伙伴论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③→①D.②→①→③
1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①在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②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③荷兰人围海造地 ④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大量增加私人汽车等交通工具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下列有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正确理解是
D.人地伙伴论、人类中心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17.下列观点符合图中阶段三人地关系的是 (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分析图中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8.“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与图中一致的是( )
最新高中必修2地理第6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达标训练及答案新人教版
必修2 第6章---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据此回答1~2题。
1.该思想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思想.人定胜天论思想D.人地协调论思想2.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珠三角”地区建设桑基鱼塘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论述。
据此完成3~4题。
3.材料中的两句话反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 )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4.该思想形成于( )A.农业文明时期B.工业文明时期.采猎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读两种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5~6题。
5.以水资为例,图中所示发展中国家( )A.技术落后,人均使用水资的数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小B.使用单位水资产生的环境问题小,最终对环境的影响小.人口过多,消耗的水资总量大,容易出现水资短缺D.对水资的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6.以能为例,图中所示发达国家( )A.人口数量少,对能的需求总量较小B.由于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对地球产生的危害小.使用单位能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小,对环境总的影响小D.能消耗总量大,产生的污染问题也大图甲是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乙是10年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乙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有( )①坡地垦田②围湖造田③林地利用④果园开发A .①②B .②③ .③④ D .①④8.对于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湖泊淤积,调蓄功能增强 ③环境污染 ④下游洪水威胁增加A .①②B .②③ .③④ D .①④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
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1.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下列问小题。
【1】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图示表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表示人类社会不断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社会通过生产生活向周围的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③表示人类社会不断地作用于周围的环境,④表示周围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所以说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②,故答案选B。
【2】下列不属于④环节的是()A.中美岛国海地地震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B.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C.伦敦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死亡D.海洋污染引起赤潮、使海洋渔业减产【答案】A【解析】图示表示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表示人类社会不断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表示人类社会通过生产生活向周围的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③表示人类社会不断地作用于周围的环境,④表示周围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而地震是自然环境自身的变化,不属于周围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人地关系的是()【答案】C【解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与环境互作用,相互影响。
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所以箭头应是从环境指向人类社会,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所以箭头应指向环境。
读图分析,图A中物质能量、废弃物的箭头方向错,选项A错。
图B中,人类与环境前头不能表示相互作用,只是人类作用于环境,选项B错。
图C与前面分析一致,C对。
图D中人类与环境关系不是相互作用,只是环境作用于人类社会,选项D错。
【考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C.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D.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是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会加重对环境的压力,A 错。
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试题1.下列做法或说法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是()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强调人地关系和谐,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高度注意环境的保护,使人地关系和谐统一,属于人地伙伴论。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物质需求,从环境中盲目索取物质资料,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这符合人类中心论的思想。
【考点】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类中心论的思想的辨识能力。
2.“听天由命”反映我国古代某些人的思想,据此回答问题。
【1】这句话反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人地相关论D.人地伙伴论【答案】A【解析】“听天由命”,表明人类对环境只能被迫适应,缺乏主观能动性。
这是由于人类社会科技水平极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所导致的。
这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故B、C、D三项错误,A为正确选项。
【考点】人地关系思想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地关系思想的辨识能力。
【2】该思想最初形成于()A.农业社会时期B.工业社会时期C.人类社会早期D.后工业化时期【答案】C【解析】地理环境决定论中人地关系思想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产生于科技水平极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时代。
这个时代,人类被动适应环境,在自然环境面前只能“听天由命”。
【考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形成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形成条件的认知能力。
3.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中心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地伙伴论是按时间顺序诞生的B.人类中心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小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就已经向良好的方向发展【答案】B【解析】人类中心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地伙伴论是按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演变历史诞生的,而非单纯的按时间顺序,故A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试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一、单选题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A. 滑坡、泥石流B. 地震、海啸C. 台风、寒潮D. 森林资源、矿产资源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 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 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 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3.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有()①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②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③加强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④积极开发利用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A. 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③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读华北平原地区人类活动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4.在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A. 山麓和丘陵地带B. 平坦肥沃的平原C. 矿产资源丰富地带D. 沿海海运发达地带5.在工业社会阶段,下列地区可能不会成为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分布区的是A. 矿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组合状况优越的地区B. 位于沿海或海岛,可以充分利用港口优势的地区C.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自然条件紧密结合的地区D. 大江大河的源头和全年高温高湿、水热充足的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体现了A. 天命论B. 人类中心论C. 地理环境决定论D. 人地伙伴论7.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绿色发展的是A. 东北地区大力开发沼泽地,扩大粮食生产B. 宝山钢铁厂努力实现全流程清洁生产C. 黄土高原大力开发露天煤矿D. 珠三角大力发展火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下图示意云南南部哀牢山区哈尼族“山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点一线的空间模式。
高三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
高三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1.读下图,完成小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 ()。
A.资源市场环境 B.环境市场资源C.环境资源市场 D.资源环境市场【答案】C【解析】A代表环境,B代表资源,C代表市场。
【2】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B.所需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答案】D【解析】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仅经济效益提高,还取得了很好的环境效益。
2.阅读不同社会阶段资源利用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智力资源、矿产资源、空间资源(主要指区位条件)。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数字与资源类型配对正确的一组是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答案】D【解析】农业文明初期阶段,人类对空间资源(如土地、水源等)利用比较充分,到农业文明后期,随着工业的发展,空间资源对人类的影响降低,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进入生态文明阶段,矿产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减弱,而智力资源的影响力增强,据此分析③为智力因素,②为矿产资源,①为空间资源。
【考点】该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读下图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曲线对应的因素正确的是A.a一原料B.b-土地C.c一劳动力D.d-技术【答案】D【解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不断发生变化,狩猎文明时期劳动力数量直接决定获得劳动果实的多少,是对社会、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因素,随着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劳动力数量影响作用减弱,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是该时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随后其影响作用逐渐下降,工业文明初期,主导产业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投入所占比重较大,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后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料的影响作用不断减弱,技术的影响迅速增大,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为技术,综上所述可以得出a对应土地,b对应劳动力,c对应原料,d对应技术,故答案选D。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6分)1.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不受地理环境制约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恶化C.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初现矛盾 D.后工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走向协调2.战国时期盂轲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其体现的思想是()A.人定胜天 B.天人相关论 C.可持续发展 D.地理环境决定论3.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开始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18世纪后的工业革命时期D.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现代化时期4.下列论述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特征的是()A.高投入B.高消耗C.无污染D.高污染5.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中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A.史前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时期(2)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地理环境决定论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定胜天7.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C.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8.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革命以来 D.近20年以来9.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2)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10.我国古代道教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出现于()A.采集渔猎时期B.农业社会时期C.工业社会时期 D.信息社会时期11.下列对该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依赖环境,主要从事采集、渔猎活动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 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2.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1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A.地理环境决定论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定胜天14.《孟子•公孙丑》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定胜天论C.可持续发展论D.天人相关论15.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二、综合题(共3题;共25分)16.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练习题一、单选题乡村弹性是乡村地区通过内部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子系统的自我调控与适应,最大限度应对外界扰动冲击的能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业经济社会时期,有些乡村地区乡村弹性显著变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农业机械使用,生产效率提高B.资源开发合理,生态环境脆弱C.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D.科学技术进步,环境承载力增大2.有助于提升乡村弹性,实现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承接重化工业转移,提高工业水平B.保护乡村文化传统,维持原有习俗C.实施乡村整治工程,提升环境质量D.鼓励发展种植业我国古代《庄子・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然而,甘肃省民勤县建国以来在石羊河上修建了许多水库,拦截了几乎全部上游来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城市发展,各类用水剧增,民勤的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
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危险,并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
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庄子的思想体现了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C.人定胜天论思想D.人地协调论思想4.民勤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C.旱涝灾害D.水土流失5.治理该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①科学调配流域上下游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②以治为主,全面恢复荒漠植被③调整用地结构,发展节水农业④打坝淤地,增加土地面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沙漠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乱砍滥伐B.生活习惯C.执法不严D.气候变迁7.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先移民,后治理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建水电站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选择题
如右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
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分是弋射图,
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
下半部分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
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
据此回答1~2
题。
1.上图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
A.采猎文明时期B.农业
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
2.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1.B 2.C
读下图,回答3~5题。
3.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A.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服务
4.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大力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航道
D.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5.我国古人的行为或主张蕴含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烧草为灰,取灰肥田B.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解析: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益匮乏。
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唯一选择。
本题组涉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思想、行为等,要联系我国实际理解可持续发展。
答案:3.A 4.D 5.D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完成6~7题。
6.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B.销售产地
C.能源产地D.研发基地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通过文字材料的呈现,考查考生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认知和理解。
“玉米叶片为原料且物美价廉”,从中提取隐含信息:该编织袋的加工生产的区位布局应接近有丰富玉米叶的原料地。
7.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查考生对生活污染(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的理解。
玉米叶片环保购物袋取代原有塑料制品袋,其意义在于用易降解无污染的环保用品代替难降解的塑料制品,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018年陕西安康调研)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8~9题。
8.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解析:选C。
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两者的相对关系即人均耕地在减少,而不是某一要素耕地或者总人口数的变化。
9.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解析:选C。
通过技术的提高实现环境负担的减轻,推广良种,是符合这个要求的。
A是通过工程措施减轻负担,B项农业生产结构不是属于技术措施,D项不能减轻人类社会的负担。
(2018年陕西汉中高三检测)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11.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解析: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答案:10.D11.B
二、综合题
12.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从能力要求看,本题考查阅读坐标图和示意图的能力以及对人地关系的理解程度,考查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地理问题的能力;从内容来看,旨在考查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状况。
需要明确: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作用是微弱的,人类对环境处于一种崇拜和依赖关系,因而不符合乙图表示的人地关系原理。
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必然导致植被减少,进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等,直接造成生态脆弱、环境恶化;而类似的生产活动在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其主观原因是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足,客观原因是人口增加、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这个过程正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
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等。
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
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漫画:颁奖会。
材料2: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3: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读材料1,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
(2)材料2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3)读材料3,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____________,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1反映了目前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对环境的破坏。
材料2中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材料3从
宏观层面展现了循环经济的意义。
答案:(1)这三家企业均属污染型的企业。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现象。
(2)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3)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