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cted】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docx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注:根据最新国考大纲整理汇总(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始创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必背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供参考)
2016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广/狭]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 4:教育的属性[4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6]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学前义务普职教,高等学历制度交”◆考点 9: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考点 10:教育学的萌芽★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A.中国(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教学要循序渐进(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西方(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世※巧记:1.“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范”;2. “级智夸大独立”(夸美纽斯):级:班级授课制;智:泛智教育;大:《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
专谈教育,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李浩吾):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著作论《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现代教育之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在做中学”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凯洛夫《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教育著作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流浪儿《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等功能。
3.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4. 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5. 教育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二、中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任务1. 中学教育的地位: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2. 中学教育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创新性等。
3. 中学教育的任务: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等。
4. 中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等。
5. 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实践法等。
三、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1. 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变化、身体发育等。
2. 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
3. 社会性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价值观等。
4.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和连续性、个体差异、不平衡性等。
5.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等。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和教学策略1.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等。
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等。
3. 学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等。
4. 学习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
5.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五、中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设计1. 课程设置的原则: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实践性等。
2.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的方法:系统分析法、目标分析法、任务分析法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
专谈教育,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李浩吾):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著作论《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现代教育之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在做中学”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凯洛夫《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教育著作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流浪儿《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背诵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背诵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背诵版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孔子、墨子、朱熹、陶行知、洛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的教育思想。
3、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形成或改变人的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4、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的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5、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人口等关系。
6、教育的分类:根据实施教育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根据教育内容不同,可分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1、中学课程: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2、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3、中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三、中学生学习心理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感过程: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分类、功能。
3、意志过程:意志的概念、特征、过程。
4、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
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分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概念、分类、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概念、内容结构、功能。
2、德育内容:中学德育内容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3、德育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4、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等。
5、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指导法等。
6、德育途径:思想政治课教学、其他各科教学、班级管理、共青团活动等。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1. 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可太重要啦!就像建筑师对于大楼一样,教育塑造着学生的未来呀!想想看,如果没有教育,孩子们怎么能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呢?
2. 教学方法那可是多种多样的哟!就好比不同口味的糖果,总有一种适合学生。
比如启发式教学,不就像给学生一把钥匙,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嘛!
3.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这是必须要了解的呀!这不就跟种子发芽一样,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
你看,在不同阶段给予他们相应的引导,才能让他们健康长大呀,是不是?
4. 课程的设计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设计一份美味的食谱,得考虑营养均衡。
精心设计的课程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下去哟!
5. 学习动机多关键呀!这就像是汽车的发动机,没有它怎么跑得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他们动力十足地向前冲呢!
6. 德育工作绝对不能忽视啊!这就如同给树苗修枝剪叶,让它能笔直地成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多么重要呀!
7. 班级管理可不容易呢!就像是管理一个小团队,得有方法有策略。
只有管理好班级,学生们才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呀!
8. 教师的专业素养那是必备的呀!这就像战士要有精良的装备。
只有自身素养过硬,才能教好学生嘛!
9. 教育评价的作用也很大呀!就像一把尺子,衡量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合理的评价能让学生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考点都是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中超级重要的呀,大家一定要好好掌握呀!。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背)1.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政治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①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学校课程的门类。
②经济政治的发展影响着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决定着课程的管理和课程的方向,特别是在政治、思想类课程的内容上,由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决定。
④社会经济政治对课程开发的影响,还体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上。
不同时期的人才素质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有所差异。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的进步直接影响着课程的种类、内容、结构。
科学技术和学科越发达,课程的种类越多,课程内容越丰富。
②文化中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直接影响课程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
③学科的特征和性质决定对学科知识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开发要体现学科的性质。
(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①学生的发展需要制约课程开发的方向。
②课程的门类、程度、编排形式等设计与开发,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程度和水平,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
(4)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制订起着理论的指导作用,它是影响课程自身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2.教学的意义及作用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教学的主要作用是:①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工具之一;②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③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该知识点出现在材料分析题中的可能性比较大)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该规律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学生个体获得知识有两种途径,一是间接经验,即由书本、课堂和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二是直接经验,指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知识。
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既有直接经验,又有间接经验。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一、考试大纲分析2024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将继续考察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基础、课程与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现代教育技术等。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等。
二、必考知识点总结1、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本质和功能(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4)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2、学习心理基础(1)认知过程和认知理论(2)情感、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4)品德的形成与培养(5)创造力与创新能力3、课程与教学理论(1)课程与课程理论(2)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3)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5)教学原则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2)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建设(3)教师权利与义务(4)学生权益保护(5)教师职业礼仪与形象塑造5、现代教育技术(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与理论(2)多媒体教学设备与软件应用(3)网络资源与在线教育(4)数字媒体设计与开发(5)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三、考试要点解析1、对教育基础知识进行深入考察,要求考生对教育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了解。
2、注重考察学习心理基础,要求考生掌握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以及学习动机和策略等。
3、课程与教学理论是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掌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及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
4、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考察将更加细致,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及其应用,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和遵守。
5、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的考试将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对于想要成为教师的朋友们来说,考取教师资格证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涉及到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认真背诵和理解。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其中的必背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永恒性指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指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4、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为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5、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筛选和整理文化、交流和融合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感觉的特性感觉具有适应性、对比性、联觉性。
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性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性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知觉的特性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但凡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及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
专谈教育,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李浩吾):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著作论《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光辉的职业”“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裴斯泰洛齐: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现代教育之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在做中学”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凯洛夫《教育学》第一部马克思教育著作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流浪儿《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发现教学法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发展学生智力”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100条建议》“活的教育学”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2:教育的概念[广/狭]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考点4:教育的属性[4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巧记:“全民多现终”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6]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第六,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学前义务普职教,高等学历制度交”会科学。
(1)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2)内在动力:教育问题;(3)属于基础学科◆考点10:教育学的萌芽★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A.中国(1)《学记》乐正克——中国古代、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观点:“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教学要循序渐进(2)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西方(1)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启发性原则)(2)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3)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4)昆体良:《论演说家教育》(也叫《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部教育学※巧记:1.“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再规范”;2.“级智夸大独立”(夸美纽斯):级:班级授课制;智:泛智教育;大:《大教学论》;独立: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3.“五四三民,巴普传教,伦心科规”(赫尔巴特):五四:五段四阶教学法;三:三中心;民:培养公民;普:普通教育学;传:传统教育学之父(现代:杜威);教:教育性教学原则;伦心:伦理学心理学;科:科学教育学之父;规:规范。
4.“杜子疼—三中—主四即—进五步—实用”(杜威):三中:三中心;主:民主主义教育;四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学校即社会;进:进步教育学(和赫尔巴特相比);五步:五步教学法;实用:实用主义。
◆考点1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马卡连柯:《教育诗》:集体主义教育;(2)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老婆):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3)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建国后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考点13: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1)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2)布鲁纳: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理论;(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巧记: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挖根(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真可谓全面和谐斯基。
专题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点1:教育的功能[3]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作用的性质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教育投入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的结构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4.教育可以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考点3: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5+2]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补充:(1)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者:舒尔茨观点:舒尔茨认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
(2)社会化理论----提出者:鲍尔斯和金蒂斯观点:学校教育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考点5: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3+4+2]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3.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1)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考点6: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专题三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1:人的发展概念人的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的、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考点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5]★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启示: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不陵节而施”,适应最近发展区)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启示:不同阶段不同质,不能搞“一刀切”)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启示:不同时期不同速,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启示: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启示:因材施教)◆考点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孟子(“人之初,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登(“优生学”)。
2.外铄论——外在力量代表人物:荀子(“人之初,性本恶”)、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斯金纳。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考点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内部因素遗传——可能性(物质前提)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因素外部因素环境——现实学校教育——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主导作用(为什么)[4](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概念】(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4](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专题四教育制度◆考点1:教育制度的概念[广/狭]1.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2.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
它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考点2:学制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考点3: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1.双轨制——英国;2.单轨制——美国;3.分支制——前苏联发展趋势:双轨学制在向分支性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巧记:壬颁布,癸执行,长期戌美国◆考点5: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1.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RR-2020年)》工作方针: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育人为本(根本要求)、改革创新(强大动力)、促进公平(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考点6:义务教育制度1.概念: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3.产生:始于近代,发源于德国。
4.我国的发展: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20RR年修订。
学制年限:多种形式并存——“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专题五教育目的◆考点1:教育目的作用[3]: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考点2:教育目的的有关理论[7]1.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观点:社会价值;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巧记:有位公民拨(柏拉图)打恐(孔德)吓(赫尔巴特)电话,涂(涂尔干)害社会2.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观点: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
※巧记:有一个人,一路(福禄贝尔)啰(罗杰斯)嗦(卢梭),自然无人陪(裴斯泰洛齐)3.能力本位论(能力培养)4.知识本位论(传授)5.宗教本位论6.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7.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考点3: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4]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1.德育——灵魂与统帅作用2.智育——前提和支持作用3.体育——物质基础4.美育——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专题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点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就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客观规律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