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声声慢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声声慢》ppt课件2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声声慢》ppt课件2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字声 字声 《珠叹 声玑息 声,, 慢字声 》字声 李愁慢 清。; 照
读——初品诗情
这兼儿损相雁 他将惨寻 声
次细,,识过 第雨独如。也 ,,自今满,
、息惨寻 晚 。 戚。 觅 来三乍觅
声 慢
怎到怎有地正 风杯暖,
一黄生谁黄伤 急两还冷 李
个昏得堪花心 ?盏寒冷 清
愁、黑摘堆,
淡时清 照
字点??积却
焚为灰烬。 •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
岩、温州之间漂泊。 • 1131年:幽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业:运用联想、想象,用几十字描绘诗 中的场景。(任选其中一个场景)
1、淡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7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7篇)

《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7篇)《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优秀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声慢》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教学重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二、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常常会感到一种惆怅。

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

只是这种惆怅常常出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喜悦相互交织。

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声声慢》word教案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声声慢》word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独特之处。

2. 掌握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

3. 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

4. 初步体会性别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要点1. 叠字运用的妙处。

2. 用韵的特点。

3. 细腻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蕴涵。

4. 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联。

三、文本详析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

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

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

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

第一句“寻寻觅觅”不是写实,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词人所寻觅的是什么呢?词中没有明说,但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却不难体味。

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着文雅而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趣。

然而,靖康之难葬送了昔日的一切,丈夫赵明诚离开人世,心爱的文物古籍毁于兵乱,失于窃贼,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国土的沦亡。

词人在多难的岁月里备尝艰辛,故而坐立不安,情不自禁地希求寻到一点慰藉。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这种心理,而是赋无形于有形,通过“寻寻觅觅”这一虚化的行动来形象地加以表现。

第二句借环境的凄清、肃杀来表现心情,“冷冷清清”既写出深秋气象,也刻画出词人的暮年心境,饱含着只身飘零、孑然独处的寂寞之感。

第三句则直抒愁怀。

这句中的六个叠字是近义词,相互间有细微区别:“凄凄”言其悲凉;“惨惨”写其抑郁;“戚戚”则绘其忧惧。

词人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国破家亡为自己造成的极深的精神创伤。

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

“最难将息”表面上是就清晨气候而言,实际又与上文“寻寻觅觅”相呼应,表明女主人公从一清早便心神不宁,沉痛的家国身世之感蕴于其中,却又无处遣愁。

“雁过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悲愁心境。

《声声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声声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声声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包括孤寂、凄凉、悲伤、愁苦等。

3.通过对词的意象和语言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通过本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声声慢》中词人表达的丰富情感。

2.掌握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词人的内心世界,理解她当时的心境和感受。

2.通过本词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热爱。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声声慢》歌曲,引入新课。

二、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1.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去世。

李清照主要成就在于文学上,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前期(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内容主要以闺怨离愁为主,词风偏于清丽柔媚;后期(南渡后):主要是抒发思夫、思乡、思国的情感,内容上怀旧悼亡为主,词风偏于凄婉哀怨。

概括为: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境凄凉2.创作背景靖康之变,举家南迁。

途中,金石书画毁失殆尽。

第二年,赵明成因惊吓悲伤过度而病逝。

从此,她就孤身一人漂泊在杭州、绍兴、金华一带。

晚景孤苦无一,生活窘迫,处境相当凄惨。

对比往昔优裕幸福,常有人生沧桑、恍若天上人间之叹,于是写下这首《声声慢》。

《声声慢》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ppt课件1【语文版】

《声声慢》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ppt课件1【语文版】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 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 盛开一枝女儿花。
闺中苏辛,别是一家,史 家称道传孤本;
词里三瘦,堪叹婕妤,金 石录中寄深情.



慢李 清 照

知人论世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 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 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 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 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4、即便上课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理解也不要放弃•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27
谢谢欣赏!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28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五单元 声声慢图文模板图文模板

《语文 基础模块》上册 第五单元 声声慢图文模板图文模板

之盼
孤独愁情的寄托
孤寂的象征 牵愁惹恨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寂寞梧桐,深院锁春秋。梧桐树,三更雨,不 道离情正苦。
哀伤,愁丝
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评析
——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 实则倾泻无遗
课后小结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 日黄昏十分真实的生活感受。
声声慢:原调名《胜胜慢》。慢:即慢词、慢 曲,为词的长调。
自由朗诵并思考
精析全文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 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直接抒情
怎样入愁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品味:叠字的妙处!
寻寻觅觅
动作
冷冷清清
环境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心境清 冷
凄苦无告沉痛凄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表达上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
叠字
一 形式上 (1)音乐美、音韵美 (2)增强感情
二 内容上 奠定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思考一
间接抒情
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 渲染,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人感觉哀愁满纸。
版权所有:语文出版社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感谢
谢谢,精品课件
资料搜集
思考二
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 境?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第四单元 声声慢 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

第四单元 声声慢 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

第四单元声声慢一等奖创新教案中职语文版语文基础职业模块上册声声慢【教材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会运用叠字所达到的抒情效果。

2.理解这首词巧妙的铺叙手法,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理清思路,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怀,熟读成诵。

2.在诵读、品味得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品位它的语言风格。

2.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情感。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对宋词有了一定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宋词也有一定的兴趣,愿意学习诗词。

2.学生对学习诗词缺少自信心,一般老师讲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岂不知诗歌鉴赏有非大的个性差异,需要学习者认真品味、欣赏。

【教学方法】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反复吟诵3.学案导学【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文本,争取熟读成诵;搜集材料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有了针对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介绍作者:教师:其实对李清照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她的词,能回忆一下吗?学生:自由背诵《如梦令》和《醉花阴》。

《声声慢》课件29张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工科类

《声声慢》课件29张中职语文高教版职业模块工科类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18
延伸拓展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莫道有酒终需醉,酒入愁肠愁更愁。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范仲淹 --曹操 --李白 --魏子安 --白居易 --李清照
●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21
合作探究

●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6
思考
为何说是“淡酒”?
以酒暖身,借酒消愁 并非酒淡,愁情太深(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
北宋末日,腐败 透顶,金兵入侵, 围困京师。
金灭北宋,二人 所存的十余屋金 石书画在战火中 焚为灰烬。
赵明诚孤身赴任, 身染重病,八月 十八日去世,终 年49岁,李清照 时年46岁。
6
知作者
1130年
1131年
1132年夏
1134年
1151-1156年
李清照为赵明 卜居浙江会稽, 诚解不白之冤, 又逢盗贼,重病 在越州、台州、 缠身,几欲丧命。 黄岩、温州之 间漂泊。
自主学习 检测

新编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声声慢》word教案1

新编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4课《声声慢》word教案1

一、导入人世间有万般情感:快乐、欣喜、悲伤、忧愁……情感需要表达。

音乐家,用声音来传递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画家用色彩来描绘心中的情感,于是有了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而诗人呢?用诗。

词人呢?用词。

于是就有了李清照和她的传世名篇《声声慢》。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婉约词名作《声声慢》,走进李清照和她的情感世界.看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样的情感的?二、朗诵感知。

自由朗诵,体会情感。

学生朗诵,正音;缓慢;低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家的朗诵水平真是一日千里啊。

)提问:词人在这首词中,写了一种什么情感?齐读:就让我们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传达女词人清照这种浓浓的哀愁吧。

三、具体分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投影)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词中句句皆现愁”,(分组讨论),你觉得哪句最能体现“愁”字?为什么?要求:确定一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不断产生。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觅什么?往昔快乐生活,并不是生来如此孤独愁苦,她也有过快乐生活。

《如梦令》:春游、饮酒。

结果如何?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为何要寻觅?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追忆往昔生活?说说生活体验。

可以调换?不可以,感情逐层深入:动作——身体——心理可以单字?叠字使情感更浓厚。

举例体会。

“庭院深深深几许?”《木兰诗》“唧唧复唧唧”《听听那冷雨》“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投影)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朗读随机。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为何喝酒?借酒浇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不足为奇,与其它的不一样的地方,“淡酒”说明什么?愁浓。

词人浓烈的愁绪,本以为可以解酒来消除,但酒淡压不住愁浓啊,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风急得傍晚。

中职语文课件《声声慢》ppt

中职语文课件《声声慢》ppt
她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较 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作被称为“__易__安__体___”。
文学常识
婉约,即___婉__转__含__蓄__。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__儿__女__风__情___, 结构__深__细__缜__密___,音律__婉__转__和__谐___,语言__圆__润__清__丽___,有 一种婉柔之美。婉约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晏殊、秦观、 周邦彦等。
诗歌赏析
在词中,词人运用哪些意象?
淡酒、急风、北雁、黄花、梧桐、细雨
这些意象如何来表现“愁” ?
诗歌赏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思考: 为何说是“淡酒”?


寒风急促,词人想借助淡酒来抵御寒冷却没有抵挡,
析 愁云更浓重。饮酒不仅仅是要御寒, 饮酒更是为了浇愁,
然而借酒消愁的结果往往是“愁更愁”。故并非酒淡,

象 分
梧桐是孤独、凄苦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
析 象征 。梧桐与细雨已被赋予无边的愁情。
诗歌赏析
词人是怎么来表现其“愁”情的?
直接抒情 七组叠词
淡酒

秋风
意境
借景抒情 意 秋雁 象 黄花
冷清 凄婉
梧桐
愁苦
细雨
情感
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
合作讨论
讨论《声声慢》愁情的具体内涵。
时间 1084—1101年 出生,名门之后。
李清照大事记
1101-1126年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这一生中最 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
1129年 1130年 1131年 1132年夏 1151-1155年
北宋末年,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次年,北宋灭亡,夫妻南渡。夫 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声声慢教学课件

声声慢教学课件

声声慢教学课件声声慢教学课件【教学目的】1.理解词上下阙的含义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教学重点】李清照此词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采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傲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词赏析】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干。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史书记载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婚后,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往往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但作为一个才华出众、情感丰富的女子难免对人生抱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态度,所以尽管生活是满足的,李清照也往往会感到一种惆怅。

这种惆怅是来自社会对女子的压抑还是由于她对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不能实现,就不得而知。

只是这种惆怅往往浮现她前期的词中,与温馨、欢跃相互交织。

她的两首《如梦令》似乎正好反映出这种复杂的情感:常记溪亭日暮,沉浸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声声慢》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2)

《声声慢》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2)
一般愁字别样情 半世漂泊感生平
——李清照《声声慢》
1
鉴赏探讨
齐读全词,用一个字概括 本词的内容
2
诗有一句叠三字者,吴融《秋树》诗:“一 树南雁已先红,槭槭凄凄叶叶同”是也。有一句 连三字者,刘驾诗:“树树树梢啼晓莺”、“夜 夜夜深闻子规”是也。有两句连三字者,白乐天 诗:“新诗三十轴,轴轴金石声”是也。有一句 四叠字者,古诗“行行重行行”、《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是也。有两句互叠字者,“年年 岁岁花常发,岁岁年年人不同”是也。……至李 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连下十四叠句,则出奇制胜,匪夷所思矣。
赏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半 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 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 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 愁。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返11 回
• 了解作者: • 李清照大事记: •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3
叠词: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4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 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
觅”。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
清”。 “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
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5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 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 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 即去。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 何等层次,几多细腻!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返6 回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又转寒冷。
意:特别是秋季骤热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生息了。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怎敌他:对付,抵挡。
意:本想借酒御寒浇愁,但几杯薄酒下来,根本抵挡不了晚上的狂风。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意:在我伤心之时,见一群大雁向南飞,雁是老相识了,真是越想越伤心啊!
损:表程度极高。堪:可。源自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zh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z盏hǎn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qiáo cuì
kān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 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
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走进李清照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 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 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一)直接抒情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愁多
愁深
愁——化多为少,思绪纷茫,欲说还休
(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1.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2. 这些意象有何特殊意义?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酒 三杯两盏淡 ,怎敌他、晚来风急。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诗词古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诗词古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写作背景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 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 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 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 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
音节谐婉,情调柔美,情致缠绵,
婉 约
凄恻动人。可歌性强。

第三章节
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历来 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 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 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 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 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 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
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
思人,不禁伤心。
——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
南方。
——国破家亡之苦
“雁过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悲愁心境。征雁 “却是旧时相识”,这之中饱含复杂的情味:一则古时有鸿雁传 书之说,词人早年生活中丈夫远游在外时,曾热切幻想大雁为自 己带来亲人的消息,为丈夫捎去自己的书信,可如今丈夫亡故, 只能目送征鸿,独咽悲伤。二则南渡之后,词人无时无刻不在思 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而今望见大雁,想到这雁正是从北方沦陷 区飞来,不禁生出浓重的思旧怀乡之情。此处“旧时相识”并非 实指,是词人借特定景观将种种情愫凝聚为一体,以突现天涯沦 落的悲伤。

声李 声照

目 录
第一章节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 知人论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独特之处。

2. 掌握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

3. 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

4. 初步体会性别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教学要点1. 叠字运用的妙处。

2. 用韵的特点。

3. 细腻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蕴涵。

4. 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联。

三、文本详析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

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

千古名篇《声声慢》即写于这样的背景下。

词的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

第一句“寻寻觅觅”不是写实,而是表现一种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词人所寻觅的是什么呢?词中没有明说,但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却不难体味。

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感情融洽,志同道合,有着文雅而富于诗意的生活情趣。

然而,靖康之难葬送了昔日的一切,丈夫赵明诚离开人世,心爱的文物古籍毁于兵乱,失于窃贼,更令人痛心的是北方国土的沦亡。

词人在多难的岁月里备尝艰辛,故而坐立不安,情不自禁地希求寻到一点慰藉。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这种心理,而是赋无形于有形,通过“寻寻觅觅”这一虚化的行动来形象地加以表现。

第二句借环境的凄清、肃杀来表现心情,“冷冷清清”既写出深秋气象,也刻画出词人的暮年心境,饱含着只身飘零、孑然独处的寂寞之感。

第三句则直抒愁怀。

这句中的六个叠字是近义词,相互间有细微区别:“凄凄”言其悲凉;“惨惨”写其抑郁;“戚戚”则绘其忧惧。

词人由浅入深,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国破家亡为自己造成的极深的精神创伤。

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

“最难将息”表面上是就清晨气候而言,实际又与上文“寻寻觅觅”相呼应,表明女主人公从一清早便心神不宁,沉痛的家国身世之感蕴于其中,却又无处遣愁。

“雁过也”三句,进一步刻画了主人公的悲愁心境。

征雁“却是旧时相识”,这之中饱含复杂的情味:一则古时有鸿雁传书之说,词人早年生活中丈夫远游在外时,曾热切幻想大雁为自己带来亲人的消息,为丈夫捎去自己的书信,《一剪梅》词中便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可如今丈夫亡故,只能目送征鸿,独咽悲伤。

二则南渡之后,词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被金人占领的家乡。

她曾在词中沉痛地写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而今望见大雁,想到这雁正是从北方沦陷区飞来,不禁生出浓重的思旧怀乡之情。

此处“旧时相识”并非实指,是词人借特定景观将种种情愫凝聚为一体,以突现天涯沦落的悲伤。

词的上片,字里行间处处含愁。

下片紧承上文,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铺叙开去。

“憔悴损”即是写花,又是自喻,比兴之中,倾注着一腔悲情。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更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觉,又暗示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长夜亦不知怎样捱过的忧愁。

这两句用语平易,但作为韵脚的“黑”字属于极难押的险韵,故诗家罕用。

而李清照功力深厚,押得既稳妥又自然,赢得评论家赞赏。

“梧桐”二句与上片“晓来风急”相呼应,写黄昏时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时点出这首词描述的是一整天的情状。

自汉代枚乘《七发》中写过“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后,人们常用“梧桐半死”比喻丧偶。

而今,梧桐已使词人忧伤,再加上连绵秋雨,使人越加烦闷难耐。

“更兼”二字,点出不堪听闻之意,“到”字诉说时间之长,“点点滴滴”则既写声音、状态,也写主人公感受。

作品结尾,词人在以上晓寒、淡酒、风急、雁过、黄花堆积、梧桐细雨、残秋黄昏等一系列镜头组成一幅天然的悲凄画面之后,将难以名状、无法解脱的苦闷汇为沉痛之极的两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处的“愁”,实为全篇总旨,从而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峰。

而反诘的语式,既收束全词,又辟出新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就艺术性来看,这首词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首先,叠字的运用,突现了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叠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可以加重语气,增强情感,突现事物特征,同时造成一种急促、跳动、铿锵的音乐效果,使作品更富于感染力。

不过,在李清照之前,诗词中叠字的运用多以四字、六字、八字为限,而李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且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准确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后来有些作家曾着意仿效,如元代乔吉连用二十八叠字作成的《天净沙》(见课本“平行阅读”),但雕琢之痕十分明显,无法与之媲美。

在韵律方面,词作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造诣。

《声声慢》的词牌历来多平韵格,李清照却选择了入声韵。

入声短促幽咽,创造出一种饮咽吞声的艺术效果。

与此同时,词中又配以众多的齐齿音字和舌音字。

九十七个字中,这类字竟占五十七个,如寻、觅、凄、息、积等齐齿音字,点、滴、得、第等舌音字,交相重叠,造成一种啮齿切语的音调,仿佛女主人公在哀哀自诉。

在章法上,《声声慢》不是一般融情于景,而是把握女主人公内在心绪和外界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采用一情一景的手法,愈写愈深。

同时,词作在结构上打破前后片界限,层层铺开,一气贯注,在心境与物境相互作用和相互矛盾的不断扩大过程中,将愁绪聚结到难以遏止的地步,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四、思考题思路提示1. 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

如作者抬眼空中“雁过也,”内心感触悲凉,“却是旧时相识”;又如眼前“满地黄花堆积”,愈加触动情怀,“如今有谁堪摘”,景随步移,情触景生。

2. 你所读过的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也是借助声调韵律来抒情写意?如李颀的《送陈章甫》,李贺的《送沈亚之歌》、《浩歌》及《罗浮山人与葛篇》。

3. 你从本词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伤感和惆怅,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情感,它不是强烈的生活失意的直觉体验,而是一种莫名的孤寂感。

通常它总是发生在气质敏感、感情细腻、学养天分较高的诗人词人身上,李清照即是如此。

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李清照(1084一?),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省)人,出生于一个注重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从小受到熏陶。

她的丈夫赵明诚历任知州一类的地方官。

他们两人都喜欢收藏和研究金石书画,著有《金石录》。

在她的《金石录后序》里,记述了她的婚后生活和她大半生的重要经历。

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女作家,诗和散文都有较高成就,而主要的成就是词。

她的创作生活,以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的作品多是写她在赵明诚离家外出时所感受的离愁别恨,以及一些描写闺中生活和咏物之作,一般都是局限在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里。

她在后期避难到南方,经历了社会的大变乱,国破家亡,许多痛苦涌上心头,写了一些反映那个时代的作品。

如“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悲痛祖国的大好河山沦于敌手。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指斥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萎靡不振,屈膝言和。

词中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是抒写她所经历的乱离生活的痛苦和寄托她的故国之思。

和她的诗比起来,词显得委婉细腻。

李清照词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方面。

她的词用典故不多,不追求词藻的秾丽,而是用朴素清新的语言表现她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和刻画比较细腻的心情,常常写得鲜明生动,感情色彩很浓。

有时还采用口语入词,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过去有人称赞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或者说“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宋张端义:《贵耳集》),这都说出了李清照词语言的特色。

李清照写有一篇《词论》,从词的兴起谈到词的写作问题,其中对北宋一些重要的词家都有所评论,谈了他们词作的优点和缺点。

她提出写词要“协音律”,认为“词别是一家”,不能和诗一样。

这些主张对于词的创作影响深远。

有《李清照集》、《漱玉词》辑本,存词四十七首。

2.李清照的艺术成就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王的《碧鸡漫志》称:“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杨慎《词品》谓:“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

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

”王士禛《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

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

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

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

”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当代学界对“易安体”也有所研讨。

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其特点:一是倾掳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等,满纸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

其后期怀;日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无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

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是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

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

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

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

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

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

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

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

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