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趵突泉》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

内容包括趵突泉的位置、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趵突泉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名胜古迹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趵突泉的特点及民间传说。

难点: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的美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插图、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趵突泉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趵突泉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理解趵突泉的美景及民间传说。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去过的名胜古迹,让学生结合实际体验,描述趵突泉的美景。

5. 例题讲解:教师以课文中的描述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趵突泉的美景,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位置:山东省济南市特点:泉水清澈、涌泉喷涌、风景秀丽民间传说:嫦娥奔月、白蛇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绘方法,写一段关于趵突泉的文字。

示例答案: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水清澈见底,涌泉喷涌,景色秀丽。

传说嫦娥曾在此沐浴,使得泉水更加清澈美丽。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名胜古迹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及民间传说,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趵突泉的特点及描绘方法。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涉及趵突泉的位置、历史、泉水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对趵突泉的描绘。

难点:理解趵突泉泉水清澈、涌动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学习。

3. 课堂讲解:a. 介绍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民间传说。

b. 分析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趵突泉泉水清澈、涌动的原因。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答案:趵突泉的泉水清澈见底,涌动不息。

b. 分析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画笔画出趵突泉的景色。

6. 小组讨论:讨论趵突泉为什么能保持清澈、涌动,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的位置、历史及民间传说。

2.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描绘趵突泉的语句。

3. 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

答案:略。

2. 作业要求:内容充实,语句通顺,用词恰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著名景点的资料,了解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课文重点语句提炼。

3.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要求。

《趵突泉〉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趵突泉〉优质教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趵突泉》这篇课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语言赏析、背景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绘趵突泉的生动形象,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词的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对趵突泉的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进行讲解。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描绘趵突泉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学习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讲解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趵突泉》2. 重点词语:清澈、涌动、碧波荡漾、喷涌而出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描述一下你家乡的一处美景。

2.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有一座美丽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镜子。

湖面上碧波荡漾,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著名景观的描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生词掌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中的课文内容理解和描绘方法分析。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

《趵突泉》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进行深入学习。

详细内容涉及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趵突泉的基本情况,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泉水特点的描述及民间传说的理解。

教学重点:课文生词、短语的学习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词、短语,思考趵突泉的特点及民间传说。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惑。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民间传说2. 生词、短语3.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趵突泉”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作文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关于趵突泉的更多信息,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自然景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泉水特点的描述及民间传说的理解。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十六课《趵突泉》。

课文详细描绘了趵突泉的自然景观,通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趵突泉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作者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3. 体会作者描绘趵突泉的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

难点:作者描绘趵突泉的手法及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课文挂图、PPT、生字词卡片。

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挂图展示趵突泉的美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趵突泉的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结合卡片进行讲解。

3. 课文理解与分析(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描绘趵突泉的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趵突泉的美景。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5分钟)(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经典例句进行讲解。

(2)学生仿写句子,进行随堂练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文《趵突泉》2. 生字词:趵突泉、涌、波涛、翻滚、喷涌、潺潺、清澈、碧绿、秀美、神奇3. 课文结构:描述趵突泉的位置→描绘趵突泉的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描述趵突泉的美景。

(3)仿写课文中的一个例句。

2. 答案:(1)见生字词列表。

(2)略。

(3)例句:趵突泉的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面明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6篇《趵突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仔细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要求:想像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想像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学校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述方法;图文对照,通过看图,加深对描写大泉和小泉的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的特点写清的;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像,仔细体会写联想和感受那些句子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是什么吗?(泉城)为什么会有这个别称?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关于材料。

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当给予补充。

二、看图想像1、请同学们自己看图(出示投影),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图画?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给予提示,鼓励观察方法的多样性。

3、老师在肯定观察顺序的基础上点拨:观察时除了注意观察顺序外还要注意什么?4、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自己先仔细观察图画,小声说说观察所得。

5、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检查学习情况。

(度字音,辨字形)3、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共同学习词语。

4、逐段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一段,把句子换个说法。

2、学习第二段a、这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b、“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这句话说明什么?c、练习朗读读出语气第二课时一、投影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导抓关键词进行体会:定会、一半的美二、学习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游览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一文。

该文选自教材第七单元,详细描绘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和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趵突泉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趵突泉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教师简要介绍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出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让学生用彩色笔勾画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趵突泉的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5. 例题讲解(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仿写一段描绘趵突泉的文字。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趵突泉的感悟。

(2)教师推荐与趵突泉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趵突泉》2. 结构:总分总3. 重点词语:清澈、喷涌、传说、神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趵突泉的景色。

(2)运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段描绘家乡美景的文字。

2. 答案(1)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分析课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10篇趵突泉教学设计趵突泉教学设计(一):趵突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透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潜力和理解、表达潜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景点枚不胜数,就像天上的繁星,而山东济南的趵突泉则是其中的一颗。

济南是全国有名的“泉城”,有名的泉就有72眼,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被誉为“第一泉”的趵突泉。

同学们,此刻就让我们一齐去感受“第一泉”的神韵所在吧!二、自读预习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我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1、将课文读通读顺。

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3、说说趵突泉用处的泉水都有什么特点?三、片段选读精心开辟根据我们对课文的了解来填写下方这段话: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的,三个泉口,北边便是条小溪,。

看那三大泉,,,老那么。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永远那么,永远那么,,,,好像永远不感到,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1、指明读2、齐读3、自由地读兵思考:这一段给了你什么信息?4、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现下列语句:“泉池是差不多见方的,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形状、位置、流向)(2)出示句子“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指名读齐读从这句话中你又读到了什么?“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个别指名读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趵突泉》。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特点。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趵突、涌、晶、澈”等。

3. 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4. 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描述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趵突泉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趵突泉风光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趵突泉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

4.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如“趵突、涌、晶、澈”等,并进行课堂练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提高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趵突泉的景色。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段描述趵突泉的文字。

作业答案:(1)见学生画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2)示例: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水晶莹剔透,涌出的水花如同无数珍珠洒落。

它清澈见底,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泉水,如济南的“黑虎泉”、“五龙潭”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美景的了解和热爱。

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5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5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趵突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趵突泉教学设计的写作思路。

《趵突泉》教案设计篇一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学课文《趵突泉》。

一、说教材《趵突泉》是四年级下期语文教材的一篇选学课文。

作者老舍用浓墨重彩先容了趵突泉的美与趣,读了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以如果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为文眼,向读者显现了趵突泉泉水清鲜而纯洁,大泉昼夜翻滚、生生不断,;小泉生动可爱、善变风趣的感人画面。

文中单单一个冒字就值得我们重复品读、欣赏;值得推敲直至存入脑海,以是,我在本堂上主抓这个冒字来教学,让学生领会趵突泉先进无二的特点冒。

老舍是位语言大家,他用生动、老练、富有体现力的笔触把昼夜冒涌的泉水显如今读者眼前。

教学这篇课文,就要从词中品句,句中品文,文中品法,从而引发学生富厚的想象来感觉句子的意思,进而深刻地明白课文的头脑内容。

凭据我对我班学生的认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明白有肯定的基础,但对文字所蕴含的内在实质的把握还是较浮于浅层。

因此要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来理解文中所描绘的趵突泉的特点以及感受它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说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方法1、说教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

2024年《趵突泉》教案优秀

2024年《趵突泉》教案优秀

2024年《趵突泉》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趵突泉》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语言赏析和创意写作。

具体章节内容:1. 阅读课文《趵突泉》,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点;2. 学习生字词:突、涌、珍珠、汇注等;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趵突泉的美丽;4. 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 创意写作:以趵突泉为题材,进行想象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趵突泉的特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趵突泉的手法;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创意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创意写作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赏析精彩语句;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创意写作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趵突泉》2. 主要内容:a. 趵突泉的特点b. 生字词c. 课文结构分析d. 创意写作指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趵突泉为题材,进行创意写作;2. 答案示例:通过观察趵突泉,发挥想象力,写一篇描绘趵突泉美景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024年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2024年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

2024年小学课文《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趵突泉》。

具体内容包括:1.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趵突泉》一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课文章节:第四单元第16课《趵突泉》。

2.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趵突泉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趵突泉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趵突泉的赞美之情。

4. 生字词学习:学生跟读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并进行课堂练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6.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趵突泉》2. 板书内容:a. 课文结构:总分总b. 生字词:泉水、清澈、碧绿、涌动、喷涌、美丽、壮观等c.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c. 课后阅读一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与同学分享阅读心得。

2. 答案:a. (略)b. (略)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课堂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4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4篇)

趵突泉教学设计(优秀4篇)《趵突泉》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2.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一、激趣引境同学们,通过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已经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景点枚不胜数,寒假你和家人都到过什么地方旅游?生1说:到北京旅游过。

且说出了感受生2说:到过济南的趵突泉公园。

(正中老师下怀)师:你说说你都是看到了那些景象,有什么感受?老师和同学也享受一下。

生说:(评价:说得很肤浅)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游览趵突泉,谁会写“趵突泉”三个字?(生写在黑板上)同学们齐读课题,谁知道:趵突泉名字的来历?生:不会说。

教师简介: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

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发,喷涌不息的特点。

因此得名“趵突泉”。

二、锻炼发展学生思维。

片段填空为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作准备。

泉太好了,泉池是差不多的,三个泉口,北边便是条小溪,。

看那三大泉,一年四季,老那么。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永远那么,永远那么、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形状、位置、流向)三、自读自悟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述的什么?(生讲述,师引导点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止)。

四、品读感悟师:这次读,找出你们感觉好或景色吸引你的句子,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去反复品读几遍?待会儿让大家享受享受你的读。

谁来读?读完之后讲出自己的感受。

(如: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小泉的美丽等点播:1、出示句子“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

《趵突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趵突泉的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提取信息、概括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激发对我国风景名胜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趵突泉泉水特点及其与民间传说的联系。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教师出示趵突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

过程细节: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查阅工具书,了解课文背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概括趵突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课文内容的方法。

过程细节: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主完成随堂练习。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趵突泉的美。

过程细节: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趵突泉》2. 板书内容:地理位置:山东省济南市历史背景: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特点:水质清澈、水温恒定、涌泉不息民间传说: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

《趵突泉》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趵突泉》,主要围绕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泉水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趵突泉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趵突泉特点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趵突泉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单、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趵突泉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趵突泉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

3. 课堂讲解:针对学习单上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趵突泉的特点。

4.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趵突泉的美。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泉水特点的描述方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述趵突泉的景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趵突泉》2. 板书内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泉水特点、民间传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述方法,写一段话描述趵突泉的景色。

2. 答案示例:趵突泉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泉水清澈见底,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地之上。

泉水翻滚,如同煮沸的银汤,令人叹为观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关于趵突泉的民间传说,了解趵突泉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同时,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会用文字记录美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

四年级语文《趵突泉》教案(示范文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描绘的趵突泉景象。

(2)学会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阅资料,丰富对趵突泉的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珍惜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了解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描绘,想象趵突泉的景象。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2.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对趵突泉的了解和感受。

3. 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丰富对趵突泉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趵突泉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趵突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趵突泉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趵突泉的美丽景色。

3. 字词学习:(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理解。

(2)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巩固学习效果。

4. 内容探讨:(1)分析课文描绘的趵突泉景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趵突泉的了解和感受。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趵突泉的保护意义。

(2)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查阅资料,深入了解趵突泉及其周边景点。

6. 布置作业:(1)正确书写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趵突泉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趵突泉》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趵突泉》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趵突泉》公开课教学设计《趵突泉》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本文系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一篇(p163)。

作者老舍先生通过重点写趵突泉大泉和小泉不同的美,展现对趵突泉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叹。

作者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观察细致,想象奇特,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铺陈描写,这种写法很适合进行仿写训练。

[学习情况分析]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趵突泉,对趵突泉的神奇和伟大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想象大泉的力量之美和小泉的姿态之美,四年级的学生有尚有难度。

基于此,所以在教学时抓具体语句,充分朗读,在感知的基础上观看课件,营造氛围,结合想象,帮助学生体会趵突泉之美,并能在指导之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具体的写景手法。

[教学目标]1.通过填课文内容结构图,理清文章脉络;2.掌握关键词,了解大全、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感受+修辞”的表达方法,模仿段落;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趵突泉之美【教学过程】课前互动:1.听“咕咚咕咚”泉涌声,说说听到什么,想到什么;2.看泉水翻滚,热气腾腾视频,说说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小结: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学会倾听和观察,还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习活动一:走近作者,齐读课题1.走近老舍先生,了解写作背景2.读老舍先生的话:没有这个春天,济南将失去一半的美丽。

质疑: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想问的?(这泉指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它,济南定丢失一半的美?)3.一起阅读主题:趵突之春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填结构图1.以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写的关于趵突泉的哪些方面,并完成学习表问题1:填写气泡结构图2.填好后汇报学习活动3:阅读第三段,感受春天1.那我们先去欣赏大泉。

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三段,初步感受大泉的独特之美。

2.通过老舍先生写的这段文字,你觉得大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哪一个字说出了这个特点?(冒)3.抓住关键词“毛”,感受大全的特色(1)“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2)为什么作者要使用三个“风险”?别着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系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选读课文第一篇(P163)。

作者老舍先生通过重点写趵突泉大泉和小泉不同的美,展现对趵突泉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叹。

作者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观察细致,想象奇特,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铺陈描写,这种写法很适合进行仿写训练。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没有亲临过趵突泉,对趵突泉的神奇和伟大缺乏感性认识,所以对于想象大泉的力量之美和小泉的姿态之美,四年级的学生有尚有难度。

基于此,所以在教学时抓具体语句,充分朗读,在感知的基础上观看课件,营造氛围,结合想象,帮助学生体会趵突泉之美,并能在指导之后,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具体的写景手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填课文内容结构图,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感受+修辞”的表达方法,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趵突泉之美
【教学流程】
课前互动:
1. 听“咕咚咕咚”泉涌声,说说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 看泉水翻滚,热气腾腾视频,说说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3. 小结:上课,不光学会倾听,善于观察,还要插上想象的翅膀。

学习活动一:走近作者,齐读课题
1. 走近老舍先生,了解写作背景
2. 读老舍先生的话: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质疑:读了这句话,有什么想问的?(这泉指什么?为什么说没有它,济南定丢失一半的美?)
3. 一起读课题:趵突泉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填结构图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趵突泉哪几方面的内容,完成学习单题1:填写泡泡结构图
2. 填好后汇报
学习活动三:读第三段,感受大泉
1. 那我们先去欣赏大泉。

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三段,初步感受大泉的独特之美。

2.通过老舍先生写的这段文字,你觉得大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哪一个字说出了这个特点?(冒)
3.抓关键词“冒”,感受大泉的特点
(1)“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2)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

预设一: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冒得高)
哪些词语读出大泉充满活力?(翻滚、不感到疲乏)读出力量
预设二: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读这段文字,你首先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1)一年四季、昼夜不停。

师:是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

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2)“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

A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几个“永远”?(四个“永远”)
B你们觉得这趵突泉究竟这样接连不断地冒了多少年,以至于老舍先生用了三个“冒”、四个“永远”?
C阅读补充材料
①100多年前,清朝一个叫刘鹗的文人《老残游记》这样描绘趵突泉(屏幕显示):“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

”(学生读,简单说感受)
②900多年前,北宋文学家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第一次出现趵突泉的名字(屏幕显示):“有泉涌出,高或数尺,其旁之人曰趵突之泉。


③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写的著名地理学著作《水经注》中写到趵突泉(屏幕显示):“觱涌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

”(教师简要解说意思)
④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趵突泉,当时人们称“趵突泉”为“泺”。

D如果你就站在趵突泉旁边,看着趵突泉不停往上冒,想着它就这样冒了几千年,你有什么想法要说。

(1)找作者感受,合作朗读
同学们,老舍先生和你们想得一样,于是他在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感受。

让我们一起找一找。

(出示:看那三个大泉……神秘的境界。


师生交流,明确。

出示:“看到的”红字+“感受到的”蓝字。

师生合作读。

(2)了解“观察+感受”的写法
原来,我们在写景的时候,可以先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再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板书观察+感受)
中间还可以用什么词连接起来?(觉得好像想起……)
(3)拓展阅读,划出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作者的感受,连接词是什么。

片段一: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

我仿佛看见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了。

——《触摸春天》
片段二:我一伸手捉住了飞蛾,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生命生命》
学习活动四:读第4段,感受小泉
1.欣赏完大泉,我们再去看小泉。

2.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让你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小泉的样子。

3.例举第一种小泉,填写表格
例句: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极快地上来一串水泡。

学习单题2: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填表,4人小组,一人汇报,其他三人各选一种填写。

4. 学生汇报
5. 小结:写景的时候,为了把看到的、感受到的写生动,还可以应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

(板书:修辞)
学习活动五:观察图片,仿写片段
1. 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什么
2. 学习看到+感受+修辞方法,写一写小企鹅的样子。

学习单题3:
一星(写作新手):用上“有的……有的”写出不同企鹅的样子;
二星(写作能手):用上“有的……有的”写出不同企鹅的样子,还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星(写作高手):用上“有的……有的”句式,运用各种修辞生动写出不同企鹅的样子,还加上自己的感受。

学习活动六:学习小结,推荐阅读
1. 这节课跟随老舍先生,领略了趵突泉的美丽,证实了: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2. 这节课还学会了:“观察+感受+修辞”的表达方法;
3. 推荐阅读:《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附)板书:
趵突泉
泉水大泉小泉
看到+感受+修辞
《趵突泉》学习单
(题一)
小泉姿态修辞感受
第一种像大鱼吐水、极轻快比喻、拟人
这比那大泉还更有第二种
趣。

第三种
第四种
(题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